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自考护理学导论名词解释集中复习

本科自考护理学导论名词解释集中复习
本科自考护理学导论名词解释集中复习

本科自考护理学导论名词解释集中复习

1.1.ICN 对护理学的定义是:护理学是帮助健康的人或患病的人保持或恢复健康,预防疾

病或平静地死亡的一门科学。

1.2.ICN :是世界各国自治的护士协会代表组织的国际护理人员的群众团体。1.3.ANA 对护理学的定义:护理学是判断和处理人类对已经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科学。

1.4.南丁格尔时期:19 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使护理学逐渐走上

了科学发展的轨道。这是现代护理的开始。也是护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国际上称这个时期为南丁格尔时期。

1.5.独立性护理功能:护理人员应用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来决定的护理措施与护理

服务。

1.6.合作性的护理功能:护理人员必须与医疗小组的其他人员密切配合及协作才能完成的

护理功能。

1.7.依赖护理功能: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医师的处方及医嘱对服务对象实施的护理。2.1.WHO 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2.2.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

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和生活意识.

2.3.生存质量:WHO对生存质量的定义是生存质量是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个体对他们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报关心事情有关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况四个方面。

2.4.健康促进:(WHO 定义)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各自所负的责任。

2 .5 .促进健康: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的实施是通过护理人员的努力,使病人(公众)建

立和发展促进健康行为的活动。

2 .6 .疾病:一般是指根据医学科学的知识及理论对疾病状态所做的病理生理学的解释和

说明。

2.7 .患病:患病是指病人本人或他人对其疾病的主观感受,常常是病人对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厌恶、不愉快或难受的一种自我感觉和体验

2 .8 .疾病状态:是对自我感觉或他人认为患病的人的各种症状进行测量或测定的一种表述,或者是用病理生理等各种医学术语概括及解释的可观察、可感知的现象。

2 .9 .角色: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专门术语,是对某特定位置的行为期待与行为要求,

是一介在多层面、多方位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和地位。

2 .9 .病人角色:当一个人患病时,不管是否从医生那里得到证实,这个人就获得了病人的角色, 其原有的社会角色便部分或全部被病人角色所代替,以病人的行为来表现自己。2.10.身体心像是个人脑海中对自己身体所具有的一种影像。

2 .11.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PHC)是人们所能得到的最基本的保健照顾,包括疾病预防、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及康复服务。

2.12.医疗卫生体系:是指以医疗、预防、保健、医疗教育和科研工作为功能,由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机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2.13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从病因上防止健康问题的发生,是量有效的预防措施。2.14.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预防,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健康问题,即

“三早”预防。

2.15.三级预防:又称临床期预防,即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并采取各种促进心身健康的措施,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和各种伤残的发生,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这一目的,即把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压缩到最低程度。

3.1.需要:是机体、个体和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3.2.成长::指由于细胞增殖而产生的生理方面的改变,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改变,是量的豪华,可用量化的指标来测量。

3.3.发展::(发育)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测的功能改变,包括身、心两个方面。表现为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是质的变化,一般不容易通过量化的指标来测量。

3.4.发展任务: 是个体在生命各特定时期出现的、并需要完成的任务或实现的成长发展目标。

3.5.成熟:狭义的成熟:指生理上的生长发育;广义的成熟:包括了心理社会的发展。成熟是成长与发展的综合结果,受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3.6.本我:处于潜意识深处,是人格最原始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与原始欲望组成3.7.自我:大部公存在于意识中,小部分存在于潜意识中,是人格中理智而符合现实的部分。3.8.超我: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中是人格中最具理性的部分,由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组成。.

3.9.意识:指个体直接感知的心理活动部分,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部分,如感知觉、思维等(被形容为海平面上的冰山之巅)。

3.10.潜意识:个体无法直接感知的心理活动部分,通常是不被外部现实和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痛苦的过去事件。潜意识虽然不被意识所知觉,但它是整个心理活动中的原动力。

3.11.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主要包括目前未被注意到不在意识之中或经过他人的提醒又能被带到意识区域的心理活动。

3.12.认知发展:广义的认知发展概念指包括个体成长中的知觉、想象、理解、记忆、思

考、判断等方面复杂行为的发展。狭义的认知发展概念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智力发展。3.13.同化:当个体面临一个刺激情境或困难情境时,企图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来解决所遇到的新问题。

3.14.顺应:个体必须改变或扩大原有的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情境。

3.15.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

3.16.压力源:引起全身系统反应的各种刺激,3.17.压力反应:是指个体对压力源所产生的一系列身心反应。3.18.适应:是指生物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一种生存能力及过程。既个体为了维持恒定的状态所使用的一种技巧。

3.19.心理适应:是指人们经受心理压力时,如何调整自己的态度是认识和处理情况。3.20.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历对压力源时,采取的自我保护的心理策略,以减轻焦虑、

紧张和痛苦。

3.21.危机:是一个人重要的生活目标遇到障碍, 利用常规的方法无法解决问题时,引起的日常生活的混乱和瓦解,是人的一种紧急压力反应。(3.22.应对:是应用行为或认知的方法努力处理环境与人内部之间的需求,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

3.23.工作压力:是指当个人的能力与需求不能与工作环境相匹配时所引起的从业人员的心身压力状态。

4.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有广义及狭义之分。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狭义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4.2.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

4.3.人际关系的社会功能:指人际关系对社会的存在及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4.4 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指交往双方首次接触时,根据交往对象的外显行为等做出综合判断与评价而形成的最初印象。

4.5.近因效应:指新近获得的信息比以信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认知具有更重要的影响。4.6.晕轮效应:指对交往对象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印象后,以此来推测此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4.7.社会刻版印象:指人们对某一社会群体或事物所形成的笼统的、固定的印象和看法。4.8.心理方位: ( psychological position )是人际交往的双方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上的主导性及权威性的差异,是评价及衡量人际关系的基本指标之一。

4.9.心理差位关系:指人际交往中一方从心理上具有主导性或权威性,彼此之间具有心理上的上下之分的关系。

4.10.心理等位关系:则表示人际关系双方在交往过程中没有心理等级的差异。如朋友、同学关系。

4.11.人际关系的心理距离是指人际交往中,双方按情感亲疏程度来保持和调整彼此的距

离。

4.12.护患关系:在相互尊重并彼此接受彼此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在相互学习和促进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

4.13.治疗性会谈:是指护患双方围绕与服务对象健康有关内容进行的有目的性的工作会

谈。

5.1.文化:广义文化:包括人类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能力,以及物质的与精神的全部产品。狭义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与精神劳动产品,涵盖一切社会意识形式。

5.2. 亚文化:当一个社会的某一群体形成一种包括主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一些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称亚文化。

5.3.反文化: 直接对主流文化的中心因素如价值观、信仰、观念、风俗习惯等构成挑战的亚文化,称为反文化。

5.4.文化模式: 是一个社会所有文化内容的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

5.5.硬文化:是指文化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如物质财富。硬文化是文化的物质外壳,

即文化的表层结构。

5.6.软文化:是指活动方式与精神产品。是文化的深层结构.

