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路基设计

合集下载

路基设计要点

路基设计要点

路基设计要点路基设计基本内容路基工程包括:路基本体(路堤、路堑)、路基防护(挡土墙、护坡)、路基排水设备(排水沟、侧沟、渗水暗沟)。

1、路基设计分类(1)一般设计:指在一般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下,边坡高度在规范内。

(2)个别设计:除上述条件外,特殊条件下路基设计(边坡高度超规范、修筑陡坡上路堤坡度、特殊路基、路基防护加固等)。

2、路基设计内容(1)初步设计阶段:编制总概算、设计说明书、设计文件图表。

(2)施工图设计阶段:建筑物的施工图表、工程数量、设计说明。

3、路基设计工作顺序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掌握路基设计地段的资料,编制施工方案。

路基构造1、路基组成(一)路基本体(1)路堤路基设计标高高于地面标高,用土、石填筑的路基。

路堤的基本结构:地基、基床以下的路堤、基床底层和基床表层。

(2)路堑路基设计标高低于地面标高,通过挖掘而形成的路基。

路堑基床结构:路堑基床表层、基床底层、排水和路堑边坡。

(3)路基本体各部分名称•路基面:指路基面上铺设轨道部分。

••路肩边缘:路基面与坡面的交线。

••路肩:路基顶面中,道床覆盖以外的部分。

••基底:堤身所覆盖的地面线以下的地层。

••路基边坡:路肩边缘以外斜坡。

•(二)路基防护•坡面防护:采用铺草皮喷浆••防冲刷:铺草皮抛石挡土墙••支撑加固:挡土墙支柱••防风防雪:防护林•(三)路基排水设备•地面排水•将路基范围内的地面水迅速排除到路基以外,可用排水沟、天沟和侧沟。

•地下排水•修筑于地面以下一定深度,用来截断、引出地下水或者降低地下水位,可用排水槽、渗水暗沟。

2、路基横断面(一)横断面(二)横断面各构成部分的设计原则•路肩高程•保证路基不被洪水淹没,不被地下水渗透至路基面而产生冻胀或者翻浆冒泥等病害。

路肩高程有一个最小值规定。

•路基面形状•根据基床土质分:设路拱、做成平面规定:⑴非渗水土和用封闭层处理的路基面,设路拱,形状为三角形⑵渗水土和岩石的路基面,设成平面3、路基面宽度(1)直线段路基面路基面宽度=道床覆盖宽度+两侧路肩宽度(2)曲线段路基面为保证路肩所需的宽度,加宽的数值可根据超高计算确定。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设计院模板)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设计院模板)

路基、路⾯设计说明(设计院模板)路基、路⾯设计说明1 ⼀般路基设计1.1 设计原则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象等⾃然条件,结合《⼯可报告》,依据相关规程、规范及有关指导性意见等进⾏设计。

初步设计⽂件编制及组成内容执⾏交通部颁2007年10⽉实施的《公路⼯程基本建设项⽬设计⽂件编制办法》,图表格式参照《公路⼯程基本建设项⽬设计⽂件图表⽰例》。

1.2 路基横断⾯布设及加宽超⾼⽅式1、路基标准横断⾯主线⼀般路段为26m路基标准横断⾯,采⽤平原微丘区双向四车道⼀级公路标准,整体式断⾯,其断⾯组成为:中间带3.5m(其中左侧路缘带2×0.75m,中央分隔带宽2.0m),两侧⾏车道2×3.75m,硬路肩2×3m(含右侧路缘带2×0.5m),⼟路肩2×0.75m。

图1 路基标准横断⾯图2、路基超⾼及加宽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本项⽬对于平曲线半径⼩于4000m的路段均设置2%超⾼;全线未设置加宽路段。

