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
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其重要性、应用方式以及实际案例,为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1、激发学习兴趣高中地理知识涉及面广,内容较为抽象,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
而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讲解“地球的公转”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创设一个“太空旅行”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名宇航员,在太空中观察地球的公转,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等知识,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2、增强知识理解情境教学能够将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转化为具体、直观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以“大气环流”为例,如果仅仅通过文字和图片来讲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形成过程和原理。
但如果创设一个“全球风场模拟”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气流的运动方向和变化规律,就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机制。
3、培养实践能力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城市规划”时,可以让学生以自己所在的城市为背景,创设一个城市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城市规划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考虑城市的地形、气候、交通等因素,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促进情感教育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情感体验,增强他们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
在讲解“自然灾害”时,可以通过播放灾害现场的视频和图片,创设一个紧张、悲伤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损失,从而激发他们对防灾减灾的思考和对生命的尊重。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2-09-22T09:09:28.90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10期5月作者:郑海森[导读] 地理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学生地理素养、综合素质的发展密切相关。
郑海森宜昌市葛洲坝中学湖北宜昌 443000摘要:地理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学生地理素养、综合素质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高中地理教学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而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单一、老旧,显然已经无法迎合新时期的教学要求。
在此背景下,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必须积极革新思路与教学理念,尝试以更加新颖先进的方式授课。
其中,情境体验式教学凭借自身的优势出现在大众视野,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旨在提供有益参考,促进地理教育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境体验式教学;生活情境;媒体情境;问题情境纵观以往高中地理教学,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习惯、地理素养普遍处于浅层阶段,这无疑加大了地理教学的难度。
加之地理知识略显困难与乏味,学生提不起兴趣,不愿意主动参与地理学习,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而通过情境体验式教学的应用,能有效转变这一局面。
在情境体验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强化,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在情境中学习与探究,从中获取丰富知识与技能,为地理学习的深入夯实基础。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发挥情境体验式教学的功效,为地理教学“增光添彩”呢?具体如下。
一、创设生活情境,唤醒学习激情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在课堂一开始,大多数学生的思绪还停留在轻松的课间活动当中,学习心理准备不充足,如若教师忽视这一点,直接引入新课内容,效果势必不尽如人意。
这个时候,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优质的课堂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融入课堂,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摘要: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主要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为主,在课堂上创设利于学生探究与实践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中学习高中地理学科知识。
本文主要针对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情境体验式教学;高中地理;应用策略1借助实物创设情境借助实物创设情境,即是以真实的地理实物体为主,略设置背景,以展示某一特定情境下的地理事物、现象的特征与规律。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常见的地理实物一般有:模拟地理事物的地理模型(等高线地形模型、各种地形与地貌模型、地球模型、地质构造模型等)、肉眼可见的真实地理事物(三大岩石标本、构造地貌、植被状态、太阳视运动等)、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日出日落、昼夜交替、流星、极光等)等。
该类型的情境具有的特点是真实可感、给人的直观感受性很强、且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紧密贴合。
例如以“植被覆盖率与水土流失关系模拟实验”为例,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准备三个盒子、稀疏程度不同的草皮、水、喷水壶、土壤等材料,然后先将一块特别茂盛的草皮放在第一个盒子中,再将一块有些稀疏的草皮放在第二个盒子中,最后直接将土壤装在第三个盒子中,并用手将土壤压紧实。
做完了上述操作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喷壶向三个盒子中分别不停地喷水,观察并测量从盒子中流到测量瓶中的水量。
最后经过实验发现第一个盒子中流出来的水量最少,也最清晰,第三个盒子中流出的水量最多,也更加浑浊一些。
由此便可得出植被覆盖率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植被覆盖率越高,水土流失越慢,反之则加快。
2设计养成类活动活动是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意识培养、能力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地理养成类活动发挥的教育功能是其它任何教育手段都不可取代的。
在地理课堂中常见的地理活动有地理模型制作、地理现象演示、地理实验、地理知识竞赛、角色扮演、讨论等,课堂外的包括野外地理考察、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等。
情境一:背斜、向斜构造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指导将班上同学按就近原则分为六个小组扮演以下六个角色:采石场投资商、隧道修建工程队、石油勘探队、天然气开采队、地下水探测队、矿石开采队。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情境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嵌入、高中地理分组学习的必要性研究…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情境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嵌入2、高中地理分组学习的必要性研究3、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作用4、高中地理教师思维僵化行为转化策略5、初中地理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全文总字数:13699 字篇一:情境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嵌入情境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嵌入【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各个学科的教育改革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以学生为中心”无疑是这场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与此同时,要想达到此目标,“情境式教学”更是非常具有效果的尝试方式。
以高中地理为例,探究情境式教学策略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情境式教学;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创新结合高中地理的性质,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情境式教学的方式优化课堂,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积极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一、借势多媒体创设课堂所需的情境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是如今高中地理教学最为普遍也是最为直接的情境创设方式,教师可以通过PPT播放、视频教学、影片素材引入等方式,让学生在图文并茂、影音皆在的环境和氛围中直观、生动地学习地理知识。
