人工椎间盘

合集下载

Bryan 人工间盘

Bryan 人工间盘

FLEXION / EXTENSION
OBJECTIVE: ELASTICITY
• 聚氨基甲酸脂(Polyurethane)髓核的弹性更接近正常 髓核 • 缓冲轴向震荡能力优于超高分子聚乙烯 (UHMWPE) • 可能有助于保护相邻节段,避免应力集中
OBJECTIVE: ACUTE STABILITY
OBJECTIVE: DURABILITY
• 材料特性: 摩擦力小,磨损率低 • 鞘膜形成“关节腔”: 维持假体内部润滑 包裹可能产生的碎屑 避免外部的组织和体液进入“关节内” • 严格测试验证
OBJECTIVE: ACCURATE PLACEMENT
• 精确的工具控制假体植入的位置 • 帮助确认重要解剖结构的安全
BRYAN DISC DESIGN RATIONALE
Treating the Disease as well as the Symptoms
Incorporates technology developed by Gary K. Michelson, M.D.
1
History Review
• • • • • Vincent Bryan M.D. 西雅图 神经外科 1992-1998 产品研发和试验室测试 1998-2000 动物试验和初期临床 2000 欧洲上市 2000-2004 全球共>6000例手术,初期效 果令人满意
xxxx
OBJECTIVE: BIOCOMPATIBILITY
• 所有金属材料在骨科使用的安全性经长期临床验证 • 所有的聚合物材料的体内应用在心血管外科有长期的 临床经验 • 所有材料在体内环境下的稳定性已经临床验证
Indications
• 目标椎间隙机械稳定 • 单纯椎间盘突出合并有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症 状,保守治疗无效 • 颈椎退变性疾病有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症状,保 守治疗无效 • 适用单节段或双节段病变 • 年龄≥ 21 岁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丙烯酰胺共聚体 ) 组成 , 适用 于单纯摘 除髓核或早 期椎间盘退变 的病例 , 为提高手术疗效 , 须选择纤维 环 比较 完好病 例 , 避免术 后退 变 。 2 手术适 应证 及禁 忌证 目前 , 工椎 间盘 的适 应 证 及禁 忌 证 还存 在许 人 多争议 , 仍无统一标准。荷兰的 Zee _ 提出的手 egr 8 s

() 4 已接受了规范的非手术治疗 ;5 腰痛病史超过 () 年 ;6 椎 间 盘造 影 证 实 为椎 间盘 源 性 腰 痛 。而 () Hohcue 在美 国骨科 医 师年 会 ( A S 上 将 人 cshlr A O )

工椎 间盘置 换 术 的适 应 证 总 结 为 以下几 点 : 1 有 () 症 状 的椎 间盘破 裂 ;2) 症 状 的 椎 间盘 退 变 ; 3 ( 有 ()
结合率明显提高 ; 此外 , 多微孔面与终板接触 面有六 个 突齿 , 防止 假体 滑脱 , 定 上 下 椎 体 , 利 于维 持 稳 有 节 段椎 体 的稳 定 性 _ 。体 外 生 物 力学 试 验 表 明_ : 4 j 5 j
滑 动核 在生理 载 荷 范 围 内发 生 蠕 变 码 ]A
[ 文章编号 ]17 -7 0 20 ) 60 3 -3 626 9 ( 0 6 0 - 30 6
脊柱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椎 间盘病的传统方 法, 虽然其近期效果肯定 , 但它改变了正常脊椎 的生 理形态和生物力学机制 , 远期有椎间隙高度丢失, 假 关节形成 , 相邻节段应力集 中, 加速相邻节段椎间盘 的退变 , 脊椎融合部分丧失椎间隙的活动度 , 故手术 疗效并不十分理想 。如何保持节段脊 椎 的活动 J 度与稳定性 , 恢复正常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特性 , 防止 相邻节段的椎间盘加速退变为脊柱外科工作者所关 注, 人工 椎 间盘正 是基 于上 述 目的 被推 出 的 。本 文

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痛疾病,其特点为椎间盘向脊柱管内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同时,腰椎间盘突出还可能引起椎管狭窄,使脊髓或神经根受到更强烈的压迫,加重症状,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

一、治疗方法1.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最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休息:适当的休息可以减轻椎间盘的压力,并缓解疼痛。

但是,过长过久的卧床休息也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问题,不利于康复。

(2)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按摩、艾灸、理疗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缓解疼痛、舒缓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但是不能直接治疗椎间盘突出。

(3)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剂、非甾体抗炎药、肌松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消炎抗菌、舒缓肌肉等,但仅止痛并不能治疗疾病本身。

