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1,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2,专一性高;3,反应条件温和

4,可调节性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1,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在低底物浓度时, 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表现为一级反应特征。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几乎所有的酶都与底物结合后,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Vmax),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表现为零级反应。2. pH 的影响在一定的pH 下, 酶具有最大的催化活性,通常称此pH 为最适pH。pH影响酶活力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过酸或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引起酶构象的改变,酶活性丧失。(2)当pH改变不很剧烈时,酶虽未变性,但活力受到影响。(3)pH影响维持酶分子空间结构的有关基团解离,从而影响了酶活性部位的构象,进而影响酶的活性3. 温度的影响一方面是温度升高,酶促反应速度加快。另一方面,温度升高,酶的高级结构将发生变化或变性,导致酶活性降低甚至丧失。因此大多数酶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速度最大。4.酶浓度的影响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当[S]>>[E]反应速率随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v=k[E]),这是酶活测定的基础之一。5 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使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的现象,称为酶的抑制作用。能够引起酶的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则称为抑制剂酶的抑制剂一般具备两个方面的特点:a.在化学结构上与被抑制的底物分子或底物的过渡状态相似。能够与酶的活性中心以非共价或共价的方式形成比较稳定的复合体或结合物。6.激活剂对酶反应的影响凡能提高酶活力的物质都称为激活剂,有的酶反应的系统需要一定的激活剂。

酶的分类与命名(1) 氧化还原酶AH2 + B = A +BH2主要包括脱氢酶(dehydrogenase)和氧化酶

例,醇+NAD+=醛或酮+NADH +H+→氢供体是醇,氢受体是NAD+

系统命名→醇:NAD+氧化还原酶;推荐名→采用某供体脱氢酶,如醇脱氢酶

(2) 转移酶AB +C =A +BC系统命名:“供体:受体某基团转移酶”。推荐名:“受体(或供体)某基团转移酶。例,L-丙氨酸+2-酮戊二酸=丙酮酸+L-谷氨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L-丙氨酸:2-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表明该酶催化氨基从L-丙氨酸转移到2-酮戊二酸。(3) 水解酶系统命名:先写底物名称,再写发生水解作用的化学键位置,后面加上“水解酶”。推荐名:在底物名称的后面加上一个酶字。

(4) 裂合酶系统命名:“底物-裂解的基团-裂合酶”。

如L-谷氨酸1-羧基-裂合酶,表明该酶催化L-谷氨酸在1-羧基位置发生裂解反应。

推荐名:在裂解底物名称后面加上“脱羧酶”(decarboxylase)、“醛缩酶”(aldolase)、“脱水酶”(dehydratase)等,在缩合反应方向更为重要时,则用“合酶”( synthase)。

例子,如谷氨酸脱羧酶(L-谷氨酸=γ-氨基丁酸+CO2),

苏氨酸醛缩酶(L-苏氨酸=甘氨酸+乙醛),

柠檬酸脱水酶(柠檬酸=顺乌头酸+水),

乙酰乳酸合酶(2-乙酰乳酸+CO2 =2-丙酮酸)。

(5) 异构酶Isomerase 异构酶按照异构化的类型不同,分为6 个亚类。命名时分别在底物名称的后面加上异构酶(isomerase),、消旋酶(racemase)、变位酶(mutase)、表异构酶(epimerase)、顺反异构酶(cis-trans-isomerase)等。

(6) 合成酶Ligase or Synthetase

系统命名:在两个底物的名称后面加上“连接酶”。如谷氨酸:氨连接酶,其催化反应式为:L-谷氨酸+ 氨+ ATP ===== L-谷氨酰胺+ ADP +Pi。

推荐名:在合成产物名称之后加上“合成酶”。

如,天门冬酰胺合成酶,其催化反应式为:

L-天门冬氨酸+ 氨+ATP == L-天门冬酰胺+ AMP +PPi。

酶活力测定的步骤:

(1)根据酶催化的专一性,选择适宜的底物,并配制成溶液。

(2)根据酶的动力学性质,确定酶催化反应的温度、pH值、底物浓度、激活剂浓度等反应条件。

(3)在一定的条件下,将一定量的酶液和底物溶液混合均匀,反应时间。

(4) 运用各种生化检测技术,测定产物的生成量或底物的减少量。

注意:若不能即时测出结果的,则要及时终止反应,然后再测定。

酶活力: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催化的反应速率快,酶活高。

酶活单位U: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浓度/时间)

酶的比活力:用每mg蛋白质所含酶活力单位数,比活愈大,纯度愈高。

比活力=酶活力U/mgPr=总活力U/总蛋白mg

酶的转换数Kp,又称为摩尔催化活性(molar catalytic activity ),是指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即是每摩尔酶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摩尔数。是酶催化效率的一个指标。通常用每微摩尔酶的酶活力单位数表示。单位为min-1 。

底物转变摩尔数(mol)酶活力单位数(IU)

Kp ==

酶摩尔数。分钟(mol·min)酶微摩尔数(μmol)

一般酶的转换数在103 min-1左右,碳酸酐酶的转换数最高,达到3.6×107

转换数的倒数称为酶的催化周期。催化周期是指酶进行一次催化所需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ec)或微秒(μsec)。即T = 1/ Kp

酶结合效率(酶的固定化率)是指酶与载体结合的百分率。酶结合效率的计算一般由用于固定化的总酶活力减去未结合的酶活力所得到的差值,再除以用于固定化的总酶活力而得到。

加入的总酶活力—未结合的酶活力

酶结合效率=

加入的总酶活力

酶活力回收率是指固定化酶的总活力与用于固定化的总酶活力的百分率。

固定化酶总活力

酶活力回收率= x 100%

用于固定化的总酶活力

相对酶活力的测定:具有相同酶蛋白(或酶RNA)量的固定化酶活力与游离酶活力的比值称为相对酶活力。

组成型酶(Constitutive enzyme):生物细胞中合成的酶的量比较恒定,这些酶的合成速率影响不大。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糖酵解途径的各种酶等。

