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解析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这两次战争及其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鸦片战争的起因。
19世纪初,英国通过贸易逐渐控制了中国的鸦片市场,而鸦片的流入导致了中国人民的药瘾问题。
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和人民健康,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鸦片贸易,这引起了英国的不满。
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沿海港口,并赔偿大量赔款。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首先,中国的主权受到了严重侵犯,国家地位大幅下降。
其次,中国的经济受到了重创,不仅失去了重要的贸易港口,还需要支付巨额赔款。
这导致中国的财政困难,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此外,中国政府的无能和腐败也被暴露无遗,引发了对清朝统治的不满情绪。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社会的不满情绪不断积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这次战争更为惨烈,英法联军对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侵略,北京的圆明园也被洗劫一空。
中国再次战败,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割让更多领土,并进一步加大了赔款。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
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传统的军事技术已经无法抵御外敌的侵略,于是开始探索新的途径。
这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同时,战争也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清朝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试图加强国家实力。
然而,由于改革的局限性和内部的阻力,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果。
除了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外,鸦片战争还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冲击。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一些中国人开始怀疑传统的价值观和观念,开始寻求新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纲要之鸦片战争论文2000字

中国近代史纲要之鸦片战争论文2000字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西方列强以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落后的大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运动方向。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纲要之鸦片战争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近代史纲要之鸦片战争2000字论文篇一:《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摘要]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以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落后的大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运动方向,它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同时,它既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促进作用,也对中国近代化起到抑制作用。
[关键词] 鸦片战争;近代化;关系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近代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发展,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无数仁人志士寻求着强国之梦。
中国的近代化,也随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中诞生了。
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了,清朝统治阶级中的某些有识之士,试图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以奕诉、曾国藩等人为代表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他们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了适应近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社会结构的转变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封建等级结构,鸦片战争以后,封建等级结构发生了动摇。
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在名义上权力如前,实际上大不如前。
政令难以完全贯彻,八国联军侵华,皇太后和皇帝逃难。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让武官失去了社会地位,文官在洋人面前也唯唯诺诺,使广大民众对官员失去了信任。
这时下层受到不平等待遇的百姓开始追求平等、自由和人道。
如浙江的“堕民”、“丐户”在雍正年间被允许开豁除籍,但多数人没有能够实现,光绪末年他们再兴抗争,得到平民的支持。
近代中国鸦片战争论文

近代中国的鸦片战争摘要: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封建自闭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同英国政府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历史上这次战争叫做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而中华民族也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斗争而又探索的漫长历程。
关键词:鸦片战争;消极影响;客观进步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068-01第一次鸦片战争,是独立自主的封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转折点。
19世纪上半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蓬勃上升阶段,英国已经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工业革命也正在迅猛发展。
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要想继续存在和迎着势头迅猛发展,需要不断开辟大量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而此时的清王朝却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仍旧推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当时的英国政府想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已深深感到单靠贸易手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由此英国无耻地向中国无休止的输入鸦片,敛走中国大笔财富。
鸦片祸国殃民,已经到了严重危害到清政府统治的境地,道光皇帝遂命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但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却成为英国政府用船舰大炮打开中国大门的借口。
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从此开始侵略中国。
一、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消极影响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接受外国的一些苛刻条件,甚至有些条件直接有损于中国主权的完整。
随后,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接踵而来,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对《南京条约》进行了补充和具体化,并对关税税率、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等项目达成了所谓的“协议”。
中美《中美五口贸易章程》,中法《中法五口通商章程》,随后美国和法国与中国达成协议,要求同英国一样,在中国拥有同等的待遇。
这些条约最终带来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界权、驻军权、勒索赔款、干涉司法、限制自由贸易、割让香港岛于英国、葡萄牙强占澳门等等一系列的不平等对待。
两次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与危害(本科)-鸦片战争论文-军事论文

