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功能治疗仪结合针刺治疗脑瘫对患儿功能独立性

脑功能治疗仪结合针刺治疗脑瘫对患儿功能独立性
脑功能治疗仪结合针刺治疗脑瘫对患儿功能独立性

脑功能治疗仪结合针刺治疗脑瘫对患儿功能独立性

影响的观察

孙建华徐道明刘兰英(江苏省中医院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

[摘要] 目的:探讨“3功能合1”脑功能治疗仪结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小儿脑瘫对小儿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小儿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用“3功能合1”脑功能治疗仪结合针刺治疗小儿脑瘫32例,Ⅱ组用单纯针刺治疗小儿脑瘫28例。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4月后功能独立性评定( FIM) 量表分级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Ⅰ组显效10例,有效22例;Ⅱ组显效7例,有效16例,P<0.05。结论:“3功能合1”脑功能治疗仪和针刺结合治疗小儿脑瘫疗效优于单用针刺治疗。

[关键词] 小儿脑瘫;“3功能合1”脑功能治疗仪;醒脑开窍针刺法

小儿脑瘫是指出生前及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未成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或未成熟大脑发育异常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通常被认为是非进行性疾病,但是随着小儿及其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该病的临床表现也会随之变化。许多被诊断为脑瘫的患儿有着正常或超常的智力,但由于发音、运动障碍所致的交流困难限制了患儿的智力表现,并成为患儿学习和社会交流综合能力培养的潜在阻力[ 1 ] 。我科开展中医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本病已有50余年历史,患者众多。近年来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加用“3功能合1”脑功能治疗仪治疗小儿脑瘫, 对小儿功能独立性的改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0例均根据病史、体征、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小儿脑瘫,均符合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1988) 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临床表现主要有不哭或少哭、坐不稳、语言障碍、智力障碍、四肢肌张力异常、足尖着地、剪刀步态等。根据患者的对治疗的接受情况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最小13个月,最大9周岁。致病因素:新生儿窒息15例,早产儿8例,脑白质4例,核黄疸3例,双胎1例,脑积水1例。对照组28例为在我科单用针刺治疗的脑瘫患儿,其中男16 例,女12 例;年龄最小15个月,最大10周岁。致病因素:新生儿窒息15 例,早产儿7例,核黄疸2例,双胎1例,大脑发育不良3例。两组性别、年龄及致病因素等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予相同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及基础的康复训练。头部取穴:脑户、后顶、天冲、百会、四神聪、五处、承光、囟会等,根据脑瘫程度选择不同的穴位组合。针刺方法:用1.5寸毫针与头皮呈15°斜刺直到帽状腱膜层。上肢瘫选穴:肩髃、曲池、手五里、下廉、合谷、臂臑、支沟、外关;下肢瘫选穴:风市、阳陵泉、外丘、光明、太冲、足三里、解溪、落地、跟腱;语言障碍

选穴:哑门、风府、廉泉等[ 2 ]。每次留针30 min ,每天1 次,30 d 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每次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继续进行“3功能合1”脑功能治疗仪治疗,采用常州雅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3功能合1”YS系列脑功能治疗仪,(1)通过头部佩戴的交变磁场治疗帽,用交变电磁场刺激颅脑产生感应电流,治疗时间15min;(2)通过粘贴于耳后乳突穴位的电极片,用仿真生物电(无序波)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时间15 min;(3)通过粘贴于患肢肌肉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点的电极片,仿真生物电(三角波)刺激患肢肌肉神经,治疗时间15 min;每天1次。两组均在连续治疗4 个疗程(120 d)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1.3 疗效评定标准采用小儿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SM)。分级标准: Ⅰ级(独立) :126 分; Ⅱ级(基本独立) :108~125 分; Ⅲ级(极轻或有条件依赖) :90~107 分; Ⅳ级(轻度依赖) :72~89 分; Ⅴ级(中度依赖) :54~71 分; Ⅵ级(重度依赖) :36~53 分; Ⅶ级(极重度依赖) : 19~35 分; Ⅷ级(完全依赖) 18 分以下。根据FIM 分级,制定疗效评定标准:基本恢复:治疗后评分上升达到基本独立或独立级;显效:治疗后评分上升1~2 级,但达不到独立或基本独立者;有效:治疗后评分有上升,但达不到升级标准者;无效:治疗后评分无变化[3-5]。

2、结果

2.1两组均在连续治疗4个疗程(120 d)后疗效评定结果如下:

组别例数基本恢复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32 0 10 22 0 100℅

对照组28 0 7 16 5 82.14℅

3、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脑瘫与肝肾亏损、髓海空虚、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筋脉失养有关。现代医学证明,不论何种原因,脑瘫的基本病理改变有脑皮质萎缩,脑白质周围软化,神经细胞的退行性变等。醒脑开窍针刺法刺激可以醒脑开窍、补益脑髓、通调督脉、疏通经络[ 6 ]。我科从上世纪50年代就率先开展中医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小儿脑瘫,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传承,总结出以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基本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特色中医疗法,疗效较好。“3功能合1”脑功能治疗仪是目前治疗小儿脑瘫较有效的理疗仪器之一。它的功能1交变磁场治疗帽借鉴国外先进技术rTMS-重复经颅磁刺激,依据生物组织磁导率基本均匀的原理,输出特定规律的、频率可达50Hz的交变磁场,直接透过颅骨达到脑内较深层组织,产生的感应电流可直接作用于患者脑部病灶区的脑细胞和脑血管,以改善脑细胞的代谢环境和病灶区的血液循环,引导患者脑磁功能趋向正常化、秩序化。其功能2

仿真生物电(无序波)刺激小脑顶核,能启动脑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保护神经细胞,改善脑细胞的代谢环境,稳定神经细胞膜电位,抑制去极化波,引导非正常脑电趋向正常。其功能3仿真生物电(三角波)刺激患肢肌肉神经,能降低突触传导阻力,从而可以在病灶区周围网样的神经突触联系中形成新的传导通路,改善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我科近两年来引进的“3功能合1”脑功能治疗仪

和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治疗小儿脑瘫,是传统针刺与现代先进康复理疗技术的创新性结合,经过短期治疗其临床疗效较为确切。

作者简介孙建华男,44岁。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副主任中医师,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

[ 参考文献]

[1]刘欣, 张长杰.小儿脑瘫的研究近况.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2004 ,24 (4):145.

