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7课诗三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7课诗三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7课诗三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作业(七) 诗三首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迢.(tiáo)迢鼓瑟.(sè)绕树三匝.(zhǎ)

B.慷慨.(kǎi) 吹笙.(shēng) 越陌度阡.(qiān)

C.皎.(jiǎo)洁譬.(bì)如脉.(mò)脉含情

D.朝.(zhāo)露吐哺.(fǔ) 青青子衿.(jīn)

【解析】A项,“匝”应读为“zā”。C项,“譬”应读为“pì”。D项,“哺”应读为“bǔ”。

【答案】 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羁鸟攀笼沉吟月明星稀

B.故渊机杼泣涕乌雀南飞

C.暧暧墟里皎皎周公吐哺

D.树颠嘉宾脉脉越陌渡阡

【解析】A项,“攀”应为“樊”。B项,“雀”应为“鹊”。D项,“渡”应为“度”。

【答案】 C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枉用相存.(问候,怀念)

兰泽

..(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B.依依墟里

..(集市)烟

漫浩浩

...(形容无边无际)

C.绕树三匝.(周,圈)

羁鸟

..(笼中鸟)

D.越陌度阡.(南北向的小路)

樊笼

..(比喻官场生活)

【解析】B项,“墟里”意为“村落”。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采之.欲遗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

C.同心而.离居忍尤而.攘诟

D.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解析】D项,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A项,代词/助词,的;B项,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借”;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

【答案】 D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青青

..子衿,悠悠我心

B.迢迢牵牛星,皎皎

..河汉女

C.盈盈

..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解析】D项,“自然”这里指田园,又指天然本性;今指大自然。

【答案】 D

6.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互文”手法的一句是( )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解析】要注意从互文特点的角度来分析。

【答案】 D

[能力提升层次B]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行行重行行

无名氏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1)这首诗的开头,连叠四个“行”字,只用一“重”字绾结。这样的句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句的鉴赏能力。“行行重行行”,这种写法别具一格,复沓重叠的声调中传达出来的是沉重的情感。

【答案】重叠使用四个“行”字,极言行程之远,兼有分离长久之意。用复沓重叠的声调、弛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感情的沉重感,使痛苦伤感的氛围笼罩全诗。

(2)古人常有“诗眼”之说。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凝练传神的一个字。请指

出“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中的“诗眼”各是什么,并简要解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语句的炼字能力。两句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词语是“老”和“晚”,这正是诗歌的诗眼。答题时,要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分析。

【答案】“老”和“晚”。“老”并非只言年龄,更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身心憔悴、精神衰老之感;“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已逝、红颜已老的迟暮之感。

答题要分三步: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点出该字使用的效果,即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点出表现手法)。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容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1)下列对这首诗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九首,是一首思妇思念远行丈夫的闺情诗。

B.前四句是夜景描写,引起空闺之思,抒写愁情别绪,凄怆真切。与“明月照桂林,初花锦绣色。谁能春不思,独在机中织”这首诗异曲同工。

C.末四句用“出户”“彷徨”“入房”“泪下”几个具体实际的动作,显示女主人公因久别愁思而坐卧不安的痛苦,形象地描写出相思之苦,将抽象的感情用具体的动作表达出来,生动逼真,饶有兴味。

D.这首诗,无论抒情或写景,虽着墨不多,但形象生动,含意深蕴。

【解析】B项“明月照桂林,初花锦绣色。谁能春不思,独在机中织”这首诗语言清新秀丽,率真自然,意境朦胧温馨,恬静优美。这两首诗显然不同,原诗意境与李白的《静夜思》异曲同工。

【答案】 B

(2)下列四首诗中与“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写作手法一致的一首是

( )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C.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

D.朝发桂兰渚,昼夜桑榆下。怀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解析】“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是设想其夫思念自己,A项,“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手法一样,都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思念自己,这是从对方角度落笔。

【答案】 A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1)这首诗的前六句使用了哪些意象?有什么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先把握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分析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这种情感。

【答案】这首诗的前六句写了“日”“月”“风”“夜”这些意象,它们富有意味,一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二是写天气的变化四时的更替,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作者“不眠”的凄寒心境。