2.手术治疗当保守治疗无效或疾病严重时,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治疗侧重于减轻压迫、恢复神经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经皮椎间盘镜手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神经根压迫,通过微创手术方式将突出部分切除。

(2)开放性手术:适用于椎间盘突出病变范围较广、神经根压迫较重的情况。

手术过程中需要完全暴露椎间盘,将突出部分完全切除。

(3)植入人工椎间盘:适用于椎间盘退化严重、症状影响生活质量、无法通过其他方法缓解的情况。

通过手术将原有椎间盘切除,植入人工椎间盘。

二、注意事项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均需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休息保持足够的睡眠,避免剧烈活动和长时间疲劳,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2.科学运动适当进行科学的运动,可以减轻椎间盘的压力,增强腰部肌肉,提高腰部柔韧性。

3.控制体重较重体重会加重椎间盘的负担,导致椎间盘加速退化,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锻炼控制体重。

4.坚持监测定期前往医院进行随访、检查,及时排除潜在的并发症及情况恶化。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新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新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新技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也得到了更新和提升。

传统手术方式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不足之处,而新技术的推出带来了更为精准、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也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选择。

一、微创手术技术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需要切开大量的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尤其是椎间盘切除和椎板切除需要进行大量的骨切割,并且需要绕过神经组织,这会带来很大的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

而微创手术技术则能够通过更小的切口,使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和高清晰度显微手术器械,直接切除突出的椎间盘,极大地减少了手术创伤,也避免了周围组织的损伤。

二、无痛微创手术技术除了减小创伤,还有一种新技术——无痛微创手术技术,采用的是脊柱减压术,不需要开刀切除,只需要用针管从皮肤内穿过,进入骨髓空隙中,通过特定操作器将针管伸入突出部分的椎间盘,以高频电能将突出的组织蒸气化,做一些特殊按摩操作,最后通过导管将蒸气抽出,恢复关节功能,以达到活化细胞的目的。

这种方法不仅避免了手术切口的疤痕,还减轻了术后疼痛,更重要的是对神经组织没有损伤。

三、植入人工椎间盘技术传统的手术方式中,椎间盘切除后,可能需要进行骨融合手术,即将相邻椎骨经过特殊的材料固定在一起,使其变成一个整体。

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植入人工椎间盘的技术愈来愈成熟,人工椎间盘可以替代失去功能的天然椎间盘,且可以实现恢复椎间距、减轻椎间压力等多种功能,更能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的骨骼结构。

总结起来,微创手术技术、无痛微创手术技术和植入人工椎间盘技术,都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

虽然这些新技术在操作难度和手术费用上都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其安全性和术后恢复效果是传统手术方式无法比拟的。

对于患者来说,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和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无论采用哪种手术方式,都不应忽视手术前的检查和骨密度检测,以及术后的规范的康复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才能帮助患者实现彻底康复的目标。

人工颈椎间盘的特性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人工颈椎间盘的特性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计 ,于 1 9 9 8年报 道应用 了 Pet eI, 种假 体 由不锈 钢制 rsi 这 g
成, 包括两 个 终板 和连接 两者 的球 窝装 置 , 两个 终板通 过 螺
钉 固定在 目标 椎 间隙上 下 的椎 体前 面 。 以后 C mmis又 分 u n 别 于 19 9 9和 2 0 将假 体调整 修正 了两次 , 0 2年 分别为 Pet e rs g i I和 P et e T。Pet e I I rs g i S rs g 主要在 终 板设计 上进 行 了改 进 , i I 使其 更符 合生理 解剖 ,避 免 了 Pet e I假 体置 换后 出现 吞 rs g i 咽 困难 的症状 ,且其 粗糙 面设 计更 适合 骨小 梁 的长入 。目前
所 导致 的 并发症 , 持颈椎 手术 节段 的 生理 曲度和 活动 度一 保
直 是人 们探 索 的课题 。
近年 来对运 动节 段 的保 留 , 即非融 合技 术成 为脊 柱外科
研 究 的热 点 , 工颈 椎 间盘 置换手 术就 是在 这种 背景 下产 生 人
陶瓷制 成 , 的双 轨设 计和 原浆 喷涂表 面有 利 于生物 学 的 固 它 定 和 长期 的 稳定 。特 点是 可 以允 许 பைடு நூலகம் 范 围 的耦 合运 动 ” 全 , 活动 范围被 限制 在耦 合边缘 内。
生 物 骨 科 材 料 与 临 床 研 究

21 0 2年
0 8月
3 6. 百 丽丽 爵订 恧: 丽
0 R H A D C B OME A I MA E I L A T OP E I I CH NCS TRAS ND C LN C T D I I AL S U Y
第 9卷 第 4期

