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泌乳素血症和垂体催乳素瘤的诊治策略最新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课件

10%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肿瘤增大,血PRL水平上升或 出现神经症状,若考虑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耐药或抵 抗时,可改用卡麦角林治疗。20%症状不能缓解, 10%囊性成分多时瘤体不缩小,肿瘤向鞍上及鞍旁生 长者内分泌治愈率仅49%。需要选择经蝶窦的微创手 术治疗,而手术后80%患者PRL可恢复正常。但术后5 年20—25%患者将复发。一般药物治疗六个月,肿瘤 周围纤维化形成粘连,往往造成肿瘤残留,因此术后 依据血PRL水平,决定是否加用放疗或药物综合治疗。 若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一般建议3个月内实施手术治 疗。垂体大腺瘤有生育要求者需用药物促使肿瘤萎缩 后再妊娠较安全。
4、实验室检查: 正常血清PRL>25ng/mL (560mIu/L 或 20ug/L),两次间隔30分钟检测,可除外由于应 激引起的PRL升高。必要时测定TSH、FT3、 FT4、肝肾功能。
5、 影像学检查: 病因不明同时PRL水平>100ng/ml时,要考 虑是否存在分泌泌乳素的颅内肿瘤及空蝶鞍综 合征,需行MRI检查。垂体泌乳素腺瘤确诊需 要获取病理组织,但一般很难获得,原则上经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PRL下降,MRI提示肿 瘤缩小可诊断为泌乳素肿瘤。
维持最低有效剂量1.25—2.5mg/天。完成生育 后,可停服溴隐亭,改E—P序贯治疗。当最 小维持量PRL不升高,瘤体不增大,持续治疗 2—3年,可停服溴隐亭,每六个月随访PRL, 必要时行MRI检查。育龄期无生育要求者,可 不予多巴胺激动剂治疗。但在月经改变时需要 补充激素治疗。若药物治疗耐药,则手术后 80—90%可恢复正常,但术后5年20—25%患 者将复发。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治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治
一、定义 高泌乳素血症是一类下丘脑功能 失调、垂体肿瘤或药物影响等因素引起的垂体 泌乳细胞分泌过多,导致循环中泌乳素升高为 主要特点,表现为非妊娠期或非哺乳期溢乳, 月经紊乱或闭经。 二、诊断 诊断的关键是明确病因,无明 确病因者为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
高催乳素血症的科普知识PPT

高催乳素血症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高催乳素血症? 2. 谁会得高催乳素血症?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5. 高催乳素血症的预防与管理
什么是高催乳素血症?
什么是高催乳素血症?
定义
高催乳素血症是指血液中催乳素(泌乳激素)水 平异常升高的状态。
催乳素主要由垂体前叶分泌,主要功能是促进乳 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如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手术治疗
对于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切 除肿瘤。
手术后需定期随访,以监测催乳素水平和症 状改善。
如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 减压,能辅助治疗。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有助于内分泌系统的 平衡。
高催乳素血症的预防与管理
高催乳素血症的预防与管理 定期体检
谢谢观看
这些检查有助于排除垂体腺瘤或其他病变。
何时需要就医?
专业建议
根据检测结果,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或其他干预措施。
如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如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药物治疗
多巴胺激动剂是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首选药 物,如溴隐亭和卡麦角林。
这些药物能有效降低催乳素水平,缓解症状 。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有家族史或症状的个 体。
早期发现有助于及时干预,避免病情加重。
高催乳素血症的预防与管理 心理健康
管理压力和焦虑,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对内分泌 平衡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冥想、运动等方式减压。
高催乳素血症的预防与管理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营养,促进身 体健康。
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这些因素可能影响激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平。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高催乳素血症? 2. 谁会得高催乳素血症?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5. 高催乳素血症的预防与管理
什么是高催乳素血症?
什么是高催乳素血症?
定义
高催乳素血症是指血液中催乳素(泌乳激素)水 平异常升高的状态。
催乳素主要由垂体前叶分泌,主要功能是促进乳 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如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手术治疗
对于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切 除肿瘤。
手术后需定期随访,以监测催乳素水平和症 状改善。
如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 减压,能辅助治疗。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有助于内分泌系统的 平衡。
高催乳素血症的预防与管理
高催乳素血症的预防与管理 定期体检
谢谢观看
这些检查有助于排除垂体腺瘤或其他病变。
何时需要就医?
