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溶剂中毒表现

有机溶剂中毒表现
有机溶剂中毒表现

中毒表现

常温、常压下的有机溶剂呈液体状态,易挥发。中毒途径以呼吸道吸入为主,亦可经皮肽接触或消化道吸收中毒,不同有机溶剂有其不同的中毒表现,按各系统的主要症状分类,简述如下:

一、神经精神损害包括苯及苯胺在内的大多数有机溶剂中毒,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损害的表现。

( 一) 急性中毒轻者头痛、头昏、眩晕。重者头痛、恶心、呕吐、心率慢、血压高、躁动、谵妄、幻觉、妄想、精神异常、抽播、昏迷以至死亡。

( 二) 慢性中毒

1. 神经衰弱综合征头痛、头晕、失眠、多梦、厌食、倦怠、乏力等。

2. 中毒性脑病反应迟钝、意识障碍、震颤、活动困难、生活不能自理、中毒性精神病表现。

3. 脑神经损害

(1) 甲醇毒害视神经可导致双目失明。

(2) 三氯乙烯毒害三叉神经,也可导致前庭神经麻痹,听力障碍。

4. 小脑功能障碍综合征酒精中毒损害小脑功能,导致步态不稳,行为失常,意向性肌颤。

5. 周围神经病

(1) 二硫化碳、正乙烷、甲基正丁基因目中毒损伤周围神经系统导致于足麻木、感觉过敏,手不能持物,肌肉无力,肌肉萎缩以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2) 三氯乙烯中毒表现周围神经病时伴有毛发粗硬、浮肿, 糖耐量曲线降低。i

二、呼吸道损害吸人有机溶剂蒸气中毒的患者均有呼吸道损害,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粘膜,导致呛咳、流泪。

1. 吸入酮类、卤代烷类、酯类蒸气后,导致化学性肺炎、肺水肿。

2. 误吸入汽油、煤油后可致吸人性化学性肺炎, 甚至肺水肿及渗出性胸膜炎。

三、消化道损害经口服有机溶剂中毒者均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

乙醇、卤代烃类、二甲基甲酿胶中毒后主要是对肝的毒害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中毒性肝炎,脂肪肝, 肝硬化。

四、肾脏损害

1. 酚、醇、卤代短类中毒后皆可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球损害,以至急性肾衰竭,以非少尿型肾衰竭多见。

2. 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甲苯中毒后可致慢性中毒性肾病。

3. 短化物( 汽油) 吸入中毒后可导致肺出血- 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 syndrome)

五、造血功能损害

1. 亚急性或慢性苯中毒致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苯中毒可致白血病。

2. 三硝基甲苯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六、皮肤损害

1. 有机溶剂急性皮肤损害皮肤丘彦、红斑、水肿、水痛、康烂、溃疡。

2. 有机溶剂慢性皮肤损害皮肤角化、脱屑、皲裂。

3. 长期皮肤接触石油导致皮肤色素沉着。

七、生殖功能损害苯、二硫化碳、汽油中毒对女性的损害是月经紊乱、性欲减退,受孕功能降低,甚至胎儿畸形。对男性的损害不仅是性欲降低和阳萎,且精子异常。

八、心血管损害

1. 苯、汽油、酒精、三氯乙烯、二氯乙烷、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中毒后不仅引起急性或慢性心肌损害,出现各种类型心律失常,且使心脏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增强,易致恶性心律失常以至室颤,甚至心脏骤停。

2. 长期接触二硫化碳、乙醇中毒可致动脉粥样硬化。

九、有机溶剂复合损害当机体受到两种以上有机溶剂的毒害作用时,其毒性出现相加或相减作用。

1. 乙醇可抑制甲醇在肝内代谢,则减少甲醇的毒作用,故乙醇可做抢救甲醇中毒的解毒药物之一。

2. 乙醇和其他醇类可增加四氯化碳的毒性而加重对肝和肾中毒的程度。

职业中毒案例(一)

