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的另一面吕布文士风范,李典少年儒雅,关羽怜香惜玉
三国演义智勇双全英雄争锋

三国演义智勇双全英雄争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而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
在这部作品中,智勇双全的英雄们展开了激烈的争锋,他们通过智慧和勇气赢得了各自的荣耀和地位。
本文将对一些代表性的智勇双全英雄进行讨论。
1. 关羽关羽,字云长,刘备的亲密战友。
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勇猛的战斗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举世闻名的事迹是他温酒斩华雄。
当时,关羽正处于势不可挡的状态,他手持青龙偃月刀,力挽狂澜,将华雄刀下亡魂数百人。
这一场战斗的胜利,让人们见识到了关羽的无敌威力。
除此之外,关羽还以他的智谋和忠诚赢得了刘备的信任和重用,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军事顾问。
2. 赵云赵云,字子龙,刘备手下的大将,英勇善战,被誉为“常山赵子龙”。
他的勇猛无比,曾多次在战场上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以无懈可击的战术打败了许多强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与吕布单挑的故事。
当时,吕布被誉为“千里马”,是不可一世的存在。
然而,在与赵云的激烈战斗中,赵云只用了十招就击杀了吕布,展示了他非凡的战斗才能。
3. 孙策孙策是东吴的创始人,也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
他年轻气盛,勇猛善战。
在《三国演义》中,孙策以换取两害相权的智慧成功夺取了江东地盘,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他还以勇猛无敌的战斗力与敌军周旋,多次从困境中成功脱身。
孙策的忠诚和智慧使得他在战争中屡建奇功,成为了东吴的重要支柱。
4. 周瑜周瑜,字公瑾,东吴重要的军事统帅和谋略家。
他有着高超的智慧和独特的军事眼光。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以他的策略和智谋帮助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
周瑜利用火攻迷惑了曹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他的智谋和军事才华使得他成为了东吴的军事核心。
以上只是《三国演义》中一小部分具有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们以他们的勇猛与智慧,展开了激烈的争锋。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人们追求勇气和智慧,并展现出英雄的形象。
三国演义智勇双全英雄争锋的故事,让读者们领略到了古代英雄的威力和无敌的魅力。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
”关羽,是刘备“五虎上将”之首,他策马横刀,驰骋疆场,神勇无敌,辅佐刘备完成了天下三分鼎立之大业,谱写出一曲千古浩荡的人生壮歌。
关公充满英雄传奇的一生,被后人崇举为“忠”、“义”、“信”、“勇”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无人不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
今天,我们就走进《三国演义》,看这位名将如何演绎人生,走向万人膜拜的圣坛的。
关羽其人关羽(160219),字云长,河东解梁(今山西运城市常平村)人,东汉名将。
东汉末年,他与刘备、张飞结义起兵,共建蜀汉大业。
其间关羽历经大小数百战,他单刀赴会、智夺连城,万人中取人首级,成为一代无敌战神!官拜前将军,封汉寿亭侯,最后,因战略上的失误败走麦城,于公元219年被害。
后主刘禅追谥“壮缪侯”,其崇高的忠义精神和人格魅力备受民间推崇,被尊称为“关公”、“武圣”。
