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的效果

合集下载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与评价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与评价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与评价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产科临床中,无痛分娩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无痛分娩的探讨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情况,评估其对产妇的影响,分析其优缺点,并进一步评价其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

本文旨在对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与评价,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背景介绍】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对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与评价,探讨其对产妇的影响以及优缺点。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无痛分娩的定义与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我们也将评估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为医学领域提供更多关于无痛分娩的实践经验和临床指导,为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保障产妇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2. 正文2.1 无痛分娩的定义与方法无痛分娩是指通过药物麻醉或其他技术手段,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不感到疼痛的一种分娩方式。

这种分娩方式可以有效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感,提高产妇的分娩体验。

在无痛分娩的方法中,常用的技术包括硬膜外阻滞、硬膜内阻滞和全身麻醉等。

硬膜外阻滞是通过在产妇背部腰椎间隙注入麻醉药物,阻断神经传导通路,从而减轻产妇的疼痛感。

硬膜内阻滞是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入硬膜内腔,达到同样的作用。

全身麻醉则是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物,使产妇处于无意识状态,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

除了药物麻醉外,无痛分娩还可以通过激光疗法、特殊呼吸技术、按摩和针灸等非药物疗法来实现。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无痛分娩的方法多样,可以根据产妇的个体差异和分娩过程中的特殊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方式,从而确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减轻疼痛感,提高分娩体验。

2.2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情况无痛分娩是指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使用药物或其他技术手段让产妇不感到疼痛的一种分娩方式。

无痛分娩的临床研究进展

无痛分娩的临床研究进展

无痛分娩的临床研究进展生孩子对于许多女性来说,是一场充满痛苦和挑战的经历。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痛分娩为产妇带来了新的希望。

无痛分娩,也称为分娩镇痛,是指在分娩过程中采取各种方法来减轻产妇的疼痛。

近年来,无痛分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关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无痛分娩的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无痛分娩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性镇痛和非药物性镇痛两大类。

药物性镇痛中,椎管内分娩镇痛是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这一方法是通过在产妇的腰部硬膜外腔置入一根细小的导管,持续输注低浓度的局部麻醉药和镇痛药,从而阻断分娩时的疼痛信号传导。

椎管内分娩镇痛具有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影响小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如低血压、头痛、局麻药中毒等。

除了椎管内分娩镇痛,静脉分娩镇痛也是一种药物性镇痛方法。

通过静脉输注阿片类药物,如瑞芬太尼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产妇的疼痛。

然而,静脉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相对较弱,且可能会引起产妇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非药物性镇痛方法则包括导乐陪伴分娩、水中分娩、呼吸法、按摩法等。

导乐陪伴分娩是指由有经验的助产士或导乐人员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全程陪伴,给予心理支持和生理指导,帮助产妇缓解疼痛。

水中分娩是让产妇在温水中分娩,利用水的浮力和温热作用减轻疼痛。

呼吸法和按摩法则通过调整呼吸节奏和对身体特定部位进行按摩来分散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

二、无痛分娩的时机关于无痛分娩的时机,过去认为应该在宫口开大到一定程度(通常为 3 4 厘米)后再开始实施。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早期实施无痛分娩(即在产妇有镇痛需求时,无论宫口开大程度如何)并不会增加剖宫产率,反而能够更好地减轻产妇的痛苦,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三、无痛分娩对母婴的影响无痛分娩对母婴的安全性是产妇和家属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规范操作的前提下,无痛分娩对母婴的影响是极小的。

对于产妇来说,无痛分娩可以显著减轻分娩时的疼痛,降低产妇因疼痛而产生的应激反应,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无痛分娩实验报告

无痛分娩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分娩是女性生命中的重要过程,然而,产痛一直是困扰产妇和家属的一大难题。

为了减轻产妇的痛苦,提高分娩质量,近年来,无痛分娩技术逐渐被推广。

本实验旨在探讨无痛分娩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无痛分娩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2. 评估无痛分娩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3. 探讨无痛分娩技术的安全性及并发症。

三、实验对象与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自愿接受无痛分娩的100名产妇作为实验组,同期接受常规分娩的100名产妇作为对照组。

2. 无痛分娩方法实验组产妇在宫口开至3cm时,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法进行无痛分娩。

具体操作如下:(1)产妇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2)选择L2-L3或L3-L4间隙,穿刺硬膜外腔;(3)置入硬膜外导管,回抽无脑脊液后,注入0.5%罗哌卡因;(4)根据产妇疼痛程度调整药物浓度,直至产妇疼痛缓解。

3. 对照组分娩方法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分娩方法,包括自由体位、宫缩时用力、宫口开全后助产士协助分娩等。

四、实验结果1. 疼痛评分实验组产妇在无痛分娩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无痛分娩能有效缓解产妇的疼痛。

