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复合经营的几种模式

合集下载

杨树速生丰产林农林复合经营模式

杨树速生丰产林农林复合经营模式

第2期2005年6月 山西林业科技SHA NX I FO REST RY SCI ENCE A N D T ECHN OL O GY N o.2Jun.2005文章编号:1007-726X (2005)02-0043-02杨树速生丰产林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张太平(怀仁县林业局,山西 怀仁 038300)摘 要:提出了林农复合经营的概念,介绍了以农林复合经营方式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的现实意义,以及当前采用的主要林农复合经营模式。

关键词:杨树;复合经营;模式中图分类号:S 792,11.06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5-03-17作者简介:张太平(1970- ),男,山西怀仁人,1994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工程师。

农林复合经营是指在同一土地经营单位上,把林、农、牧、副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多种群、多层次、多效益、高产出特点的复合生产系统。

又称为农用林业、混农林业。

华北地区有种植杨树的传统习惯,在杨树栽培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造林方式的选择和确定,通过科研院所的农林复合经营试验,及河北、山西、山东等林业试验示范的成功实践,初步探索总结出一条杨树速生、丰产、稳定栽培的新途径。

1 发展杨树农林复合经营的意义1.1 经济意义农林复合式经营这一生产系统收益高、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可以起到以短养长、以耕代抚的作用,提高劳力、财力和肥力的利用率,木材收入和农作物收入累加比单纯农业或单纯林业收入要高出近一倍。

根据南京林业大学方升佐等在江苏省宝应县的实验,结果表明,4年生时,6种间作模式的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均高于单农经营,与林分密度的大小顺序一致。

河北农业大学裴保华对林龄1a ~13a 的各种模式的杨农间作林木生长量和农作物产量等的研究,计算了集约经营的杨农间作系统与集约经营的纯农业系统(对照1)和粗放经营的纯农业系统(对照2)的经济效益。

结果表明,杨农间作系统的投入产出比是对照1的108.57%,是对照2的163.75%;投资收益率是对照1的117.00%,是对照2的386.44%。

林学概论-第9、10章

林学概论-第9、10章

林学概论本篇主要内容第八章人工林栽培第九章林农复合经营第十章封山育林与低效林改造第十一章城市森林营造林学概论第九章 林农复合经营林学概论本章主要内容p 林农复合经营概念、意义与特征p 林农复合经营系统的分类及结构林学概论第九章 农林复合经营学习要求ü熟悉林农复合经营的概念,了解林农复合经营的意义和特征;ü了解林农复合经营的类型及其结构特点。

林学概论第九章 农林复合经营农林复合经营林学概论林农复合经营也称农用林业、混农林业、农林业、林农间作,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和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

开展林农复合经营的目标是增加生产(包括生物量、食品、饲料、薪炭、工业原料等),扩大土地利用面积,提高经济收益和农民的生活水平,优化利用自然资源,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农林复合经营林学概论Ø协调林农争地矛盾,充分利用土地,实现长短效益有机结合;Ø挖掘生物资源潜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Ø促进物质多级循环利用,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Ø提升系统综合效益,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农林复合经营林学概论u 复合性u 系统性u 集约性u 等级性u高效性农林复合经营林学概论林学概论p 林-农(果)复合型林-农间作型,绿篱型,农田林网型,农林轮作型p 林-牧(渔)复合型林-牧间作型,牧场饲料绿篱型,护牧林牧型, 林渔结合型。

p 林-农-牧(渔)多层复合型 林-农-牧多层复合型、林-农-牧庭院兼营型、林-农-牧渔或林-牧-渔结合型p 特种农-林复合经营林木混交型(经济林)、林-药间作型、林-食用菌结合型、林木-资源昆虫结合型农林复合经营林学概论1、物种组成结构乔木、灌木、农作物、牧草、食用菌、药、家畜、鱼类及其它。

农林复合经营林学概论2、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单层结构、双层结构、平原多层结构(水陆交互系统、庭院经营)、丘陵和山地多层次结构。