勇猛善战,武艺高强《三国演义》中对关羽的神勇备加推崇,塑造了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雄形象。
小说一开场便让其显出英姿勃勃、豪气冲天之威:“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假设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他之所以逃难江湖,是因为仗义为民除害,杀了倚势欺人的豪霸,而这正是一个忠义神勇的大将军的形貌;官渡之战初期的白马之战,他曾在万军之中斩了袁绍的大将颜良,声名大振,有万人敌之称。
曹操称其为“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另外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等等,均从多角度多侧面刻画出了关羽的武艺高强和勇武。
所以周瑜在写给孙权的密书中称其为“熊虎之将”;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关羽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义薄云天,忠贞不二《三国演义》中关羽还是“忠义”的化身。
忠义有多种表现,既有“上报国家”的忠义,也有“下安黎庶”的仁义;有“救困扶危”的侠义,又有“同生共死”的情义。
李典武勇冠绝三国演义中的西凉猛将形象

李典武勇冠绝三国演义中的西凉猛将形象李典,出身于西凉,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勇武之将,他的形象扮演了西凉将领的典范。
本文将对李典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进行探讨,展示他的英勇、聪慧和忠诚。
李典在三国演义中首次登场是在曹操征讨西凉时。
他率领西凉兵马勇敌张鲁,以其英勇无敌的表现赢得了曹操的赏识,成为曹操的重要将领之一。
他十分机智,在一次与关羽的交锋中,看出关羽出奇制胜的计谋,及时派出兵力阻拦,成功挫败了关羽的进攻,展现了自己出众的军事才能。
李典在战场上更是惊人的勇猛。
在攻打黄须城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手握长枪,杀敌如麻。
面对敌军的围攻,他奋勇杀敌,堪称一员猛将。
而在合肥之战中,李典更是不辱使命,指挥部队顽强抵抗孙权的进攻,展现了超群的战斗力和坚定的意志。
除了勇敢善战,李典还是一个忠诚的将领。
在曹操病逝后,他秉承曹操遗志,继续为曹家效力,并在曹魏建立后成为魏国一员。
他忠于职守,始终尽心尽力为国家和君主效劳,展现了他对曹魏的忠诚。
在表现形象方面,李典甚至有让人敬畏的威严和角色立体感。
他身材高大,面容冷峻,深邃的目光中透露出坚毅的意志。
他的形象令人心生敬畏,并且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典型的西凉将领的特质。
他出生在这个民风豪勇的地方,拥有坚定不移的信仰和对武力的热爱。
同时,他也展示了西凉将领的果敢和勇敢的特征。
总结起来,李典是三国演义中西凉猛将的典型代表。
他英勇无敌、聪慧机智,并且忠诚不二。
他的形象在三国演义中令人难以忘怀,极大地丰富了整个故事情节。
李典的形象与西凉将领传统形象相契合,塑造了一个真正的猛将形象,让人们为之叹服。
他是三国演义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无疑是这部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对李典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探讨,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位西凉猛将的英勇和忠诚。
他的形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更是展现了历史时期背景下真实将领的精神风貌。
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勇敢战斗,才为故事的发展增添了激情与神秘感。
李典的存在丰富了三国演义这部经典作品,使其更加生动有趣,也为我们留下了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回忆。
三国名将系列之李典

