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吕蒙

合集下载

三国吕蒙简介

三国吕蒙简介

三国吕蒙简介三国吕蒙简介本名:吕蒙字号:子明所处时代:三国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汝南富坡出生时间:约178年或180年去世时间:约219或220主要成就:智取三君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三国时东吴名将。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追随孙策为将。

他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

孙权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

从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累功拜庐江太守。

在军旅之时,亦发愤读书,深为孙权、鲁肃所倚赖。

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

又后上代鲁肃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然而旋即得病,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

初不习文,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

不久病死。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剧,艰难、困苦)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

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艺术形象文学形象小说中吕蒙初登场于第三十八回《战长江孙氏报仇》,因孙权招贤而与陆逊、徐盛等人相继投至其麾下,并于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死亡。

吕蒙在小说中的形象与史实相类,《演义》未有因为尊崇关羽的考虑而抹煞吕蒙的军事才能。

吕蒙于第三十八回时担任平北都尉,为孙权引见来投的甘宁,并随孙权攻打江夏黄祖,于阵前亲斩敌军前锋陈就。

后来吕蒙亦参与赤壁之战,与太史慈同属前线第四队部队,又奉命引三千兵去乌林接应甘宁部队,然后追击曹操,逼得曹操要留下张辽断后。

在周瑜攻打曹仁,与及孙权战濡须、合肥之时,都有吕蒙献计的情节,以示吕蒙的战略眼光确实胜于东吴一般将领。

不过,小说中未有提及吕蒙年青时奋进与及其由武转文的学习经历。

当吕蒙接任周瑜、鲁肃之位后,开始与蜀国君臣为敌。

后来吕蒙白衣渡江,攻荆州,擒关羽,虽然情节上吕蒙表现得谋略出色,处处料敌先机,能够运筹帷幄之中,但却因为成为了谋杀蜀汉大将关羽的元凶,而在小说作者“拥刘抑曹”的思想笼罩下被编造了一个“因关羽追魂索命,七孔流血而死”的下场。

关于吕蒙的历史故事

关于吕蒙的历史故事

关于吕蒙的历史故事
吕蒙(178-219年),字子明,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东吴名将。

他是
孙权的部下,曾在孙权的统领下,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

吕蒙少年时就聪明机敏,善于学习军事战术,因此备受孙权器重。

他在孙权的
带领下,参与了多次重要的战役,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勇敢的战斗精神。

吕蒙最为人称道的战绩,莫过于他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

当时,吕蒙奉命率领
东吴水军,与刘备联军作战。

他精心策划,利用风向和水势,烧毁了曹操的船只,使得曹操大军溃败,成为了赤壁之战的关键人物之一。

除了在赤壁之战中的英勇表现外,吕蒙还在多次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深
受士兵们的爱戴,因为他不仅善于指挥作战,还十分关心部下的生活。

他常常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不计个人得失,只为了东吴的胜利。

吕蒙在孙权的信任下,担任了重要的军事职务,成为了东吴的一员重要将领。

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为东吴在乱世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然而,吕蒙在他英年早逝,年仅四十一岁。

他的去世给东吴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至今未减。

吕蒙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他的一生都在为东吴的发展和壮大而奋斗。

他的英勇
事迹和崇高品德,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他的历史故事,也将永远被传颂下去。

总结,吕蒙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东吴名将,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品德,深受后人
敬仰。

他在赤壁之战中的出色表现,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他的一生也为东吴的发展和壮大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吕蒙的历史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三国名将吕蒙

三国名将吕蒙

三国名将吕蒙三国时期,吕蒙是一位备受赞誉的名将。

他以智勇双全和出色的军事才能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介绍吕蒙的生平事迹和他在三国演义中的重要角色。

一、吕蒙的生平事迹吕蒙,字子明,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出生于公元178年。

吕蒙年幼聪慧,对军事和文化都有相当的天赋。

他青少年时期就读于孔融的学校,师从于陆逊。

在游学期间,吕蒙以其聪明才智和勤奋好学而备受赞誉。

他时常与同学们辩论军事策略,展现了他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吕蒙的军事才能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得到了验证。

公元208年,吕蒙在孙权的建议下,接替周瑜担任江东大都督。

吕蒙积极投身于对抗曹操的战争,并向其献策。

他领导了江东的军队,在多次战役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尤其是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中,吕蒙表现出色。

他从兵力较为悬殊的情况下,巧妙地利用风向和地形的优势,燃起了敌军的战船。

这一战术的胜利使得曹操的南下计划彻底失败,孙刘联盟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吕蒙还参与了许多其他的战役,如夷陵之战、攻取荆州等。