(2)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考查诗句的作用。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两句诗在全诗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既是对前六句的总结,也具有引领下文的特点。

【答案】总结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悟”和“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1)第二句中的“扇”字,是常见的字眼,却显得新鲜有味。试结合诗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诗托兴咏怀,书写传统的“美人迟暮之感”,揭示出青春易逝,好景不常,万物有盛必有衰的哲理。云间之月皎洁明亮,绿叶丛中繁花似锦,固然无比美好,但月盈必亏,花开必落,今日虽是花好月圆,不久之后又会怎样呢?诗人难免出现悲观厌世,寻求自我解脱的感想。

【答案】“扇”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既准确地写出了春风和煦的特点,又形象生动地将无生命的春风写得情意绵绵,勾画出一幅春意融融、沁人心脾的浴风图。

(2)“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冷语刺骨。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句中的“刺骨”之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云间月”“月中华”,这是多么美好,真是花月交辉啊。春夜越美,春夜在她的印象中越好,就越能反映出她的惶恐、她的失意、她的焦虑。“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话语似不甚峻切,内在的情感分量却是不轻的。作者代佳人说出心中的苦悲,这里是以佳人之口自传心曲,益显意深情婉。

【答案】“云间月”和“月中华”只是暂时的美好,不久的将来会怎么样呢?诗人借对花月的嗟叹,抒发了华年易逝、好景不长的感慨。这种人生无常的无可奈何的喟叹让人有刺骨之痛。

[语言表达层次C]

11.在下面①②③三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使①②与前后语句顺畅连接,③构成对前面语句的总结。

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上,潇洒的高人雅士不可胜数、他们的潇洒各有千秋,有庄子“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潇洒,有曹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潇洒,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潇洒,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潇洒……他们的

潇洒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已超越了表面的行为举止。

【解析】本题考查续写能力。①处句式的结构较为简单(人物+诗句),关键在于所选诗句必须体现一种“潇洒”。③处为结句,注意总结以上分述的共同特点。

【答案】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显露了非凡的个性

12.请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要介绍一幅漫画,一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二要注意表述的准确性。(2)揭示漫画寓意时,一要认真阅读漫画,二要联系实际,看漫画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反映了什么。

【答案】(1)画面画有一匹前蹄奋起、脖颈高扬、腹部写有“房价”二字的咆哮不安、腾空而立、意欲摆脱控制的狂烈的马,它的缰绳正被旁边一位掌管“政府指导价”的人奋力死死拽住,但仍难以将其制服。(2)寓意:在房地产领域,政府的指导价政策根本难以控制市场楼市价格的上涨势头。

1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从四个方面概括“吐槽”的特点,总字数不得超过15个字。

吐槽是对他人的言论或行为所做出的回应,主动地发起话题称不上是吐槽。它一般也就一句话,不会太长,如路飞一大块肉一口吞,众人:“好快!”,短短两个音节,配合画面,路飞那淡定的表情,效果立现。吐槽的内容一般是大家都知道的东西,掺杂了吐槽者个人的特殊经历,或者在逻辑理解上需要绕点弯的高端笑话,效果都不会太好。虽然吐槽看起来很像讽刺挖苦,但它并不存在恶意,吐槽者应秉承娱乐至上的精神进行揶揄或者感叹,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制造笑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所给材料共4句话,第1句从“主动地发起话题称不上是吐槽”来看是强调

其“被动性”;第2句话中“不会太长”是说其“简短性”;第3句话“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可归纳出“通俗性”;第4句话则是说其“娱乐性”。

