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 第一章导论PPT课件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课件

1971年12月和1973年2月,国际金融市场上再 次掀起抛售美元,抢购德国马克、日本日元和 黄金的浪潮,美国政府只好宣布美元对外汇价 正式贬值。1973年3月,实行浮动汇率。
(1950年)
国别
美国
金额
(百万盎斯)
652.00
比重 68.7%
日本
0.20
0.02%
西德
0.97
0.08%
法国
18.91
2%
意大利
7.31
0.8%
英国
81.76
8.6%
部分国家黄金储备
问题: 二战后,美国是通过什
么样的步骤来逐步建立起自 己的世界经济霸权的?
二战后西欧、日本破败景象1
1.美国牵头于1944年在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
二战后西欧、日本破败景象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是政府间国际 金融组织。
1945年12月2 7日正式成立。
1947年3月1日 开始工作
1947年11月1 5日成为联合国的专 门机构,在经营上有 其独立性。总部设在 华盛顿。
• 1951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巴特接受美国军事、经济和 财政援助的权利》,迫使其他西方国家完全纳入美国的 战略轨道。
美国 独霸 世界 经济 领域
宏观 控制 世界 经济 体系
控制世 界重要 地区经
济
保障机制
遏制对手
控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建立以美元为 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世界经济概论》第一章 导论

政治经济学
世界经济学
a、政治经济学以人类各种不同 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世界经济
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生 形成关系后的世界生产关系为主要对
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象;
b、在研究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 对世界经济整体内部关系进行分析。 时不考虑国内和国外的区分,以 一 将种其类本型质的和国规家律为上典升型 为进 一行 般剖 和析 普,理论抽象层次较低、应用性较强 遍的本质和规律。
另外,工业机器人进一步扩展了人类劳动的职能和范围。 劳动资料变革的趋势是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
(2)劳动对象的变革。
由天然材料到各种金属材料,再到橡胶、树脂、塑料和化 学纤维等新型材料。
每一种材料的变革都能带来相关产业的兴起。例如钢铁工 业和化学工业等。
由于量子化学、结构化学和固体物理学的发展,人们对材 料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微观层次。
七、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1、科学技术 - 第一位的、根本性的 2、资本的扩张性 3、体制创新
什么是科技革命?
科学 - 认识客观世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技术 - 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和方法
科学革命
技术革命
科技革命
产业革命
3次伟大的科技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 - 18世纪中叶
背景 - 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 起点 - 纺织机械的变革 标志 - 蒸气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2、第二次科技革命 -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0世纪50-60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部门劳动生 产率的提高,80%以上是靠技术进步取得的。
即指围绕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在社会生产和再 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和物质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脑力 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长。
【学习课件】第一章世界经济的形成、发展和格局的变化(3)

❖ 扩展性
完整版ppt
14
基本运行机制
❖ 国际价格机制
❖ 关税率机制
❖ 资本收益率机制
❖ 汇率机制
❖ 资源配置机制
❖ 传导机制
完整版ppt
15
内容
❖ 国际商品流通领域 :包括有形商品和无 形商品的交换活动 。
❖ 国际资本流通领域 :指国际金融和国际 信贷(其中包括长期信贷和短期信贷)。
❖ 国际货币流通领域 :指各国货币的兑换
完整版ppt
4
学习难点
❖ 难点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也就是说
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盛或衰落的根
源是什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
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
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参见本章主要阅读书目)。对于这一
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有助于我国借鉴经验、
吸取教训。
完整版ppt
5
第一章 世界经济的形成、 发展和格局的变化
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
❖ 由于机器的广泛采用,工业内部的分工得到 进一步的发展,分离出许多独立工业部门。 分工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产量的大幅增加, 使大工业逐渐脱离本国基地。大规模生产所 需的原料已非本国生产的原料所能满足,它 的产品也非本国的市场所能容纳。于是,社 会分工迅速向国际领域扩展,把经济发展水 平不同的国家纳入国际分工之中。
❖ 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相继被发现, 引起了西欧商业的革命性变化,促进 了以分工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完整版ppt
20
❖ 西欧殖民者运用暴力或超经济强制等手 段在亚、非、拉美地区推行殖民主义政 策,形成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为本国 和国外市场生产的近代奴隶制度,建立 起以国际分工为特征的早期资本主义专 业化生产。
第1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

