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语文总复习资料讲解

最新高三语文总复习资料讲解
最新高三语文总复习资料讲解

高三语文总复习

分块示说二

第三讲语文基础知识及应用

一、讲考点4:

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

二、讲考点5

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

三、讲考点6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四、讲考点7

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五、讲考点8

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的基本了解

六、讲考点9

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

七、讲考点10

常见名句名篇的背诵与默写

因为时间的关系,重点讲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其他考点略讲,讲后请同学们提出问题。

一讲考点4

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

将这个考点分解为三个方面讲解:(1)语句的扩展(2)语段的压缩(3)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

(1)语句的扩展

扩展语句的能力层级是D级。《考试说明》中增加并强调了对语言的表达及应用能力的考查。

语言表达能力是语言思维的逻辑性,连贯性以及语言与环境相适合等方面。

近几年来,对考生的情景设置能力,筛选提取信息的归纳概括能力,都有所要求。

“扩展语句”的考查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把一组词语扩展成一句或者一段话;另一种是把一句话的意思加以充实或者合理扩展成几句话。这两种形式都是将语句的意思丰富起来。

了解常见的扩展类型:

①添加附加成分扩展:在句子主干的基础上,根据句子内容,合理发挥联想和想象,添加附加成分,使句子内容丰富起来。

可添加状语、定语、补语,也可以添加所有附加成份,根据句子主干,发挥想象与联想,假设情景进行扩展。

②补充完整句子扩展:原句或原语段并不完整,需要对其进行补充;或者将概括写的句子扩展或具体续写的句子。

③运用修辞方法扩展: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进行扩展,可以使句子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可运用比喻进行扩展,可运用对偶进行扩展,用排比进行扩展。

④情景想象联想扩展:

设定一个话题,或规定几个词,提供一个情景,要求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加以阐释,发挥,引申,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语句或语段。这个完整的语句或语段有明确且丰满的内容,有恰当的语序,有合乎情理的逻辑关系。

例①(2004年春季全国试卷25题)请以“窗”为中心,分别写两段话,第一段描绘一个场景,第二段表现某种哲理。(每段不少于400字)

答案例句⑴这是我家的窗台,是令人着迷的地方,窗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迷人的吊兰,有红艳艳的海棠,有散发着香味的茶花……。从远处看,这是一幅多彩的油画。

答案例句⑵有人说改革开放犹如打开的窗口,阳光会进来,新鲜的空气会进来,当然苍蝇、蚊子也会进来,怎么办?关起窗户行不行?不行。只有安上纱窗,过虑一下,让轻风与美景进来,把不喜欢的东西挡住。

解析:此题是考查句子的扩展,写“窗”一个是自然之窗,一个是心灵之窗,哲理之窗。要注意审题,要求“第一段描写一个场景”,怎样才算“场景”,况且还要以“窗”为中心呢?“场景”需要叙述性且描写性的文字,具体地介绍一个供人观赏的地方。“第二段表现某种哲理”,通过怎样的事物“表现”,

这需要有认识的高度,文笔虽然平实,然而有一定哲理寓含其中。字数限制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2)语段的压缩

压缩语段是指按要求将提供的语段压缩为较短的语言表达形式,既保存原文的主要信息,也不改变原意,目的是将原文提供的信息更简明,扼要。这是学习阅读的基础能力,也是语言运用的重要能力之一。

压缩语段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缩写语段:在保持原语段的主旨及主要信息的前提下,尽量维持原有的语言表达风格,根据原文思路缩短语段的篇幅,使压缩后的文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②编写提要:将语段的主旨和主要信息提炼成一个个要点,然后把这些要点连起来,形成精短的语段。

③概括转述:根据命题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将原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不失原文风格,又不必维持语段原貌,但可以传达原文精神。

④拟写一句话:拟写一句话新闻,将复杂的事情化简叙述,将语段中所表达的信息浓缩为一句话表达。

例①(2003年春季全国试卷23题)用一句话概括以下一则新闻的要点。(不超过30个字)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已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它的形成能够追溯到宇宙形成的初期。这颗恒星被编号为HEO107-5240,其罕见之处

在于,与其他历史稍短的恒星不同,它完全是由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几种简单元素组成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答案:德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银河系中不含金属元素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

解析:抓住几个信息点进行压缩:①天文学家是德国人;

②恒星特点:不含金属元素,有140亿年历史,首次发现。将以上两点组合成一个完整句子。

(3)句式的选用,仿用与变换

句式选用:选择句式的题型一般是提供备选句,从已提供的几个句式不相同的句子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

句式仿用:仿写句式。根据提供的例句,按照命题要求以及例句所隐含的若干要求,仿照例句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语句情境,中心意思,表达意图等,再写一个或几个与例句句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但一般与例句内容不同。

句式变换:指肯定句与否定句,陈述句与疑问句,主动句与被动句,把字句,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单句与复句等之间的转换。而变换后的句子一定要依照原意,并且要简明,连贯。

(附例题①-③句式的选用,仿用与变换)

例①(1996年全国试卷第5题)下列四句话,用的词语相同,但语调的重点却不同,其中分别强调“受话人”和“打电话”这件事的一组是:

①他上午在家里是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②他上午是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③他是上午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④他上午在家里给我是打了一次电话。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例②(2001年春季全国试卷25题)把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例③(2002年北京试卷24题)仿写: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原作: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就小了。

仿写: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下面对以上三个例题进行解析,由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句式选用、变换和仿用的应对策略,请同学们认真听讲。

二讲考点5

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

(1)做到语言的准确

(2)做到语言的简明

(3)做到语言的连贯

(4)做到语言的得体

例题①(2003年全国试卷第23题)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叫不断。

例题②(2003年全国试卷第25题)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