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

互利 林下经济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

林下经济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 从事林下养殖、种植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 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 而且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实现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林树种特性及多年试验推行的经验, 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林菌模式即充分利 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 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 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

二、林禽模式即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特点, 在林下放养或圈林地、园地食用菌菌棒废弃后菌棒 有机肥食用菌生产 枝条废弃物互利 养肉鹅、柴鸡、肉鸭等。

三、林牧模式即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牛、奶牛、肉羊、肉兔, 每667m2可分别投放牛5头、 肉羊5只、兔30只。

四、林药模式即在林间空地上间种较为耐荫的白芍、金银花等, 金银花株距一般为70~100cm 。

五、林粮模式农作物种植一般的绿豆、豌豆等小杂粮为主。

目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小杂粮的需求不断增加, 市场前景广阔, 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六、林油模式油料作物属浅根作物, 具有固氮根瘤菌。

不与林木争肥争水, 且又覆盖地表, 防止水土流失, 提高土壤肥力, 种植作物一般为花生、大豆为主。

七、 林蝉模式即在郁闭的树行间浅埋孵化好的蝉卵枝条, 养殖金蝉18~24个月即可收获, 667m2收益可达数千元。

林地、园地杂草、虫类禽类粪便 鸡鸭禽类八、林菜模式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择种植种类、品种, 发展蔬菜种植。

九、林草模式即在郁闭度80%以下的林地, 有选择地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如紫花、苜蓿等。

沙区农用林业复合经营模式

沙区农用林业复合经营模式
重 要 环 节 。 共 生 关 系 是 植 物 个 体 间 单 方 或
减 提 2 根 据 混 农 林 业 系 统 功 能 卜的 要 求 选 程 和 条 件 , 少 侵 蚀 , 高 土 地 的 生 产 力 、
通 因 因 双 方 适 应 性 增 强 的 互 作 关 系 , 农 用 林 业 择 树 种 , 地 制 宜 、 害 设 防 。对 于 以 防 护 水 平 。 而 在 农 业 的 经 营 过 程 中 , 过 对 农 在 作 物 的 施 肥 和 灌 溉 , 木 间 接 地 得 到 了 管 林 系 统 中 , 根 和 固 菌 与 林 木 的 互 作 便 属 此 为 目的 的 农 田林 网 系 统 应 选 择 树 干 高 大 、 菌 从 生 枝 深 类 。共 栖 关 系是 指 一 种 不 对 等 的互 作 关 开 枝 角 度 小 、 长 怏 、 叶 繁 茂 、 根 性 的 理 , 而 促 进 了 树 木 的 生 长 。 相 反 在 丰 产 林 经 营 中 , 木 是 主 要 的 经 营 对 象 , 间 林 而 系 , 农 用 林 业 系 统 中 突 出 表 现 为 林 木 对 树 种 。 在
化 土 地 利 用 形 式 , 现 混 农 林 业 中 经 济 和 林 业 系 统 中 具 有 较 强 的 生 态 适 应 性 , 一 补 , 不 同 的 植 物 在 同一 土 地 单 元 内 共 存 , 实 而 使
生 态的协 调发展 。

些 喜 光 植 物 对 农 用 林 业 系 统 的 生 态 适 应 并保持稳定 持续的生产 力水平 。
沙 丘 形 成 的 小 气 候 条 件 发 展 起 来 的 “ 位 被 , 辅 以 人 工 措 施 加 快 治 理 速 度 。 “ ” 四 并 建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在当今社会,随着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创新的经济模式正逐渐崭露头角。

林下经济是指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一、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1、林菌模式在林下种植食用菌是一种常见且高效的模式。

树木提供的遮荫环境为食用菌创造了适宜的生长条件,湿度和温度相对稳定。

例如,香菇、木耳、平菇等食用菌可以在林下的空间中茁壮成长。

同时,废弃的菌棒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为树木提供养分,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2、林禽模式将家禽养殖与林下空间相结合,既能充分利用林下的杂草、昆虫等自然资源,又能为家禽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

