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方案解读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方案ppt

中医护理方案ppt

中医护理方案ppt中医护理方案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综合性的中医治疗方式,在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认可。

中医护理方案以辨证论治为基础,通过对患者的望、闻、问、切等综合分析,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本次的演讲中,我将以PPT的形式,给大家介绍中医护理方案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一、什么是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中医综合治疗方式,包括对患者的望、闻、问、切等综合分析,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协助医生为患者治疗疾病,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1.调理气血中医认为气血和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气血不和谐会导致身体各种不适和疾病的出现。

中医护理方案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等方式调理气血,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2.调理脏腑中医护理方案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调理脏腑,使机体环境得到协调,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3.配合中西医治疗中医护理方案可以有效地配合中西医治疗,发挥中医的优势,使治疗更为有效和全面。

三、中医护理方案的注意事项1.治疗前应进行认真的病情评估,调查病史等信息,明确疾病的特点和病情变化情况。

2.根据疾病的不同表现,制定出相应的中医护理方案,以达到针对性的治疗效果。

3.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应注意卫生、安全,保证治疗器械、药品等的卫生质量。

四、中医护理方案的优点1.可以在西医诊断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中医护理方案,为西医治疗提供补充和改善。

2.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等方式达到疾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不用承受过多的药物副作用。

3.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特点,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总之,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技术,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市场前景。

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中医护理方案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价值体会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价值体会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价值体会1. 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是指将传统中医疗法与现代护理理论相结合,利用中医的诊疗方法和护理手法,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设计。

在中医护理方案中,将中医的辨证施治原理和护理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通过刺激穴位、推拿按摩、气功调理等手法,调理患者的阴阳平衡,调节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理方案突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理念,注重个体差异和整体观念,强调整体护理,注重自然疗法和非药物治疗手段,因此备受临床医生和护士的青睐。

2.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是中医护理方案的具体落实手段,包括推拿按摩、艾灸、拔罐、针灸等一系列的中医护理手法。

这些操作技术的特点是简便易行、疗效明显、副作用小,适应范围广。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价值逐渐凸显出来。

在护理患者时,能够运用艾灸、拔罐等方法疏通经络,舒缓患者的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达到护理的目的;在骨折后恢复训练中,能够运用推拿按摩等手法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功能障碍;在疼痛管理中,针灸等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也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实际应用体会在我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不断尝试和探索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一次护理老年病房患者的过程中,我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设计了一个中医护理方案。

我利用中医推拿按摩手法,疏通患者的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患者的风湿痛感。

我采用艾灸的方法,帮助患者调节脏腑功能,缓解腹胀消化不良的症状。

我还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了针灸的治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得到了医生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价值。

中医护理方案设计合理、操作方法具体,有针对性强,通过合理的护理手段,可以对患者的症状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

中医护理方案解读修改ppt课件

中医护理方案解读修改ppt课件
发热,微微出汗,精神愉悦为宜。
3.血糖>16.7,合并糖尿病急性代谢病发证及心肾等器官严重慢性并发 症者暂不宜运动。
4.血糖<5.5运动前适量补充含糖量食物,如饼干,面包等。
(三)生活起居 1.环境温湿度适宜,顺应四时,及时增减衣
物 2.起居有常,戒烟限酒 3.保持眼,口腔,会阴,皮肤等清洁卫生 4.建立较完善的糖尿病教育管理体系。
(四)情志调理
1.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增强其与慢性疾病 作斗争的信心。
2.鼓励家属理解支持患者,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 3.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病友活动,开展同伴支持教育 4.应用中医七情归属,了解患者情志状态,指导采用移情易
性的放法,分散注意力,改变其不良习性。
(五)自我监测
1.学会自我规范监测血糖,血压,体重,腰臀围等,养成良 好的记录习惯
二、诊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开郁清热 大柴胡汤加减 ②胃肠实热证:同腑泄热 大黄黄连泄心汤加减
③脾虚胃热证:辛开苦降 半夏泄心汤加减 ④上热下寒证:清上温下 乌梅丸加减
⑤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知柏地黄丸,白虎汤加减 ⑥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参芪麦味地黄汤加减 ⑦阴阳两虚证:阴阳双补 金匮肾气丸加减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多饮,多食,多尿,形体 消瘦,或者尿糖增高等表现,是诊断消渴病
的主要依据。 2.西医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或者糖耐量实
验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或者随机血糖 ≥11.1。
二、症候诊断
1.主证 (1)肝胃郁热证 (2)胃肠实热证 (3)脾虚胃热证 (4)上热下寒证 (5)阴虚火旺证 (6)气阴两虚证 (7)阴阳两虚证
2.每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和心电图,每6个月检查肝 肾功能,血脂,尿微量蛋白等。

