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单元复习课优秀教案汇总(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单元复习课优秀教案汇总(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单元复习课优秀教案汇总(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单元复习课优秀教案汇总(新人教版)

第一《机械运动》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是有区别的。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描述运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4、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 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度的测量,测量时要引导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然后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与计算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思维导图【学具准备】

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多媒体和学生导学稿【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让学生把准备的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放在桌面,问:我们利用所有的器材可以做哪些实验?学生回答:可以进行长度、时间的测量,还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引出复习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长度、时间入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达到温顾知新的目的。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聚焦知识点一: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为:1= 、1d= 、1= 、1= 、

1μ= 、1n=

练习题:

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

A.1 B.1 .1 d D.1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人头发直径约7×10-= μ

地球半径64×106=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 =884443 (填上单位)

3、估测桌的长度为80 (填上合适的单位)。

设疑:我们估测的准确吗?如果不准确应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事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估计中会出现很多的偏差,要想减小偏差,那就要借助到工具,引出刻度尺正确使用并练习了国际单位及常见单位的换算。

聚焦知识点二:

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记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被测物体,找准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读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和组成。

实验设计: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用所给出的钢尺、卷尺等刻度尺,挑选出合适测量工具并测出桌的长度。

2、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确.选用正确尺子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3、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

设计意图:第一题通过实践熟练的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让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发现不足。第二题让学生正确选用刻度尺,理解刻度尺使用方法中“刻度紧贴被测物体”并会记录正确的测量值,区分误差和错误。第三题在计算细铜丝直径时,除不尽2083333,测量结果准确程度一定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时的准确程度一致。

聚焦知识点三: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常用测量工具:、。2.值与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误差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避免。

3.减小误差的方法:

(1) 求平均值;

(2)选用;

(3)改进。

实验设计:利用停表进行时间的测量。

1、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

为in s。

2、单位换算:2in= s

3、已经在温度升高的相同的条下,铜膨胀的程度比钢大,在20℃时用一个钢卷尺测得一个铜块的长度为260,若在0℃的高温环境下,再测量一次铜块的长度,则测量的结果应该是260(大于、小于或等于)。

设计意图:第一题练习了停表的使用,第二题练习了时间的单位换算,虽然很熟悉,但个别同学还有不知道的,第三题让学生感受到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专题二】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聚焦:

1.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的物体叫参照物。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设疑:参照物可不可以选择本身作为参照物?

学以致用:

1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中,相对于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苹果,运动的物体是()

A.这列火车的机车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教案 年第一学期 实验目录: 实验一、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测量平均速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声音的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固体溶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水的沸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六、光反射时的规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八、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九、测量物质的密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汇总:

实验一、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提出问题】 1、怎样测量课本的长、宽、厚度? 2、如何测硬币的直径?周长? 3、如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 【设计实验】 1、积累法:测课本的厚度(微小长度不便直接测量,先测出N张纸的总厚度或N匝金属丝的直径为D,再计算每一张纸的厚度或单根金属丝的直径为d=D/N。) 2、替代法:测硬币的直径,如图21-1所示。 3、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如图21-2所示。(微小长度不便直接测量,先测出N匝金属丝的长度为L,再计算单根金属丝的直径为D=L/N。) 所需器材:刻度尺、作业本、物理课本、细铜丝、硬币、三角板、纸条、针【进行实验】 1、测量课本的长、宽、厚度 2、测硬币的直径(画示意图如21-1所示) 测得:1角硬币直径为;5分硬币直径为。 3、测细铜丝的直径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教案.doc

