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搜救应急体系

合集下载

海上搜救与救援分析与措施探讨

海上搜救与救援分析与措施探讨

海上搜救与救援分析与措施探讨摘要:随着我国海洋运输的迅速发展,船舶航行密度不断增加,相应的船舶安全问题也日益增加,海洋救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海洋航行中,船舶航行的特殊情况使其在发生意外事件时难以进行有效的救援,而复杂多变的海洋状况又会对救援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

由于海上环境的恶劣,救援工作很困难,常常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来进行搜索,因此造成了大量的人员死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救援装备、人员素质、配合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不良的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当前救援工作的开展。

本文将就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提高救援工作的效能和减少灾害发生造成的严重损失。

关键词:海上搜救、救援分析、措施策略前言:海洋救援是一种以降低生命、财产损害、以挽救海洋经济发展为宗旨的社会性活动。

但是,在海上救援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救援工作的效果难以通过人力来进行有效的管控,以此达到目的。

这是因为海洋存在着各种复杂且多变的状况,这些不良的状况会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且在救护期间,还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如果不能保证搜救的效果,很容易出现更多的伤亡。

为此,必须加强对海洋救援的投资,提高海洋救援工作的整体效能,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长远发展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海上搜救工作存在的现状问题事实上,按照其工作任务划分,可以分为海洋搜索和海洋救援。

海上搜索实际上是一种重要的、准确的对出现事故船、遭遇事故的人数等基本资料进行核实的工作,而海上救援是对遇难人员、船只、财物进行救援的一种工作形式。

从过去的救援经验来看,救援设备的先进和工作人员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到搜救的工作效率。

从国外开展的海上搜救工作来分析,由于其装备和装备比较齐全,而且救护队伍的工作能力也比较强。

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能有效地减少救援和救援的耗时,提高救援工作的成功率,然而根据目前国内海洋救援工作的状况,无论是装备、装备还是人力配备,都与世界先进国家有很大的距离。

致知力行 继往开来 推进我国水上搜救能力高质量发展

致知力行 继往开来 推进我国水上搜救能力高质量发展

水上应急体系(也称水上搜寻救助系统)是指实现水上搜寻救助功能的组织结构。

主要由搜救协调机构、遇险通信和搜救力量三部分(子系统)构成。

我国在这三个方面的建设均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多年的运行也成效明显。

据统计,2010—2018年,全国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共组织协调搜救行动18 474次,协调各类船艇84 586艘次,协调飞机3 451架次,在我国搜救责任区内成功搜救13 592艘中外遇险船舶、150 687名中外遇险人员,平均每天成功救助45人,搜救成功率96.2%。

(一)“一案三制”建设1. 水上搜救体制建设。

我国早在1973年,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文,成立“全国海上安全指挥部”,统一指挥和部署海上“三防一救”工作,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海上搜救工作在我国开始起步。

1989年,根据《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要求,国务院、中央军委建立“中国海上搜救中心(China Maritime Rescue Co-ordination Center)”,负责全国海上搜救工作的统一组织和协调,同时,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逐步成立了省级“海上搜救中心”,各地区根据所负责海域的具体情况,还设立了海上搜救分支机构(市级海上搜救分中心),实现了国家海上搜救体制与国际接轨。

2005年,为加强我国应对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能力,增进国务院各相关部委和军队在海上搜救工作上的协调配合,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全国海上搜救和船舶污染应急反应工作,至此,一个完整的国家水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制已经初步形成。

2. 水上搜救法制建设。

我国参加了《1958年公海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74年SOL AS公约》《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等与海上搜救有关的朱玉柱致知力行 继往开来推进我国水上搜救能力高质量发展2019年1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水上搜救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中职教育-《安全管理》课件:第五章第二节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劳动版).ppt

