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筑理论

合集下载

建筑砌筑工(高级)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最新版)

建筑砌筑工(高级)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最新版)

建筑砌筑工(高级)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最新版)一、单选题1.常温下施工,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小时用完。

A、1B、4C、5D、8标准答案:B2.展现"螺丝墙"的主要理由是()。

A、皮数杆不切实B、没有拉通线砌筑C、将提灰压灰搞反了D、没有按"三一"砌砖法施工标准答案:C3.关于小砌块施工,错误的是()。

A、砌块应将底面朝上砌筑,即砌块孔洞上大小反砌。

B、小砌块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竖向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C、小砌块砌体的砌筑方式只有全顺一种D、常温条件下,普通混凝土小砌块施工前可洒水,但不宜过多标准答案:D4.砌石工程施工中,一般灌浆()。

A、比石面略高B、与石面齐平B、可浇砖也可不浇砖C、要求浇砖D、必须浇砖标准答案:C5.墙体与构造柱砌成大马牙槎,在根部的砌法是()。

A、平直阴槎B、先进后退C、踏步斜槎D、先退后进标准答案:D6.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国际主义B、为人民服务C、爱国主义D、八荣八耻标准答案:B7.用特制的楔体砖砌清水形碹时,砖的大头朝上小头朝下,此时的灰缝要求是()。

A、上口为15~20mm,下口5~8mmB、上口为8~10mm,下口5~8mmC、上口为15~20mm,下口7~13mmD、上下灰缝厚度一致标准答案:D8.起重力矩计算公式M=QxR中,Q代表()。

A、有效B、工作C、重量D、跨距标准答案:C9.如果楼板是现浇的,并直接支承在砖墙上,则应()。

A、砌低两皮砖B、砌低一皮砖C、砌高一皮砖D、砌高两皮砖标准答案:B10.工业炉灶的炉顶砌筑时,锁砖的要求是()。

A、拱顶锁砖应为单数对称于中心线布置B、拱顶锁砖应为双数对称于中心线布置C、拱顶锁砖应为一块在中心线布置D、拱顶锁砖应为两块对称于中心线布置标准答案:A11.剁斧是在经过加工已平整的()表面上用斧子剁斩使之更加平整。

A、墙面B、砖料C、混凝土料D、石料标准答案:D12.基础墙表面不平的主要原因是()。

一级注册建筑师新六门成绩合格标准

一级注册建筑师新六门成绩合格标准

一级注册建筑师新六门成绩合格标准一级注册建筑师新六门成绩合格标准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自2021年起,对合格标准进行了调整,新增了六门科目的考核要求,这对于考试的难度和学习的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上对一级注册建筑师新六门成绩合格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新的考试科目概述1. 建筑设计理论2. 建筑设计实践3. 建筑施工技术4. 建筑经济管理5. 建筑法规6. 建筑装饰与装修二、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探讨主题1. 建筑设计理论建筑设计理论的学习,是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

考生需要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流程和方法,以及建筑美学、设计原则、风格流派等方面的知识。

2. 建筑设计实践建筑设计实践是一门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科目,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设计实践经验。

在考试中,会考察考生对于实际建筑项目的设计方案、施工图纸等的表达能力和创意能力。

3. 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技术是考试中的重点科目之一,考生需要熟悉建筑施工相关的基本理论、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知识。

4. 建筑经济管理建筑经济管理是考试中的难点科目之一,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5. 建筑法规建筑法规是考试中的基础科目之一,需要考生熟悉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中。

6. 建筑装饰与装修建筑装饰与装修是一门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科目,需要考生了解建筑装饰材料、施工工艺、装饰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三、对一级注册建筑师新六门成绩合格标准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一级注册建筑师新六门成绩合格标准的调整是必须的。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师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的考核标准旨在提高考生的综合能力,适应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

这将促使考生去深入学习和理解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更好地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对新六门成绩合格标准的全面评估和探讨,我们深入了解了每一门科目的重要性和要求。

从柯布西耶的作品看新建筑五点——对功能主义的探索

从柯布西耶的作品看新建筑五点——对功能主义的探索

设计文化学结课论文从柯布西耶的作品看新建筑五点——对功能主义的探索一稿从柯布西耶的作品看新建筑五点——对功能主义的探索艺术B0803 梅丹勒·柯布西耶(原名Charles-Eduard Jeanerette-Gris)是现代主义建筑、现代城市规划以及现代设计的奠基人;是现代主义机器美学思想的重要创建者;也是一位十分难得的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建筑师。

