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非感染性因素与预防性治疗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

二、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负担
1、发病率、死亡率高:
在发展中国家,因 急性呼吸道感染 就诊占到所有就诊原因30% ,儿童住院患者中 25% 的病因为 急性呼吸道感染1 卫生部2011年《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肺炎是中国5以 下儿童主要死因的第二位2 2012年,中国5岁以下儿 童死亡总数25.8万,致死的首位病因是 早产并发症(4.1万,15.8%),新生儿窒息及产伤(3.9万, 15.3%),其次是肺炎(3.5万,占13.5%)
上呼吸道 鼻腔 咽 喉
下呼吸道 气管 左右支气管
肺
8
四、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
呼吸道感染机制
引起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大多为自然 界中广泛存在的多种类型细菌、病 毒,同时健康人群亦可携带
主要通过喷嚏和飞沫传播,或经污 染手和用具传播
是否发感染病因
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病毒和细菌
10
四、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
对入侵的病原体的免疫应答
适应性 固有
自然杀伤细胞
产生 NO
细胞因子分泌
吞噬作用
T细胞
巨噬细胞 PAMPs
APC 吞噬作用
APC
TH0
活化 分化
病原体
树突状细胞
成熟
T细胞
Treg TH1 TH2
PRR
中性粒细胞
B细胞
吞噬作用
成熟
APC
活化 成熟
浆细胞
细胞因子 分泌 (IL-10)
15
1、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因
护理不当 人托幼机构起始阶段 缺乏锻炼 迁移住地 被动吸入烟雾 环境污染 微量元素缺乏或其他营养成分搭配不合理等因素有关 部分与鼻咽部慢性病灶有关,如鼻炎、鼻窦炎,扁桃体 肥大、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
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头痛:头部不适,可能伴有恶心、 呕吐等症状
添加 标题
鼻塞: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导致呼 吸困难
添加 标题
发热:体温升高,可能伴有寒战、 乏力等症状
添加 标题
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加快,可能伴 有呼吸困难等症状
病因诊断
添加 标题
症状:咳嗽、咳痰、咽痛、发热等
添加 标题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 病毒抗原检测等
帮助患者了解病情,消除恐惧 和焦虑情绪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增强 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 助患者应对心理压力和困扰
饮食护理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提高免疫力 避免吸烟和饮酒,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康复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 流通,避免交 叉感染
解热镇痛药: 如布洛芬、对 乙酰氨基酚等, 用于缓解发热、 头痛等症状
祛痰药:如氨 溴索、乙酰半 胱氨酸等,用 于稀释痰液, 便于咳出
0
0
0
0
1
2
3
4
非药物治疗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 的睡眠、合理的饮食等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紧 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 刺激性气体和粉尘等有害物质
保持口腔清洁, 保持皮肤清洁, 保持饮食清淡, 保持良好的生
勤漱口,避免 勤洗澡,避免 多喝水,避免 活习惯,避免
口腔感染
保持良好的心 态,避免焦虑 和紧张,保持 心情愉快
感谢您耐心观看
并发症诊断
鼻窦炎:鼻塞、 流涕、头痛等
症状
咽炎:咽痛、咽 痒、咳嗽等症状
治疗性抗生素与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场景的区分与指导

治疗性抗生素与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场景的区分与指导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抗生素可以分为治疗性抗生素和预防性抗生素。
治疗性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已经发生的感染性疾病,而预防性抗生素则用于减少或预防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重点介绍治疗性抗生素与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场景,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准确区分和合理指导其使用。
治疗性抗生素的应用场景治疗性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当患者出现感染相关症状时,如发热、寒战、局部红肿、疼痛等,医生会根据病情和临床经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以下是治疗性抗生素应用场景的一些常见示例:1. 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等。
此类感染通常由细菌引起,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杀灭或抑制细菌的增殖,减轻患者的症状。
2. 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这些感染往往由细菌引起,抗生素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根据细菌的类型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医生会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3. 尿路感染:包括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尿路感染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抗生素可以直接作用于泌尿系统,杀死细菌,缓解症状。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磺胺类、氟喹诺酮类等。
4. 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织炎、脓肿等。
这类感染常由葡萄球菌等细菌引起,抗生素可以局部外用或内服,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加速组织修复。