专业建议
根据检测结果,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或其他干预措施。
如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如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药物治疗
多巴胺激动剂是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首选药 物,如溴隐亭和卡麦角林。
这些药物能有效降低催乳素水平,缓解症状 。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有家族史或症状的个 体。
早期发现有助于及时干预,避免病情加重。
高催乳素血症的预防与管理 心理健康
管理压力和焦虑,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对内分泌 平衡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冥想、运动等方式减压。
高催乳素血症的预防与管理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营养,促进身 体健康。
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这些因素可能影响激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平。
垂体瘤规范化治疗 ppt课件

18
ppt课件
溴隐亭注意事项
微腺瘤患者:治疗量达到PRL水平正常3-6月 后,开始减量 大腺瘤患者:治疗量达到PRL水平正常2年后, 且瘤体缩小超过50%时开始减量 减量应缓慢分次,2月减一次,每次减量 1.25mg 维持量治疗期间,PRL水平正常,腺瘤基本消 失患者,5年后试行停药。
ppt课件
28
ppt课件
肢端肥大症处理流程
29
ppt课件
随访
目的:了解治疗效果,及时发现有无残留肿瘤 或复发 内容:临床症状观察,垂体激素水平监测,视 力视野及MRI 时间:早期:术后1~3月,近期:术后3月~1 年,远期:1年以上。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如 无复发,5年后可延长复查间隔时间
30
ppt课件
5
ppt课件
ACHT瘤
6
ppt课件
我国垂体瘤临床诊治现状
就诊率低,就诊不及时 各级医院诊治、随访监测水平参差不齐 未形成广泛的多学科诊疗体系,诊疗不规范 随访率低
7
ppt课件
垂体腺瘤规范化治疗
临床症状、体征 内分泌激素与功能测定 影像学检查 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8
ppt课件
垂体瘤规范化治疗
1
ppt课件
垂体瘤概述
垂体瘤:前叶(占大多数),后叶(少数) 发病率:7-8/10万 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占颅内肿瘤10%~15%
2
ppt课件
垂体瘤分类
大小分类:>10mm大腺瘤,<10mm微腺瘤; >4cm为巨大腺瘤 病理分类:良性腺瘤(多数),增生或腺癌 (少数) 功能分类:功能性,非功能性 按分泌激素分类:PRL瘤,GH瘤,ACTH瘤, TSH瘤,FSH/LH瘤和混合瘤。主要是PRL和 ACHT瘤,GH次之。
ENDO高催乳素血症诊疗指南.ppt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指南精选
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
生理性
妊娠 哺乳 性交 应激(手术、低血糖、心梗、晕厥、外伤 、静脉切放血术) 睡眠 运动
药理性
麻醉药 抗惊厥 抗抑郁药 抗组胺药(H2) 抗高血压药 胆碱能受体激动剂 药物引起的分泌过多 儿茶酚胺耗竭剂 多巴胺受体阻滞剂 多巴胺合成抑制剂 雌激素类: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停药 抗精神病药和神经松弛药 神经肽 阿片类药物和阿片受体拮抗剂
评估应包括替代药物的可用性—传统抗精神病药与利培酮活性
在正常泌乳素组与高催乳素血症组平均激素水平比较
Kinon BJ, et al.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28(Suppl 2):55–68
2. 药物性高泌乳素血症的指南推荐
推荐2.2:对于药物诱导的无症状性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不需要治疗。 (2|〇〇⊕⊕)雌激 素或者雄激素可以用于治疗药物诱导性高泌乳血症的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2|〇〇〇 ⊕) (有性功能低下症状或者低骨量)
Vilar L, et al. J Endocrinol Invest 31:436–444
PRL水平大于250μg/l通常表明存在泌乳素瘤,但在使用利培酮治疗时,可能会 引起PRL超过200而无腺瘤
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催乳素浓度
Kearns AE, et al. Endocr Pract 6:425–429
1.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
推荐1.1: 排除血清样本采集中由静脉穿刺导致的应激因素外,单次测定血清泌乳素 水平高于正常上限即可诊断,动态监测泌乳素分泌不推荐用于诊断高泌乳素血症 (1|⊕⊕⊕⊕)
PRL水平超过500μg/l诊断为巨泌乳素瘤
高泌乳素血症病因及不同PRL水平病人分布的百分比
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
生理性
妊娠 哺乳 性交 应激(手术、低血糖、心梗、晕厥、外伤 、静脉切放血术) 睡眠 运动
药理性
麻醉药 抗惊厥 抗抑郁药 抗组胺药(H2) 抗高血压药 胆碱能受体激动剂 药物引起的分泌过多 儿茶酚胺耗竭剂 多巴胺受体阻滞剂 多巴胺合成抑制剂 雌激素类: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停药 抗精神病药和神经松弛药 神经肽 阿片类药物和阿片受体拮抗剂
评估应包括替代药物的可用性—传统抗精神病药与利培酮活性
在正常泌乳素组与高催乳素血症组平均激素水平比较
Kinon BJ, et al.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28(Suppl 2):55–68
2. 药物性高泌乳素血症的指南推荐
推荐2.2:对于药物诱导的无症状性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不需要治疗。 (2|〇〇⊕⊕)雌激 素或者雄激素可以用于治疗药物诱导性高泌乳血症的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2|〇〇〇 ⊕) (有性功能低下症状或者低骨量)
Vilar L, et al. J Endocrinol Invest 31:436–444
PRL水平大于250μg/l通常表明存在泌乳素瘤,但在使用利培酮治疗时,可能会 引起PRL超过200而无腺瘤
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催乳素浓度
Kearns AE, et al. Endocr Pract 6:425–429
1.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
推荐1.1: 排除血清样本采集中由静脉穿刺导致的应激因素外,单次测定血清泌乳素 水平高于正常上限即可诊断,动态监测泌乳素分泌不推荐用于诊断高泌乳素血症 (1|⊕⊕⊕⊕)
PRL水平超过500μg/l诊断为巨泌乳素瘤
高泌乳素血症病因及不同PRL水平病人分布的百分比
【妇科】高催乳素血症-PPT课件(文库推荐)

PRL的分泌
下丘脑
• TRH
PRF • GnRH • 血管紧张素
其他因素
运动、创伤、高蛋白 饮食、情绪变化、惊 恐等应激状态
PIF
• 多巴胺
• 促性腺激素联 合肽、促黑素 细胞激素
垂体切除 席汉氏综合征
泌乳素的分泌呈脉冲式并有昼夜节律性。
醒之前的1—2 小时达到高峰,醒后1小时 PRL很快降低。
临床表现
• 月经紊乱及不育:月经少,稀发,闭经 • 溢乳 • 头痛眼花及视觉障碍 • 性功能改变
诊断
• 临床症状 • 血液学检查:>1.14nmol/L(25ug/L) • 影像学检查:>4.55nmol/L(100ug/L) • 眼底检查
治疗
• 药物治疗: – 甲磺酸溴隐亭 – 喹高利特:多马胺D2受体激动剂 – 维生素B6:20-30mg,tid, P.O.
