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时代的中美关系

合集下载

2008 年 11 月 6 日 奥巴马当选美首位黑人总统

2008 年 11 月 6 日 奥巴马当选美首位黑人总统

王文珏杨鹏2008年11月6日星期四年龄:47岁生日:1961年8月4日出生地: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教育背景:198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家庭:妻子:米歇尔·奥巴马孩子:两女父亲:贝拉克·奥巴马,肯尼亚经济学家母亲(下图):安·邓纳姆,美国白人奥巴马的父母在夏威夷大学学习期间结婚,但在生下奥巴马两年后离婚。

他的父亲后来返回肯尼亚,成为一位著名经济学家。

1982年,奥巴马的父亲因车祸身亡。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父亲也是因车祸身亡。

在与奥巴马的父亲离婚后,他母亲改嫁印尼人罗洛·苏托洛,携奥巴马赴印尼定居。

为了奥巴马的发展,他母亲早晨4点就唤他起床,在他上学前让他学习英语函授课程。

她告诫自己年轻的儿子懂得诚实、坦率和独立判断的重要性。

她还把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录音带回家,一遍一遍地播放,让小奥巴马听。

奥巴马在印尼一直生活到10岁才返回夏威夷,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就读于当地一所精英学校。

长大成人后,他终于认识到,正是母亲让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才充满自信。

1995年11月,就在奥巴马第一次竞选公职的时候,奥巴马的母亲因病辞世。

在夏威夷大学举行告别仪式后,奥巴马将母亲的骨灰撒向波涛汹涌的太平洋,撒向印度尼西亚的方向。

奥巴马母亲的朋友们说,如果不是因为她,奥巴马就没有今天。

兄弟姐妹:奥巴马在肯尼亚有7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在美国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妹妹玛雅,在夏威夷当教师。

(上图:奥巴马10岁前在雅加达上学)职业生涯:1983年大学毕业后,奥巴马曾在纽约一家金融顾问机构和一家消费者组织工作。

1985年,他开始为一家致力于提高穷人社区生活条件的组织工作。

3年后,他前往哈佛法学院深造。

他夏季在芝加哥一家法律公司打工,在那里邂逅了未来的妻子。

1991年哈佛毕业后,他从业于芝加哥一家小法律公司,1993年担任芝加哥大学宪法讲师。

试述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试述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试述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可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过程。

从1979年1月1日双方建交开始,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合作逐步扩大,但同时两国之间的摩擦和矛盾也不断上升,双方之间的关系一度紧张,直至经过双方不断努力,双方再次进行了战略性的合作,中美关系开始进入相对稳定阶段。

以下是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历程。

1. 1979-1990年:建交和探索阶段中美关系在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之后开始进入探索和建立合作关系的阶段。

两国首次签署了《中美建交公报》,并在此后几年内达成了数项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协议,例如1980年双方签署的中美科技合作协议。

但同时,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也不断加剧。

例如1985年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开始增加,美国政府也不断通过高科技出口管制等方式限制中国的经济发展,使得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开始出现摩擦。

2. 1991-2000年:双方关系转折阶段1991年,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到达了历史最高点,此后的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冻结”和相互不信任的时期。

美国对中国的人权问题、对台湾的支持、和对中国政府在南海争端问题上的立场等问题导致中美关系一度紧张。

同时,中国也开始对美国在亚洲地区存在的军事基地进行反对,例如在1996年台湾海峡危机中,中国对美舰强烈反对。

尽管双方之间的矛盾和情况紧张,但也有一些合作的成果,例如在1992年签署了中美核不扩散条约等。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袭击了美国,这一事件也成为中美关系发生转机的契机。

中美两国在一系列的反恐、安全等领域上加强了合作,这让美国在其保护国家安全时对中国的态度开始转变。

2002年时,美国总统布什访问了中国,双方签署了《中美联合声明》,双方宣布共同致力于保持亚洲的和平稳定,这成为中美关系新时期的一个里程碑。

4. 2009-2020年:新时期的发展阶段2009年,奥巴马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了《中美联合声明》,双方承诺加强在气候变化、贸易、安全等领域的合作。

杨绪盟—中美关系

杨绪盟—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杨绪盟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讲师好的,今天我们讲中美关系。

在当今世界没有人否定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因为大家都认可这么一个事实,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它的GDP的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1/3以上,而两国的军费开支合到一起占到世界的2/3以上。

