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成人支原体肺炎专家共识

成人支原体肺炎专家共识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 共识
概述
1.间质病变为主的肺部感染
2.β内酰胺类无效、大环内酯类耐药率高
3.和肺炎衣原体、噬肺军团菌、病毒、立克 次体等引起的肺炎统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 炎”
临床表现
低热、干咳为主,4周以上,血象一般正常, 肺部体征常不显著但影像学表现明显
影像学: CT 影像上可见到磨玻璃密度阴影 者占 97. 1%,其特点为由磨玻璃影逐渐过度 到大片实变影, 或在磨玻璃影像中, 散在分布 多发斑片状实变影, 或上两种改变同时存在, 或在磨玻璃影像中散在分布结节影 VS 下肺 单一的实变影或片状浸润
图1 32 岁女性支原体肺炎患者的 CT 表现。黑箭头所示为由磨玻璃影逐渐过度为大片实 变影像, 白箭头为结节影, 燕尾箭头为在磨玻璃影像中散在斑片状实变影,弧形箭头为磨玻 璃影像 图2 15 岁男性支原体肺炎患者的 CT 表现。可见病变区明显由磨玻璃影逐渐过度为大片 实变影像改变 图 3 27 岁女性患者的纵隔窗影像表现。黑箭头所示为少量胸腔积液影像, 白箭头为增大 的纵隔淋巴结
病原学诊断
1.IgM 1周-3周 早期诊断 急性期恢复期血清 抗体
滴度增高4倍以上
2.PCR(核酸技术) 优点:快速、简单、灵敏 缺点:感染后及无症状携带造成假阳性
治疗
喹诺酮 Vs 大环内酯类 共识建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72h仍
无明显改善的成人诺酮类药物或四环素类药物
呼吸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可乐必妥)、 莫西沙星
涵盖肺炎链球菌及肺炎支原体
诺氟沙星和依诺沙星对支原体差,环丙沙 星对肺炎链球菌较差
工作范文,仅供参考!
如需使用,请下载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改后使用!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肺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受到其困扰。

其中,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与其他肺炎有所不同。

为了提高对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质量,专家们通过研究与讨论,形成了一份专家共识。

本文旨在介绍这份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的要点。

一、疾病概述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病原特点是DNA靶基因的扩增和血清特异性IgM抗体的升高。

疾病发生率逐年增加,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二、临床表现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肺炎疾病相似,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发热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全身症状,如乏力、头痛等。

确诊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需通过实验室检测,如PCR、喉拭子或其他病原学检测。

三、诊断标准根据感染性病原体检测阳性和临床症状判断,可以明确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但仍需要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肺炎,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

临床医生需要全面了解病史、体检结果和实验室检测数据,做出正确的诊断。

四、治疗原则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一般来说,推荐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或新的宏观霉素类药物等,疗程通常为14天。

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激素等辅助治疗手段。

五、预防与控制针对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传播途径和病原学特点,应采取一定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

其次,要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和个人防护手段的应用,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此外,要加强大规模研究,以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肺炎发病的相关性,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临床数据。

六、随访与疗效评估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过程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疗效评估。

2023版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3版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 进行实验室检查 采集患者痰液、血液、肺泡灌洗 液等样本进行支原体检测,如检 测结果为阳性,则可确诊为肺炎 支原体肺炎。
3. 排除其他病原体 通过血常规、CRP、PCT等检查 ,排除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 。
治疗流程
1. 一般治疗
2. 对症治疗
3. 抗生素治疗
4. 糖皮质激素治疗
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劳 累和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 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和粉尘等。
控制措施
及时诊断和治疗
对于疑似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人,应及时 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隔离患者
对于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应采取 隔离措施,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
消毒措施
对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和环境进行消毒,以减 少病菌的传播。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肺炎支 原体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对于肺外并发症如心血管系统、神经 系统等,应积极对症治疗,必要时可 给予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等治疗 。
未来研究方向
新药研发
针对肺炎支原体耐药问题,需要进一步研发新的药物,以解决临床 治疗难题。
疫苗研究
肺炎支原体疫苗的研究是未来研究方向之一,通过疫苗接种可以预 防肺炎支原体的感染。
临床研究
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 和治疗策略,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发热、咳嗽、咳痰、咽痛、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 呼吸急促、胸痛等呼吸道症状。 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或正常。 血沉加快。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类型之一。