2. 分娩时间实验组产妇的分娩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无痛分娩有助于缩短分娩时间。

3. 产后出血量实验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无痛分娩对产后出血量无显著影响。

4. 并发症实验组产妇发生并发症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无痛分娩的安全性较高。

五、实验结论1. 无痛分娩技术能有效缓解产妇的疼痛,提高分娩质量。

2. 无痛分娩对分娩时间、产后出血量及并发症无明显影响。

3. 无痛分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六、实验建议1. 加强无痛分娩技术的宣传和普及,提高产妇对无痛分娩的认知。

2. 优化无痛分娩操作流程,确保无痛分娩的安全性。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的研究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的研究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

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分娩方式;实验组30例,采用无痛分娩技术。

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出血情况、镇痛效果以及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出血情况,镇痛效果以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间断据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无痛分娩技术可有放地降低产妇分娩疼痛,缓解产妇心理压力和保护母婴安全,值得推广。

关键词:无痛分娩技术;产科;临床应用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分娩疼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然而分娩疼痛往往十分的剧烈,引发持续不断的疼痛,在产妇心理、生理一已发不良反应,最终制约产程的成功进行。

分娩是指胎儿脱离母体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一个过程和时期;全程为3个连续的过程,分别为宫口扩张期、胎儿娩出期和胎盘娩出期,分娩痛主要出现在第一和第二产程:自然阴道分娩的产妇宫缩的疼痛会特别严重且对阴道有一定的损伤,其中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会贯穿产妇整个分娩的过程。

另一方面,大部分孕妇,特别是初产妇,对分娩知识的认知水平还欠缺,同时由于“一级疼痛”理论的广泛传播,造成大多数孕妇由于害怕疼痛而选取剖腹产分娩路径,最大程度上致使新生儿窒息、胎儿呼吸窘迫的出现率大大的提高,极易造成产妇瘢痕子宫等远期并发症的出现,制约再次妊娠。

怎么样优良的消除分娩疼痛、强化自然分娩率,被作为临床产科的重要研究课题。

为了减轻产妇生产过程中的疼痛,现临床采取分娩镇痛的方法,即采用各种方法减轻或完全消除产妇分娩时的疼痛。

无痛分娩作为简单易行、安全成熟的技术,不仅药效持久且大多数产妇均适合无痛分娩,但同时也会出现产程延长、神经损伤、低血压和头痛的术后并发症。

本文主要选取的是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价值。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与评价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与评价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与评价无痛分娩是针对分娩时产妇产痛而采用的一种医学技术。

其主要通过使用镇痛和麻醉药物,达到减轻分娩痛苦和提高分娩质量的目的。

随着近年来医学科技不断提高,无痛分娩已成为临床常规操作,不仅可以为产妇提供舒适、安全的分娩体验,同时也被认为是一种现代化的生育方式。

本文着重对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1、减轻产痛,提高分娩质量无痛分娩主要是在产痛发生前或产痛发生时及时使用镇痛麻醉技术进行镇痛,以达到减轻产痛和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减少产程的时间和疼痛感。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分娩质量和顺利完成分娩。

此外,由于产妇在无痛状态下产痛感减轻,其体力及神经系统不会受到过度的消耗,故会有更多的体力去应对产程中的各种情况。

2、减少不良反应风险无痛分娩技术相较于自然分娩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症及禁忌症,如产妇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哮喘、过敏反应等。

若不严格掌握使用条件,无痛分娩会出现意外不良反应,例如镇痛药物过量使用会导致药物中毒,进而影响产妇及胎儿健康。

然而,掌握无痛分娩操作技术及注意合理用药选择,可以大大减少不良反应风险。

3、需重视后遗症问题无痛分娩又称麻醉分娩,虽然镇痛效果显著,但手术后遗症隐患较大,例如疼痛区域肿胀、恶心、呕吐等。

此外,可能导致产程延长,产妇力竭,终究必须引产或剖宫产。

因此,医护人员必须谨慎把握用药量和手术操作流程,保证产妇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无痛分娩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得到越来越多的产妇和医生的认可。

但由于其适用范围、操作技能和管理执业等级的不同,导致不同机构的无痛分娩率存在波动。

因此,要规范无痛分娩的临床操作,建立健全的评估方法,摸索出真正适合我国的无痛分娩标准操作流程。

这不仅对于我国整个医学水平的提高有着关键的作用,更为保证了产妇及胎儿的健康和安全。

无痛分娩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无痛分娩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无痛分娩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xx年xx月xx日•无痛分娩技术的简介•无痛分娩在产科的应用现状•无痛分娩的实施方式及效果•无痛分娩在产科的应用前景及挑战目•结论录01无痛分娩技术的简介指在保证母亲和胎儿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药物和护理措施缓解产痛,使分娩过程更加舒适和安全。