而且高中地理知识当中涉及用语言描述、图片展示都会非常枯燥、乏味,不改其难懂本色的部分,如风的形成、气压带、地壳运动等,若通过动画或者影像素材进行演示,会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甚至于学生能够在缤纷的色彩、有趣的解说当中,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教学“水土流失”、环境保护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截取了陈凯歌导演的著名影片《黄土地》中的片段,让学生在真实感受到水土流失到底是怎样一幅景象,为水土流失所影响的人们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中,从环保角度来讲该如何破解和改善这种情况———当然,对于教师来说,在这个过程中视频的引入仅仅是为了起到烘托情境的作用,要做到短小精悍,切莫让学生一时被“热闹”所吸引,却忽视了视频当中所存在的知识点。
二、利用地理调查创设体验情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乡土地理学习”,意味着高中地理学习要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实际,要懂得利用课上所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自己周边的“地理”。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探索篇•课题荟萃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吴少艺(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学,福建漳州)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的作用,在当前的教学体制中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充分重视情境教学的作用以及发挥其效果,应当成为高中地理教学所必须考量的因素。
这既要求教师能够充分重视情境教学策略的开展,也要明确情境教学功能的发挥。
充分将情境教学推向高中地理课堂,使其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才能够展示出其应有的教学功用,不断地塑造更为良好的教学生态,让高中地理教学变得既有趣,也能真正体现学生对知识汲取的实效性。
一、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功能1.能够让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的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地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脉络。
情境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能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情境教学是让学生能够在理解教学情境的基础之上进行学习。
例如,在“漳州乡土微课程”的开发中,我就特别注重让学生参与进来,作为老师,我往往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这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益处,能够让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更好地具有主动性和进取性。
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就是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状态为基础,让学生能够以这种研究性的学习状态贯穿始终,才能够更好地塑造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够真正进行研究性学习,更好地使学生的学习状况符合地理知识的本质。
2.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地理学习有着更大的主动性。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自主学习能力指的就是学习者对即将要学的知识有着良好的内心体验,因此关于情境学习,我们可以说是一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维度。
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改善,就能够更好地展示出学生的主动性,这对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都是极其重要的。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74·情境教学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强化学生学习体验,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实效。
本文分析情境教学概念及特征,指出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的注意事项,探究在高中地理课堂开展情境教学的宗旨和策略,以便为地理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促进地理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1.核心素养理念下地理课堂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1.1丰富地理资源库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课本,主要通过文字叙述的方式了解地理知识。
而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没有得到及时更新,相关的信息和资源也并不丰富,这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造成了不良影响。
而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可以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方式了解地理信息,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更为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识。
1.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最直接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关注知识的传授,按照教材的内容照本宣科地进行讲解会使课堂变得无聊和乏味,学生的积极性比较差。
而创设相应的情境、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对知识产生渴望,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2.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2.1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多媒体能够在高中地理的情境创设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地理知识及地理现象具有较大的理解难度,高中地理教师要懂得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相关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地理知识以更加具体、更加直观的形象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得学生的理解难度降低,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高中地理学习效果的提升。
2.2悟之以理,理解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加深对地理原理的理解,通过“悟之以理”更好地理解生活。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高中地理,在高中文科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情境体验式教学,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
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引言情境教学法是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介,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情境,使得学生可以在构建情境和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学习和迁移运用知识的教学方式。
针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结合高中生已有的知识特点,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地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一、情境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意义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求高中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让教师成为主导,学生成为主体。
设置情境体验式模式,第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自主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地理教学模式的改革发展。
第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情境体验式教师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生也能在这个情境模式中发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明白合作带来的重要意义。
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就会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高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一)通过角色扮演创设问题情境角色扮演对于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重点知识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高中必修二以区位选择和空间规划为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不涉及较深层次概念和逻辑性问题的研究,可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发现问题。