[2]李惠兰,孙岚. 头针治疗脑瘫的临床观察.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 ,8 (5) :302.

[3]任义钟,陈瑞华,廖荣圭. 头针为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观.上海针灸杂志,2003 ,22 (6) :23.

[4]陈荣钟. 点穴治疗小儿脑瘫60 例疗效分析. 中国针灸杂志,1996 ,15 (2) :3.

[5]梁柱. 针刺按摩治疗脑瘫33 例.按摩与导引杂志,1994 ,57(4):26.

[6] 卞金玲,韩艾,贺军等. 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研究.中国针灸,2001,21(6):323.

贾成文教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经验举隅

贾成文教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经验举隅 发表时间:2018-03-26T14:17:20.62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6期作者:陈安王苗 [导读] 此外对CP患儿进行针刺治疗过程中多关注其心理变化,注重对患儿的心理调节,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深得患儿家属赞誉。(泾阳县中医医院陕西咸阳 713700) 【摘要】贾成文教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重在扶正,治以头针为宜,因人制宜,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脑瘫;贾成文;针灸 【中图分类号】R2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065-02 小儿脑瘫(Cerebral palsy,CP)为儿科常见疑难杂病,是指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脑损害综合征,发病率约为0.18%~0.40%[1]。脑瘫患儿常伴有烦躁不安、抽搐、智力发育迟缓、中枢性运动障碍等表现,影响患儿身心发育,加重其家庭经济负担。中医学认为脑为主宰机体生命活动度的枢纽,为元神之府,CP属于“五软”、“五迟”、“五硬”等范畴,针灸为中医传统疗法,在疾病治疗中取得显著效果,为CP主要康复治疗措施之一[2]。 贾成文教授为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教授,亦是陕西名中医,从事针灸教学、医疗、科研工作四十余载,医德高尚、医术精湛,长于实践,精于理论,擅治癫痫、脑血管疾病,临证施治手法奇特、取穴精简,针对疑难杂症整理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辨证治疗理论及方法。笔者有幸随贾教授诊疗,深感其辨证论治思路清晰,遣方用药独特,现整理总结一二,与医疗界同仁共享。 1.治病时机 贾成文教授认为小儿脑瘫要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要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期治疗,因此小儿一旦被确诊患了脑瘫,需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1.1 早发现 一旦罹患脑瘫早期即会出现异常:出生3个月内常常会出现惊厥或异常啼哭,并伴有吞咽困难;3个月时仍无站立、不会抬头;4个月后双手仍呈握拳状、无法自主张开或可张开但看到眼前有活动物时不会用手去抓;四肢活动不灵活、肌肉松软,穿衣服时其上肢难入袖口,换尿布或清洗臀部时其下肢不易外展;双脚着地时下肢呈伸展交叉状或仅足尖着地。 1.2 早治疗 小儿大脑处于迅速发育时期,因此CP治疗关键在于早,早期治疗能使损伤脑组织所支配的功能得到有效代偿,CP患儿脑组织坏死区的周围尚存在相当范围的可逆性损害区域,及早治疗可促进脑电活动和神经递质分泌,极有可能激活其它脑细胞代偿功能,修复受损脑细胞功能。因此及时治疗,促进正常脑细胞发育,是CP治疗的关键。 2.治病求本 2.1 重在扶正 祖国医学治疗“五软”、“五硬”重在治病求本,贾教授认为脑与经络存在紧密关系,手足少阴脉、手太阳经、阳维脉、手足阳明经均达到脑部,为经络脏腑之气血聚集之处,可调理全身之气血,CP主要病机为先天胎禀不足、气血虚衰、肝肾亏虚、精髓不充,病位在脑,涉及肾、心、肝、脾。同时其认为脑性瘫痪多以虚为主,可见气虚、血虚、阴虚,体弱者兼备阳虚。气血亏虚致使脏腑功能失调,阻滞气血运行,致使脉络壅阻、气血紊乱失调,引发脏腑功能障碍,影响津液代谢输布功能,导致痰瘀互结[3]。故治疗CP应以治本为要,谨守病机。 2.2 标本兼治 贾成文教授认为对CP患儿临床各种症状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为确诊该病的重点,其认为只有找出CP患儿病因之根本,明确其病位,方可对其进行正确的辨证施治。CP病位在脑,采用头针以治本,配体针可缓解其姿势异常、运动障碍,头针配体针以达标本兼治之目的。无法行走或行走姿势异常加经外奇穴之迈步穴,以调控患儿步态,此穴为贾教授治行走不便常用穴;无法言语或言语断续加头针言语三区、二区;四肢肌张力高则下肢取足三里、髀关等穴位,上肢取内关、曲池穴;无法进行精细运动或精细动作加手指运动区;症状多而复杂加刺肝俞、肾俞、脾俞、至阳等[4]。 2.3 头针为主 CP病位在脑,脑为诸阳之首,统领全身,内藏脑髓,《灵枢·海论》记载:“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其盖,下在风府”。采用“内病外治”针灸疗法可改善患儿姿势异常、惊厥等症状,能调气血、通经脉,调和脏腑功能,平衡阴阳。头针疗法是在祖国传统医学基础上发展改良而成的针灸疗法,通过对患儿头部特定区域进行针刺,以达到治疗脑源性疾病的目的,其通过针刺头皮上相应投射区,以达开窍醒脑、调控中枢神经之目的。运动区(上中下)、足运感区、平衡区、精神情感区为其常用效验穴。其中运动区为大脑皮质中央前回投影,可划分为5等分,于患肢对侧进行针刺,可改善CP患儿局部神经元血液,重建神经元网络,促进神经细胞功能代谢,进而恢复患儿运动功能;平衡区沿枕外粗隆水平线,旁开前后中线 3.5cm处,并向下引垂线4cm;足运感区与运动区上点后3cm处旁开后正中线1cm,向后引3cm长平行线,控制身体协调性及感觉;精神情感于前后正中线旁开2cm,运动区向前约3cm与正中线平行向前引4cm直线。