适应型酶(Adaptive enzyme)或调节型酶(Regulated enzyme):生物细胞中合成的酶的含量却变化很大,其合成速率明显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

发酵条件及控制:

pH值的控制细胞生产某种酶的最适pH值通常接近于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值。

(随着细胞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产物的积累, 培养基的pH值往往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情况与细胞特性有关,也与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以及发酵工艺条件密切相关。

含糖量高的培养基,由于糖代谢产生有机酸,会使pH值向酸性方向移动;

含蛋白质、氨基酸较多的培养基,经过代谢产生较多的胺类物质,使pH值向碱性方向移动;

◆以硫酸铵为氮源时,随着铵离子被利用,培养基中积累的硫酸根会使pH值降低;

◆以尿素为氮源的,随着尿素被水解生成氨,而使培养基的pH值上升,然后又随着氨被细胞同化而使pH值下降;

◆磷酸盐的存在,对培养基的pH值变化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在氧气供应不足时,由于代谢积累有机酸,可使培养基pH值向酸性方向移动。

◆调节pH值的方法可以通过改变培养基的组分或其比例;

◆也可以使用缓冲液来稳定pH值;

◆或者在必要时通过流加适宜的酸、碱溶液的方法,调节培养基的pH值,以满足细胞生长和产酶的要求。)

温度的控制有些细胞发酵产酶的最适温度与细胞生长最适温度有所不同,而且往往低于生长最适温度

溶解氧的控制控制溶解氧方法调节通气量调节氧的分压调节气液接触时间调节气液接触面积改变培养液的性质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很多,主要是根据蛋白分子之间特异性的差异,如分子大小,溶解度,电荷等建立起来的。

性质方法

分子大小透析、超滤、密度梯度离心、凝胶过滤

溶解度等电点沉淀、盐析、有机溶剂沉淀

电荷电泳、离子交换层析

吸附性质吸附层析(羟基磷灰石层析、疏水作用层析)

对配体分子的生物亲和力亲和层析

β=LogSo :取决于酶的性质,也与温度和pH有关。

Ks:主要取决于盐性质。与离子价数成正比,与离子半径与溶液介电常数成反比。

β与Ks确定后,蛋白酶溶解度决定于I

Ks分段盐析: T、pH一定下改变离子强度

β分段盐析: 一定盐和离子强度下,改变T、pH

常采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硫酸钠、磷酸钾、硫酸镁、氯化钠、磷酸钠等。

离子交换层析原理:根据离子交换树脂对需要分离的各种离子的亲和力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酶是两性物质,当溶液的pH值大于酶的等电点时,酶分子带负电荷,可用阴离子交换剂进行层析分离,反之,用阳离子交换剂。

离子交换树脂通常是不溶于水的高分子物质,分子中含有可解离的基团.含有酸性可解离基团的称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可解离出H+,含有碱性可解离基团的称为阴离子交换树脂,可解离出OH-。

离子交换层析的基本原理若选择阳离子交换树脂,则带正电荷的物质与H+发生交换而结合在树脂上。若选择阴离子交换树脂,则带负电荷的物质可与OH-发生交换而结合在树脂上。物质在树脂上结合的牢固程度即亲和力大小有差异,因此选用适当的洗脱液便可将混合物中的组分逐个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离子交换剂的选择与处理是含有若干活性基团的不溶性高分子物质;

引入不溶性母体的活性基团可以是酸性基团,作为阳离子交换剂;也可是碱性基团,作为阴离子交换剂;

平衡常数K;(1)离子交换剂的选择;(2)离子交换剂的处理。

几种重要的修饰反应:烷基化反应酰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芳香环取代反应

定点突变技术是指在DNA序列中的某一特定位点上进行碱基的改变从而获得突变基因的操作技术。是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和酶分子组成单位置换修饰中常用的技术。

酶分子的定点突变1、基因序列分析2、蛋白质结构分析3、酶活性中心分析4、引物设计进行基因定点突变5、酶基因克隆表达6、变异特性分析

所谓酶的体外定向进化,又称实验分子进化,属于蛋白质的非合理设计,它不需事先了解酶的空间结构和催化机制,通过人为地创造特殊的条件,模拟自然进化机制(随机突变、重组和自然选择),在体外改造酶基因,并定向选择出所需性质的突变酶。

定向进化的基本规则是“获取你所筛选的突变体”。

定向进化=随机突变+选择

水在酶催化反应中发挥着双重作用:

一方面,水分子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氢键疏水键及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相互作用来维持酶的催化活性所必需的构象,与酶分子紧密结合的一层左右的水分子对酶的催化活性是至关重要的,称之为必需水,不同酶与必需水结合的紧密程度及所结合的必需水数量是不同的;

另一方面水是导致酶的热失活的重要因素,有水存在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分子会发生以下变化而失活:(1)形成不规则结构;(2)二硫键受到破坏;(3)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水解变为相应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4)天冬氨酸肽键发生水解.

因此在非水相酶反应体系中存在着最佳含水量,该最佳含水量不仅取决于酶的种类也与所选用的有机溶剂有关.

最适水量:蛋白质结构的动力学刚性和热力学稳定性之间的最佳点平衡点,酶活性最大,保证酶的极性部位水合,表现酶活力所必需

水活度与溶剂极性大小无关,最适含水量与溶剂极性成正比,故采用水活度作参数更确切;有机溶剂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发生作用:

一是有机溶剂与酶直接发生作用通过干扰氢键和疏水键等改变酶的构象从而导致酶的活性被抑制或酶的失活;

二是有机溶剂和能扩散的底物或反应产物相互作用影响正常反应的进行;