他以其激进的设计理念和不断变化的建筑形态承接着“现代建筑运动旗手”的称号。

他同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凡·德·罗一起开创了现代主义建筑。

他的设计理念对世界各国的建筑师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勒·柯布西耶于1887年出生于瑞士,于1917年定居于巴黎,1920年,他结识了新派立体主义画家和诗人等艺术家,一同出版了《新精神》杂志,探索现代艺术、文学与哲学思想。

他的论文集《走向新建筑》全面阐述了他的机器美学观念、革新建筑的方向和建筑设计方法,这本书成为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的宣言书。

1926年,他提出了著名的“新建筑五点”。

他的作品带有浓烈的理性主义(或功能主义)思想,代表作有萨伏伊别墅、朗香教堂、马赛公寓、拉图雷特修道院等。

一、新建筑五点的内容柯布西耶提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也提出了自己的居住“模式”——多米诺住宅和雪铁龙住宅。

从雪铁龙住宅开始,柯布西耶才逐渐形成了后来在1926年发表的现代建筑核心内容的五条原则:1.底层独立支柱,形成建筑的六个面,而不是传统的六个面;2.屋顶花园;3.自由的平面,尽量减少用墙面分隔房间的传统;4.横向长窗;5.自由的立面。

二、新建筑五点在建筑中的应用能体现新建筑五点的代表作品就是位于巴黎近郊普瓦希的由柯布西耶在1928年亲自设计的萨伏伊别墅。

建成于1929年。

是他“纯净建筑”的重要实例。

由于全面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设计手法和机器美学观念,这座建筑被誉为是现代主义建筑的里程碑。

(一)萨伏伊别墅的介绍萨伏伊别墅坐落在一片占地12英亩的绿草如茵的花园内。

阿尔多?罗西的类型学理论及案例分析

阿尔多?罗西的类型学理论及案例分析

阿尔多?罗西的类型学理论及案例分析摘要: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建筑设计趋于多元化,设计的方法也逐渐成为一项研究领域,在二十世纪,著名的建筑大师阿尔多·罗西在其《城市建筑学》一书中,通过引用类型学的概念,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理论及方法,笔者结合其在著作中的类型学观点,分析其主要的设计方式,并结合当时的社会审美论述了阿尔多·罗西的部分建筑作品中运用类型学设计实例,意在能够通过对阿尔多·罗西的建筑类型学理念的理解和分析,为当代的建筑设计提供借鉴思考。

关键词:阿尔多·罗西;建筑;类型学;城市建筑学在十九世纪建筑领域的类型学定义首次被人们提出,其主要思想是人们对自身感情和精神世界所接纳的事物的摹仿。

类型是某种特定的观念,同时观念自身也是形成模式的一种法则,因此进行事物形象的模仿,不能够说是一种类型。

从一方面来讲,模式可以理解成是对事物的本源重现,而将事物的形态进行归纳和借鉴而产生的不完全相识的作品,即可以理解为类型。

学习类型学、研究类型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城市形态上做到连续。

一、阿尔多·罗西的建筑类型学阿尔多·罗西凭借着类型学的观点,创作了《城市建筑学》一书,并在其中将城市建筑元素构建的核心依据定义为类型学,并指出类型的产生是由于人类对美的渴望,并随着社会阶层以及发展的差异,产生的类型也是不同的,其会受到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类型学便可以作为建筑元素设计的基础,因此,在建筑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领域中,对类型学进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而在建筑类型的选择上面,罗西认为创造新的类型不如去挖掘已存在的建筑类型,原有的的建筑类型往往是经过历史淘洗之后积淀下来的文化,具备一定的生命力。

二、罗西的基本设计方法(一)观察与联想罗西在进行建筑类型提取的时候,往往利用观察以及联想的方式,并将类型提取作为类型学理念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建筑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并展开联想,这是罗西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最基本的方式,因此在其建筑作品中,往往存在大量的真实事物写照。

有机更新理论在城市建筑改造中的应用

有机更新理论在城市建筑改造中的应用

有机更新理论在城市建筑改造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实际建造案例分析深入分析和研究有机更新理论,并且应用理论和设计方法进行深入扩展与实践,希望能够得出一系列改造方法。

标签:有机更新理论;城市建筑改造;应用分析1、有机更新理论与城市建筑改造城市有机更新主要是将城市中不满足实际生活需求的区域进行改造建设,确保其能够重新繁荣。

在改造期间主要是对客观实体进行改造,并且能够延续空间、生态,游憩以及视觉等环境,对城市实施有计划的改造建设。

有机更新理念的核心思想要求在改造期间遵循城市内在发展规律,能够按照实际现状实施更新改造,确保城市秩序的井然有序,能够有效处理好现状与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