3、路基边坡、护坡道及边沟填⽅路段:主线填⽅路段H≤6.0m,采⽤1:1.5的边坡坡率,护坡道1.0m。

路基横断⾯各部分线条连接处折点均宜作圆弧处理,形成流畅优美的视觉效果。

挖⽅路段:坡底设5m宽碎落台,碎落台下设置矩形边沟,路堑边坡坡率为1:2。

⼟路肩、边坡坡脚⾄边沟均采⽤圆弧流线形连接。

4、公路⽤地界填⽅路段路基边沟外边缘以外1.0m为公路⽤地界,挖⽅段路堑边坡顶部以外1.5m为公路⽤地界。

沿(压)河、沟、塘路段,河塘边坡防护基础外缘以外0.5m为公路⽤地界;桥梁段落⼀般不设边沟,⽤地界为桥梁正投影。

1.3 路基设计1、路基填料与路基压实根据路基⼟调查成果,项⽬区域5⽶以浅多为低液限黏⼟,局部为低液限粉⼟。

结合本项⽬取⼟条件进⾏分析,路基填筑时主要采⽤以下填料:低~⾼液限粘⼟。

初步填料处理⽅案为:低~⾼液限粘⼟采⽤掺⽯灰处治可以满⾜填料强度要求。

路基设计原则

路基设计原则

路基设计原则一、路基一般设计原则1、路基主要技术标准区间路基面宽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地段,执行铁建设函[2005]285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规》)的规定;设计时速160km/h 及以下地段,按《铁路路基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路规》)TB10001-2005执行。

路基面宽度详见表2.1。

增建二线并修及拨移地段,第二线中心至相邻路肩边缘的最近距离为单线路基面宽度之半(保留一位小数)。

路基面宽度根据通信信号及电力电缆沟槽设置于路肩进行调整,具体路基面宽度见下表:区间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表(m)表2.1行车线别路堤(m) 路堑(m)200km/h 单线8.2 8.2双线13.0 13.0(13.0)160km/h 单线7.8 7.7双线12.2 11.9≤140km/h 单线7.8 7.7双线12.0 11.7注:1、括号内为石质路堑地段的路基面宽度;2、均考虑铺设无缝线路及大型养路机械的电气化铁路。

2、路基面形状(1)新建双线地段,路基面应设计为三角形。

由线路中心线向两侧设4%的横向排水坡,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保持三角形。

(2)增二线并行等高地段,新建非渗水土路基自既有路肩开始设4%向外排水坡,当既有路堤填料为渗水填料时,新建路基应填渗水填料。

(3)增二线并行不等高地段,当增建的第二线路肩高于既有路肩时,第二线路基面应为三角形路拱,并自既有线路肩或以下向外做4%的排水横坡,横坡以上部分应采用A组填料;当增建的第二线路肩底于既有路肩时,应通过第二线设置4%的横向排水坡。

3、路基基床(1)速度目标值200Km/h地段,路基基床厚度按2.5m设计,其中表层0.6m,底层1.9m。

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砂砾石或级配碎石作填料。

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填筑。

强风化及全风化软质岩和土质路堑地段表层下部0.1m改为中粗砂填筑,并于中粗砂中间全断面铺设一层土工膜;基床底层为土层、软质岩风化层及膨胀土路堑时应再换填0.3m~1.0m合格填料或改良土。

路基设计的要求

路基设计的要求

路基设计的要求路基设计是道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道路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在进行路基设计时,需要考虑多个要求,以确保道路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下面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标准出发,对路基设计的要求进行评估和讨论。

一、深度评估1. 承载力要求:路基需能够承受车辆和行人的荷载,以确保道路使用的安全性。

在进行承载力评估时,需要考虑交通流量、车辆类型、荷载分布等因素,并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确定路基的厚度和强度。

2. 排水要求:良好的排水系统是保证路基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

在路基设计中,需要确保道路上的积水能够迅速排除,避免长期积水导致路基软化、失稳或产生泥浆流等问题。

3. 抗沉降要求:路基固结沉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路基设计需要充分评估当地土壤的沉降性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沉降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如增加路基的厚度和采用合适的排水系统等。

4. 环境保护要求:路基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包括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植被保护等。

