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古驿镇黄渠河第二小学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督导自查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指示精神、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

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督导的通知》文件要求以及《襄州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督导的通知》文件要求,根据五台县委县政府关于确保我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会议精神,我校成立了以校长王毅为组长,司光忠、马海俊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首先认

真学习了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督导的通知》《襄州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督导的

通知》,参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合格校评估标准,进行了认真的自查,逐一对照,比对标准与学校实际,现就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小学在校生715 人,教职工63 人,寄宿生601 人。

二、自查情况

1、D级危房情况:没有D级危房。

2、学生课桌椅配备情况:我校有715 套课桌椅,每个学生都有课

桌椅,只是部课分桌椅较旧。

3、寄宿学生床位情况:我校现有床位218套,能满足寄宿生床位需求。

4、饮用水安全情况:我校饮用水安全符合标准。

5、食堂满足师生就餐要求情况:食堂面积850平方米,人均1.4 平方米,满足师生就餐要求。

6、厕所满足师生需要情况:按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要求,我校厕所有36 蹲位基本满足师生需要。

7、教室和寝室门窗完好情况:大部分门窗基本完好。

8、学生上下学突出安全隐患情况:学校没有对学生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隐患点。

9、寄宿制学校为学生提供营养餐情况:我校能按照上级要求,学校能按规定使用,全额用于寄宿生营养改善,没有挪作他用。

10、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备情况:学校配备了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

11、按规定拨足公用经费情况:区财政、教育部门按规定全额拨

足学生公用经费。

12、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情况:学校按规定开足开全国家规定课程。但由于教师年龄结构极不均衡,教师年龄老化,未能配齐各门类学科教师,好多课程都是一个教师承担,难于上好各门类课程。老年教师大多体弱多病,教学思想老化,方法陈旧,知识能力胜任不了甚至承担不了现在的工作,更何况担当课程改革之重任。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或改进措施

1、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2、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优化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积极创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使学生享受高质优效的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自查,我校在办合格学校的硬件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校会结合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办出我校特色。

二O一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小学办学条件自查报告

小学办学条件自查报告 建立学校办学水平的督导评估制度是推进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学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今天,县局督导评估组来我校进行督导评估工作,这既是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更是对学校的鞭策和激励。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对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根据省、市、县各级政府关于实施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的文件要求,我校成立了自查自评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校长助理主抓,各处室主任具体落实的层级负责制,领导小组又下设办学方向、办学条件、队伍建设、常规管理、办学效益等五个专项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自评工作方案,对照评估指标,逐项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和完善工作,力求达到上级要求。现将我校办学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概况: 洪洞县大槐树镇西街小学位于县城西环路中段,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理想的育人场所。

我校是大槐树镇规模最大的一所小学,2019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学校服务范围主要是常青一至五村,受益人口11000多人。学校占地14000余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700余平方米。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20人,现有专任教师110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三年来,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均达100%。学校内部设施齐全,各类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图书等均能满足教学需要。 近年来,我校坚持“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办学理念,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最高目标,形成了“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发展,校园文化净化学生心灵”的办学特色,被临汾市人民政府评为市级德育示范学校。我们完善了“注重过程,讲求实效, 稳步发展,不断提升”的运行模式。学校教风正,学生学风浓。学校建设年年有发展,办学效益期期有提高。 二、主要成绩、经验、特色和做法: (一)科学建立管理机制,确保学校长久发展 西街小学始终坚持“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理念,逐步建立、完善了现代管理机制,有效的保证和促进了学校的长远发展。 始终坚持依法治校。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把育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始终遵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规,认真遵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情况汇报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情况汇报 多年来,固镇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全县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局面。全县现有中小学幼儿园304所,其中幼儿园87所,小学186所,初中18所,特教学校1所,高中阶段学校12所。在校学生98187人。在编教师4607人。固镇县XX年被评为国家“两基”工作先进县,县政府受到国务院表彰。XX-XX 年度,固镇县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10次获全省优秀等次。XX年、XX年固镇县被评为省级学前教育先进地区。XX年11月,在皖北地区率先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验收。XX 年10月,成功创建安徽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 XX年“全面改薄”工作启动以来,固镇县根据国家、省、市“全面改薄”工作的统一安排和布署,扎实推进工作,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全面改薄”各项阶段性任务得到圆满完成。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改薄”项目规划情况