(完整版)中医护理方案总览

(完整版)中医护理方案总览

(完整版)中医护理方案总览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五脏的协调以及经络的畅通来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本文将对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总览,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护理的方法。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中医护理的核心是“防病于未然”,即在疾病发生之前,通过有效的护理方法来防止疾病的发展。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1. 个体化护理:根据个体的体质、病情和环境等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2. 微调整护理:通过微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理顺经络来促进身体健康。

3. 结合中医药:中医护理常常结合中药的使用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4. 多维度保健:中医护理不仅仅局限于身体上的护理,还包括心理和精神上的护理。

中医护理方法的分类中医护理方法包括了许多具体的技术和手段,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 饮食调理:中医护理注重饮食的调理,根据人体的特点和疾病的表现来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

2. 中药疗法:中医护理常常使用中药来调理身体,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3. 按摩推拿:按摩推拿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护理手段,通过按摩和推拿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疲劳。

4. 古法温灸:古法温灸是一种利用燃烧的中草药来进行温热疗法的方法,通过温灸来促进气血的流通,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

5. 心理护理:中医护理还包括对心理和精神的护理,通过放松心情、调整情绪来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护理在特定疾病中的应用中医护理在特定疾病的护理中有着独特的应用效果。

以下是几个常见疾病中的中医护理方法:1. 高血压:中医护理常常采用针灸、中药和调整饮食结合的方法来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症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糖尿病:中医护理通过饮食调理、中药治疗和适量运动来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冠心病:中医护理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注重调理心脏功能、调整血脂和血压,通过针灸、中药和心理护理的方法来改善症状和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完整版)中医护理方案总结概述

(完整版)中医护理方案总结概述

(完整版)中医护理方案总结概述引言中医护理方案是指结合中医理论和中医药的综合护理措施,以促进病人康复为目标的护理方案。

本文旨在总结和概述中医护理方案的重要性、原则和具体实施步骤,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重要性中医护理方案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强调了整体观念、个体化护理和防病治未病的理念,与现代医学的病症治疗和护理相互补充。

中医护理方案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愈能力,增强身体抵抗力,有效缓解病症,改善康复效果。

原则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综合辩证施护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中医辩证施护理念,综合运用不同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整体调理的效果。

2. 针对症状施护原则:针对患者的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以缓解疼痛、疏通经络、消肿止痒等。

3. 按需施护原则:根据患者的需求,合理安排护理时间和频次,确保护理效果最大化。

4. 个体化护理原则:针对不同个体的差异,运用个性化的护理手段,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营养调理。

实施步骤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步骤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患者: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体质、饮食惯以及心理状况,并进行中医辩证分析。

2. 制定护理计划:根据辩证分析结果,综合考虑中医药的调理思路和方法,制定具体的护理计划。

3. 护理技术操作:运用刮痧、拔罐、针灸、按摩、穴位贴敷等中医护理技术,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调节体液平衡等。

4. 营养调理: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合理安排饮食,注重食疗的营养调理作用。

5. 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关心患者的情感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6. 随访评估: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和随访,根据患者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结论中医护理方案作为一种综合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促进病人康复的作用。

其核心是辩证施护,针对病症施护,个体化施护和按需施护。

在实施过程中,综合运用中医技术和药物调理,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和营养调理,以提高中医护理效果。

(完整版)中医护理方案总览

(完整版)中医护理方案总览

(完整版)中医护理方案总览背景介绍中医护理是一种以中医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综合运用中医药学知识,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个体差异而设计的护理方案。

通过中医护理的实施,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疾病的发生等。

本文将进行中医护理方案的总览,介绍其主要内容和特点。

中医护理方案的主要内容1. 脉诊和舌诊:中医护理方案中,脉诊和舌诊是首要的评估手段。

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和舌苔颜色、形态等,来判断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因,为后续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2. 药膳饮食:根据中医药学的理论,中医护理方案会给出患者适宜的药膳饮食指导。

不同的疾病和体质,需要采取不同的饮食调理方法,如清热解毒、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等。

患者可以通过合理的药膳饮食来改善疾病症状,促进康复。

3. 中药疗法:中医护理方案中,常常包括对患者进行中药疗法辅助治疗。

中药采用中医药学中的草药材料,通过煎煮、煎炸等方式制成药物,供患者内服或外用,以调节体质,疏通经络,缓解症状等。

4. 中医推拿按摩:中医护理方案通常也包括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患者的穴位、经络、关节等部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舒缓疼痛、调节气血等作用。

推拿按摩在中医护理中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作用。

中医护理方案的特点1. 个性化:中医护理方案注重个体化,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设计方案。

中医理论中有“君臣佐使”之说,即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体质差异,灵活调整中药种类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综合性:中医护理方案综合运用多种中医理论和方法,如脉诊、舌诊、药膳饮食、中药疗法和推拿按摩等。

