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中燃煤锅炉余热的利用技术的应用

合集下载

电厂余热资源的有效利用

电厂余热资源的有效利用

电厂余热资源的有效利用摘要:燃气发电机组包括燃气轮机、余热锅炉、汽轮机等,用以产生高温高压蒸汽的热锅炉驱动汽轮机发电。

然而,在能量的级联利用方面,余热的进一步利用还有很大的空间。

如汽轮机排汽余热的综合利用和锅炉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

关键词:发电厂;燃气锅炉;热能利用率导言随着能源供应的日益紧张,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只有约30%~35%的燃气热能转化为电能,约30%与废气一起排放,35%~40%通过发动机本体消散,由冷却水循环带走。

由于发电机组产生的废气所产生的热量几乎等于发电机组的有用功,因此可以利用燃气燃烧后排出的废气所产生的热量,废热利用装置可转为废热利用。

1电站锅炉余热资源气利用情况1.1减少热损失火电厂锅炉热损失是指由于热转换引起的不可逆的能量形式问题。

烟囱热是降低热损失的有效途径。

电站锅炉的实施应根据实际需要提供质、量的能源供应,减少不可逆转换造成的能量损失,保证电站锅炉运行的质量要求。

产生热能转换的原因是:锅炉在有效出力状态下产生的热能损失。

排热损失占热损失的比例最大,占15%;化学完全燃烧损失,占热损失的5%;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占热损失的3%;散热损失最小,约占1%。

烟气余热减少了热损失,实现了能量循环,提高了电站锅炉的经济效益。

1.2能源系统应用烟气总能量系统取决于烟气余热容量、能量比、科学比以及动能、热能和势能的转换。

从热、经济、环保综合考虑,提高锅炉设备的能源利用率,实现能源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能源价值,减少能源的过度浪费。

避免废气排放,缓解“烟雾”的生态问题。

烟气余热的开发利用,采用科学的能量回收预测方法。

选用具有废气净化处理功能的设备,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

2电厂余热资源余热利用技术2.1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然气烃含量较高,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水蒸气中含有大量的气化潜热。

这部分热量可达到天然气低热值的10%~11%,目前难以充分利用。

一方面,由于天然气中含有硫,燃烧后会产生微量的硫化物,为防止锅炉终冷系统等设备腐蚀产生的烟气中硫化物沉淀。

燃煤火力电厂汽轮机快冷技术的应用

燃煤火力电厂汽轮机快冷技术的应用

燃煤火力电厂汽轮机快冷技术的应用王江湖綦宗宝(国电电力朝阳热电有限公司,辽宁朝阳,122000)摘要:本文基于350MW 超临界机组停机时使用热空气为介质对汽轮机汽缸进行快速冷却。

在实际运行中,利用锅炉余热加热空气,在汽轮机打闸停机后采用顺流的方式,对汽轮机的汽缸进行冷却,并严格监测汽轮机缸壁、法兰等部件的温降速率。

通过对运行过程中汽轮机各部件温度参数的详细分析,得出超临界机组汽轮机停机过程中快冷技术运行的可行性方案,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汽轮机快冷技术超临界机组中图分类号:TK2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691(2020)01-062-04作者简介:王江湖(1981-),男,高级工程师,2002年毕业于长江电力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现任国电电力朝阳热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主要从事发电生产管理工作。

Tel:151********,E-mail:qizongbao@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大容量机组的数量不断增加。

在现代电厂运行中,为保证经济效益,通常会采用硅酸铝等材料作为汽轮机的保温层,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对减少散热损失和减少汽缸各部分温差的效果十分明显。

但在汽轮机停机检修的过程中,保温材料的存在会使汽轮机冷却时间过长,这是造成汽轮机检修工期延长、检修节点滞后的主要原因。

因此,必须提高汽轮机的降温速率,减少汽轮机的降温时间,以适应电网的要求,并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1-3]。