5. 腹部感染:如阑尾炎、胆囊炎等。
这些感染一般需要手术治疗,治疗性抗生素常用于手术前预防感染或术后治疗,避免感染的扩散。
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场景预防性抗生素主要用于预防感染的发生,常见于以下情况:1. 手术预防:某些手术操作存在感染风险,为了减少手术相关感染,预防性抗生素可以在手术前给予患者。
一般情况下,预防性抗生素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内给予,术后立即停用。
2. 特定疾病预防:某些患者具有特殊易感染的情况,如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等。
对于这些患者,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治疗呼吸道感染有新药等则

治疗呼吸道感染有新药等则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领域也在不断地更新。
在医治呼吸道感染方面,也不断有新的药物或治疗方法被发现。
下面将根据最近的研究成果和治疗实践,介绍一些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新药物和方法。
1.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方面,抗生素一直是常规的药物。
但是,随着抗生素的滥用,细菌的抗药性也越来越强。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些实验和研究开始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感染的再次发生,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
近期的一项研究发现,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复发率。
2. 呼吸道病毒抑制剂呼吸道病毒抑制剂是一种特殊的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来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
这些药物包括:奥司他韦和朱达韦等。
目前,这些药物已经被证明对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有很好的效果。
对于其它呼吸道病毒感染,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3.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是一种新型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
它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使其能够更好地抵抗病毒和细菌的入侵。
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包括:白三烯(Leukotriene)抑制剂,免疫球蛋白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对抗生素的依赖性。
4. 微生物疫苗微生物疫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方法。
它通过让人体产生对病原体的抗体,从而预防病原体的感染和复发。
目前,疫苗已经可以预防的呼吸道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此外,一些微生物疫苗还可以改善气道的免疫反应,减轻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总之,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方法有很多种。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患者的习惯进行选择。
尤其要注意扩大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迎合医患的需求,促进患者康复。
呼吸系统感染的诊断和药物治疗

4
冠状病毒感染
包括新冠病毒等多种冠状病毒,可引起各种呼吸道疾病,从轻微感冒到严重肺炎。
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
免疫系统缺陷
免疫系统缺陷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或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更容易感染。
慢性疾病
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肾脏病,会削弱免疫系统,增加感染风险。
1
1. 奈玛特韦
奈玛特韦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抑制病毒复制所需的蛋白酶,从而阻止病毒的增殖。
2
2.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是一种核苷类似物,能够干扰病毒的RNA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3
3. 奥司他韦
奥司他韦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够阻断病毒从受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抑制病毒的传播。
4
4. 法匹拉韦
老年人可能患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削弱其抵抗力,更容易感染。
及时诊断呼吸系统感染的重要性
1
早期诊断
避免病情恶化
2
精准治疗
提高治愈率
3
降低风险
减少并发症
及时诊断呼吸系统感染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早期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并降低感染导致的并发症风险,例如肺炎、呼吸衰竭等。
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是常见的病原体。
细菌感染常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
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常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
常见的真菌感染包括曲霉菌感染、念珠菌感染。
其他因素
吸烟、空气污染、过敏反应、慢性疾病等均可增加呼吸系统感染的风险。
这些因素会损害呼吸道防御功能,使机体更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
必思添防治肺心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必思添防治肺心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任爱华;李大立
【期刊名称】《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9(008)001