脊柱外科常见手术名称

脊柱外科常见手术名称

脊柱外科常见手术名称脊柱外科是一门专注于脊柱疾病治疗的外科学科,涉及到多种手术操作。

在脊柱外科中,有一些常见的手术名称,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手术。

1. 脊椎融合术脊椎融合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畸形、脊柱骨折等问题。

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固定融合脊椎骨块,使其稳定并消除疼痛。

融合术可以采用自体骨或人工植入物进行。

2. 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切除术是一种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

在手术中,医生会通过切除椎间盘的一部分或全部来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

这种手术可以减轻疼痛、恢复椎间盘功能,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脊柱镜手术脊柱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适用于治疗脊柱间盘突出症、脊柱管狭窄症等疾病。

通过脊柱镜的引导下,医生可以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和创伤,并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4. 椎板切除术椎板切除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脊柱管狭窄症的手术。

在手术中,医生会切除脊椎的椎板,以减轻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这种手术可以扩大脊柱管的空间,缓解疼痛和其他症状,并恢复神经功能。

5. 脊柱矫形手术脊柱矫形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脊柱侧弯、脊柱裂和脊柱滑脱等畸形的手术。

手术的目的是通过植入螺钉、钢板等植入物来纠正脊柱的曲度,并使其恢复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这种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体姿、减轻疼痛,并避免进一步的脊柱畸形发展。

6. 植入人工椎间盘植入人工椎间盘是一种用于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手术。

在手术中,医生会移除受损的椎间盘,并植入人工椎间盘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功能。

这种手术可以减轻疼痛、恢复脊柱的活动度,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脊柱外科手术是一项精细而复杂的技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和先进的设备支持。

通过这些常见的手术,患者可以获得减轻疼痛、恢复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机会。

然而,每个手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

同时,在手术后的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恢复训练和注意伤口护理,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
e c to m

植 骨 融 合 术 (a
A CDF)

n
te
r
io
r
c e r v
ic
a
l
颈椎 人 工 间盘 的材料学研 究 的材 料 主 要 有 合 金


人 工 间 盘 目前 常 用

y
a n
d f u s io
n

经 过 多年 发 展 以 及 临床
高 分 子 聚 合 体 和 陶瓷
如合金 材 料
专题 ( 骨科 )
Th e m
a
ti
c
F
o r u m
(O r t h o p e d i c s )
刘 海鹰 王 伟 炎 北 京大学 人 民 医 院脊 柱 外 科
( 北 京 10 0 0 4 4 )
内容提 要 : 尽 管 颈 椎 前路减 压 融 合 技 术 在 治疗 颈椎 病 上 取 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变 的 问题
p l a s ty
e
d de
s c r
ib e t h e d e
v e
lo p m
t o
f the
ic a l d i s c
p la
c e m e n
t Spe c
if i
c
d e s ig n
ha
te r is tic a n
d im p la
ts
ill b e
re v
ie
w
d
a n
d
t c o m e s s u m m a r iz e

远 期相邻节
引起 相 邻 节 段 椎 问 盘 病 变 远 远 多 于 人 工 间 盘 植 入 组

人工椎体的一般工作原理

人工椎体的一般工作原理

人工椎体的一般工作原理
人工椎体是用于替代自然椎体的人工器械,常用于椎间盘突出症或椎间盘退变等椎间盘疾病的手术治疗。

它的一般工作原理如下:
1. 取出受损椎间盘:在手术中,外科医生会通过切开椎弓根或腹侧途径,将受损的椎间盘取出。

2. 移植人工椎体:在取出受损椎间盘之后,外科医生会将人工椎体放置在相应的椎间隙中。

人工椎体通常由金属、塑料或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

它们的设计可以向自然椎体提供支撑和稳定,同时允许椎间盘之间的正常运动。

3. 促进骨愈合: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还会在人工椎体周围放置骨替代物或骨融合刺激剂,以促进椎骨的骨愈合。

4. 恢复椎间盘空间:人工椎体的植入可以恢复椎间盘的间隙,减轻椎间盘疾病引起的症状,如疼痛、脊柱变形等。

总的来说,人工椎体通过替代受损或退变的自然椎体,恢复椎间盘的功能和结构,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椎间盘切除及脊柱植骨融合 术的临床效果

椎间盘切除可用开放性手术、显微外科 技术或经皮穿刺关节镜下抽吸术。
椎间盘可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 并行部分或全椎板切除, 并行部分或全部关节突关节切除 并行融合。