三国名将系列之李典在曹操的将领当中,最出名的莫过于五子良将,即张辽,于禁,张郃,乐进,徐晃五位.但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这一位虽然不在五子之列,但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将领.他就是李典.不过,说起他之前还是要从他的家世说起,李典是山阳钜野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钜野县)《一统志》是这样记载的:“钜野故城,今山东曹州府钜野县南。
”李家在当时非常有名,是当地的豪族.在汉代的社会阶层基本上分为:皇室贵族、士族、豪族、寒族、平民、流民.豪族在他们当地是大地主,甚至可以很大程度干涉地方的行政权.但是没有能力入京做官.而山阳李家正是其中之一.豪族中能出一位长者风范的儒将更是不容易,山阳李家除了李典还有一位李进.这位李进当初可击败过吕布的,据《武帝纪》记载:“秋九月,太祖还鄄城。
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也是最早跟他的叔父李乾跟随曹操的,。
意思就是说秋九月,吕布到乘氏县,却被当地人李进击败,东屯山阳.关于李典是如何跟随曹操的,《李典传》是这样记载的:“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
初平中,率众随太祖”就是说李典与他的叔父李乾在乘氏县聚集了几千宾客,在初平年间,率领这些人一起投奔曹操.那么,李典跟随曹操之后,做了哪些事呢?在他的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呢?又立下了哪些功劳呢?一.寿张击破黄巾军李典的最初战役,是在寿张县击败了黄巾军,《李典传》的记载是:“破黄巾于寿张.”寿张就是今天的山东省东平县西南.据《一统志》记载:“寿张故城,今东平县西南.”寿张的黄巾军是当初曹操在做兖州牧之时击败的.《武帝纪》的记载是:“信与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随后又跟随曹操征讨袁术.征讨徐州.《李典传》的记载是:“又从击袁术,征徐州。
而且李典是一个勤学明理之人,《魏书》是这样记载的: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
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
意思就是说李典在年少之时是非常好学的,不喜欢战争,为此他还专门拜师学习《春秋左传》. 因此,曹操就对李典刮目相看.李整死后,不仅让他接替李乾和李整的兵马,还让他担任颍阴县令.李典也不负众望,从颍阴县令做到中郎将最后升迁为离狐太守.《李典传》是这样记载的: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迁离狐太守。
名将李典是个怎样的人

名将李典是个怎样的人李典是东汉末年,曹操麾下的名将,他高贵儒雅,尊重贤士,军中的将士们都将其视为长者,对其十分尊敬。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名将李典是个怎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名将李典是个怎样的人李典的生卒年在史书上没有详细的记载,所以也引起了很多的争议。
他深明大义,又谦虚谨慎,从来都不会与人争功。
李典偏好儒学,尊重博学之士,高贵而又儒雅。
204年,助曹操围攻邺城,取得胜利,被加官进爵。
后来,李典主动请求将封地迁往魏郡。
他说:“我性格懦弱,又没什么功劳,但是却有一个这么大的爵位。
所以,因该带领整个家族的人,一起来为您效劳。
除此之外,在天下未定之时,迁往魏郡有利于抵御来自四方的动乱。
”就这样,李典率领万余人,定居于邺县。
从此处就可以看出,李典的谦虚与淡泊功名,为了大局,甘愿牺牲小利。
209年,李典与张辽等人面对孙权的大军,合力破敌,保住的合肥。
李典和张辽等人素来不睦,在张辽打算出城迎战的时候,还在担心李典会不配合。
李典却对张辽说:“事关国家利益,是要是好的计策,饿哦又怎么会因为私怨而阻止你呢?”果然如李典所说,他配合张辽,大败了孙权。
从此处又可以看出,李典能够顾全大局,放下个人恩怨,以大局为先。
所以,李典又是个深明大义之人。
所以,李典是个谦虚谨慎,能够顾全大局,深受别人尊敬的人。
名将李典的生平简介舞象仕宦李典字曼成,为山阳钜野人。
李典年少,即喜于学习,怠于兵事战争,于是拜师学习《左传》,博观群书。