【摘要】肺心病患者反复呼吸道感染威胁老年人生命和使其丧失生活能力。
为此,寻找一种有效防治药物将感染发病次数、病程减少到最低限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Biostim是法国赫司特公司从克雷伯氏杆菌中分离的糖蛋白片段,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我们于1995年至1998年对5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肺心病患者应用Biostim进行了预防性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任爱华;李大立
【作者单位】浙江医院心内科,杭州市31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5
【相关文献】
1.必思添用于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意义 [J], 黄晓英;杨炯
2.必思添胶囊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J], 陈玉燕;张九成
3.必思添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J], 邵山鹰
4.必思添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J], 罗春华;汪凤兰
5.必思添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0例临床疗效观察 [J], 刘丹;司予倩;杨清华;陈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院呼吸系统感染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控制

医院呼吸系统感染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控制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包括上、下呼吸道感染及胸膜腔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近年来由于鼻胃管、气管插管的广泛应用,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由于严格的无菌技术与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胸膜腔医院感染的机会减少。
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科(呼吸、血液、神经)、外科(脑外、胸外、心外)等科室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
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感染源(1)内源性感染:由口咽部或胃肠道的定植或增殖菌引起。
多见于机械通气最初4日内的病人及有呼吸道基础疾病的病人,因长期使用抗菌药物致菌群失调者,因药物或“胃外分泌衰竭”(如应激)时,胃液pH升至4以上者。
一般认为短期使用相对窄谱抗菌药物可望预防这种感染。
(2)外源性感染1)医疗器械未严格消毒,特别是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路和湿化瓶、湿化水未严格消毒,吸痰操作用物未一用一换一消毒等。
2)对呼吸道感染病人未采取有效消毒隔离措施,使其成为感染源。
2.易感因素(1)内源性感染1)基础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肺部疾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血液病、肿瘤等。
据报道原发病越严重,革兰氏阴性杆菌定植率越高,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发生机会越大。
2)意识障碍:是呼吸系统内源性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据报道70%的意识障碍者可将口咽分泌物误吸至下呼吸道,占各种危险因素的18.6%。
3)免疫功能受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化疗、放疗,使免疫力低下,呼吸系统条件致病菌增殖。
4)长期住院和平卧:长期住院的重病人特别是使用呼吸机的病人,长期平卧易导致胃食管反流而致呼吸系统医院感染。
5)使用抗酸剂或H2受体拮抗剂:改变胃液pH,胃内细菌特别是G—杆菌过度生长,经食管、咽部可移行至下呼吸道致肺部感染。
有报道西咪替丁的使用是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发生及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6)其他:年龄(>60岁)、吸烟、低蛋白血症、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等。
(2)外源性感染1)外科手术:发生率约为17.5%,尤其是脑部及上腹部手术后发生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概率比其他部位手术更高。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防治考核试卷

A.咳嗽
B.鼻塞
C.胸痛
D.喉咙痛
2.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措施包括以下哪些?()
A.对症治疗
B.抗生素治疗
C.抗病毒治疗
D.支持治疗
3.以下哪些情况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增加?()
A.免疫抑制
B.吸烟
C.健康饮食
D.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
4.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包括以下哪些?()
B.避免接触病人
C.定期服用抗生素
D.接种疫苗
8.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可能包括以下哪些?()
A.咳嗽
B.喉咙痛
C.胸闷
D.发热
9.以下哪些情况可能需要使用口罩?()
A.照顾呼吸道感染患者
B.在流感季节外出
C.进行剧烈运动
D.身处人群密集场所
10.肺炎的常见病因包括以下哪些?()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18. ABC
19. ABC
20. ABCD
三、填空题
1.病毒
2.接种疫苗
3.婴幼儿
4.流感病毒
5.肺炎
6.对症支持治疗
7.飞沫传播
8.免疫功能低下
9.水分
10.秋季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病人、增强体质、定期接种疫苗等。这些措施能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增强个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B.抗生素
C.抗病毒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吸入异物史不清,在度过了剧咳的急 性期后,异物可经常招致气管、支气管 及肺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有效,但易 复发[2]。
