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阻值和导热系数关系完整版

热阻值和导热系数关系完整版
热阻值和导热系数关系完整版

热阻值和导热系数关系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R值)与(U值)

R值和U值是用于衡量建筑材料或装配材料热学性能的两个指标。R值代表建筑材料阻止热量穿过的能力。R值越高,材料的阻热和隔热性能越高。U值的意义则与之相反。U值代表不同材料表面之间的热传导量。U值越低,表示热传导量就越低,材料的隔热效果就越好。

基本材料的热导率?

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有各自的热导率,热导率的单位是W/Mk。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的传热条件下,单位截面、厚度的材料在单位温差和单位时间内直接传导的热量,单位是"瓦/(米·开尔文)。材料的热导率越低,代表产品的隔热性能越好。岩棉是最理想的隔热材料之一,其热导率很低,因而产品隔热效果良好。材料的热导率(用K或λ表达),有不同的标准,比如欧盟标准(EN),美国标准(ASTM)以及其他国际或地方标准。利用K值可以衡量材料或的热阻值(R值)和热导系数(U值)。

R值(热阻值)

热阻值(R值)与材料的厚度和热导率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在热导率恒定的前提下,材料厚度越高,热阻值也越高。

R=d/k

其中:R表示热阻值d表示材料厚度(单位米)k表示热导率材料的热阻值(R值)会影响房屋及屋顶的建造效果。传统的建筑材料通常是砖、水泥、瓦片、钢筋和木头,这些材料的热阻性能不是很好。采用特殊材料进行隔热处理,效果非常良好。采用岩棉隔热,同等厚度岩棉的隔热效果超过砖头的隔热效果20倍,同等厚度岩棉的热阻性能是水泥热阻性能的40倍以上。第三方独立研究显示,采用隔热材料改善能效是最可行的方法。

U值(热导系数)

建筑物的热导系数(U值)表示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单位面积的建筑截面材料,两表面在单位空气温差和单位时间内直接传导的热量,单位是"瓦/(米2·开尔文)。

U=1/Rt

其中Rt代表材料总的热阻值:Rt=Ro+d1/k1+d2/k2+...........dn/kn+Ri在该等式中:Ro代表外表面的空气薄层热阻单位(m2K/W)Ri代表内表面的空气薄层热阻单位(m2K/W)k代表基本材料的热导率单位(W/mK)d代表基本材料的厚度单位(米)建筑材料的U值越低,代表抗热性越好。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简述实用版)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 导热系数λ[W/(m.k)]: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的K可用℃代替)。导热系数可通过保温材料的检测报告中获得或通过热阻计算。 传热系数K [W/(㎡?K)]: 传热系数以往称总传热系数。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统一定名为传热系数。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平方米?度(W/㎡?K,此处K可用℃代替)。传热系数可通过保温材料的检测报告中获得。 热阻值R(m.k/w): 热阻指的是当有热量在物体上传输时,在物体两端温度差与热源的功率之间的比值。单位为开尔文每瓦特(K/W)或摄氏度每瓦特(℃/W)。 传热阻: 传热阻以往称总热阻,现统一定名为传热阻。传热阻R0是传热系数K的倒数,即R0=1/K,单位是平方米*度/瓦(㎡*K/W)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愈小,或传热阻R0值愈大,保温性能愈好。 (节能)热工计算: 1、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 单层结构热阻:R=δ/λ 式中:δ—材料层厚度(m);λ—材料导热系数[W/(m.k)] 多层结构热阻: R=R1+R2+----Rn=δ1/λ1+δ2/λ2+----+δn/λn 式中: R1、R2、---Rn—各层材料热阻(m.k/w) δ1、δ2、---δn—各层材料厚度(m) λ1、λ2、---λ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k)] 2、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R0=Ri+R+Re 式中: Ri —内表面换热阻(m.k/w)(一般取0.11) Re —外表面换热阻(m.k/w)(一般取0.04) R —围护结构热阻(m.k/w) 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 K=1/ R0 式中: R0—围护结构传热阻 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Km=(KpFp+Kb1Fb1+Kb2Fb2+ Kb3Fb3 )/( Fp + Fb1+Fb2+Fb3) 式中: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k)] Kp—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m.k)]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材料的导热率 傅力叶方程式: Q=KA△T/d, R=A△T/Q Q: 热量,W;K: 导热率,W/mk;A:接触面积;d: 热量传递距离;△T:温度差;R: 热阻值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所以同类材料的导热率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厚度不一样而变化。 将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以得到 K=d/R。因为K值是不变的,可以看得出热阻R值,同材料厚度d是成正比的。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 但如果仔细看一些导热材料的资料,会发现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同厚度d并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单一成分组成,相应会有非线性变化。厚度增加,热阻值一定会增大,但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可能是更陡的曲线关系。 根据R=A△T/Q这个公式,理论上来讲就能测试并计算出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但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理想化的公式,他设定的条件是: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达到另一端。实际这是不可能的条件。所以测试并计算出来的热阻值并不完全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应该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所谓接触面热阻值。因为接触面的平整度、光滑或者粗糙、以及安装紧固的压力大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接触面热阻值,也会得出不同的总热阻值。 所以国际上流行会认可设定一种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条件,就是在资料上经常会看到的ASTM D5470。这个测试方法会说明进行热阻测试时候,选用多大的接触面积A,多大的热量值Q,以及施加到接触面的压力数值。大家都使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不同的材料,而得出的结果,才有相比较的意义。 通过测试得出的热阻R值,并不完全是真实的热阻值。物理科学就是这样,很多参数是无法真正的量化的,只是一个