当前建筑局部以及立面改造方式能够防止改变城市肌理,有效确保城市完整性。

现阶段,政府部门主要参与城市局部与立面改造,在实际改造建设期间常常会产生较大的工程量,建设周期较短,无法有效统一建筑的色彩与形态,还会出现沟通难问题。

由于在改造期间存在不同的要求与内容,此次研究在对具体项目实施改造时完全遵循城市历史文化,按照城市发展现状对现有建筑实施区别改造和控制,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

2、有机更新理论在城市建筑改造中的应用2.1保留现有建筑,维护建筑功能针对可以继续使用的建筑来说,首先应当维护建筑功能,确保建筑整体风格与造型能够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此时就可以通过局部和立面改造方式确保建筑能够保留现有功能。

以嘉兴中山路沿街改造为例,整条街道其中的几幢银行总部大楼,虽然年代久远,但建筑风格各有各的时代特点,建筑本身为干挂石材以及铝板玻璃幕墙,整体形象观感不错,因此在对该种建筑实施改造时就不需要改变整体,只需要采用立面清洗方式实施改造,此种改造方式不会产生较大经济成本,并且避免对建筑使用功能造成影响。

2.2重整建筑(1)确保功能不变,调整局部与立面:建筑整体风格较为适宜,但是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改造期间应当结合改造与保留原则,保留良好部分,实施局部改造。

建筑本意——中国当代新建筑的思考

建筑本意——中国当代新建筑的思考

M oder n sci ence 今日科苑K E Y U A N LU N TA N科苑论坛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设计界的创作设计的理念的产生、发展、演变进行反思,强调了在当代建筑设计趋向的意识形态背景下如何创作适合中国文化的、回归建筑本意的建筑。

关键词:居住;地域性;独特性有人类历史,便有建筑,建筑总是伴随人类共存。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据此可知:巢居可能是人类社会采用过一种原始的居住方式,随着火的发明,人类围火而居——穴居,加大了人类社会的活动范围。

直到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轩辕氏教会大家建造房屋,人们才告别风餐露宿的历史,迈入居住的新纪元。

从炎黄时代开始,华夏文明已传承了四千六百八十多年。

这期间,文化兼容并蓄,建筑异彩纷呈,在建筑上形成了中国建筑的独特气息,历代的民居无疑是最能展现这种气息的典范。

当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引发建筑不断升温,形形色色的建筑一夜之间呈现在大众面前,欧式的、日式的、美式的、新加坡的、香港的……真正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楼万楼各尽态”。

这些形态功能各异的建筑齐集一处,引发我们对中国当代新建筑的思考。

盖个电视台,把房子搞得东倒西歪,踢个球非得做个鸟巢,听个音乐非得造个鸟蛋。

这是什么建筑形态?什么行为、什么逻辑?这些搞杂耍的人生怕人家说自己不懂艺术,生怕自己老实,非要做鬼脸给人看;本来就丑,还猛化妆,生怕引不起别人的注意。

柱子都恨不得弯着斜着做,折腾死人,总想以所谓“个性化设计”来表达自己与众不同。

其缺乏建筑学的基本常识,以为自己脚下没有地球引力了。

也不知是从哪一天开始,住宅楼上的小帽子又变成了一片片小挑板。

最近,举国上下的住宅顶上更是五花八门,这种涂脂抹粉的小手段几乎与建筑本体毫无关系。

不禁也要问,这是哪门子艺术?建筑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不同于西方的过程。

中国建筑从殷商时代开始至今三千多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建筑体系。

新建筑五点

新建筑五点

巴西利卡是一种建筑形制,长条形平面,长比宽大约2:1,纵向几排柱,中间高,两端低,高侧窗采光,一端或两端有半圆形龛,常用做钱庄,会堂等。

太阳神庙的特点1都有非常雄伟壮观的大门,外有一个或两个方尖碑2都有大殿,大殿内柱子很粗,柱径大于柱间距,皇帝在这里接受少数人的朝拜3整个设计中注意了空间的序列,为法老个人祭祀活动创造威压神秘的气氛新建筑五点1底层架空放独立支柱2屋顶花园3自由的平面4横向长窗5自由的立面Mies 纯净空间1简化结构体系和构件,产生极少障碍的可作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全面空间)2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不带任何多余的,只有直线直角组成的规整纯净透明的钢和玻璃方盒子帕提农神庙视觉校正1加粗角柱2加大内部柱间距3梁向上拱以示校正4柱向里倾给人稳定5辉煌的山花雕刻 帕提农神庙突出办法1位于山城最高处,有很好的视距2全希腊最大的多立克庙宇3卫城唯一的围廊式建筑4卫城最华丽的建筑哥特式结构特点①减轻拱顶的重量及侧推力。