李典之从父(伯父或叔父)李乾,禀雄伟之气概,得以于乘氏县聚集了数千门客。
自东汉开国以来,中央权柄下移,地方豪族便名正言顺地拥有自己的武装部曲,其组成多为包揽的亲族与食客。
李乾得以于会集门客数千,其地方势力可见一斑。
汉末初平年间(190年-193年),行奋武曹操与关东诸侯会盟讨伐国贼董卓,为顺北方归顺军阀之大势,李乾带领众人跟随曹操。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李典随曹操击黄巾军于寿张东,又跟随曹操攻打袁术公元193年(初平四年)李典随曹操征讨徐州。
三国名将排行榜知识讲解

三国名将排行榜三国名将排名1.吕布---字奉先,英俊洒脱、傲慢自负,持长剑,跨宝马,征战四方,天下无敌,时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位列三国英雄榜之首。
2.赵云---字子龙,忠心贯日,一身虎胆:神飞枪,盖世无双,青虹剑,所向披靡,后人称其为常胜将军,位列三国英雄榜次席。
3.典韦---相貌威猛,胆量惊天,力大无穷:乾坤双戟三战吕奉先,毫不畏惧,列三国英雄榜第三位。
4.关羽---字云长,汉寿亭侯,蜀国五虎上将之首,相貌堂堂,武功卓绝:忠义贯日月,威名震华夏,列三国英雄榜第四位。
5.马超---字孟起,西凉太守马腾之子。
刚烈过人,枪法绝伦:力战曹将,无人能敌,人称“锦衣马超,当列三国英雄榜第五位。
6.张飞---字益德,持丈八蛇矛,乘踏雪乌雅:武功超群,豪爽而霸气,列三国英雄榜第六位。
7.许褚---字仲康,统领曹操虎卫军:憨厚勇猛,武功高超,人称”虎痴“,是继典韦死后得曹军中的一位猛将,当列三国英雄榜第七位。
8.黄忠---字汉升,蜀国五虎将:坚毅、勇猛、自信;金刀斩名将,强弓射顽敌,当列三国英雄榜第八位。
9.孙策---字伯符,俊朗英明,聪慧旷达;枪法精妙,骁勇善战,人称小霸王,开辟疆土,叱咤风云创立东吴一代江山,是文武全才的统帅,当列三国英雄榜第九位10.庞德---字令明,先为凉州名将,后入驻曹营,性情火爆,爱增分明,臂力惊人,锯齿飞镰刀斩将无数,令人胆寒,当列三国英雄榜第十位。
11.甘宁---字兴霸,豪爽、狭义,霸气,武功高超,射术精妙。
早年浪迹江湖为帮主,威震扬子江,人称锦帆贼,后投奔孙权,百骑敢劫曹营。
不愧为孙权时期江东第一猛将,其位列三国英雄传的第十一位附: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关羽、马超、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黄忠、许储、孙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渊),二张徐庞甘周魏(张辽、张颌、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神枪张锈与文颜(张锈、文丑、颜良),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名将排行榜

三国名将排名1.吕布---字奉先,英俊洒脱、傲慢自负,持长剑,跨宝马,征战四方,天下无敌,时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位列三国英雄榜之首。
2.赵云---字子龙,忠心贯日,一身虎胆:神飞枪,盖世无双,青虹剑,所向披靡,后人称其为常胜将军,位列三国英雄榜次席。
3.典韦---相貌威猛,胆量惊天,力大无穷:乾坤双戟三战吕奉先,毫不畏惧,列三国英雄榜第三位。
4.关羽---字云长,汉寿亭侯,蜀国五虎上将之首,相貌堂堂,武功卓绝:忠义贯日月,威名震华夏,列三国英雄榜第四位。
5.马超---字孟起,西凉太守马腾之子。
刚烈过人,枪法绝伦:力战曹将,无人能敌,人称“锦衣马超,当列三国英雄榜第五位。
6.张飞---字益德,持丈八蛇矛,乘踏雪乌雅:武功超群,豪爽而霸气,列三国英雄榜第六位。
7.许褚---字仲康,统领曹操虎卫军:憨厚勇猛,武功高超,人称”虎痴“,是继典韦死后得曹军中的一位猛将,当列三国英雄榜第七位。
8.黄忠---字汉升,蜀国五虎将:坚毅、勇猛、自信;金刀斩名将,强弓射顽敌,当列三国英雄榜第八位。
9.孙策---字伯符,俊朗英明,聪慧旷达;枪法精妙,骁勇善战,人称小霸王,开辟疆土,叱咤风云创立东吴一代江山,是文武全才的统帅,当列三国英雄榜第九位10.庞德---字令明,先为凉州名将,后入驻曹营,性情火爆,爱增分明,臂力惊人,锯齿飞镰刀斩将无数,令人胆寒,当列三国英雄榜第十位。
11.甘宁---字兴霸,豪爽、狭义,霸气,武功高超,射术精妙。
早年浪迹江湖为帮主,威震扬子江,人称锦帆贼,后投奔孙权,百骑敢劫曹营。