由此可见,仅仅从这两个基本的事实我们就可以断定,中美关系在世界关系格局当中的重要性,说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是一点不为过,没有之一。

两国的关系,事关到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两大主题,影响到世界的秩序和政治格局。

但是中美关系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一种大国关系,其复杂的程度远远超乎一般的想象。

从表面上来看,作为美国它也多次强调,中美关系,中美两国之间要进行一个良性的竞争,避免双方产生零和游戏。

很多人也认为,这是美国人所要表达的一种善意,而事实上美国从来没有放任也绝对不会放任,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不断的提升。

而中国,也大概是这样的调子,习主席就反复强调我们以修昔底德陷阱为警戒,也呼吁我们中美双方都要走和平发展的路线,希望和美国保持一个经常的互动,希望建立双边彼此信任的关系。

从实践当中来看,中国所表达的诚意,至少要比美国政府略微真诚一些。

怎么理解当前的中美关系?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新形势下中美双方态度的调整第一个,新形势下双方态度的一个调整。

中美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也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在现在双方的相对实力发生此消彼涨的变化的时候,在处理中美关系时,双方的态度并没有跟得上形势的变化,都来带有一些保守和僵化的特点。

如果双方要发展一个更为良性的双边关系,首先中美双方的态度要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是一个前提。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世界的老大,一个超级的大国,而且大国有着领导世界一百年的经验,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我们也许说中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大国,但是那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大国,不是现在的国家的这么一个概念。

要说中国的大国地位,也就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算起,要真正在国际舞台上发生作用,中国的,特别是以实力作为基础发挥大国作用。

崔天凯:新时期中美关系的主旋律

崔天凯:新时期中美关系的主旋律

新时期中美关系的主旋律——崔天凯副部长在第二届“蓝厅论坛”的演讲(2011年1月14日下午2点,外交部南楼)尊敬的各位使节,各位专家学者、工商界、传媒界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很高兴来到“蓝厅论坛”,与各位就新时期的中美关系进行交流。

再过几天,胡锦涛主席将应奥巴马总统邀请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准备工作现在已进入倒计时。

刚刚开始的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胡主席访问美国则是中国外交在这一年的开篇之作。

在这个时候,熟悉中美关系历史的朋友们一定会联想到今年是著名的“乒乓外交”40周年,一定会回忆起1979年,也是在新年伊始的1月份,在中美建交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在中国刚刚决定要实行改革开放伟大转折的时候,邓小平对美国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

大家也都记得,在1997年,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引领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迈向21世纪。

大家还都了解,这将是胡锦涛主席作为中国国家元首对美国的第二次访问。

因此,大家自然都很关心,这次访问将对中美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不久前,杨洁篪外长在新年的第二天就专程赴美,就中美关系、特别是胡主席对美国的访问与美方交换看法。

奥巴马总统在白宫会见杨外长时说,胡主席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初访美,时机很好,意义重大,他期待着这次访问。

我和在场的两国外交部门同事都有同样的期待,胡主席此次访美将开启中美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将给两国人民带来新的希望和机遇。

与此同时,我们也都注意到,中美双方甚至国际上仍然有人心存疑问:2009年11月奥巴马总统访华时,两国重申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世界为之瞩目。

但此后一年,更吸引眼球的似乎是两国关系中的“坏消息”。

面对风风雨雨,中美关系这艘航船究竟能不能继续向着合作的方向前行,驶向更加广阔的前景?我认为,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明确的。

中美两国之间唯有合作,别无选择。

加强合作将带来中美两国和世界的共赢。

推进合作,应该成为新时期中美关系的主旋律。

中美关系发展史

中美关系发展史

中美关系发展史中美关系发展史关键词:中国概况美国概况中美关系经济文化政治国际和平台湾内容摘要:中美两国都作为世界大国,两者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依靠却又矛盾重重.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两国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于国际战略国际和平等问题,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中国概况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也包括历史上的中国.为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与文明史。

中国是国际社会的中流砥柱,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世界第二大进口国,拥有最多外汇储备;亦是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不过中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也不平衡。

美国概况美利坚合众国是一个由五十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的宪政联邦共和制国家,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

美国是个多文化和民族多元的国家;国土面积超过962万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三或第四;人口总量超过三亿人,居世界第三。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正式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