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98年,全县共有XX-2018 纳入“全面改薄”建设规划,其中小学145所,初中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完全中学3所, 教学点34所。项目规划总资金20417万元,其中 中央资金11236万元,省级资金2654万元,县级 配套资金6527万元。校舍和运动场建设规划总资 金万元,建设面积万平方米,其中校舍建设面积万平方米,运动场地等附属设施建设面积万平方米。规划购置教学生活设备资金万元,购置9499台/套/件。 二、“全面改薄”项目实施情况 3年来,我县“全面改薄”共投入资金万元,占 5年总规划投入资金20417万元的%。一是做好基建项目建设。总计投入基建项目建设资金1314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6901万元,省级资金1343万元,县级资金4899万元;总计完成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其中校舍建设万平方米,运动场地建设万平方米;完成建筑面积占五年总规划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的%。二是做好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配置。总计投入资金万元,完成购置资金占五年总规划购置资金万元得%;购置教育教学设施设备8917台/套/件;设备购置 完成数占五年总规划购置数9499台/套/件的%。,

中小学办学标准

中小学办学标准

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试行)

目录 一、总则 二、学校设置与规划 (一)学校设置 (二)学校规模 (三)校园规划设计 三、学校建设用地标准 (一)学校建设用地组成 1.建设用地 2.体育用地 3.绿化用地 (二)学校建设用地面积 四、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一)校舍建筑组成 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2.办公用房

3.生活用房 (二)校舍建筑面积 (三)校舍用房面积 (四)校舍建筑标准 五、学校装备条件标准 (一)常规通用教学设备 (二)学科专用教学设备 1.语文、英语和品德学科专用教学设备 2.数学、科学学科专用教学设备 3.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 4.体育与健康教育专用教学设备 5.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 (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四)图书资料配备 (五)办公及生活设备 六、师资配备标准

七、公用经费标准 附件:1. 山东省普通小学各类校舍用房使用面积标准2. 山东省普通小学语文、英语和品德学科专用教学 设备配备标准 3. 山东省普通小学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 4. 山东省普通小学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专用设备配 备标准 5. 山东省普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 6. 山东省普通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配备标准 7. 山东省普通小学图书(阅览)室配备标准

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试行) 一、总则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适应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满足新课程实施对校园建设、师资、设施配备等办学条件的要求,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小学办学条件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特制定《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本《标准》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和管理学校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办学条件的标准。《标准》所规定的各项办学条件是举办全日制普通小学教育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上,学校应逐步提高相关办学条件指标,以充分满足教育教学及学校发展的需要。新建学校土地规划和校舍建筑应不低于《标准》要求,原有学校应参照《标准》逐步改建和扩建。 《标准》实施应遵循分级负责、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标准》的实施;各市、县(市、区)政府负责《标准》的组织实施工作。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普通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分。 二、学校设置与规划 (一)学校设置

特教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附件: 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 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征求意见稿) 二○一一年七月

目录 一、总则 二、学校设置与规划 (一)学校设置与规模 (二)学校选址 (三)学校规划 三、学校建设用地标准 (一)学校建设用地组成 (二)学校用地面积 四、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一)校舍建筑组成 (二)校舍建筑面积 (三)校舍用房面积 (四)校舍建筑标准 五、装备条件标准 (一)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 (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三)图书馆设备 (四)办公、生活及安全防护设备 六、随班就读学校、幼儿园资源教室配置标准(一)基本建设要求

(二)设施设备配备要求 七、师资配备标准 八、经费保障 附件:1.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各类用房面积表 2.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附设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 3.山东省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设施设备配备目录

一、总则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促进特殊教育的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教育公平,根据教育部颁发的盲校、聋校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试行)》,按照视力、听力和智力等残疾儿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活动和师生生活的基本需求,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高水平、高质量实施特殊教育。特制定《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本《标准》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和管理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标准》规定的各项办学条件是本省举办特殊教育学校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上,应逐步提高相关办学条件指标,以充分满足教育教学及学校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适用盲、聋、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学校、幼儿园的资源教室建设。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幼儿园或普通幼儿园设置的特教班,参照本标准中特殊教育学校附设幼儿园相关标准和普通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执行。新建学校土地规划和校舍建筑应不低于