鸡、鸭、鹅等家禽在林下自由觅食,不仅减少了饲料的投入,还提高了家禽的肉质品质。

同时,家禽的粪便也能为林地提供肥料,促进树木的生长。

3、林药模式许多中药材适合在林下生长,如天麻、三七、金银花等。

林下的阴湿环境和丰富的腐殖质为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增加了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

4、林菜模式选择一些耐阴的蔬菜品种在林下种植,如韭菜、空心菜、莴笋等。

这些蔬菜可以在林荫的庇护下生长,减少了阳光直射和水分蒸发,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也为市场提供了新鲜、绿色的蔬菜。

5、林草模式在林下种植牧草,如苜蓿、黑麦草等,可以为畜牧业提供优质的饲料。

牧草的根系还能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林地的生态环境。

二、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1、经济效益林下经济为农民和林业经营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入。

通过合理的林下种植和养殖,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能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例如,林下种植的中药材和食用菌往往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而林下养殖的家禽和家畜也因其绿色、生态的特点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从而能够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

此外,林下经济还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复合系统

农业复合系统

复合系统一、农业复合生态系统(一)定义及特征农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一定农业地域内相互作用的生物因素及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非生物因素构成,在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不断干预和影响下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复合体。

它既不是自然生态系统,也不完全是人工生态系统,而是自然与人工的复合系统。

从宏观角度看,农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大部分组成的综合体,各组成部分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而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农业复合生态系统是在对自然生态系统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明显的不同。

在农业复合生态系统中,只有符合人们需要的植物、动物才得以扶持和发展,而妨碍此类生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害虫、病菌、杂草等则被抑制和消灭。

因此,系统中生物少而单调,食物链短,反馈机制弱,自我调节能力差,稳定性低,易遭受不良环境因素的损害。

农业复合生态系统是典型的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其开放状况,是通过人类有目的的经济活动实现的。

系统生产的生物量中,相当一部分以农产品形式输出到系统外被人们利用;同时,人们从系统外输入各种有机肥料和化学物质,以补充土壤养分的消耗。

由于人们采取各种农业技术措施,加之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农业生产中投入大量能源、物质、资金、劳动力等,因此,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比自然生态系统高很多。

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在人类干预下由自然生态系统脱颖而出,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带有强烈的人为性,不可能脱离社会经济条件,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均会深刻地影响它的组成、结构和生产力。

[1](二)应用意义传统农业是用传统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以人力、畜力为主要农业动力,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地位的农业。

由于能源、肥料等农业生产要素短缺,生产者不得不重复利用秸秆、人畜废弃物等资源,以维持农业生产力水平,因此,传统农业已具备了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特征。

在传统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创造了多种传统复合农业模式,如平原地区的稻一猪、稻一渔、稻一菇、草一鹅一稻、桑基鱼塘草一渔等模式,丘陵地区的甘薯一猪一菜模式,北方的“四位一体”模式等,这些模式基本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利用,保持了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清洁生产。

生态循环农业五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介绍

生态循环农业五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介绍

生态循环农业五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介绍循环农业是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利用物种多样化微生物科技的核心技术在农林牧副渔多模块间形成整体生态链的良性循环,力求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优化产业结构,节约农业资源,提高产出效果,打造新型的多层次循环农业生态系统,成就一种良性的生态循环环境。

因地制宜、依托当地生态资源搭建独立成熟的单一或多种复合农业模块的经营方式,充分利用地大物博的优势,既根植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改善,又跨区域调配资源,形成更广义空间上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福建省生态建设促进会立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求,努力为会员单位指导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开拓农业发展新形势,做好政府与企业的对接窗口。

促进会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乡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生活幸福感。

促进会常设机构有顾问委员会与专家委员会,汇集数百位著名专家学者,构建“三位一体”大型综合服务体,在帮扶企业提高品牌标准化建设、经济管理水平、开拓市场营销、走绿色循环发展道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开展科普惠农示范工程,提供良种选育、水土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服务,帮助会员企业采用新技术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病虫害、原料浪费、污染等问题,获得企业的一致好评。