在汽轮机检修过程中,采用快速冷却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汽轮机的冷却速度。

徐志斌[4]等人指出,当汽轮机滑参数停机后,采用自然冷却方式使得壁温降低到150℃以下时,需要9d 以上的时间;采用快速冷却的方式所用时间,不足自然冷却时间的1/2。

由此可见,汽轮机快速冷却方法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虽然汽轮机快速冷却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汽轮机降低温度所用的时间,但由于超临界机组多数都不设置汽缸快冷装置,原因是主蒸汽参数高,缸壁及法兰较厚,汽缸快速冷却时,对汽缸冷却不均会产生较大热应力[5-7],易产生裂纹,缩短使用寿命。

电厂余热利用与尖峰冷却改造探析

电厂余热利用与尖峰冷却改造探析

电厂余热利用与尖峰冷却改造探析摘要:当前很多火电厂在进行节能改造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余热的利用,为进一步提高电厂的余热利用效果,研究了电厂不同余热利用方案,并以山西某热电厂的节能改造工程为基础,提出了可采用前置凝汽器+热泵(溴化锂吸收式)+尖峰加热器的火电厂乏汽利用方案,这样不仅有效利用空冷乏汽余热,而且在夏季有效降低机组背压,经实际应用验证,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为类似工况下的电厂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厂;余热利用;尖峰冷却;策略;效果引言:火电厂锅炉燃烧过程中,由于燃煤条件与运行水平的不同,会导致各种热损失,其中排烟热损失占锅炉全部热损失的一半以上,同时排烟温度每上升30℃,锅炉效率降低1%,机组标煤耗增加3g/kW·h。

因此,如何有效利用乏汽热量是目前火力发电厂都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1、电厂配置及改造方案研究1.1配置情况山西某热电有限公司为 2 x 300MW直接空冷供热机组,型号CZK250/N300-16.7/538/538,铭牌功率为300MW,设计背压17kPa,夏季满发背压34kPa。

直接空冷系统设计面积692091㎡,夏季环境温度33℃时,汽轮机背压34kPa。

机组额定采暖抽汽量500t/h,抽汽参数:P=0.4MPa,T=248℃。

1.2改造方案及原因分析1.2.1前置凝汽器+热泵(溴化锂吸收式)+尖峰加热器方案该方案如图1所示,凝汽器利用汽机乏汽,热泵利用汽机抽汽和部分乏汽,尖峰加热器利用汽轮机抽汽。

本方案额定供热工况下外网50℃热网回水经前置凝汽器热交换吸收乏汽余热到69℃,此时机组背压需提高至夏季设计背压34kPa;再进热泵内加热至90℃,最后至热网首站,利用机组中缸抽汽加热至115℃。

机组配置1台155 MW前置凝汽器+3台38.5MW热泵机组,前置凝汽器、热泵机组和热网首站为串联系统,当其中任何一个系统有故障时,其余系统均可保证供热率≥65%,满足规程供热安全要求。

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余热的利用

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余热的利用

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余热的利用作者:范飞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2期摘; 要:循环流化床锅炉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如何实现对烟气余热的二次利用是该领域人员尤为关注的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情况,目的是进一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措施循环流化床锅炉排烟温度远远高于设计值。

面对燃煤价格的日渐升高,不少火电厂纷纷调整燃煤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但是调整后锅炉排烟温度上升,锅炉热效率不高。

因此就需要研究人员加强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措施的研究。

1.項目分析本次研究的火力发电厂为2×135MW超高压双轴供热机组,有循环流化床锅炉两台,规格为440/t。

该锅炉的原设计为燃烧烟煤,经过改造后使用的煤质为全烧褐煤,但是锅炉在运行中存在排烟温度过高等问题。

发电厂管理人员为了降低排烟损耗,进一步提高燃煤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准备采用“相变换热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对其进行改造。

2.余热回收系统整体介绍低压省煤器是传统余热利用系统常见形式,该结构一般的省煤器较为相似。

低压省煤器与汽轮机组系统低压部分相连接,低压主凝结水是内部流过的主要介质,水侧压力较低因此被称为低压省煤器。

结合本次研究的项目案例及其余热回收技术的有关要求,所设计的相变余热回收系统如图1所示。

相变换热器、连接管道、相变换热器以及温度控制系统等是相变余热回收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