5.7.文化休克:又译为“文化震惊”、“文化震撼”。是指生活在某一文化环境中的人初次进入到另一种文化环境(如到了不同的民族、社会群体中或地区甚至国家) ,因失去自己所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所产生的思想混乱与心理上的精神紧张综合症。

5.8.跨文化护理:指护理人员根据服务对象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了解服务对象的生活方式、道德信仰、价值取向,向服务对象提供多层次、多体系、高水平和全方位的有效的护理,使其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5.9.文化关怀:是指为了满足自己或他人现有的或潜在的完好健康,应对伤残、死亡或其

他状况的需要,用一些符合文化、被接受和认可的价值观、信念和定势的表达方式,为自己和他人提供的综合性、符合相应文化背景的帮助、支持和促进性行为。

5.10.焦虑:是指处于一种模糊的不适感中,是自主神经系统对非特异性或未知的威胁的一种反应。

5.11.恐惧:指个体处于一种被证实、有明确来源的恐惧感中。

5.12.沮丧:由于对陌生的环境的不适应而产生的失望、悲伤等。

5.13.绝望:指个体主观认为人人没有选择或选择有限,以致不能发挥自己的力量。5.13.中国文化精神:是指渗透于中国文化现象、文化活动之中的宗旨和思想,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

6.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借助语言实现了,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及事物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活动,属于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6.2.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其他事物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知。

6.3.科学思维:是人类智力系统的核心,是人在学习、认识、操作、其他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理解、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推理、讨论等所组成的综合思维。

6.4.演绎:是从一般性知识引出关于特殊或个别性知识的思维方法。

6.5.分析:是把客观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单元、环节及要素,并认识各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思维方法。

6.6.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有机地结合成整体,认识对象整体性质的思维方法。

6.7.创造性思维:广义上是指在创造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思维活动的总称。狭义上则是专指提出创造新思想的思维活动。

6.8.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的情景中,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 在面临各种

复杂问题和各种选择的时候,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能正确进行取舍。

6.9.决策: 对不确定的问题,通过一些定量分析方法,从众多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

6.10.临床护理决策:是指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由护理人员做出关于护理对象护理的专业决策的复杂过程。

6.11.循证护理:又称为实证护理,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其基本含义:以有价值、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并运用证据,对服务对象实施最佳的护理。7.1.护理程序: 是一种有计划、系统而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目的是确认和解决服务对象对现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护理程序同时也是一个综合、动态、决策和反馈性的思维和决策过程。

7.2.系统: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7.3.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应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科学。

7.4.开放系统: 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与周围环境通过输入、输出和反馈来完成。

7.5.封闭系统:不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护理评估:是指有组织地、系统地、连续地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的判断的过程。

7.6.护理诊断( nursing diagnosis) 是有关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

7.7.合作性问题: 是指医生和护士共同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多指脏器的病理生理改变所

致的潜在并发症。

7.8.护理计划:是一个决策过程。是针对病人的护理诊断制定的具体的护理措施,是护理行动的指南。

7.9.护理措施: 是指护士为帮助护理对象达到达到预期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方法。7.10.预期目标:也称预期结果,是指服务对象通过接受护理照顾之后,期望能够达到的健康状态或行为的改变,也是护理效果评价的指标。

7.11.护理评价:是衡量护理措施实施后患者的反应的过程。

8.1.理念:国际护士会的定义:理念是指引个人思维及行为的价值观和信念。

8.2.护理理念:是引导护士认识和判断护理及其他相关方面的价值观和信念。

8.3.概念:是人们对周围环境中的某种物体所形成的印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属性及本质的理性认识,是理论的直接组成部分,概念为人类认识事物及相互交流提供了途径。

8.4.理论:是人们对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规律的系统认识。每个理论都有一个以上的概念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组成。

8.5.护理理论:是对护理现象及本质的规律性认识。

8.6.刺激:是指来自外界环境或人体内部的可以引起反应的一个信息、物质或能量单位。

8.7.主要刺激:指环境中引起个体反应的直接原因,即当时面对的,需要立即应对的刺激。8.8.相关刺激:指环境中除了引起反应的直接原因以外,其他一些促成或加重这一反应的间接原因,即一些诱因性的刺激,或对当时有影响的刺激,这些刺激是可以观察到的、可以测量的世界形势由本人所诉说的。

8.9. 固有刺激:指构成个体特性的固有因素,可能对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未得到证实的原因,是原有的,这些刺激可能与当时的情况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易观察或测量到。

8.10. 自我概念:是人在特定时间对自己的情绪、思想、优点及缺点等全面的看法。

8.11 自理:是人在每日的现实生活中为维持生命、健康、正常的成长及完整状态而采取的一些有目的的活动。

8.12.治疗性自理需要: 针对个人当前正面临的自理需要,即需要采取行动予以满足的需求。

8.13.自理总需要:为了满足自理需要而采取的所有活动,包括一般的自理需要、成长自理

需要,健康不佳时的自理需要。

8.14.护理系统: 是在人出现自理缺陷时护理活动的体现,是根据病人的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制定的。

9.1.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能,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预防疾病,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一门学科。

9.2.健康教育学:是研究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医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所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

9.3.知信行模式: 是认知理论和动机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是有关行为改变的较成熟的理论。

9.4.健康信念:是指人如何健康与疾病,如何认识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易感性,如何认识采取预防措施后的效果及采取措施所遇到的障碍等。

9.5.健康教育干预:是在明确健康问题和健康相关行为,以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9.6.专题讲座法:即就某个健康方面的问题以口头语言系统(课堂讲授的形式)向学习者传授知识的方法。

9.7.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9.8.示范法:指教学者通过具体动作范例,使学习者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动作的结构、顺序和要领的一种教学方法。

9.9.个别会谈法:指健康教育工作者根据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习者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10.1.希望:是一种内在的能量及渴望的感觉,以未来为导向,是个人面对外界刺激时理性的积极期待,具有特定的目标。

10.2.失望:是希望的负向极端,是指个体内心对想要达到的某种目标失去信心,感到没有

希望或因为希望未实现而感到不愉快的一种心灵体验。

10.3.丧失:是指个体曾经所拥有的有价值的或重要的人、物或其他东西现被剥夺、丢失或

改变。

10.4.悲哀:指是个体面对丧失所产生的情绪反应,这种反应通常表现为个体行为上难以控

制的哭泣、不安、不思饮食、失眠等。

11.1.临终:是临近死亡的阶段,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人体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