②使用独立的飞券作为传递屋顶侧推力的结构构件。

③将圆券十字拱等全部改用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减轻了侧推力,增加了逻辑性很强的结构线条。

奖杯亭的构图手法 1.基座和亭子各有完整的台基和檐部,构图独立,然后再谋求二者的协调统一,这是多层的建筑组合普遍遵守的法则2.圆亭和方基座相切,这是圆形和方形体积间常用的交接法3.下部简洁厚重,越向上越轻快华丽,分划越细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艺术成就1结构体系,传力明确清楚,2既集中统一又曲折多变的内部空间。

3.内部灿烂夺目的色彩效果古典主义建筑特点1重视理性和法式2通过政治力量来推行文艺复兴3重点是组织与意大利的交流4发展了广场建筑,使建筑、建筑群、城市连成一体古典主义构图手法(学院派)讲究轴线、对称、主次、古典比例、和谐、韵律等东西园林的差异东方是自由式布局,休闲庭院,随意变化,趋高就低,呈现曲折之趣,皆以池沼花木接近自然,入诗入画。

西方绝对对称式布局,庭院基本相同,具有共同性“水晶宫”对高技派影响1水晶宫是高技派的第一炮。

建筑行为学与场所理论

建筑行为学与场所理论

建筑行为学与场所理论一、行为-场所理论(一)场所与空间行为“场所”的有关理论是目前西方建筑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所谓“场所”是指包含了物质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生活环境,是建筑环境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代表了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追求以人为中心的建筑主流。

只有当物质的实体和空间表达了特定的文化、历史、人的活动,并使之充满活力时才能称之为场所。

场所理论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

广义的场所理论是以建筑及城市设计的专业人员为主体,借助于旁系学科,分析不同建筑场所中的历史,文化、人的活动等因素,探求新的城市与建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狭义的场所论即“行为场所”的概念是以心理学及行为学家为主体,研究具体的微观的场所与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试图为广义的场所论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1.广义场所论的发展及流派广义的场所论起源于50年代的“十次小组”,随后发展成各种理论和流派。

(1)场所结构理论(2)亚力山大的模式语言(3)支撑体的分析法(4)建筑人类学的场所论(5)形态与类型学的城市分析理论2.狭义的场所论--行为场所行为科学在环境设计中取得的重要进展之一,是巴克等人建立的行为场所的概念。

与传统实验心理学的方法不同,巴克等人用现场追踪观察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外显行为,并且将人的行为模式与物质场所联系起来作为整体研究,为进一步突破“环境决定论”作出了贡献。

(1)行为场所的概念建筑环境的物质形态是由一组不同性质的界面构成,这组界面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