职业中毒案例(一) 案例上海市某县一皮鞋厂女工俞某,女,21岁,因月经过多,于1985年4月17日至卫生院门诊,诊治无效。4月19日到县中心医院就诊,遵医生嘱咐于4月21日又去该院血液病门诊就医,因出血不止,收入院治疗。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5月8日因大出血死亡。住院期间,曾有一位医师怀疑该病员的疾病与职业病有关。但未进一步确诊。 [问题] 1.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常见毒物是什么?哪些工种的工人接触该毒物? 2.为什么怀疑该病员疾病与职业有关?应采取哪些步骤证实这种关系?该医师为什么不采取这些步骤进行病因学诊断? 5月9日举行追悼会,与会同车间工人联想到自己也有类似现象。其中两名女工于5月10日至县中心医院就诊分别诊断为

上消化道出血和白血病(以后也均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

[问题] 3.如果你在一个月内连收三名来自同一小厂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你有何想法?如是何证实你的想法? 4.该院医师为什么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推测其后果如何? 上述两位病员住院后,医师告诉家属病难治好,至此车间工人惶惶不安。乡党委和工厂领导重视此事,组织全体工人去乡卫生院检查身体,发现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者较多。乡卫生院即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 [问题] 5.试述职工卫生工作中三级预防的范畴。乡党委和厂领导组织工人体检属哪一级预防?

6.乡卫生院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意义是什么? 此后,县卫生防疫站向上海市卫生防疫站报告。由市卫生防疫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等开展调查研究。结果发现: 该厂制帮车间生产过程为:鞋帮坯料→用胶水粘合→缝制→制成鞋帮。 制帮车间面积56m2,高3m,冬季门窗紧闭。制帮用红胶含纯苯91.2%.每日消耗苯9kg以上,均蒸发在此车间内。用甲苯模拟生产过程,测车间中甲苯空气浓度为卫生标准(100mg/m3)的36倍。而苯比甲苯更易挥发,其卫生标准比甲苯低2.5倍,为40mg/m3,故可推测生产时,苯的浓度可能更高。 经体检确诊为苯中毒者共18例,其中包括生前未诊断苯中毒的死亡者一例。制

有机溶剂中毒的应急与救护示范文本

有机溶剂中毒的应急与救 护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有机溶剂中毒的应急与救护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有机溶剂主要指那些可以溶解不溶于水的某些有机物 (如油脂、树脂、蜡、烃类、染料等)的液体,其本身也均是 有机化合物,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存在;在溶解过程中,它 与溶质的性质均无改变。 (一)有机溶剂种类 这类化合物种类繁多,许多化合物均具有上述性质, 可被划入有机溶剂范畴。目前在工农业生产、医药和科研 领域广泛应用的近500种,其中最重要的约100余种,按 其化学结构可大致分为十类。

(1)芳香烃。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和苯乙烯等。 (2)脂肪烃。戊烷、己烷、汽油及各种石油制品等。 (3)脂环烃。环戊烷、环己烷、环己烯、萘烷和松节油等。 (4)卤代烃。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乙烷、二溴乙烷、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等。 (5)醇类。甲醇、乙醇、丙醇、丁醇、苯甲醇、氯乙醇、环己醇和糠醇等。 (6)醚类。甲醚、乙醚、异丙醚、二氯乙醚、1,2一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等。 (7)酯类。甲酸酯、乙酸酯、磷酸三邻甲苯酯(TOCP)、草酸酯、碳酸酯、磷苯二酸酯等。 (8)酮类。丙酮、丁酮、戊酮、甲基正丙酮、甲基丁酮、双丙酮醇、丙酮基丙酮、三甲基环己烯酮、环己酮、