两次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与危害(本科)-鸦片战争论文-军事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题目:两次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与危害目录摘要(详见正文)关键词引言一、鸦片战争的背景二、两次鸦片战争三、两次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四、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五、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进步性参考文献以下是正文摘要:从1840年到1860到,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下一系列。
中国开始沦为半地半封建社会。
本论文提到了鸦片战争的背景,仔细说明了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讨论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危害及客观进步性。
关键词:鸦片战争;背景;进程;影响;危害;客观进步性引言: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地社会。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19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英国工业已经完成,法、美工业也正在迅猛发展。
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而此时的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清王朝统治集团虚骄自大,闭目塞听,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
清政府仍旧推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中国依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当时的英国政府已感到在中国这个封闭了几千年的古老大国,单靠贸易手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严重危害到清政府的统治,道光帝任命林则徐禁烟,但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却成为英国政府使用炮舰政策的借口。
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二、两次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地半封建社会和旧主义时期的开端。
近代史论文 鸦片战争

近代史论文鸦片战争近代史论文鸦片战争范文一: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论文173年前,英帝国主义列强凭借着“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封闭已久的国门,中国近代史也随之拉开了帷幕。
在短短的20年间,中国却两度陷入了鸦片战争的泥沼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历史的背后留下的并不是空白,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原因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
由于这次战争是英殖民主义强行向中国倾销走私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虽然封建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新的社会因素不断地冒了出来,在一度程度上呈现一种新旧交互渗透的过渡性状况。
但是总的看来,社会的旧格局、旧面貌依然没变。
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已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目标。
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
英国的工业品在中国市场完全找不到销路,而英国对中国茶叶的大量需求导致其一直处于贸易入超的地位。
为了改变中英贸易的状况,英国企图变中国为他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
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
道光延续自雍正以来的禁烟政策,但鸦片走私不但不见收效,反而日益猖獗。
事态的发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觉。
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讨论禁烟的看法,朝野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最终打动道光帝的是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的禁烟奏折。
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鸦片战争论文 (3)

鸦片战争论文引言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争。
它不仅是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一次冲突,也是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折点。
本论文旨在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以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第一部分:背景与起因1. 中国社会的背景19世纪初,中国处于封闭状态,与外界联系十分有限。
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于西方列强,科技、军事等方面明显落后。
此外,中国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外国商品的进入,使得中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2. 西方列强的进入早在18世纪末,西方列强就开始进入亚洲,与中国进行贸易。
但由于中国实行的限制政策和对外国商品的憎恶,贸易一直受到限制。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西方列强对中国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
3. 鸦片贸易的兴起鸦片作为一种相对廉价的商品,被英国引入中国市场,并迅速走红。
中国人民对于鸦片的需求逐渐增加,而中国政府则对此持有强烈的抵制态度。
因此,鸦片贸易成为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一个争议点。
第二部分:战争爆发与进行1. 鸦片战争的爆发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
战争是以英方捣毁广州的一个鸦片仓库为开端,接着英军对中国沿海城市进行了一系列的海、陆攻击。
2. 战争进程在战争初期,中国军队由于装备与训练水平的不足,以及内部纷争的困扰,未能有效抵抗英军的进攻。
英军很快占领了广州,并获得了许多优势地位。
3.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并在接下来的几年内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使得中国割让香港、开放多个港口、赔偿巨额赔款等,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第三部分:影响与启示1.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政府的不力被暴露,使得对西方列强的抗争意识激发起来。
此外,鸦片战争也促使了中国社会的改革与启蒙运动。
2. 对中国近代化的启示鸦片战争使得中国政府认识到自身的薄弱与不足,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措施,以使中国能够适应国际格局的变化。
浅谈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论文

浅谈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论文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6月,史学家们将这一事件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然而我们要如何写有关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论文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论文篇一《浅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摘要】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叩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同时随着中国国门的逐渐打开,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的农业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洋务活动的展开,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近代化工厂的建立,农民运动的此起彼伏,对旧社会旧思想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和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思想被“夷狄”的坚船利炮击碎,有识之士开始了自我反思的道路。
从经世致用思潮到开眼看世界,再到师夷长技以制夷,饱学的进步之士的思想逐渐转变,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文化等各方面发起了变革。
本文研究浅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其目的在于试图通过对鸦片战争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分析,了解到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受鸦片战争的影响造成的转变及原因,并对此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鸦片战争;中国文化;影响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清朝前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十分繁荣,尤其康熙、乾隆、雍正三朝,经济发展迅速。
但是在平和的环境下,社会风气逐渐走向奢侈糜乱,光鲜之下矛盾暗长。
清王朝统治者在落后的封建观念统治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清王朝陷入了不与外界沟通的封闭状态,国家发展陷入停顿,逐渐由盛转衰。
而当清王朝逐渐走入没落之时,欧洲各国却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以英国为首的欧洲资本主义各国逐渐完成了资本主机原始积累,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具备雄厚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时,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它们逐渐把目光瞄准了中国。
鸦片战争论文