生命活动将要走向终点的状态。

11.2.临终病人:从医学角度讲,患者在医学上已经判明在当前医疗技术水平条件下治愈无望的疾病、估计在3-6 个月内将要死亡的病人。

11.3.濒死:即临终,临近死亡的阶段,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临终阶段的病人已接受治疗性和姑息性的治疗后,病情仍继续恶化,尽管意识清楚,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11.4.脑死亡: 全脑死亡即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

11.5.临床死亡: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已由大脑皮质扩散到皮抟下部,延髓处于极度抑制状态,表现为心跳、呼吸完全停止,瞳孔散大,血液循环中断、各种生理反射消失,但各种组织细胞仍有微弱而短暂的代谢活动。

11.6.生物学死亡:是死亡过程中的最后阶段。自大脑皮质开始整个神经系统以及其他各器

官系统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组织细胞均相继死亡,整个机体出现不可逆变化。

11.7.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终末护理、安息护理等。临终关怀不仅是一种

为临终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所提供的特殊服务,而且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生理、社会心理发展和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照护的实践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

11.8.临终关怀教育:是将有关临终关怀与死亡及其生活关系的知识传递给人们及社会的教

学过程。

12.1. 伦理:系指人群关系应有的行为法则,是一种有关辨别对与错的行为素养,它涵盖道德层面,也是一种自律性道德。

12.2. 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的精神生活。它是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是依据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来维持。

12.3.职业道德: 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要求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道德规范、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12.4.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12.5.护理伦理:是一种职业道德,是护理人员执业过程中应该遵守的,根据护理工作的特

殊性,以善恶为标准的,用以调节护理人员与其他人员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的总和。

12.6.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行政

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常规、规范,过失造成病人人身损害的事故。

12.7.职业保险:指从业者定期向保险公司交纳保险费,一旦其在职业保险范围内突然发生

责任事故,则由保险公司承担对受损害者的赔偿。

12.8.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以权利、义务、权力为内容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12.9.法律责任:广义上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自学维护法律尊严的义务和责任。狭义的是指由特定的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赔偿、补偿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即违法者对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12.10.法律行为:是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护理研究名词解释

护理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探索护理领域的问题,并用以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 假设:假设指对已确立的研究问题,提出一个预期性的结果或暂时的答案,是研究者通过仔细周密的思考,根据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归纳推理,对要进行研究的问题做出一种因果关系的预测。 指标(观察项目):是研究中用来反映或说明研究目的的一种现象标志,也是确定研究数据的观察项目,通过指标索取得的各项资料,从中可归纳出研究结果 自变量:指能够影响研究目的的主要因素,自变量不受结果的影响,却可导致结果的产生或影响结果 依变量:是指科研的目的它随自变量改变的影响而改变,也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外变量:外变量指某些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在科研设计中应尽量排除。设立对照组能达到排除外变量的作用。 非实验性研究:指研究设计内容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干预和处理的研。 回顾性研究:是运用临床现有的资料如病历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方法 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对比方法进行研究,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研究方法 量性研究:通过数字资料研究现象的因果关系 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研究者凭借研究对象的主观资料和研究者进入当事人的处境中参与分析资料、找出人类生活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共同特性和内涵,用文字描述报告结果 观察法:研究者通过观察研究对象而收集取得资料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来寻找和收集资料常有访谈和问卷或填表格等方式,调查所获资料是直接从研究对象处得到 信度:是使用某研究工具重复测量某一研究对象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重测信度:使用研究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第一次测试,隔一段时间以后对同一研究工具进行测量,然后计算2次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这个系数就是重测信度 效度:是指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 总体:是指性质相同的符合研究要求的所有观察单位的该项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研究工作中的研究对象称为样本。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也叫几率 抽样误差: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相差 假设:指对已确定的研究问题,提出一个预期的结果或暂时的答案是研究者通过仔细周密的思考,根据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归纳推理,对要进行研究的问题作出一种因果关系的预测 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就是应用统计学的原理由样本之间的差别去推断样本所代表的总体之间是否由差别的一种重要推断方法 率:指某种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实际发生的观察单位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单位数之比,用来说明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大小或强度 摘要:是论文内容高度概括的简短陈述,它使编辑和读者能够迅速和准确的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是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短语,便于读者了解论文的主题,帮助迅速查到文献 个案研究:是针对噶按护理的资料进行研究,了解资料内涵,探讨未知领域或对新措施、新理论进行深入分析论文的过程,个案研究属于质性研究的一种 研究课题:为了解决一个相对单一并且独立的科学技术问题而确定的研究题目 研究项目:为了解决一个由若干研究课题组成的,彼此之间由内在联系的、比较复杂而且合性较强的科学技术问题而确立的研究题目

护理学导论重点

一 1南丁格尔对护理发展的贡献:为护理向正规的科学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基础;著书立说,阐述其基本护理思想“医院札记”及“护理札记”;致力于创办护士学校,使护理教育逐步走上正规化;创立了一整套护理制度;其他方面 2现代护理的发展历程:建立完善的护理教育体制,包括本科、硕士及博士教育;护理向专业化发展,对护理理论的研究及探讨、对护理科研的重视及投入各种护理专业团体的形成;护理管理体制的建立,相继应用南丁格尔的护理管理模式,;临床护理分科 3、护理的概念的历史演变:以疾病为中心阶段:特点:护理已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执行医嘱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把护理操作技能作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形成了一套较规范的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以病人为中心阶段:特点:强调护理是一个专业。护理不在是单纯被动的执行医嘱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而是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身、心、社会等全方位的连续的系统的整体护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阶段:特点: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科学。护理的任务已扩展到从健康到疾病,从个体到群体的护理。护理场所从医院扩展到社会和家庭,到所有有人的地方。 二 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影响健康的因素:生物因素(生物性致病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社会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生存质量是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生存的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对其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知和满意程度。它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 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健康问题,即是“三早”预防。 3、病人角色:当一个人患病时,不管是否从医生那里得到证实,这个人就获得了病人的角色,其原有的角色便部分或全部被病人角色所代替,以病人的行为来表现自己。 特点:(1)脱离或减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角色及义务(2)病人对于其陷入疾病状态没有责任,有权利接受帮助(3)病人有恢复健康的义务(4)病人有配合医疗和护理的义务。 3、护士在帮助病人角色适应的作用:常规指导、随时指导、情感指导。 4、患病后的行为反应:不采取求医行动或延迟求医、采取求医行为以寻求亲友或医务人员的帮助、踌躇徘徊、 采取对抗行为 三 1、需要是有机体、个体和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基本需要:是个体生存、成长与发展,维持其身心平衡的最基本的需求。 基础需要层次对护理实践的意义:识别病人未满足的需要、领悟和理解病人的行为和情感、预测病人即将出现或未表达出的需要、识别病人需要的轻、重、缓、急 2、人的基本需要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提出的层次基本需要的关系:必须首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考虑较高层次的需要;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间不同;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较高层次需要产生的基础;各层次需要重叠出现;各需要之间的层次顺序并非固定不变;越高层次的需要,其满足的方式和程度差异越大;基本需要满足的程度与健康密切相关。 四 1、成长是指人生理方面的改变,是细胞增殖的结果。表现为机体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即机体在量方面的增加。 2、成长与发展的规律:一)规律性和可预测性:每个人都要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生长发展速度各不相同二)顺序性:生长发育通常遵循由上到下或由头至尾、由近至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规律;三)连续性和阶段性:成长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并非等速进行,具有阶段性。心理社会的发展同样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四)不平衡性:在人的体格生长方面,各器官系统的发育是快慢不同,各有先后的。心理社会发展同样存在不平衡性。五)个体差异性:在一定范围内因受先天和后天各种因素影响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体格生长、心理社会方面的发展随年龄越大个体差异性越大。六)敏感时期性(关键期):指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刺激最敏感,且被认为是发展某些技能和能力的最佳时期。