通常由界面围合而成的空间是为了满足一定的活动,用环境设计的术语来定义,就是包含了行为流线的活动系统。

行为场所是活动和环境的稳定结合,它包含下列因素:①重复出现的活动--一组固定的行为模式;②一个特定的环境设施;③上述两者之间适当的联系。

一般地,相同的物质场所在不同的时间发生不同的行为,将成为数个行为场所。

一个固定的行为模式可能包括许多同时发生的行为:①明显的感情行为;②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为;③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④物体的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新建筑的萌芽 (一)工业革命后至十九世纪未西方建筑界概况 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欧美先进国家逐步推翻了封建制度,冲破了旧的生产关系,解放了资本主义生产力。1960—1830年的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进了繁荣发展的时期,科学技术也处于飞跃发展的状态。科学技术领域的不断的新发明、新发现,不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意识形态。在新生的实验自然科学的光辉成就鼓舞下,人们的热情由宗教转向科学、崇尚理性,试图完全摆脱过去的陈规旧俗的约束,强调要让人的自己去感觉分析事物,寻求自然的真正“形象”。人们坚信自己是作为总的进化过程中的参与者存在,相信大自然的和协以及人们具有掌握大自然的规律的能力。这时,源于法国的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较大。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摆脱封建思想体系、圣经教条主义的束缚,它的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这样的思想意识正是这时期出现的古典复兴思潮的思想基础。 然而,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却也引起了一些新的严重的问题。城市化速度的过快,造成了城市人口的激增,城市的恶性膨胀。乡村人口的不断拥入城市又造成了城市住宅的严重危机。工业革命产生了根本的社会变革,使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产生贫富悬殊的局面,“自由、平等、博爱”对于城市贫民来说只是一个空的口号。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这一时期的建筑活动主要可以概括为下列几个方面: 1、对城市规划的种种探索。这些探索都基于如何解决城市不断恶性膨胀的问题。其中著名的有“巴黎改建”、“新协和村”、“花园城市”、“工业城市”、“方格形城市”等等。这些探索中,有些带有浓厚的空想色彩,也有些企图回归一种自然的生活。但它们对后来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影响。 2、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变化,这就产生了一些新生活、新社会需要的,崭新的建筑类型。其中许多新的建筑类型如博物管、博览会、办公楼等等代之教学、宫殿而成为新的社会条件下的主要建筑。 3、建筑师们以不同的方式探索着解决新的建筑类型和旧的形式、风格的方法。其中可以分为两种倾向。其一是在广义的古典主义建筑的范围内的建筑风格、形式中挑挑捡捡,寻求合适的形式来表达新的建筑内容。这种倾向表现为当时出现的古典复兴思潮,包括“罗马复兴”、“希腊复兴”、“折中主义”等等流派。其二是探索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表现一种新的建筑风格。这种倾向中的种种探索成了现代建筑运动的先声。 4、由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得这一时期有可能产生出大不同于以住的空间,这种空间可以一般地概括为开放空间(open space)。开放空间的意义可以在不同层次上表现出,如在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下产生的硕大、透明的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室内概念的空间。1851年伦敦出现的水晶宫即是一例。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中也表现出了开放空间的意义。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末是西方建筑史上一个似乎比较混乱的时期。由于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剧烈变化,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尝试的出现,可以说没有一种风格,一种流派占据这一时期建筑界的主导地位。然而,在这些纷杂的建筑现象中,在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下产生的对新建筑的类型的建筑风格的探索是其中最有成就的,它是新建筑的萌芽。 (二)探索新建筑的种种运动 早在1826年,德国著名建筑师辛克尔(K.F.Schinrel)在出国考察后,对英国新的工业建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提出:“我们难道不应该试图寻求我们自己的风格吗?”在实践中,他也已开始摸索。在1827年设计的柏林百货店中,他大胆地把瓦顶改为平顶,并把柱式和檐口作了相当的洁化,窗子也相对加大。 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1850年在加建巴黎圣日内维夫图书馆的拱顶时,大胆采用了新建材——混凝土和新结构,取得了成功,为近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奠定了基础。 德国另一位建筑师散帕尔(Semper)虽然早先也致力于古典建筑的设计,并受过折中主义的影响,但他是个对时代精神十分敏感的人,思想比较激进。在1852年著了《工业艺术论》一书,试图使建筑符合时代精神,并将艺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他曾在1851年国际博览会水晶宫施工工地上工作过。 在对新建筑的探索中,欧美国家先后出现了一些对现代建筑运动的形成影响较大的流派与运动。其中著名的有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奥地利的维也纳分离派、德国的德意志制造联盟,美国的芝加哥学派等等。