原锅炉烟气系统尾部且空预器后面安装相变换热器,并将一套换热装置安装在除尘器之前烟道部位。

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对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促使排烟温度降低。

相变换热汽包作为一种相变换热器,与主凝结水系统并联,可以使用相变换热器介质热源对抽出的部分凝结水进行加热。

3.余热回收系统优势3.1适用性更强相变余热回收系统与传统的低压省煤器相比较,该系统的适用性更强。

余热回收系统中的第一设计参数为相变换热器高出烟气酸露点的换热器最低壁面温度,该设计参数下可以避免换热面出现腐蚀和结露问题。

火力发电厂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技术_1

火力发电厂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技术_1

火力发电厂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技术发布时间:2022-08-05T01:48:28.652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37卷3月第6期作者:孔令涛[导读] 进入国家标准“十三五”制定阶段后,我国电力企业对国家标准“高效能耗”提出了其他或更高层次、更高层次的技术指标要求。

孔令涛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摘要:进入国家标准“十三五”制定阶段后,我国电力企业对国家标准“高效能耗”提出了其他或更高层次、更高层次的技术指标要求。

火力发电机组本身是影响整个乃至中国社会电源系统的另外两个最重要的发电机组支柱,但其潜在的能源消耗空间是相同的,即极其巨大和有限,因此,如何提高整个火力发电厂的效率,减少其能耗空间,仍然是我国未来的大趋势。

烟气余热高效利用新技术体系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最重要、最新发展的能源环境节能减排重要手段体系技术之一。

在国内外十多年的建设中,受到了国内外大多数研究和应用研究团队以及国内外相关工程领域的高度和广泛重视。

关键词:烟气余热利用;火电机组;因素分析;利用方案随着我国逐步进入“十三五”规划,能源需求的改善是大势所趋。

在火力发电仍是主要能源的背景下,“高效利用能源”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内容,烟气余热利用技术是“高效利用能源”的主要手段之一。

1烟气余热利用与锅炉效率当烟气离开整个主燃煤锅炉机组时,也就是说,当烟气没有离开到其最后一个受热面时,温度通常在-150°C到-150°C之间。

之后,烟气的吸热温度通常在其降低到相当或相对较高的温度时,这意味着烟气带走的大部分热量必须冷凝,然后直接排放到机组周围的大气中,这导致了所谓的排烟部分的吸热损失。

我们之所以必须对排烟造成的烟气热损失进行特别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是因为排烟造成的烟气热损失,特别是排烟在我国大型燃煤电厂烟气余热损害和热损失中的损失比例,是最大的,它只占整个电厂排烟损失的1/10左右。

火电厂烟气余热利用技术应用 孙翰

火电厂烟气余热利用技术应用 孙翰

火电厂烟气余热利用技术应用孙翰摘要:火力发电厂主要有两大热损失,汽轮机系统冷端排汽冷凝热损失以及锅炉系统尾部排烟热损失。

影响电站锅炉排烟热损失的主要因素是排烟温度。

中国现役火电机组锅炉排烟温度普遍维持在120℃~150℃左右水平,因此回收烟气余热具有重大的节能意义。

关键词:烟气;余热利用;近零排放;节煤;火力发电厂引言本文在新环保强制要求、煤价上涨,发电成本增加的背景下,探讨为减少锅炉热损失,提高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煤炭用量的增长速度,提出增设低温省煤器以达到烟气余热利用的途径,并对增设低温省煤器前后机组运行情况进行了经济分析。

1锅炉热损失分析及热量回收利用研究锅炉热损失主要包括:排烟损失、化学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散热损失、灰渣物理热损失、飞灰热损失,以上热量损失中排烟热损失是最大的,可以对锅炉热效率产生4~6%的影响,约占所有锅炉热损失总量的70%~85%。