鸦片战争论文标题: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历史意义摘要: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是中国与西方列强对峙的开端,也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崩溃与近代化进程的开始。
本论文通过对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揭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并探讨其对中国历史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鸦片战争,影响,中国,历史意义导论:鸦片战争发生在19世纪,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
这场战争使中国政府与西方列强对峙,导致了中国的传统社会秩序的崩溃,同时也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与原因中国自古以来一直采取封闭政策,与外界的交流非常有限。
然而,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西方列强渐渐强大起来,主动向东方扩张。
同时,英国通过对华贸易,大量向中国输送鸦片,导致中国内地出现大规模的吸毒问题,严重破坏了国家社会秩序和经济繁荣。
中国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但未能奏效,最终导致了阻碍贸易的鸦片战争的爆发。
二、鸦片战争的过程与结果鸦片战争开始于1840年,持续了两年零八个月,最终以中国政府签署《南京条约》为结束。
这场战争中,中国政府并未能抵挡住英国的进攻,被迫接受了不平等的条约,割让了香港并开放多个港口给英国贸易,同时赔款巨大。
这场战争对中国政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屈辱,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教训。
三、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一)政治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政府对西方列强的实力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认识到了自身的弱点。
这次战争迫使中国政府推行一系列的改革,包括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进行近代化改革等,试图提升中国的实力与西方列强平等竞争。
(二)经济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国家财政困难,贸易失衡。
中国政府不得不实行大规模的财政和经济改革,试图恢复经济繁荣。
(三)社会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许多人响应救亡图存的呼声,开始思考社会变革与国家振兴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郑晓芳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联系教材中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及结果巩固已有知识学生通过师生共同搜集整理的相关历史资料拓展知识领域同时分析史料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理解两次鸦片战争影响的过程中从丰富形象的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探究历史现象。
通过师生、生生相互商讨问题的解决措施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屈辱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在反思历史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态度同时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应该适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
学生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教学过程 1. 导入设计将19世纪鸦片战争前英国艺术家关于中国的油画制作成flsh制作动画通过一幅幅油画使学生感受到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小桥流水远山人家辛劳繁忙宁静祥和一派田园气息。
然而鸦片战争改变了这一切。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变化形成对照。
首先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对北京的政治、上海的社会生活、香港的民族认同感三地不同侧面的探究思考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 过程设计与实施 1 北京——政治的变化首先两次鸦片战争对当时中国的首都
是清朝中央政府所在地北京的影响。
引导学生回忆两次鸦片战争中与北京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设计学生填写卡片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北京地区社会状况调查报告分别从“清政府的统治”、“民众生活”、“北京城市发展形态”三个角度进行调查字数限制在60字左右。
这样设计目的是学生通过对三方面的比较得出两次鸦片战争对北京的影响主要是侧重于政治方面。
这一设计形式是借鉴2004年高考试题中的一道题。
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拓展了三则资料一是当时人陈代卿的回忆笔记。
学生通过对陈代卿的回忆可以看出两次鸦片战争给清政府的统治带来极大的触动清政府对西方侵略者的态度从战前的藐视到战时的恐惧并最终走上了勾结二是外国人关于焚烧后圆明园附近石料厂的一张明信片。
圆明园不是现代的公园它是皇家园林是建立在搜刮民脂民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封建专制王权的象征普通民众对于英法的侵略痛恨的但对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心情则是复杂的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被焚烧的圆明园的石料甚至成了某些人谋生的手段。
三是劫后德胜楼恢复了往日的喧嚣。
两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的北京依然笼罩在紫禁城的阴影下芸芸众生依然过着平静忙碌的生活街上尘土飞扬污秽满地依然是旧日的风景古典的城市。