(精品)热阻及热导率的测量方法

热阻及热导率测试方法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导热材料热阻和热导率的测试方法。本方法适用于金属基覆铜板热 阻和导热绝缘材料热阻和热导率的测试。 术语和符号 术语 热触热阻 contact resistance 是测试中冷热两平面与试样表面相接触的界面产生热流量所需的温差。接触热阻 的符号为R I 面积热流量areic heat flow rate 指热流量除以面积。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方法。 λ:热导率,W/(m﹒K); A:试样的面积,m 2 ; H:试样的厚度,m; Q:热流量,W 或者 J/s; q:单位面积热流量,W/ m 2 ; R:热阻,(K﹒m 2 )/W。 原理 本方法是基于测试两平行等温界面中间厚度均匀试样的理想热传导。 试样两接触界面间的温 度差施加不同温度,使得试样上下两面形成温度梯度,促使热流量全部垂直穿过试样测试表 面而没有侧面的热扩散。 使用两个标准测量块时本方法所需的测试: T1=高温测量块的高温,K; T2=高温测量块的低温,K; T3=低温测量块的高温,K; T4=低温测量块的低温,K; A=测试试样的面积,m 2 ; H=试样的厚度,m。 基于理想测试模型需计算以下参数: T H:高温等温面的温度,K; T C:低温等温面的温度,K; Q:两个等温面间的热流量 热阻:两等温界面间的温差除以通过它们的热流量,单位为(K﹒m 2 )/W; 热导率:从试样热阻与厚度的关系图中计算得到,单位为W/(m.K)。

接触热阻存在于试样表面与测试面之间。 接触热阻随着试样表面特性和测试表面施加给试样 的压力的不同而显著变化。因此,对于固体材料在测量时需保持一定的压力,并宜对压力进 行测量和记录。热阻的计算包含了试样的热阻和接触热阻两部分。 试样的热导率可以通过扣除接触热阻精确计算得到。 即测试不同厚度试样的热阻,用热阻相 对于厚度作图,所得直线段斜率的倒数为该试样的热导率,在厚度为零的截取值为两个接触 界面的接触热阻。如果接触热阻相对于试样的热阻非常小时(通常小于1%),试样的热导率 可以通过试样的热阻和厚度计算得出。 通过采用导热油脂或者导热膏涂抹在坚硬的测试材料表面来减小接触热阻。 仪器 符合本测试方法的一般特点要求的仪器见图A.1和图A.2。 该套仪器增加测厚度及压力监测等 功能,加强了测试条件的要求来满足测试精度需要。 仪器测试表面粗糙度不大于0.5μm;测试表面平行度不大于5μm。 精度为1μm归零厚度测试仪(测微计、LVDT、激光探测器等)。 压力监测系统。 图A.1 使用卡路里测量块测试架 图A.2 加热器保护的测量架 热源可采用电加热器或是温控流体循环器。主热源部分必需采用有保护罩进行保护, 保护罩 与热源绝缘,与加热器保持±0.2K的温差。避免热流量通过试样时产生热量损失。无论使用 哪一种热源,通过试样的热流量可以用测量块测得。 热流量测量块由测量的温度范围内已知其热导率的高热导率材料组成。为准确测量热流量, 必须考虑热传导的温度灵敏度。推荐测量块材料的热导率大于50 W/(m.K)。 通过推算测量块温度与测试表面的线性关系(Fourier传热方程),确定测量块的热端和冷端 的表面温度。 冷却单元通常是用温度可控的循环流体冷却的金属块,其温度稳定度为±0.2 K。 试样的接触压力通过测试夹具垂直施加在试样的表面上,并保持表面的平行性和对位。