三是有机溶剂还可以直接和酶分子周围的水相互作用

固定化技术优点(1)提高酶稳定性;(2)可反复或连续使用;(3)易于和反应产物分开;(4)酶反应过程可严格控制;(5)产物溶液无酶残留,简化提纯工艺;(6)较游离酶更适合多酶反应;(7)增加产物收率,提高产物质量;(8)酶的使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缺点:(1)固定化时酶活有损失;(2)增加了生产初始成本;(3)只能用于可溶底物且较小分子;(4)与完整菌体相比不适宜于多酶反应;(5)胞内酶须分离。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酶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酶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酶 1.知识目标: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 2.能力目标:进行有关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科技发展和学以致用的意识。 1. 教学重点:说明酶的特性。 2.难点:酶的特性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 1.导入让学生观看视频:“生物酶牙膏”的广告,并展示课前找到的生活中所用的加酶产品。教师总结导入新课:酶已悄悄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的应用如此广泛肯定跟其特性有密切联系。那么它究竟有什么特性呢?让我们来一起研究吧。 2.新课 (一)酶具有高效性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从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3+高许多,说明酶具有高效性。教师: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正是因为酶的这一特性才使其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在洗衣粉中加入0.2%-0.5%的酶制成合成洗涤剂——加酶洗衣粉,其去污能力大大增强。设疑:酶还有什么特点呢? (二)酶具有专一性教师出示资料: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的范围比较广,比如酸既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也能催化脂肪水解,还能催化淀粉的水解; 多酶片是消化酶制剂,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症,每片含胃蛋白酶不得少于48单位,含胰蛋白酶不得少于160单位,含胰淀粉酶不得少于1900单位,含胰脂肪酶不得少于200单位。学生阅读后,讨论回答:为什么许多加酶产品中的酶有多种类型?这说明酶还有什么特性?学生:酶还具有专一性。教师:专一性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举例解释酶的专一性。知识应用:小方早晨起来发现昨晚塞进牙缝里的.瘦肉丝依然存在,为什么瘦肉丝还没被分解呢?学生:……。教师进一步设疑:许多无机催化剂能在高温、高压、强酸或者强碱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酶起催化作用需要怎样的条件呢?引入探究课题:“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酶活性就是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三)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由学生阅读加酶洗衣粉背面的使用说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酶的特性习题

上学期高一生物限时练习 命题人:做题人:满分:90分时间:45分钟2013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人体和高等植物体内,pH由5上升到12的过程中,酶的催化速率将() A.先升后降 B.不断上升C?不断下降 D ?先降后升 2?进入冬眠的动物体,代谢极为缓慢,最根本的原因是() A、体内酶活性降低 B、气温低 C、进食少 D、消耗能量少 3 ?下图纵轴为生成物量,横轴为反应时间,其中能正确表示酶浓度增加, 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变化的曲线图是(图中虚线表示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 5.在唾液淀粉酶在催化淀粉水解的试验中,将唾液稀释果 一样,这表明酶具有() A.专一性B高效性 C多样性D稳定性 6?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将() A.继续催化淀粉水解 B.停止催化淀粉水解 C.自身被其他酶催化水解 D.受胃液保护不被水解 7.将乳清蛋白、淀粉、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容器,调节PH=2, 保存于37E C曲线C D曲线D 10倍与用唾液原液的效4.有一种酶催化反应P+ Q—R。下图中实线表示在没有酶时此反应的进程。在t1 时,将催化此反应的酶加入反应混合物中。图中表示此反应进行过程的曲线是 P、Q、R的浓度)

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8.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只要加入少量蛋白酶沉淀就能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说明() 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B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影响 D酒中的沉淀是氨基酸 9?向蔗糖滞液中注入适量的新鲜a 一淀粉酶溶液,放在60C下保温5 min,然后用斐林试剂检测发现() A.生成了砖红色沉淀 B.混合溶液变成了紫色 C.混合溶液的颜色不变 D ?生成了橘红色的小颗粒 10.在不损伤高等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适用于除去细胞壁 () A蛋白酶B盐酸C纤维素酶D淀粉酶 11分别用0C和100C的温度处理某种酶后,酶都没有活性,但 () A经过0C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 B经过100C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 C经过0C处理的酶的空间结构能够恢复 D经过100 °C处理的酶被水解成氨基酸 12?蛋白酶水解蛋白质,破坏了蛋白质的() A全部肽键B空间结构C氨基酸D双螺旋结构 13、将可溶性淀粉酶溶液与某液体混合后,再分别滴加适量的新鲜淀粉溶液,在适宜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再滴入碘液不变蓝,该液体是() A.蒸馏水 B.、盐酸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浓石灰水 14?根据下图依次指出每一图形最可能代表了什么因素对酶的作用的影响。曲线中纵坐标表示反应速度,横坐标表示影响因素。则a、b、c、d四曲线分别表示 ①酶浓度②底物的浓度③温度④pH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15.人在发高烧时,常常没有食欲,最根本的原因是() A.所吃食物不能消化 B.食物残渣不能排出 C?体温超过37C,消化酶的活性下降D.胃没有排空 16.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的最后阶段,加碘液不变蓝的试管是() A. 37C温水中放置的试管 B.沸水中放置的试管 C.冰块中放置的试管 D. A、B、C三项均可

高中生物:酶是生物催化剂练习

高中生物:酶是生物催化剂练习 (建议用时:40分钟) 题组一酶的本质与作用 1.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是( ) A.调节 B.免疫 C.运输 D.催化 D[分析酶的概念可知,酶的作用是催化作用,不具有调节、免疫、运输功能。] 2.下列选项中,描述的物质不一定是蛋白质的是( ) A.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B.人体内降低血糖的胰岛素 C.细胞内具有催化功能的酶 D.细胞膜上能转运钾离子的载体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A不符合题意;人体内降低血糖的胰岛素是蛋白质,B不符合题意;细胞内具有催化功能的酶大多是蛋白质,少数是RNA,C符合题意;细胞膜上能转运钾离子的载体是蛋白质,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的原因是( ) A.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能供给反应物能量 C.改变了反应的途径 D.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D[酶之所以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关键是它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并且它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 题组二酶的特性与影响因素 4.向淀粉酶溶液中加入下列溶剂,对淀粉酶活性影响最小的是( ) A.淀粉溶液B.NaOH溶液 C.蛋白酶溶液D.盐酸溶液 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淀粉会被淀粉酶水解,而淀粉酶作为催化剂活性不会受影响,A正确;NaOH是强碱,强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改变,导致活性丧失,B错误;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加入蛋白酶后,淀粉酶会被水解失去活性,C错误;盐酸是强酸,强酸也可