一、物质再利用模式通过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将上一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下一产业的原材料。

如沼气、畜禽粪便等的利用。

1.沼气综合利用。

以沼气为纽带,将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污水等作为沼气基料处理,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农田地力培肥、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等工作,探索“一气两沼”综合利用模式。

开展沼渣、沼液生态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推行“猪-沼-果(菜、粮、桑、林)”等循环模式,形成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格局。

2.畜禽粪便收集处理和有机肥加工利用。

林业与农林复合经营

林业与农林复合经营
林业概述
林业的定义与重要性
林业的定义:以 森林资源为基础, 以木材生产为主 导,包括森林培 育、森林保护、 森的主体,对于维 护生态平衡、保 护生物多样性、 改善环境质量具
有重要意义。
林业的经济价值: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对 于促进经济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改 善人民生活水平具
农林复合经营的经济效益
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种植多种作物,提高土地产出率 增加收入来源:同时经营农业和林业,增加收入来源 降低生产成本:农林复合经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生态效益:农林复合经营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
农林复合经营的社会效益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农林复合经营,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增加农民收入:农林复合经营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保护生态环境:农林复合经营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林复合经营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的经济效益。
推进农林复合经营的策略与建议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 励农林复合经营
市场推广:加强市场宣传,提高公 众对农林复合经营的认识和接受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技术创新:研发新技术,提高农林 复合经营效率
教育培训:加强农林复合经营相关 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案例:可以介绍 一些成功的农林 复合经营案例, 如中国的桑基鱼 塘、日本的里山 模式等。
农林复合经营的历史与发展
农林复合经营 的起源:古代 农业与林业的
结合
农林复合经营 的发展:近代 农业与林业的
分离
农林复合经营 的现状:全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经济效益 杨树每667 m2年产立木1.2 m3, 产值 500 元,净收入 460 元;马铃 薯铺地产量800 kg/ 667 m 2,产值 640 元,净收入 380 元;籽棉铺地 产量 250 kg/667 m2,产值 900 元, 净收入 750 元;荷兰豆铺地产量鲜 荚 1 000 kg/667 m2,产值 800 元, 净收入600 元。合计每667 m2 产值 2 840 元,净收入2 190 元。
(2)反季节瓜菜:行间套大棚
蔬菜,每个蔬菜大棚占地约267 m2,
林地大棚利用率为 60 %~70 %,大
棚内每年种植一茬秋延后或春提早辣
椒,夏季再种植一茬小香瓜。秋延后
辣椒品种选择汴椒1号或江蔬2号,7
月中下旬育苗,8 月中旬定植,株行
距为0.3 m×0.6 m,元旦、春节上市。