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临床表现多样,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提高对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水平,专家们经过深入研究和讨论,达成了以下共识。

一、病原学特点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无细胞壁,呈多形性。

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定植和增殖,引起炎症反应。

肺炎支原体的基因组较小,但具有较高的变异性,这也是导致其耐药和感染反复的原因之一。

二、流行病学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成人,但以年轻人更为多见。

其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高发。

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军队、养老院等,容易发生聚集性发病。

此外,免疫功能低下者、患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更容易感染肺炎支原体。

三、临床表现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头痛等。

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可持续数周。

部分患者可伴有咽痛、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体征通常较轻微,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

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重症肺炎、心肌炎、脑炎等。

四、实验室检查1、病原学检查核酸检测:是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实时荧光定量 PCR 等。

血清学检查: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如 IgM 和 IgG 抗体。

IgM 抗体一般在感染后 1 周左右出现,3 4 周达到高峰;IgG 抗体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

培养:肺炎支原体培养难度较大,耗时较长,临床应用较少。

2、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3、炎症指标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可轻度升高。

4、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部的浸润影,多为间质性改变,也可呈实变影。

五、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史,可做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2023版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3版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肺炎支原体是主要的病原体,可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较长,通常为2-3周。
危险因素
免疫力低下、密切接触感染者、季节变化等都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胸闷 、气促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肺外表现 如皮疹、关节炎等。
VS
诊断依据
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进行综合判断,其中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 体检测和PCR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氧疗
对于缺氧患者,给予适当氧疗以改善氧合状况。
预防并发症及复发策略
避免接触感染源
减少与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的密切接触,降低 感染机会。
加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充足休息、适当锻炼等,提高机 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定期随访
对于治愈患者,建议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并 处理复发情况。
05 药物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
抗生素类药物选用原则
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肺炎支原体。
影像学检查及解读
1 2
X线胸片
可见肺部斑片状阴影、肺纹理增粗等征象。
CT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如磨玻璃影、实变影 等。
3
影像学解读
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04 治疗方案与原则
抗感染治疗策略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首选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可有效 抑制支原体生长。
胃肠道反应处理
部分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后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 泻等,可选用胃黏膜保护剂或调整用药时间等方法缓解。
皮肤过敏处理
部分患者在使用药物后可能出现皮肤过敏症状,如皮疹、瘙痒等, 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

支原体肺炎专家共识

支原体肺炎专家共识
手等。
医院内应设立隔离病房,对疑似 患者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避免
交叉感染。
疫苗接种与预防
01
目前尚无针对支原体肺炎的特异 性疫苗,因此无法通过接种疫苗 来预防该病。
0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 洗手、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等,有助于预防支原体肺炎的发 生。
临床治疗建议与指导
对于疑似支原体肺炎患者,应 尽早进行痰液检查和肺部影像 学检查,以便早期确诊和及时
01
02
03
实验室检查
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 进行抗体检测,以确定是 否存在支原体感染。
胸部X光检查
X光检查可以发现肺部是 否存在炎症或浸润影,以 辅助诊断。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医 生经验,结合实验室和影 像学检查结果,可以进行 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在临床 表现上相似,但病毒性肺炎通常 具有自限性,且不会出现肺部实
治疗。
治疗应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 ,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 同时可配合使用对症治疗药物 ,如解热镇痛药、止咳药等。
对于重症患者,应及时采取机 械通气等支持治疗措施,维持 呼吸循环功能稳定。
在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 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心理 状况,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 疏导。
通过临床实践和研究发现,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和鉴别诊断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建立了更为准确 的诊断标准和方法。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支原体肺炎的疫苗研究
目前尚无针对支原体肺炎的疫苗,因此开展疫苗研究是未来重要 的研究方向之一。
支原体肺炎的药物治疗
虽然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治疗支原体肺炎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 于耐药病例的治疗仍是一个挑战,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患者教育与健康管理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 者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06
总结与建议
对临床医生的指导意义
明确诊断标准
通过专家共识,临床医生可以更 加明确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 断标准,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可能
性。
规范化治疗流程
专家共识提供了针对成人肺炎支 原体肺炎的规范化治疗流程,包 括抗生素选择、用药时机、疗程 等方面,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科
• 复发问题: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肺炎支原体仍可能潜伏在体内,当免 疫力下降时可能再次发病,导致病情反复。
• 并发症风险: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肌炎、脑 膜炎等,进一步增加治疗难度和患者风险。
04
专家共识解读
诊断标准和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 检查综合判断。临床表现包括发热、 咳嗽、咳痰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 炎症;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学检测和 病原学检测。
强化个人防护
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公众应强 化个人防护意识,如佩戴口罩、勤 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
推动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
1 2
完善诊疗规范
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和完善成人肺炎支原体肺 炎的诊疗规范,为临床医生提供明确的诊疗依据 。
加强培训和教育
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诊断和治 疗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能力和水平。
诊断流程
首先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然后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接着 进行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最后 根据各项结果综合判断。
治疗原则和方法
治疗原则
早期、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同时 加强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 。
VS