通过针刺诸穴,共同改善CP患儿中枢神经功能。 3.注重医患互动,强调“手法”、“治神” CP患儿多对针刺治疗可能带来的疼痛感存在一定恐惧心理,贾教授认为针刺之疼痛主要来自于透皮时的刺激,故取穴宜少,少针不仅可减轻针刺给患儿机体造成的疼痛程度,且可获祛邪扶正的针刺效果,其进针时较为注重患儿疼痛感;小儿头皮部位血管丰富、肉少皮薄,浅刺即可收针刺之效果,同时进针迅速有助于缓解患儿对针刺的恐惧感,减轻其疼痛程度,提高患儿配合度。贾教授进针迅速,持针坚定,手法宜浅宜轻,患儿及家属接受度均较高。与头皮成15°角平刺头部各穴,并实施快速捻转法,30s/穴,以捻转法配合体针穴位强壮各肌肉关节,每间隔15min行针1次,45 min留针时间,按揉针孔出针。 《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粗守形,上守神”,指出了针刺治疗过程中治神的重要性[5]。贾教授认为医生需在充分了解患者思想情绪及精神状态的基础上,争取患儿及家属的积极配合,方可获取最佳疗效。无论是复式补泻手法还是单式补泻手法,临床针刺效果均与患儿的心理状态关系密切,若患儿焦虑、恐惧、精神紧张则其脉搏、呼吸、血压波动相对较大,实施针刺时针刺感应就越强烈,越易产生晕针、滞针、疼痛,相反若患儿心态正常、精神安定自若则实施补泻手法越易成功。CP患儿常常伴有自闭、自卑等,而贾教授在施治时态度和蔼可亲、语言和善、针刺操作动作娴熟、举止镇定自若,通过与患儿沟通,缓解其对针刺的恐惧及焦虑情绪,提高患儿针刺过程中配合度。同时其进行针刺时形神合一、持针坚定、进针迅速,并关注患儿的神情、情绪变化,不断鼓励支持患儿,刺入穴后注重得气,时常叮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三功合一”治疗抽动症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三功合一”治疗抽动症 为了方便抽动症多动症等儿童功能障碍疾病的临床普及治疗,加大了对治疗设备的投入,引进具有“三功合一”即仿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交变电磁场治疗帽、仿生物电刺激患者肌肉神经三大功能的脑循环治疗仪,目前,该治疗仪在临床治疗上受到了众多家长的欢迎。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原理】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是一种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仪(非药物性治疗),运用交变电磁场仿照人体大脑生物电磁场的原理而研发,治疗帽通过特制的非侵入性电磁场刺激线圈输出特定规律的、频率50HZ的交变电磁场,采用生物信息模拟技术及计算机软件技术合成脉冲组合波形,通过粘贴于两耳侧乳突电极贴片,无创引入小脑顶核,对人的脑部进行电刺激治疗,扩张大脑血管,改善脑微循环,显著增加脑部血流量,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稳定大脑细胞膜的电兴奋性。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五大突出优势】 1、无创克服颅骨屏障,增加脑供血效果确切。 2、方便灵巧的专用磁疗帽:分成人款和儿童款两种,可以径向和轴向调节,适合不同头围,治疗穴位准确可靠,不易产生移位。 3、双波组合的交变电磁场:采用生物信息模拟技术及计算机软件技术合成脉冲组合波形,采用独特的双波(正波和方波)组合方式,将使电磁场密度更大、穿透性更好、无创伤、易操作。 4、多频振动功能:振动频率和幅度均能调节,是物理治疗和电磁场治疗完美结合,并通过同一治疗头发出,可使患者在有感知、安静、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孩子更易接受。 5、循序渐进,效果显著:长期坚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认知功能障碍,提高自主能力和行为认知。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适应症】 小儿抽动症、小儿多动症、儿童精神发育迟缓,儿童智力低下等疾病。 【案例链接】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有哪些原则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有哪些原则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基本原则是: 1. 早诊断、早治疗。 2. 综合治疗、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3. 家庭参与、协作治疗。 4. 分析患儿的心理、引发其主动性。 5. 医疗康复与教育康复同步进行。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方法有: 一. 运动功能训练内容:人体的运动大体分为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粗大运动有基础性运动(抬头、翻、爬、坐、跪、站、走、跑、跳、投等)和技巧性运动(翻滚、走平衡木等)。精细动作包括:抓、握、提、放、撕、扯、捻、压、拧、悬、揉、搓、翻、掀、折、曡、捆、绘、写等。 二. 常用的治疗训练方法;首先要根据小儿运动发育顺序制定治疗计划,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的规律。第二不要给两个以上难题。第三是运动和感觉训练同时进行。早期训练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 头的控制: 1. 眼球追視训练: 治疗师用颜色鲜艳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在离患儿眼睛 30cm的水平位置缓慢的左右、上下移动,完成眼球追視训练,为头的控制打下基础。 2. 仰卧位头部的旋转: 完成仰卧位时头部的上下左右旋转功能训练。 3. 肘支撑头抬起:俯卧位完成此功能训练,来抑制迷路性反射姿势及屈肌张力的亢进。 4. 仰卧位头部的上抬:脑瘫患儿常有仰卧位时屈肌控制能力低下,受到外界刺激是伸肌过度紧张的现象,这种情况进行此项训练非常必要。 5. 俯卧位头部上抬与双上肢支撑 :这一动作主要是抬高头部的抗重力能力和双上肢支撑负重的能力。