以使酶的空间结构改变,导致活性丧失,D错误。] 5.如图所示为过氧化氢被分解的速度曲线,其体现了酶的( ) ①化学本质②高效性③催化特性④作用条件较温和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D[过氧化氢酶的本质为蛋白质,但从图中不能看出,①错误;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快,体现了高效性,②正确;酶是高效的催化剂,从酶能催化反应进行可以得出酶具有催化作用,③正确;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但从此图中无法看出这一信息,④错误。] 6.如图表示一酶促反应,它所反映的酶的一个特性和a、b、c最可能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 A.高效性、蛋白酶、蛋白质、多肽 B.专一性、淀粉酶、淀粉、麦芽糖 C.专一性、麦芽糖酶、麦芽糖、葡萄糖 D.高效性、脂肪酶、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B[酶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和数量不发生改变,故根据图解a是酶,b、d是酶的催化底物,根据其只和底物b反应,可知此图表示的是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A、D项错误;淀粉属于多糖,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形成多个麦芽糖,而麦芽糖属于二糖,图解c表示由二个分子组成的物质,故B项正确;麦芽糖(属于二糖)在麦芽糖酶的催化下形成两个分子的葡萄糖(属于单糖),与图解不符,C项错误。] 7.右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

必修一4.1 生物催化剂—酶 教案

一、教学准备 模块必修一主备人王XX 第4 章第1 节第课时模块总第课时课题:生物催化剂—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课标要求及解读课标要求: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解读: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和本质。 (2)举例说明酶的高效性、专一性、温和性等特性 过程 与 方法 (1)验证和探究酶的各种特性。 (2)通过在有关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 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和重复实验。 情感态度 与 价值观 (1)通过酶的科学研究史的学习,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2)通过相关实验和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关键目标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和本质。 教学难点酶的特性探究、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学情分析

教学流程、知识呈现个性化思考创设情境 事件:2011年3月23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上,帝斯曼展出了一系列酶制剂产品,以帮助食品生产厂商节能减排。 导入新课 该公司推出的PanamoreSpring产品与其他乳化剂相比,能降低生产过程近80%的碳排放量,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越来越重要,那么酶具有什么作用?酶的化学本质又是什么呢?教师板书:4.1生物催化剂—酶进入酶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酶的化学本质及作用 师:在学习酶之前,我们先来理解什么是细胞代谢,因为酶与细胞代谢密切相关。(教师直接给出细胞代谢的概念,适当举例说明)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其化学本质是什么呢?对此科学家们进行了不懈的研究。 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61内容,完成下表: 时间科学家主要结论 1783年斯巴兰让尼是胃内的化学物质将肉 块分解 1822年 1836年 1897年 1926年 20世纪80年代 生:阅读教材P61内容,填表。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化学本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作用:生物催化作用。 吸引学生对酶的关注,激起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思考。 了解细胞代谢。 体会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历程,深刻理解酶的化学本质。 提高学生阅读知识、归纳知识的能力。

什么是酶

酶学 第一节通论 什么是酶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和体外起同样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 大分子。酶是生物催化剂。 酶除一般催化剂的特点如:加快反应速度、反应前后无变化、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等特征外,作为生物催 化剂具有自身的催化特点: 1.催化效率高: 107—1013 2.酶活性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3.在体内,酶活性受调节和控制 4.酶的催化作用具高度专一性 (1)结构专一性 A. 绝对专一性脲酶 B. 相对专一性磷酸二酯酶 (2)立体异构专一性 (3)对酶催化专一性的几种假说 A . 锁钥学说(1894, Emil Fisher) B.诱导契合学说(1958, Koshland)

C . 三点附着学说(A. Ogster) 酶的分类和命名 节 酶的命名 为了研究和使用的方便,1961年国际生物化学学会酶学委员 会在对自然界中存在的酶进行了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对每一 种酶都给出了一个习惯名称和系统名称。 1 习惯命名法 (1)根据催化的底物名称命名: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 (2)根据催化反应的性质命名:转氨酶、脱氢酶、脱羧酶 有的以所催化的底物和性质命名: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 氢酶,有的以酶的来源或其它特征命名:碱性磷酸酶 2.国际系统命名法 谷丙转氨酶: L-丙氨酸:α—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

草酸氧化酶:草酸:氧氧化酶 乙酰辅酶A水解酶:乙酰辅酶A:水解酶 二 . 酶的国际系统分类法 把酶分为6大类,即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和连接酶类。分别用1、2、3、4、5、6、来表示。再根据被作用的基团或键的特点将每一大类分为若干个亚类,每一个亚类又按顺序编成1、2、3、4、……等数字。 第三节.酶催化作用的分子基础 酶分子的结构特征 1.酶的活性部位(活性中心):酶分子中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生成产物的部位。 2.酶活性部位(中心)的特点: 3.必需基团:在酶分子中有些基团并不位于活性中心,也不与底物直接作用,但它参与维持酶分子的空间构象,是酶 表现活性所必需的部位。 溶菌酶催化的反应:

高中生物各种酶的作用(精选.)