不愧为孙权时期江东第一猛将,其位列三国英雄传的第十一位附: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关羽、马超、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黄忠、许储、孙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渊),二张徐庞甘周魏(张辽、张颌、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神枪张锈与文颜(张锈、文丑、颜良),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三国英雄人物排行榜目录三国,即:魏、蜀、吴三国。
“军中长者”李典

“军中长者”李典三国时期,曹操帐下猛将如云,李典位列其中。
李典出身于山东巨野的大族,本身崇尚学习,崇尚儒雅,“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
”(《三国志·魏书·李典传》注引《魏书》)李典先是跟着伯父李乾追随曹操征讨黄巾军,这之后又攻打袁术,征讨徐州。
后来吕布突袭兖州,李乾带兵回援,结果被吕布手下张辽所败。
因为李氏为当地大族,为了消除隐患,张辽带兵屠杀了大批巨野李氏,从此李典与张辽结仇。
李乾被吕布的手下杀害后,李典接手了伯父的部队,并在官渡之战中带领所辖部队运输粮食布匹供应军需。
后来曹操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时,派遣李典与程昱等将领用船运输军粮。
赶上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带领部队驻扎在河上,断绝了水道,曹操下令李典、程昱说:“如果船过不去,就走陆路。
”李典与各将领商议说:“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
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
”(《三国志·魏书·李典传》)程昱也这样认为。
于是向北渡过黄河,攻打高蕃,取得大胜,水路终于畅通。
在曹操攻击袁尚的同时,刘备趁机北袭许昌。
曹操派夏侯惇为主将,李典、于禁为副将率军进行反击。
三将合力将刘备击退并一直打到博望坡附近。
某天,刘备带领少量兵将进行挑战,刚刚交手便转身逃走。
曹军一路追赶至博望坡前,心细的李典发现前面山路越来越狭窄,草木越来越密集,担心怕有伏兵便进言道:“贼无故退,疑必有伏。
”(同上)可是连日来的胜利早就让夏侯惇、于禁忘乎所以,夏侯惇埋怨李典胆小,命令其带兵回去守大营,自己和于禁继续朝前追。
后面的结果想必大家都知道了,一场“火烧博望坡”的好戏让刚烈的夏侯惇差点丧命(此时诸葛亮尚未出山)。
幸亏李典及时率兵来援,才将夏侯惇、于禁救了出来。
赤壁之战后,曹操留张辽、李典、乐进驻守合肥。
当时三人的部属只有七千人,而孙权引兵数万来攻。
“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同上)于是李典与张辽率领八百勇士突然从城里杀出,大败孙权军队,经此一战曹军重拾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名将的另一面:吕布文士风范,李典少年儒雅,
关羽怜香惜玉
受《三国演义》影响,三国中很多人物的真实面目,已被扭曲的面目全非,有三位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硬汉猛将,其真实的历史形象,温润儒雅、怜香惜玉,绝不是我们既定印象中粗豪汉子的模样,这里就分别给大家讲一下。
第一位:吕布
在大家的既定印象中,吕布是冲锋陷阵的勇夫,是武力无双的猛将,但事实上,吕布才华横溢、文采卓然、擅古筝、通谋略,其实也是一个,嗯,温文尔雅的儒将,虽然好像很不搭的样子。
首先,吕布一开始在并州军丁原手下,并不是大将,而是主簿,所谓主簿,录门下众事,省署文书也,其实就是丁原身边的秘书,并州一干文件起草工作,都是吕布负责,货真价实的并州第一笔杆子啊!
所以,正如曹操之主簿杨修,何进之主簿陈琳,同为主簿的
吕布,文笔也并不比他们差多少。
我们来看看《三国志》中收录的吕布几篇文章。
“足下恃军强盛,常言猛将武士,欲相吞灭,每抑止之耳!布虽无勇,虎步淮南,一时之闲,足下鼠窜寿春,无出头者。
猛将武士,为悉何在?足下喜为大言以诬天下,天下之人安可尽诬?”
这是吕布打败袁术后写给他的信,是不是文采斐然,傲气冲天,豪气干云?