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doc

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学校办学条件标准 一、中小学生均校园用地面积标准单位:平方米 注:1、学校规模(班级数)如不在本表之列,则套用低一班级规模的面积标准;如果学校规模(班级数)还达不到表中所列最低规模,则使用最低班级规模的面积标准。 2、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的生均校园占地面积标准按对应的初中、小学或高中的规模标准执行,判断学校面积是否达标以总面积是否够用为准,即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达标的最小校园用地面积为初中、小学或高中的学生数乘以对应的生均校园用地面积标准之和。 二、中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标准单位:平方米

注:1、学校规模(班级数)如不在本表之列,则套用低一班级规模的面积标准;如果学校规模(班级数)还达不到表中所列最低规模,则使用最低班级规模的面积标准。 2、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标准按对应的初中、小学或高中的规模标准执行,判断学校面积是否达标以总面积是否够用为准,即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达标的最小校舍建筑面积为初中、小学或高中的学生数乘以对应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标准之和。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到规定的指标。中小学校各类教学用房和教辅用房、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包括:普通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远程教育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兼多媒体教室)、实验室与仪器室、图书室与阅览室、体育器材室、艺术器材室、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文印档案室、心理咨询与卫生保健室、总务仓库、传达值班室、教工与学生宿舍、食堂、开水房、浴室、教工与学生厕所等)按要求齐全。 按规划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校舍完好,无D级危房,C、B级危房得到及时有效改造,危房总建筑面积占全县学校(幼儿园)校舍总建筑面积的比例控制在规划任务以内。 校舍比较破旧的需搞好装修,门窗要更换的需更换。 三、学校附属设施标准 学校有校门、围墙、饮水与洗手设施、厕所;住宿学生有食堂和洗漱、洗澡设施;小学有200m以上环形田径场(含60m以上直道)、球类与器械体育园地;初中有200m以上环形田径场(含

北京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

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 (建设部分-试行) 2018年5月

目录 前言 (1) (一)修订背景及依据 (1)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 (3) 1 总则 (5) 2 建设规模 (6) 2.1 办学体制及规模 (6) 2.2 学生、教职工人数 (7) 3 选址 (7) 4 建设用地 (8) 4.1 一般规定 (8) 4.2 建筑用地 (8) 4.3 体育用地 (9) 4.4 绿化用地 (10) 4.5 广场、院落及道路、停车场用地 (10) 4.6 建设用地指标 (11) 4.7 其他用地 (12) 5 建筑设置 (12) 5.1 主要教学用房 (12) 5.2 办公及管理用房 (18)

5.3 生活服务用房 (19) 5.4 其他建筑空间 (20) 5.5 建筑面积指标 (21) 5.6 未定标空间 (21) 6 建设绿色学校 (22) 6.1 环境质量 (22) 6.2 节地、节能、节水、节材 (23) 6.3 资源共享 (24) 7 建设智慧学校 (24) 附表1 各类学校体育项目设置表 (28) 附表2 各类学校的建设用地指标 (29) 附表3 各类学校的建筑面积指标 (30) 附录一小学主要用房及用地配置 (31) 附录二初中主要用房及用地配置 (37) 附录三高中主要用房及用地配置 (43) 附录四完中主要用房及用地配置 (49) 附录五九年制校主要用房及用地配置 (55)

前言 (一)修订背景及依据 1 背景 《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简称原《标准》)颁布于2005年,至今13年。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及北京市不断加大教育改革工作力度。中小学校的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考试招生制度和学校管理机制等都在深刻地变革中,这些对中小学校的硬件设施也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原《标准》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教学需求,急需修订(修订后的标准简称《标准》)。 为适应新时代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趋势,《标准》将原城乡不同建设标准的指标合一,实现城乡统一建设标准。 国家在标准化体制改革方面提出了“提高建筑标准”的要求。为适应教育教学新需求,《标准》在普通教室、科学教室、实验室、劳技教室、音体美教室等主要教学用房的使用面积、形状及设施方面提高了部分标准,并增设了分层次教学及选修走班课教室等教学用房。《标准》中完善了体育场地的设置。 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要求“政府投资的学校建设,自2014年起必须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标准》中增加了“建设绿色学校”部分。 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适应未来教育新需求,《标准》中增加了“建设智慧学校”部分。使安全、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创新活动等校园内外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及管理工作全部纳入智慧化管控系统,提高办学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同时也可作为学生学习智慧化管控知识的实体教材,启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综合试题