导热系数和热阻的实际应用

导热系数和热阻的实际应用 夏俊峰 2015.08.05 第3版 前言 本文第1版最早于2007年7月发布在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论坛上,之后在2009年8月修改为第2版。本次做了全面的修改,增加了模拟计算的内容,以说明如何来正确认识热阻概念。并通过简单介绍模拟软件中有关接触热阻的设置问题,让读者更好地认识导热系数和热阻的实际应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是讨论仅在热传导方面,所有概念的定义也是针对热传导而言的。并且本文主要是针对LED 应用方面来谈的。 第一章 有关理论知识介绍 要讲导热系数和热阻的问题,首先要搞清楚这两个概念的定义。而要明确定义,必须要先介绍导热的基本理论。 在传热学中,关于热传导的基本理论就是傅里叶定律。对于一维热传导,傅里叶定律表述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厚度为L 的热量Q 与厚度两边的温度变化率ΔT 及平板面积A 成正比,即: L ΔT λA t Q -= ——(1) 式中:λ是材料的导热系数。负号表示热量自温度高向温度低方向传递。 对于上述导热定律,读者必须清楚,公式(1)仅是针对一维、热流密度均匀、测温的平面上温度均匀相等的情况。也就是说,引起ΔT 的因素是通过面积A 的热量Q。如果热源有部分热量没有经过面积A,则不能计算在内。 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就是热功率,用P 表示,单位是:瓦(W)。 由公式(1)可以得知: 导热系数λ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物体单位距离、单位截面积的平行面、产生1度温差的热量。其单位为:瓦/(米·度)。 导热系数和温度有关。具体相关参数要查阅相关物料手册。 对公式(1)做个变换,可以得到: A L T - P λ?= ——(2) 令: A λL R =θ ——(3) 公式(2)就可以简化为: θ R T P ?= ——(4)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大全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大全(汇总版)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又称为热导率,单位为W/mK。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不同成分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导致由不同成分构成的物料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单粒物料的导热性能好于堆积物料。 稳态导热:导入物体的热流量等于导出物体的热流量,物体内部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 非稳态导热:导入和导出物体的热流量不相等,物体内任意一点的温度和热含量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也称为瞬态导热过程。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用λ表示,单位为瓦/米·度 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组成结构、密度、含水率、温度等因素有关。非晶体结构、密度较低的材料,导热系数较小。材料的含水率、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 通常把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凡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导热系数不大于0.12W/(m·K)的材料称为保 温材料),而把导热系数在0.05瓦/米摄氏度以下的材料称为高效保温材料。 导热系数高的物质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在热流密度和厚度相同时,物质高温侧壁面与低温侧壁面间的温度差,随导热系数增大而减小。锅炉炉管在未结水垢时,由于钢的导热系数高,钢管的内外壁温差不大。而钢管内壁温度又与管中水温接近,因此,管壁温度(内外壁温度平均值)不会很高。但当炉管内壁结水垢时,由于水垢的导热系数很小,水垢内外侧温差随水垢厚度增大而迅速增大,从而把管壁金属温度迅速抬高。当水垢厚度达到相当大(一般为1~3毫米)后,会使炉管管壁温度超过允许值,造成炉管过热损坏。对锅炉炉墙及管道的保温材料来讲,则要求导热系数越低越好。一般常把导热系数小于0。8x10的3次方瓦/(米时·摄氏度)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例如石棉、珍珠岩等 填缝导热材料有:导热硅脂、导热云母片、导热陶瓷片、导热矽胶片、导热双面胶等。主要作用是填充发热功率器件与散热片之间的缝隙,通常看似很平的两个面,其实接触面积不到40%,又因为空气是不良导热体,导热系数仅有0.03w/m.k,填充缝隙就是用导热材料填充缝隙间的空气. 傅力叶方程式: Q=KA△T/d,

热阻值和导热系数关系审批稿

热阻值和导热系数关系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R值)与(U值) ? R值和U值是用于衡量建筑材料或装配材料热学性能的两个指标。R值代表建筑材料阻止热量穿过的能力。R值越高,材料的阻热和隔热性能越高。 U值的意义则与之相反。U值代表不同材料表面之间的热传导量。U值越低,表示热传导量就越低,材料的隔热效果就越好。 基本材料的热导率 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有各自的热导率,热导率的单位是W/Mk。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的传热条件下,单位截面、厚度的材料在单位温差和单位时间内直接传导的热量,单位是"瓦/(米·开尔文)。 材料的热导率越低,代表产品的隔热性能越好。岩棉是最理想的隔热材料之一,其热导率很低,因而产品隔热效果良好。 材料的热导率(用K或λ表达),有不同的标准,比如欧盟标准(EN),美国标准(ASTM)以及其他国际或地方标准。利用K值可以衡量材料或的热阻值(R值)和热导系数(U值)。 R值(热阻值) 热阻值(R值)与材料的厚度和热导率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在热导率恒定的前提下,材料厚度越高,热阻值也越高。 R = d / k 其中: R 表示热阻值