以农业区位的选择为例,课前教师将学生按小组分为农业专家、水田农业代表、商品谷物农业代表、大牧场放牧业代表、乳蓄业代表、收购农产品商家等角色。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罗鹏摘要:地理是文综中必考的科目,由于其知识点较为理性,所以地理成为文综成绩的拉分科目。
地理所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教师指通过文字讲解学生提不上学习兴趣,导致他们的地理成绩更不理想,随之文综成绩也不会理想,所以教师要采用适合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法能够给学生较为真实地感受,提高教和学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探究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呈“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传统教学模式优秀的地方进行保留,落后的地方进行创新、抛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教师要坚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教学活动的“旁观者”变为“表演者”。
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本文是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的见解。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
二、情境教学法的特点(一)给学生形真情真之感要求形象具有真切感、神韵相似,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学内容的亲切感。
(二)给学生情切之感情切,即情真意切,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充分调动主动性。
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整个学习活动,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
(三)给人意远之感意远,即意境广远,形成想象契机,有效地发展想象力。
情境教学讲究“情绪”和“意象”。
情境,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儿童的眼前,造一利成“直接的印象”,激起学生的情绪,又成为一种“需要的推动”,成为学要2生想象的契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3-07-04T08:41:14.500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3期供稿作者:何沅锡[导读] 为了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考察了云门寺附近的桂花瀑布及其一条深谷。
何沅锡
〔摘要〕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
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各种形象,创设具体事物的场景,使师生设身处“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下面是笔者在新教材教学中对情境教学法的探索。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境创设
1 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有些学生认为地理难学,从而失去了信心。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地理教学时大量联系生活实例来创设情境,并用地理知识来解释这些事件,让学生知道地理就在身边、学习地理是有用的、学习地理是比较容易的,他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
例如在讲“地球自转”时,自转产生的现象和时差是两个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小实验:用手电筒当作太阳光,让学生亲自动手,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观察地球表面产生的变化,学生就能直观地看到,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和夜的交替变化,从而化抽象为直观,学生易于接受。
讲“时差”时,我利用2010 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创设了一个情境:为什么我们要熬夜到凌晨2 点看球呢?这样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同学们都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见解,既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 以用促学创设问题情境
“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形成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
学生学的目的是为了用,用又会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促进其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我结合新教材湘教版地理I(必修)的教学,在以用促学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例如,大气的温室效应和保温作用是知识难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指导学生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如透明塑料袋、塑料薄膜、玻璃瓶等)和温度计、湿度计,做一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和保温作用的小实验,让学生经常测试温室内外的温度、湿度,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分析温室内外温度、湿度差异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农作物可能产生的影响。
为了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考察了云门寺附近的桂花瀑布及其一条深谷。
学生们都感到非常奇特。
这 20 多米高的瀑布和深山谷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不让他们简单地下结论,而是鼓励他们钻研教材,查阅县志等资料,走访地矿局,综合分析其形成原因。
由于学生对这一奇特的地理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对这个问题也就特别重视。
经过认真准备后,他们就展开了全面的分析论证。
如,断层错位、流水侵蚀、断裂下陷、冰川刨蚀、人工开凿等等能形成瀑布、沟谷的地理因素,他们几乎都分析到了。
尽管他们分析、论证的结果不一定与实际的地质成因完全吻合,可他们却能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以致用,增强了学习能力。
3 以语言渲染创设情境
丰富、生动的语言,同其他直观手段一样,可以塑造出形象化的情境来,包括故事、诗歌、谚语、谜语。
例如在讲“美洲”时,就可以讲讲哥仑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并启示学生:哥仑布之所以能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除了他具有坚定意志和熟练的航海技术外,还与他拥有渊博的地理知识是分不开的。
再如在讲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为什么远离美国本土时,可以介绍当年美国如何以很便宜的价格从俄罗斯手中购得的情况。
地理方面的诗歌、谚语、谜语多不胜数,如果教学时能加以充分利用,则会形成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例如在讲“内蒙古高原”时,可以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辽阔富饶。
又如,在讲授长江流经的省、自治区时,用一个谜语“船出长江口”(猜一个城市名———上海),这就使学生形象地记住了上海的位置———长江口。
4 恰当运用电脑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实现由具体生动到抽象概括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某些内容过于抽象,虽经教师再三讲解,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学实践证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精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相比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地球的公转”一课中,“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同时又是难点。
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颇感困难,无论是用挂图、模型,还是让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由于图式单一,没有立体感,难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很难形成完整的感性认识。
利用各种地理素材,制作一个Flash 课件。
在屏幕上,先展示黄赤交角,再模拟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过程及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黄赤交角的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指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原因,通过多次的演示课件,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在脑中构建地球公转的动态三维立体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这一课件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真实地模拟了这一地理现象,给学生形象直观地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就不会死记硬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使学生真正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要点,做到一图在心,以不变应万变,《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由此可见电教媒体凭借优势,为教师讲解地理,为学生感知地理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作者单位:四川省营山县第二中学校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