成人支原体肺炎专家共识

成人支原体肺炎专家共识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 专家共识
张晓东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西南交通精大学品附课属件医院/西南交通大学临床医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成都第二临床学院
概述
• 1.间质病变为主的肺部感染 • 2.β内酰胺类无效、大环内酯类耐药率高 • 3.和肺炎衣原体、噬肺军团菌、病毒、立克次体
等引起的肺炎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治疗
• 喹诺酮 Vs 大环内酯类 • 共识建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72h仍无明显
改善的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应考虑耐药菌 株感染可能,可换用呼吸喹诺酮类药物或四环素 类药物 • 呼吸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可乐必妥)、莫西 沙星 • 涵盖肺炎链球菌及肺炎支原体 • 诺氟沙星和依诺沙星对支原体差,环丙沙星对肺 炎链球菌较差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西南交通精大学品附课属件医院/西南交通大学临床医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成都第二临床学院
临床表现
• 低热、干咳为主,4周以上,血象一般正常,肺 部体征常不显著但影像学表现明显
• 影像学: CT 影像上可见到磨玻璃密度阴影者占 97. 1%,其特点为由磨玻璃影逐渐过度到大片实 变影, 或在磨玻璃影像中, 散在分布多发斑片状 实变影, 或上两种改变同时存在, 或在磨玻璃影 像中散在分布结节影 VS 下肺单一的实变影或 片状浸润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西南交通精大学品附课属件医院/西南交通大学临床医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成都第二临床学院
病原学诊断
• 1.IgM 1周-3周 早期诊断 急性期恢复期血清抗 体 滴度增高4倍以上
• 2.PCR(核酸技术) • 优点:快速、简单、灵敏
缺点:感染后及无症状携带造成假阳性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西南交通精大学品附课属件医院/西南交通大学临床医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成都第二临床学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布时间:2010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鉴于肺炎支原体肺炎在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且近年来发现我国肺炎支原体在体外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成员经过充分讨论并征求了部分学组外专家意见后,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形成了如下共识,特整理发表,供临床医生参考。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属于柔膜体纲中的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支原体属,最初曾被称为Eaton媒介(Eaton Agent),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被确认为支原体属的一个种。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以间质病变为主的急性肺部感染,由于此类肺炎在临床表现上与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肺炎有明显区别,且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等治疗无效,因此临床上又将其与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及立克次体等其他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统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1]。

一、流行状况肺炎支原体肺炎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多为散发病例,约3~6年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流行时间可长达1年,流行年份的发病率可以达到非流行年份的数倍,容易在学校、幼儿园及军队等人员比较密集的环境中集中发病[1]。

最近的一项包括亚洲地区在内的全球性C AP病原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肺炎占CAP的12%,在所有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所导致的CAP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50%[2]。

与大多数国外地区相比,我国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可能更高。

一项专门针对亚洲地区CAP中非典型致病原流行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亚洲地区CAP 中肺炎支原体肺炎占%,而我国上海和北京两地CAP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比例却分别高达%和%[3-5]。

在不久前完成的一项7个城市12家医院参加的全国性成人CAP致病原调查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比例也达到了%,已经超过了肺炎链球菌,成为成人CAP的首要致病原[6]。

一般认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流行较少受到气候和季节的影响,但在美国绝大多数的暴发流行都发生在夏末秋初[1],而我国秋冬季发病率较高,可能与秋冬季室内活动增多、空气流通差及人员接触密切有关。