2016年5月14日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从2016年教育部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 )。 A.品德与法律B.道德与法治C.法治与生活D.道德与法律 2.在2016年3月9日举行的“人机围棋大战”中,韩国着名棋手李世石输给了“阿尔法围棋(AlphaGo)”,科技又一次展出爆炸性的发展速度和力量,在我国“科技创新一2030项目”中,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成为重大工程之一;培育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型显示、移动智能终端等,被列入( )发展行动。 A.信息产业B.智能产业C.战略性新兴产业D.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3.教育部规定:自2015年起,教师资格证不再实行终身制,并且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的有效限期是( )。 A.10年 B.6年 C.5年 D.3年 4.教师通过自己长期的辛勤工作,使学生提高了思想品德素养,完善了知识与能力,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事实集中反映了教师的( )。 A.教学能力 B.自我调控能力 C.科研能力 D.语言表达能力 5.教师的教学技能中,“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属于( )。 A.课堂技能 B.设计技能 C.研究技能 D.辅导技能 6.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启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以下不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 A.兴趣 B.焦虑 C.意志力 D.想象力 7.“温故而知新”,是指教学应遵循( )原则。 A.循序渐进 B.理论联系实际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8.教师侮辱学生侵犯了学生的( )。 A.生命权 B.健康权 C.人身自由权 D.人格尊严权 9.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下列不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 A.疏导原则 B.权威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集体教育原则 10.“当你埋怨学生太笨的时候,你也该自问什么叫诲人不倦”。与这句话意境最相近的是( )。 A.给学生一个世界。给老师一片天空 B.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 C.打电话的时候请你微笑。对方一定感觉得到 D.把简单的事情做到彻底.把平凡的事情做经典

学校办学条件的自查报告

学校办学条件的自查报告 学校办学条件的自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不经意间,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回顾这段时间的辛勤工作,存在着缺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自查报告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自查报告犯愁了吧!以下是我们帮大家整理的学校办学条件的自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校办学条件的自查报告1一、学校基本情况 1、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体育活动场馆 位于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校占地面积30129㎡,生均占地面积53.3㎡。校舍建筑总面积8829㎡,生均15.6㎡。学校有平整、适用的操场,有300米的环形跑道,学生体育活动场地8814㎡,生均15.6㎡。学校绿化覆盖率达70%,学校树木葱茏、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四季飘香,是学生们健康成长的乐园。2、图书、仪器设备及实验室、专用教室 教学仪器设备齐全,学校装备绝大多数项目达到省二类标准,少数项目达省三类标准。 学校有藏书室1个,阅览室1个,藏书室及阅览室总面积150㎡,

阅览室座位数64座。学校有图书27989册,生均图书49.5册。学校有物理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室1个,生物实验室1个,劳技1个。学校有2间网络教室。学校有学生计算机65台,生均计算机台数0.12台。学校有1间音乐教室,1架钢琴,配有音响设备及相应乐器。学校有1间美术教室及相应器材。学校有1间体育器材室,且器材较为充足。 3、办学规模、班额 学校共有有565名学生,12个教学班,平均班额47.1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55人,占比为9.7%。 4、教师配备 学校有教职工62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师生比为1:10.3。学校专任教师学科结构能满足开齐开足课程需要,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每个学科都有专职教师任课。在教师配备上,各学科的师资力量均衡,以便发挥教师之长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 学校55位专任教师中有高级教师8人,占14.5%,中学一级占37人67.3%;本科及以上教师54人,占98.2%。学校共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9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骨干教师4人,区优秀教师1人,区教坛新秀3人。 5、安全保障、生活设施

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武功县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 目录 一、总则 二、学校设置与规划 (一)学校设置 (二)学校规模 (三)校园规划设计 三、学校建设用地标准 (一)学校建设用地组成 1.建设用地 2.体育用地 3.绿化用地 (二)学校建设用地面积 四、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一)校舍建筑组成 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2.办公用房 3.生活用房 (二)校舍建筑面积 (三)校舍用房面积 (四)校舍建筑标准 五、学校装备条件标准 (一)常规通用教学设备 (二)学科专用教学设备 1.语文、英语和品德学科专用教学设备 2.数学、科学学科专用教学设备

4.体育与健康教育专用教学设备 5.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 (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四)图书资料配备 (五)办公及生活设备 六、师资配备标准 七、公用经费标准