(二)躯干的控制 1.仰卧位的屈伸统合的调整:通过调整双上肢可以向前方伸展,,还可以抓住膝、脚并放到口边,分离运动开始出现,腹侧肌肉发育达到高峰。 2.俯卧位的屈伸统合的调整:这一训练来控制患儿肩关节上提和内收。 3.骨盆的控制训练:这是维持坐位和站立的重要环节 (三)上肢的支撑 1.骨盆部位的负重及重心的移动。 2.侧方、后方支撑体重 (四)保护性伸展:在球上完成效果较好. (五)坐位的训练:这一训练完成坐位的平衡和调整能力 (六)爬行能力训练:包括腹爬、膝手立位爬行,俯卧位、膝跪位、仰卧位的训练侧卧位、 (七)站立训练:从跪到站立(四点跪训练、两点跪训练、蹲起训练)从坐位站起、从跪位站起、单腿站立、立位姿势等训练。 (八)步行训练 三.手部功能训练 握拳式手的纠正训练、伸肌痉挛者的抓握训练、伸肌痉挛、拇指不能内收的纠正训练、对掌、对指、并掌的引导训练 四.认知能力训练:包括感知、识别、记忆、概念的形成、思维推理及表象过程。 五.语音能力训练:包括呼吸、构音、发音、表达、阅读、书写训练等。 六.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包括吃饭、穿衣、洗脸、刷牙、梳头、如厕、上下台阶等。 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包括与亲人的交往、社会生活的适应,知道自己、认识熟悉的人、认识家庭环境、知道居家注意事项、认识公共设施、参与集体活动、懂得安全常识等。

生物反馈治疗仪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神经功能组织重建仪)生物反馈治疗仪就是利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并结合多种电刺激模式进行肌肉 训练治疗,以达到改善肌肉功能,帮助病人重建并恢复肌肉正常运动功能,脑血管、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得运动功能障碍及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等。 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原理: 生物反馈治疗仪就是利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并结合多种电刺激模式进行肌肉训练治疗,以达到改善肌肉功能,帮助病人重建并恢复肌肉正常运动功能,脑血管、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得运动功能障碍及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等。 生物反馈治疗仪结合生物反馈与神经功能重建得最新康复理念,集肌电、直肠、盆底得评估、治疗、训练于一身得康复专家。 什么就是生物反馈 生物反馈 (biofeedback) 又称生物回授。它在不同得场合下具有不同得涵义,既可以指有机体内发生得一种过程;又可以表示一种方法;还可以表示一种特殊得治疗手段。 生物反馈疗法 运用生物反馈疗法,就就是把求治者体内生理机能用现代电子仪器予以描记,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号,因而使其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遂意得内脏机能及其她躯体机能、达到防治身心疾病得目得,由于此疗法训练目得明确、直观有效、指标精确,因而求治者无任何痛苦与副作用。据国内有关报道证实:生物反馈疗法对多种与社会心理应激有关得身心疾病都有较好得疗效。运用于生物反馈治疗得设备有:肌电反馈仪、皮肤湿度反馈仪、脑电反馈仪、脑电反馈仪及脉搏反馈仪等。仪器得操作者需经过专业训练,以保证结果得可靠性与科学性。

生物反馈治疗仪得作用 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就是根据条件反射理论发展起来得,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在美国用于临床。生物反馈就是用电子仪器测定神经-肌肉与自主神经得正常或异常活动情况,并把这些信息放大成视觉与听觉信号,反映给受试人。医生帮助受试人了解原来不能感觉得机体得变化,通过学习控制这些反映信息,学会调节心理生理变化,来治疗与预防特定疾病。 治疗焦虑障碍 用脑电生物反馈等治疗后,多数人能控制焦虑与惊恐发作,不再影响其工作与生活,能更好地平稳发挥脑功能。 治疗睡眠障碍 生物反馈疗法,使失眠伴紧张情绪病人控制全身肌肉松弛水平,快速进入睡眠。可增加失眠不伴焦虑病人睡眠波,产生强烈得困倦感。 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 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可作为纤维肌痛综合征综合性治疗措施,能改变患者得慢波活动。 治疗慢性疼痛 生物反馈治疗紧张性头痛与偏头痛,使患者得肌肉放松,头痛得症状减轻或消失。 治疗高血压病 用生物反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比药物治疗合并放松训练治疗效果好。

脑循环治疗仪操作流程

脑循环治疗仪操作规范 【概念】脑循环治疗仪是一种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仪(非药物性治疗),它运用“数字频率”合成高科技技术,产生年轻的、健康的、正常的仿真生物电来取代患者自身病变的、残缺的生物电,通过粘贴于两耳侧乳突的电极贴片,无创引入小脑顶核,对人的脑部进行电刺激治疗,其技术是世界领先的。 【适应症】 脑梗塞、脑供血不足、脑出血恢复期、中风康复、中风预防、头痛、偏头痛、头晕、脑外伤促醒、脑外伤恢复等脑血管与神经系统疾病。 【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如:脑出血急性期、凝血机制 障碍等); 2、严重心脏病或带有心脏起搏嚣的患者; 3、有颅内感染或颅内肿瘤患者; 4、有颅内血管金属支架植入者。 【用物准备】 脑循环治疗仪、屏风等。 【操作步骤】

1、使用前准备和检查:接上电源,打开开关,仪器处于准备状态;操作各按钮功能正常;装上输出线,准前完毕。 2、仪器使用: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患者两耳侧乳突后,贴上一次性体表粘贴电极。将输出主输出线的一对夹持器分别夹于两侧粘贴电极纽扣上,可用松紧绑带将两电极辅助固定。根据患者具体状况,设置各参数指标:模式、比率、强度、频率、时间。操作③④⑤⑥按钮可得所设置的参数。按下准备/启动钮②使机器处于启动状态,输出的信号通过输出线传输到患者,开始进行仿生电剌激,计时器进行倒计时,随后按患者反馈调整合适强度。当设定输出时间完成,主机蜂鸣器会发出呼叫声,主机自动回复到准备状态,此阶段仿生电剌激治疗结束,此时松下患者的绑带,取下主输出线的夹持器,取下粘贴电板,并在患者乳突处擦生理盐水作清洁处理。 输出线上除对主输出线(较短的一对,用于脑部仿生电剌激)外,另有一对辅助输出线(较长的一对,用于肢体或人体其它部位电剌激),具体操作方法与上相同。 3、体表粘贴电极:本仪器使用专用粘贴于体表的电极为一次性使用的一次性电极,用完即丢奔。本机采用的电极,其与皮肤接触的材料和粘合剂应附合生物相容性,必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 4、与患者接触部件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本仪器使用