自1870年以来,美国国民经济就高居全球第一。

美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当今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球20%,其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娱乐等诸多领域的巨大影响力均领衔全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中美关系发展中美关系的发展史犹如一面镜子,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近百年来国际风云的变幻。

在21世纪,中美关系继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将为世界和平、繁荣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1)20世纪上半叶, 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开始,中国人民饱尝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列强的欺凌。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与中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

中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成功合作,在历史上第一次表明中美关系对于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具有重大作用。

(2)抗战胜利后,美国推行反共战略,支持蒋介石集团打内战。

新中国诞生后的20多年里,美国坚持其与中国为敌的遏制政策,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支持台湾当局窃取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当前中美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中美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

1我看当前中美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摘要:中美关系是国际社会中最重要也最复杂的一对双边关系。

中美关系发展之路坎坎坷坷,一波三折。

2000 年以来,中美关系逐渐步入平稳发展时期并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富有成效的合作。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美在经济领域内的相互依赖进一步增强,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奥巴马访华及双方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预示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跃入新的更高的台阶;但双方在政治军事等关键领域的分歧依然存在,摩擦频起,随着经济的发展,两国的关系越来越微妙。

特别是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不顾中方反对于18日会见了达赖喇嘛后,两国未来关系究竟怎样,这需要我们冷静面对形势变化,审慎把握战略定位。

关键词:中美关系;脆弱性;奥巴马达赖喇嘛关系恶化2008 年美国大选,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成功当选美国总统,美国政治开始步入“奥巴马时代”。

时隔仅不到一年,奥巴马就打破了美国历任总统上任后第二年访华的“传统”,于2009 年11 月15 日至18 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发表中美联合声明,双方在经贸﹑气候变化、能源与环境及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等方面积极磋商,取得了丰硕成果。

从中美关系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来看,很容易看出,中美关系的主要趋势是走向更加友好,当然不可否认,其中间有曲折与迂回,那么今后中美关系的发展走向又会怎样呢?众所周知,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是个不可抗拒的趋势,在这个趋势的进行过程中,不管那个国家想逆趋势而行,都是要受到现实的惩罚。

作为中国公民,2所以我对中美关系的期望是朝着更加亲密健康的方向发展。

纵观当前美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看,美国似乎没有尊重中国的主权问题,先是在台湾问题上,不顾我国的主权和以往签订的条件,出售武器给台湾,这是一个带有挑战性的动作。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5日表示,中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敦促美方认清售台武器的严重危害性,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的原则,撤销有关的售台武器计划,停止售台武器。

奥巴马演讲读后感

奥巴马演讲读后感

奥巴马演讲读后感(一)总的说,奥巴马的演讲是坦诚的,谦虚的,有亲和力的,不象当年布什的演讲令人反感。

欣赏他在中美关系上实在的表述,这较以往是一种态度的进步:"我们过去30年中也遇到了挫折和挑战,我们的关系并不是没有困难的,没有分歧的。

但是我们必须一定是对手这种想法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

由于我们两国的合作,美中两国都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安全。

我们基于相互的利益、相互的尊重就能有成就。

"中美两国要成为美国和以色列、日本那样的盟友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在一、两代人的时期内不会见到,但至少我们不一定是敌人,至少我们有共同的人性,共同的利益,这是最基本的东西。

我们可以实现有价值的合作,而且很多合作已经为两国带来了切实的利益。

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表述也不象布什那样大讲特讲三权分立的好处,而是从通俗的自我的理念来阐述,民主、自由、平等本来就是人性的组成部分,只不过实现的途径可能有所不同。

这种理念的确是美国不断发展前进的基石。

从他的演讲中,感受到美国的确比以往更愿承担义务和责任,特别是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上,奥巴马政府表现出了以往届政府更加积极的姿态。

我看到,奥巴马不再象以前的美国总统那样唯我独尊,把自己的理念强加于人,"不能推断说,我们有好的做法适用到别人身上的时候也可以带来好处。

实际上这方面我们要虚心一点才行。

"承认世界的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化,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进步。

对阿富汗的政策考量,也反映出他认识的长远性和根本性,比如要根本地长久地解决阿富汗问题,关键还是通过教育,提高当地民众的文化水平和基本素质,摆脱愚昧和盲从,这是解决落后地区问题的根本出路。