武功县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试行) 一、总则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适应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满足新课程实施对校园建设、师资、设施配备等办学条件的要求,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小学办学条件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特制定《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本《标准》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和管理学校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办学条件的标准。《标准》所规定的各项办学条件是举办全日制普通小学教育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上,学校应逐步提高相关办学条件指标,以充分满足教育教学及学校发展的需要。新建学校土地规划和校舍建筑应不低于《标准》要求,原有学校应参照《标准》逐步改建和扩建。 《标准》实施应遵循分级负责、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标准》的实施;各市、县(市、区)政府负责《标准》的组织实施工作。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普通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分。 二、学校设置与规划 (一)学校设置 1.普通小学要立足本地实际,根据城市、城镇和乡村建设规划的要求,结合城镇化推进程度和人口发展规划,尤其是学龄人口数量及其增减的发展趋势,综合考虑交通、环境等因素,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设置或调整学校布点,使学校适应现代教学特点,具有适宜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2.学校设置要充分照顾学生就学便利,学校服务半径应以就近入学、方便学生就学为原则。原则上,农村根据乡镇的面积、地理特点和交通条件,尽量减少小学处数,小学生的走读半径一般为2公里。对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要适当保留小学和教学点。城市小学设学布点必须与城市扩建和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时,应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其新建住宅区或者居民点应根据规划的居住人口和外来人口学龄儿童进行测算,配套建设规模适宜的小学。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设置寄宿制学校。 3.新建学校应选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排水通畅、环境适宜、公用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的地段。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地震断裂带、山丘地区的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及泥石流地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自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自查报告 石鼓区现辖6个街道和2个乡。角山乡、松木乡共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6所,在职教师260人,在校学生3374。其中乡中学2所,在职教师95人,在校学生883人;乡村小学13所,在职教师158人,在校学生2422人;乡村教学点1个,在职教师7人,在校学生69人。 根据湘政教督通〔2014〕17号文件,我局在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自查的基础上,仔细核实了学校危房、课桌椅、学生床位等14项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数据,现将核查的情况、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意见汇报如下: 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标情况 八项全部达标指标:我区凭借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稳步推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建设,积极改造乡村薄弱学校,乡村中小学硬件设施大力改善。2011年我区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全区学校实现班班通。2012年全区城乡学校所有教室安装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和推拉式黑板,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信息化教学。每年按规定拨付公用经费、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近三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82名教师,定向培养农村免费师范生14名,组织教师全员培训和参加国家省市学科培训,培育师生共同成长,树立全面育人的现代教育观。现全区学校全面消除d级危房、都有课桌椅学生率100%、现有寄宿学生有床位率100%、满足食堂面积学校率100%、满足师生厕所蹲位率100%、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学校率100%、公用经费拨付率100%、国家规定课程开齐率100%。

三项因地域原因不作要求指标:有必须取暖条件学校率、有规定营养午餐学校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享受生活补助率。我区地处湘南,虽然没有取暖、营养午餐和乡村教师生活补贴这三项国家、省、市经费安排,但我区尽力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师生教育环境。区财政为两个乡的中小学教师设立了每月200元的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分别在角山和松木两个乡中心位置的角山中学和松木灵官庙小学建 有教师周转房,解决偏远学校教师的食宿问题。两个乡的小学都设有食堂,解决师生的中餐。 三项不完全达标需整改指标: 1、有安全饮用水学校率问题。角山乡中学、三星小学饮用水安全符合标准,明德小学、旭东小学、杨岭小学、前进小学、莲花小学、云山小学都使用地下井水。松木乡共8所学校,只有松梅小学饮用自来水,其它7所学校都饮用地下深井水。 2、教室寝室门窗完好学校率问题。松木乡中小学校门窗完好率达100%。角山中学教室寝室门窗完好率为80%(学生寝室门窗陈旧、老化),角山乡小学的学校门窗完好率达95%(前进小学门窗完好率60%)。 3、上下学有突出安全隐患点问题。角山乡学生上下学有突出安全隐患点1个:前进小学学生必经之途有一座桥没有护栏,存在安全隐患,另外有些学校学生上下学途经水溏、临近公路等。 二、整改意见