【答案】被动性,简短性,通俗性,娱乐性。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生字词汇总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生字词汇总 ——————高考字音、字形专题训练高中语文字词整理(必修一)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 橘子(jú)百舸(gě)寥廓(liáo kuò)峥嵘岁月(zhēng róng不平常的岁月)遏止(è)遒劲(qiú) 2.《诗两首》 彷徨(páng huáng)彳亍(chìchù)惆怅(chóu chàng)凄婉(wǎn)颓圮(tuí pǐ)青荇(xìng)长篙(gāo)榆阴(yīn)笙箫(shēng xiāo)漫溯(sù)斑斓(bān lán)沉淀(diàn) 3.《大堰河——我的保姆》 青苔(tái)火钵(bō)忸怩不安(niǔ ní)冰屑(xiè)瓦菲(fēi)碾米(niǎn)团箕(jī)荆棘(jīng jí)虱子(shī)凌侮(líng wǔ)叱骂(chì)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 氾南(fán )佚之狐(yì)阙秦(quy)杞子(qǐ)逢孙(páng) 5、《荆轲刺秦王》 荆轲(ky)王翦(jiǎn)请谒(ya)封邑(yì)督亢(kàng)戮(lù)没揕胸(zhan)偏袒(tǎn)扼(a)腕拊(fǔ)心淬(cuì)火濡(rú)缕忤视(wǔ ) 曲(qǔ)高和(ha)寡变徵zhǐ瞋目chyn 陛下bì鄙人bǐ图穷匕见xiàn 惊愕a创伤chuüng 箕踞j?jù生劫约契qì 目眩xuàn 6、《鸿门宴》 宴饷xiǎng 美姬j?鲰生zōu 卮酒zh?秋毫无犯戮力lù玉玦jue 樊哙kuài 仆地pū 目眦尽裂zì按剑而跽jì参乘sheng 彘肩zhì啖饭dàn 间行jiàn 揣度duo 杯杓sháo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zǔ,我为鱼肉劳苦功高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 菲薄(fěi bó) 租赁(lìn) 黯然泣下(àn) 噩耗(è) 喋血(dié xuè) 尸骸(hái) 抹杀(mǒ) 攒射(cuán) 浸渍(jìnzì)殒身不恤(yǔn xù) 长歌当哭(dàng)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不满和悲愤 桀骜不驯(jié ào xùn)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8.《小狗包弟》 作揖(yī)篱笆(lí本字读bā,此处读ba) 吠叫(fèi)舔舐(shì)解剖(pōu)包袱(本字读fú,此处读fu) 拍摄(shè)呻吟(shēn)揪心(jiū)租赁(lìn)义愤填膺(yīng)修葺(qì)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步履稳健(lǚ)激亢(kàng)酣畅(hān)涕泗交流(tì sì) 博闻强记(qiáng见识广博、知识面宽,记忆力强) 酣畅(hān) 拭目以待(shì)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 叱咤风云(chì zhà ):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

高中语文4 汉魏晋诗三首教材梳理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疱丁巧解牛 文题解读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是借助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故事来反映爱情生活的诗篇。 《短歌行》是汉乐府一个曲调的名称。王士说:“曹氏父子兄弟往往以乐府题叙汉末事”,意思就是说他们往往用古代民歌的形式写当代现实的题材。曹操的诗更几乎全是这样。这首诗的主题就是表达作者思贤若渴的心情和对人才的尊重。 《归园田居》共五首,大约写于诗人辞去彭泽县令的第二年,本诗是第一首,题目的意思是:辞官回乡,归隐田园。 作者作品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载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五言诗的选辑。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我们认为,这批古诗虽不是一人所作,但风格内容大体相同,其产生的时代,先后距离必不甚远。再从五言诗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有关历史事实综合考察,估计《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大概不出于东汉后期数十年之间,即至早当在顺帝末年,至晚亦在献帝以前(约公元140~190)。《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通过对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等等内容的描写,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很突出的,在我国早期的五言抒情诗中,这样优秀的作品也是比较少见的。因此,自魏晋以来一直受到作家们的重视,历来批评家对它的评价都极高,甚至有过誉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的。《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短歌行》 曹操,字孟德,汉魏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建安”。他“外建武功,内兴文学”,在北方形成了一个文学中心,习惯上称“建安文学”。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他的诗多是乐府歌词,朴实无华、感情深挚、气韵沉雄,诗风苍凉悲壮。代表作品《龟虽寿》《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等。 《归园田居》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那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展现农村风景、劳动生活,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轻轻告诉你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许地山 背景纵览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乱时期,男子从征服役,造成了家庭破裂、夫妻分别,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了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妇久别是她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她们的伴侣,夫妇团聚就成了她们的向往。此诗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短歌行》 根据史实和诗的内容来看,此诗当作于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后。赤壁之战是曹