d 表示材料厚度(单位米) k 表示热导率 材料的热阻值(R值)会影响房屋及屋顶的建造效果。传统的建筑材料通常是砖、水泥、瓦片、钢筋和木头,这些材料的热阻性能不是很好。 采用特殊材料进行隔热处理,效果非常良好。采用岩棉隔热,同等厚度岩棉的隔热效果超过砖头的隔热效果20倍,同等厚度岩棉的热阻性能是水泥热阻性能的40倍以上。第三方独立研究显示,采用隔热材料改善能效是最可行的方法。 ? U值(热导系数) 建筑物的热导系数(U值)表示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单位面积的建筑截面材料,两表面在单位空气温差和单位时间内直接传导的热量,单位是"瓦/(米2·开尔文)。 U = 1 / Rt 其中Rt代表材料总的热阻值: Rt = Ro + d1 / k1 + d2 / k2 + ........... dn / kn + Ri 在该等式中: Ro 代表外表面的空气薄层热阻 单位 (m2K/W) Ri 代表内表面的空气薄层热阻单位 (m2K/W) k 代表基本材料的热导率单位 (W/mK)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版汇总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又称为热导率,单位为W/mK。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不同成分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导致由不同成分构成的物料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单粒物料的导热性能好于堆积物料。 稳态导热:导入物体的热流量等于导出物体的热流量,物体内部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 非稳态导热:导入和导出物体的热流量不相等,物体内任意一点的温度和热含量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也称为瞬态导热过程。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用λ表示,单位为瓦/米·度 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组成结构、密度、含水率、温度等因素有关。非晶体结构、密度较低的材料,导热系数较小。材料的含水率、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 通常把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称为(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凡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导热系数不大于(m·K)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而把导热系数在瓦/米摄氏度以下的材料称为高效保温材料。 导热系数高的物质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在热流密度和厚度相同时,物质高温侧壁面与低温侧壁面间的温度差,随导热系数增大而减小。锅炉炉管在未结水垢时,由于钢的导热系数高,钢管的内外壁温差不大。而钢管内壁温度又与管中水温接近,因此,管壁温度(内外壁温度平均值)不会很高。但当炉管内壁结水垢时,由于水垢的导热系数很小,水垢内外侧温差随水垢厚度增大而迅速增大,从而把管壁金属温度迅速抬高。当水垢厚度达到相当大(一般为1~3毫米)后,会使炉管管壁温度超过允许值,造成炉管过热损坏。对锅炉炉墙及管道的保温材料来讲,则要求导热系数越低越好。一般常把导热系数小于0。8x10的3次方瓦/(米时·摄氏度)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例如石棉、珍珠岩等 填缝导热材料有:导热硅脂、导热云母片、导热陶瓷片、导热矽胶片、导热双面胶等。主要作用是填充发热功率器件与散热片之间的缝隙,通常看似很平的两个面,其实接触面积不到40%,又因为空气是不良导热体,导热系数仅有,填充缝隙就是用导热材料填充缝隙间的空气. 傅力叶方程式: Q=KA△T/d,

热阻值和导热系数关系

热阻值和导热系数关系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R值)与(U值) R值和U值是用于衡量建筑材料或装配材料热学性能的两个指标。R值代表建筑材料阻止热量穿过的能力。R值越高,材料的阻热和隔热性能越高。U值的意义则与之相反。U 值代表不同材料表面之间的热传导量。U值越低,表示热传导量就越低,材料的隔热效果就越好。 基本材料的热导率? 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有各自的热导率,热导率的单位是W/Mk。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的传热条件下,单位截面、厚度的材料在单位温差和单位时间内直接传导的热量,单位是"瓦/(米·开尔文)。材料的热导率越低,代表产品的隔热性能越好。岩棉是最理想的隔热材料之一,其热导率很低,因而产品隔热效果良好。材料的热导率(用K或λ表达),有不同的标准,比如欧盟标准(EN),美国标准(ASTM)以及其他国际或地方标准。利用K 值可以衡量材料或的热阻值(R值)和热导系数(U值)。 R值(热阻值) 热阻值(R值)与材料的厚度和热导率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在热导率恒定的前提下,材料厚度越高,热阻值也越高。 R=d/k 其中:R表示热阻值d表示材料厚度(单位米)k表示热导率材料的热阻值(R值)会影响房屋及屋顶的建造效果。传统的建筑材料通常是砖、水泥、瓦片、钢筋和木头,这些材料的热阻性能不是很好。采用特殊材料进行隔热处理,效果非常良好。采用岩棉隔热,

同等厚度岩棉的隔热效果超过砖头的隔热效果20倍,同等厚度岩棉的热阻性能是水泥热阻性能的40倍以上。第三方独立研究显示,采用隔热材料改善能效是最可行的方法。 U值(热导系数) 建筑物的热导系数(U值)表示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单位面积的建筑截面材料,两表面在单位空气温差和单位时间内直接传导的热量,单位是"瓦/(米2·开尔文)。 U=1/Rt 其中Rt代表材料总的热阻值:Rt=Ro+d1/k1+d2/k2+...........dn/kn+Ri在该等式中:Ro代表外表面的空气薄层热阻单位(m2K/W)Ri代表内表面的空气薄层热阻单位 (m2K/W)k代表基本材料的热导率单位(W/mK)d代表基本材料的厚度单位(米)建筑材料的U值越低,代表抗热性越好。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材料的导热率 傅力叶方程式: Q=KA△T/d, R=A△T/Q Q: 热量,W;K: 导热率,W/mk;A:接触面积;d: 热量传递距离;△T:温度差;R: 热阻值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所以同类材料的导热率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厚度不一样而变化。 将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以得到 K=d/R。因为K值是不变的,可以看得出热阻R值,同材料厚度d是成正比的。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 但如果仔细看一些导热材料的资料,会发现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同厚度d并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单一成分组成,相应会有非线性变化。厚度增加,热阻值一定会增大,但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可能是更陡的曲线关系。 根据R=A△T/Q这个公式,理论上来讲就能测试并计算出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但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理想化的公式,他设定的条件是: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达到另一端。 实际这是不可能的条件。所以测试并计算出来的热阻值并不完全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应该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所谓接触面热阻值。因为接触面的平整度、光滑或者粗糙、以及安装紧固的压力大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接触面热阻值,也会得出不同的总热阻值。 所以国际上流行会认可设定一种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条件,就是在资料上经常会看到的ASTM D5470。这个测试方法会说明进行热阻测试时候,选用多大的接触面积A,多大的热量值Q,以及施加到接触面的压力数值。大家都使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不同的材料,而得出的结果,才有相比较的意义。 通过测试得出的热阻R值,并不完全是真实的热阻值。物理科学就是这样,很多参数是无法真正的量化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数学概念。通过这样的“模糊”数据,人们可以将一些数据量化,而用于实际应用。此处所说的“模糊” 是数学术语,“模糊”表示最为接近真实的近似。 而同样道理,根据热阻值以及厚度,再计算出来的导热率K值,也并不完全是真正的导热