DNA连接酶连接DNA上黏性末端磷酸二酯键(扶手)基因工程拼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 DNA聚合酶把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聚合成单链DNA 磷酸二酯键DNA复制 DNA解旋酶将双链DNA解旋为两单链氢键DNA复制、转录 RNA聚合酶把单个的核糖核苷酸聚合成RNA 磷酸二酯键转录 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特定的碱基序列并切割出黏性末端磷酸二酯键基因工程 DNA酶水解DNA(类似于蛋白酶) 蛋白质酶是指酶的成分是蛋白质的酶,和核酸酶相对应。 蛋白酶就是水解蛋白质肽键的一类酶的总称,就是可以水解蛋白质的酶。 (酶的两大类:蛋白质酶,核酸酶) Taq聚合酶一般适用于DNA片段的PCR扩增 DNA解旋酶 在DNA不连续复制过程中,结合于复制叉前面,催化DNA双链结构解链,并具有ATP酶活性的酶,两种活性相互偶联,通过水解ATP提供解链的能量。不同来源的DNA解旋酶的共同特性是通过水解ATP提供解链的能量,而复制叉结构的存在与否对活性的影响因酶而异。 在DNA不连续复制过程中,结合于复制叉前面,催化DNA双链结构解链,并具有ATP酶活性的酶。两种活性相互偶联,通过水解ATP提供解链的能量。不同来源的DNA解旋酶的共同特性是通过水解ATP提供解链的能量,而复制叉结构的存在与否对活性的影响因酶而异。 胰蛋白酶来自人的胰腺,胰腺在胃的中后部位,分泌的胰蛋白酶用来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蛋白质成为肽,氨基酸等,再被人体肠道吸收到人体各组织中去,所以,胰蛋白酶在食物消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胶原蛋白酶可以促进分解胶原蛋白 肠淀粉酶肠腺分泌的肠淀粉酶可以将什么水解成氨基酸 唾液淀粉酶可以促进淀粉的水解。 过氧化氢酶人体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主要作用就是催化H2O2分解为H2O与O2,使得H2O2不致于与O2在铁螯合物作用下反应生成非常有害的-OH 木瓜蛋白酶它是一种含疏基(-SH)肽链内切酶,具有蛋白酶和酯酶的活性,有较广泛的特异性,对动植物蛋白、多肽、酯、酰胺等有较强的水解能力,同时,还具有合成功能,能把蛋白水解物合成为类蛋白质。溶于水和甘油,水溶液无色或淡黄色,有时呈乳白色;几乎不溶于乙醇、氯仿和乙醚等有机溶剂。最适合PH值5.7(一般3~9.5皆可),在中性或偏酸性时亦有作用,等电点18.75;最适合温度55~60℃(一般10~85℃皆可),耐热性强,在90℃时也不会完全失活;受氧化剂抑制,还原性物质激活。 顶体酶顶体酶存在于精子顶体内膜及赤道部膜上,通常以无活性形式存在,当精子头部进入卵透明带时,顶体酶原才被激活为顶体酶。此酶是受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中性蛋白水解酶,其作用类似于胰蛋白酶,它能水解卵透明带糖蛋白,使精子穿过卵丘再穿过透明带,使精子与卵子融合;它还能促使生殖道中激肽释放,从而增强精子的活力和促进精子的运动。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word.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1,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2,专一性高;3,反应条件温和 4,可调节性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1,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在低底物浓度时, 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表现为一级反应特征。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几乎所有的酶都与底物结合后,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Vmax),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表现为零级反应。2. pH 的影响在一定的pH 下, 酶具有最大的催化活性,通常称此pH 为最适pH。pH影响酶活力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过酸或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引起酶构象的改变,酶活性丧失。(2)当pH改变不很剧烈时,酶虽未变性,但活力受到影响。(3)pH影响维持酶分子空间结构的有关基团解离,从而影响了酶活性部位的构象,进而影响酶的活性3. 温度的影响一方面是温度升高,酶促反应速度加快。另一方面,温度升高,酶的高级结构将发生变化或变性,导致酶活性降低甚至丧失。因此大多数酶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速度最大。4.酶浓度的影响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当[S]>>[E]反应速率随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v=k[E]),这是酶活测定的基础之一。5 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使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的现象,称为酶的抑制作用。能够引起酶的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则称为抑制剂酶的抑制剂一般具备两个方面的特点:a.在化学结构上与被抑制的底物分子或底物的过渡状态相似。能够与酶的活性中心以非共价或共价的方式形成比较稳定的复合体或结合物。6.激活剂对酶反应的影响凡能提高酶活力的物质都称为激活剂,有的酶反应的系统需要一定的激活剂。 酶的分类与命名(1) 氧化还原酶AH2 + B = A +BH2主要包括脱氢酶(dehydrogenase)和氧化酶 例,醇+NAD+=醛或酮+NADH +H+→氢供体是醇,氢受体是NAD+ 系统命名→醇:NAD+氧化还原酶;推荐名→采用某供体脱氢酶,如醇脱氢酶 (2) 转移酶AB +C =A +BC系统命名:“供体:受体某基团转移酶”。推荐名:“受体(或供体)某基团转移酶。例,L-丙氨酸+2-酮戊二酸=丙酮酸+L-谷氨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L-丙氨酸:2-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表明该酶催化氨基从L-丙氨酸转移到2-酮戊二酸。(3) 水解酶系统命名:先写底物名称,再写发生水解作用的化学键位置,后面加上“水解酶”。推荐名:在底物名称的后面加上一个酶字。 (4) 裂合酶系统命名:“底物-裂解的基团-裂合酶”。 如L-谷氨酸1-羧基-裂合酶,表明该酶催化L-谷氨酸在1-羧基位置发生裂解反应。 推荐名:在裂解底物名称后面加上“脱羧酶”(decarboxylase)、“醛缩酶”(aldolase)、“脱水酶”(dehydratase)等,在缩合反应方向更为重要时,则用“合酶”( synthase)。 例子,如谷氨酸脱羧酶(L-谷氨酸=γ-氨基丁酸+CO2), 苏氨酸醛缩酶(L-苏氨酸=甘氨酸+乙醛), 柠檬酸脱水酶(柠檬酸=顺乌头酸+水), 乙酰乳酸合酶(2-乙酰乳酸+CO2 =2-丙酮酸)。 (5) 异构酶Isomerase 异构酶按照异构化的类型不同,分为6 个亚类。命名时分别在底物名称的后面加上异构酶(isomerase),、消旋酶(racemase)、变位酶(mutase)、表异构酶(epimerase)、顺反异构酶(cis-trans-isomerase)等。 (6) 合成酶Ligase or Synthetase 系统命名:在两个底物的名称后面加上“连接酶”。如谷氨酸:氨连接酶,其催化反应式为:L-谷氨酸+ 氨+ ATP ===== L-谷氨酰胺+ ADP +Pi。 推荐名:在合成产物名称之后加上“合成酶”。 如,天门冬酰胺合成酶,其催化反应式为: L-天门冬氨酸+ 氨+ATP == L-天门冬酰胺+ AMP +PPi。