护理学导论试题以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护理学导论试卷 (课程代码03201)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护理人员按照医师处方对服务对象实施的护理,属于D A.独立性护理功能 B.合作性护理功能 C.指导性护理功能 D.依赖性护理功能 2.在初级卫生保健原则中最难贯彻的原则是C A.持续性 B.可近性 C.自我决策性 D.文化感受性 3.某患者为舞蹈演员,突遇车祸,双腿须截肢,出现大吵大闹、不配合治疗等反应,此种情绪属于C A.病人角色行为异常 B.病人角色行为强化 C.病人角色行为冲突 D.病人角色行为缺如 4.下列关于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B A.日常生活中的压力都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 B.压力包括刺激、认知评价及反应三个环节 C.压力与多种疾病都有关系,我们应积极避免一切压力 D.压力是环境刺激的直接结果 5.根据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理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C A.尊重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爱与归属的需要 6.艾瑞克森在1950年提出的解释生命发展过程的著名理论是B A.性心理发展学说 B.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C.道德发展理论 D.智力发展学说 7.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称为A A.社会认知 B.社会推断 C.社会评价 D.人际判断 8.人际关系双方相互赞同与接纳,获得心理上的愉快及满足感,此种吸引称为B A.相近吸引 B.相悦吸引

《护理学导论》重点总结

《护理学导论》重点总结 护导重点总结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掌握:1 护理学:护理学就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有关预防保健、治疗疾病及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 南丁格尔对护理学发展的贡献: 1)为护理向正规的科学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基础。 2)著书立说,阐述其基本护理思想。“医院札记”及“护理札记” 3)致力于创办护士学校。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伦敦的圣多马医院开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 4)创立了一整套护理制度。 5)其她方面:强调了护理伦理及人道主义护理观念,注重了护理人员的训练及资历要求等。 3 护理的概念经过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 1)以疾病为中心阶段:此期的护理特点认为护理就是一门专门的职业,从事护理的人要经 过专门的培训。没有专门的护理理论及科学体系,但从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技术常规。 2)以病人为中心阶段:此期的主要护理特点就是吸收了其她学科的相关理论,逐步形成了 护理学的知识体系以作为专业的理论基础,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即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阶段:此期的主要特点就是护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为人类健康服务 的独立的应用学科。 美国护士会将护理学定义为护理学就是判断与处理人类对已经存在与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科学 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1)根根据护理功能来划分:独立性的护理功能;合作性护理功能;依赖性护理功能 2)根据工作的专业性质来划分:专业性工作;类专业性;非专业性 3)根据工作场所不同来划分:医院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科研及管理。 护士角色:护理者、决策者、计划者、共同者、管理者及协调者、促进康复者、教育者及咨询者、代言人及保护者、研究者及著作者、权威者。 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 (一)思想道德素质:1)良好的人生观及职业动机,有一定职业荣誉感,有稳定的职业心态。2) 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有高度责任心,富有爱心、耐心、同情心。 (二)科学文化素质:1)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2)有独立的学习能力。3)有科研能力。4)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三)专业素质:1)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理论与较强的实践技能。2)敏锐的洞察

2018年10月自考《护理学研究》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护理学研究》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世界上第一份护理研究报告是关于 A.控制医院内感染 B.分析护理教育的缺陷 C.改进护理工作的程序 D.对护理人员合理安排 2.在获取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时,如需他人代行其知情同意权,正常的代行顺序为 A.子女一配偶一父母 B.配偶一子女一父母 C.父母一子女一配偶 D.配偶一父母一子女 3.某研究者根据其所获取到的一篇文献后面所列出的参考文献,逐一进行追查检索,得到原文,然后再从这些原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大文献信息范围。这种文献检索方法是 A.追溯法 B.顺查法 C.倒查法 D.抽查法 4.在“体重与血压关系的探讨”这一研究中,“体重”是 A.自变量 B.外变量 C.依变量 D.干扰变量 5.某研究者在选择观察机体缺氧程度的指标时,选择的是血氧饱和度而不是呼吸和面色,这是因为研究者特别考虑到了指标的 A.准确性 B.客观性 C.灵敏性 D.可行性 6.在使用四格表专用公式进行X2检验时,要求四格表中每个格子的理论数T要大于或等于 A.3 B.4 C.5 D.6 7.某研究者在MEDLINE数据库中对文献发表年代进行界定后再检索,那么他应该寻找的代表“出版年”的字段是 A.AU B.TI C.PT D.PY 8.在不知道研究对象分组情况的前提下进行研究过程中指标的观测、数据的收集和结论的判断,这种方法是 A.随机化 B.盲法 C.预试验 D.设立对照 9.类实验研究设计中一定要有 A.对照组 B.随机分组 C.干预措施 D.随机取样 10.对特定人群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疾病或某种特征在该人群及个体中的动态变化是 A.普查 B.抽样调查 C.现况调查 D.纵向研究 11.通过使用脸谱、阶梯等形象图形,用于测评人们对某种经历的感受,例如疼痛、乏力、恶心、呼吸困难等的测评量表是 A.评定量表 B. Likert量表 C.语义差异量表 D.视觉类似物量表 12.某英国医师从1951年开始对居住在英国的注册医师就吸烟与医师发生肺癌的关系进行长达20年的研究,此研究属于 A.回顾性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现况调查