常用有机溶剂毒性分类

常用有机溶剂毒性分类 第一类溶剂 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如果在生产治疗价值较大的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类溶剂,除非能证明其合理性,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 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 pm)、1,1,1-三氯乙烷(1500ppm)。 第二类溶剂 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按每日用药10克计算的每日允许接触量如下: 2-甲氧基乙醇(50ppm)、氯仿(60ppm)、1,1,2-三氯乙烯(80ppm)、1,2-二甲氧基乙烷(100ppm)、1,2,3,4-四氢化萘(100ppm)、2-乙氧基乙醇(1 60ppm)、环丁砜(160ppm)、嘧啶(200ppm)、甲酰胺(220ppm)、正己烷(2 90ppm)、氯苯(360ppm)、二氧杂环己烷(380ppm)、乙腈(410ppm)、二氯甲烷(600ppm)、乙烯基乙二醇(620ppm)、N,N-二甲基甲酰胺(880ppm)、甲苯(890ppm)、N,N-二甲基乙酰胺(1090ppm)、甲基环己烷(1180ppm)、1,2-二氯乙烯(1870ppm)、二甲苯(2170ppm)、甲醇(3000ppm)、环己烷(3880 ppm)、N-甲基吡咯烷酮(4840ppm)、。 第三类溶剂 是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急性或短期研究显示,这些溶剂毒性较低,基因毒性研究结果呈阴性,但尚无这些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数据。在无需论证的情况下,残留溶剂的量不高于0.5%是可接受的,但高于此值则须证明其合理性。这类溶剂包括: 戊烷、甲酸、乙酸、乙醚、丙酮、苯甲醚、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戊醇、乙酸丁酯、三丁甲基乙醚、乙酸异丙酯、甲乙酮、二甲亚砜、异丙基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甲基异丁酮、2-甲基-1-丙醇、乙酸丙酯。 除上述这三类溶剂外,在药物、辅料和药品生产过程中还常用其他溶剂,如1,1-二乙氧基丙烷、1,1-二甲氧基甲烷、2,2-二甲氧基丙烷、异辛烷、异丙醚、甲基异丙酮、甲基四氢呋喃、石油醚、三氯乙酸、三氟乙酸。这些溶剂尚无基于每日允许剂量的毒理学资料,如需在生产中使用这些溶剂,必须证明其合理性。

有机溶剂中毒应急方法

有机溶剂中毒应急方法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 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 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 详细阅读内容。 有机溶剂主要是指那些难溶于水的油脂、树脂、染料、蜡、烃类等有机化合物的液体,此类物质均可引起人体中毒。最常见的有苯、甲苯、二甲苯、汽油、正己烷、氯仿、氯乙烷、甲醇、乙醚、丙酮、二硫化碳等。 ⑴应急要点: 发生中毒事故区域(特别是下风向)的人员应尽快撤离或就地躲避在建筑物内。 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脱去污染衣服,迅速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同时要注意保暖。眼内污染者,用清

水至少持续冲洗10分钟。 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有条件的可肌内注射呼吸兴奋剂等。 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 立即拨打120电话呼救,迅速送往医院抢救和进行后续治疗。 ⑵专家提示: 发生中毒后要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要迅速查清毒物。 要到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有密切毒物接触史者,应严密观察,卧床休息,防止发病。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 安全部 二〇一六年七月

目录 河北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3·21”窒息事故 ................................ - 1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28”氮气窒息事故 .......................... - 2 -文安县新钢钢铁有限公司二期工程“9.5”事故 ............................ - 6 -南京钢铁氩气窒息事故 ....................................................................... - 8 -邯钢集团钢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1·2”中毒窒息事故.................. - 8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动力厂“4·26”窒息死亡事故........ - 11 -中国某冶金建设集团公司机电公司“8.28”氮气中毒窒息事故 .. - 13 -中国某冶金建设公司“3.21”窒息死亡事故................................... - 14 -某国有大型钢铁集团公司“8.14”窒息死亡事故 .......................... - 14 -某炼铁厂“1.18”氮气窒息事故 ...................................................... - 15 -某能源中心“11.20” 窒息事故........................................................... - 16 -某检修中心“8.10”窒息事故............................................................... - 17 -某单位氮气贮罐检修窒息事故 ......................................................... - 18 -山东滨化集团化工公司4.15氮气窒息事故 .................................... - 18 -