• 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古 代东方国家的经济政治体 制,是以亚细亚生产方式 为基础的专制主义和普遍 奴隶制。
1.1 农业革命的发生
在大约距今1.1万年,最后 一个冰河期结束,气候逐渐 变暖,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 个重大转折,即人类由狩猎 和采集时代过渡到定居农业 时代。
这一转折在历史上称为农业 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 城市的王家大道将城市区域 分为一个个住宅区,国家机 关集中在一个市区,另有手 工业区、商业区和外国人居 住区。
2.2 中国的奴隶制经济
•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中原地区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 夏王朝吞并了周围的氏族和部落后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被吞
并的各个部落,变成了夏王朝的集体奴隶,世代延续, “子孙为 隶”。以后他们逐渐成为夏代社会中主要的农村居民,被称为 “众”。 • 到了商代,这种农村居民仍被称为 “众”。在奴隶主的统治下,他 们没有任何权利,被迫以大部分时间为奴隶主从事各种农田劳动, 还必须为奴隶主承担各种劳役,有时还被征集入伍,在奴隶主贵族 的带领下征伐周围的方国。但 “众”是本族、本土的奴隶,多年来 世世代代生存在这块土地上,成为商代社会的主要生产者,是生活 在奴隶状态下的农民,即 “普遍奴隶”。奴隶除来源于战俘外,也 有一些平民因犯罪而沦为 “罪隶”。
• 僧侣和武士两个高级瓦尔那共同组成孔雀王朝的专制统治支柱。 国王是最高行政代表、最高军事统帅,还亲自处理重大司法案 件,国王开始被神化。
• 国王之下,中央设有负责专门事务的文武大臣,地方则有省长 总督,而且多由王族成员和国王亲信担任。
• 国王从统治阶层选拔官员,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地方官吏, 主管修治河渠、丈量土地、监督灌溉用水的分配,同时管理渔 猎、林木、采矿等;第二类是城市官员,主管工商业、外侨外 商、人口登记、市场交易、产品检查、征收城市的什一税等; 第三类是军事长官,分别掌管海陆部队,以及骑兵、象兵和后 勤辎重等。
《世界经济概论》PPT课件

• 国民待遇原则。进口商品享受同本国商品同样的国内待遇。
4、关税为保护的唯一手段。
5、贸易壁垒递减原则。
6、公平贸易原则。针对倾销行为。
7、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针对配额制。
8、贸易法规统一透明。
9、收支平衡、紧急保障、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例外、安全、幼稚工
业、发展中国家属例外条款。
33
二、世界贸易组织(WTO)
• 保税区
也称保税仓库。由海关设置或经海关批准注册的特定地区和仓库。
• 出口加工区
在港口、机场或临近港口、机场的地区划出一定范围,新建或扩建码头、车站、 道路、机场、厂房和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提供免税等优惠待遇,鼓励外商在区 内投资,加工以出口为主的商品加工区。
• 自边境区
一般设在边境的省或地区,对于在区内使用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和消费品可以 减免税进口,如再转运到国内其它地区则照章纳税。
网络贸易。 • 依据是否有第三国参加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 根据清偿工具的不同分为自由结汇贸易和易货贸易。
战后贸易形式突破了传统,发生了很大变化.
28
第三节 国际贸易基本政策 一、自由贸易政策
• 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的各种特权 和优惠,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际市场自由竞争。
5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
第一个阶段: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
• 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 缔结“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 实施马歇尔计划 • 推行“第四点计划” • 建立“巴统”,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
6
第二个阶段: 七十年代后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资本流通体系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外汇市场 黄金市场
世界经济史与工业化财务知识分析(PPT39张)

罗马帝国的繁荣与衰落
第三章 古代西方社会的经济生活
第一节 希腊城邦奴隶制 第二节 希腊的经济发展 第三节 希腊化世界的经济 第四节 罗马共和国经济 第五节 罗马帝国经济 第六节 罗马帝国的衰落
第一节 希腊城邦奴隶制
古代西方经济形态的起起源 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
希腊大殖民运动
城邦奴隶制经济
第
1节
希腊城邦奴隶制
第
4节
罗马共和国经济
一、早期罗马的社会结构 贵族 矛盾 斗争 赛尔维乌斯·土利乌斯改革 百人团 库里亚很快消失 平民
矛盾 斗争
新贵 骑士
第
4节
罗马共和国经济
结论 二、奴隶经济的发展
通过长期的对外侵略和掠夺战争,罗马奴隶的数量大大增加,奴隶
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这就使罗马经济成为典型的奴隶制经济。
奴隶的来源:
手工业
不少城邦的手工业很发达,并且在公元前5世纪时达到相当高的
水平。
雅典在公元前6世纪成为希腊的手工业生产中心。
特点:
雅典的手工业规模都不大,但分工精细。 奴隶占有制小作坊是希腊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单位,但使用 奴隶的作坊主有时同奴隶一起劳动。
第
2节
希腊的经济发展
二、商业与对外贸易
国内商业
通过陆路进行的内陆和城邦之间的贸易规模不大,也 不占主要地位。
主讲:XXX
世界经济史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篇 古代世界经济 • 第二篇 中古世界经济 • 第三篇 资本主义的兴起 • 第四篇 工业革命和工业化
• 第五篇 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
• 第六篇 战后世界经济
第三章 古代西方社会的经济生活
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及其特征
《世界经济的形成》PPT课件