高一生物酶的特性综合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基础达标测试 基础·巩固·达标 1.下图中表示某种动物消化酶的消化反应速度与温度之间关系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 思路解析:酶的活性温度的影响比较大,并且酶具有最适的温度,也 答案:B 2.关于酶的叙述,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B. C. D. 思路解析:本题在于考查酶的活性,A、B、C三项不难理解,D项容易迷惑人,但联想到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酶不仅离开了活细

胞,而且离开了口腔,在试管中就能把淀粉消化成麦芽糖,所以D是 答案:D 3.在煮过的和没煮过的土豆片上分别滴几滴过氧化氢。在土豆片X上出现泡沫,在土豆片Y上没有泡沫,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解释()A.土豆片X B.土豆片X是煮过的,因为在没煮过的土豆片中的酶使过氧化氢不起 C.土豆片X是没煮过的,因为细胞中含有过氧化氢酶,促使H2O2的分 D.土豆片X 思路解析:土豆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而酶的活性很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过低都会使酶的催化效率下降,但是高温会使酶失活 答案:C 4.对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的酶,主要产生于( A.细胞核内 B. C.线粒体、叶绿体内 D.核糖体中 思路解析: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而核糖体是

答案:D 5.现在,市场上经常见到加酶洗衣粉,有时,它的洗涤效果明显地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衣物上的奶渍和血渍中含有蛋白质,使用加酶的洗衣粉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从而达到除去奶渍和血渍的目的。酶除专一性、高效性外,其催化作用还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温度过低,催化效率低,甚至不起作用,温度过高,会使酶失去活性,因而,加酶洗衣 答案:(1)血渍、奶渍中含有蛋白质,加酶的洗衣粉中含有蛋白酶, (2)因为酶的催化效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酶的催 综合·应用·创新 6.在一块淀粉—琼脂块上的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如下图所示:

高中生物必修一酶与ATP(知识点练习)

专题4:酶与ATP 【知识清单】 考点1:酶的本质及作用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酶的作用: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可以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具有催化作用,同时证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的特性。 3、酶的作用机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2、催化剂的作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3、作用机理:催化剂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二、酶的本质 1、酶本质的探索:最初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20世纪80年代,又发现少数RNA也具有催化作用。 2、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三、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剂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四、酶化学本质的实验验证 1、证明某种酶是蛋白质:实验组: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反应。对照组: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 2、证明某种酶是RNA:实验组: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是否出现红色。对照组:已知RNA 溶液+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 五、酶的催化作用和高效性的验证实验分析 1、实验原理: (1)、。 (2)、比较H2O2在常温、高温、过氧化氢酶、Fe3+等不同条件下气泡产生多少或卫生香燃烧剧烈程度,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2、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一样都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具有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六、酶的专一性的验证实验分析 1、实验原理: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教学教案《酶的特性》教案设计

酶的特性》教案设计 1课前分析 1.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包括“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探究与分析”三大内容。其中“酶具有高效性”的内容,在前一课的“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学生已自我构建。有关“酶具有专一性”的内容,隐含着同一种酶对不同底物的作用和不同的酶对同一种底物的作用的内容,对于这一内容,只要引导学生对前一节所学实验就底物和酶进行改变,通过亲自实验及分析,很容易突破。因此,“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重心所在,而这一内容所包含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既是前面所学的“酶的作用与本质” 知识的延续和进一步理解,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素养非常好的内容,对学生学习与研究生命科学的兴趣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1.2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以下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①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设计实验一进行实验一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一表达和交流一进一步探究”。②探究H2O2酶对H2O2分解的实验技能,即对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然而,有关影响酶条件的实验方案设计,对学生而言,要求较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为此采取后述的教学设计思路来突破这一困难。 1.3 课时分配:1 课时。 2教学设计思路新课伊始,首先对学生所熟悉的实验进行更改探究,用以在复杂的自主设计与活动之前,给学生一个思考与设计的启示,以便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在“ pH、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与探究的过程中,利用预设的一些思考性问题及学生之间的即时自评,对学生的活动过程予以引导与控制。这一处理策略至关重要,关系着探究过程的成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同时,学生实验过程中,还会因诸如试剂的用量、量筒与试管的洗涤、滴管的混用等许多原因,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对此,教师课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预设,以便帮助学生迅速合理地找出原因。 在“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实施过程中,有长达十多分钟的保温时间,为了充分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穿插进行已建构知识的应用练习。 在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时,可能会提出许多合理的问题,由于课时的限制,不可能一一进行课堂探究,但又不能扼制学生的质疑精神,为此,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探究。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条件的知识体系。能力目标:进行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活动。情感目标:养成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

最新高中生物-高一生物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精品

2018--2018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一同步导学案 4.1.3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一、目标导航 1.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二、知识网络 1.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和pH。 ①温度: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的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反应速率最高时的温度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适当升高温度能加速酶促反应,但过高的温度又加速了酶蛋白的变性。 ②pH:在一定的pH下,酶表现出最大活性,此时的pH称为最适pH,高于或低于此pH,酶的活性均降低。过酸、过碱会使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不同的酶最适pH是不同的。 (6)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pH、温度、酶的浓度、底物浓度等。 三、导学过程 知识点一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甲 乙

1.酶相关实验的设计思路 (1)根据两类催化剂催化H 2O 2产生O 2的多少判断酶的高效性 2H 2O 2――→H 2O 2酶2H 2O +O 2↑(气泡多而大);