有机溶剂分类

有机溶剂分类 一、烃类溶剂 1.烃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烃。根据结构将烃类分为脂肪烃和芳香烃。脂肪烃包括脂肪链烃和脂环烃。开链结构的脂肪烃根据结构的饱和程度分为饱和链烃(烷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和炔烃)。芳香烃是含有苯环特殊结构的烃类。根据具体结构分为单环芳烃、多环芳烃和稠环芳烃。 烃类溶剂根据来源分为两类:由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类混合物溶剂叫石油溶剂油,简称溶剂油;由化工原料合成或精制得到的成分单一烃类溶剂是烃的纯溶剂。纯溶剂价格较高,通常只用于一些特殊用途中。 2.溶剂油 石油是由多种烃类组成的混合物,经过分馏处理得到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根据沸,抿范围通常把石油产品分为石油醚、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和沥青。其中沸点范围在30~90℃以戊烷和己烷为主要成分的石油醚和沸点范围在40~200℃烃分子含碳数在4~12的汽油,有很好的溶解性能。在工业生产中常做溶剂使用,称为溶剂油或溶剂汽油。近年来还开发出相当于煤油乃至轻柴油馏分做高沸点溶剂油,拓宽了溶剂油的概念。煤油是石油分馏时,沸点在175~325℃范围的馏分,由于馏程长所包含的烃类成分复杂。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做溶剂使用,如美国干洗业使用的干洗溶剂汽油(stoddard solvent)实际上是一种不易燃的煤油溶剂。因此广义上溶剂油包括多种沸程范围的烃类混合物以及己烷、苯、甲苯、二甲苯纯烃类溶剂。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本书介绍的溶剂油是指由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类混合物溶剂。 (1)溶剂油按沸程分类根据分馏过程的沸程,溶剂油大致分为三类:把沸程在100℃凋以下的称为低沸点溶剂油,如工业上的6号抽提溶剂油,沸程为60~90℃;把沸程在100~150℃的称为中沸点溶剂油,如橡胶溶剂油,沸程在80~120℃;把沸程高于150℃的称为高调沸点溶剂油,如油漆溶剂油,沸程为140—200℃,油墨溶剂油干点达360℃都属于高沸点溶剂油。从沸程范围看,溶剂油大多数属于汽油馏分。 (2)溶剂油的化学成分溶剂油是各种烃类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有开链烷烃、烯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由于烯烃化学性质活泼、安定性差,不适合作溶剂使用,所以一般溶剂油中含烯烃很少,成分以其他三类烃为主。 低沸程溶剂油,如6号抽提溶剂油,120号橡胶溶剂油,200号油漆溶剂油中主要成分是烷烃和环烷烃。有时称为脂肪烃类溶剂,脂肪烃溶剂油成分有直链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由于不同结构烷烃的溶解性能不同,所以又可以根据其主要成分进一步分类,如以支链烷烃为主要成分的溶剂油,称为异构烷烃溶剂油,它的溶解性能优于一般脂肪烃溶剂油而高沸程溶剂油中甲苯、二甲苯等芳烃含量较大称为芳烃类溶剂油,如近年兴起的高沸点芳烃溶剂油主要成分就是分子中含9个碳原子的芳烃。 溶剂油的性能与其化学成分有密切关系,由于烃类的溶解能力顺序为:芳烃>环烷烃>链烷烃。所以相同沸程的溶剂油中含链烷烃、环烷烃多的比含芳烃较多的溶剂油苯胺点高、贝壳松脂丁醇值低,溶解能力差。 纯芳香烃溶剂油虽然溶解能力强,但毒性也大,因此目前工业上出现用高芳香烃溶剂油和低芳香烃溶剂油来代替苯、甲苯、二甲苯等纯芳香烃溶剂使用的趋势。这样虽然溶解能力稍有降低,但降低了溶剂油的毒性,也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为降低溶剂油的毒性,各国对溶剂油中的芳香烃含量都作出限制,如油漆溶剂油中芳香烃的含量要求在15%以下。