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条底线要求”达 标情况专项督导的通知 各中小学、各位督学: 根据《关于开展2017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国教督办…2017?9号)要求,区教育局决定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条底线要求”达标情况专项督导。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面自查和重点抽查 各中小学及教学点立即对照《“20条底线要求”达标情况检查表》全面开展自查,于10月23日前将由校长签字、学校盖章的检查表报至区教育局督导室(三所中心校和沈巷各中心小学将所属学校及教学点的表格集中报送,可发送扫描件)。督导室将成立督导组(人员另行通知)进行重点抽查。各督导组于10月25日前将检查结果录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20条底线要求督导管理系统”(https://www.360docs.net/doc/9d2056513.html,)。 二、网络问卷调查(教育部数据中心近期进行系统升级维护,开通后及时进行) 10月25日前,各校要组织不少于1%的义务教育学生、教师参加网络问卷调查(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9d2056513.html,),三所中心校和沈巷各中心小学可组织局管学校按分配名额进行问卷调查。学校要根据《“20条底线要求”达标情况调查问卷》对参加

网络问卷调查的师生进行相应培训。 网络问卷调查名额分配(至少):褐山小学15人,二坝中心校46人,凤鸣实验小学20人,清水小学15人,汤沟中心校52人,白茆中心校36人,雍镇中心小学16人,螺百中心小学15人,沈巷中心小学30人,五显中心小学14人,星辰学校12人,翰文学校30人,新世纪学校14人,育文学校10人,育才学校17人,八角学校8人,黄山寺学校6人,三十二中15人,清水中学8人,黄渡中学5人,五显中学6人,螺百中学7人,雍镇中学5人,裕溪口小学5人。 三、几点说明 1、关于多层校舍建筑楼梯,每幢少于2部的,请注明建设年份。 2、关于开水供应设施设备,已配备直饮水设施的请注明,至少要保证学校提供开水(即问卷中“由学校食堂或伙房烧水”,视同达标)。 3、关于厕所,请注明水冲式厕所或旱厕,注明男女学生数、男女蹲位数。 4、关于66人以上超大班额,请注明实有超大班额数、年报超大班额数。 5、其他底线要求力争达标,若有特殊情况请说明。 附件: 1、"20条底线要求"达标情况检查表 2、“20条底线要求”达标情况调查问卷

办学条件情况汇报

办学条件情况汇报 我校是一所县直完全小学,是松溪县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近几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紧紧围绕提升软硬件为教学服务的工作中心,以提高教育技术装备水平为目标,以多媒体教学为平台,坚持、管理、指导、服务、培训的工作宗旨,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网络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室建设和管理又上了新台阶,为推进我校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突显校园环境整洁有序。学校领导班子勇于开拓进取,办学方向端正,办学特色凸现,教职工爱岗敬业、争先创优,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县前列,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根据《福建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要求,现将我校的办学条件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松溪县实验小学,创办于1906年,目前辖小学1所,现有4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7人。现有在职教师135人,生师比为19.3:1,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本、专学历113人,获得小中高职称的6人,小高的99人。学校占地面积10177㎡,生均3.9㎡。校舍建筑面积9628㎡,生均3.69㎡。运动用地面积达4750㎡,生均活动面积1.82㎡,并拥有平整、适用的规范的运动场(200米塑胶环形跑道,100米直跑道,2个篮球场,一个排球场,1个羽毛球场)。教室电教设备到位,现有11个专用教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音乐舞蹈室、演播厅、科学实验室、卫生保健室、少先大队室、美术室、图书馆、器材室、体育室各1个)。各类专用教室、实验室等按省教育技术装备二类标准配备(部分达到了一类配备标准),多个专用教室均

西藏自治区普通小学办学条件标准

西藏自治区普通小学办学条件标准 (试行) 一、学校设置与规划 (一)学校设置 1.普通小学设置要立足本地实际,根据城市、城镇和乡村建设规划的要求,结合城镇化推进程度和人口发展规划,尤其是学龄人口数量及其增减趋势,综合考虑交通、环境等因素,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设置或调整学校布局,使学校适应现代教学特点,具有适宜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2.学校设置坚持“适度集中、方便入学”的原则,既要方便学生又要符合西藏实际。城市小学布点必须与城市扩建和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时,应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在新建住宅区或者居民点应根据规划的居住人口配套建设规模适宜的小学。农牧区实行适度集中办学,在乡政府所在地设立完全小学,根据需要,设立部分村小学和教学点。 3.新建学校应选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给水有保障、排水通畅、环境适宜、公用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的地段。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地震断裂带、山丘地区的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及泥石流地区、水坝泄洪区等不安全地带。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及通航河道等不得穿越校区。