2H 2O 2――→Fe 3+2H 2O +O 2↑(气泡少而小)。 (2)根据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判断酶的专一性 蔗糖――→淀粉酶蔗糖(非还原糖) +斐林试剂→蔗糖+斐林试剂(无砖红色)。 (3)根据碘试剂与淀粉的颜色变化判断淀粉的水解 淀粉+蒸馏水→淀粉+碘液→蓝紫色复合物(淀粉未被水解); 淀粉+淀粉酶→麦芽糖+碘液→无蓝紫色复合物(淀粉已被水解)。 (4)根据温度变化来判断酶的活性和结构的变化 温度:低温(0 ℃)→升温→最适温度(37 ℃)→再升温→高温(大于70 ℃) | | | | | 活性:活性低―→活性增高→活性最高―→活性降低→无活性 | | | | | 结构:未变性―→未变性―→未变性―→渐变性―→已变性 (5)根据酸碱度变化来判断酶的活性和结构的变化 酸碱度:过酸←酸性增强←最适酸碱度→碱性增强→过碱 | | | | | 活性:无活性←活性降低←活性最高→活性降低→无活性 | | | | | 结构:变性← 渐变性 ← 未变性 ―→ 渐变性―→变性 【例1】 甲、乙、丙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

高中生物中酶的总结

高中生物中酶的总结 酶是活细胞内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种类的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酶都是在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类酶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而具有催化作用的RNA是以DNA为模板转录而成的。对于病毒这类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结构内一般不含有酶,也不能进行独立的新陈代谢作用。 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也主要发生在细胞内,所以大多数酶在细胞内催化化学反应,例如:解旋酶、RNA聚合酶、转氨酶、固氮酶等;被分泌到细胞外的酶在细胞外发挥催化作用。例如:人体消化道内的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肠脂肪酶、胰麦芽糖酶、肠肽酶等。 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度比非催化反应高108~1020倍,比其他催化反应高107~1013倍。例如:过氧化氢酶和Fe相比,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要高许多。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这就是酶作用的专一性。通常把酶作用的物质称为该酶的底物。所以也可以说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底物。例如: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对蔗糖则不起作用。二肽酶可以水解由任何两种氨基酸组成的二肽。 一般的催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因中毒而失去催化能

力,而酶较其他催化剂更加脆弱,更易失去活性。凡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如高温、低温以及过酸和过碱,都能使酶破坏而完全失去活性。所以,酶作用一般都要求比较温和的条件,如常温、常压、接近中性的酸碱度等。 酶的种类很多,现巳鉴定出3000种以上的酶,其中不少已得到酶的结晶。人们相继弄清了多种酶的结构及作用机理。随着酶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对生命的探索作出更大的贡献。 根据酶的合成与代谢物的关系,人们把微生物细胞内的酶分为组成酶和诱导酶两类。组成酶是微生物细胞内一直存在的酶,或者说是天然存在的酶,它们的合成只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它们的含量较为稳定,受外界的影响很小。而诱导酶是指当细胞中加入特定的诱导物后诱导产生的酶,它的含量在诱导物存在下显著增高。例如,在用葡萄糖和乳糖作碳源程序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开始时,大肠杆菌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乳糖,只有当葡萄糖被消耗完毕后,大肠杆菌才开始利用乳糖。这个实验表明,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的酶是组成酶,分解乳糖的酶不是组成酶,而是在乳糖诱导下合成的诱导酶。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比较多,下面就底物浓度、pH、温度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复习。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底物浓度的改变,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比较复杂。在一

高一下册生物《酶》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下册生物《酶》课后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与酶的化学本质不相同的物质是( ) A. 性激素 B. 载体 C. 胰岛素 D. 抗体 2.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A.氨基酸 B.核苷酸 C. 氨基酸或核苷酸 D.甘油和脂肪酸 3. 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能起催化作用 B. 酶都有消化作用 C. 调节新陈代谢的物质不一定是酶 D. 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4. 在植物细胞中,下列过程需要酶参与的是 A.O2进出细胞 B.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 C.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D.CO2进入叶绿体 5. 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很可能是( ) A.肽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淀粉酶 6.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酶的正确叙述是( ) A. 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B. 有的从食物获得,有的从体内转化而来 C. 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D. 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7. 蛋白酶水解蛋白质,破坏了蛋白质的( )

A.全部肽键 B.空间结构 C.氨基酸 D.双螺旋结构 8. 胰蛋白酶在水解过程中,通常能得到多肽,最后能得到氨基酸,这说明( ) A.胰蛋白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B.胰蛋白酶是生物催化剂 C.胰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胰蛋白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多肽 9. 下列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 ) A.活细胞产生的,只在细胞内起作用 B.酶和激素的作用相同 C.酶的产生受遗传物质控制 D.在催化过程中不断被消耗 10. 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这种药片的主要功能是( ) A. 增强免疫力 B. 提供能量 C. 减肥 D. 助消化 11. 在过氧化氢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结果应该是( ) A.产生气泡 B.溶液呈蓝色 C.溶液呈紫色 D.产生砖红色沉淀 12. 绝大多数酶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为( ) A. 多肽 B. 氨基酸 C. 核苷酸 D. 核糖核苷酸 13. 下列有酶的产生与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分泌腺细胞产生在细胞外起作用 B. 外分泌腺细胞产生在细胞外起作用

生物催化剂——酶学案

生物催化剂——酶 一、自主学习 预习P58、59页实验,初步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 探究过氧化氢酶是否比Fe3+的催化效率高? 提出问题:过氧化氢酶与Fe3+的催化效率有无差异?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器材:过氧化氢、蒸馏水、新鲜猪肝、FeCL3、试管、镊子、解剖针 画出简易装置图 表格 实验结论: 探究过氧化氢酶能催化分解过氧化氢 外,是否还能催化分解其它物质? 提出问题:过氧化氢酶能催化分解其它 物质。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器材:过氧化氢、蒸馏水、淀粉溶液、新鲜猪肝、碘液、试管、镊子、解剖针 画出简易装置表格 实验结论: 探究高温对过氧化氢酶与Fecl3的影响。 提出问题: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试剂与器材:过氧化氢、新鲜猪肝、、Fecl3()、试管、镊子、解剖针画出简易装置表格 实验结论: 探究pH值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提出问题: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试剂与器材:过氧化氢、蒸馏水、、、新鲜猪肝、试管、镊子、解剖针 画出简易装置表格 实验结论: 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 酶的特性: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由实验结论可推断出酶的主要成分 酶的命名。举例 酶的化学本质 一、同伴互助 四人一组讨论以上问题,补充完善。 二、提出有疑问的问题和不能理解的问题与内容。 四、自主检查 1、P59页图4-3画五遍于练习本上,并标出名称。 2、图12表示pH对人体肠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催化效率的影响;图13用来描述酶的作用机理,其中A代表底物,B代表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图12的曲线II可能是人体胃蛋白酶 B.图12表明各种酶对pH适应范围很广 C.图13中A和B可分别表示DNA和蛋白质 3、下列是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方法及结果,通过分析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③酶的催化对象具有专一性④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高中生物 酶的特性1