他以出色的军事指挥和善于用兵的特点,为孙吴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

然而,吕蒙在公元219年逝世,年仅四十一岁,结束了他充满辉煌的军事生涯。

二、吕蒙在三国演义中的角色《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以英雄人物和战争为主线展开。

吕蒙作为重要人物之一,也在该小说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小说中,吕蒙是孙权的重要谋士之一。

他的智谋和军事才能被赞叹不已。

例如,他在荆州之战中,以假退为真,成功地诱使刘备撤军,使孙吴得以顺利夺取荆州。

吕蒙的另一个著名时刻出现在夷陵之战中。

他奇袭刘备的军队,偷袭其水寨,使刘备陷入被动之中。

吕蒙利用水贼的身份混迹敌军内部,成功地破坏了敌军的军队后勤,为孙吴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此外,在小说中,吕蒙与其他著名将领如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互动也是重要的情节之一。

他们之间的智斗和较量使整个故事更加紧凑和精彩。

三、吕蒙的战略思想和贡献吕蒙是一位睿智的战略家和军事家。

吕蒙——精选推荐

吕蒙——精选推荐

吕蒙吕蒙(178—219年),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

从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

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

编辑摘要目录•1 人物概况•2 著名事件•3 历史评价•1 人物概况•2 著名事件•3 历史评价•吕蒙- 人物概况吕蒙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三国时东吴名将。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追随孙策为将。

他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

孙权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

从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累功拜庐江太守。

在军旅之时,亦发愤读书,深为孙权、鲁肃所倚赖。

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

又后上代鲁肃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然而旋即得病,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

初不习文,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

不久病死。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剧,艰难、困苦)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

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吕蒙- 著名事件吕蒙一、白衣渡江白衣渡江是一次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偷袭战之一。

这是吕蒙和陆逊共同策划的针对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将关羽的一次大阴谋。

先是吕蒙抱病,推荐陆逊接手军队事务。

陆逊以其年少,关羽必不防备,加上托书示弱,关羽为人骄横,自然落到了这个圈套之中。

接着,关羽将荆州守军调网前线攻曹。

吕蒙率江东军士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取得成功。

前线的关羽又被曹仁、徐晃等曹将打个大败。

在重夺荆州无望之下,关羽只得率领余下残兵退守麦城。

最终因弹尽粮绝,被俘被杀。

还有,所谓“白衣”——是说未穿军装甲胄,身着便服的意思。

否则一大帮人都穿着白衣服同时出现,会引起民众乃至官员的注意和警惕。

二、吕蒙读书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有关吕蒙的成语故事

有关吕蒙的成语故事

有关吕蒙的成语故事吕蒙,字子明,东吴将领。

他在三国时期为孙权效力,以其智谋和勇武而闻名于世。

吕蒙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更以其深谋远虑和谋略胜过时人而被后人传颂不衰。

在中国的成语故事中,也常常可以看到与吕蒙相关的典故,这些典故既传承了吕蒙的智慧和胆识,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教育的典范。

一则成语故事中,讲述了吕蒙在攻打刘备的时候,曾经派出间谍去了解敌情。

这个故事源自《三国演义》,在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当吕蒙率领东吴军队攻打荆州时,他派出间谍去刘备的军营打探消息。

这个间谍混入刘备的军队,得到了大量情报。

而刘备的部下关羽发现了这个间谍,但他却没有立即处决间谍,而是让他带着情报回到了吕蒙那里。

吕蒙看到情报后,大为惊讶,他说,“关羽为什么不杀你?”这个间谍回答说,“关将军知道我是吕将军的间谍,但他没有杀我,是因为他知道吕将军是一个重用人才的人,他想让吕将军看到他的诚意。

”吕蒙听后大笑,赞叹关羽的胸怀和智慧。

这个故事反映了吕蒙的谋略和智慧,也成为了后人常用的成语“明察秋毫”。

这个成语形容人的洞察力极为敏锐,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矛盾。

吕蒙派出的间谍就是“明察秋毫”的典范,他能够在敌军中混入,得到情报,也能够在关羽的手下保全性命,这都是其“明察秋毫”的表现。

另外一个与吕蒙相关的成语故事是“出奇制胜”。

这个故事也源自《三国演义》,在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当吕蒙率领东吴军队攻打荆州时,他遭遇了刘备的部队。

在一次战斗中,吕蒙的军队陷入了困境,刘备的部队势如破竹,吕蒙面临着溃败的危险。

然而,吕蒙却出奇制胜,他派出精锐部队偷袭刘备的后方,刘备大军一阵混乱,吕蒙趁机发动猛烈攻势,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反映了吕蒙的智谋和果断,也成为了后人常用的成语“出奇制胜”。