下册 乐山市第七中学 物理组

实验一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一、原理和构造: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正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的。弹簧测力计都由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吊环和外壳等组成,常见的两种弹簧测力计及其内部构造如图所示。 二、使用方法 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其量程,所要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因为弹簧是有一定弹性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测量就不准确,还有可能损坏测力计。 2.测量前要看清楚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测量时读数。 3.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如果没有指在零刻度线,要进行调节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 4.使用前,要轻轻地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以免指针被卡住,给测量带来较大的误差。 5.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尽量减小由于摩擦产生的测量误差。 6.要等到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 最后要说明的是: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尽量使用用挂钩把物体向上拉的测量方法。因为它就是按照这种方法设计的,使用其他方法的误差相对较大。 三、读数 清楚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根据指针所指的位置(注意读数时一定要由零刻线往数值增大的方向读)读出所测量力的大小。 四、使用弹簧测力计容易出现的问题 ①测力计测量超过量程的力;②没有调零就进行测量;③使用前没有来回拉动弹簧,用指针被卡的测力计测量;④所测拉力与测力计外壳不平行;⑤示数没有稳定就读数;⑥读数时视线与刻度板表面不垂直;⑦手拿挂钩,把物体挂在吊环上测量。

【实验目的】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头发丝 【实验步骤】 1、观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最大刻度),认清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检查弹簧测力计不受力时,指针时否指在零刻度处。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3N、5N等处,感受一下1N、3N、5N的力有多大。 3、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质量已知(约500g)的物体,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察 4、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前进,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5、在倾斜放置的长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木板匀速上升,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6、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手拉头发,逐渐加大拉力,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实验记录】 【评估与交流】能否用弹力橡皮筋制作测力计?为什么?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2、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3、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三、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大小:G=g g=9.8N/g。 3、方向:竖直向下。

4、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四、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五、二力平衡 1、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叫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六、摩擦力 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产生的条件:①两物接触并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有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4、(1)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滚动为滑动。(2)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少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滑动为滚动;④加润滑油。

2014新人教版八年级下期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物理 实验教学计划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实验重点: 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加强分组实验。 三、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创造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四、实验措施: 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 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5.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五、根据学校实验室实际情况,本学期实验安排如下: 分组实验: 第二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第三周: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第五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第六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第八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第十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第十一周:阿基米德实验 第十三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第十四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十五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第十六周:组装滑轮组 第十七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第十五周:阿基米德实验 演示实验: 第二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第三周: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第五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第六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第八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第十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第十三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第十四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十五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第十六周:组装滑轮组 2014年2月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 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 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 长。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7.3重力(G)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 ①又叫重量(物重)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 ,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

初二物理上学期总复习教案(DOC)

初二物理上学期复习教案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1、运动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 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 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 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 记:记下数值和单位 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 cm. 3、长度单位换算 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例:45μm=4.5?10-5m 0.23dm=2.3?107nm 4、速度的计算 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 和t 的单位化成m/s 或者km/h (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 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若汽艇以100m/s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 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 船=V 船t=100m/s ?5s=500m 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 声=V 声t=340m/s ?5s=1700m 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 船+ S 声)/2=1100m 5、平均速度 严格按公式v=t s 来计算,切勿利用V=22 1V V +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 的公路上行驶,前50m 的速度为20m/s,后

50m 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m 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m/s 。 解:前半段时间为:t=v s = s m m /2050=2.5s 后半段时间为:t=v s =s m m /1050=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t s =s m 5.7100=13.3m/s [应用练习] 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 (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 参照物,小明是______的。 (2)小明对公共汽车的驾驶员来说是_____的,这是以________ 为参照物。 (3)小明对马路上的行人来说是________的,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2.一只小球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s 内通过的路程 是5m ,则它通过20m 路程后的速度是________m/s 。 3.作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开始5s 内通过的路程是20m ,接下来的15s 时间内作速度为5m/s 的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在 这20s 时间内作的是_______运动,整个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m/s ,合___________km/h 。 4.下列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B .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C .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D .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重难点