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在青壮年、无基础疾病的CAP患者中所占比例更高,我国全国性的成人CAP调查结果表明,30岁以下年龄组和3 1~50岁年龄组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分别高达%和%,远高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6]。

二、临床表现及一般实验室检查潜伏期为1~3周。

发病形式多样,多数患者仅以低热、疲乏为主,部分患者可出现突发高热并伴有明显的头痛、肌痛及恶心等全身中毒症状。

呼吸道症状以干咳最为突出,常持续4周以上,多伴有明显的咽痛,偶有胸痛、痰中带血。

呼吸道以外的症状中,以耳痛、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较多见,极少数患者可伴发胃肠炎、心包炎、心肌炎、脑膜脑炎、脊髓炎、溶血性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关节炎及肝炎等。

阳性体征以显着的咽部充血和耳鼓膜充血较多见,少数患者可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肺部常无阳性体征,少数患者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一般正常,少数患者可升高。

三、肺部影像学表现肺部阳性体征少而影像学表现明显是支原体肺炎的一个重要特点。

病变多为边缘模糊、密度较低的云雾样片状浸润影,从肺门向外周肺野放射,肺实质受累时也可呈大片实变影。

部分病例表现为段性分布或双肺弥漫分布的网状及结节状间质浸润影。

胸腔积液少见。

与普通细菌性肺炎通常表现为下肺单一的实变影或片状浸润影相比,支原体肺炎累及上肺者或同时累及双肺者更多,且吸收较慢,即使经过有效治疗,也需要2~3周才能吸收,部分患者甚至延迟至4~6周才能完全吸收。

以上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表现可供医生与细菌性肺炎鉴别时参考。

四、病原学诊断[1,7]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仍然是目前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手段。

颗粒凝集(particl e agglutination,PA)试验和补体结合(complement fixation,CF)试验是检测肺炎支原体血清特异性抗体的传统方法,但无法区分IsG和IgM,抗体滴度受IgG的影响较大,升高时间偏晚,高滴度抗体持续的时间较长。

酶免疫测定试验(enzyme immunoassays,EIA)或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t assay,IFA)可以分别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G和IgM,其中特异性lgM在感染后第l周即可出现,在感染后3周达到高峰,对早期诊断更有价值,但部分反复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成年患者,特异性IgM可能持续阴性,因此,即使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多次阴性,也不能排除肺炎支原体急性感染。

无论采用何种检测方法,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双份血清标本中,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或减低时,均可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这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标准。

此外,颗粒凝集试验特异性抗体滴度≥1:160,或补体结合试验特异性抗体滴度≥1:64,或特异性IgM阳性,也可作为诊断肺炎支原体近期感染或急性感染的依据。

血清冷凝集试验曾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方法,但其阳性率仅为50%左右,而且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也可诱导血清冷凝集素的产生,因此,血清冷凝集试验结果只能作为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参考。

肺炎支原体生长缓慢,体外培养困难,近年来人们利用肺炎支原体生长过程中分解葡萄糖并产酸的特点设计了快速培养鉴定方法,通过观察培养基颜色的变化来早期发现肺炎支原体的生长,不仅缩短了培养时间,也提高了阳性率,其临床应用价值尚待进一步研究。

基于核酸技术的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如PCR、实时PCR等)具有快速、简便、敏感度高的特点,但感染后肺炎支原体的持续存在、无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携带都可能造成假阳性。

五、抗感染治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药物、多西环素及米诺环素等四环索类抗生素是治疗肺炎支原体的常用药物。

抗感染治疗的疗程通常需要10~14d,部分难治性病例的疗程可延长至3周左右,但不宜将肺部阴影完全吸收作为停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在上述三类抗菌药物中,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对骨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一般情况下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四环素类药物可引起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也不宜用于8岁以下患儿。

因此,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作为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其中阿奇霉素及克拉霉素等新型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半衰期长、用药次数少、胃肠道反应轻、生物利用度高及细胞内药物浓度高等特点,与红霉素相比,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更好,临床应用更有优势。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事实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有些学者就发现,在先期接受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偶尔可以分离到对红霉素耐药的肺炎支原体菌株[1]。

2001年,日本学者首先证实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与23S rRNA基因上的点突变有关哺J。