值5 500 元,净收入 4 010 元。 模式二:杨树、西瓜、花生、大豆 1.模式图(见图 2) 2.关键技术 早春在林地内栽植西瓜,西瓜
( 2)棉 花 :主要品种如苏棉 12 号 ,3 月 底 4 月初育苗,5 月上 旬移栽或 4 月中旬地膜覆盖播 种 ,小 行 0.4 m ,大行 0.9 m ,穴
距0.3 m。 (3)荷兰豆:10 月下旬在棉花
小行内距每株棉花根部0.15 m ,或 在两株棉花中间播种,每穴播 2 ~ 4 粒。虽然荷兰豆具有固氮作用,但 苗期需施尿素5~10 kg/667 m2,磷 肥 40 ~50 kg/667 m 2,后期适当补 施复合肥或氮素化肥与磷素化肥。
农 303 等脱毒种薯,2 月底 3 月初 在杨树大行内起垄覆膜栽培,垄距 0.6 m,垄栽双行,穴距0.25 m。栽 前每667 m2施优质有机肥2 500~ 3 000 kg、过磷酸钙40~50 kg、硫 酸钾 10~15 kg 作基肥;现蕾时每 667 m 2施尿素1 0 ~ 1 5 k g 加硫酸钾 10 kg,促进块茎迅速膨大;采收前 1个月用0.3 % 磷酸二氢钾喷雾,每 7 d 喷雾 1 次,共喷 2~3 次。脱毒 薯易疯长,发现疯长可采取摘心、 捏茎、喷施维它灵4 号等措施,花 蕾形成花序抽出时,及时摘除花序 蕾,中后期注意防治蚜虫。
杨树成片林,在水田按每2 hm2 成方 建设杨树微型林网。为兼顾林木长期 效益与林地短期收益,提高水田林网
3.经济效益 杨树每667 m2年产立木1.2 m3, 产值 500元,净收入460 元;秋延后
的经济效益,5年来江苏省沭阳县农 (或春提早)辣椒产量2 500 kg/667 m2,
林科技人员与广大农民朋友一道,在 旱田成片林地及水田林网进行林农复 合经营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实现了 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15 2004年第2期
农业新技术 种植技术
模式五:杨树、食用菌 1.模式图(见图 5) 2.关键技术 树龄在5年以上的旱田林地,由 于树冠大、根量多,套种喜荫、喜湿 的食用菌是大树龄旱田林地综合利 用的最佳选择。在林地行间建大棚 栽培食用菌,一般每 667 m2 林地可 栽培食用菌 333 m2。蘑菇于6 - 7月 份备料,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播种, 10 月上旬至 11 月下旬第 2 次采收, 翌年 3 -5 月第 2 次采收,采收结束 后即可清园。 3.经济效益 杨树每667 m2产立木1.2 m3,每 667 m2 产值 500 元,净收入 460 元; 蘑菇产量 3 000 kg/667 m2,产值 9 000 元,净收入 4 000元; 合计 每 667 m2 产值 9 500 元,净收入 4 460元。
一、选用良种,把好放养蟹种质 量关
大规格河蟹必须有优质蟹种作 基础。选用自育或本地培育的长江 水系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 齐,附肢健全,有光泽,活动力强 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作蟹种,要避免 使用来源不明的幼蟹,这是养殖大 蟹和提高成活率最重要因素。通常 可从 3 个方面来选择优质蟹种:从 外观、体型、步足、前额齿等几个 生理特征来鉴别长江水系的蟹种; 剔除无饲养价值的性早熟的“小呆 蟹”,所谓“小呆蟹”就是指当年的 一龄幼蟹,体重 10~35 g就达到性 成熟,生长停滞,陆续死亡;从步 足残缺程度,苗种活动情况,体表 有无寄生虫等来挑选健康优质蟹 种。
2.关键技术
(1)杨树:选择35、351 等生长
速度快的树种,2 月底 3 月初南北向
栽植,应用大苗(2年生,茎粗3.5 cm
以上,株高 3.5 m 以上),塘长、宽、
深各 1 m,根据土壤墒情浇足水,行
株距(8.0~10)m×6.0 m,栽深0.8 m
以上者腾茬后点播花生。西 瓜品种选择京欣 1 号等,2 月底育 苗,4 月上旬于 4 m 宽的畦中央拱 棚内定植,棚宽 1 m,内栽 2 行西 瓜,行距 0.5 m,株距 0.5 m。花生 选用鲁花 14 号等,5月初距西瓜根
2004年第2期 14
种植技术 农业新技术
部0.5 m处种花生6穴,穴距0.2 m, 行距0.5 m,行向与西瓜行向垂直, 西瓜蔓沿花生行间伸展。6 月上中 旬,西瓜拉秧后在西瓜行点播大 豆,每畦面点播 2 行,行距 0.5 m, 株距0.15~0.2 m 。
二、种植水生植物,创造一个良 好的生态环境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在 养殖成蟹水域中种植水生植物,一