第七章力 1.力 重点:理解力的定义及力的作用效果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分析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难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描述 重点:了解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单位,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力的三要素;标准规范的作图。 考点: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3.弹力力的测量 重点: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及读数。 4.重力 重点: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重心的概念;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 难点: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尝试运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的结论。 考点:重力大小的计算、重力方向的应用及画重力的示意图。 5.摩擦力 重点:知道摩擦现象,了解摩擦力;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和防止摩擦的实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 难点:静摩擦的概念;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考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八章力与运动 1.力的合成 重点:知道分力和合力的概念,知道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 难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考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重点: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的概念,会用惯性解释现象。 难点:探究“不受力物体怎样运动”的推理过程,解释日常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物理现象。考点:解释惯性现象;惯性的利用与危害的防止。 3.力的平衡 重点: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学习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问题。难点:力的平衡的概念。 考点:二力平衡的应用。 4.力与运动 重点: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教案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条件。 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重点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头发丝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说说弹簧测力计在使用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2.你能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根头发能承受的拉力? 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实验目的】 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头发丝 【实验步骤】 1、观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最大刻度),认清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检查弹簧测力计不受力时,指针时否指在零刻度处。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10N等处,感受一下1N、5N、10N 的力有多大。

3、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质量已知(约1kg)的物体,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察 4、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前进,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5、在倾斜放置的长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木板匀速上升,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6、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手拉头发,逐渐加大拉力,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实验记录】 【评估与交流】 能否用弹力橡皮筋制作测力计?为什么?

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重点 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教学难点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小的,这里有两个金属球,一个大一个小,我们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把这两个金属球放在手心感觉一下。 【师】这两个金属球哪个质量大? 【生】大金属球. 探究重力和它的质量是什么关系? 【提出问题】 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或假设】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照图23-1那样,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在图23-2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连接这些点,你发现它们落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或直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科版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强烈推荐)

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 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 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重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①发生弹性形变;②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案

第一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能力目标: 1,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2,应用能力: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 情感目标: 1,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德. 2,良好的实验习惯. 3,记录数据要如实,培养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 二、进行新课 } 1、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 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 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 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有时间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地图上的一段铁路的长度等,介绍替带法等. 2、实验表格设计(单位:cm) 课本长课本宽 作业本长】 作业本宽 ] 线圈圈数细铜丝的直径 线圈长度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知识点归纳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 第一节:力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 受力物体。 2、力在物理学中,用符号F来表示,它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3、力的作用效果:力是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与力的大小、方向和 作用点有关 4、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示意图:略,注意,在做示意图的时候要标出力的大小(单位)、方向、作用点。 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二节:弹力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过那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3、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调零、看量程、读数等) 4、知道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第三节:重力 1、重力:由于收到地球的吸引而收到的力叫重力。用字母G来表示。 2、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正比关系,即物体的质量越大,那么物体受到也越 大。G=mg, 3、一般认为:g=大小为,单位为N/kg。粗略计算时可取10N/kg 注:g的大小与纬度有关,纬度越高,g越大,南北极的g最大。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5、重心:物体重力的中心,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几何体的中心。 6、重力源于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即世间万物都会受到的相互作用力。 本章总结: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它与质量有关,质量远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第二节:二力平衡 1、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那么我们 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2、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 在同一直线上,我们称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第三节: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 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难点教学内容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难 点

第七章力 1.力 重点:理解力的定义及力的作用效果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分析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难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描述 重点:了解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单位,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力的三要素;标准规范的作图。 考点: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3.弹力力的测量 重点: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及读数。 4.重力 重点: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重心的概念;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 难点: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尝试运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的结论。 考点:重力大小的计算、重力方向的应用及画重力的示意图。