热阻值和导热系数关系完整版

热阻值和导热系数关系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R值)与(U值) R值和U值是用于衡量建筑材料或装配材料热学性能的两个指标。R值代表建筑材料阻止热量穿过的能力。R值越高,材料的阻热和隔热性能越高。U值的意义则与之相反。U值代表不同材料表面之间的热传导量。U值越低,表示热传导量就越低,材料的隔热效果就越好。 基本材料的热导率? 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有各自的热导率,热导率的单位是W/Mk。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的传热条件下,单位截面、厚度的材料在单位温差和单位时间内直接传导的热量,单位是"瓦/(米·开尔文)。材料的热导率越低,代表产品的隔热性能越好。岩棉是最理想的隔热材料之一,其热导率很低,因而产品隔热效果良好。材料的热导率(用K或λ表达),有不同的标准,比如欧盟标准(EN),美国标准(ASTM)以及其他国际或地方标准。利用K值可以衡量材料或的热阻值(R值)和热导系数(U值)。 R值(热阻值) 热阻值(R值)与材料的厚度和热导率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在热导率恒定的前提下,材料厚度越高,热阻值也越高。 R=d/k 其中:R表示热阻值d表示材料厚度(单位米)k表示热导率材料的热阻值(R值)会影响房屋及屋顶的建造效果。传统的建筑材料通常是砖、水泥、瓦片、钢筋和木头,这些材料的热阻性能不是很好。采用特殊材料进行隔热处理,效果非常良好。采用岩棉隔热,同等厚度岩棉的隔热效果超过砖头的隔热效果20倍,同等厚度岩棉的热阻性能是水泥热阻性能的40倍以上。第三方独立研究显示,采用隔热材料改善能效是最可行的方法。 U值(热导系数) 建筑物的热导系数(U值)表示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单位面积的建筑截面材料,两表面在单位空气温差和单位时间内直接传导的热量,单位是"瓦/(米2·开尔文)。 U=1/Rt 其中Rt代表材料总的热阻值:Rt=Ro+d1/k1+d2/k2+...........dn/kn+Ri在该等式中:Ro代表外表面的空气薄层热阻单位(m2K/W)Ri代表内表面的空气薄层热阻单位(m2K/W)k代表基本材料的热导率单位(W/mK)d代表基本材料的厚度单位(米)建筑材料的U值越低,代表抗热性越好。

导热系数热阻基概念

导热系数和热阻 一、定义 导热系数λ: 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设在物体内部垂直于导热方向取两个相距1米,面积为 1平方米的平行面,而这两个平面的温度相差1度,则在1秒内从一个平面传导到另 一平面的热量就规定为该物质的热导率。其单位为:瓦/(米·度), 导热系数在0.12 瓦/(米·度)以下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导热系数反应的是导热材料导热性,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则其导热性越好。 热阻θ: 就是热流量在通过物体时,在物体两端形成的温度差。即:θ=(T2-T1)/P——(1)单位是:℃/W。式中: T2是热源温度,T1是导热系统端点的温度,P是热源 的功率。(1)式是指在一维、稳态、无内热源的情况下的热阻。 热阻反应的是导热材料对热流传导的阻碍能力,导热材料的热阻越大,则其对热 传导的阻碍能力越强。 一般可以通过下面公式计算导热系统端点的温度:(T2-T1)=Pθ,热源功率越小,热阻越小,其热流传导能力越好,热阻越大,热流传导能力越差。 热阻还可以由下式表达:θ=L/(λS)——(2)式中:λ是导热系数,L是材料厚度或长度,S是传热面积。物体对热流传导的阻碍能力,与传导路径长度成正比,与 通过的截面积成反比,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成反比。 二、对导热系数与热阻的理解和应用场合 导热系数反映的是物质在单位体积下的导热能力。实际上它反映了物质导热的固 有能力。这种能力是由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结构决定的。它是评价物质之间导热能力的 参数。 热阻其实是导热系数与物体的几何形状相结合而体现的该形状物体的导热能 力。对非均匀厚度的物体,均匀热流密度的热流通过物体后,两端任意两点的温度差 可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任意两点间的热阻可能是不同的。 谈热阻,必须要明确这一点:热阻必须是指定的两个点之间的热阻,并且两点之 间没有其它的热源。它反映的是特定两点间的导热能力。就是说,给定了热阻值,同 时必须明确给出计量的起点和终点。偏离了这两个位置点,这个热阻值就没有意义了。 纯就每种物质而言,谈热阻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几何形状不同,热阻就不同了。只有确定了几何形状,才可以利用热阻的概念做导热能力的比较。 比如:

热阻值和导热系数关系

热阻值(R值)与导热系数(U值) R值和U值是用于衡量建筑材料或装配材料热学性能的两个指标。R值代表建筑材料阻止热量穿过的能力。R值越高,材料的阻热和隔热性能越高。 U值的意义则与之相反。U值代表不同材料表面之间的热传导量。U值越低,表示热传导量就越低,材料的隔热效果就越好。 基本材料的热导率? 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有各自的热导率,热导率的单位是W/Mk。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的传热条件下,单位截面、厚度的材料在单位温差和单位时间内直接传导的热量,单位是"瓦/(米·开尔文)。 材料的热导率越低,代表产品的隔热性能越好。岩棉是最理想的隔热材料之一,其热导率很低,因而产品隔热效果良好。 材料的热导率(用K或λ表达),有不同的标准,比如欧盟标准(EN),美国标准(ASTM)以及其他国际或地方标准。利用K值可以衡量材料或的热阻值(R值)和热导系数(U值)。 R值(热阻值) 热阻值(R值)与材料的厚度和热导率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在热导率恒定的前提下,材料厚度越高,热阻值也越高。 R = d / k 其中:

R? 表示热阻值 d? 表示材料厚度(单位米) k? 表示热导率 材料的热阻值(R值)会影响房屋及屋顶的建造效果。传统的建筑材料通常是砖、水泥、瓦片、钢筋和木头,这些材料的热阻性能不是很好。 采用特殊材料进行隔热处理,效果非常良好。采用岩棉隔热,同等厚度岩棉的隔热效果超过砖头的隔热效果20倍,同等厚度岩棉的热阻性能是水泥热阻性能的40倍以上。第三方独立研究显示,采用隔热材料改善能效是最可行的方法。 U值(热导系数) 建筑物的热导系数(U值)表示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单位面积的建筑截面材料,两表面在单位空气温差和单位时间内直接传导的热量,单位是"瓦/(米2·开尔文)。 U = 1 / Rt 其中Rt代表材料总的热阻值: Rt = Ro + d1 / k1 + d2 / k2 + ........... dn / kn + Ri 在该等式中: Ro 代表外表面的空气薄层热阻? 单位 (m2K/W) Ri 代表内表面的空气薄层热阻 ??单位 (m2K/W)?

热阻值和导热系数关系

热阻值和导热系数关系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R值)与(U值) R值和U值是用于衡量建筑材料或装配材料热学性能的两个指标。R值代表建筑材料阻止热量穿过的能力。R值越高,材料的阻热和隔热性能越高。U值的意义则与之相反。U值代表不同材料表面之间的热传导量。U值越低,表示热传导量就越低,材料的隔热效果就越好。 基本材料的热导率? 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有各自的热导率,热导率的单位是W/Mk。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的传热条件下,单位截面、厚度的材料在单位温差和单位时间内直接传导的热量,单位是"瓦/(米·开尔文)。材料的热导率越低,代表产品的隔热性能越好。岩棉是最理想的隔热材料之一,其热导率很低,因而产品隔热效果良好。材料的热导率(用K或λ表达),有不同的标准,比如欧盟标准(EN),美国标准(ASTM)以及其他国际或地方标准。利用K值可以衡量材料或的热阻值(R值)和热导系数(U值)。 R值(热阻值) 热阻值(R值)与材料的厚度和热导率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在热导率恒定的前提下,材料厚度越高,热阻值也越高。 R=d/k 其中:R表示热阻值d表示材料厚度(单位米)k表示热导率材料的热阻值(R值)会影响房屋及屋顶的建造效果。传统的建筑材料通常是砖、水泥、瓦片、钢筋和木头,这些材料的热阻性能不是很好。采用特殊材料进行隔热处理,效果非常良好。采用岩棉隔热,同等厚度岩棉的隔热效果超过砖头的隔热效果20倍,同等厚度岩棉的热阻性能是水泥热阻性能的40倍以上。第三方独立研究显示,采用隔热材料改善能效是最可行的方法。 U值(热导系数) 建筑物的热导系数(U值)表示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单位面积的建筑截面材料,两表面在单位空气温差和单位时间内直接传导的热量,单位是"瓦/(米2·开尔文)。 U=1/Rt 其中Rt代表材料总的热阻值:Rt=Ro+d1/k1+d2/k2+...........dn/kn+Ri在该等式中:Ro代表外表面的空气薄层热阻单位(m2K/W)Ri代表内表面的空气薄层热阻单位(m2K/W)k代表基本材料的热导率单位(W/mK)d代表基本材料的厚度单位(米)建筑材料的U值越低,代表抗热性越好。