20世纪20年代,英、法等国改行金块本位制,其他多数国家则实行 金汇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下,并不铸造金币,而是发行代表一 定金量的纸币来流通,纸币并不能自由兑换黄金或金币,只能按 一定条件向发行银行兑换金块。例如 ,1925年英国规定,纸币 一次至少兑换净重400盎司的金块 ,这就大限制了纸币兑换黄金 的范围。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流通金 币,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 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 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储备金;通过无限制 买卖外汇,维持本国币值稳定,实现本国货币同所依附的金本位 国家货币的联系。 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性经济危机冲击下,各国纷纷宣 布废除金本位制,使金本位制成为一种历史上的货币制度 。金 本位制有不易造成通货膨胀等优点,但与当代经济发展趋势不相 适应。
第一章 世界经济的形成、 发展与格局变化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形成的前提是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世界市场的形成和 发展又是以国际分工的产生和深化为基础的。因此,研究国际分工是研究经 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必要环节。
第一节 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一、国际分工 (一)社会分工:社会总劳动划分为互相独立而又互相依从的若干 部分,与此相应,社会成员固定地分配在不同类型的劳动上。即 分工是不同种类的劳动的并存
换关系的总和
理解世界市场的含义要注意两点:
1)世界市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内含在不断扩大
2)世界市场并非国内市场的加总
首先,国内市场的形成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前提,但只 有进入国际交换的生产要素才构成世界市场的组成部 份;
其次,世界市场要受到各国政治经济状况的影响
(二)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
课件第一章世界经济与国别经济