5.摩擦力 重点:知道摩擦现象,了解摩擦力;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和防止摩擦的实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 难点:静摩擦的概念;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考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八章力与运动 1.力的合成 重点:知道分力和合力的概念,知道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 难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考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重点: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的概念,会用惯性解释现象。 难点:探究“不受力物体怎样运动”的推理过程,解释日常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物理现象。 考点:解释惯性现象;惯性的利用与危害的防止。 3.力的平衡 重点: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学习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问题。 难点:力的平衡的概念。 考点:二力平衡的应用。 4.力与运动 重点: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实验措施: 1、树立正确的态度搞好实验教学工作。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另外通过实验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克服田畏难情绪,积极主动地搞好实验教学工作。 2、坚持备课制度,做好实验的各种准备工作。物理实验不同于其它知识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实验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论,甚至是相悖的结果。因此,教师一定要提前操作每一个实验,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真正授课时,能较好地控制实验的条件,避免不正确的现象发生。 3、加强实验中仪器的管理。首先教师在实验前或实验的过程中,要向学生交待清楚仪器的使用规则,避免了由于不正确的操作而损坏仪器。另外,也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能粗心大意,特别是对玻璃器皿,交流电源的使用更要分外小心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实验安排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在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物理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完成的很圆满,很顺利。现总结如下: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学期我们对实验进行了探究性的研究。 1、确定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确定以实验为基础,用实验来展开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有机地把课内探索延伸到课外。总之,尊重科学,实事求是,面对群体,以实验创新教育为前提,使学生达到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学会运用实验手段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实验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抓好“七个正确”:其一,选择仪器正确;其二,安装调试实验装置正确;其三,操作规程正确;其四,观察方法正确;其五,测量读数正确;其六,处理数据正确;其七,实验结论正确。 2、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发挥主导、主体功能。大力探索改革不适应新时期形势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建立起按科学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指导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引导-探索-实验-掌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利用物理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教师在课内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主要方式是采取提问、答疑、讨论、观察实验现象、动手操作等。在实验中,加强对学生实验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按教学大纲规定必做的分组实验,并将学生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理解能力差,反应较慢,动作缓

(完整版)2018人教版整理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梳理

第1节力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存在,其中给出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另一个接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2.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 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和运动方向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这种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穿溜冰鞋的人用力推墙,人会向后退,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2节弹力 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做弹性;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塑性。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2、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实验室里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道理做成的。测量力的工具还有握力计,臂力计等。而各种各样的秤是测质量的。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A.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B.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若没有,则要调到零刻度线上。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方案计划教案(全本共20个)

实验一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学习处理实验数据,进而得出实验结论的方式方法 二、教学重点:天平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处理实验数据 四、教学方法。导学法 五、教具:天平、砝码、铝块、铁块、木块、刻度尺。 六、教学过程设计: 【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学习处理实验数据,进而得出实验结论的方式方法。 【实验预习】 1.在物理学中,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表示。 2.质量的基本单位是,用符号表示。表示质量的单位还有(符号:、(符号)、(符号)等。 3. 1 kg= g ,1mg= g= kg ,1t= kg 4.观察天平,熟悉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1)观察你所使用的天平:最大称量值是g,最小砝码的质量是 g,可称准至g (2)天平的构造:在下面的图框里填写天平的结构名称。 (3)天平的使用方法: 【实验用品】天平、砝码、铝块、铁块、木块、刻度尺。(共14组)

【提出问题】 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作出假设】 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实验方案】 用形状规则(长方体)的铝块、铁块、木块做实验,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再用直尺测出它们的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实验结果】 [数据处理] 以体积为横坐标,以质量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 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 【实验结论】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实验作业】 如何测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说出你的测量方法,并 实际测量一下。 【教学反思】:

实验二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测物质密度。 三、教学难点:密度的单位换算。 四、教学方法。导学法 五、教具:天平、砝码、石块、量筒、细线、烧杯。 六、教学过程设计: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实验预习】 1.对于同一种物质,其质量跟体积成(正/反)比,其比值是(一定/不一定)的。在物理学中,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表示。用公式写出来就是:ρ=m/v密度的单位是:,符号是: 2.怎样正确使用量筒? 3.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4.怎样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用品】天平、砝码、石块、量筒、细线、烧杯。 【实验方案】 1.测量浓盐水的密度 (1)操作步骤: ①用天平测量出洁净的烧杯的质量m l ; ②用量筒测量浓盐水的体积V; ③把已知准确体积的浓盐水倒人已知准确质量的洁净的烧杯里,用天平测量“烧杯+浓盐水”的质量m2; ④计算出浓盐水的质量m; ⑤计算出浓盐水的密度ρ (2)设计表格,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重复操作3次,取平均值)。

新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新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7-8章 第七章《力》复习 第一节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4、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三、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这个定值用g表示,g= 9.8N/Kg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