《儿科护理学(二)》名词解释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 生长: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出其量的变化。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上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是小儿裸体的重量。 身长: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上部量: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 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 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 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 腹围:平脐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 前囟: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 后囟:顶骨和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 感知: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从环境中选择性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注意:人对某以部分或某一方面的选择性警觉,或对某一刺激的选择性反应为注意力。 记忆:是将所获得的信息储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 思维:是人应用理解、记忆和综合分析能力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掌握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 低体重:小儿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消瘦:小儿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矮身材:小儿身高(长)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身高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体重过重:小儿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加2个标准差。 屏气发作:为呼吸运动暂停的一种异常行为,常在情绪急剧变化时出现。 遗尿症:正常小儿自2~3岁起已能控制膀胱排尿,如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 学习困难:亦称学习障碍,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计算、推理等特殊技能上有明显困难,并表现出相应的多种障碍综合征。 儿童保健:是通过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依据促进健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儿童群体或个体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生命质量,保证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综合性防治医学。 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的疫情监测,人群免疫状况及小儿免疫特点的分析,按照免疫学原理制定免疫程序,有计划的使用生物制品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主动免疫: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抗体,从而产生主动免疫力。 被动免疫:是指在接触传染病后,给予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相应的抗体,使其立即获得免疫力。 不显性失水:由皮肤和肺蒸发的水分,是调节人体体温一项重要措施。 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为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 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于水的丢失,血清钠为<13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正常范围。 高渗性脱水:水的丢失多于电解质的丢失,血清钠为>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正常范围。 家庭结构评估:指家庭的组成以及影响儿童及其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有关家庭的社会、文化、宗教、和经济特点。 ORS::是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由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枸橼酸钾1.5g,葡萄糖20g,加水至1000ml配制而成。 混合喂养:因母乳不足或其他原因不能全部易母乳喂养,而部分用牛、羊乳或其他乳品喂养。 人工喂养:完全用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初乳:产后最初4天内分泌的乳汁。

护理学导论自考总复习重点

新世界《护理学导论》自考复习重点 2017.03 一、题型介绍: 单选题20题,20分;多选题5题,10分;填空题:10空,10分 名词解释:5题,15分;简答题:5题,25分;论述题:1题,10分病例分析: 1 题,10 分 二、重点 (一)名词解释 1. 独立性护理功能(P13) 2.健康(P22)3?生存质量(P25)4?健康促进(P26)5.预警行为(P27)6.求医行为(P27)7.疾病状态(P29)8 .病人角色行为消退(P33) 9.初级卫生保健(P37)10.需要(P42)11.成长12.发展(P51)13.压力14.压 力源(P64 )15.危机(P66)16.压力反应(P67)17.适应(P68)18.工作压力(P70) 19.首因效应(P75 ) 20.晕轮效应21.社会刻板印象(P76 ) 22.零接触状态(P81 )23.移情(P98)24.文化(P105)25.反文化(P106 )26.文化休克(P109 )27. 跨文化护理(P120 ) 28.文化关怀保存29.文化关怀调试(P125 )30.思维(P132 )31. 科学思维(P133 ) 32.逻辑思维(P133 ) 33.决策(P138 )34.循证护理 (P145) 35.护理程序(P153)36.护理评估(P159)37.护理诊断(P163)38.首优问题(P168) 39.护理理念(P177 )40.理论(P181 )41 刺激(P184 )42.自理(P189)43

健康教育(P197)44.希望(P217)45.失望(P218 )46.丧失(P221 )47.悲哀(P222) 48.临终(P226 )49.职业道德(P246 )50.法律(P248 )51.护理道德 (P252 )(二)简答、论述、病例分析 1.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反应(P31 ) 2. 常见的病人角色适应不良(P33 ) 3. 马斯洛人的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各需要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P44~45 ) 4. 成长发展的规律(P52 ) 5. 艾瑞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P63 ) 6. 护理工作者压力的来源?缓解压力的措施(P70 ) 7. 人际关系的特征(P72 ) 8. 护患冲突的常见原因?(P87 ) 9. 消除角色不明影响的措施(P88 ) 10. 促进护患关系良性发展的方法?(P89 ) 11. 人际沟通的意义(功能)?(P90 ) 12. 护患沟通的意义?特征?常见的沟通问题?(P100 ) 13. 日常护患沟通的技巧(P101 ) 14. 会谈时的注意事项?(P103 ) 15. 试列举有助于护理人员正确评估病人的文化背景的问题(P121 ) 16. 评判性思维的特点?(P135 ) 17. 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临床实践中的应用(P137 ) 18. 临床护理决策的步骤?(P140 )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

护理学导论试题 第一章 1.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命题根据是:A A.南丁格尔的生日 B.南丁格尔所建立的第一所护士学校的日期 C.南丁格尔逝世的日期 D.南丁格尔受国际护士会奖励的日期 2.护理艺术、技能及行为方面的知识称:B A.个人知识 B.美学知识 C.行为知识 D.伦理学知识 3.护理人员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决定护理措施及护理服务,属于:A A.独立性护理功能 B.合作性护理功能 C.技术性护理功能 D.依赖性护理功能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以健康为中心阶段的护理特点:E A.护理模式转变 B.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 C.服务场所从医院扩展到了社区、家庭及各种结构 D.护理的服务对象为所有年龄段的健康人及病人E. 护理从属于医疗 5. 护理概念的发展及演变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ABE A.疾病为中心 B.病人为中心 C.护患关系为中心 D.护理伦理为中心 E. 健康为中心 6.专业的特征包括:ABCDE A.以为人类服务为目的 B.有完善的教育体制

C.有系统完善的理论知识 D.有良好的科研体系 E. 有专业自主性 第二章 1.有关疾病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下列说确的是: D A.患者行为和情绪的改变主要受患者的角色改变的影响 B.患者体像的改变是普遍存在的,改变的程度与个性相关 C.疾病所致的家庭角色改变主要为角色重叠和角色缺失 D.疾病常导致患者和家庭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E.以上都不对 2. 对人体健康影响最为深远又最能被控制的因素是B A.自然环境因素 B.生活方式 C.生物遗传因素 D.健康服务系统 E.社会环境因素 3.钢琴家某,37岁,因车祸需要双腿截肢,出现哭闹、不配合治疗等反应,此种情形属于哪种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B A.患者角色行为缺如 B.患者角色行为冲突 C.患者角色行为强化 D.患者角色行为消退 E.患者角色行为矛盾 4.小上班途中看到有车祸发生,上前对伤者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制动措施,此行为属于C A.日常健康行为 B.避免有害环境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保健行为