高催乳素血症
定义
• 高催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 • 各种原因导致血清催乳素异常升高 • >1.14nmol/L(25ug/L)
催乳素(Prolactin,PRL)
• 一种由垂体前叶腺嗜酸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
• 主要作用为促进乳腺发育生长,刺激并维持泌乳, 还有刺激卵泡LH受体生成等作用
一天之中,人体泌乳素含量在早晨5点至7点 最高,9点至 11点最低。
PRL升高
• 生理性增加:运动后,性交、妊娠、产后、吮乳、 夜间睡眠,应激状态及月经周期中的分泌期。
• 药物性增加:服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癫痫 药、抗高血压药、抗胃溃疡药和阿片类药物
病因及发病机制
• 下丘脑疾病 • 垂体疾病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 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 • 其他:PCOS、自身免疫性疾病
高催乳素血症PPT课件

.
13
1.下丘脑(organic hypothalamic/stalk disorder):下丘脑 及邻近部位的肿瘤压迫第三脑室 ,下丘脑炎症或 破坏性病变,头部外伤引起的垂体柄断裂 。
2.垂体(organic pituitary disorder):垂体瘤 ,GH瘤 , 空泡蝶鞍症 。
3.外周(outer):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肾功能 不全 ,异位PRL分泌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
2)神经症状(neurologic):头痛(headache),双颞侧 视野缺损或视力障碍(Chiasmal syndrome),复视 或斜视,肥胖、嗜睡、食欲异常 ,肥胖、嗜睡、
食欲异常肥胖、嗜睡、食欲异常剧烈头痛 (disturbances of thirst, appetite, sleep),恶 心,呕吐,突然失明,甚至昏迷。
(GnRH→Dopa↓)
FSH,雌激素刺激 与增加卵巢颗粒细胞膜上与 PRL结合的受体。( FSH,E2 → receptors of PRL↑)
雌激素 直接作用于垂体催乳素细胞 ,抑制下丘脑
多巴胺神经元活动 。( E2 → Dopa↓ ) PRL 能诱导雌激素受体的产生,雌激素与PRL相
.
27
(1)兴奋试验(stimulation):1)TRH试验: 2)氯丙 嗪试验:
(2)抑制试验(suppression)——左旋多巴试验
.
19
(二)影像学检查(Radiologic) :
PRL值>100ng/m1时,应该首先行蝶鞍CT检查, MRI对视交叉,与垂体瘤的关系,以及病变是否 侵犯海绵窦等的细微分辨效果更好。MRI检查不 需造影剂,不接触放射线,妊娠期可采用。空泡 蝶鞍的发现以MRI最为准确。
高催乳素血症医学PPT

3、影像学检查 当血清催乳素>4.55nmol/L(100ug/L)时,应行 垂体MRI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垂体微腺瘤或腺瘤。
4、眼底检查 由于垂体腺瘤可侵犯和(或)压迫视乳头水肿; 也可因肿瘤压迫视交叉致使视野缺损,因而眼底、视野检 查有助于确定垂体腺瘤有大小及部位,尤其适用于孕妇。
编辑版ppt
5
治疗:概述
编辑版ppt
2
空蝶鞍综合征
因鞍隔缺损或垂体萎缩,蛛网膜下腔在脑 脊液压力冲击下突入鞍内,致蝶鞍扩大, 垂体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可见于两种情况:1. 空蝶鞍综合征时,门脉 毛细血管受压,导致下丘脑产生的DA无法到 达并作用于垂体腺垂体过度分泌导致高泌 乳素血症。2.合并泌乳素腺瘤:空蝶鞍综合 征时垂体受压变扁,泌乳素微腺瘤在影像 学上可能不易发现。
约10%的患者对溴隐亭不敏感、疗效不满意或不 能耐受治疗剂量的溴隐亭,可更换其他药物或手 术治疗。其中:
PRL大腺瘤治疗后血PRL正常而垂体大腺瘤不缩小,应重新 审视诊断是否为非PRL腺瘤或混合性垂体腺瘤,考虑手术治 疗
治疗前有视野缺损的患者,每周查2次视野,如有效治疗2周 内可改善。对视野缺损无改善或只有部分改善的应在溴隐亭 治疗后1~3周内复查MRI,以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缓解视 交叉压迫
编辑版ppt
12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的方法
分次放射治疗(包括普通放疗、适形放疗、调强适形放疗 IMRI):因照射野相对较大,易出现迟发性垂体功能低下 等并发症,目前仅用于有广泛侵袭的肿瘤术后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适用于边界清晰的中小型肿瘤。肿瘤 与视交叉之间的距离最好大于2~3mm,一次性治疗剂量 可能需达到18~30Gy
高催乳素血症的定义
高催乳素血症是指各种因素引起外周血清 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持续高于正常值 的状态
4、眼底检查 由于垂体腺瘤可侵犯和(或)压迫视乳头水肿; 也可因肿瘤压迫视交叉致使视野缺损,因而眼底、视野检 查有助于确定垂体腺瘤有大小及部位,尤其适用于孕妇。
编辑版ppt
5
治疗:概述
编辑版ppt
2
空蝶鞍综合征