无痛分娩的定义无痛分娩适用于所有能够自然分娩的产妇。

适用人群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非药物镇痛和药物镇痛两种方法。

分娩镇痛方法自1940年代开始,国外开始研究无痛分娩,并逐渐推广应用。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无痛分娩普及率已达到80%以上。

国外无痛分娩发展历程自1970年代开始,国内开始研究无痛分娩,但普及率较低。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分娩质量要求的提高,无痛分娩技术在国内逐渐得到重视和应用。

国内无痛分娩发展历程无痛分娩的历史与发展无痛分娩的优点与缺点•优点•减轻产痛:无痛分娩能够有效减轻产痛,使产妇更加舒适地度过整个分娩过程。

•缩短产程:无痛分娩可有效缩短产程,有助于减轻产妇的疲劳和心理负担。

•提高母婴安全性:无痛分娩可减少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婴安全性。

•提高产妇满意度:无痛分娩使产妇更加舒适,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缺点•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头痛等不良反应。

•延长产程:无痛分娩可能会延长产程,需要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

•需要专业人员监护:无痛分娩需要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监护和管理,以确保母婴安全。

•需要一定费用:无痛分娩需要一定的药品、设备等成本费用,可能会增加产妇的经济负担。

02无痛分娩在产科的应用现状普及率高无痛分娩在西方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英国、美国等国家无痛分娩的普及率已达到80%以上。

临床效果显著由于西方国家对无痛分娩的重视程度较高,因此其临床应用效果也较为显著,能够有效减轻产妇的痛苦。

无痛分娩在西方国家的应用情况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无痛分娩逐渐受到国内医疗界的重视。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与评价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与评价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与评价无痛分娩是一种通过麻醉技术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无痛的方法。

目前,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无痛分娩,因为它可以减轻分娩期间产妇的疼痛,提高分娩质量,降低分娩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

无痛分娩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对其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

无痛分娩的效果分析。

无痛分娩可以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疼痛,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更加轻松和舒适。

通过脊麻、硬膜外麻醉等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妇分娩时的疼痛,从而提高分娩的满意度和质量。

无痛分娩还可以减少分娩期间的并发症,如先兆子痫、胎位不正等,并可以减少产妇分娩时的精神压力,有利于产妇身心健康的恢复。

无痛分娩的效果评价。

在临床实践中,无痛分娩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大量的研究表明,无痛分娩可以显著减少产妇分娩时的疼痛程度,提高分娩的满意度。

无痛分娩还可以减少产妇分娩时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分娩对产妇身体的影响。

可以说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是显著的,并得到了产妇的普遍认可和好评。

无痛分娩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由于无痛分娩需要应用麻醉技术,因此存在一定的麻醉风险。

脊椎穿刺可能会导致脑脊液漏气、感染等并发症,硬膜外麻醉可能会导致腰背部疼痛、头痛等不良反应。

无痛分娩可能会影响产程的进展,导致产程延长,增加了产妇和胎儿的风险。

在选择无痛分娩时,需要充分考虑其风险和不良反应,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是显著的,可以有效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提高分娩的满意度。

无痛分娩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良反应,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产妇的身体状况和分娩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和健康。

还需要加强对无痛分娩的监管和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为产妇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分娩环境。

无痛分娩技术对分娩过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无痛分娩技术对分娩过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无痛分娩技术对分娩过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无痛分娩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可缓解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

但是,它的使用也可能对分娩过程以及妊娠结果产生影响。

本文将讨论无痛分娩技术对分娩过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无痛分娩技术主要是通过注射麻醉药物来减轻分娩疼痛。

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和硬膜内麻醉等。

每种麻醉方式的效果和副作用都不同,孕妇和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无痛分娩技术的使用有助于缓解分娩时的疼痛,使孕妇更加轻松。

这可以有助于减少孕妇出现紧张和压力,从而使分娩更顺利。

此外,无痛分娩技术对孕妇的呼吸和血氧水平也有积极影响,可以减少胎儿窒息和其他不良影响的发生。

因此,无痛分娩技术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安全和有效的分娩方式。

然而,无痛分娩技术也可能对分娩过程和妊娠结局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无痛分娩可能会延长分娩时间。

麻醉药物会降低子宫肌肉的收缩力度,从而使分娩时间延长。

此外,无痛分娩技术也可能增加助产器的使用率,因为分娩时间延长可能需要使用助产工具来加快分娩进程。

其次,无痛分娩技术也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

芬太尼等麻醉药物会穿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

虽然有些麻醉药物数量很少,但也可能对胎儿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使用硬膜内麻醉的孕妇可能会增加胎膜早破和外阴撕裂等并发症的风险。