汉魏晋诗三首

汉魏晋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2、《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思念之情。 3、叠字的作用 二、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解题: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几乎一字千金'。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迢迢牵牛星》一诗通过景、物、人、情的转换和交融,层层深入的构思和叠字的恰当运用,使诗作情景并生,哀怨动人。 全诗共10 句,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 6句。 第一、二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以牵牛、织女起兴,借事托物,点明了描写的对象。牵牛星处在遥远,织女星明洁灿烂。“迢迢”,遥远的样子。从织女的角度来看,牛郎仅隔银河,却又显得那么遥远。“皎皎”一词,形象鲜明,既写出了织女星的光洁明亮,又使人联想到人间思妇的皎洁美好之貌。这两句表现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情景,借喻人间夫妻相处异地、不得相聚的现实生活。 第三、四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进一步描绘织女的形象。织女摆动着纤纤素手,随着“札札”的机声开机织布。

第五、六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描写她由于思念牛郎,一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只见她泪落如雨。 这部分的表层意义是描写织女的悲伤情状,她由于与牛郎不得相聚,因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其深层含义则是暗示出多情的妻子因思念丈夫而魂不守舍,心绪不宁。 第二部分:第7 ——10句。 第七、八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照应诗的开头,描写牵牛星和织女星相隔的银河又清又浅,相距又有多远呢?河水既清且浅,本可涉水而过,相聚有期。 第九、十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指出:尽管他们只相隔一条水清且浅的银河,但只能含情相视不得互诉衷肠。 这部分交代了织女痛苦的缘由,抒发了织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 2、关于叠词: 叠音词的运用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迢迢”是写牵牛星之远,“皎皎”是写织女星之明,“纤纤”是写素手之细,“札札”是写机杼之声,“盈盈”是写银河之水,“脉脉”是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显得韵味深长,哀婉动人,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短歌行》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2、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体味忧情。 3、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理解作者的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点: 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体味忧情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第一单元 qìn(沁)园春分mì(泌) màn(漫)江màn(谩)骂百gě(舸) 寥kuò(廓) xi é(携)来zhēng(峥)嵘挥斥方qi ú(遒)万户hóu(侯) 浪è(遏)飞舟páng(彷)徨寂li áo(寥)彳chù(亍)惆 chàng(怅) 凄wǎn(婉)颓pǐ(圮)青xìng(荇)浮zǎo(藻)漫sù(溯) 长gāo(篙) hāo草(蒿)枯gǎo(槁)斑lán(斓) sh ēng (笙)箫 青tāi(苔)荆j í(棘)火bō(钵) ni ǔ(忸)怩麦zāo(糟)发ji ào(酵) dùn (炖)肉团jī(箕)凌wǔ(侮) ch ì(叱)骂踟chú(蹰)第三单元 li áo(寥)落长歌dàng(当)哭fěi (菲)薄桀ào (骜) di é(喋)血 立Pū(仆)风尘púpú(仆仆) l ìn()赁屋àn(黯)然è(噩)耗尸hái(骸) chu āng(创)伤浸zì(渍) g àn(干)练zhǎn(辗)转 yǔn(殒)身不xù(恤)作yī(揖) t ǎng(倘)使解pōu(剖)步l

ǚ(履) 谦xùn (逊) ji ǒng(迥)乎不同bǐng(屏)息叱zhà(咤)风云chà(诧)异l ì(莅)临 第四单元 紫j īng (荆)花易zhì(帜)停bó(泊)超zài (载)登zǎi (载) mēng骗(蒙) měng古(蒙)婆suō (娑)è梦(噩) xī(嬉)笑 zhuàn写(撰) chú菊(雏)zhì息(窒)绿树成yīn(阴) bō 夺(剥) bāo(剥)果皮夏yǎn (衍)lòng堂(弄)游shuì(说) qì据(契) ǎo断(拗)ào口(拗)执niù(拗) dìng(锭)壳hǒng骗(哄)起hòng (哄)气hōnghōng (哄洪) ru ò()偌大污miè(蔑)chuǎi测(揣) chuāi(揣)着挣chuài (揣)yì年(翌) héng(横)亘 hèng(横)财 酝ni àng (酿) zu ō(作)坊一鼓zuò气(作) 二、辨析下列汉字的字形 第一单元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彷徨惶然惋惜哀婉颓圮杞人忧天祭祀沉淀纸锭绽放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人教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需要美,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学常识