物理治疗仪器适应症

目录 一、直流及低频电疗法的适应症 (2) 二、中频电疗法的适应症 (3) 三、高频电疗法的适应症 (4) 四、超声波治疗US-750的适应症 (5) 五、DL2003V型压力治疗仪的适应症 (6) 六、CVFT-MG202型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的适应症 (7) 七、吞咽言语治疗仪的适应症 (8) 八、RECK MOTOmedviva(主被动)的适应症 (9) 九、颈牵的适应症…………………………………………………………… 10 十、腰牵的适应症…………………………………………………………… 11 十一、蜡疗仪的适应症……………………………………………………… 12 十二、MyoTrac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的适应症…………………………… 13 十三、电动起立床、直立架的适应症 (14) 十四、下肢机器人的适应症………………………………………………… 15

直流及低频电疗法 低频点刺激治疗仪ES-420 1.神经肌肉点刺激疗法(NMES): 适应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轻度偏瘫、儿童脑性瘫痪、产伤引起的痉挛性瘫痪、多发性硬化瘫痪、脑脊髓外伤引起的痉挛性瘫痪(完全性截瘫除外)、帕金斯病 2.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ENS): 适应症:急慢性疼痛,短期疼痛,周围循环障碍,长期疼痛,用于小手术 致痛性操作过程中加强镇痛效果

中频电疗法 电脑中频治疗仪T99-B 1.音频电疗法适应症:术后粘连、瘢痕疙瘩、肠粘连、肩关节节炎、慢性盆腔炎、慢性咽喉炎、声带结节、腰肌劳损、注射后吸收不良或结节 2.干扰电疗法适应症:习惯性便秘、肠麻痹、胃下垂、尿潴留、二便失禁、雷诺病、早期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废用性肌萎缩、肩周炎、颈椎病、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劳损、关节扭伤、各种神经痛、神经炎等。 3.调制中频电疗法适应症:神经痛、神经炎、胃下垂、肌萎缩、迟缓性便秘、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张力性尿失禁、慢性前列腺炎、早起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软组织扭挫伤、骨关节退行性变、类风湿或风湿性关节炎等。

脑循环综合治疗仪怎么样

脑循环综合治疗仪怎么样 脑循环综合治疗仪,又叫做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这是一种bc脑细胞介入修复疗法,最主要的一种治疗仪器,对于调整患者的大脑供血,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具有促进脑损伤部位,提供养的效果,从而修复大脑的损伤,在促进患者脑神经恢复方面,以及提高智力方面,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是缺氧性脑瘫非药物物的常见治疗方法。 ★治疗原理 脑循环综合治疗仪是一种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仪(非药物性治疗),采用生物信息模拟技术及计算机软件技术合成脉冲组合波形,通过粘贴于两耳侧乳突的电极贴片,无创引入小脑顶核,对人的脑部进行电刺激治疗,扩张大脑血管,改善脑微循环,其机理是脑内固有的神经传导通路受到特定的电刺激,会影响脑循环和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提高脑血流(rCBF).SA35KJ-3000B2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的主要功能是:显著增加脑部血流量,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稳定大脑细胞膜的电兴奋性。

脑循环综合治疗仪功能特点采用生物信息模拟技术及计算 机软件技术合成脉冲组合波形,无创伤,易操作无创克服颅骨屏障,增加脑供血效果确切多种输出治疗模式,临床应用广阔优选仿真生物电,有效输出小于10mA,更安全治疗机理增加大脑局部血流量(rCBF),改善微循环;启动脑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保护神经细胞;降低神经细胞兴奋毒性损害;稳定脑神经细胞膜电位,抑制去极化波;抑制脑部炎症反应,吸收水肿,缓解高颅压;改善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适应症 脑梗死各期、脑出血恢复期、脑外伤促醒、脑外伤恢复期、中风预防、脑供血不足(颈椎病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等)偏头痛、失眠、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性痴呆、抑郁症等等。 眼底动脉缺血,眼疲劳等眼科疾病。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小儿脑瘫。 参考资料

经颅磁脑病生理治疗仪

经颅磁脑病生理治疗仪 可 行 性 报 告

经颅磁脑病生理治疗仪的前景分析 由于社会的发展,脑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近年来,脑病的发病率在临床上日益提高,并已成为当前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美国于是1989年国会的一次会议上通过决议,将自1990年1月1日开始以后的十年,命名为“脑的十年”。 日本也宣布了一项“人类前沿研究领域科学计划”以加强脑的研究。中国于2005年9月25日,由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倡,“中国脑健康工程”在京启动,中国脑健康工程将在十年内,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合作设立200个脑健康工程指导中心。 届时将由全国各医疗研究机构1000余名脑疾病权威专家组成志愿者队伍,走出科研院所,走向社会,面对面地为脑病患者提供脑健康的专业咨询服务,并向全民宣传防治脑病及延缓衰老的科普知识。我们要全民重视脑健康,今天我们就是中国倡导全民脑健康的开拓者。 随着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活压力;社会竞争压力日趋激烈,加之空气的污染、粮食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饮食结构的不合理等因素,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脑性瘫痪发病率占人口的18.4‰,弱智儿童占22.3‰,老年脑病发病率占老年人口的10%.由此看来,仅这类病人应达5000多万.据统计,全球每十万人中有500-700人患脑血管病,而我国则高达每十万人中有1200人患病,按此计算,我国约有此类患者1300万,并且每年新患病人数高达350万. 无论世界哪一个地区或哪一个种族,脑血管疾病都是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一个人如果发生中风,即使幸免于死,也多留下瘫痪、失语或疾呆等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目前对疾病状态的统计,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的第一大杀手。中国每年有200万以上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全国有1亿多高血压病患者,每年新增患者350万人,患病率每十年增加50%。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的品质在于健康。在全民奔小康的今天,不懂得健康就一定会拖时代的后腿,在中国70%的人把医疗费应用在人生的最后三个星期;在中国,一年健康不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8000亿元。 热爱生命、崇尚健康,是人一生追求的全部内涵,今天,不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你是年长还是年少,不注重健康,将遗憾终生。富有的人,也许你是百万、千万乃至亿万富翁,但象征你成功的所有的圆圈,只有跟在你这个“1”的后头才有意义,否则“1”倒下了,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0”。贫穷的人,你更要注重保健,因为你没有生病的资格,你能一生病就去死而不治疗吗?一旦你走进医院,一家人就有可能被你拖跨,你留下的是高额的债务,你将成为家族中的罪人。 朋友们,生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资本,你是让它增值还是让它贬值?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了健康,便失去了一切,打开健康之门的金钥匙,就在我们自己手上。让我们共同树立正确的保健观念,走进健康之门,享受幸福美满的人生。