中职教育-《安全管理》课件:第五章第二节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劳动版).ppt
管理部门、各专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机构设立 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专家组,为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提供 技术咨询和决策支持。企业应急救援专家组。 开展对应急救援重大装备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16
(4)物资与装备保障系统 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针对本企业可能发生的事
故特点在企业内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各级地方政 府针对辖区内易发重特大事故的类型和分布,在指定的 物资储备单位或物资生产、流通、使用企业和单位储备 相应的应急物资,形成分层次、覆盖本区域各领域各类 事故的应急救援物资保障系统,保证应急救援需要。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7
(6)标准、文件和部门规章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9002-2006)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体系 《城市燃气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YZ0403-2009) 《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应急预案》
第二节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一、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结构 二、组织体系 三、运行机制 四、支持保障系统 五、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1
一、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结构
我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在 消防、地震、洪水、核事故、森林火灾、海上搜救、 矿山和石油化工等领域不同程度地建立了相应的应急 救援体系。资源共享和协调。
政府令
人力资源
救援队伍 公众动员
标准
财务经费
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
管理体制和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
效的应急管理机制规划。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人命搜寻救助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人命搜寻救助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人命搜寻救助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保障海上人命安全,使海上遇险人员获得及时、有效的救助,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及承担的海上搜寻救助(以下简称搜救)责任区域内的人命搜寻救助活动以及与上述活动有关的单位、船舶、设施、航空器或人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及承担的海上搜救责任区域以外,由中国政府组织的搜救活动或派出搜救力量参与搜救活动以及涉及中国籍船舶、船员遇险的救助活动,亦适用于本条例。

第三条[主管机关]国家建立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在国务院领导下统筹研究全国海上搜救工作,研究讨论重大海上搜救问题,指导、监督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海上搜救应急反应工作。

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海上搜救工作;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海事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全国海上搜救业务的管理工作;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设臵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作为联席会议的办事机构,负责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对全国重大海上搜救行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指挥。

1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设臵省级海上搜救中心,由有关政府部门及当地驻军组成,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搜救责任区内搜救行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各省级海上搜救中心设在所在地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由当地海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沿海各地市人民政府应设臵市级海上搜救中心,由有关政府部门及当地驻军组成,在市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搜救责任区内搜救行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各市级海上搜救中心设在所在地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由当地海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上级海上搜救中心应对下一级海上搜救中心的搜救行动进行业务指导,必要时上一级海上搜救中心可直接对海上搜救工作进行组织协调。

第四条[其他成员单位]渔业主管部门应积极协助海上搜救中心组织、协调渔业船舶参加海上搜救行动。

卫生主管部门应会同当地海上搜救中心指定适当的医疗机构负责对海上伤病人员提供海上医疗咨询、医疗援助。

海上搜救相关术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海上搜救相关术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海上搜救相关术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海上搜救是指在海上遇到紧急情况时,通过组织和协调相关资源对遇难人员进行搜救行动的活动。

海上搜救是保障航行安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国际社会的一项重要合作领域。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洋活动的增加,海上搜救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在海上搜救中,准确理解和掌握相关术语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掌握了海上搜救相关术语后,才能有效地进行搜救行动,并最大程度地提高救援效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重点介绍海上搜救相关的关键术语,希望能帮助读者对海上搜救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应对海上紧急情况的能力和水平。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通过概述内容介绍海上搜救相关概念和重要性,说明本文的结构安排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海上搜救的概念、关键术语和程序,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海上搜救的相关知识。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文章进行总结,重点强调海上搜救的重要性和展望未来海上搜救发展的趋势。

整个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读者可通过此结构系统地了解海上搜救相关内容。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海上搜救相关术语,帮助读者了解海上搜救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通过深入解析海上搜救的关键术语和程序,读者将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海上搜救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此外,本文还旨在提高读者对海上安全的认识,加强海上搜救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海上搜救工作,为应对紧急情况提供指导和帮助。

2.正文2.1 海上搜救概念海上搜救是指在海上发生事故或遇险情况时,相关机构组织并进行的寻找、救助遇险船只或人员的行动。

海上搜救工作旨在减少海洋事故灾害的损失,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海洋环境和海上交通秩序。