1、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评论等。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2、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

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 新闻“六要素”:WHEN时间WHERE地点WHAT事件WHO人物WHY原因HOW结果 新闻结构:标题(引题、正题、副题)、导语(第一段或开头第一句话)、主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结尾(结语)(有的新闻还有背景,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

高二语文汉魏晋诗三首

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汉魏晋诗三首 魏晋五言诗三首 第一课时 短歌行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三、作家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教学目标:1、了解汉乐府和魏晋时期的五言诗。 2、根据作者及相关背景,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3、反复诵读,了解五言诗的节奏,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考试试卷 本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寥廓(liáo)百舸(kě)浪遏(è)方遒(qiú)B.油腻(nì)罗绮(qǐ)寂寞(jì)斑斓(lán)C.媛女(yuán)坍圮(dān)倩影(qiàn)袅娜(nuó)D.蓊蓊郁郁(wěng)佝偻(lǚ)长篙(hāo)宁谧(m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云彩神采飞扬诚恳开垦土地B.暄响寒暄客套窗扉敞开心扉C.炫耀耀武扬威慰藉声名狼藉D.忧郁犹豫不决清凉青山绿水 3、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⑴、一个社会中的少数先驱往往从改造社会环境、________文化意识、提高民族素质三方面同时入手,来全面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⑵、那高高低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化成一片浓浓的乡愁,______在我的周围。 ⑶、中学生吸烟既_________《中学生行为规范》,又有害于身体。 A、创新弥漫违反 B、创立弥留违反 C、创新弥留违犯 D、创立弥漫违犯 4、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善于敏锐地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随心所欲地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 B、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他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C、他看好了那双款式新颖的运动鞋,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D、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B.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C.由于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D.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也是献给伟大祖国59岁华诞的珍贵礼物和诚挚祝福。 二、(6分,每小题3分)鉴赏下列两首诗,完成6—7题。 题乌江亭夏日绝句 (杜牧)(李清照) 胜败兵家事不期,生当做人杰, 包羞忍耻是男儿。死亦为鬼雄。 江东子弟多才俊,至今思项羽,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复习过程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二基础知识总结沁园春·长沙( )拜谒( )坎坷( ) 百舸( )园春泌( ) 分泌、给加点字注音:1( )干坼( )挥斥( ) 力竭( )制遏.........( )稠.密( )惆.怅( )花蔓.( )散漫( )骂谩( )长酋( )劲遒未( ) .峥嵘.( )寥.廓( )绸.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文学常识: 2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成为一种纯粹的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之际,字以上)91字)和长调(59-90、中调(字以内)58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词牌: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雨巷娴.熟( )舷.梯( )颓圮.( ).彳亍.( ).彷徨.( )寂寥.、给加点的字注音:1悬.崖( )猴猕.( )静谧.( )方凿圆枘.( )刚毅木讷.( )按捺.( )外之音弦.( )马勒.( )所向披靡.( ) ( ) 挑衅.( )繁衍.( )矫.揉造作( )奢靡.、成语2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悬崖勒马: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再别康桥 ( ) 晦朔.( )漫溯.( )缫.丝( )浮藻.( ) 枯槁.( )蒿.里行( )长篙.( )青荇.( )斑斓.萧.( ) 笙箫.( )波澜.( )阑.干大堰河—我的保姆( ) 瑟字音、1( )团箕.( ) 骂叱.( )凌侮.(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目录(全)

第一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3 2 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 6 再别康桥…………………………………………………徐志摩8 3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10 4 *中外短诗五首 断章………………………………………………………卞之琳15 风雨………………………………………………………芦荻15 错误………………………………………………………郑愁予16 回旋舞………………………………………………保尔·福尔16 在一个地铁车站…………………………………………庞德17 第二单元 5 兰亭集序………………………………………………………王羲之19 6 赤壁赋…………………………………………………………苏轼22 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25 8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27 第三单元 9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31