在进行路基设计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确保道路建设与周围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5. 养护要求:路基设计中需要考虑养护的方便性和经济性,以降低养护成本和提高养护效率。

合理的路基设计应该考虑到养护人员对道路进行维护和修复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并留有足够的空间供其操作。

二、广度评估1. 材料要求:路基设计需要选取合适的材料,包括路基填料、路基边坡保护材料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承载力、耐久性和成本等因素,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2. 施工要求:路基设计需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路基的水平和纵坡,以确保施工简便、安全和高效。

3. 场地要求:路基设计需要考虑道路所处的地理和地质条件,如地形、土质等。

合理的路基设计应根据地理条件进行调整,并考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总结与回顾:路基设计是道路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进行路基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承载力、排水、抗沉降、环境保护和养护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路基设计规范

路基设计规范

第三节路基设计1、一般路基设计的内容(1)选择路基断面型式,确定路基宽度与路基高度;(2)选择路基填料与压实标准;(3)确定边坡形状与坡度;(4)路基排水系统布置与排水结构设计;(5)坡面防护与加固设计;(6)附属设施设计。

2、路基宽度设计(1)路基宽度的概念:路基宽度为行车道、路肩、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等宽度之和,一般可理解为土路肩外边缘之间的距离。

(2)路基宽度的确定原则:须考虑占用土地及生态平衡问题,应尽可能少占农田、考虑填挖平衡以减少取土开挖、防止水土流失以维护生态平衡。

图3-6 公路路基宽度图a)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b)二、三、四级公路(3)路基宽度的确定(1)行车道:3.5-3.75m,与车辆宽度、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和汽车行驶速度等有关;(2)路肩: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平原微丘区,有条件时路肩宽度宜采用≥2.50m的硬路肩。

(3)中间带:最小中间带宽度随公路等级、地形条件变化在2.50m~4.50m之间,特殊情况下可减至2.00m。

中间带的宽度根据行车带以外的侧向余宽,防止驶入对向行车带护栏、防眩网、交叉公路的桥墩等所需的设置带宽度而定。

(4)变速车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纵坡大于4%时,可沿上坡方向设爬坡车道,爬坡车道的宽度一般为3米。

(5)爬坡车道: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车站等处,应设置变速车道。

变速车道的宽度一般为3米。

(4)技术标准表3-1 整体式路基宽度公路等级高速公路设计速度(km/h)12010080车道数86486464路基宽度(m )一般值42.34.528.41.33.526.32.0024.50000000最小值4.-25.38.5-23.5-21.50公路等级一级公路设计速度(km/h)1008060车道数64644路基宽度(m)一般值33.526.0032.0024.523.00最小值-23.50-21.520.00公路等级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设计速度(km/h)86043020车道数22222或1路基宽度(m)一般值12.10.008.57.506.50(双车道)4.50(单车道)最小值1.8.50---表3-2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分离式路基宽度公路等级高速公路设计速度(km/h)12010080车道数86486464路基宽度(m)一般值22.17.13.721.716.713.16.12.250055500最小值--13.25--12.5-11.25公路等级一级公路设计速度(km/h)1008060车道数64644路基宽度(m)一般值16.7513.0016.0012.2511.25最小值-12.50-11.2510.253、路基高度设计路基高度:是指路堤的填筑高度或路堑的开挖深度,一般为路基设计标高与原地面(中心线)标高之差;由于原地面不平整,因此还有边坡高度。