有机溶剂中毒

有机溶剂中毒 有机溶剂是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如油脂、蜡、树脂、橡胶、染料等)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均无改变。 有机溶剂的种类有机溶剂的种类较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①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②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③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④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⑤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⑥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⑦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⑧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⑨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⑩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毒性有机溶剂具有脂溶性,因此除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机体内外,尚可经完整的皮肤迅速吸收,有机溶剂吸收入人体后,将作用于富含脂类物质的神经、血液系统,以及肝肾等实质脏器,同时对皮肤和粘膜也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同有机溶剂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和作用的强弱也不同,这决定于每一种有机溶剂的化学结构、溶解度、接触浓度和时间,以及机体的敏感性。 ①神经毒性。以脂肪烃(正己烷、戊烷、汽油)、芳香烃(苯、苯乙烯、丁基甲苯、乙烯基甲苯)、氯化烃(三氯乙烯、二氯甲烷),以及二硫化碳、磷酸三邻甲酚等脂溶性较强的溶剂为多见。有机溶剂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中毒性神经衰弱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人可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嗜睡、无力、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消瘦,以及多汗、情绪不稳定,心跳加速或减慢、血压波动、皮肤温度下降或双侧肢体温度不对称等表现;第二种为中毒性末梢神经炎。大部分表现为感觉型,其次为混合型。可有肢端麻木、感觉减退、刺痛、四肢无力、肌肉萎缩等表现;第三种为中毒性脑病,比较少见,见于二硫化碳、苯、汽油等有机溶剂的严重急、慢性中毒。 ②血液毒性。以芳香烃,特别是苯最常见。苯达到一定剂量即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往往先有白细胞减少,以后血小板减少,最后红细胞减少,成为全血细胞减少。个别接触苯的敏感者,可发生白血病。 ③肝肾毒性。多见于氯代烃类有机溶剂,如氯仿、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氯丙烷、二氯乙烷等中毒。中毒性肝炎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脂肪肝和肝细胞坏死。临床上可有肝区痛、食欲不振、无力、消瘦、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表现。有机溶剂引起的肾损害多见为肾小管型,产生蛋白尿,肾功能呈进行性减退。 ④皮肤粘膜刺激。多数有机溶剂均有程度不等的皮肤粘膜刺激作用,但以酮类和酯类为主。可引起呼吸道炎症、支气管哮喘、接触性和过敏性皮炎、湿疹、结膜炎等。 防治生产和使用有机溶剂时,要加强密闭和通风,减少有机溶剂的逸散和蒸发。采用自动化和机械化操作,以减少操作人员直接接触的机会。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口罩或防护手套。皮肤粘膜受污染时,应及时冲洗干净。勿用污染的手进食或吸烟。勤洗手、洗澡与更衣。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中毒征象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严密的动态观察。 常用有机溶剂分类 第一类溶剂 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如果在生产治疗价值较大的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类溶剂,除非能证明其合理性,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 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pm)、1,1,1-三氯乙烷(1500ppm)。 第二类溶剂 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按每日用药10克计算的每日允许接触量如下:

有机溶剂中毒与职业性危害

有机溶剂中毒与职业性危害 刘恒社科试验班312010xxxx [内容摘要] 职业病威胁着劳动者们的健康,现以典型的有机溶剂为例,说明其性质和对相关行业员工造成的职业性损害,建议加强对职业卫生环境的监管力度、企业合理使用此类有毒性的有机溶剂、做好防护措施、对员工的职业健康负责。 [关键词] 三氯乙烯正己烷苯有机溶剂职业性损害在我国东南沿海很多工业发达的地域,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问题严重,然而造成职业病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的使用,我们从东莞市2003-2007年职业病发病情况看出三氯乙烯、正己烷和苯三种有机溶剂所致的职业病案例数占到58.88%,各类有机溶剂造成的职业性损害已经对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形成威胁[1]。 因此加强有机溶剂使用的监管,企业做好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成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1.有机溶剂 1.1有机溶剂概述 是一大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量不大,常温下呈液态。有机溶剂包括多类物质,如链烷烃、烯烃、醇、醛、胺、酯、醚、酮、芳香烃、氢化烃、萜烯烃、卤代烃、杂环化物、含氮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等等,多数对人体有一定毒性。它存在于涂料、粘合剂、漆和清洁剂中。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2] 1.2三种有机溶剂的理化性质 1.2.1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