美国每年行椎间盘切除术20万例以上。 椎间盘切除术的成功率为48%—89%。 髓核化学溶解应用木瓜凝乳蛋白酶治疗 椎间盘突出症成功率为48%—90%。

Hutter椎间盘切除术失败率15%—20%。 手术后病人下腰疼达60%—80%, 20%—30%病人又发生坐骨神经痛 绝大多数由于继发椎间盘退变、椎间盘 突出复发、脊柱不稳和椎管狭窄而引致 症状。


在美国每年行脊柱植骨融合或脊柱内固 定器械融合超过7万例。这种治疗的理由 是通过对失稳或退变的运动节段消除椎 间活动而缓解疼痛。前路椎体间融合术 的优良率为52%—100%,后路椎体间融 合术为50%—95%。

因此,对因患椎间盘疾患而不得不行椎 间盘切除病人,术后如何重建椎间盘功 能,是骨科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 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经过深入研 究,提出了人工椎间盘的概念,本文结 合我院实施的6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就有 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及退变
椎间盘是一种纤维软骨复合体结构,包 括髓核和纤维环两部份。 髓核是一种胶状结构内嵌有束状细纤维, 纤维环由系列同心纤维环构成, 髓核作用是传递并重新分布压应力, 纤维环主要承受张应力。

四、人工椎间盘的历史
1956,Vau Steenbruggle第一次提出出椎间盘 假体设想。 1966,Fernstroem第一次报道了球状人工椎间 盘假体的临床应用。置换后4—8年,12%患者 维持了椎间隙的高度。 1982年,Buetter-Janz和Schellnack在前东德的 柏林开始研究SB Charite椎间盘假体,1984年 首次植入。早期材料为不锈钢和UHMWPE。
2、术后处理 (1)、术后拨管后,带腰围下地。 术后6周禁止腰部旋转,过伸,过屈活动。

3、结果 6例患者,术后第2—4天下地,腰及腿疼 症状术后完全消失, 椎间盘高度恢复, 人工间盘位置良好,1月后恢复术前工作。

Case#1
M,42y Back leg pain 6 M 14,4,2001 L5-S1

1 month after op
3 months after op
1 year after op
2 years after op
3 years after op

Case #2
M,39y 18,4,2001 L4-5(9.5mm)
1 week after op

椎间盘正常时吸收传递、重分布: 压应力、张应力、弯曲应力、扭曲应力 和剪力。 当椎间盘退变时,传递应力为非均匀的。

张力特性:椎间盘承受张力的刚性较承 受压力时小。 弯曲特性:有趣的是,与压应力相比, 弯曲应力是最易引起椎间盘损伤的应力。

扭曲特性:扭曲对椎间盘产生剪力。当 椎间盘病变时,抵抗扭曲力负荷下降 25%。 剪力特性:人体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超 过,表明造成损伤的负荷是由弯曲、扭 曲和张力负荷的结合引起的。

五、人工椎间盘分类
Lee将人工椎间盘分四类: 低磨损滑油表面, 弹簧系统, 封闭的液体室, 橡胶或其它弹性材料。

J.P.Lemaire将椎间盘假体分为4种类型: (1)水力学模型:用聚氨基甲酸酯或聚 合分子纤维置换髓核,Ray假体属于这一 类型。

(2)弹性连续模型:是在两个钛合金终板之 间热焊上橡胶间盘。Acromed的Aroflex即属于 这一类。 (3)复合材料模型:目前尚无临床应用。 (4)机械学模型:特点是通过支点式或球状 的机构学连接。SB ChariteIII即属于这一类型。
2 years after op
九、人工椎间盘失败处理

可经前路取出椎间盘假体,然后前路内 固定及椎体间融合,或由后路内固定, 横突间融合。
十、建议

期望通过椎间盘置换重新获得更接近于 生理状态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以及抗疲 劳特性,虽然SB—charite为最早应用于 临床(1984),但至目前,全世界19个 国 家 仅 完 成 了 4 0 0 0 左 右 的 SB,prodisc 2000人工椎间盘置入术。因此,人工椎 间盘置换指征需认真严格对待,需要更 长时间的随访以评定椎间盘置换的长期 有效性。


退变椎间盘发生生化和结构改变,变化包括: 终板变薄透明化; 纤维环破裂; 肉芽组织再生,表明机体的纤维修复尝试; 髓核水份减少,张力下降同时与水结合能力下 降。表现为椎间隙高度下降,导致关节突应力 增加,加快退变。
临 床 上 可 以 出 现 : IDD(Internal disc disruption)椎间盘内破裂, DDD(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退变 性椎间盘病,节段性不稳定(segmental instability) 椎间盘突出(disc herniation)。
人工椎间盘临床应用进展
—附6例临床报告 庞清江 黄 涛 张前法 汤涛 宁波二院骨科