10 小狗包弟……………………………………………………巴金36 1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40 12 *金岳霖先生…………………………………………………汪曾祺42 第四单元 13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47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49 14 包身工………………………………………………………夏衍52 15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孙德宏61 16 *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曹智白瑞雪65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70)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73) 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76)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79) 朗诵 (82)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86) 奇妙的对联 (90)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93)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必背课文(包括目录)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课文 目录 必修1 (2) 1、沁园春?长沙(背诵全诗)毛泽东 (2) 2、雨巷(背诵全诗)戴望舒 (2) 3、再别康桥(背诵全诗)徐志摩 (4) 4、荆轲刺秦王(背诵易水送别)《战国策》 (4) 5、记念刘和珍君(背诵二、四节)鲁迅 (4) 必修2 (5) 6、卫风.氓(背诵全文)《诗经》 (5) 7、涉江采芙蓉(背诵全文)古诗十九首 (6) 8、短歌行(背诵全文)曹操 (6) 9、归园田居(背诵全文)陶渊明 (6) 10、兰亭集序(背诵全文)王羲之 (6) 11、赤壁赋(背诵全文)苏轼 (7) 12、游褒禅山记(背诵第2——3段)王安石 (7) 必修3 (8) 13、蜀道难(背诵全文)李白 (8) 14、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杜甫 (8) 15、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杜甫 (8) 16、登高(背诵全文)杜甫 (8) 17、琵琶行(背诵全文)白居易 (9) 18、寡人之于国也(背诵全文)《孟子》 (9) 19、劝学(背诵全文)《荀子》 (10) 20、过秦论(背诵最后三段)贾谊 (10) 必修4: (11) 21、念奴娇.赤壁怀古(背诵全文)苏轼 (11) 22、定风波(背诵全文)苏轼 (11) 23、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背诵全文)辛弃疾 (11) 2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背诵全文)辛弃疾 (11) 25、醉花阴(背诵全文)李清照 (12) 26、声声慢(背诵全文)李清照 (12) 27、廉颇蔺相如列传(背诵最后五段)《史记》 (12) 必修5 (13) 28、归去来兮辞(背诵全文)陶渊明 (13) 29、滕王阁序(背诵2—3段)王勃 (13) 30、陈情表(背诵全文)李密 (13) 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古诗文易错字填空练习 (14)

汉魏晋诗三首测试题及答案

汉魏晋诗三首测试题及答案 课后巩固梯级演练检查我的基础 1.填空。(1)《古诗十九首》 最初收录于________(时代)________(人物)编的________。(2)与汉乐府比,汉乐府多叙事,《古诗十九首》多________;汉乐府是 民歌,《古诗十九首》是________(体裁)。(3)汉末建安到魏初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________。这时期诗歌成就显著,许多作品在思想上和艺术上从________中汲取营养,内容上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后人称为“________”。代表作家有“三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安七子”及蔡琰。(4)陶渊明,名________,字________,世号________,自称__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是________派诗歌的开山鼻祖。他厌恶官场,性情刚直,留有“________”的典故。答案:(1)梁萧统《昭 明文选》(2)抒情文人五言诗(3)建安文学汉乐府诗建安风骨曹操曹丕曹植(4)潜渊明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东晋田园不为五斗米折腰 2.背诵默写。(1)迢迢牵牛星, ________。纤纤擢素手,________。终日不成章,________。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________。(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________,去日苦多。________,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3)月明星稀,________。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________,一去三十年。________,___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________,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________。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______,复得返自然。答案:(1)皎皎河汉女札札弄机杼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2)譬如朝露慨当以慷(3)乌鹊南飞海不厌深周公吐哺(4)误落尘网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鸡鸣桑树颠久在樊笼里阅读《古诗十 九首》中的两首诗作,完成第3题。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雨巷》

4、文学常识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归来的歌》等。自传性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 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 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 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2、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3、一词多义

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言辞,词句) 《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 若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假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及,比得上)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似乎,好像)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稍微,略微)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深奥,微妙) 动刀甚微(轻微)

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鄙 越国以鄙远 (边邑,以......为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为我 (谦辞,谦称自己) 4、古今异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全套》教案课件人教课标版(最新整理)