医学ppt
12
㈢ 非感染因素:
⒒ 居住环境:工业废气、烟尘等可 污染大气环境。居室通风不良、厨房油 烟等均可影响气管、支气管的健康。
医学ppt
6
㈢ 非感染因素:(免疫紊乱)
⑵ 细胞免疫:有CD3 、CD4 、 CD8 。 研究表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血清
白细胞介素2(IL-2)受体水平明显增多,T细 胞亚群测定结果提示:CD3、CD4显著减少, CD8升高,这表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细胞 免疫功能处于明显失调状态[2]。CD4分为2个亚 类:Th1 、Th2 ,两个亚类应处于平衡才正常, 而反复呼吸道感染者以Th1缺乏为主。
⒈ 免疫调节:使机体平衡状态恢复。
⑴ 中药:黄芪(针、口服液、配方) 能增强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对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有提高作用, 提高血中干扰素水平。
医学pp黄芪配方的中药方剂有:
①玉屏风散:防风30g、黄芪30g、 白术60g。水煎浓缩至60ml存冰箱内备用。 用法为≤2岁者5ml/次,>2岁者10ml/次, 开水冲服,2次/天。疗程为2个月。
⒋ 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左向右分 流者→肺血↑→易合并感染。
⒌ 某些胃食管的先天性异常:如食 管裂孔疝,膈膨升等,因胃肠管压迫肺 组织,患儿易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感 染可自幼出现,一般通过X线检查、上消 化道钡餐透视可获确诊[2]。
医学ppt
9
㈢ 非感染因素:
⒍ 营养不良:不能仅以体重判 定营养状况,因为肥胖儿亦有营养 不良。一般来说营养不良者全身各 系统、器官萎缩,免疫系统也不例 外(例如胸腺萎缩)。
②屏风生脉胶囊:为玉屏风散与生 脉散合剂,目前已有该制剂问世。
医学ppt
16
二、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性
治疗(免疫调节)
③ 加味玉屏风散:北京友谊医院儿 科曾采用加味玉屏风散(配方:生黄芪 9g、白术6g、防风3g、生牡蛎9g、陈皮 6g、山药9g,研成细末)每日2次,每次 3g口服。通过3年观察,认为此药能使体 弱儿增强免疫力,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 的发病率[3]。
0~2岁
7
3
~6岁
6
2
~12岁
5
2
注:①下感次数可与上感次数叠加,反之则不能叠加。
②两次之间间隔要>1W。
医学ppt
3
㈢ 非感染因素:
反复呼吸道感染,除感染因素以外, 尚有非感染因素。故治疗时一定要管理 反复感染问题。感染以外的因素归纳起 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⒈ 免疫紊乱:免疫功能紊乱最常见, 一般到7岁以后免疫功能接近成人。<7 岁有生理性低下(如IgA降低)。
医学ppt
4
㈢ 非感染因素:(免疫紊乱)
⑴ 体液免疫:主要有IgA、IgG、IgM。
IgA:检查时要查SIgA,要在呼吸道、唾 液中查。我们知道SIgA合成和分泌的部位在肠 道、呼吸道、乳腺、唾液腺和泪腺,因此SIgA 主要存在于胃肠道和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 液和泪液中。 SIgA是参与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 抗道液体 感 中I。 染gA血 主总中 要量是Ig可AIg不分A低21缺个(乏亚有,类关而:专IIgg家AA2调1要、查代Ig了偿A24,2。例故呼,血吸 其中IgA1缺乏者占40﹪)。
医学ppt
5
㈢ 非感染因素: (免疫紊乱)
IgG:为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除能 防止某些细菌(金葡菌、白喉杆菌、链球菌) 感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埃可 病毒引起的感染也十分有效[1] 。
I类gG缺4 乏。IgG意有分见报为不道四一反个(复亚有呼类关吸:专道I家g感G调染1 、查的I了IggGG422四、例个I,g亚G3 、 I为gG多亚)类。缺乏者占62﹪,以IgG2 、IgG4缺乏
Zn缺乏易致反复感染、面黄、头发干枯、 食欲减退。有研究表明免疫功能低下与Zn缺乏 有关。血Zn不稳定,在24h内是有变化的,故 单凭化验报告不能反映体内缺乏与否。一般是 餐后2h采血。头发Zn检查已被否定(原因:① 头发要长到1寸才能检测,在此期间血Zn变化 难测,②洗涤技术问题)。
医学ppt
8
㈢ 非感染因素:
医学ppt
17
二、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性
治疗(免疫调节)
⑵ 必思添:胶囊剂,1mg/粒,为肺炎克 雷伯杆菌提取的糖蛋白,它是多价抗原,可反 复刺激机体淋巴细胞,增强免疫功能。
所以,如果我们能有机会看到有关化验单
的话,尽管化验报告可能正常,亦不能说无异 常,因为目前检查往往只报告总数。
医学ppt
7
㈢ 非感染因素:
⒉ VitA缺乏:VitA对呼吸道黏膜屏障有 保护作用。有调查表明反复呼吸道感染者中 VitA缺乏的占38% ,亚临床状态者占39% 。
⒊ 微量元素缺乏:主要是Zn缺乏。Fe缺 乏亦常见,另有硒缺乏等。
⒓ 被动吸烟:目前社会上“烟民” 越来越多。有调查表明,被动吸烟者肺 部疾病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得多。
医学ppt
13
二、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性 治疗
㈠ 急性发作期同上、下呼吸道感染 的治疗。
㈡ 因有“反复”二字,故不宜仅限 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㈢ 预防性治疗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医学ppt
14
二、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性 治疗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非感染性 因素与预防性治疗
中原油田总医院第二分院儿科 谭哲喜
医学ppt
1
一、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 及感染以外的病因
㈠ 定义: 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每年达
7次或7次以上称之。
医学ppt
2
㈡诊断标准:全国统一标准 见表1
表1 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年 龄 上感次数(/年) 下感次数(/年)
医学ppt
10
㈢ 非感染因素:
⒎ 佝偻病:目前较少见。
① 患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汗→ 不易管理→易受凉。
② 血PH偏低→游离Ca2﹢增多→植物 神经功能紊乱。
③ 胸廓变形→肺受压→呼吸功能受 影响。
⒏ 慢性疾病:中耳炎、鼻窦炎以及 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
医学ppt
11
㈢ 非感染因素:
⒐ 身体畸形:如脊柱侧弯、驼背等 可影响呼吸道及肺部的通气与换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