1934年mixter和Barr首次报道应用腰椎间 盘切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以来,该术 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尽管虽有各种手术 技术的改进,但其疗效也不过70%— 85%。

椎间盘摘除术后病人导致腰椎稳定性破 坏,及其加重椎体间关节和小关节的退 变,是影响腰椎间盘切除术后疗效的关 键因素。
八、临床应用:
我院自2001年4月实施6例SB人工椎间盘 置换术,男4例,女2例。 年龄为42岁,39岁;45岁,33岁,48岁, 58岁; 椎间盘突出间隙分别为L5/S1和L4/5。


1、手术方法:患 者平卧位,腰桥 抬高,取左腹旁 切口,经腹膜外 显露L4—S1椎体,

将4把Hohmann拉钩插入相邻椎体,以充 分显露椎间隙, 偏心切开纤维环左侧及上下缘,向右侧 “单开门”式,掀盘高度的丧 失与切除的椎间盘重量成正比,平均每 切除1.0g 椎间盘,其高度丧失8.76%, 同时纤维环的膨出增加。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受损后,必然导致 椎间盘高度变小,椎间隙变窄,进一步 使腰椎前部结构应力下降,后部结构应 力上升。
导致腰椎承载后出现异常活动和不对称 活动,脊柱的生物力学性能随之紊乱, 腰椎稳定性受破坏。 而相邻部位的椎间盘所承受的载荷又会 显著增加,较轻的外力特别是扭转力可 使其破坏,从而加重腰椎不稳。
1 week after op
1 month after op
1 year after op
2 years after op
3 years after op

Case#5
– M,58y – 4,2,2002 – L4-5
2 weeks after op
1 year after op
1 year after op
3 years after op
Case#3
F,33y 28,9,2001 L4-5
2 weeks after op
1 month after op
1 year after op
2 years after op
Case#4
M,48y 9,01,2002 L5-S1

二、椎间盘切除后对脊柱生物力学的 影响
Stokes(1981)报道了椎间盘手术节段 上面的椎间关节活动明显增加。 Frymoyer报道了椎间盘切除后手术节段 的活动明显增加。 国内学者也采用三维运动学方法发现正 常椎间盘能维持腰椎三维运动特性,限 制腰椎的异常活动。


韩德韬等通过11具新鲜尸体的脊柱功能 单位研究,得出了椎间盘(D)、椎间孔 ( F) 和 椎 管 ( C) 之 间 的 连 锁 变 异 即 DFC现象。


两个相邻椎体及连接它 们的椎间盘、小关节和 韧带结构称为脊柱功能 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也称运动节段。 FSU是能够反映脊柱生物 学特性的最小单位,同 时也是稳定脊柱稳定的 最基本单位。
脊柱稳定可以分为: 被动--椎体各种小关节, 动力学--韧带、关节囊、纤维环; 主动--肌肉;流体学的,即髓核。

置入椎间撑开器, 用试模测量椎间盘 大小,选定终板大 小(分别为平行3号, 倾斜5度),并用终 板置入器置入,用 间盘垫片试模测试 垫片合适的厚度 (共有7.5mm, 9.5mm,11.5mm 三种厚度),

本组6例分别为7.5mm5例及9.5mm厚度1 例,用间盘垫片置入器置入选好的滑动 间盘垫片;冲洗,缝合纤维环。

六、人工椎间盘置换适应证:
— 单节段或双节段不稳,合并假根性 症状/或和椎间孔狭窄引起的 根性症状或/和小关节症状。 — 髓核切除后症状。 — 退变性腰椎不稳。 — 复发的椎间盘突出。 — 保守治疗无效。

七、人工椎间盘禁忌症

— 骨病 — 感染 — 滑脱 — 骨性椎管狭窄 — 单纯的根性症状,尤其是因椎间盘移位引 起的 — 多节段不稳 — 年龄:女性55岁,男性60岁以上(可能 的话做骨扫描,DXA)

然而脊柱融合术并非为完全无害性手术。 某些病人在行脊柱融合术后平均8.5年和 平均8.1 年在原手术的相邻节段症状复发。
Lee报告在原手术的相邻节段出现各种病 理情况如关节突关节的增生性退变性关 节炎、椎管狭窄和椎间盘退变。 脊柱融合其他问题包括取骨部位的疼痛、 融合节段或融合相邻节段的椎管狭窄、 继发性腰椎滑脱、椎间盘退变和假关节 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