象中国对待非洲国家那样,用金钱和物质换取他们的投票,这些国家永远没有出路。

当然作为美国总统,他的演讲不可能摆脱政治家的圆滑,比如废话连篇、答非所问、顾左右而言他,不过整体衡量,这仍然是一个不错的演讲。

(二)"告诉未来的世界,当一切陷入寒冬,万物俱灭,只有希望和勇气可以长存"。

中美关系之我见(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美关系之我见(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中美关系班级:城规81班学号:3138211 姓名:张红摘要: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合作。

首先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

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及南海问题,中美关系可以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关键词:中美关系;对立;合作;问题解决最近这段时间中美在安全领域发生一系列变化。

2010年因美国售台武器,两军关系中断,安全领域里的对话与合作也随之中断。

直到今年年初胡锦涛主席访美,两军关系才慢慢得以恢复。

最近比较热闹,5月战略经济对话涉及安全问题,中国首次派出以副总长马晓天为首的军人。

会谈涉及两军关系的并不是重头戏,相反,谈的比较多的是两国的安全关切,如地区安全问题被列入了中美两国合作的重要内容。

美国最近向我国示好,从胡锦涛主席访美的高规格接待,到这次陈炳德访美开放这么多相对敏感的军事设施。

原因至少有:一,两国政治关系年初以来得以恢复和发展,两国在安全领域里对话深入展开,在军事方面的交流必然顺畅许多;二,中美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特别是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国力有了长足发展,军事能力也随之有所进步,美国开始关注中国军力发展;三,尽管采取咄咄逼人的亚太政策,但美国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维系亚太地区的稳定,美国并不愿意在这一地区看到出现冲突,甚至爆发中美两国之间的直接对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奥巴马时代的中美关系
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

奥巴马的当选具有创世纪意义,一是第一位非洲裔黑人总统;二是始终处于领先对手的状态;三是当选于金融危难之中的总统;四是恢复了美国总统为平民梦想的传统。

但人们关心的是,这个以“改变”为口号的新任美国总统将会怎样把握这一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奥巴马时代的中美关系将何去何从?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成熟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

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两国拥有不断扩大的共同利益,也存在一些分歧。

中美关系有着不断发展的广阔空间,也面临许多挑战。

总体来说,中美关系保持了稳定,并取得了许多积极的进展。

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从政策的连续性来看,中美之间加深了解、加强沟通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与奥巴马的高人气相比,其前任小布什则因伊拉克战争和低迷的美国经济备受诟病。

但在其乏善可陈的政绩之中,被公认为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其亚太政策,包括对华政策。

在小布什任期内,中美关系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建立了中美战略对话、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等一系列有效的双边合作机制,并在许多地区性和全球性的问题上进行了很好的合作。

事实证明,小布什的亚太政策是成功的,有效地保证了地区稳定与繁荣。

在这一前提下,奥巴马不会轻易对现行政策进行太大调整,不大可能会撤销中美之间正在发挥作用的沟通机制,或降低目前的对话级别。

其次,从奥巴马对中美关系的定位来看,中美两国将保持既合作又竞争的发展态势。

奥巴马在此前对于中美关系的定位表态是“既非朋友又非敌人的竞争者”。

如同其所言:“我不会妖魔化中国,因为我清楚面对来自中国的挑战的艰巨性,也清楚建立一种建设性关系以维持持久和平与繁荣的重大意义。

”无论是接触和遏制的说法,还是合作与竞争的表述,中美关系的发展态势都是处于这样一种矛盾统一体之中。

但只要双方都认识到中美关系对于彼此的重要意义,能够将对话作为解决问题、处理分歧的主要手段,那么就可以期待中美关系将继续保持这种正常的发展态势。

再次,从美国面对的种种现实问题上,美国需要同中国进行合作来共同应对。

奥巴马以“改变”为口号登上美国政治舞台的中心,誓言要重新建立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但眼前的金融危机和伊拉克战争残局无论怎么看,都像是霸权衰退的征兆。

奥巴马急需对这一系列问题做出反应、实现“改变”,而在全球化和相互依存的当代世界,美国想要在这些问题上有所作为,多多少少都需要有中国的帮助和支持。

防扩散,气候变化、反恐、金融危机等种种问题的解决,都不是以美国一国
之力就可以实现的,而需要国家间的通力合作,中美之间的相互需要突出地体现在这些现实问题上。

作为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奥巴马的政策也要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