下面逐一介绍。 1、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ts Move-ment)”出现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以拉斯金和莫里斯为首。工艺美术运动发起者们只看到了工业革命带来了灾难,认为机器是文化的敌人,他们向往过去,主张只用手工艺生产,要返朴归真。他们的思想代表了一些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但是,他们在艺术上的一些主张却对后来的新建筑运动有一定的启发。 1859—1860年由建筑师魏布(ph:lip.webb)设计在肯特建造了莫里斯的住宅,名为“12屋”。这是建筑上的代表作。“12屋”的平面根据功能需要而布置成L形,用当地产的红砖作建材;并抛弃了传统的贴面装饰,直接表现红砖的质感。这座建筑反映了把材料、功能和艺术造型紧密结合的设计思想。 2、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新艺术运动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始创于比利时。它的主要创始人是凡、德、费尔德。新艺术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反对新古典主义的陈式样式,试图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新的艺术风格问题。新艺术运动的主要成果表现在建筑室内装修形式的简化和创新。它们在装饰中大量应用铁构件,装饰题材以模仿自然界生长茂盛的草木形状为主。霍尔塔1893年设计的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新艺术运动当时曾在西方流行,在它的影响下,德国出现了青年风格派。他们以新艺术的观点应用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奥别列希设计的路德维希展览馆,具有简洁的外观,宽大的窗户,主要入口是一个圆供形大门。入口周围以植物图案作装饰提材,反映了新艺术运动影响之深。 新艺术运动在建筑中的改革与创新局限于装饰手法,装饰题材之上,虽然曾广为流行,却不甚长命。至二十世纪初便衰落了。 在新艺术运动流行之时,西班牙建筑师戈地在学过建筑艺术风格上另辟途径。他以自己丰富的幻想、浪漫主义的手法吸取了东方建筑的一些特点结合自然的形式,苦心营造他独创的塑性建筑。戈地的代表作是在巴塞罗那的未拉公寓(1905-1910)。 3、瓦格纳与维也纳分离派 瓦格纳(otto Wagrer)是散普尔的学生,受过古典训练。后来在主持维也纳学院建筑专业时,受到新时代的影响,思想转变。他著了《现代建筑》一书,书中主张新结构原理和新材料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出现,他反对历史上的形式的重演。瓦格纳的作品之一是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营业厅。这座营业厅应用了玻璃和钢材,风格简洁,废除了所有装饰。 瓦格纳的给也纳颇有影响,当时形成了以他为中心的建筑家集团,被称为“维也纳”学派。1897年维也纳学派中一部分人员成立了“分离派”,该派主张与传统决裂。瓦格纳于1899年也加入了这个组织。 4、路斯 在探索新建筑的种种派别中,一个值得一提的人物是路斯。他主张建筑应以实用为主,反对把建筑列入艺术的范畴,并竭力反对装饰。1908年写了《装饰与罪恶》一文,声称“装饰是罪恶”。路斯的代表作是1910年建在维也纳的斯坦纳住宅。在这座建筑里,人们已经完全看不到装饰了,建筑成为简洁的立方体组合,门窗形式也都为长方形,与传统的建筑截然不同。 路斯的观点于今看来当然是过于偏激了。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种过正的进步作用,对新建筑的探索作出了贡献。 5、美国芝加哥学派与沙利文 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后,工业迅速发达,城市人口激增。芝加歌这时作为全国的铁路枢纽和航运中心,城市发展很快。1873年大火之后,现代高层建筑寸伯春笋般涌现,而这些高层建筑的出现也标志着“芝加哥学派”的出生。 芝加哥学派的兴盛时期是1883到1893年间。这一学派的创始人为工程师詹尼。芝加哥学派的代表性建筑都是集中在芝加哥的高层建筑。1879年詹尼设计的第一拉埃特大厦高七层。由砖墙和铁梁柱混合承重。它是早期的高层建筑。芝加哥学派的一些著名作品有:1890—1894年伯纳姆的鲁特设计的十六层的瑞莱斯大厦,该大厦应用了框架结构。荷拉伯特和罗汗设计的马癸特大厦(1894年),马癸特大厦平面E字形,中部为交通枢纽,内部空间无固定分隔,可灵活划分。它的外观十分简洁,立面构图主要由“芝加哥窗”排列构成。芝加哥学派的高层建筑都有一些公共的特点,就是采用金属框架结构,建筑外观简洁,立面由一种宽阔的横向长方形窗整齐排列构成。这种窗就是所渭的“芝加哥窗”。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这使得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得到运用;再者在建筑设计中,芝加哥学派突出了功能的重要性,并创造了反映新技术符合时代要求的简洁的建筑造型。 沙利文是美国探索新建筑活动中的重要人物。在建筑理论上,他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建筑设计应该从功能出发,从内而外,同时,形式应该反映内容。他的著名口号是“形式追随功能”,他以为这是一种规律。沙利文的建筑观建对新建筑运动具有重大影响。 6、德意志制造联盟和贝伦斯 二十世纪初,德国曾一度成为欧洲建筑思想的中心。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一时期它的工业水平速迅发展走向了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是由于它没有深厚的古典建筑传统的束缚。这时期,德国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文化组织即德意志制造联盟。它成立于1907年,由一些艺术家、建筑家、工业家等组成。它的目的在于结合各方面的努力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德意志制造联盟继承了莫里斯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但它的目的不在于恢复手工生产来提高工业品的质量,而是要使机器产物变为艺术品。 1907至1914年间在德意志制造联盟中成长的建筑师有格罗披易斯、未斯等,他们成了新建筑运动的领袖人物。而介于新一代的更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