热阻值和导热系数关系

热阻值和导热系数关系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R值)与(U值) R值和U值是用于衡量建筑材料或装配材料热学性能的两个指标。R值代表建筑材料阻止热量穿过的能力。R值越高,材料的阻热和隔热性能越高。 U值的意义则与之相反。U值代表不同材料表面之间的热传导量。U值越低,表示热传导量就越低,材料的隔热效果就越好。 基本材料的热导率 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有各自的热导率,热导率的单位是W/Mk。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的传热条件下,单位截面、厚度的材料在单位温差和单位时间内直接传导的热量,单位是"瓦/(米·开尔文)。 材料的热导率越低,代表产品的隔热性能越好。岩棉是最理想的隔热材料之一,其热导率很低,因而产品隔热效果良好。 材料的热导率(用K或λ表达),有不同的标准,比如欧盟标准(EN),美国标准(ASTM)以及其他国际或地方标准。利用K值可以衡量材料或的热阻值(R值)和热导系数(U值)。 R值(热阻值) 热阻值(R值)与材料的厚度和热导率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在热导率恒定的前提下,材料厚度越高,热阻值也越高。 R = d / k

其中: R 表示热阻值 d 表示材料厚度(单位米) k 表示热导率 材料的热阻值(R值)会影响房屋及屋顶的建造效果。传统的建筑材料通常是砖、水泥、瓦片、钢筋和木头,这些材料的热阻性能不是很好。 采用特殊材料进行隔热处理,效果非常良好。采用岩棉隔热,同等厚度岩棉的隔热效果超过砖头的隔热效果20倍,同等厚度岩棉的热阻性能是水泥热阻性能的40倍以上。第三方独立研究显示,采用隔热材料改善能效是最可行的方法。 U值(热导系数) 建筑物的热导系数(U值)表示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单位面积的建筑截面材料,两表面在单位空气温差和单位时间内直接传导的热量,单位是"瓦/(米2·开尔文)。 U = 1 / Rt 其中Rt代表材料总的热阻值: Rt = Ro + d1 / k1 + d2 / k2 + ........... dn / kn + Ri 在该等式中: Ro 代表外表面的空气薄层热阻单位 (m2K/W)

热阻和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和热阻的实际应用 夏俊峰 2009.08 第2版 一、定义 导热系数λ: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设在物体内部垂直于导热方向取两个相距1米,面积为1平方米的平行面,而这两个平面的温度相差1度,则在1秒内从一个平面传导到另一平面的热量就规定为该物质的热导率。其单位为:瓦/(米·度), 导热系数在0.12瓦/(米·度)以下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热阻θ:就是热流量在通过物体时,在物体两端形成的温度差。即: θ=(T2-T1)/P ——(1) 单位是:℃/W。 式中: T2是热源温度 T1是导热系统端点的温度 P是热源的功率 (1)式是指在一维、稳态、无内热源的情况下的热阻。 物体对热流传导的阻碍能力,与传导路径长度成正比,与通过的截面积成反比,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成反比。热阻还可以由下式表达: θ=L/(λS) ——(2) 式中:λ是导热系数 L是材料厚度 S是传热面积 二、对导热系数与热阻的理解和应用场合 导热系数反映的是物质在单位体积下的导热能力。实际上它反映了物质导热的固有能力。这种能力是由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结构决定的。它是评价物质之间导热能力的参数。 热阻其实是导热系数与物体的几何形状相结合而体现的该形状物体的导热能力。 对非均匀厚度的物体,均匀热流密度的热流通过物体后,两端任意两点的温度差可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任意两点间的热阻可能是不同的。 谈热阻,必须要明确这一点:热阻必须是指定的两个点之间的热阻,并且两点之间没有其它的热源。它反映的是特定两点间的导热能力。就是说,给定了热阻值,同时必须明确给出计量的起点和终点。偏离了这两个位置点,这个热阻值就没有意义了。

参看图1,从1、2点分别到A、B、C 点的热阻 都是不同的,即: θ1A ≠θ1B ≠ θ2B ≠ θ2A ≠θ1C ≠ θ2C 单纯就每种物质而言,谈热阻是没有太大意义 的。因为几何形状不同,热阻就不同了。只有确定了 几何形状,才可以利用热阻的概念做导热能力的比较。 比如: a. 同一种材料,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柱体,它们的导热系数是相同的,而它们两对面的热阻是绝不同的。 b. 同一种材料,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则不同几何结构之间,它们的两个对面的热阻可能不同。某些不同形状的物体,热源端某点到对面某点和到侧面某点的热阻可能相同。 公式(1)可以不考虑材料的几何形状与构成。也就是说,不管传导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也不管是由几种材料组合而成,只要测得两点间的温度和施加的热功率,就可以得到热阻值。这对实际应用测量是很方便的。 公式(2)则是根据材料特征来计算热阻。利用公式(2),可以不用做实际的测量实验,利用各材料的导热系数和各组成材料的几何形状,就可以计算出热阻。这对做模拟计算是非常好的理论依据。同时,公式(2)更容易让人理解热阻产生的本质。 三、导热系数与热阻的应用问题 采用热阻的概念,只能是两个系统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来分析、比较系统的热状态。两个系统若有改变,比较的结果可能完全相反。 比如,两种不带铝基板的1W 白光LED,见图2和图3,它们的结构尺寸见图4和图5,根据铜底座尺寸,按照公式(2)计算,图2产品的中心轴向热阻应是图2产品的1.54倍。可在实际使用中,图3的芯片温度要低。怎么会这样?因为,它的底板下部的面积大,便于热流横向扩展。上面的计算没有考虑热流横向扩展!它们实际应用时,还必须要加散热器,见图5。通常散热器是铝合金材料,导热系数远小于纯铜材料。图2的LED 接触面小,热量在往散热器上传导时,横向的热阻就大了;而图3的产品由于铜底座面积大,热量便于横向散开传导到散热器上,使得热流密度减小,将热量更有效地传导到散热器的外部翅片上。所以,虽然图3的结构纵向路径长了,但由于有了好的横向路径,其实热阻反倒小了。 图1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简述实用版完整版

