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
故人西辞黄鹤楼全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全诗导语:故人西辞黄鹤楼全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1、黄鹤楼:中国着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3、辞:辞别。
4、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5、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6、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诗意: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向往去广陵(即扬州),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之的意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之的意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之的意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之的意思是什么呢?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所写的著名的送别诗,也见证了李白与诗人孟浩然的深厚的友谊。
之:动词,到、往题目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广陵(扬州)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
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
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
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
《黄鹤楼送别》ppt课件(6篇)

25 黄鹤楼送别
执教:彭韶芸
丰县人民路小学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 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 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
的依依惜别之情。
您
您
您
您
您
您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 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 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 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 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 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 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 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 请您满饮此杯吧!”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 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 永世不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 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 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 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 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 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 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 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 请您满饮此杯吧!” 孟浩然接过酒杯, 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虽 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 的波涛永世不绝。”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 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 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 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 荡地流向天边……
唯孤烟故 见帆花人 长远三西 江影月辞 天碧下黄 际空扬鹤 流尽州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别》

送别之情
在这首诗中,李白表达了对好友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通过描绘黄鹤楼的美景和江水滔滔的场景,烘托出离别的 氛围和情感。
诗歌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及地域特色
历史文化
诗歌反映了唐代送别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体现了 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特点。
思想内涵
诗中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友情珍贵的思 考,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
想。
CHAPTER 04
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送别文化的背景及意义
1 2
送别文化
中国古代的送别文化是一种以离别、远行为主题 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人们对离别的感伤和对远方 的祝福。
送别的历史
送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着 悠久的发展历程,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CHAPTER 03
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
对比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昔日与现在 的景象进行对比,如“烟花三月”与“ 暮春三月”的对比,“此地”与“异乡 ”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伤 感。
VS
夸张修辞
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烟花三 月下扬州”,将三月的景色形容得如梦如 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深深感伤。
第三句诗的解读与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描绘环境,烘托情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第三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 诗人眼中的自然景色,进一步烘托出离别的情感氛围 。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四句诗的解读与分析
总结词
表达深情,收束全篇
详细描述
最后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诗人 对故乡的深情表达,收束全篇,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黄鹤楼送孟皓燃之广零的诗意

黄鹤楼送孟皓燃之广零的诗意《送君远行》原文:君向岭南行,我心随君征。
黄鹤楼前别,泪洒暮云横。
千里烟波路,相思意难宁。
愿君多保重,此去福满盈。
一、衍生注释:“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
“黄鹤楼”是著名的送别之地。
“暮云横”描绘出傍晚时分,天空中云彩横亘的景象,烘托出送别时的哀愁氛围。
二、赏析:这首诗开篇直接点明友人要前往岭南,而“我心随君征”表达出诗人对友人深深的牵挂。
在黄鹤楼前的送别场景,“泪洒暮云横”生动地写出了离别的伤感,暮云也仿佛被这种情绪感染。
“千里烟波路”既写出友人路途遥远,又暗示了前路的未知,而“相思意难宁”直白地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愿君多保重,此去福满盈”,使整首诗在离别的愁绪中又带有一丝温暖。
三、作者介绍:我是一个不知名的诗人,生平喜好结交朋友,对友情格外珍视。
常常有感而发,以诗寄情。
四、运用片段:记得那次好友要去远方工作,我站在车站,看着他即将上车,突然就想起了“君向岭南行,我心随君征。
黄鹤楼前别,泪洒暮云横。
”当时那种不舍的感觉就像诗里写的一样,真的很害怕他一去就很久很久不回来,心里满是牵挂。
《长亭别君》原文:君辞黄鹤楼,南去赴广零。
长亭酒一盏,别意满杯停。
风拂杨柳岸,愁绪绕心庭。
此去岁月久,归来可安宁?一、衍生注释:“长亭”在古代是送别之地。
“酒一盏”象征着离别时的饯行。
“杨柳岸”是离别常见的场景,杨柳常常被赋予离别之意。
二、赏析:诗的开头交代了友人从黄鹤楼出发前往广零。
长亭送别时,一杯酒承载着满满的离别之意。
“风拂杨柳岸,愁绪绕心庭”借助风拂杨柳的景象,把无形的愁绪具象化,好像愁绪在心中缠绕,挥之不去。
最后“此去岁月久,归来可安宁?”这句反问,既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担忧,又流露出对友人归来的期待。
三、作者介绍:我是一个热爱生活、重情重义的人。
生活中的点滴都能成为我写诗的灵感源泉,尤其是朋友之间的情谊。
四、运用片段:我的发小要去南方打拼,我们在小镇的路口告别。
《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全文与注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文与注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首诗以其深情的笔触和开阔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孟浩然离别的不舍之情。
原文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句诗开篇点题,写出了友人孟浩然辞别之地——黄鹤楼。
黄鹤楼是天下名胜,传说仙人曾乘黄鹤经过此地,这也为这次离别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故人”一词,表现出诗人与孟浩然之间深厚的情谊。
“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描绘了春天繁花似锦、如烟如雾的美景。
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友人要前往扬州。
扬州在当时是繁华的都市,是无数人向往的地方。
这一句不仅展现了春光的灿烂,也暗示了孟浩然此次行程的美好和令人期待。
“孤帆远影碧空尽”,诗人一直目送着友人所乘的船只渐行渐远,直到那孤帆的影子消失在碧蓝的天空尽头。
“孤帆”突出了友人的形单影只,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目光始终聚焦在友人的船上,不舍移开。
“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诗人目光所及的最后景象,只剩下滚滚长江水向着天边流淌。
这里以景结情,滔滔江水仿佛也承载着诗人对友人的无尽思念,绵延不绝。
整首诗没有直接抒发离别的悲伤,而是通过对送别场景和自然景色的描写,将离情别绪融入其中。
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不舍。
从诗歌的艺术手法上来看,“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以绚烂的春景衬托离情,乐景衬哀情,使离别的伤感更加强烈。
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则通过对孤帆、碧空、长江等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阔辽远的意境,让读者在想象中感受到诗人的怅惘之情。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
它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对友情的珍视。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首诗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成为了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也让我们领略到了诗歌的魅力所在。
小学三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黄鹤楼送别》记叙了年轻的李⽩在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饯⾏的事,描绘了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美景,抒发了诗⼈送别友⼈时⽆限依恋的感情。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黄鹤楼送别》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黄鹤楼送别》原⽂ 暮春三⽉,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正在黄鹤楼上为⼤诗⼈孟浩然饯⾏。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
李⽩和孟浩然⼀会⼉仰望蓝天⽩云,⼀会⼉远眺江上景⾊,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终于,李⽩举起了酒杯说:“孟夫⼦,您的⼈品令⼈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从我结识了您,就⼀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师。
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才能再见⾯,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饮⽽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天涯若⽐邻。
’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友⼈登上了船。
⽩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李⽩依然伫⽴在江边,凝视着远⽅,只见⼀江春⽔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李⽩按捺不住激动的⼼情,随即吟出了脍炙⼈⼝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 故⼈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篇⼆】⼩学三年级语⽂《黄鹤楼送别》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字,理解有⽣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
3、读通课⽂,初步了解课⽂的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字,理解有⽣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初步了解课⽂的内容。
教学媒体:投影⽚录⾳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新课,初读古诗。
1、唐代⼤诗⼈李⽩,⼤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诗? 指名交流 2、今天我们⼀起来看他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 幻灯出⽰该古诗 3、师范读 4、⾃由读,读准字⾳。
黄鹤楼送别诗