运动发育推拿法+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分析

运动发育推拿法+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8T09:11:42.78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作者:温婷 [导读] 探究、分析运动发育推拿法+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 温婷 湖南省醴陵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4122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运动发育推拿法+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4例小儿脑瘫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42例,行运动发育推拿法+针灸治疗,对照组42例,行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患肢痉挛评分(Ashworth)、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评分(GMFM-66)及智力发育指数(MDI)。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的Ashworth痉挛评分、GMFM-66评分及MDI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shworth痉挛评分、GMFM-66评分及MDI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Ashworth痉挛评分、GMFM-66评分及MDI指数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脑瘫患者采用运动发育推拿法+针灸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其患肢的痉挛情况,并增强了肢体的运动功能,有利于患儿智力的发育,临床效果明显。 【关键词】动发育推拿法;针灸;小儿脑瘫;临床效果 现临床中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包括康复训练、推拿、针灸等,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与大量研究中表明,这些治疗方法对患儿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1]。笔者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84例小儿脑瘫患者为对象,对其施以针灸治疗与运动发育推拿法+针灸治疗后的Ashworth痉挛评分、GMFM-66评分及MDI指数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84例小儿脑瘫患者均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这一时间区间被我院收治,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4例小儿脑瘫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8个月~5岁,平均年龄(2.83±1.16)岁,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年龄(2.75±1.25)岁,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在统计学中不存在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针灸治疗,包括①取穴:协助患儿取俯卧位,选择大肠俞、环跳、承山、四神聪、肾俞、肩髑、上段、委中、昆仑这几个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在仰卧位时选择足三里、额中线、解溪、合谷、上段、太冲、太溪、曲池、人中这几个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此外,对存在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者另加身柱、肾俞、绝骨、中封、阳陵泉、腰阳关几个穴位;对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者另加后溪、手三里、内关;存在斜视者加光明穴;流涎者加承浆穴;言语不清者加哑门穴;②具体针灸方法:身边部位选用普通针,留针30分钟,每天1次;头部选用1.5寸的毫针,刺入时与人的头皮呈15°角,待无滞涩感后便可停针,留针2小时,每天2次。 研究组行运动发育推拿法+针灸治疗,针灸方法同对照组,运动发育推拿法包括:①手法:以摇、扳、按、揉、压、推为主,同时根据患者的发病部位与类型,对患儿的体位进行变换,产生针对性刺激,从而使患儿的不良状态得以纠正,并调整患者的肌肉状态与骨骼关节的排列情况[2]。还要对易于畸变的部位进行重点的推拿治疗,加强触觉、运动觉及前厅感觉的输入,推拿时间30分钟,每周4次。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肢痉挛评分(Ashworth)、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评分(GMFM-66)及智力发育指数(MDI)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将SPSS20.0软件应用在数据的处理中,计量资料(x±s),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Ashworth痉挛评分、GMFM-66评分及MDI指数对比 两组在治疗前的Ashworth痉挛评分、GMFM-66评分及MDI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shworth痉挛评分、GMFM-66评分及MDI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Ashworth痉挛评分、GMFM-66评分及MDI指数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bP<0.05。 3结论 小儿脑瘫的全称为小儿脑源性瘫痪,属儿童神经系统疾病,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病,表现为脑神经细胞的再生困难,进而引发肌张力的异常与中枢性运动功能的障碍,同时还会伴有一定程度的语言障碍与智力低下,严重影响了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小儿脑瘫在中医学范畴属“五软”、“五硬”、“五迟”及“胎弱”范畴,主要是因患儿失养后天、不足先天,导致血气失调,脑髓、肌肉筋骨、五脏六腑及四肢百骸失养,出现亏损的症状[3]。现有大量医学研究明确表示,大脑皮层存在众多神经元,对肌体骨骼肌运动有调节作用,而针灸疗法则能刺激这些神经元,并向中枢神经传输,进而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4]。而运动发育推拿法通过摇、扳、按、揉、压、推的手法,结合患儿病情,与针灸法相结合,对患儿肌张力进行改善[5]。 本次研究显示,两组在治疗前的Ashworth痉挛评分、GMFM-66评分及MDI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作用。方法将8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内科治疗基础上采用脑循环治疗仪。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TCD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TCD检查提示治疗后颅内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循环治疗仪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脑循环治疗仪;脑梗死;神经功能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1]。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2,3]。脑梗死致残率高,且随着年龄增长病死率明显上升,平均病死率为25%左右(10%~47%)[4]。常见死因是脑疝、多脏器衰竭、继发感染及心肺功能不全。临床治疗以扩张血管、改善脑部微循环、营养脑细胞等内科治疗为主,近年来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进入临床使用,其工作原理为:应用数字频率合成仿真生物电技术,通过体表无创伤导入小脑顶核(FN),起到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供血供氧量,全面修复受损脑神经细胞,减少半影区坏死神经数目,减轻脑水肿,最终达到减轻和加速修复脑损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4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男50例,女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男29例,13例。年龄49~81岁,平均66.5岁。住院天数15~36 d;平均23.5d。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52~83岁,平均64.0岁。住院天数18~40d,平均24d。两组在年龄、性别,住院天数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4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电刺激FN治疗。具体操作:将两刺激电极置于两侧乳突根部后方,两辅助电极置于功能障碍侧肢体,治疗20min/次,2次/d,10d为1疗程,每例患者治疗1~2个疗程。仪器参数设置为:(成人)主强设置为3~7,对于耐受力较强的患者可用8或9,主频不限;辅助电极具体强度设置可根据临床情况进行调节;档位调节总体原则:在患者能承受的前提下,刺激越强治疗效果越好。 1.2.2护理措施