简述实用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 [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3: 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 传热系数热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 导热系数入[W/]: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l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的K可用°C代替)。导热系数可通过保温材料的检测报告中获得或通过热阻计算。 传热系数K [W/(m2K)J: 传热系数以往称总传热系数。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统一定名为传热系数。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 °C), 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平方米度(W/nfK,此处K可用。C代替)。传热系数可通过保温材料的检测报告中获得。 热阻值Rw): 热阻指的是当有热量在物体上传输时,在物体两端温度差与热源的功率之间的比值。单位为开尔文每瓦特(K/W)或摄氏度每瓦特(°C/W)。 传热阻: 传热阻以往称总热阻,现统一定名为传热阻。传热阻R0是传热系数K的倒数,即R0二1/K,单位是平方米*度/瓦(nf*K/W)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愈小,或传热阻R0值愈大,保温性能愈好。 (节能)热工计算: 1、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 单层结构热阻:R=6/入 式中:8 —材料层厚度(m);入一材料导热系数[W/] 多层结构热阻:R二R1+R2+——Rn= 6 1/ X 1+ 5 2/ X 2+——+ 6 n/ 入n 式中:Rl、R2、Rn—各层材料热阻w) 6 1、8 2> 8 n—各层材料疗度(m) 入1、X2> —A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 2、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RO=Ri+R+Re 式中:Ri —内表面换热阻w)(—般取 Re —外表面换热阻w)(—般取 R —围护结构热阻w) 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 K=1/ R0 式中:R0—围护结构传热阻 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Km=(KpFp+KblFbl+Kb2Fb2+ Kb3Fb3 )/( Fp + Fbl+Fb2+Fb3) 式中: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材料的导热 傅力叶方程式: Q=KA△T/d, R=A△T/Q Q: 热量,W;K: 导热率,W/mk;A:接触面积;d: 热量传递距离;△T:温度差;R: 热阻值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所以同类材料的导热率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厚度不一样而变化。 将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以得到 K=d/R。因为K值是不变的,可以看得出热阻R值,同材料厚度d是成正比的。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 但如果仔细看一些导热材料的资料,会发现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同厚度d并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单一成分组成,相应会有非线性变化。厚度增加,热阻值一定会增大,但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可能是更陡的曲线关系。 根据R=A△T/Q这个公式,理论上来讲就能测试并计算出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但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理想化的公式,他设定的条件是: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达到另一端。 实际这是不可能的条件。所以测试并计算出来的热阻值并不完全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应该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所谓接触面热阻值。因为接触面的平整度、光滑或者粗糙、以及安装紧固的压力大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接触面热阻值,也会得出不同的总热阻值。 所以国际上流行会认可设定一种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条件,就是在资料上经常会看到的ASTM D5470。这个测试方法会说明进行热阻测试时候,选用多大的接触面积A,多大的热量值Q,以及施加到接触面的压力数值。大家都使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不同的材料,而得出的结果,才有相比较的意义。 通过测试得出的热阻R值,并不完全是真实的热阻值。物理科学就是这样,很多参数是无法真正的量化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数学概念。通过这样的“模糊”数据,人们可以将一些数据量化,而用于实际应用。此处所说的“模糊” 是数学术语,“模糊”表示最为接近真实的近似。 而同样道理,根据热阻值以及厚度,再计算出来的导热率K值,也并不完全是真正的导热率值。 傅力叶方程式,是一个完全理想化的公式。我们可用来理解导热材料的原理。但实际应用、热阻计算是复杂的数学模型,会有很多的修正公式,来完善所有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之: a. 同样的材料,导热率是一个不变的数值,热阻值是会随厚度发生变化的。 b. 同样的材料,厚度越大,可简单理解为热量通过材料传递出去要走的路程越多,所耗的时间也越多,效能也越差。 c. 对于导热材料,选用合适的导热率、厚度是对性能有很大关系的。选择导热率很高的材料,但是厚度很大,也是性能不够好的。最理想的选择是:导热率高、厚度薄,完美的接触压力保证最好的界面接触。 d、使用什么导热材料给客户,理论上来讲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很难真正的通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来准确计算出选用何种材料合适。更多的是靠测试和对比,还有经验。测试能达到产品要求的理想效果,就是最为合适的材料。 e、不专业的用户,会关注材料的导热率;专业的用户,会关注材料的热阻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