护理研究名词解释

1.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发生(1分)可能性大小(1分)的一个度量(1分),也称几率(1分)。2.文献检索:是将文献根据其外表特征或内容特征(1分),按照一定的方式编排并储存在一定的载体上(1分),以及利用相应的方法、途径或手段(1分)从中找出符合读者特定需要的文献的全过程(1分)。 3.依变量:指科研目的(1分),它随自变量改变的影响而改变(1分),,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1分)依变量正是要观察的结果或反应(1分)。 4.回顾性研究:运用临床现有的资料如病历(或病房记录)(2分),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一种研方法(2分)o 5.重测信度:表示研究工具(2分)的稳定性大小。(2分) 6.护理研究:从工作实践中发现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1分),通过系统的方法研究和评价护理问题(2分),得出结果再用以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1分)。 7.质性研究:是研究者凭借研究对象的主观资料和研究者进入当事人的处境中参与分析资料 (1分),找出共性和内涵(2分),用文字描述报告结果(1分)。 8.抽样误差:样本指标(1分)与总体指标(1分)的相差(2分)称为抽样误差。 9.关键词: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检索语言(1分),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医护学术刊物内(1分),它是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1分)、词组或短语(1分),便于读者了解论文的主题,帮助迅速查到文献。 10.应用研究:是指为满足社会(1分)或生产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1分),利用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1分)达到特定应用目的的创造性活动(1分)。 11.变量:指研究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因素(2分)。变量是可以观察到或测量出来的(2分)。12.信度:是指使用某研究工具(1分)重复测量(1分)某一研究对象时(1分)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1分)。或指使用某一研究工具(1分)获得的资料(1分)所能反映被研究对象真实情况(1分)的准确程度(1分)。 13.摘要:即文章的内容提要(1分),也是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1分),是论文内容高度概括的简短陈述(1分),它使编辑和读者能够迅速和准确地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1分)。14.个案研究:是针对个案护理的资料进行研究(1分),了解资料的内容(1分),探讨未知领域或对新措施、新理论(1分)进行深入分析写出论文的过程(1分)。 15.研究课题:是为了解决一个相对单一(1分)并且独立的(1分)科学技术问题(1分)而确定的研究题目(1分) 16.假设检验:又称显著性检验(1分),就是应用统计学的原理(1分)由样本之间的差别(1分)去推断样本所代表的总体之间是否有差别的一个重要推断方法(1分)。 17.计数资料:将全体观察单位(1分),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1分),再分别清点各组中观察单位的个数(1分),这样得到的数据资料,就是计数资料(1分)。 18.标准差:表示实验数据的离散程度,通过计算标准差值来反映均数中各值的波动范围(离散程度)(2分)。标准差值越小,则均数的代表性越好,收集到的资料可靠性越大(2分)。19.外变量:指某些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2分),在科研设计中应尽量排除(1分),设对照组能排除外变量(1分)。 20.理论框架:利用已有的理论(1分)对研究中各概念或变量(1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说明(1分),则该理论就是该研究的理论框架(1分)。

护理学导论考试重点

1.现代护理学:护理学是健康学科中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以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为基 础,研究如何提高及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及发展规律。 2.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3.疾病:疾病是机体身心在一定环境因素下所引起的一定部位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 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部及机体与外部环境平衡的破坏和正常状况的偏离或终结。 4.基本需要:人的基本需要是个体生存、成长与发展,维持其身心平衡的最基本的需求。 5.发展:又称发育,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测的功能改变,包括身、心两个方面。 6.压力:压力是个体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作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 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 7.压力源: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指任何能使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 8.护患关系:护患双方在相互尊重并接受彼此民族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在互相学习和促进 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9.护理评估:护理评估是指有组织地,系统地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及判断的过程。 10.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生命过程反应 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的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能通过护理职能达到。 11.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过失造成病人人身损害的事故。 1.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反应。 ○1焦虑及恐惧;○2依赖性增强;○3自尊心增强;○4猜疑心加重;○5主观感觉异常; ○6情绪易激动;○7孤独感;○8习惯性心里;○9害羞和罪恶感;○10心理性休克及反常行为。 2.需要理论对护理的意义。 一、对护理实践的意义:1识别病人未满足的需要;2领悟和理解病人的行为和情感; 3预测病人即将出现或未表达的需要;4识别病人需要的轻重缓急。 二、对护理理论的意义:为护理学提供了理论框架。 三、对护理教育的意义:为护理教育提供了理论框架。 四、对护理管理的意义:调动工作积极性,稳定护理队伍。 五、对护理研究的意义: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和思路。 3.成长与发展的规律 1可预测性2顺序性3连续性和阶段性4不平衡性5个体差异性6关键期 4.压力的预防原则。 1减少压力的刺激2正确认识评价压力3减轻压力反应4寻求专业帮助 5.帮助病人预防压力的方法。P81 1为病人创造轻松的康复环境 2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 3提供有关疾病的信息 4锻炼病人的自理能力 5加强病人的意志训练

护理学导论期末考试试卷

护理学导论期末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评判性思维 2. 健康 3. 护理(ANA) 4. 护理诊断 5.护理安全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1.在制定护理措施中,下列不妥的是() A.护理措施制定应依据医疗目标 B.护理措施要切合实际,保证病人安全 C.护理措施应依据护理目标而定 D.护理措施应与医疗措施相一致 E.护理措施的制定允许病人和家属参与 2. 张爷爷,78岁,因肺气肿入院治疗,评估有长久吸烟史,呼吸困难、面色发绀,护士应首先实施的护理措施时() A.热情接待,做好入院介绍 B.全面收集资料,进行评估 C.为病人进行氧气吸入 D.书写护理计划 E.进行戒烟的健康教育 3. NANDA代表以下哪个组织() A.美国护士学会 B.美国护理诊断协会 C.北美护理诊断协会 D.国际红十字会 E.国际护理诊断协会 4.护士的专业素质不包括()。 A.专业知识 B.整体观念 C.慎独修养 D.规范的操作技能 E.评判性思维能力 5.外地来务工的孙某,因意外车祸导致辞大出血急诊入院,体检: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护士要满足病人的需要,首先是()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6.在南丁格尔的著作中,被认为护士必读的经典著作是( ) A.《英军的死亡率》 B.《护理札记》 C.《医院札记》 D.《影响英军健康、效率与医院管理问题摘要》 E.《战争与护理》 7. 国际红十字会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因为这一日是( ) A.南丁格尔创办第一所护士学校的日期 B.南丁格尔奖宣布设立的日期 C.南丁格尔接受英国政府奖励的日期 D.南丁格尔出生的日期 E.南丁格尔逝世的日期 8.国际红十字会决定设立南丁格尔奖章是( ) A.1820年 B.1860年 C.1912年 D.1909年 E.1910年 9.世界上第一所正式护士学校创建于() A.1854年,法国 B.1860年,美国 C.1856年,英国 D.1860年,英国 E.1828年,日本 10.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成立于( ) A.1835年、广州 B.1884年、上海 C.1888年、福州 D.1905年、北京 E.1921年、南京 11. 关于护理程序描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规范技术操作的程序 B.是一种护理工作的简化形式 C. 是一种护理工作的分工类型 D.是一种系统地解决护理问题的方法 E. 是一种循环的护理活动过程 12. 记录资料下述选项不正确的是() A.资料应及时记录 B.正确反映病人的问题 C. 主观和客观资料应尽量使用病人语言 D.避免护士的主观判断和结论 E. 描述的词语应确切 13. 非语言行为不包括() A. 介绍 B. 倾听 C. 微笑 D. 沉默 E. 抚摸 14. 预期目标陈述的对象是() A. 病人 B. 病人家属 C. 护士 D. 医生 E. 其他医务人员 15.护士推治疗车时,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护士位于车后,双手扶把 B.入室后应先关上门,再推车至床旁 C.抬头、挺胸直背,躯干略向前倾 D.行进停放平稳 E.用车将病房门撞开 16.护士与病人交谈时的表现应() A手舞足蹈 B.指手画脚 C.点头、微笑 D.左顾右盼 E.心不在焉