所以研究利用烟气携带的热量是提高锅炉效率、节约能源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煤粉锅炉的排烟热量损失占锅炉总热量损失的绝大部分。

以往锅炉的设计时,综合考虑烟气的低温腐蚀、高合金钢价格及燃煤价格后,大型火电厂煤粉锅炉的排烟温度一般在120~130℃之间,燃烧高水份、硫份的燃煤时选取的排烟温度会更高一些。

另一方面,现在燃煤锅炉因烟气换热设备存在漏烟、降低脱硫效率等弊端,已不设置GGH,而采用喷水对烟气冷却,烟温从120℃降至90℃,在机组THA工况喷水量约65t/h,耗水量较大,而且这部分排烟热损失无法回收。

考虑到现在煤炭价格较高,如这排烟损失的热量不进行回收,不利于提高机组效率,降低煤耗。

2余热利用系统组成及原理2.1GGH烟温换热器GGH是烟气脱硫系统中的主要装置之一。

它的作用是利用原烟气将脱硫后的净烟气进行加热,使排烟温度达到露点之上,减轻对净烟道和烟囱的腐蚀,提高污染物的扩散度;同时降低进入吸收塔的烟气温度,降低塔内对防腐的工艺技术要求。

火力发电厂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技术

火力发电厂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技术

火力发电厂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技术摘要:提高火力发电厂锅炉烟气余热利用,会大大降低锅炉的能耗,提高锅炉运行效率,延长袋式除尘器及其他移动电除尘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当前社会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对燃煤电厂的烟尘进行有效地回收利用,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环境友好的目的,是目前我国燃煤电厂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就此课题进行了论述,重点阐述了燃煤电厂锅炉尾烟与余热的综合利用问题,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方法,以期对行业有所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火力发电;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技术引言:火力发电是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生产所需要的能源。

同时,由于燃煤电厂的大量热能未被充分地利用,这与目前重视环境保护、提倡节能减排的发展理念相矛盾,使得电力企业的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燃煤电厂的余热,是目前我国燃煤发电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目前,锅炉的废热回收主要有:锅炉持续的污水热能供热、炉底炉渣的热能供热。

锅炉尾烟余热利用技术能够有效地达到节能减排、提高发电效率等目的,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目的。

1.火力发电厂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的重要意义在以往的火力发电厂中,因为没有梯级使用,所以这些珍贵的热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根据相关部门的计算,锅炉的烟尘损失占了整个火力发电系统的十分之一,而且烟尘的温度与实际的能耗成正比关系。

在烟气余热利用中,既可以达到较好的能量回收效果,又能使烟道利用线延长,换热面积增大,使烟尘损失降低。

2.余热技术利用原理电厂的尾水处理方法是利用螺旋形的推进器将高温的管子送到废热锅炉的接口处,然后通过不同的设备排放到空气中。

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废热的利用,并且可以增加发电厂的热能利用率。

其中的具体应用包括:首先,预热凝结水。

冷凝水的供热是通过烟囱的余热来达到的,通过增加冷凝水的温度,可以使冷凝水达到初始的温度,是对冷凝水进行加热,通过烟气循环加热器将烟气的热量与冷凝水的热度进行直接的交换。

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和能源方面的发展概况(2)

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和能源方面的发展概况(2)

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和能源方面的发展概况(2)热能动力工程是在锅炉和能源领域的应用开发和技术革新,为实现锅炉的高效运行和提供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不断发展和改进。

一、锅炉技术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于锅炉的需求越来越大,锅炉技术也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和改进。

在燃煤锅炉方面,高效燃烧技术的应用使得燃煤锅炉的燃烧效率显著提高,减少了煤炭的消耗和排放的污染物。

燃气锅炉方面,高效燃烧和余热回收技术的应用,使得燃气锅炉的能源利用率大大提高,降低了企业的能源消耗成本。

燃油锅炉和生物质锅炉等其他类型的锅炉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推广,以适应不同的能源需求。