1.1 林教头风雪ft神庙(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必修5)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 过程中刻画人物。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4.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的促成 因素。其中后天因素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作为一 个例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林教头风雪ft神庙》所在的《水浒传》更是充分 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介绍《水浒》及“林教头风雪ft神庙”的故事前因。 指定同学读课文[预习提示],要求全班同学标出:“《水浒》是我国 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 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林教头风雪ft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然后补充介绍如下: 《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 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 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 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 半枯焦。家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 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 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 的 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 英雄人物。也可以说《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 长篇小说。 《水浒》中英雄人物斗争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有的至今还展现在舞台上,如“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李逵下ft”、“林冲发配”等等。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 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 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 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 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 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3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3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前言 课程论专家王荣生教授说:“我们认为,语文教师不是对付教材的。作为教学专家的语文教师,应该面对学生,他备课的主要工作,应该是研究他的学生,他的课堂,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王荣生教授提出的观点与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相契合的,但在很多的课堂上,基本还是“以师为本”——完成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少顾及到学生的情况。 这其实不能全怪老师。因为教材提供的大多是文本或思考练习,并没告诉老师哪些是应该教的,应该怎么教。面对教材,老师的很大的一部分精力还得放在重新研读文本、设计教学、预设问题,很难再将精力用在研究学生上。虽然,独立钻研教材、钻研文本还是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所在,但是,如果我们的教材编者或教学服务人员,能在先期研读的基础上,做得再深入一步,使教材内容教学化,为老师提供较为完备可据以操作的教学设计,告诉老师怎么教,那么,“研究学生、研究课堂”可能更容易落实。很多教师将“教参”当作“拐棍”固然不对,但至少反映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确实需要教参,另一方面也确实需要丰富教参的编写内容,即除了提供一些具体的分析和资料之外,更主要的是提供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 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教材的编者面面俱到,但如果组织一批富有经验的教师先行编拟一部分设计,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就像很多学校推广的集体备课,先行的教学设计,也可以看作是另一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吧。因为新课标教材都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来组织编写的,每一单元的文本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教学设计也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设计,是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搞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需要把握这样几个基点:以标定教,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来来设计,这是毋庸置疑的;以材设教,即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来设计,因为同样的文本选入不同的教材,教材编者的用意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兰亭集序》,综合型教材(人教版)、专题型教材(苏教版)、活动型教材(山人版)都选作篇目,其编写意图就不一样,如果不考虑教材特点来设计,则教材编者的创造性劳动就根本无从体现;当然,同样的文本还有其共同的东西,还需要我们因文设教,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确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步骤。另外,作为从单元整体出发进行的教学设计,应尽量提供菜单式的设计,为教师的不同教学追求留出余地。 语文教学,说到底一是关注文本,一是关注人本。关注文本关键看对文本的解读,文本解读落实到课堂层面一是看学生的阅读,让学生充分地接触文本;二是恰当地问题设计,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接触文本,深入把握。这两方面是完全可以通过合宜的“单元教学设计”达到统一的,这样,教师授课时就可以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和先行者(教学设计者)对文本学习的设计进行有效整合,结合对学情的把握,化为自己的教学智慧。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学习方式层面的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但落实到操作层面还需要相当的一段距离,这需要有合宜的教学内容的支撑。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以整合利用各种优势教学资源,使老师们尽快找到契入文本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研究学生,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语文,这未尝不是一条路。 愿我们共同探索。 【学习目标】 一、从分析小说的环境、情节、人物三个要素入手,学习鉴赏小说的方法。 * 二、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重点分析《林黛玉进贾府》和《祝福》中的环境描写。 三、熟悉每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从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的发展中全面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四、品味小说语言,要注意品味小说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同时把握不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大全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大全 沁园春·长沙 1、给加点字注音: 分泌.沁.园春百舸.坎坷.拜谒.遏.制竭.力挥斥.干坼.遒.劲 酋.长谩.骂散漫.花蔓.惆.怅稠.密绸.缪寥.廓峥嵘 .. 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2、文学常识: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雨巷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寂寥.彷徨 ..颓圮.舷.梯娴.熟悬.崖勒.马按捺.刚毅木讷. ..彳亍 挑衅.静谧.猕.猴奢靡.繁衍.矫.揉造作所向披靡.方枘.圆凿弦.外之音 悬崖勒马: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 再别康桥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青荇.长篙.蒿.里行枯槁.浮藻.缫.丝漫溯.晦朔.斑斓.阑.干波澜.笙箫.萧.瑟 大堰河—我的保姆