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 1、护理学(nursing)是一门研究维护、增进、恢复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 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科学。 2、护理(nursing)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3、健康(health)WHO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安适状态。 4、安适(wellness)安适是生命充满活力和完美感觉的主观感受,是能客观描述的一种状态,存在不同胡水平,并能绘制成一线形连续体。即生理安适、社会安适、情感安适、智能安适、精神安适。 5、疾病是指机体的某部分、器官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或紊乱。 疾病(现代疾病观认为的疾病)是机体在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的一定部位的结构形态、代谢和机能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外环境动态平衡状态的破坏或机体偏离正常状态的过程。 6、患病(illness)是不健康的主观体验,是个体生理、心理、智能、社会、发展或精神功能的良好体验减退或受损的状态。 7、疾病行为(illness behavior)是指人们在患病时采取的应对疾病所致的机体功能改变的一般性行为,它伴随疾病而存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8、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指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采取行动提高生活质量。其目的是发挥健康潜能,促进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水平。 WHO 指出:健康促进是赋予人们提高控制和改善自身健康能力的过程。 9、健康保护(health protection)或疾病预防是人们采取行动预防和对抗疾病的过程。它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发现问题、改善环境和行为及提高身体抵抗力的方法,消除、减缓或改变疾病过程。 10、初级预防保健(primary prevention)又称一级预防,是最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始于疾病或功能障碍出现之前,包括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或疾病预防两个方面。 11、二级预防保健(secondary prevention)又称为发病学预防,由有组织的、直接的健康普查或大众教育组成,目的在于促进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尽可能逆转疾病的病理过程、尽早阻止疾病的进展和限制伤残的发生。

护理学导论复习重点

护理学导论 重点 第一章绪论: 护理学的诞生与发展(“南丁格尔时代”) 十九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护理学理论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许多人又称这个时期为“南丁格尔时代“,这也是护理专业化的开始。 第二章健康与疾病 1.健康和安适的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且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安适状态。 健康涉及的若干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体现了将个体思维行使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整人的思想。重视了人的精神心理活动过程对人的生理功能和社会环境适应状态的关系,拓宽护理实践的领域。 (2)将健康置于人类自然与社会的大环境中,充分认识了个体的健康状态受环境中一切与其相互作用的事物的影响。 (3)把健康看成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健康可以有不同水平。 (4)将健康与人类生产性和创造性的生活联系起来,健康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目标,而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 安适:生命充满活力和完美感觉的主观感受,是能客观描述的一种状态,存在不同的水平,并能绘制成一线形连续体。 安适的组成:(1)生理安适;(2)社会安适;(3)情感安适;(4)智能安适;(5)精神安适 2.影响健康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2)年龄;(3)种族;(4)性别 (二)心理因素:(1)身心交互作用;(2)自我概念 (三)环境因素 (四)生活方式 (五)社会因素:(1)社会政治经济因素;(2)卫生保健系统;(3)职业情况;(4)社会治安和交通事故;(5)文化教育背景 3.疾病,患病的概念 疾病:指机体的某部分、器官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或紊乱。 (1)辞海对疾病的定义: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的、有特定表现的病理过程。 (2)生物学的疾病定义:疾病是细胞、器官或组织损伤的结果;疾病是生物学的变量,是机体的功能、结构和形态偏离了正常状态;疾病是机体内环境动态平衡的紊乱。 (3)社会学的疾病定义:社会学的观点认为:疾病是指社会行为,特别是劳动能力的改变。