4.学校不应与宗教活动场所、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品场所、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气源调压站、高压变配电所、垃圾场、公安看守所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其他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5.学生上学路线不应跨越无立交设施的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及车流量大的城市主干道。 (二)学校规模 为保证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学校规模(班数规模、在校生规模、用地及建设规模)一般应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小学每班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45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小班化教学。全日制普通小学适宜办学规模及班额标准见下表。 西藏自治区普通小学适宜办学规模及班额标准 (三)校园规划设计 1.校园规划与设计应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有关建设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新建、改建、扩建学校,都必须先规划后建

最新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最新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在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是() A.跋扈拨云见日 B.厕身侧隐之心 C.痕迹恨入骨髓 D.惊骇言简意赅 2.下列词语正确的是() A 修葺一枕黄梁 B.几率突如奇来 C.禀赋姗姗来迟 D.惆伥贻笑大方 3.“说文解字叙中”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中“元书”指 A.象形字 B.指事字 C.会意字 D.转注字 4.下列句子中,“高”的义项不同的是 A 飞机越飞越高 B.到处建起了高楼 C.这棵树有 10 米高 D.这里地势并不高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规范的是 A.我们今晚吃不吃饭,走不走路? B.我们赢了比赛,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C.我们这次倒数第一,忧不忧伤? D.我们去看越剧《红楼梦)高不高兴?。 6.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在编纂体上属于经传体 B.“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出自《孟子》 C.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 D.唐传奇是唐代流行文言短篇小说 7.下列作家与作品不匹配的是 A 王翰《凉州词》 B.司马迁《列女 传》 C.元稹《莺莺传》 D.汤显祖《紫钗记》 8.下列作家与作品不匹配的是 A.郭沫若《饿乡纪程》 B.冰心(超人》 C.元稹《莺莺传》 D.庐隐《女人的心》

9.下列不属于‘创造社’的作家 A.成仿吾 B.郁达夫 C.阳翰笙 D.梁实秋 10.《茶花女》的作者是( ) A.左拉 B.福楼拜 C.小仲马 D.莫泊桑 12.不属于对“语文课程基础性地位"表述的一项( ) A.为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B.为推动语言文化规范性,促迸社会语言生活进步,增强文化认同感打下基础 C.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D.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拙 13.小学阶段的累计字量,课外阅读总量,一般现代文读速应达到() A.2500 100 万250 B.3000100 万300 C.3000 260 万400 D.3500 400 万500 14 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实践者 B.语文教材应该有范文,插图,知识,能力,方法和作业六大要素系统 C.语文教学应依据课本让学生系统学习词汇,语法,修辞知识和作家作品常识 D.语文学习的领域除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之外,还应有综合性学习 15.下列与阅读教学有关不正确的一项( ) A.《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全书 B.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表达真正的阅读是个性化 C.阅读教学是编者,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合作竞争,对话与审美的过程 D.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大阅读量 二、文言文阅读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 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 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 军。 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乃身先疾斗, 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 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低舰,兜鍪尽裂,仅免。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摇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 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 竟败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

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

改善办学水平 西南温学校 说起西南温学校,对于我的理解意味着几栋楼房,衣着平淡的教师和充满稚气的一群学生。现在有了点变化,就是又多了一幢高层建筑,外加粉刷一新的墙体,另外教学楼前竖起了国旗杆———不过学生还是原来的学生,教师还是原来的水平,教师缺乏积极性以及创新钻研。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我有以下几条建议:首先,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使教师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新教育理念,改革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激励机制,以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风等等。其次,学校想方设法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工作,建立“留守儿童”登记、结对帮扶制度,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让“留守儿童”有一个温暖的生活学习环境;第三,学校对困难家庭给予专门补助。 学校狠抓了办学条件的改善工作,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先是平整操场,在操场四周,栽种了树苗。学校将教室、走廊贴上装帧漂亮的学生书画作品、古典诗词,校园围墙书写着名言警句。让每块墙壁都说话,每处墙壁都育人。教学楼上的校训、校风传达了学校教书育人的办学理念,花园式学校、绿色学校的创建无不证明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极大改善。 教学成绩与教学设施同步增长,学校的办学效益一年比一年显著,学校知名圈子在不断扩大。以学生行为习惯和环保教育为内容的办学特