二、能源利用和优化运行随着能源恐慌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对于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

热能动力工程在能源利用和优化运行方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锅炉燃烧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二是利用余热回收技术,减少烟气排放和环境污染。

通过技术手段,如燃烧控制、热力学分析和能量管理等,可以有效提高锅炉燃烧效率和热能利用率,减少煤炭、燃气和燃油的消耗。

余热回收技术的应用,可以将烟气中的热能转化为蒸汽或热水用于其他工艺或供热系统,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三、燃烧和污染物控制技术在锅炉的操作和运行过程中,燃烧和污染物控制是关键的技术环节。

燃烧技术的发展,包括燃烧装置的改进、火焰测量和稳定等方面的技术应用,可以实现燃烧过程的高效和稳定。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也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

通过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等技术手段,可以将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在国家和地方标准范围内,达到环保要求。

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热能动力工程还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正在逐渐被应用到锅炉和能源系统中。

通过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和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幅度减少燃煤锅炉和燃油发电厂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电厂中燃煤锅炉余热的利用技术的应用【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火力发电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一变化的过程当中,我们针对当前火电厂在锅炉余热利用率低、能源价格上涨导致发电亏损、环境压力逐渐增大的现状,提出了通过加大对锅炉连排水和烟气余热利用的想法,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介绍了一些烟气余热利用的相关技术,为我国创造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也为企业的创收和节能减排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燃煤锅炉;余热利用;节能减排
我国绝大部分的电能是靠煤电生产出来的,然而燃煤产生的大量热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在当今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煤价越来越高,发电企业的亏损日益严重,如何充分利用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在火力发电厂中,锅炉余热可以通过各种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以提高全场的热效率。

在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之下,利用这些热能就显得极为重要了,锅炉的余热利用有很多的方式,例如利用锅炉尾部烟道的烟气热量加热给水的省煤器、在尾部烟道中利用烟气热量加热参与炉膛燃烧空气的空气预热器、利用锅炉的连续排污水的热量加热给水的给水加热武器等等,除了利用这些常规的利用方式之外,还有利用锅炉连排水进行直接发电的装置以及深度利用锅炉尾部烟气热量的装置等。

使用技术较为成熟、性能较为可靠的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来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双重
效益。

1.火力发电厂中锅炉低温余热利用技术
1.1锅炉汽水系统的余热利用技术
对火力发电厂的锅炉汽水系统余热利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利用锅炉连排水所含有的高品位热能做功,驱动发电机发电,剩余的水汽混合物可以送到热水站,全部回收再利用,并生产出可供周围企业或者居民使用的热水;连排水直接引入加热器加热给水,但它属于常规的热能利用,效率比较低。

依靠螺杆膨胀动力机,利用锅炉连排水,通过联轴器带动发电机发电。

发电后排出的水汽混合物可以进入热水站加热水,向社会提供热水或者供暖,并且可以利用排污余热加热锅炉给水,减少炉内水在炉膛内所吸收的热量,以此来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螺杆膨胀发电机是目前可以适应过热蒸汽、饱和蒸汽、汽水两相混合物、热液以及高盐分低品质流体的发电设备,可以很好地适应锅炉连排水不稳定的压力、温度和不均衡的流量,并且能够在部分负荷、变转速甚至比较恶劣的环境下运行,可以做到无人值守,节省了人工成本。

1.2锅炉排烟系统的余热利用技术
火电厂锅炉的各项热能损耗中,排烟热量损失最大。

在一般情况下,排烟温度每升高10摄氏度,排烟热损失就会相应的增加0.6%~1.0%,发电煤耗增加2g/(kw·h)左右。

我国现役的火电机组中,锅炉排烟一般都在125~150摄氏度之间。

排烟温度偏高是
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由此造成了巨大的热量损失。

这部分预热的回收主要依靠的是在排烟系统中安装烟气冷却器,通过水或者空气等导热介质将热能传递至锅炉的给水系统和进气系统,以用于加热助燃空气、凝结水或生产、生活用热水,以此来达到节能的目的。