1、字音 大堰.河荆棘 ..冰屑.凌侮.叱.骂团箕.给.予碾.了三番..火钵.忸怩 2、字形 大堰河/偃旗息鼓凌侮/诲人不倦 叱骂/诧异红漆/膝盖 豆浆/船桨辗转/碾了三番 3、词语 忸怩不安: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天伦叙乐:指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 4、文学常识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归来的歌》等。自传性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一词多义 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 若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假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课本字音(正式)

【教学目标】 正确识记高中教材中的生字语音,提高普通话的辨读能力。 语文必修课本字音整理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沁qìn园分泌mì神秘mì惆chóu怅chàng 稠chóu密绸chóu布辟pì谣复辟bì寥liáo廓kuò挥斥chì方遒qiú百舸gě遏è制峥zhēng嵘róng 橘jú子 《诗两首》 漪yī沦旖yǐ旎nǐ猗yī郁漪yī澜lán 阑lán珊斑斓lán 长篙gāo 蓬蒿hāo 枯槁gǎo 漫溯sù苔tái藓舌苔tāi 宛wǎn然凄婉wǎn 剜wān 菜惋wǎn惜蜿wān 蜒yán 大腕wàn 青荇xìng 浮藻zǎo 干燥zào 浮躁zào 噪zào音悄qiāo悄悄qiǎo然笙shēng箫彳chì亍chù颓tuí圮pǐ 《大堰河——我的保姆》 瓦菲fēi 芳菲fēi 菲fěi薄窗扉fēi 绯fēi红诽fěi谤尝cháng试偿cháng还踟chí蹰chú踌chóu蹰chú踯zhí躅zhú荆jīng棘jí漂piāo泊漂piǎo白炖dùn肉青稞kē脚踝huái 蜾guǒ蠃luǒ结jié构结jiē实发酵jiào 碾niǎn场辗zhǎn转一切qiè切qiē磋凄qī苦火钵bō 典押yā 麦糟zāo 春帷wéi 戛jiá然潺chán潺孱càn头给jǐ予给gěi东西跫qióng音凌líng侮wǔ忸niǔ怩ní呢ní帽妮nī子团箕jī豆萁qí漆qī布膝xī盖枸杞qǐ 《烛之武退秦师》 瑕xiá瑜yú互见xiàn 遐xiá思自顾不暇xiá书函hán 缒zhuì下来敝bì帚zhǒu自珍遮蔽bì弊bì端 《荆轲刺秦王》 拊fǔ心忤wǔ视仵wǔ作怃wǔ然变徵zhǐ国徽huī屠戮lù戳chuō穿陛bì下夏无且jū瞋chēn目嗔chēn怪滇diān池喧阗tián 袒tǎn护坦tǎn诚偈jì子揭jiē开拜谒yè盛chéng饭揕zhèn 《鸿门宴》 食飧sūn 飨xiǎng客鲰zōu生卮zhī酒厄è运联袂mèi 抉jué择玉玦jué彘zhì肩刀俎zǔ目眦zì跽jì啖dàn 美姬jī参乘shèng 乘chéng胜追击樊哙kuài 杯杓sháo 《纪念刘和珍君》 徘pái徊huái 赁lìn屋凭píng证黯àn然暗àn淡=黯àn淡惩chéng创chuāng(名词读chuāng,动词读chuàng)创chuàng造屏bǐng息屏píng风(一般名词读píng,动词读bǐng)屏bīng营桀jié骜ào 喋dié血通牒dié间谍dié碟dié片编辑jí舟楫jí作揖yī缉jī毒修葺qì立仆pū仆pú人羽翼yì希冀jì噩è耗步履lǚ山阿ē阿ā姨谦逊xùn 虐nüè杀洋溢yì关隘ài 自缢yì谥shì号应当dāng 当dàng铺倘tǎng使熙xī攘佝gōu偻lóu 骷kū髅lóu 褴lán褛lǚ丝缕lǚ镂lòu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