因鞍隔缺损或垂体萎缩,蛛网膜下腔在脑 脊液压力冲击下突入鞍内,致蝶鞍扩大, 垂体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可见于两种情况:1. 空蝶鞍综合征时,门脉 毛细血管受压,导致下丘脑产生的DA无法到 达并作用于垂体腺垂体过度分泌导致高泌 乳素血症。2.合并泌乳素腺瘤:空蝶鞍综合 征时垂体受压变扁,泌乳素微腺瘤在影像 学上可能不易发现。
约10%的患者对溴隐亭不敏感、疗效不满意或不 能耐受治疗剂量的溴隐亭,可更换其他药物或手 术治疗。其中:
PRL大腺瘤治疗后血PRL正常而垂体大腺瘤不缩小,应重新 审视诊断是否为非PRL腺瘤或混合性垂体腺瘤,考虑手术治 疗
治疗前有视野缺损的患者,每周查2次视野,如有效治疗2周 内可改善。对视野缺损无改善或只有部分改善的应在溴隐亭 治疗后1~3周内复查MRI,以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缓解视 交叉压迫
编辑版ppt
12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的方法
分次放射治疗(包括普通放疗、适形放疗、调强适形放疗 IMRI):因照射野相对较大,易出现迟发性垂体功能低下 等并发症,目前仅用于有广泛侵袭的肿瘤术后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适用于边界清晰的中小型肿瘤。肿瘤 与视交叉之间的距离最好大于2~3mm,一次性治疗剂量 可能需达到18~30Gy
高催乳素血症的定义
高催乳素血症是指各种因素引起外周血清 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持续高于正常值 的状态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指南ppt课件

24
HPRL药物治疗
2、其他药物: 卡麦角林和喹高利特具有高度选择性的D2受 体激动剂,是溴隐亭的换代药物,抑制PRL作 用更强大而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作用时间更长。 对溴隐亭抵抗15mg/d效果不满意者,或不耐 受溴隐亭者,改用仍有50%有效。 喹高利特每天服用1次,75-300ug; 卡麦角林每周服用1-2次,0.5-2.0mg。
21
HPRL药物治疗
适用于月经紊乱、不孕和不育、泌 乳、骨质疏松及头痛、视交叉及其他颅 神经压迫症状的所有HPRL患者,包括垂 体PRL腺瘤。常用药物有溴隐亭、卡麦角 林和喹高利特。
22
HPRL药物治疗
1、溴隐亭 临床第一个应用的多巴胺激动剂。小剂量 逐渐增加,1.25mg开始,递增到需要的治疗剂 量。常用剂量为2.5-10.0mg/d,分为2-3次, 大多数患者5.0-7.5mg/d已显效。剂量的调整 依据是血清PRL水平。达到疗效后,可分次减 量至维持量,通常1.25-25mg/d。70-90%有良 好效果,表现为血清PRL水平降至正常、泌乳 现象消失或减少、垂体腺瘤缩小、恢复规律月 经和生育能力。
27
HPRL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 药物治疗反应大不能耐受者; 巨大垂体腺瘤伴有明显视力、视野障碍, 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无明显改善; 侵袭性垂体腺瘤伴有脑脊液鼻漏者; 拒绝长期服用药物者。
28
HPRL手术治疗
手术成败取决于术者经验和肿瘤大小; 微腺瘤手术效果好于大腺瘤。60-90%微 腺瘤术后PRL恢复正常。 长期观察20%复发。
25
HPRL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后的随诊: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HPRL、垂体PRL腺瘤时,无论 是降低PRL水平还是使肿瘤体积缩小,都是可逆性的, 需要长期用药才能维持疗效。 给予初始治疗剂量达到血清PRL水平正常,月经恢复, 原治疗剂量可维持不变,3-6月后微腺瘤患者即可开始 减量;大腺瘤患者此时需要复查MRI,确认肿瘤已明显 缩小,血清PRL正常后也开始减量。减量应缓慢分次, 2个月左右,每次1.25mg,以保证血清PRL水平正常的 最小剂量为维持量。每年至少随诊2次。 小剂量溴隐亭治疗期间,PRL正常,腺瘤基本消失者, 5年后可试停药。
HPRL药物治疗
2、其他药物: 卡麦角林和喹高利特具有高度选择性的D2受 体激动剂,是溴隐亭的换代药物,抑制PRL作 用更强大而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作用时间更长。 对溴隐亭抵抗15mg/d效果不满意者,或不耐 受溴隐亭者,改用仍有50%有效。 喹高利特每天服用1次,75-300ug; 卡麦角林每周服用1-2次,0.5-2.0mg。
21
HPRL药物治疗
适用于月经紊乱、不孕和不育、泌 乳、骨质疏松及头痛、视交叉及其他颅 神经压迫症状的所有HPRL患者,包括垂 体PRL腺瘤。常用药物有溴隐亭、卡麦角 林和喹高利特。
22
HPRL药物治疗
1、溴隐亭 临床第一个应用的多巴胺激动剂。小剂量 逐渐增加,1.25mg开始,递增到需要的治疗剂 量。常用剂量为2.5-10.0mg/d,分为2-3次, 大多数患者5.0-7.5mg/d已显效。剂量的调整 依据是血清PRL水平。达到疗效后,可分次减 量至维持量,通常1.25-25mg/d。70-90%有良 好效果,表现为血清PRL水平降至正常、泌乳 现象消失或减少、垂体腺瘤缩小、恢复规律月 经和生育能力。
27
HPRL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 药物治疗反应大不能耐受者; 巨大垂体腺瘤伴有明显视力、视野障碍, 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无明显改善; 侵袭性垂体腺瘤伴有脑脊液鼻漏者; 拒绝长期服用药物者。