色更加明显,生源稳步增长。学校先后荣获了多项“先进单位”。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乘着教育改革的东风,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西南温小学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利用网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共享教育信息资源中心的教育教学资源。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积极开发共享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电脑、图书,以及篮球、单杠、双杠等体育器材,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因地处偏僻及昔日计划经济对教育投资的乏力,我校园建设曾一度萎靡,5 年前,校舍不仅功能设施滞后,而且安全系数也存在隐患,厕所濒危倒塌,泥巴操场,设施十分简陋。住着没有玻璃的宿舍,在塑料布当挡风玻璃里的教室里上课,在泥巴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这些曾是五年前多数农村中小学校的真实写照。而今伴随着校安工程、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工程、危房改造、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等项目的实施,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今年以来,我校想方设法,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博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通过开源节流自筹资金,积极申请争取资金,将筹集的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创建教师活动中心、 电教室,硬化操场,全力排危保安,使校园更新更美更和谐

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

迎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学校办学条件标准 一、中小学生均校园用地面积标准单位:平方米 注:1、学校规模(班级数)如不在本表之列,则套用低一班级规模的面积标准;如果学校规模(班级数)还达不到表中所列最低规模,则使用最低班级规模的面积标准。 2、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的生均校园占地面积标准按对应的初中、小学或高中的规模标准执行,判断学校面积是否达标以总面积是否够用为准,即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达标的最小校园用地面积为初中、小学或高中的学生数乘以对应的生均校园用地面积标准之和。 二、中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标准单位:平方米

注:1、学校规模(班级数)如不在本表之列,则套用低一班级规模的面积标准;如果学校规模(班级数)还达不到表中所列最低规模,则使用最低班级规模的面积标准。 2、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标准按对应的初中、小学或高中的规模标准执行,判断学校面积是否达标以总面积是否够用为准,即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达标的最小校舍建筑面积为初中、小学或高中的学生数乘以对应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标准之和。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到规定的指标。中小学校各类教学用房和教辅用房、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包括:普通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远程教育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兼多媒体教室)、实验室与仪器室、图书室与阅览室、体育器材室、艺术器材室、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文印档案室、心理咨询与卫生保健室、总务仓库、传达值班室、教工与学生宿舍、食堂、开水房、浴室、教工与学生厕所等)按要求齐全。 按规划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校舍完好,无D级危房,C、B级危房得到及时有效改造,危房总建筑面积占全县学校(幼儿园)校舍总建筑面积的比例控制在规划任务以内。 校舍比较破旧的需搞好装修,门窗要更换的需更换。 三、学校附属设施标准 学校有校门、围墙、饮水与洗手设施、厕所;住宿学生有食堂和洗漱、洗澡设施;小学有200m以上环形田径场(含60m以上直道)、球类与器械体育园地;初中有200m以上环形田径场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中小学校建设标准2015)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 (2011-2015年)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鲁办发[2010]2号),促进全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鲁教基字[2008]15号,以下简称《办学条件标准》),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制定本计划。 一、实施意义 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山东的需要;是科学合理配置基础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贯彻《义务教育法》,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办学水平,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二、总体目标 从2011年始,在全省启动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 2012年,省教育示范县、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和六市(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威海)基本完成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 2014年,五市(潍坊、济宁、泰安、莱芜、日照)基本完成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

2015年,六市(枣庄、临沂、滨州、德州、聊城、菏泽)基本完成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全省基本完成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任务。 三、工作原则 (一)统一标准、全面提高。《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办学条件标准”)是我省举办普通中小学校应当具备的基本标准,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改造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在实施过程中要面向每一所中小学校,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凡布局调整后定点的中小学校,都要确保其在办学条件主要项目的种类、数量、质量上达到标准。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各地要依据中小学校建设的现状和区域发展情况,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制定本地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确保此项工程按计划、分步骤顺利实施。 (三)统筹安排、总体推进。要将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与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更新工程、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等紧密结合,统筹安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为统领,以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为重点,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实施。 (四)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由省政府统一组织,各市、县(市、区)政府负责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四、任务要求 “办学条件标准”是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制定的我省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具体标准,是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中的执行标准和评估验收依据。各地新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