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全面护理患者,提高治疗效果。

3. 自然疗法:中医护理方案注重通过调理患者自身的阴阳平衡,促进自身的康复和治愈。

相比于西医药物疗法,中医护理方案更强调调理患者自身的能力,提高整体的免疫力,以达到治愈和痊愈的目的。

总结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以中医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护理方案,通过脉诊、舌诊、药膳饮食、中药疗法和推拿按摩等多种方法,全面护理患者,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作为一种古老而深奥的医学体系,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中医护理方案的出现,为病患提供了一种辅助治疗的选择,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也逐渐受到认可和接受。

一、中医护理的原理中医护理方案的核心理念是“治未病”,即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干预和调理,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中医护理强调“四体合一”,即人体的精、气、神以及形体相辅相成。

通过调整人体的内在平衡,中医护理可以帮助人体自愈和修复。

二、中医护理的方法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针灸、中药保健、推拿和气功,这些方法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以及推动体内经络的流通,达到调整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1. 针灸针灸是中医护理方案中最为人熟知的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人体的特定穴位,通过调整气血的流通来治疗疾病。

针灸可以用于常见病、慢性病的治疗,同时也可以用于调理身体的平衡,增加人体的抗病能力。

2. 中药保健中医药在保健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药保健是一种通过中药来调理和改善身体健康的方法。

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中药可以调整人体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人体的免疫力。

3. 推拿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来调理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推拿可以刺激穴位和经络,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解除疼痛和疲劳,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4. 气功气功作为中医护理方案的一部分,强调修身养性,通过调整呼吸和心理状态,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气功可以通过简单的动作和呼吸练习,调整人体的精气神状态,提升人体的自愈能力。

通过综合运用上述中医护理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达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辅助治疗疾病,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风险。

三、中医护理的适用病种中医护理方案适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包括但不限于:1. 慢性疾病慢性疾病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常见,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中医护理方案可以协助现代医学进行治疗,通过调整人体内在的平衡,改善慢性疾病的症状。

2. 康复护理中医护理方案也可以用于康复护理,帮助人们恢复身体功能。

中医护理.方案解读

中医护理.方案解读

一、中医护理的机遇与挑战
挑战——如何发展与创新中医护理
1. 目标明确:中医护理特色 2. 思路清晰: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应用 3. 任重道远:方案优化、大数据、询证 4. 面临困难:中医护理人才缺乏
中医护理方案应用现状
1.应用的成效
① 专业发展 ② 社会效益 ③ 护士价值
2.重点突出
① 实用性 ② 指导性
腰痹(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分析
目录
1、护理方案的实施 2、方案分析总结 3、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4、解决措施
目录
1、护理方案的实施 2、方案分析总结 3、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4、解决措施
成立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小组