黄鹤楼送别诗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 《黄鹤楼送康太守》 - 卢纶(唐)迢递江天远,苍茫云雾浮。
送君黄鹤楼,帆影入江流。
3. 《黄鹤楼送史郎中迁沔州刺史》 - 刘长卿(唐)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春风催客醉,江色照人明。
4. 《黄鹤楼席上赠史郎中》 - 卢照邻(唐)黄鹤楼前江水东,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5. 《黄鹤楼送朱山人放归》 - 孟浩然(唐)故人西辞黄鹤去,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晴川外,落日余晖古渡头。
6. 《黄鹤楼送客》 - 贾岛(唐)高楼送客去,千里远帆孤。
落日寒云起,平沙宿鸟呼。
7. 《黄鹤楼送友人》 - 崔颢(唐)故人西辞黄鹤楼,白云千载空悠悠。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 《黄鹤楼春望送客》 - 韦庄(唐)黄鹤楼前春水生,黄鹤楼畔柳条青。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9. 《黄鹤楼送客归吴》 - 刘禹锡(唐)黄鹤西楼月满时,故人此夜定相思。
孤帆欲去还留客,一棹归来载酒诗。
10. 《黄鹤楼秋送》 - 李中(唐)黄鹤楼头秋日斜,故人此去隔天涯。
西风漫漫吹黄叶,寒雁声声泣落霞。
11. 《黄鹤楼送陆侍御归京》- 张说(唐)占星应得使,传瑞且归京。
暮蔼孤云外,苍茫极海亭。
寒芜连楚塞,落木下江城。
共惜春光好,相送夜猿鸣。
12. 《黄鹤楼送友归楚》 - 张籍(唐)故人西辞黄鹤楼,楚云湘水共悠悠。
孤帆远影连天际,明月清风伴客游。
13. 《黄鹤楼春送》 - 白居易(唐)黄鹤楼头春风吹,故人此去几时回。
杨花飞尽子规啼,离愁别恨满江悲。
14. 《黄鹤楼送客归蜀》 - 杜甫(唐)黄鹤楼前蜀客归,故人此去泪低垂。
千山万水难相送,唯有孤帆伴落晖。
15. 《黄鹤楼秋夜送别》 - 高适(唐)黄鹤楼头秋夜寒,故人此去路漫漫。
明月孤灯照离愁,长江流水送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