我们再来看一篇劝降信,是吕布牧徐州时,写给辖下割据势力琅琊国相萧建的:
“天下举兵,本以诛董卓耳。
布杀卓,来诣关东,欲求兵西迎大驾,光复洛京,诸将自还相攻,莫肯念国。
布,五原人也,去徐州五千余里,乃在天西北角,今不来共争天东南之地。
莒与下邳相去不远,宜当共通。
君如自遂以为郡郡作帝,县县自王也!昔乐毅攻齐,呼吸下齐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单故也。
布虽非乐毅,君亦未有田单之能,可取布书与智者详共议之。
”
这篇就更厉害了,其言辞恳切,大义凛然,且引经据典,用田单和乐毅来对比自己和萧建,这个逼装的好。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篇策反信,这封信不仅文笔好,也体现了吕布的谋略。
当时,黄巾余党杨奉、韩暹二人从凉州军手里夺回献帝,护送他从长安回到洛阳,一个被封为大将军,一
个被封为车骑将军,虽是虚名,却也颇为风光,不料这是曹操突然窜出来,仗势抢走献帝,二人惨败,只得投奔袁术,袁术却不想花钱粮养这群流寇,便让他们跟着术将张勋,合兵数万,一起去攻打吕布,抢吕布的钱粮。
但吕布当时也缺钱少粮,根本不够抢,于是写了一封信给杨奉、韩暹说明情况,劝他们不如与自己一起打张勋,并承诺打败张勋后缴获军资全归二人!吕布在信中还极尽讨好,狠狠地拍了拍二人的马屁:
布顿首再拜,大将军韩暹、车骑将军杨奉足下:二将军关中保驾,有元功于国,当书勋竹帛,万世不朽。
今袁术造逆,当共诛讨,奈何与贼臣还共伐布?布有杀董卓之功,与二将军俱为功臣,不如相与并力破术,为国除害,建功于天下,此时不可失也。
韩暹、杨奉二人被吕布的优美马屁文章拍的非常舒服,既然此举有名有利,何乐不为?于是果断反水,临阵倒戈,杀的张勋措手不及,其数万大军,皆杀伤堕淮水而死者殆尽。
韩杨二人又与吕布联军,水陆并进,反攻袁术,直杀至距寿春仅两百里的钟离,方尽兴而还。
之后,韩杨二人就在徐州跟着吕布混了,但吕布也养不起这群流寇,便又指使他们去小沛抢掠刘备地麦,以为军资。
刘备见韩杨二军前来,却不抵抗,反而大摆宴席,奉上新麦,热情招待咱们伟大的大将军和车骑将军一行。
杨奉和韩暹大
喜,都说这刘备宗室出身,果然明礼节分尊卑,知道我们是天子正式任命的全国武装力量总司令与副总司令,所以如此行事,真识相。
结果没想到,这场宴会,居然是场鸿门宴,韩杨二位总司令,一喝就喝死了,他们的部队也被刘备兼并。
这就是韩暹、杨奉两位农民首领,被一群三国谋略家玩弄的悲惨故事。
另有一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吕布的谋略,还展示了一下他的多才多艺。
那是在吕布刺杀董卓之后,被凉州军反攻,不得不逃离长安,投奔袁绍,并助袁绍平定了黑山军,但袁绍仍是忌惮吕布,便假意表奏吕布为司隶校尉,并派来三十六名壮士,说是护送他去洛阳上任,其实这些人就是袁绍遴选的刺客,欲杀吕布而夺其军。
吕布看着这三十六个如狼似虎的凶汉,笑道:“袁公美意,布岂敢推辞,诸君便在我帐外护卫,明日随我一同南下。
”
吩咐完毕,吕布便回到大帐,抽弦促柱弹起筝来,弹了一阵,便把筝交给侍女继续演奏。
自己却在筝声之中,悄悄由帐后夜遁而去。
夜色阑珊,秦筝催眠,三十六护卫在帐外听得如痴如醉,竟不知不觉睡着了,直到夜半时分才回过神来,忙冲进帐中,往床被上一通乱砍,但见绸絮飞舞,床中空无一人,哪里还有音乐家吕布的影子。
第二位:关羽
关羽虽然号称武圣,但关羽也是人,他也跟曹操一样多情好色,喜欢女人,喜欢人妻。