海上搜救的范围涵盖了所有海域,包括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公海。

海上搜救的主体一般为海上搜救中心,根据国际海上搜救协定和相关法律法规,海上搜救中心负责协调搜救行动,指挥各方参与搜救工作。

应急体系的构成、职能与机制

应急体系的构成、职能与机制

县级交通运输部门
交通运输部
应急组织体系的构成
国务院
交通运输部
应急指挥与协调机构 咨询机构 应急日常管理机构 现场指挥机构
国家级应急机构构成
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部的组织结构
交通运输部
中国民用 航空局
国家邮政 局
12个内设 机构
海事局 长航局
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部的12个内设机构
办公厅
人事劳动 局
安全监督 司
其他社会力量 Other social forces
交通运输部
公路抢通恢复组织管理体系
交通运输部 MOT
省级交通部门
各地武警工程部队
应急运输保障组织管理体系
国务院 应急办
交通运输方政府
主要内容
组织 应急 应急 构成 职能 机制
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部在应急方面的职能
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部在应急方面的职能
国务院
交通运输部
承担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责任。负责水上交通管制、船舶 及相关水上设施检验、登记和防止污染、水上消防、航 海保障、救助打捞、通信导航、船舶与港口设施保安及 危险品运输监督管理等工作。负责船员管理有关工作。
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部在应急方面的职能
国务院
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部
疫情防治机制
防疫人员对蔬菜车队进行消毒
长途汽车总站的医护人员 在候车室给乘客量体温
SARS期间交通与防疫部门紧交通密运输合部作
疫情防治机制
防疫人员在对长途客车站全面消毒 并对到达旅客测量体温
SARS期间交通与防疫部门紧交通密运输合部作
政策法规 司
公路局
科技司
综合规划 司

关于加强水上搜救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水上搜救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水上搜救工作的通知水上搜救是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履行国际公约的重要内容,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充分发挥国家海上搜救体制机制优势,稳步推进水上搜救体系建设,管理运行制度化、队伍装备正规化、决策指挥科学化、理念视野国际化、内部管理窗口化建设均取得显著成效,水上搜救能力和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但与此同时,水上搜救工作仍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法规标准不健全、保障能力不适应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期盼。

为加强水上搜救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健全水上搜救体制。

国家海上搜救机构要做好全国海上搜救和船舶污染应急工作的统一组织、协调,制定完善工作预案和规章制度,指导地方开展有关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预防与应对水上突发事件的属地责任,建立健全水上搜救组织、协调、指挥和保障体系,水上搜救所需经费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水上搜救机构高效有序运行。

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

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要统筹全国海上搜救和船舶污染应急反应工作,发挥好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紧急会商、联合演习、专家咨询等优势。

交通运输部要发挥好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牵头单位作用,完善综合协调机制,加强督促指导。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建立水上搜救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领导、统一指挥、属地为主、专群结合、就近就便、快速高效”的工作格局。

三、注重内河水上搜救协同。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实际建立适应需求、科学部署的应急值守动态调整机制,区域联动、行业协同的联合协作机制,加快推进内河巡航救助一体化建设,加强公务船艇日常巡航,强化执法和救助功能。

非水网地区属地政府要建设辖区水上救援力量,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强化协调联动,不断提升内陆湖泊、水库等水上搜救能力。

四、加强信息资源共享。

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

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

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1 建立健全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势在必行1.1 我国应急救援工作现状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不断发生,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重大影响。

导致我国事故频发,伤亡后果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应急体系不够完善。

针对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活动,包括减灾、防灾、救灾和灾后恢复这些步骤与环节。

只有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运转良好的体系,才能把各类灾害应急以及应急过程中的逐个环节联系组织起来,实现有效控制事态,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尽快恢复重建这三个目标。

多年来,我国在消防、地震、洪水、核事故、森林火灾、海上搜救、矿山和化学等领域已逐步建立了一些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

然而,在救援能力上以及整体综合协调能力上仍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近年来的一些重大救援活动。

1994年6月16日珠海市裕新织染厂发生大火,次日凌晨3时,大火基本扑灭。

现场留下一个中队扑灭余火,因力量不足和装备简陋,不得不组织没有接受任何灭火培训的400多名工人进入现场,厂房突然发生倒塌,造成93人死亡(其中92名工人),直接经济损失9515万元。

1998年3月5日西安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400立方米、储存170吨液化气的球罐根部发生泄漏,仅采用80条棉被紧急堵漏,由于缺乏相应的堵漏工具,未能在第一时间内控制事故,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先后发生四次爆炸,疏散了方圆3公里范围内的人员,5公里范围内实行交通管制。

7名消防战士和5名液化气站工作人员牺牲,伤32人。

1999年“11.24”海难,因天气恶劣、救援力量有限等原因,长达7个小时都没有救援成功,导致“大舜号”沉没,死亡282人。

就是随后不久的12月12日,在法国海域,一艘马耳他籍油轮断为两截,在风力10级环境下,船上20多名员工在很短时间全部救走。

如果11.24海难救援更得力,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完全可以降到最低限度。

2000年10月24日凌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发生一起氰化钠罐车坠落20米深山谷的恶性事件,10.7吨剧毒品氰化钠(5毫克可致人死亡)泄入河水,事故当天,水中的氰化钠超标310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国际交流