这个成语形容人在关键时刻采取出人意料的举措,以取得胜利。

吕蒙在战场上的出奇制胜,展现了他的智谋和果断,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总的来说,吕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之一,他的智谋和勇武为后人所传颂。

三国吕蒙的故事

三国吕蒙的故事

三国吕蒙的故事吕蒙啊,那可是三国时期超有趣的一个人物呢。

吕蒙年轻的时候啊,就是个很猛的武将。

他一开始没怎么读书,就是那种典型的大老粗形象,靠着一身的武艺在战场上拼杀。

他跟着孙权到处打仗,那打起仗来可不含糊。

比如说在和黄祖的战斗中,吕蒙那是相当英勇啊。

他带着士兵就往前冲,眼睛里都冒着那种战斗的火焰。

他的喊杀声,估计都能把敌人吓一跳呢。

可是呢,这个吕蒙啊,有个转折点。

孙权就觉得吕蒙光有武艺可不行,得读书啊。

孙权就对吕蒙说:“你现在管事了,得学习学习了。

”吕蒙一开始还很不情愿呢,他就说:“哎呀,我这天天打仗,哪有时间读书啊。

”孙权就笑了笑说:“我又没让你成为大学问家,你就多读点书,懂点道理就行。

”吕蒙这才开始读书。

这一读啊,可不得了。

吕蒙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以前他可能就是个只会猛冲猛打的家伙,现在变得有智谋了。

鲁肃那时候经过吕蒙的驻地,本来鲁肃心里还想呢,这吕蒙能有啥学问。

结果两人一聊天,鲁肃发现吕蒙那是口若悬河啊,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各种计谋、道理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鲁肃当时就特别惊讶,眼睛都瞪大了,嘴巴张得能塞下个鸡蛋。

他就拍着吕蒙的肩膀说:“哎呀,我以前以为你就只是个武夫,没想到现在你这学问都快赶上我了啊。

”吕蒙就很得意地笑了笑,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嘛。

”这就成了一句特别有名的话了。

还有啊,吕蒙最出名的战绩就是白衣渡江了。

他带着一群士兵,都穿上白色的衣服,伪装成商人的样子。

你想啊,那些士兵们穿着白衣,悄悄地在江面上划着船,就像一群白色的幽灵一样。

他们趁着关羽在外面打仗,防备松懈的时候,一下子就打到了荆州。

关羽当时估计都懵了,怎么突然就冒出来这么一伙人呢。

吕蒙这一招可真是够狡猾的,但是在战争里,这就是智谋啊。

吕蒙的一生啊,就像是一部超级精彩的电影。

从一个莽撞的武夫,到一个有勇有谋的将领,他的转变让人特别惊叹。

他的故事里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头,一开始他不服读书,后来却能读得那么好。

还有那种战斗的热血,不管是早年跟着孙权打仗,还是后来白衣渡江,都让人能感受到那种战场上的紧张和刺激。

吕蒙手不释卷的故事简介

吕蒙手不释卷的故事简介

吕蒙手不释卷的故事简介吕蒙,字子明,是三国时期孙吴的一位著名将领,十分有才华和智慧,被人称为“江东周瑜再世”。

他不仅身体强壮、打仗勇猛,而且读书博览,是文武双全的人才。

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吕蒙手不释卷的故事。

吕蒙的手不释卷,其实是因为他念书非常用功,每日不断攻读各种经典,因此常常手不释卷。

当时孙权执政,他是孙权的亲信将领,也是孙权的师弟。

有一次,孙权向吕蒙发出命令,要求他于三日内写出一份十分重要的政治文件,提交给自己。

孙权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非常倚重吕蒙,知道他的文化素养非常高,更懂得政治策略,因此想借助他的才能来为自己分忧解难。

吕蒙接到命令后,心中十分紧张,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怕,反而更加用功念书,手不释卷的攻读经典。

随着时间的流逝,三天的时间也即将到来。

孙权十分着急,便派出亲信去催促吕蒙,以便早日完成任务。

但催促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反而让吕蒙更加紧张,他感到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于是疲倦之中,拍了拍额头,说:“我已经非常用功了,真的已经看不下去了!”然而,他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信念。

就这样,他一直用功念书,用心贯穿自己的思维,直到最后一刻。

最终,他以神仙一般的速度完成了任务,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政治文件,令孙权大为满意。

这件事情之后,吕蒙的“手不释卷”成为了流传下来的佳话,也成为后人所推崇的为人处世的精神力量之一。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表现出了坚持不懈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

这个故事既告诉我们勤奋用功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只有拼命努力,才能从容应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总之,吕蒙有一句名言:“欲成大事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这句话说得非常到位,道出了人们成功的艰辛。