护理学研究全部名词解释

B 变异:即使是同质的事物个个体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各个体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变量:是指研究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因素。变量是可以观察到或测量出来的。在研究工作中变量可分为自变量、依变量和外变量等。 表面效度:是由评估人根据自己对所要测量的概念的理解,尽其判断能力之所及来判断工具是否适当。 报道性文摘:是以原文为基础,写出的文摘要基本上能反映文献的中心内容、观点、方法、数据及结论。其内容较详细 标准差表示实验数据的离散程度,通过计算标准差值来反映均数中各值的波动范围【离散程度】。标准差值越小则均数的代表性越好,收集到的资料可靠性越大。 C 重测信度:使用研究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第一次测试,隔一段时间以后对同一研究工具进行测量,然后计算2次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这个系数就是重测信度 参考文献指文章最后列出的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目录,他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说明论文写作是言之有据的。也是论文科学性的表现 测量法是指选用测量工具收集科研资料的方法 抽查法:是指根据研究课题的特点,选择有关该课题的的文献信息最可能出现或最多出现的时间段,利用检索工具进行重点检索的方法 抽样误差:在抽样时,由于总体中的个体存在差异,因此,从某个总体中随机抽样所的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往往不相等,这种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相差成为抽样误差 抽样:是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然后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 抽象性定义:从抽象的概念意义上对变量共同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 D 对照:只将条件相同.诊断方法译一致的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最后进行比较。 等级资料:是指按照等级制度分组,清点各组的观察单位个数,编制有序变量的频数表,所得到的资料即为等级资料。 倒查法:由近到远,从新到旧,逆着时间的顺序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对于一些有新内容的老课题,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一些新资料。 E 二次文献:是将大量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搜集整理,著录其特征,并按一定的顺 F 发展研究:是运用已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成果发展新材料、新产品、新设计、新方法,或者对现有的材料、设备、方法进行本质上的、原理方面的改善而进行的系统创造性活动。 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有目的的会谈,直接从研究对象处获取资料的方法。 非实验性研究是指研究设计对研究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处理的研究,研究结果可 非规范化语言,也成自然语言,指对检索语言中的各种同义词,近义词,多义词,同形异义词等不加处理,是从文献中抽取出来有实质内容的词 分类途径是以文献的内容在学科分类体系中的位置作为查找文献的途径。 G 关键词——是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短语,便于读者了解论文的主题,帮助迅速查到文献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也叫几率 概率抽样:使用随机的方法抽取样本,是总体中的每一个研究个体都有相同的概率被抽中 观察法:是有研究者通过观察研究对象而收集取得资料的方法 规范法语言也称受控语言,是指对检索语言的概念加以控制和规范,把检索语言中的各种同义词、近义词、多义词、同形异义词等进行规范化处理,是每个检索词只能表达一个概念 概念框架:如果研究暂时暂时找不到相应的理论作为依据,则可以利用普遍被人们接受的命题或学说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此时这些命题的组合就成为该研究的概念框架 概念模式:解释现象,陈述命题,反映哲理的一系列抽象的,相关的结构。 国际联机检索是指用户根据自身的检索目的和要求,利用计算机通过国际通讯网络,对数据库存储的信息进行查询,检出所需文献,并将检索结果输出。它是一种人机对话式的情报检索服务方式。 个案研究是针对个案护理的资料进行研究,控讨未知领域,或对新措施、新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写出论文的过程 。个案研究属于质性研究的一种。 干预:即研究者对研究对象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又称处理因素。 干扰因素,使所有干扰因素能均匀分到实验组或对照组内,这样可使研究结果不受研究者主观因素或其他方面误差的影响,并使所抽取样本能够代表整体。 构成比是指一事物内部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与改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之比,用来说明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H 护理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探索护理领域的问题,并用以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 荟萃分析:对已有的研究报告分析,对公开发表的具备同类主题的相关研究报告进行编码,统计分析,总结的过程 护理文献综述:是对护理文献资料的综合评述,指作者在阅读大量原始文献后,对文献中提出或讨论的某些护理问题的进展情况,经过将各种资料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和评价即吧多篇相关文献综合加工,加上自己的观点而写成的一种专题性的学术论文 护理研究论文:是指按照护理研究设计方案,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完成某项护理研究课题而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并通过资料整理、分析后撰写的学术论文。 护理经验论文:是护理人员将其对某一护理问题通过长期的护理实践积累而总结出来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汇成文字而写成的专业文章。 护理综述论文:护理文献综述是对护理文献资料的综合评述,指作者在阅读大量原始文献后,对文献中提出或探索的某些护理问题的进展情况,通过将各种资料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和评价,即把多篇相关文献综合加工,加上自己的观点而写成的一种专题性的学术论文。 核心期刊是指在同类期刊中,学术价值较高,情报信息量大,文摘率,引文率很高,深受本学科专家和读者关注的期刊 混杂性偏倚: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混杂因素的影响,缩小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或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之间的真正联系被错误的估计,此时出现的偏倚即为-~ 回顾性研究:指运用临床现有的资料如病历,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一种研究方法 I 《IM 》: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简称IM )于1879年创刊,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简称NLM )编辑出版,它是世界著名的题录式医学文献检索工具,是医护科技人员需要掌握的工具之一。 零次文献:指的形成一次文献之前的信息、知识、情报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并将其外部特征或内部特征按一定的规则加以编排,供读者检索一次文献之用 率:指某种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实际发生的观察单位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单位数之比,用来说明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大小或强度 理论框架:利用已有的理论对研究中各概念或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说明,则该理论就是该研究的理论框架。 量性研究:是在护理研究中经常被选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按照预先设计的的研究方案进行研究,通过观察指标获得数据资料,用科学方法来验证模式或理论,用数据资料来描述结果的研究方法。 J 基础研究--以研究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旨在增加技术知识、发现新的探索领域的创造性活动 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就是应用统计学的原 理由样本间的差别去推断样本所代表的总体之间是否有差别的一个重要方法。 假设:假设指对已确立的研究问题,提出一个预期性的结果或暂时的答案,是研究者通过仔细周密的思考,根据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归纳推理,对要进行研究的问题做出一种因果关系的预测。 计量资料:用测量方法获得数据,对各观察单位用定量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这类资料一般有度量衡等单位,如病人血压、体重、尿量、身高等。 计数资料:将全体观察单位,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再分别清点各组中观察单位的个数,这样得到的数据资料,就是计数资料。 检索语言:文献检索中用来描述文献特征和表达检索概念的一种专门的人工语言,是掌握文献检索技能必备基础知识 检索工具:按一定科学,一定主题进行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并给文献以检索标识及时报到二次文献,具有储存、检索和报道信息的功能 计算机信息检索是指用户根据特定的信息需要,利用计算机查询相关的机读数据库以获取所需的情报信息 K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研究是一种有系统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并能从中获得客观规律和产生新知识,进而阐明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科技成果鉴定:是指有关科技行政管理机关聘请同行专家,按照规定的形式和程序, 对科技成果进行审查和评价,并作出相应的结论 科学技术档案: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所形成的应归档案保存的科技文件资料信息: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状态及特征的反映,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运动状态和特征会产生不同的信息 包括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录音带等。 M 盲法:是指在不知道研究对象分组情况的前提下进行研究过程中指标的观测、数据的收集和结论的判断,目的是减少可能来自于研究者或受试者主观因素所导致的偏移。 命题:对两个货两个以上的概念之间所存在的某种关系的概述,如,放松技术可降低焦虑程度,命题可指出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方向,强弱,顺序等特征,一系列命题的组合构成了框架的核心内容 N 内在一致性是指组成研究工具的各项目之间的同质性或内在相关性,内在相关性越大或同质性越好,说明组成研究工具的各项目都能共同来测量同一问题或指标,也就是说明工具的内在一致性越好,信度越高。 P 普查:是根据研究目的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的所有对象进行调查或检查。 Q 情报:是针对一定对象的需要而传递有参考价值的新信息和新知识。 前瞻性研究:是从研究对象的现存对象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追踪研究对象的某种状况的变化情况或者某些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研究对象的的影响效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S 随机分组:是按机遇原则进行分组,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等同机会被抽取进入实验组或对照组,目的是排除干扰因素,使所有干扰因素能均匀分到实验组或对照组内,这样可使研究结果不受研究者主观因素或其他方面误差的影响,并使所抽取样本能够代表整体。 索引是指将书刊资料所刊载的文章的题目、作者、出处以及所论及的主题等进行著录,并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编排而成的检索工具 三次文献:是科技人员再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阅读、分析选择具有实质意义的文献,进行系统的推理,概括、论述而写成的 随机误差:是指随机抽样研究中由于个体间差异所导致的样本值与总体值之间的误差,他是不可避免的。 T 统计描述:是指用各种统计学手段对观测数据的数量特征进行客观如实地描述和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