2.烟气余热回收设置设计中的技术难点以及解决办法
烟气冷却后可能会导致二氧化硫等酸性腐蚀气体结露腐蚀管壁,所以我们要格外的注意。

烟气深度冷却器源于欧美地区,可以较大程度的降低烟气温度,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当温度较高的烟气通过冷却器的时候,与冷却器内翅片管束中的水进行热量交换,水吸收余热后温度会上升,从而降低烟气的温度。

在具体设计时,要根据需要来确定冷却器的布置形式和安放位置。

由于实际运行工况和设计排烟温度之间可能存在差距,所以新建工程在设计阶段就应该预留下安装冷却器及相关系统器件的位置。

在布置的时候,可以将冷却器按照高温和低温两个阶段来分开布置,高温段布置于除尘器之前的烟道,低温段布置于除尘器之后的烟道,这样可以提高后侧除尘器的工作效率,增加除尘效果,降低除尘器的能耗,如果使用布袋除尘器还能延长布袋的使用寿命防止它被高温所破坏。

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的需求来选择安装的位置,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热能回收效果,节约能源和成本。

2.1换热材料的低温腐蚀问题
在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技术中,这一问题是最为突出的。

出口排烟温度过低会使换热器的壁温低于硫酸蒸汽的凝结点,引起金
属受热面的严重腐蚀,这曾经是长期困扰设计人员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的瓶颈。

目前国内主要是根据适合的酸露点计算,选取合适的烟气冷却器工作温度。

国外厂家已开发出一系列的含氟聚合物材料,例如聚四氟乙烯材料来用于这部分低压换热区域,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金属材料的腐蚀难题。

2.2换热管的积灰问题
烟气余热换热器由于工作的温度低,烟气中的so3、so2、hf以及hci等成分会与表面的凝结积水混合并粘附在低温受热面表面,不仅污染传热管表面,影响传热效率,严重的时候还会堵塞烟气流动通道,增加烟气的流动阻力,甚至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导致不得不停炉清灰。

对此,国内一般在设计和工程中采取以下措施:(1)根据烟气灰特性以及流速,在设计的时候应该适当的提高严肃,选择合适的换热管间距来减少省煤器管壁的积灰。

(2)在换热管排间安装吹灰装置。

(3)在结构设计上进行充分的考虑,以避免堵灰死点的出现,管排采用可拆卸的结构,受热面的面积灵活可调,便于维修和清理。

在国外,特别是欧洲各国,随着新材料的普遍应用,由于这类高分子材料本身所具有的不粘性以及自清洁特性,可以明显的减少换热面外表面的积灰陈积而且可以快速和彻底的清除少量的积灰,从而有效地延长了检修间隔,提高了全厂的可用率。

在我国,随着节能减排观念的日渐深入,目前关于锅炉余热的利用技术和应用已经越来越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合理的设计和安装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可以提高火力发电厂的热效率、增加发电量、降低煤耗。

然而,对于各种各样的燃煤锅炉余热利用还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的:抽取的旁路烟气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排烟的温度不能降得太低,过分追求低得排烟温度和凝结水的温升,反而会引起锅炉效率的下降以及低温烟气冷却器的腐蚀或者设备的造价过高。

3.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火力发电厂中燃煤锅炉余热利用技术的分析可以看出,对锅炉余热进行利用可以产生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近几年来,我国面临的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作为耗能大户的各个火力发电厂如何积极地利用新技术、提高发电厂的综合节能减排水平,既符合发电厂本身降低消耗、减少亏损、提高效益的要求,又符合企业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的需要。

余热利用是科技创新在火电厂节能减排、增加企业效益的具体体现,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轻发电企业亏损拓展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秀平,李博,谢津伦.燃煤锅炉低温余热利用技术应用分析[j].中国电力,2011(12).
[2]张方炜.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技术研究[j].电力勘测设计,2010(4).
[3]赵恩婵,张方炜,赵永红.火力发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研究设计[j].热力发电,2008(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