本是一个海洋大国,也是受
海洋灾害影响最大的国家之
一。多年来,日本海上保安
厅作为日本海上专业搜救力量,在海难
救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下辖的“特
殊救难队”更是以严格的训练、精湛的
技术著称于世界海难救助界。本文对日
本海上保安厅海难救助应急反应体系进
行了介绍,同时也希望为进一步完善我
国的海上应急反应体系提供一些有益的
参考。

历史沿革及主要职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沿海的
主要港口、航路被大量的水雷封锁,同
时一些重要的助航标志设备无法正常使
用,此时日本沿海的海上航行安全完
全无法得到保证,由此被称为“dark
sea”,亦即“黑海”。1946年,应日
本政府和盟军邀请,美国海岸警卫队的
米利斯船长访问了日本,专门就日本日
本海上安全体系的现状进行了研究,
并向日本政府提出了建立国内海上航
行安全监管机构的建议。1948年4月27
日,日本政府通过了《日本海上保安厅
法》,根据该法案于1948年5月1日组建
了日本海上保安厅。
根据《日本海上保安厅法》第二条
规定,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职责为:海上
执法、海难的搜寻与救助、防止海洋污
染、预防和控制海上犯罪、逮捕与调查
海上犯罪行为、管理海上交通、管理海
上以及水道助航设施,保障航行安全、
对涉及以上七项的海上事件进行调查。
日本海上保安厅根据相应的职责分
工设立了警备救难部、海洋环境气象调
查部、海上交通管理部、行政部、装备
与科技部五个主要部门。

专业海上搜救部门日本海上保安厅的海上搜寻与救助职责由警备救难部承担。其主要职责是:海上执法;救助海难事故中的人命、财产、船舶,并在海洋灾害发生时实施救援;建立遇险船舶、漂浮物以及沉船、沉物的救助打捞体系;对日本海上保安厅以外的人命、货物、船舶救助打捞单位、设施的监管;对从事海上旅客、货物运输的单位实施安全监管,确保海上运输的安全;对港口装卸危险货物实施监督管理;在日本海上保安厅职权范围内对海洋污染事故进行应急处置与调查;对日本沿海水域进行巡航;调查、控制海上犯罪行为;管理日本海上保安厅的海洋通讯设施;与海上警察、海关、移民局等政府机构合作事务。海上搜救应急反应体系
1.沿岸站点
日本海上保安厅司令部以及其下

日本海上搜

China Emergency Rescue
19

国际交流

设的管区司令部、巡逻船基地、飞行基
地、管区通讯中心、交通管制中心均保
持24小时不间断守听待命,以便对海上

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反应。如果有可能
发生大规模的海难、海洋灾害事故,海
上保安厅将会立即派遣出救援力量。
海难事故发生后,海上保安厅将立
即派遣巡逻船艇/飞机赶赴现场,与此
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分析事故的
相关信息资料,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搜
寻区域、搜寻救助方案,以便能够最快
地作出应急反应行动。海难救助现场的
救助行动由日本海上保安厅统一协调指
挥。例如,在事故现场附近航行的船舶
等均要听从海上保安厅的统一协调指挥
参加救助行动。
2.巡逻船艇、飞机

发生海难事故后,海上保安厅下设
的救助协调中心将立即协调距离现场最
近的巡逻船艇、飞机赶赴现场,根据情
况需要,还会从邻近管区的救助协调中
心协调更多的救助力量赶赴现场,以保
证现场具有足够的救助力量。
为更有效地实施应急反应行动,海
上保安厅在事故相对高发区例如通航密
集区、渔船作业密集的地区、通航环境
复杂海域以及气象条件恶劣的海区布设
了专门的巡航船艇驻守待命。
3.特殊救难队的成立
1974年9月,液化气船“第十育英
丸”在东京湾内与集装箱船“太平洋埃
利斯”轮发生碰撞,两轮均发生火灾,
损失惨重。为对这一类比较特殊的海上
事故实施救助,当时的海上保安厅第三
管区成立了特殊救难队(成员五人)。
特殊救难队的主要任务是:对船舶火灾
实施救助;在有毒、危险性物质泄漏的
情况下对人员实施救助;对倾覆的船舶
实施救助;防止沉船内的油类溢漏污染
海面。
1986年4月,著名的羽田特殊救难
队在海上保安厅羽田航空基地成立。归
属日本海保第三管区司令部直管。该特
殊救难队专备了先进的救助专用装备例
如潜水装具、水下切割用具等,救难队
人员均从海上保安厅各级单位中抽调技
术过硬的骨干组成。根据情况需要,该
救难队可以乘坐海上保安厅的飞机由日
本羽田机场起飞,在短时间内携带装具
前往日本各地实施海上救助行动。
4.组织机构与职责
(1)组织机构
特殊救难队的组织机构见(图
一):
(2)特殊救难小分队的组成
特殊救难小分队由6名成员组成,
小队长1人、小队长助理1人、队员4
人,每一名队员都有自己不同的职责。
(3)特殊救难小分队的任务