2004年第2期 16
产值4 000元,净收入2 800元;小香 瓜产量 2 000 kg/667 m2,产值1 000 元,净收入 750元。合计每 667 m2 产
目前沭阳县推广面积较大,经济效益
较高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近20个,现
择取有代表性的6个模式供大家在生
产实践中参考。
模式一:杨树、反季节瓜菜
1.模式图(见图 1)
农业新技术 种植技术
农林复合经营的几种模式
● 姜若勇 范学彬 叶军志 郑勇(江苏省沭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23600)
为缓解木材加工业原料杨木供 下茬小香瓜 4月种植,行距 2 m,株
给量不足的矛盾,建设绿色生态家 园,江苏省沭阳县从 1998 年开始大 面积栽植杨树,在旱田大株行距栽植
距 0.8 m,6- 7月份上市;春提早辣 椒品种选择苏椒5号,10月上旬育苗, 翌年 2月中旬定植,4月初上市。
3.经济效益 杨树每667 m2年产立木1.2 m 3, 每 667 m2 产值 500 元,净收入 460 元;西瓜产量 2 500 kg/667 m 2,产 值 1 000 元,净收入 640 元;花生 产量 200 kg/667 m2,产值 400 元, 净收入 290 元;大豆产量 100 kg/ 667 m2,产值 200 元,净收入 150 元。合计每 667 m2 产值 2 100 元, 净收入1 540 元。 模式三:杨树、油菜、花生 1.模式图(见图 3) 2.关键技术 油菜品种选择淮杂 1 号或宁 杂 1 号等,9 月中旬育苗,10 月中 旬 东 西 向 朝 阳 沟 栽 植 ,行 距 0 . 4~ 0.5 m ,株距 0.2 m ,南北开沟, 畦宽 4 m ,5 月下旬油菜收获。花 生品种选择鲁花 11 号或鲁花 1 4 号,油菜收获后整地起垄播种,垄 底宽 0.8 m ,垄顶宽 0.5 m ,垄高 0.1 m ,花生播种在垄顶上,行距 0.3 m,穴距 0.15 m,每穴播 2 粒, 每4 m开1道墒沟,方向与垄向垂直。 3.经济效益 杨树每667 m2年产立木1.2 m3, 每667 m2产值500元,净收入460元; 油菜产量 160 kg/667 m2,产值 320 元,净收入200元;花生产量240 kg/ 667 m2,产值480元,净收入 315元; 合计每 667 m2 产值 1 300 元,净收 入 975 元。 模式四:杨树、马铃薯、棉花、 荷兰豆 1.模式图(见图 4) 2.关键技术 (1)马铃薯:选用克新4号、东
模式六:林稻(藕)立体种养 1.模式图(见图 6) 2.关键技术 此模式是按2 hm2稻田建成一个 微型林网,四周挖沟匡田筑埂坝,埂 坝下底宽 6~10 m,上底宽4~5 m, 高 1.5 m,栽植杨树2 行。在林网内 稻田中开横竖十字渔沟,沟深1.5 m, 微型林网的四周边沟、渔沟和水稻 田内搞养殖。田面前茬为小麦,后茬 为水稻或浅水藕。一般农田种植利 用率为 77 %,养殖利用率为 93 %。 3.经济效益 杨树平均每 667 m2 栽 5 株,每 667 m2年产立木0.6 m3,产值250元, 净收入 230 元;稻麦合计年 667 m2 产量600 kg,产值600元,净收入300 元;养殖业产值1 000元,净收入500 元。合计每 667 m2产值1 850 元,净 收入1 030元。
河蟹以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 而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河蟹已成为各地的主要水产养 殖品种,河蟹养殖业已由追求产量 的“大养蟹”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 养大蟹和养“生态蟹”转变。随着河 蟹养殖业的发展,规格小,品质差的 河蟹越来越不受消费者欢迎。大规 格河蟹不仅销售通畅,而且价格也 占绝对优势,大规格河蟹的市场售 价比小规格河蟹高 3~4 倍,规格在 150 g以上的 120~160元/kg,而规 格在75 g左右的只有30~40元/kg, 但如何培育生产无公害大规格河蟹 是养殖生产者最关心的问题。所谓 大规格河蟹是指个体重在 150 g 以 上“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 成蟹。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培 育大规格河蟹的生态养殖技术主要 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