综上所述,无痛分娩技术对分娩过程和妊娠结局产生积极和负面影响。

孕妇和医生需要仔细权衡利弊,选择最合适的分娩方式。

此外,无痛分娩技术的使用还需要专业医生的监督和正确管理,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和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的效果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产科住院部收治的100例产妇进行观察,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对照组中50例产妇给予助产士帮助分娩模式,观察组中50例产妇给予无痛分娩敲术。

记录两组分娩结局、产程时间、镇痛效果。

结果:观察组平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窒息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新生儿平均Apg~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分娩产妇给予无痛分娩技术帮助分娩可以减轻产妇分娩痛苦,缩短产程,值得在产科大力推广。

标签:无痛分娩技术;产科;临床应用效果
分娩是孕妇必须经历的生理过程,孕妇有不同程度疼痛感,导致产程延长,引起胎儿窘迫,不利于母婴健康。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应用也随之增多。

无痛分娩技术是在产妇分娩时给予镇痛药物,减轻产妇痛苦,让产妇在清醒状态下分娩,减轻产妇焦虑、恐惧情绪。

无痛分娩对麻醉药物的要求较高,不仅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还要减少对产妇运动及宫缩的阻滞作用。

硬膜外麻醉联合硬膜外静脉泵镇痛是椎管内无痛分娩的主要给药方式,起效迅速,需要的麻醉药物浓度低,效果安全,有利于帮助胎儿迅速安全娩出。

本文作者就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选用本院产科住院部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产妇进行观察,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产妇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为(28.1±2.2)岁;孕周36~42周,平均(39.2±1.4)周。

观察组产妇年龄24~39岁,平均年龄为(27.8±2.0)岁;孕周37~41周,平均(39.5±1.2)周。

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均为单胎头位、头盆对称,符合阴道试产条件。

排除标准:1)有硬膜外麻醉禁忌证;2)精神疾患;3)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助产士帮助分娩模式,产前简单讲解分娩过程、镇痛药物作用、并发症、剖宫产率等相关知识,提高产妇对分娩知识的了解。

引导产妇放松心情,做好分娩准备。

观察组给予无痛分娩技术,在宫口开大到(开大到)3cm时用腰硬联合穿刺针在L2-L3间隙穿刺进入硬膜外腔,25G腰穿细针放入硬膜外腔穿刺针后刺入蛛网膜下腔,注入3ug舒芬太尼,将长针取出后放置硬膜外导管约4cm,将电子镇痛泵连接在远端,无需用药。

15min后引导产妇更换体位,防止出现疲劳症状。

1.5h后当蛛网膜下腔镇痛作用减弱后将0.1%罗哌卡因通过镇痛泵以0.1mL/kg的速度追加至5mL,锁定30min,总剂量不超过40mL。

同时,利用电子监控设备实时关注胎儿情况、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

1.3观察指标
記录两组分娩结局(产后出血率、窒息率、剖宫产率、新生儿平均Apgar 评分)、产程时间、镇痛效果。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 AS)评估镇痛效果,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0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经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平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窒息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且镇痛效果、新生儿平均Apgar评分明显更高(P<0.05)。

见表1。

3讨论
自然分娩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因剧烈宫缩会有明显疼痛感,会引起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等症状,影响母婴分娩健康。

因此,更多的产妇愿意选择无痛分娩,通过麻醉药物减轻疼痛,增强分娩信心,保证分娩安全。

常规分娩主要由助产士负责帮助分娩,可以减轻产妇负面情绪、疼痛感,但是产程较长时会有倦怠感,止痛效果不佳。

无痛分娩技术利用镇痛药物、深呼吸法、精神安慰法等措施最大限度减轻产妇疼痛感。

在给予镇痛药物时主要采用椎管分娩镇痛,在宫口开到3cm 时给予镇痛药物,此时产妇已经承受疼痛数小时,对剧烈疼痛难以忍受,此时给予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可以对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阻滞有高度分离作用,选择性抑制和阻断痛觉神经元,镇痛作用明显。

药效维持时间长,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毒性小,不影响产妇的宫缩能力。

难以透过胎盘屏障,且对子宫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术后出血率低。

小剂量追加在保证镇痛作用同时不抑制分娩力,避免了对产程、产力的不良影响。

配合心理干预,让产妇做好心理准备,缓解焦虑、恐惧情绪,加快产程。

无痛分娩具有安全、方便、实用范围广、药效安全可靠的优点,大大缩短产程时间,增强产妇对分娩的信心。

无痛分娩技术的镇痛作用强,操作简单,控制性强,对产妇生理功能干扰少,不良反应少,改善了分娩结局,降低了剖宫产率,减轻了产妇的痛苦,值得在产科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