学生对三则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并填写卡片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并小结两次鸦片战争对清朝统治者带来极
大的出动从而改变了统治策略对于普通的民众并未带来太
大的影响北京依然保持着封建帝都的形象和风韵。
因此两次鸦片战争对北京的影响主要侧重在政治方面。
2 上海——近代化开端北京依然是古典的城市那么两次鸦片战争对于今天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上海又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上海代表着什么类型的城市接着引导学
生进一步思考两次鸦片战争对通商口岸的上海带来什么样
的影响呢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图片资料《穿着旗袍吃西餐》《上海第一家西餐馆》《上海英商自来水公司》在传统的饮食方面出现了西方的餐饮文化。
上海∣∣近代化的开端《独轮车和自行车》《小木船与远洋轮船》先进的交通工具与传统的交通工具并存。
《“洋泾浜”式的语言》西方的语言与汉语的奇特结合成为人们沟通的媒介之一《涉外婚姻》人们生活观念新变化《电灯电话》《天文台与信号旗》西方新科技传入中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广告业》《人寿保险公司》《银行业》西方先进的经营理念进入上海《法国教堂与中国佛塔》《逛中国庙的修女》西方信仰在上海落地多元文化现象并存、交流《日本人与上海》日本人在上海开始了近代化的“体验”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后可以得出上海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窗口
带有近代的色彩。
将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既是侵略者的要求同时预示着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在以后的发展中
逐渐成为中国近代化的中心之一。
3 香港——开始殖民化两次鸦片战争使作为通商口岸的上海逐渐成为近代化的城市那么香港地区两次鸦片战争又给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引导学生回忆两次鸦片战争期间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
英国的殖民统治会给香港带来什么影响引用香港历史的见证人孙中山和王韬的话证明香港的社会是发展了。
按照我们通常的推理香港的发展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外其中更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英国野蛮的殖民统治。
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代表了未到过香港的大陆人的想法。
引导学生分析《七子之歌》。
这种历史的想象是否完全符合香港的历史呢出示金庸的《鹿鼎记》中康熙的一段话和香港学者林凌翰的见解学生进行分析可以得出香港人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认同感要比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强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结论呢出示英国人写的《香港纪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将鸦片战争和香港被割占的过程写成大事纪的形式学生将此与课本所学知识进行比较思考英国人这一做法的实质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学生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是否认侵略掩盖战争的罪责目的是割裂香港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使香港的民族意识逐渐淡漠。
金庸的小说说明了这一险恶用心的效力。
由此可以得出两次鸦片战争使香港开始了殖民地化英国的殖民统治使香港的民族认同感逐渐淡漠。
如果说两次鸦片战争对北京的影响主要是侧重在政治方面
的话那么对上海的影响则主要是城市形态开始发生变化日渐成为一个近代化的城市对于香港则使民族认同感逐渐发生变化香港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日渐消磨。
两次鸦片战争使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逐渐传入中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发展的机遇但由于中国是弱国挑战大于机遇。
在中外交流的过程中西方日益看到庞大的中国只不过是色厉内荏西方列强只要稍一用力就可以将中国摔得粉碎。
以后发生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说明了这一点。
社会的发展是不争的事实但这是以西方列强的野蛮的殖民统治为代价的它给人们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影响造成畸形的殖民心理海派作家张爱玲的小说深刻地揭示了这一亦人亦鬼的殖民心理。
评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有以下特点首先教师巧妙地运用了起点和终点的对比引出本节课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教师用flash动画展现了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状况然后向学生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改变了这一切。
其次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这在教师设计教学上充分体现。
教学从北京、上海、香港三个空间概念入手以教材知识为依托通过提供丰富翔实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尤其是挖掘社会生活方面的素材为学生探究问题提供了便利学生加深了对鸦片战争影响的深刻理解。
第三本节课将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很好结合。
教师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
习方式的转变。
第四教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过程不是一种僵化的模式而是教师用自己的才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习充满新鲜感、充满创造性的一个动态过程。
课堂上学生表现积极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交流充满了生机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评析人苏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