28
HPRL手术治疗
手术成败取决于术者经验和肿瘤大小; 微腺瘤手术效果好于大腺瘤。60-90%微 腺瘤术后PRL恢复正常。 长期观察20%复发。
25
HPRL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后的随诊: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HPRL、垂体PRL腺瘤时,无论 是降低PRL水平还是使肿瘤体积缩小,都是可逆性的, 需要长期用药才能维持疗效。 给予初始治疗剂量达到血清PRL水平正常,月经恢复, 原治疗剂量可维持不变,3-6月后微腺瘤患者即可开始 减量;大腺瘤患者此时需要复查MRI,确认肿瘤已明显 缩小,血清PRL正常后也开始减量。减量应缓慢分次, 2个月左右,每次1.25mg,以保证血清PRL水平正常的 最小剂量为维持量。每年至少随诊2次。 小剂量溴隐亭治疗期间,PRL正常,腺瘤基本消失者, 5年后可试停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泌乳素血症及 垂体催乳素腺瘤的诊治策略
内容 ? 概述 ?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 ? 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
2
内容
? 概述
? 泌乳素的生理 ? 高泌乳素血症
?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 ? 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
3
泌乳素(PRL)的生理学 ? 泌乳素的分泌和代谢:
主要由垂体前叶的泌乳素细胞合成和分泌
垂体外:子宫蜕膜、子宫肌膜、脑、乳腺、肿瘤 半衰期約20分钟,在肝和肾脏代謝清除
17
高泌乳素血症的流行病学
? 高泌乳素血症是年轻女性最常见的垂体 -下丘脑轴内分泌紊
乱。检测人群的不同往往造成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生率的报告
不尽相同,国外文献报道:
? 未经选择的正常人群中约为 0.4 % ? 计划生育诊所就诊的人群中发生率为
5% ? 单纯闭经的患者中约有 15% ? 闭经伴有溢乳的患者中约有 70%
甲状腺功能减退 多囊卵巢综合症 获得自主性高功能的 PRL分泌细胞单克隆株
? 见于垂体PRL瘤、GH腺瘤、ACTH腺瘤等以及癌肿之异源PRL分泌
传入神经通过增强的刺激可加强 PIF作用
? 见于各类胸壁炎症性疾病,如乳头炎、皲裂、胸壁外伤、带状疱疹、结核、创伤性级肿瘤性疾病等
PRL肾脏降解和清除障碍
? 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或肝硬化
? CT扫描:无条件行MRI的情况下,考虑使用
? 各种生理现象:卵泡晚期和黄体期、妊娠、哺乳、产褥期、 乳头受到刺激、新生儿期;
? 特点:升高幅度不会太大,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也不会引 起有关病理症状。
21
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药理性
? 任何影响 DA代谢的药物等都可能通过拮抗 PRL释放抑制因
子(PIF)与增强PRL释放因子(PRF)而减弱DA类受体水平的作
下丘脑 垂体
神经元
合成并释放
垂体后叶激素
+
垂体柄
泌乳素抑制因子 Prolactin inhibiting factor, PIF
垂体 垂体
- 前叶 后叶
多巴胺 DA
γ-胺基丁酸GABA
PRL 7
泌乳素抑制因子 PIF
? 催乳素抑制因子( PIF) ?多巴胺( DA)
?下丘脑结节漏斗 DA神经原产生→垂体门脉系统 →垂体→与 催乳素细胞上的 D2受体结合 →张力性抑制 PRL分泌(抑制催乳素 mRNA表达、
PRL合成及分泌) →保持生理性 PRL低水平
?γ-胺基丁酸( GABA )
?正中隆起 → GABA→ 垂体门脉系统 →垂体→抑制垂体对某些释放因子的反应 → 抑制 PRL 分泌
8
泌乳素刺激因子 PRF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TRH刺激 PRL 转录 ?TRH刺激 PRL 分泌
组织胺 5-羟色胺:刺激PRL分泌 血管紧张素II→PRL↑ 血管活性肠多肽:干扰DA的抑制作用 去甲肾上腺素
? 大多数表现为PRL轻度升高,病程较长,但可恢复正常
24
发 病 原 因
25
内容
? 概述
? 泌乳素的生理 ? 高泌乳素血症
?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 ? 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
26
诊断
临床上对于存在提示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表现或在检查其他疾 病过程中发现血泌乳素水平异常的患者均应怀疑高泌乳素血 症。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包括两步:
0
1
3
5
足月
7
9 11 13 15
时间
14
泌乳素的生理变化——其他
? 月经周期变化
? 部分妇女在月经周期的中期 PRL水平高,而在卵泡期水平低
? 应激情况下变化
? PRL是应激导致的垂体释放激素之一,应激诱导的 PRL升高基本上是 2~3倍的上升,持续 少于 1小时。
15
内容
? 概述
? 泌乳素的生理 ? 高泌乳素血症