脑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操作常规

脑功能障碍治疗仪使用操作规程 (一)目的 磁疗:通过输出特定规律交变电磁场作用于脑细胞和脑血管,改变病灶区代谢环境,使参与代谢的酶活性增高。达到扩张脑血管;促进血循环;建立侧枝循环;对损伤的脑细胞可起到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修复能力,干扰和抑制异常脑电、脑磁的发生和传播。 电疗:对小脑顶核进行电刺激方式来达到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微循环,改善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 (二)实施要点 1、适用范围 磁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衰弱(改善睡眠、消除脑疲劳)脑损伤性疾病辅助治疗。 电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损伤性疾病、小儿脑瘫及上述疾病引起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偏头痛。 磁疗部分与电疗部分既可同时使用,亦可单独使用 2、禁忌症 ⑴全身及颅内出血性疾病的急性期患者; ⑵颅内感染、颅内肿瘤患者; ⑶孕妇; ⑷重症心脏病及使用心脏起搏器 3、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 (2)评估患者皮肤状况。 (3)对清醒患者,告知治疗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 (4)使用环境要求 ①治疗时易磁化的物品(如手表、磁卡等)应远离治疗区。 ②使用时应避开强电磁干扰(如短波或微波治疗设备)。 ③治疗仪应放置在洁净、通风的室内,避免阳光直射,确保治疗仪的四周至少有5厘米的空隙,保证机箱后侧的散热风扇不被阻塞。 4、操作要点: (1)粘贴电极片 ①CM2542 理疗电极片(主电极用) 第一步:备皮。在需粘贴电极片的部位(在患者两耳后侧乳突表皮,位于两耳后和耳道平行的突出区域,主治疗电极通过小脑顶核区,过分偏离会影响治疗效果)用棉球蘸无刺激的水(如:蒸馏水、生理盐水等)做皮肤清洁,以去除非传导类的残留角质层。

小儿脑瘫针灸治疗的作用

小儿脑瘫针灸治疗的作用 小儿脑瘫是目前小儿疾病中比较常见又比较难以治愈的疾病。小儿脑瘫是一种影响孩子一生生活的疾病,不仅身体无法正常的行走,智力有时也会受到影响。现在关于小儿脑瘫的治疗中,针灸治疗非常受关注。针灸的治疗作用也有一定的成效。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儿脑瘫针灸治疗的作用。 针灸治疗主要是体现在是从外向内反映了体表经穴-脏腑之间的相关规律,穴位病理反应则是从内向外地反映了脏腑-体表经穴位之间的相关规律及其病理联系。针灸治疗脑瘫主要体现在针灸对神经系统机能的影响: 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 1、针刺对周围神经机能的影响:周围神经的基本机能是感

觉刺激、传导冲动。针刺后动物园的酸溶性磷、磷酯磷减少,核酸磷增高,而蛋白磷无明显变化,恰与针刺促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代谢变化密切相关。大量实验证明针灸对周围神经的作用是引起兴奋,产生神经冲动传入中枢引起各种调整反应。 2、针灸对中枢神经系统低级部位的影响:实验证实针刺人 的内关、合谷、足三里引起食指疲劳消除及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等效应。大量实验证实,针灸对脊髓内各反射性调节中枢的兴奋或抑制性影响,可能是针灸的调整作用在这些部位引起的初级反应。 3、针灸对脑干网状结构机能的影响: (1)针灸对低位脑干的影响:实验证明针刺动物“公孙、 足三里、人中”等穴位引起的胃肠运动增强,或对失血性休克动物循环机能和呼吸机能的兴奋作用,在脊髓与延髓之间横断后就不再出现,但是如果在不操作神经和脊髓的情况下仅切除大脑,这时针刺影响只能达到脑干部分,然而它对血压的调节作用仍可出现。大量实验证明针灸对脑干各级水平的调节中枢均可发生显著影响,并通过改变中枢机能状态的途径来实现它对机体机能的

脑瘫儿童康复指导手册

脑瘫儿童康复指导手册 脑瘫儿童康复指导手册 一、小儿脑瘫概述 小儿脑性瘫痪(小儿脑瘫)是指围产期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发育障碍、癫痫、行为异常或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多在1岁内出现,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其发病率大约为1.5‰~5‰,占小儿神经与遗传咨询门诊人数的首位。 脑瘫的特点:发育性:是指在脑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损伤。非进行性:脑瘫的病变是非进行性的,病情以不再向前发展为特点。永久性:脑瘫不是一过性疾病,而是永久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脑性瘫痪(脑瘫)的具体表现:脑性瘫痪(脑瘫)为某种病因损害了脑部,病变虽不再进行,而造成运动、姿势发育向异常方面进展,甚至出现损害智力、语言等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发育迟缓、自我调控肢体运动能力差、平衡能力差、语言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落后、对外界反应能力下降、不能与人正常交流。个别伴有癫痫、听力减退、视力异常(斜视、弱视、视野缺失)等。 脑性瘫痪主要靠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我国1988年小儿脑性瘫痪会议拟订了三条诊断标准: ①婴儿期内出现的中枢性瘫痪; ②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障碍及其他异常; ③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 高度提示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①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时及新生儿期有严重缺氧、惊厥、颅内出血和核黄疸等; ②有智力发育迟滞、情绪不稳定和易惊恐。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增高及痉挛的典 型表现; ③锥体外系统症状伴双侧耳聋和上视麻痹。 应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 ①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②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③脑炎后遗症。 诊断要点 1、出生后数月至一年内出现的双侧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2、病情平稳,非进行性发展;