科室组织学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培训责任护士


责任护士的考核
纳入护理方案
附录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架构:
3. 隐私保护:操作过程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4. 取合理体位; 5. 操作注意事项:如药液温度、取穴原则等; 6.观察:操作过程中及实施特色技术后患者的局部及身体情
况; 7.记录:记录实施特色技术的部位、时间及患者自身感受; 8.评价:评价特色技术实施效果。
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
若针对不同症状采用了同一种护理技术, 应分别填写应用次数,但应在表后说明该 项技术应用总次数和总天数,以免重复计 算。
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
指针对某一主要症状,实施“主要 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 后症状的改善情况。 根据患者某症状实际缓解程度,在 相应的项目后划“√”。
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内服汤剂 3.服药剂量 成人:每次200ml, 心衰及限制入量患者:每次100ml, 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服用。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内服中成药 1.内服中成药 一般用温开水(或药引)送服, 散剂用水或汤药冲服。 2.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 生关注。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用药。
④过敏反应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禁食鱼
腥发物。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四、外用中药的使用 使用前:皮肤干燥、清洁,必要时局部清创。 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应 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 止用药,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报告医师;
中医护理方案质量管理模式 及评价体系的构建
酒泉市中医院 尤玉樱
中医护理方案
为什么? 态度
是什么? 认知
怎么样? 行动
当前中医护理的要求?
当前中医护理的要求
当前中医护理的要求:
当前中医护理的要求:
实施要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三级中医医院
实施要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级中医医院
实施要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药注射剂 6.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 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尤 应加强巡视和监测,出现异常,立即停药,报告医 生并协助处理。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药注射剂 7.发生过敏反应的护理
①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通知医生。 ②封存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检。 ③做好过敏标识,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再次
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
指为患者实施的中医护理技术。根据临床 实施情况如实填写。
只填写患者对责任护士实施本病 中医护理健康指导的满意度(依 从性栏不填写)。
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
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
由落实“中医护理方案”的责任护士填写。根据临 床应用情况,在相应的选项后划“√”。 改进意见指针对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提出意见和建 议,请用文字表述。
理整合工作
第二批协作组成员167家医院,完成57个疾病中医护理方案梳
理整合工作
方案梳理架构
常见证候要点: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健康教育 护理难点 护理效果评价
二、附录部分释义
附录内容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附录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附录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附录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架构:
1.遵医嘱: 遵医嘱实施特色技术 选择适当的方式、穴位、药物等;
附录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架构:
2.护理评估: 评估患者体质 评估患者耐受程度 评估患者生理及疾病情况
附录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架构:
3. 隐私保护:操作过程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4. 取合理体位; 5. 操作注意事项:如药液温度、取穴原则等;
“应用时间”指在患者住院期间,应用 某一项中医护理技术的合计天数。
若针对不同症状采用了同一种护理技术, 应分别填写应用次数,但应在表后说明该 项技术应用总次数和总天数,以免重复计 算。
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
指针对某一主要症状,实施“主要 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 后症状的改善情况。 根据患者某症状实际缓解程度,在 相应的项目后划“√”。
护理方案框架结构
一、常见证候要点(依据210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辨证分型)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四、健康指导 五、护理难点 六、护理效果评价
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流
实施效果评价及难点分析6
程 1 患者入院评估
疾病健康教育 5
以病人 为中心
2 医护查房沟通
实施中医护理方法和技术4
二级中医医院
背景—中医护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1年,全国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协作组成立 (56家)
• 2012年,中医护理学科建设单位增补 • 2013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首次设立中医
护理(19个专科,每个投入150万) 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抓手
一、背景—中医护理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定
第一批协作组成员56家医院,完成13个疾病中医护理方案梳
二、内服中成药 3.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 生关注。 4.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等 特殊人群尤应注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 助处理。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内服中成药 5.其他: 服用胶囊不能锉碎或咬破; 合剂、混悬剂、糖浆剂、口服液等不能稀释,应摇 匀后直接服用; 番泻叶、胖大海等应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
附录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架构:
6.观察:操作过程中及实施特色技术后患者的局部 及身体情况;
7.记录:记录实施特色技术的部位、时间及患者自 身感受;
8.评价:评价特色技术实施效果。
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 架构
l证候诊断 l主要症状 l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l中医护理技术 l护理效果 l患者对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l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一、内服汤剂 1.服药时间(举例) : 驱虫药:早晨空腹服; 安神药:睡前服; 补益药:空腹服; 驱虫剂:空腹服,以睡前服用为妥,忌油腻、香甜 食物; 急诊用药遵医嘱。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一、内服汤剂 2.服药温度 温服 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遵医嘱服用。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一、内服汤剂 1.服药时间:
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具体服药时 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医嘱选择适宜 的服药时间。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一、内服汤剂 1.服药时间(举例): 解表药、清热药:宜饭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 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 消食化积药:饭后服; 泻下药:饭前服;
• 5、完善、改进中医护理表单 • 6、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
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
指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某一主要
症状采取的关键护理措施,不包
本方案未涉及, 但在临床中已实 施的“护理措施”
含一般护理措施,如生活起居、 环境等常规护理。在相应的护理 措施后划“√”。
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
(1)指依据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针对主 要症状采取的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方案中 未涉及但临床实际应用的,可在 “其他” 一栏补充说明。 (2)“应用次数”指在患者住院期间,应 用某一项中医护理技术的次数。
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
要根据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书写,在相应 的证型后划“√”,如有其他分型填写在 “其他”一栏。有兼证者前面证型划 “√”,“其他”栏内填写兼证名称如: 夹瘀
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
指中医护理方案中涉及到的本疾病的 主要症状,以及方案未涉及但在具体 患者病程中表现出的主要症状。根据 患者病情在相应的症状下划“√”。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药注射剂 1.用药前认真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 2.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调配要求、给药速度予以 配置及给药。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药注射剂 3.中药注射剂单独使用,现配现用,严禁混合配伍。 4.中西注射剂联用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前后使 用间隔液。 5.除有特殊说明,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药物同时 共用一条静脉通路。
3 确定治疗护理方案并实施
实例分析:中风病 (急性期)
2013.9.1
我院中医护理方案发展计划
• 1、梳理我院中医护理优势病种 • 2、制定实施方案 • 3、完善质量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 • 4、组织培训:①集中中医药知识培训及护
理临床小课②疑难病理讨论③中医护理业务 查房④中医护理会诊⑤专科护理小组活动
过敏体质者慎用。
附录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三、拔火罐 五、穴位按摩 七、穴位注射 九、中药保留灌肠 十一、中药离子导入 十三、中药塌渍 十五、中药外敷 十七、中药熏蒸
二、艾灸 四、刮痧 六、穴位贴敷 八、药熨法 十、中药全结肠灌洗 十二、中药泡洗 十四、中药湿敷 十六、中药熏洗 十八、中药药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