救应急体系
文 王 宁

China Emergency Rescue
20

国际交流
——利用潜水手段,从倾覆或其他
危险状态的船舶中救助被困人员;
——在难以利用船艇到达的事故现
场,利用直升飞机滑降的手段救助遇难
人员;
——指导对装有危险或化学品的船
舶实施灭火,或阻止其爆炸;
——对需要进一步实施医疗救治的
遇难人员进行医疗救治;
——在发生海洋自然灾害时实施救
助;
——承担国际合作任务,接受派遣
执行国外援助任务或海外技术指导(例
如我国这次汶川地震后,日本政府派遣
的援助对中就有日本海上保安厅羽田特
殊救难队的成员。)
——其他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的海
难救助行动;
——研究海难救助技术管理知识,
检验新的技术装备的可用性。
(4)特殊救难队的装备
特殊救难队驻守待命的救助站约配
有200余种救助专用装备,这些装备均
由特殊救难队自行管理、使用与保养。
在实施海难救助行动中,特殊救难队队
员会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器具和装备带
到现场。在火灾、倾覆、爆炸等事故发
生时,特殊救难队携带到现场的装备有

时会重达一吨左右。
5.巡逻

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艇经常要承
担在救助现场的水下作业任务,例如,
搜救遇险失踪的人员、对倾覆船舶的状
况进行查明等任务,因此,日本海上保
安厅指定了一些巡逻船作为配备有潜水
员的巡逻船艇。这些船艇上一般配备有
4名潜水员。不仅如此,这类船艇中的
一些船艇一般还经过了增强救助能力的
特殊改装,以便适应较为复杂的海上搜
寻救助作业。例如,配备有防止倾覆船
舶沉没的特殊浮具、对失火船舶实施救
助所必需的装具、直升机救助协同设备
等。这类巡逻船一般配备8名潜水员。
6.潜水作业
原则上,除特殊救难队以外,现场
潜水作业应在承担救助任务的巡逻船的
船长指导下进行。特殊救难队的现场潜
水作业在管区司令部司令或的指导下进
行,当地救助基地主任或巡逻船的船长
只承担队员的运送任务。
救助现场的巡逻船通过监控潜水
员的操作行动来进行安全管理,同时负
责向航经潜水作业区域的其他船舶发出
警告,并采用必要手段保证潜水员的安
全。
在有鲨鱼出没的海域,利用金属笼

老保护潜水员的安全,如果在现场发现
鲨鱼,巡逻船可以通过水下扬声设备或
其他水下通讯设备向潜水员报警。
为保证潜水员的技术水平,日本海
上保安厅巡逻船上的潜水员原则上每月
至少要进行4次潜水训练。
7.直升机载救助员
在日本,与海上人命安全有关的
海上事故中,有95%是发生在沿岸20海
里以内海域的。针对这一情况,日本海
上保安厅通过在航空基地配备直升机载
救助员的手段进一步增强了快速反应能
力。直升机载救助员能够由悬停的直升
机上空滑降至水面,对遇险的人员实施
快速救助,并在飞机上对伤员实施初步
治疗。
8.紧急医疗救治
在海难救助现场以及伤员被运送
往医院的过程中,在转运伤员需要很长
时间的情况下,需要对伤员进行一定的
医疗救助。为满足这一需要,日本海上
保安厅建立了紧急医疗救治机制,使得
伤员在转运途中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得
到初步的医疗救助。同时对从事海上救
助行动的人员进行医疗知识与技术的培
训,使得伤员在巡逻船或直升机上就能
够获得适当的医疗援助,以有效提升其
救助成功率。

China Emergency Rescu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