酶的特性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酶的特性按下表进行实验操作,结果发现试管2比试管1产生的气泡明显多。该实验可以说明 试管 操作顺序具体操作 1 2 ①加入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 2 ml 2 ml 滴加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 ② 2滴— 溶液 滴加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 —2滴 ③ 液 A.酶具有多样性B.酶具有催化性 C.酶具有专一性D.酶具有高效性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表中实验自变量为催化剂种类的不同,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试管2比试管1产生的气泡明显多,说明酶催化效率远大于FeCl3,具有高效性。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酶的特性含义: (1)酶的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 (2)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 1.下列关于酶的专一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不能催化其他类型的化学反应 B.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C.催化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 D.二肽酶能催化由不同氨基酸脱水缩合成的二肽的水解 2.请仔细分析图示,判断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a表示酶,b、c、d分别表示不同的底物,均可由酶a催化分解 B.a表示酶,e、f为产物,a也可以催化e、f合成d C.此图所示的过程反映了酶的一种特性——专一性 D.若图中d表示酶,则与其结合的a就是酶催化的底物 3.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4.如图表示酶促反应,它所反映的酶的一种特性和a、b、c最可能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A.高效性、蛋白酶、蛋白质、多肽 B.专一性、淀粉酶、淀粉、麦芽糖 C.专一性、麦芽糖酶、麦芽糖、葡萄糖 D.高效性、脂肪酶、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5.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想要设计实验验证酶具有专一性,他们可以选择的材料如下:蛋白质块、蛋白质溶液、蛋白酶液、淀粉酶液、蒸馏水、双缩脲试剂、试管若干、恒温水浴锅、时钟等。甲、乙两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甲选择A、B两组,乙选择C、D两组)。 四组中其他条件均适宜且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1《酶的特性》教案

《酶的特性》教案设计 1 课前分析 1.1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包括“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探究与分析”三大内容。其中“酶具有高效性”的内容,在前一课的“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学生已自我构建。有关“酶具有专一性”的内容,隐含着同一种酶对不同底物的作用和不同的酶对同一种底物的作用的内容,对于这一内容,只要引导学生对前一节所学实验就底物和酶进行改变,通过亲自实验及分析,很容易突破。因此,“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重心所在,而这一内容所包含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既是前面所学的“酶的作用与本质”知识的延续和进一步理解,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素养非常好的内容,对学生学习与研究生命科学的兴趣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1.2 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以下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①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②探究H2O2酶对H2O2分解的实验技能,即对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然而,有关影响酶条件的实验方案设计,对学生而言,要求较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加上课时限制,因此课堂只要求引导学生形成设计思路,然后自主完成实验。 1.3 课时分配:1课时。 2 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前先对学生所熟悉的实验进行更改探究,用以在复杂的实验设计与活动之前,给学生一个思考与设计的启示,以便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在“pH、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与探究的过程中,利用预设的一些思考性问题辅助学生建立实验思路,对学生的活动过程予以引导与控制。同时,学生实验过程中,还可能会因诸如试剂的用量、量筒与试管的洗涤、滴管的混用等许多原因,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对此,教师课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预设,以便在教师巡查学生实验过程中针对性的发现问题并及时帮助学生更正或者当实验结果出现误差时能迅速合理地找出原因。 在“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实施过程中,有长达十多分钟的保温时间,为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教师提前先做一组实验做为准备。在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时,可能会提出许多合理的问题,由于课时的限制,不可能一一进行课堂探究,但又不能扼制学生的质疑精神,为此,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探究。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酶的特性(教案)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次节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精心安排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技能,从而全面提高其科学素养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同时,注意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课程与学生自我发展的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材地位分析 酶的特性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教科书分子与细胞(必修1)》(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二课时的内容,在学习了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以及初中人体内消化酶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进一步理解酶的三大特性,不仅巩固了第一节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中变量的控制内容,也为后面学习ATP的合成与分解,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重要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 (2)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虚拟实验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索,巩固自变量的控制,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和重复实验的设置。 (2)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的价值。 (3)在实验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分享信息分享实验成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具有探索、创新、合作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2)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形成关心科技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学情与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节课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学习,加上初中消化酶的知识,对酶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具有利用网络进行搜集、处理及表达、展示信息的能力。 关于酶的三大特性,重点和难点在于酶的第三个特性,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让学生在探究后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再配合两个曲线图,概括出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结论。本节的“科学·技术·社会”,通过多个侧面,体现出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三、教学准备 1、教学用具:加酶洗衣粉、溶菌酶含片、生物酶牙膏、多酶片、果汁等 2、实验材料:可溶性淀粉、NaOH (5%)、Hcl (5%)、碘液、α-淀粉酶(最适温度50℃—75℃)、斐林试剂(检验还原性糖)、PH=5、6、7、8、9的缓冲液、试管、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等。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构建在学生对于酶已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实施的,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学习酶的三大特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由于本节课的探究性实验的难度比较大,设计教学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前安排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分小组自选课题,预先先完成实验设计,再在课堂上对探究实验的指导提供了相关的材料和必要的说明,使学生通过修改和交流,形成较严谨的实验方案,并通过动手实验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得出实验结论。这样的教学设计能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此外,还通过多个侧面,体现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渗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