? 临床高 PRL症状明显,而实验室检查测定值却很低或正常:考虑 PRL水平太高超过了实验室 所能测定的范围
? 需采用倍比稀释的方法重复测定患者的血清 PRL水平
29
病史采集
? 需要针对性地从高泌乳素血症地生理性、病理性和药理性原 因(具体见前)这三方面了解病人地有可能相关的病史,包 括:
? 月经史、分娩史、手术史和既往病史 ?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镇静药、止吐药、胃动力药吗丁啉、抗高血压药或避孕药 ? 采血时有无应激状态(如运动、性交、精神情绪波动或盆腔检查等)
? 任何干扰下丘脑 DA合成与向垂体输送以及影响 DA作用和 PRL 细胞DA受体作用的因素均可减弱抑制性调节而引起高 PRL血症。
? 可归纳为:
? 生理性 ? 药理性 ? 病理性 ? 特发性
20
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生理性
? 日常活动:体力运动、精神创伤、低血糖、夜间、睡眠、 进食、应激、性交;
? 无排卵患者中占 15%,无排卵伴有溢乳者 中占43%,无排卵的多囊卵巢患者中占 3 %~10%
? 女性不孕不育症患者中泌乳素增高占 19.5 %,男性不育症患者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生 率约为 5%
18 《高催乳素血症诊疗共识》中华医学杂志 2011 年1月18日第 91卷第 3期
高泌乳素血症的流行病学
4
PRL的分子结构
? 四种不同形态:
种类
小PRL 大PRL 大大PRL 异型PRL
分子量
22000-23000 50000 100000 25000
亲和性
高/非糖基化 低 低
糖基化
生物活性
高 低 低 中
体内分布
60-90% 15-30%
10%
5
泌乳素的生理作用
? 促使乳腺小泡系统成熟与生成乳汁 ? 在脊推动物中有控制水与电解质平衡作用。
用,而促进 PRL 分泌,导致高泌乳素血症,但一般都在
? 1多0巴0胺n受g体/拮m抗l以剂:下酚噻。嗪常类、见丁包酰苯括: ? 组胺和组胺受体拮抗剂
类等神经精神类药物、胃复安
?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 多巴胺能和儿茶酚胺耗竭剂:如甲基多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巴、利血平
? 性激素类药物
? 多巴胺转化抑制剂:如阿片肽
?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 ? 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
16
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 HPRL)的定义
? 高泌乳素血症是指各种因素引起外周血清泌乳素水平持续高 于正常值的状态。
? 在正常育龄妇女通常认为至少须经二次严格按要求进行测定的血清值均大于正常 值。
? 正常值:
一般低于 1.14~1.37nmol/L (25~30ng/ml ) 有的实验室正常值设为< 500mIU/L 月经周期各期变化不大
? 男性 ? 性欲减退 ? 精子数目减少导致不育 ? 女性样乳房发育 ? 阳痿 ? 骨质疏松
? 垂体前叶腺瘤的压迫症状 ? 头痛 ? 颅神经病(如视野缺损) ? 垂体功能低下 ? 癫痫发作 ? 脑脊液漏
28
血PRL异常升高
? 由于血PRL水平受许多生理因素和应激的影响,因此确诊高 PRL有严格的采血要求
月时可以上升10倍,超过200ng/ml。
250
? 产后泌乳过程变化:
? 在产后最初的4~6周内,基础PRL水 平在授乳的妇女持续升高,每次哺 乳动作触发垂体PRL的快速释放;
? 在下一个4~12周,基础PRL水平和 刺激状态PRL水平均下降;如果坚持
平
水 200
素 乳
泌 150
100
50
孕8周
严格的授乳,基础PRL水平会持续升 高,并有产后闭
经前期紧张症的妇女血中 PRL在经前明显升高,故有水分潴留与水肿等症状
? 调节羊水成分与容量的作用,羊水中 PRL 浓度随妊娠月份 增大而逐步升高,在孕中期含量最高。
? 参与免疫调节
6
泌乳素分泌的调节
泌乳素释放因子
Prolactin releasing factor, PRF
TRH, 组织胺 , 5-羟色胺 , 去甲肾上腺素 , 雌激素 , 前列腺素 , 血管活性肠多肽 血管紧张素 II
30
实验室检查
? 血PRL水平
10-14AM取血:>25ng/ml(3倍以下需查两次) 非PRL腺瘤:<2000mU/L,微腺瘤:2000-5000mU/L,巨腺瘤:>5000mU/L
? 血LH、FSH水平:正常或↓ ? 其他内分泌功能腺检查(甲状腺、肾上腺、血GH)
31
实验室检查
? 功能检查
兴奋试验 ?TRH试验:TRH500ug静注,15分钟后,正常妇女PRL升高1-2倍,垂体瘤下降; ?氯丙嗪试验:氯丙嗪25-50mg肌注,60-90分钟身高1倍,垂体瘤无波动;
(25~30ng/ml) ? 有的实验室正常值设为<500mIU/L ? 月经周期各期变化不大
11
泌乳素的生理变化——昼夜变化
? 脉冲分泌 ? 昼夜节律:入睡后渐渐升高,早晨醒来前可达到 24小时峰值,醒来后下降,下午 2点降至一
天中谷值。
12
泌乳素的生理变化——年龄变化
? 刚出生的婴儿高, 3个月后逐 渐下降,到 3个月时降至正常 水平
肝性脑病时,假神经递质形成,从而 PIF作用减弱
23
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特发性
? 临床上除上述生理性、药物、垂体肿瘤或其他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PRL升高,均 考虑为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