根据最近的调查结果,在日本、法国及德国,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达到了%[9]、%[10]和%[11],而在我国北京、上海两家医院,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已经超过了80%[12-13],最近,北京朝阳医院报道的一组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中,肺炎支原体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也达到了69%[14]。

目前,由于相关研究不多,尚难准确判断体外耐药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

日本的两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敏感菌株导致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相比,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导致的肺炎在单独接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时,退热时间显着延迟,更多的患者由于持续发热、咳嗽或肺部阴影难以吸收而不得不换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或四环素类抗生素,但并未发现治疗失败或病情显着恶化的情况[9,15]。

Cao 等[14]的调查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在10例起始接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中,9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感染者退热时间均超过了72h,而且临床医生均经验性更换了抗生素。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建议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7 2h仍无明显改善的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应考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感染的可能,若无明确禁忌证,可换用呼吸喹诺酮类药物或四环素类抗生素。

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日益严峻的耐药形势相比,氟喹诺酮类药物和四环素类抗生素仍然对肺炎支原体保持了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迄今为止,在国内外现有的临床研究中尚未发现对这两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肺炎支原体菌株?。

在临床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及吉米沙星等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支原体的体外抗菌活性良好,而且具有较好的肺组织穿透性和较高的吞噬细胞内浓度,是治疗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理想药物。

与上述药物相比,诺氟沙星和依诺沙星等对肺炎支原体的抗菌活性较差,不宜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常规治疗药物。

虽然环丙沙星对肺炎支原体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考虑到部分支原体肺炎可能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4,6],且其肺组织穿透性和吞噬细胞内浓度与呼吸喹诺酮类药物相比没有优势,因此,也不推荐常规用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

志谢以王明贵与曹彬教授为首的两个团队为本共识的制定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先期研究证据参考文献[1]Atkinson TP, Balish MF, Waites KB. Epidemiolo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pathogenesis and laboratory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FEMS Microbiol Rev,2008,32:956-973.[2]Arnold FW, SummersgiU JT, LaJoie AS, et al. A worldwide perspective of a typical pathogens in community-acquired J Respir Crit Care Med,:1086-1093.[3]Ngeow YF, Suwanjntha S, Chanhawjanasriri T, et al. An Asian study on the prevalence of atypical respiratory pathogens in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t J Infect Dis,2005,9:144-153.[4]刘又宁,赵铁梅,姚婉贞,等.北京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流行病学调查.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27-30.[5]黄海辉,张婴元,黄绍光,等.上海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调查.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321-324.[6]刘又宁,赵铁梅,陈民钧,等.中国城市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665例病原学多中心调查.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3-9.[7]Daxboeck F,Kranse R, Wenisoh C.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 oniae infecfiom Clin Micmbiol Infect,2003,9:263-273.[8]Okazaki N, Narita M, Yamada S,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macrolide-resis tant Mycoplasma pneum niae strains isolated from patients and induced with erythromycin in Immunol,2001,45:617-620.[9]Morozumi M, Iwaha S, Hasegawa K, et al. Increased macrolide resistance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Agents C hemother,:348-350.[10]Pereyre S,Charron A, Renandin H,et al. First report of macrolide-resist ant strains and description of a novel nucleotide sequence variation in the P1 adhesin gene in Mycoplasma pneumoniae clinical strains isolated in France over 12 years. J Clin Microbiol,2007,45:3534-3539.[11]Dumkel R, Yon Baum H, Lack PC, et al. Occurrence of macrolide-resistant Mycoplasma pneumoniae strains in Germany. Clin Microbiol Infect,2010,16:613-61 6.[12]Xin D ,Miz, Han X, et al.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macrolide resistance in clinical isohtes of Mycoplnsma pneumoniae from Agents Chemother,2009,53:215 8-2159.[13]Iju Y, Ye X, Zhang H, et al.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Myeoplnsma pneumoniae isolates and molecular analysis on macmlide-resistant strains from shanghai, Agents Chemother,2009,53:2160-2162.[14]Cao B, Zhao CJ, Yin YD, et al. Hign prevalence of maerelide resistance in Mycoplasma from adult and adolescent patients witl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 tion in Infect Dis,2010?51:189-194.[15]Suzuki S, Yamazaki T, Narita M, et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macrolide -resistant Mycoplasma pneumoniae. Anf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6,50:709-7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