---------------------------------------------------------------最新资料推荐------------------------------------------------------ 1 / 3 课件第一章世界经济与国别经济
第一章世界经济与国别经济 第一节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内容 一、世界经济的含义 世界各国(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全球经济体系。 1.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 2.世界经济主体:各国消费者、企业和跨国公司、民族国家和国家集团、区域性和国际性经济组织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世界经济运动、变化、发展规律。 通过对世界经济现状、矛盾、问题等的分析,揭示世界经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世界经济学是研究世界经济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内容 国别经济;国际经济关系;世界经济整体。 1.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世界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国际分工、世界市场)、世界经济的动力、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特征、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等。 2.将各国经济联结起来的纽带 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技术转让、劳动力国际流动等 3.世界经济的运行机制 世界经济的动力、世界经济的传导、世界经济协调等。 4.国别(区域别)经济 包括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经济特征、比较与联系等。 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 5.世界经济整体性问题 包括: 全球经济增长,经济周期,世界人口,贫困,世界粮食,世界资源和能源,世界环境和生态,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比较,世界经济组织、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问题。 三、当代世界经济的要素构成 (一)人类 1.人是世界经济活动的主体和决定因素。 2.人的数量与质量。 3.提高人类生活水平世界经济活动的目标。 (二)自然资源 (1)分布不均促进了国际分工、生产和贸易格局。 (2)导致世界经济有巨大的物质流动。 (3)资源禀赋和控制能力影响经济发展水平 (4)资源禀赋不可或缺,但重要性逐渐降低 (三)生态环境 (四)科学技术 第二节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一、世界经济的形成 (一)世界经济的萌芽期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到 18 世纪中后期。 1.世界市场产生 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扩大到世界 2.宗主国与殖民地间分工形成 早期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出现,标志世界经济的萌芽。 (二)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期 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工业革命,19 世纪 70 年代工业在欧美建立。 第一次科技革命-英国工业革命-以国际分工体系建立和世界市---------------------------------------------------------------最新资料推荐------------------------------------------------------ 3 / 3 场形成为主要标志。 1.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 19 世纪中期,欧美发达国家与亚、非、拉等落后地区间垂直性国际分工基本形成。 2.世界市场的形成 首先,机器大工业使世界市场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导论
13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3) 经济史使用经济学提供的分析工具。 经济学为经济史学提供的分析方法有宏 观分析方法和微观分析方法、作为中观 的区域和部门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 和非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以及 计量经济学方法等。
第一章 导论
14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
第一章 导论
12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3、经济史研究中的理论工具:经济学
经济学理论对于经济史研究的作用在于: (1)它决定用什么观点考察经济的历史,
用什么方法理解和阐释经济的历史。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2)为经济史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模型。经 济史可用的经济学理论模型有: 历史主义 模型、创新模型、新古典和制度分析模 型、起飞模型。
2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世界经济史的对象、 任务与方法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 结构
第一章 导论
3
第一章 导论
重点问题
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经济史与经济学方法论的关系 经济史研究中的假设方法和理论工具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
第一章 导论
4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一、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1、对象
具体来说经济史学是按照历史发展的 纵向线索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或 者是专门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历 史上某一时段的状态,并从中探索经 济的规律性的科学。
经济史学的最大特点,是将时间概念 引入经济分析。
第一章 导论
6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2、经济史与经济学的关系
经济史是经济学的一部分。但 经济史与经济学并非相互包含或 融为一体,而是相互独立并平行 的两个分支学科。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An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World
世界经济史
第二版 高德步 王 珏 著
1
导论 第一篇 前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 第二篇 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三篇 工业革命和工业化 第四篇 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 第五篇 战后世界经济
一、世界经济史的主题和时空范围 1.世界经济史的主题 世界经济史的主题,就是研究各
个国家不同时代的生产和交换关 系。
第一章 导论
15
恩格斯指出:“人们在生产和交 换时所处的条件,各个国家各不 相同,而在每一个国家,各个时 代又各不相同。”正是这种不同, 产生了世界经济史的主题和时空 范围。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 导论
7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二、经济史的任务 经济史的任务,不仅要为经济学 理论提供更多的证实性材料, (货币的起源)而且要为经济学 理论提供更新更好的假设。而经 济学利用这种源于经验和事实的 新的假设,重新进行推理性研究。
第一章 导论
8
美国经济史学家诺思指出: 经济史的“研究目的不仅要解 释经济的过去,而且也要对经 济理论有所贡献,提供一个分 析架构使我们能了解经济变 化” 。
对于西欧国家来说,这是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 经济过渡的历史过程,也是人类生存基础由农 业向工业转移的过程,亦即工业化或现代化的 过程。 特点:世界市场的建立和工业革命的展开。
第一章 导论
19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
2. 20世纪 在这个阶段,主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
完成了现代化过程从而进入现代社会,世 界经济史也进入现代阶段。 特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和资本主义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以及新的历史阶段的 到来。
16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
经济增长
世界经济史的主题
制度变迁
社会进步
世界经济史的主题研究不同时代各民族的经济 交往、冲突与融合以及共同发展的历史。
第一章 导论
17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
二、世界经济史的时间结构
世界经济史研究,从农业革命开始,并将1500年作为 一个重要的界限: 1500以前为农业社会或传统社会。 1500年以后为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
第一章 导论
20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
★20世纪末,世界经济史出现一系列新的迹
象。
一方面,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同时, 也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国际经济竞争加剧, 因此,人们开始对16世纪以来的现代化和 20世纪的现代经济进行反思。
1500年以前的世界经济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尔
黑 格
东方世界 希腊世界 罗马世界 日耳曼世界
马克 思
亚细亚生产方式 古代生产方式
日耳曼生产方式
第一章 导论
18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
1500年以后的人类社会历史是现代化的历史, 因而现代化成为世界经济史的主线。
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 16世纪到19世纪
第一章 导论
9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三、经济史的方法
1、经济学与经济史的实证方法 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是实证方法,
即用经验和事实说话,这也是经 济史的根本特点和根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2、证实方法与证伪方法
经济学的研究离不开假设,然而这种研 究方法的最大危险性,在于前提假设的错 误,即前提假设与经验事实不符。尽管经 济学的假设不可能凭空产生,总有一定的 事实依据,但从经验事实中提出来的理论 假设还要进一步接受经验事实的检验,而 这种检验的结果,既可能是证实的,也可 能是证伪的。
经济史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 史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过程。 它一方面要求我们对人类经济活动历程进行 客观详实的描述,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对经 济的发展做出时序性、规律性的阐释。即分 析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原 因,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规律。
第一章 导论
5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11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举例
例如: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模型,主要通过各种物 质要素的变化来说明生产率的变化和经济增长, 而不考虑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在技术 不变的情况下,不可能实现经济增长。诺思通 过对16-18世纪国际贸易史的研究考察,证明 了在这个期间,航海技术并没有发生变化,但 世界贸易量却大大增长了。原因在于国际贸易 体制更加合理,运输航线更加安全,从而降低 了运输成本,最终使海洋运输生产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