? 但对部分伴月经紊乱而 PRL 高于 100ng/ml 者,需警惕潜隐性垂体微腺瘤的可能,这 些患者随访可发现 PRL渐升高,影像学复查出现阳性变化
? 麻醉药
? 多巴胺吸收阻断剂:二苯氮类衍生物
? 其他:异烟肼、达那唑、促甲状腺激素释
(如丙咪嗪、安定)
放激素
22
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病理性
内容 ? 概述 ?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 ? 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
2
内容
? 概述
? 泌乳素的生理 ? 高泌乳素血症
?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 ? 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
3
泌乳素(PRL)的生理学 ? 泌乳素的分泌和代谢:
主要由垂体前叶的泌乳素细胞合成和分泌
垂体外:子宫蜕膜、子宫肌膜、脑、乳腺、肿瘤 半衰期約20分钟,在肝和肾脏代謝清除
17
高泌乳素血症的流行病学
? 高泌乳素血症是年轻女性最常见的垂体 -下丘脑轴内分泌紊
乱。检测人群的不同往往造成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生率的报告
不尽相同,国外文献报道:
? 未经选择的正常人群中约为 0.4 % ? 计划生育诊所就诊的人群中发生率为
5% ? 单纯闭经的患者中约有 15% ? 闭经伴有溢乳的患者中约有 70%
甲状腺功能减退 多囊卵巢综合症 获得自主性高功能的 PRL分泌细胞单克隆株
? 见于垂体PRL瘤、GH腺瘤、ACTH腺瘤等以及癌肿之异源PRL分泌
传入神经通过增强的刺激可加强 PIF作用
? 见于各类胸壁炎症性疾病,如乳头炎、皲裂、胸壁外伤、带状疱疹、结核、创伤性级肿瘤性疾病等
PRL肾脏降解和清除障碍
? 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或肝硬化
? CT扫描:无条件行MRI的情况下,考虑使用
? 各种生理现象:卵泡晚期和黄体期、妊娠、哺乳、产褥期、 乳头受到刺激、新生儿期;
? 特点:升高幅度不会太大,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也不会引 起有关病理症状。
21
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药理性
? 任何影响 DA代谢的药物等都可能通过拮抗 PRL释放抑制因
子(PIF)与增强PRL释放因子(PRF)而减弱DA类受体水平的作
下丘脑 垂体
神经元
合成并释放
垂体后叶激素
+
垂体柄
泌乳素抑制因子 Prolactin inhibiting factor, PIF
垂体 垂体
- 前叶 后叶
多巴胺 DA
γ-胺基丁酸GABA
PRL 7
泌乳素抑制因子 PIF
? 催乳素抑制因子( PIF) ?多巴胺( DA)
?下丘脑结节漏斗 DA神经原产生→垂体门脉系统 →垂体→与 催乳素细胞上的 D2受体结合 →张力性抑制 PRL分泌(抑制催乳素 mRNA表达、
PRL合成及分泌) →保持生理性 PRL低水平
?γ-胺基丁酸( GABA )
?正中隆起 → GABA→ 垂体门脉系统 →垂体→抑制垂体对某些释放因子的反应 → 抑制 PRL 分泌
8
泌乳素刺激因子 PRF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TRH刺激 PRL 转录 ?TRH刺激 PRL 分泌
组织胺 5-羟色胺:刺激PRL分泌 血管紧张素II→PRL↑ 血管活性肠多肽:干扰DA的抑制作用 去甲肾上腺素
? 大多数表现为PRL轻度升高,病程较长,但可恢复正常
24
发 病 原 因
25
内容
? 概述
? 泌乳素的生理 ? 高泌乳素血症
?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 ? 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
26
诊断
临床上对于存在提示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表现或在检查其他疾 病过程中发现血泌乳素水平异常的患者均应怀疑高泌乳素血 症。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包括两步:
0
1
3
5
足月
7
9 11 13 15
时间
14
泌乳素的生理变化——其他
? 月经周期变化
? 部分妇女在月经周期的中期 PRL水平高,而在卵泡期水平低
? 应激情况下变化
? PRL是应激导致的垂体释放激素之一,应激诱导的 PRL升高基本上是 2~3倍的上升,持续 少于 1小时。
15
内容
? 概述
? 泌乳素的生理 ? 高泌乳素血症
? 临床高 PRL症状明显,而实验室检查测定值却很低或正常:考虑 PRL水平太高超过了实验室 所能测定的范围
? 需采用倍比稀释的方法重复测定患者的血清 PRL水平
29
病史采集
? 需要针对性地从高泌乳素血症地生理性、病理性和药理性原 因(具体见前)这三方面了解病人地有可能相关的病史,包 括:
? 月经史、分娩史、手术史和既往病史 ?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镇静药、止吐药、胃动力药吗丁啉、抗高血压药或避孕药 ? 采血时有无应激状态(如运动、性交、精神情绪波动或盆腔检查等)