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

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9-01-07T11:19:15.78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35期作者:韦慧 [导读] 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51%~73%[1],对患者营养摄取、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柳州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30例: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吞咽功能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明显改善,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可作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083-02 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51%~73%[1],对患者营养摄取、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通过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进行治疗,取得明显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10月我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年龄52~75(平均61)岁,男37例,女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血管常规治疗,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对照组 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2]:对患者进行寒冷刺激和口腔周围肌肉训练及反复有意识咳嗽、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进食训练。(1)指导患者进行唇缩回,如抿嘴、撅嘴;并用力闭唇和增加唇闭合时间。(2)指导患者快速圆唇及唇回缩,如抿嘴、撅嘴。但每个动作需保持1s,然后再进行张VI、闭口鼓腮吐气动作,再指导患者尝试咀嚼动作,并反复进行,3次/d。(3)指导患者学习舌操,并训练其舌向各个方向进行运动,如患者舌不能动,则可使用压舌板按摩其舌部或使用纱布缠裹其舌部,并轻轻进行被动运动。(4)将长柄喉镜放置于冰水中10s,然后取出轻轻拍打患者两侧咽柱前基底部。使用棉花沾少量凉开水或柠檬酸轻轻摩擦患者唇、牙龈、牙齿、舌根等处,以诱发患者干吞咽。使用压舌板或勺子轻轻按压其舌前1/3处。(5)指导患者进行加强呼吸力量及咳嗽反射能力训练。(6)指导患者进行进食训练时,可让患者身体保持直立,并稍微向前倾斜20°颈部稍微向前弯曲,以使其舌骨、舌肌张力增加及喉上抬,促进食物可顺利进入其食道内。本次训练所使用食物均选择糊状食物或半流质性食物,如果冻、菜泥等。每次需持续训练20min,2次/d,连续训练14d为1疗程,共训练2个疗程。 1.3 实验组 实验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联合Vitalstim治疗仪治疗[2],吞咽康复训练与对照组一致,Vitalstim治疗仪参数:双向方波电流,波宽700ms,固定频率范围30~80Hz,波幅25mA(±10%),小电极,连续性收缩,1次/d,30min/次,14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操作方法:指导患者头部处中立位,口腔期:需将通道I电极A、B水平放置于患者舌骨上方,通道Ⅱ电极C、D需放置于瘫痪侧面颊部。咽喉期:需将通道I电极A、B水平放置于患者舌骨上方,通道Ⅱ电极C、D需沿着正中线垂直放置于患者甲状软骨切迹处。将电源打开,并增加Ⅰ、Ⅱ通道振幅,并要求患者及时反馈刺激感觉,电刺激强度需以患者自觉咽部肌肉存在震动感觉为宜。 1.4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采用藤岛一郎摄食一吞咽障碍评分表评价[3],其中基本痊愈:≥9分;显效:提高6~8分;有效:提高3~5分;无效:1~2分;总有效=基本痊愈+显效+有效。生活质量采用吞咽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4],分值为0~100分,其中1分为功能很差,100分为功能完全正常。由患者自己打分,分数越高说明吞咽状况和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统计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明显改善,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t=17.65,P<0.05)。 3.讨论 吞咽困难影响患者进食,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本研究采用电刺激法,其主要是一种通过预设刺激程序来刺激患者咽部肌肉,从而诱发患者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自主运动,最终起到改善患者被刺激肌肉功能目的[5]。研究中发现,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有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主要是因为电刺激,使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增强,被动刺激患者进行吞咽动作,结合食物或水刺激,从而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电刺激可作用于患者局部吞咽肌群,并激活其咽部肌肉,促使患者咽部肌肉可正常收缩,最终强化其肌肉协调性,促进患者吞咽反射能力及时恢复[6]。有效促进正常吞咽功能,利于分泌物排除,减少误吸或咳呛发生。 综上所述,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可作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胜利.神经源性吞咽困难的评定和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8,4(4):17-18. [2]陈伟庆,白春梅,马丹.脑卒中吞咽障碍采用康复训练综合治疗对其吞咽功能影响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4):614-616. [3]夏文广,郑婵娟,朱遂强,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综合康复治疗的评价[N].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9(5):614-619.DOI:10.3870/j.issn.1672-0741.2010.05.007. [4]黄臻,黄芬,颜海霞,等.针刺与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0,30(12):969-973.

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理论基础初探

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理论基础初探 豆争光 (解放军474医院小儿科,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本文根据中医学理论,对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理论基础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在今后的临床中运用针灸对小儿脑瘫的治疗和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针灸;小儿脑瘫;理论基础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或出生后一个月内大脑受到非进行性损伤,导致的以运动或姿势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症。小儿脑瘫是儿童时期伤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及特效的治疗方法。其发病率在美国为 1.33 ?,我国脑瘫患儿高达100 多万。其最多见致病因素依次为早产、低体重、颅内出血窒息宫内缺氧( 包括脐带绕颈和羊水混浊) 、感染( 包括肺部和颅内感染) 等,使我国脑瘫患儿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 1. 中医学对脑瘫的认识 中医学没有“小儿脑性瘫痪”这个病名,但根据临床表现属于“五软”“五迟”的范围,多缘于先天禀赋不足, 肝肾亏虚, 加之后天调护失宜, 痰浊内生, 瘀血内停, 致脏腑经络功能失常, 气血运行不畅, 筋骨失养, 髓海失充。《素问》指出:“肾主骨生髓”,“肾不生,则髓不满”,说明肾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关系。李东恒在《脾胃论》指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故调补脾肾在针灸治疗小儿脑瘫中具有重要意义。 2. 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理论基础 小儿脑瘫,其病位在脑。《灵枢?海论》篇说: “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 自过其度, 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 胫酸眩冒, 目无所见, 懈怠安卧。”王清任提出“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唐容川说“人之才智, 均出于脑髓。”指出脑在神志病中的重要地位,且“脑为元神之府”。而经络中之肝经和督脉与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针灸治疗郁症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分述如下: 2.1 肝经的循行与脑的关系《灵枢?经脉》曰: “肝足厥阴之脉, 起于大指丛毛之际……挟胃, 属肝, 络胆……上出额, 与督脉会于巅。”因肝经与督脉会于巅, 督脉入络于脑, 脑为元神之府, 所以针刺肝经腧穴, 也有醒脑调神的作用。肝经因交会穴通于任脉, 督脉为阳脉之海, 任脉为阴脉之海, 达到“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的作用。 2.2 督脉与脑的联系督脉通过脑腑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从而对精神异常具有治疗作用。从循行上看, 督脉与脑直接联系, 《难经?二十八难》曰: “督脉者, 起于下极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