道路工程32一般路基设计与施工

道路工程32一般路基设计与施工

(3)为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我国路基设计规 范对一般路基做了以下规定 :
①路基设计之前,应做好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收 集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象、地震等 设计资料。
②山岭、重丘区的路基设计,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 特别是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 式和边坡坡度。河谷地段不宜侵占河床。
⑤分离式路基应处理好与整体式路基的相互衔接 和边坡的防护,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并与自 然景观相协调。
⑥季节性冰冻地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不良地 段、应采用水稳性好的填料筑路堤或进行换填。 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结合防治冻害和翻 浆的具体措施,进行路基、路面、排水等综合 设计。
3.2.1.2 路基边坡坡度
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cm,路床顶面横 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路床加固应根据土质、 降水量、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深度、加固材料 来源等,经比选采用就地碾压、换土或土质 改良、加强地下排水、设置土工合成材料等 加固措施。
3.2.2.2 填方路堤设计 (1)填料选择
填方路堤的理想材料应当是稳定性好、压缩性 小, 便于施工压实及运距短的土、石材料。 ①填料选择原则 a.填方路堤应优先选择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 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 b.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土及易溶盐超过 允许含量的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冰冻地区的 路床及浸水部分的路堤不应直接采用粉质土填筑。 c.当采用细粒土填筑时,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应符合表 3.2中的规定。细粒土填筑时的含水量应接近最佳含水 量,当含水量过高时,应采取晾晒或掺入石灰、水泥、 粉煤灰等材料处理。
(碎石),D=60~200mm。 (2)粗粒组 此组包括:砾石(粗、中、细), D=2~60mm;

路基设计要求

路基设计要求

路基设计要求路基设计要求概述路基是公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承载道路运输荷载的基础,对于保证道路安全和舒适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公路工程设计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对路基进行设计和施工。

本文将从设计要求、材料选用、施工质量等方面详细介绍路基设计的相关内容。

设计要求1.荷载要求在进行路基设计时,需要根据不同道路类型和使用情况确定相应的荷载标准,包括静态荷载、动态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根据规范和标准规定进行计算,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调整。

2.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影响路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并根据地质特征确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例如,在软弱地层中需要采取加固措施,在山区需要考虑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3.排水要求排水是保证道路畅通性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

根据地形和降水情况确定相应的排水方案,并进行合理的排水布置和设施设置。

4.施工要求在进行路基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施工条件和技术要求,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例如,在山区需要采用爆破等特殊技术,在软弱地层中需要采用加固措施等。

材料选用1.填料填料是路基建设中重要的材料之一,主要包括碎石、砂土、黏土等。

在选择填料时,需要考虑其物理性质、力学性能以及与路基周围环境的适应性等因素。

2.防渗材料防渗材料是为了防止路基中的水进入到下部结构中而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土工膜、沥青混凝土等。

在选择防渗材料时,需要考虑其耐久性、抗渗性能以及与填料的配合性等因素。

3.加筋材料加筋材料是为了增强路基强度而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钢筋、玻璃纤维等。

在选择加筋材料时,需要考虑其强度、耐腐蚀性以及与填料的配合性等因素。

施工质量1.平整度路基表面的平整度是影响道路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

在进行压实作业时,需要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采用相应的压实方式,并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正。

2.密实度路基材料的密实度是保证路基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

前言: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正文:就一般而言我们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具有以下内容:一、引言为了规范公路路基设计,保障公路安全、舒适、高效的使用性能,提高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特制定本规范标准。

本规范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各级公路路基设计。

二、设计原则安全性原则:路基设计应确保公路结构稳定,防止路基沉陷、滑移、坍塌等安全隐患,保障行车安全。

耐久性原则:路基设计应考虑材料耐久性和使用寿命,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确保路基长期稳定运行。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耐久的前提下,应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环保性原则:路基设计应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设计依据地质勘察资料: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

气象资料:包括气温、降雨、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以评估气候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交通量预测:根据交通规划,预测公路未来的交通量,以确定路基设计的承载能力。

设计规范:遵循国家及行业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质量。

四、路基设计内容路基横断面设计:根据交通量预测和地质勘察资料,确定路基横断面的宽度、高度、边坡坡率等参数。

路基填料设计:选择符合要求的填料,确定填料的最大粒径、压实度、含水率等参数,确保路基的压实质量和稳定性。

路基排水设计: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边沟、排水沟、渗沟等,确保路基排水畅通,防止水害。

路基防护设计:根据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设计路基边坡防护措施,如挡土墙、护坡、植被等,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