从这个角度讲,合作是符合双方利益的,合作将仍然是中美关系的主旋律。

最后,从历史进程来看,波澜起伏是中美关系发展的特点之一。

中美关系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冷战后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清晰地证明了这一点。

无论是在克林顿执政时期,还是在小布什在任期间,中美关系都曾经波折不断。

同样,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形成也会经历一个过程,双方有可能会在贸易,人权、台湾、温室气体排放等一些具体问题上发生摩擦,甚至产生较大矛盾。

但“山阻石拦,大江毕竟东流去”,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召唤下,我们有理由期待新一届美国政府
能够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高度出发、从维护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广度出发、从维护两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深度出发,巩固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良好态势、深化双边对话的良好趋势、保持两国合作的良好形势,共同应对各种地区性、全球性问题,为营造一个更为和谐的国际环境负起责任。

奥巴马上台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及其访华取得的积极成果表明,奥巴马政府
对华政策必须沿着这种积极前进的轨迹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些结构性因素依然存在,在目前形势下,双方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

两国关系存在的挑战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中美两国是两个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强调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来区分国家关系的亲疏远近,但美国却依然强调价值观因素,在对华关系中也是如此。

典型事例则是近年来的西藏问题,达赖是一个分裂祖国活动的政治和尚,但在美国却受到官方和民间非政府组织的广泛支持,并不顾中国方面的坚决反对和多次交涉在白宫会见达赖喇嘛,这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彰显了美国价值观。

其次,美国是当前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目标是不允许任何一个国家挑战美国在地区和全球的霸权地位,因此,美国对于中国的发展总是疑虑重重,生怕中国的发展会削弱美国在东亚的存在,会削弱美国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

近年来中美两国在反对和遏制“台独”、维护台海稳定方面都做出了共同努力,但仍然存在着重大分歧。

眼前主要的问题是美台之间的军事合作与美国售台武器,这是两国,尤其是两军发展关系、增进互信的最大障碍。

从长远来说,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目标始终是实现台湾回归,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美国则是在对于最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上没有立场,美国所关心的是解决的过程必须是和平的,最后的解决办法必须是两岸共同接受的。

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中美建交以来,两国摩擦时有发生,
经历过不少波折。

胡锦涛在与奥巴马会面时对这些问题并不讳言。

他说:“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双方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尊重和照顾双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或许那就是朋友相处之道。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美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彼此不可分离。

美国虽不断指责的人权状况,但仍和中国保持紧密的经济关系,这是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除了经济方面,还有朝核问题,核不扩散,恐怖主义,环保等国际问题需要与中国合作。

中国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曾说,现在中美的共同利益很明白的体现在三个领域:一个是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一个就是朝核问题以及伊朗核问题上面的合作,特别是朝核问题;第三个是在南亚方面的合作。

可预见的是,中美关系将进入一个以务实合作为主的时期,几年内不会再度出现大幅降温。

从长远看,由于中国力量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壮大,两国关系已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各方都需要借助对方的合作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

因此,我们应摆脱短期的应对策略,而着眼于如何设计有效的长期对美战略。

首先,应积极发展与美国的互利合作,扩大共同利益。

发展合作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国家利益,而共同利益的扩大也会不断增加美国在中美关系中的利害关系。

只有中美关系对美国的重要性增加了,华盛顿才会越来越在乎这对关系的稳定,重视中国的利益诉求。

其次,调整博弈方式。

国家间关系的实质是利益的交换。

我们在处理对美关系时,既要考虑原则,更要善于搞利益交换。

中国是一个注重原则的国家,重视“君子协定”,对“公报”、“声明”甚至对方领导人表态看得很重,但美国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国家,环境变了,利益权衡变了,所有纸上的和口头的承诺都会不算数。

与这样的国家打交道,能够拿捏住它的不是一纸协议,而是实实在在的利害关系。

最后,要敢于和善于斗争。

正如合作一样,斗争也推动了中美双边关系的发展。

当然,有些问题不能指望头一次就能得到解决,但不能因此就放弃斗争,只有通过不断的斗争才能积累在重大问题上取得进展和突破的动能,扫除中美关系发展的障碍。

到了21世纪,国家之间的关系必须是互利双赢的关系,只有这种关系才是持久的关系。

本着这样的理念,又有过去中美关系的经验,争取一个比较长期稳定的中美关系应该是有可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