? 任何干扰下丘脑 DA合成与向垂体输送以及影响 DA作用和 PRL 细胞DA受体作用的因素均可减弱抑制性调节而引起高 PRL血症。
? 可归纳为:
? 生理性 ? 药理性 ? 病理性 ? 特发性
20
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生理性
? 日常活动:体力运动、精神创伤、低血糖、夜间、睡眠、 进食、应激、性交;
? 无排卵患者中占 15%,无排卵伴有溢乳者 中占43%,无排卵的多囊卵巢患者中占 3 %~10%
? 女性不孕不育症患者中泌乳素增高占 19.5 %,男性不育症患者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生 率约为 5%
18 《高催乳素血症诊疗共识》中华医学杂志 2011 年1月18日第 91卷第 3期
高泌乳素血症的流行病学
4
PRL的分子结构
? 四种不同形态:
种类
小PRL 大PRL 大大PRL 异型PRL
分子量
22000-23000 50000 100000 25000
亲和性
高/非糖基化 低 低
糖基化
生物活性
高 低 低 中
体内分布
60-90% 15-30%
10%
5
泌乳素的生理作用
? 促使乳腺小泡系统成熟与生成乳汁 ? 在脊推动物中有控制水与电解质平衡作用。
用,而促进 PRL 分泌,导致高泌乳素血症,但一般都在
? 1多0巴0胺n受g体/拮m抗l以剂:下酚噻。嗪常类、见丁包酰苯括: ? 组胺和组胺受体拮抗剂
类等神经精神类药物、胃复安
?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 多巴胺能和儿茶酚胺耗竭剂:如甲基多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巴、利血平
? 性激素类药物
? 多巴胺转化抑制剂:如阿片肽
?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 ? 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
16
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 HPRL)的定义
? 高泌乳素血症是指各种因素引起外周血清泌乳素水平持续高 于正常值的状态。
? 在正常育龄妇女通常认为至少须经二次严格按要求进行测定的血清值均大于正常 值。
? 正常值:
一般低于 1.14~1.37nmol/L (25~30ng/ml ) 有的实验室正常值设为< 500mIU/L 月经周期各期变化不大
? 男性 ? 性欲减退 ? 精子数目减少导致不育 ? 女性样乳房发育 ? 阳痿 ? 骨质疏松
? 垂体前叶腺瘤的压迫症状 ? 头痛 ? 颅神经病(如视野缺损) ? 垂体功能低下 ? 癫痫发作 ? 脑脊液漏
28
血PRL异常升高
? 由于血PRL水平受许多生理因素和应激的影响,因此确诊高 PRL有严格的采血要求
月时可以上升10倍,超过200ng/ml。
250
? 产后泌乳过程变化:
? 在产后最初的4~6周内,基础PRL水 平在授乳的妇女持续升高,每次哺 乳动作触发垂体PRL的快速释放;
? 在下一个4~12周,基础PRL水平和 刺激状态PRL水平均下降;如果坚持
平
水 200
素 乳
泌 150
100
50
孕8周
严格的授乳,基础PRL水平会持续升 高,并有产后闭
经前期紧张症的妇女血中 PRL在经前明显升高,故有水分潴留与水肿等症状
? 调节羊水成分与容量的作用,羊水中 PRL 浓度随妊娠月份 增大而逐步升高,在孕中期含量最高。
? 参与免疫调节
6
泌乳素分泌的调节
泌乳素释放因子
Prolactin releasing factor, PRF
TRH, 组织胺 , 5-羟色胺 , 去甲肾上腺素 , 雌激素 , 前列腺素 , 血管活性肠多肽 血管紧张素 II
30
实验室检查
? 血PRL水平
10-14AM取血:>25ng/ml(3倍以下需查两次) 非PRL腺瘤:<2000mU/L,微腺瘤:2000-5000mU/L,巨腺瘤:>5000mU/L
? 血LH、FSH水平:正常或↓ ? 其他内分泌功能腺检查(甲状腺、肾上腺、血GH)
31
实验室检查
? 功能检查
兴奋试验 ?TRH试验:TRH500ug静注,15分钟后,正常妇女PRL升高1-2倍,垂体瘤下降; ?氯丙嗪试验:氯丙嗪25-50mg肌注,60-90分钟身高1倍,垂体瘤无波动;
(25~30ng/ml) ? 有的实验室正常值设为<500mIU/L ? 月经周期各期变化不大
11
泌乳素的生理变化——昼夜变化
? 脉冲分泌 ? 昼夜节律:入睡后渐渐升高,早晨醒来前可达到 24小时峰值,醒来后下降,下午 2点降至一
天中谷值。
12
泌乳素的生理变化——年龄变化
? 刚出生的婴儿高, 3个月后逐 渐下降,到 3个月时降至正常 水平
肝性脑病时,假神经递质形成,从而 PIF作用减弱
23
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特发性
? 临床上除上述生理性、药物、垂体肿瘤或其他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PRL升高,均 考虑为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
? 但对部分伴月经紊乱而 PRL 高于 100ng/ml 者,需警惕潜隐性垂体微腺瘤的可能,这 些患者随访可发现 PRL渐升高,影像学复查出现阳性变化
? 麻醉药
? 多巴胺吸收阻断剂:二苯氮类衍生物
? 其他:异烟肼、达那唑、促甲状腺激素释
(如丙咪嗪、安定)
放激素
22
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病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