关羽喜欢的人妻,就是杜氏。
杜氏的前夫叫秦宜禄,本是吕布手下的将领,后来曹刘联军围攻吕布,吕布就派秦宜禄去仲家皇帝袁术那里求救,袁术见秦宜禄长的不错还挺有才,就把他强留下来并娶了汉宗室女。
攀上高枝的秦宜禄于是做了“陈世美”,将旧主吕布和旧妻杜氏都给抛弃了。
如此,弃妇杜氏只得带着儿子秦朗留在下邳,一旦下邳城破,流落于乱军之中,其悲惨下场可想而知。
好在关羽随刘备在徐州时认识了秦宜禄一家,当时就对杜氏生了爱慕之情却不敢言,如今知道杜氏成了弃妇,处境悲惨,于是就求曹操说:“妻无子,下城,乞纳宜禄妻。
”
关羽生年不详,姑且按最常用的延熹三年(160年)计算,此时已三十八岁,仍无子,这对古人可谓大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本来关羽可以休妻再娶,但显然没有,他只是想攻破下邳城后,再纳了心仪已久的杜氏,这样既有了个养子,又可以拯救一个可怜弃妇,岂不两全?
曹操本来答应了,但关羽有点太性急,中间又三番两次向曹操提起,曹操心说你一个将军见我不谈兵事却成天找我要女
人是咋回事儿?于是十分好奇,心内极想知道这杜氏究竟是何等美女,竟能引得这关云长动心?
过了几天,下邳城破,曹操就专门下令抓获杜氏后先送到他这儿过个目。
等人一带来,曹操的步子就迈不动了,看来孤与云长口味相同啊,于是也不管自己有多欣赏关羽反正先将杜氏办了再说!
估计也就是因为这件事,让关羽心中对曹操有了芥蒂。
关羽是个有情感洁癖的人(看不起黄忠、孙权),他心目中的君臣之义,应该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不是像曹操这样,出尔反尔,罔顾信义,看似大方,却连部下的女人也要抢!所谓君子不夺人所好,泡妞也有先来后到,贤者有成人之美,岂有你曹操这么霸道?
另据《华阳国志》载:“后先主与公猎,羽欲于猎中杀公。
”关羽与曹操既有国仇,也有家恨,每天一想到美丽的杜氏在曹贼那个老丑八怪的枕边就难以成眠,以至于怨怼成狂,竟然想趁着围猎之机刺杀曹操,如此行险,刘备当然不会答应。
由此亦可见关羽已被爱恨情仇冲昏了头脑,真可谓三国第一大痴汉子了。
而后来曹操花了多少珍宝、多少心思、深相结交,极力拉拢,却永远挽回关羽,原因就在于此。
第三位:李典
在大家的印象中,李典大概就是一个猛将兄,在网上他长这
样:
在电视剧里,他长这样:
但事实上,李典死时才三十六岁,而他最后出现在是书上是建安二十年的逍遥津之战,如此推算,李典十几岁时已开始追随曹操,建安五年时李典最多二十一岁,已成为官渡之战后勤总管,官拜离狐太守,战后又升任裨将军,是个正宗的少年将军。
另据《三国志》记载:
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
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
这显然是个儒将。
既为少年儒将,其实应该跟周瑜同款。
其实,曹操手下还有一位少年成名的大将,那就是张辽。
张辽生于169年,却在189年20岁时就已成为并州刺史丁原手下从事,与张杨(从事)、吕布(主簿)同级别,为并州三大将之一;张杨、吕布,后来都成了割据一方的大军阀,只有张辽混的最差,大概还是年纪小,所以一开始未能成事吧,直到逍遥津一战47岁时才名震天下,也可算是大器晚
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