吕蒙手不释卷的故事,也是这个道理的生动体现。

我们应该学习他勤奋用功、不容易放弃的精神,用心贯穿自己的思维,迎接挑战,迎接成功!。

吕蒙文言文翻译

吕蒙文言文翻译

吕蒙文言文翻译吕蒙(178年-219年),字子明,吴郡吴县人。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吴国的顶尖谋士和将领,曹魏名将程普称其为“东吴之雄”。

吕蒙为人胆智过人,能够洞察敌人的虚实,出奇制胜。

他以灵活多变的战术和高超的军事才能,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

吕蒙早年曾以读书为业,对于历史典籍有着深厚的造诣。

他以聪明才智闻名于当地,因此很早就引起了孙权的注意。

孙权任命他为武宣将军,并派他前往西南地区,与刘备联合抵御曹操的进攻。

吕蒙在此期间认清了曹操的虚实,以一支不足百人的小队,以行军速度迅如闪电,成功地袭击了曹操的大军,展示了他的军事天赋。

吕蒙后来在历次征战中都表现出色,特别以对付曹魏的战略和战术闻名。

他在合肥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曹军的大军,大大削弱了曹魏的实力。

吕蒙献计破曹,接着在景谷之战和石井之战中继续获得胜利。

他在破坏曹魏的粮道上投鹿洲,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使曹魏的粮草供应中断,令曹魏军队陷入困境。

吕蒙的军事才能和胆略使得他成为了东吴的首席将领,孙权深信不疑。

吕蒙智勇双全,善于“出奇制胜”,在攻城略地时总是能够运筹帷幄,破敌致胜。

他以忍辱负重的精神,以忠诚的胆略,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众军之勇”。

他的壮举和战功鼓舞了东吴士兵的士气,使得东吴得以在乱世中立足。

吕蒙深得孙权器重,被封为“都亭侯”,授予了很高的职位,在东吴政府中具有很大的权力。

然而,吕蒙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时刻警惕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尽管年纪轻轻,他却永远保持着谦虚和勤奋的态度。

吕蒙在跟曹魏抗衡的过程中,虽然志得意满,战功赫赫,但他依然注重士兵的训练和生活。

他关心士兵的福利,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待遇,并且严格要求他们遵守法纪和作战规则。

吕蒙深知只有士兵们得到了足够的认可和尊重,才能战胜敌人,保护家园。

吕蒙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以聪明才智和过人的智慧,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的壮举和战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三国时期的一位伟大将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名将吕蒙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三国时东吴名将。

本文是三国名将吕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吕蒙(178年-219年,一说180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

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

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

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

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

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然而“蒙疾发”(后世人或猜测建安二十四年发生瘟疫,因史载吕蒙、孙皎、蒋钦死于同年,或猜测是吕蒙年轻时在战场上吃苦受累导致积劳成疾),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三国名将吕蒙著名事件白衣渡江
白衣渡江是一次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偷袭战之一。

这是吕蒙和陆逊共同策划的针对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将关羽的一次大阴谋。

先是吕蒙抱病,推荐陆逊接手军队事务。

陆逊以其年少,关羽必
不防备,加上托书示弱,关羽为人骄横,自然落到了这个圈套之中。

接着,关羽将荆州守军调网前线攻曹。

吕蒙率江东军士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取得成功。

前线的关羽又被曹仁、徐晃等曹将打个大败。

在重夺荆州无望之下,关羽只得率领余下残兵退守麦城。

最终因弹尽粮绝,被俘被杀。

还有,所谓“白衣”;;是说未穿军装甲胄,身着便服的意思。

否则一大帮人都穿着白衣服同时出现,会引起民众乃至官员的注意和警惕。

吕蒙读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

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

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

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三国名将吕蒙的历史评价鲁肃曰:「吕子明(吕蒙字),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三国志吴书九吕蒙传》
鲁肃曰:「吾谓大弟(吕蒙)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三国志吴书九吕蒙传裴注引江表传》
孙权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

富贵荣显,
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三国志吴书九吕蒙传裴注引江表传》
孙权曰:「子明(吕蒙字)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周瑜字),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

图取关羽,胜于子敬(鲁肃字)。

」《三国志吴书九吕蒙传》陈寿评曰:「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

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
或说肃曰:“吕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孙元晏:幼小家贫实可哀,愿征行去志难回。

不探虎穴求身达,争得人间富贵来。

;;《吴•吕蒙》
洪迈: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

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

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

”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

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蒙遂亦代肃。

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

”逊遂代蒙。

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
孙权委心听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容斋随笔》毛泽东: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

;;《缅怀毛泽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