分子式C 2HCl 3 ,相对分子质量131.4,常温下呈无色液体,有似氯仿气味。 熔点-73℃,沸点81.7℃,密度1.46g/cm3,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乙醚等,遇火焰易产生火灾及爆炸。 1.2.2正己烷(n-hexane ) 分子式C 6H 14 ,相对分子质量86.2,微臭的无色挥发性液体。熔点-95.3℃, 沸点68.74℃,密度0.66g/cm3,难溶于水,易溶于醇和醚,一般情况下正己烷中往往混有苯,甲苯,二甲苯等烃类杂质。 1.2.3苯(benzene) 分子式C 6H 6 ,相对分子质量78.1,无色具芳香气味的液体。熔点5.51℃, 沸点80.1℃,密度0.88g/cm3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有毒,是一种致癌物质。[2] 1.3三种有机溶剂与劳动者的接触情况 三氯乙烯主要用作金属的表面处理剂,有脱脂和去污效果以作上漆准备,另外还被用作油脂、石蜡的萃取剂,杀虫、杀菌剂有效成分的溶剂,修正液组成成分,与以上所述相关工作有关的职业从业人员均有接触。 正己烷可作涂料、颜料的稀释剂,又可用于制鞋业和植物油的提取,有较强的挥发性,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 苯则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有机溶剂,可能与其接触的行业有橡胶、油漆、印染、医药、农药、化肥以及石油化工等等。由于苯具有挥发性,吸入苯往往能引起中毒。 2.发生以上三种有机溶剂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 2.1三氯乙烯中毒 目前认为,三氯乙烯致全身性皮肤损害属于?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其起病特点为: 接触三氯乙烯后30d 左右, 一般先发热, 后出现皮肤损害, 伴肝损害, 与接触剂量似无明显关联。发病后来势凶猛, 死亡率高。[3] 2.2正己烷损害 (1).急性中毒急性吸入高浓度正己烷可引起眼与呼吸道刺激及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症状。口服中毒可出现急性消化道和上呼吸道刺激。 (2).慢性中毒本病起病隐匿而缓慢,从接触到发病 3~28个月,病程 630个月不等,多为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临床常先有一段潜伏期,通常约 10个月,随后表现出食欲不振、头昏、体重下降等前驱症状,继而出现“触电样”、“蚁走样”及“胀大变厚等感觉异常,后出现感觉、运动障碍。轻症者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型神经病,出现指、趾端麻木,痛、触觉、震动和位置觉减退,下肢为重,伴肌肉疼痛,跟腱反射减退,一般呈手套、袜套样分布。重症者出现

矿山中毒窒息事故的预防实用版

YF-ED-J3452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矿山中毒窒息事故的预防 实用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矿山中毒窒息事故的预防实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事故原因分析 产业发展水平落后多数小型非煤矿山是简易投产,短期行为严重。这些矿山生产工艺较为落后,技术装备水平较差,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基础薄弱,没有配备安全、技术、通风、地质、测量等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难以发现在生产中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并且矿山从业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低,尤其是大量的小型矿山,几乎都是私营个体经营,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缺乏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这是造成事故总量相对较大和较大以上事故多发的重要原

因。如20xx年5月3日,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五圩镇一家私人的股份制矿山采矿厂发生井下炮烟窒息事故,造成5人死亡的较大事故。 违法生产现象严重许多企业不能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资金的投入;未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完善的机械通风系统,或虽有机械通风系统,但未按规定使用;主要负责人未按规定取得矿长安全生产管理资格证;安全管理人员未经培训取得安全生产管理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未能全部持证上岗;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未按有关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就直接安排工人到井下施工作业,导致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 矿业秩序混乱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急性硫化氢中毒典型案例——“3.3”污水处理厂硫化氢中毒事故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9年07月15日稿件来源: 2008年3月3日,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长厂姜某带领工人刘某、王某和高某在对23号泵进行检修时,刘某在未确认该污泥循环系统进水阀门是否关闭的情况下,盲目打开23号泵泵壳的环形夹具,致使该泵处于承压状态,泵的吸入口污泥带压喷出并将刘某掩埋,污泥内厌氧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累积并随喷出的污水溢出,现场其他3名作业人员迅速从不同出入口撤离管廊。喷泥事故发生后,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厂长王某(代理厂长)、技术员赵某,三分厂书记潘某、厂长袁某等人员在对事故情况不清、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分别从不同出入口下到地下管廊内查看情况,在查看过程中,四人先后晕倒在管廊内。消防人员赶到后,分别将五人救出,经医护人员抢救无效潘某(三分厂书记)、王某(二分厂副厂长)、赵某(技术员)、刘某四人死亡,一人受重伤。

污水在经过管道会产生硫化氢气体,这是一种溶于水的剧毒的气体,有臭鸡蛋味。轻度接触会头昏、乏力,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干性罗音;中度接触会出现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继而意识模糊、呕吐、腹泻、抽搐,以至昏迷,最后可因呼吸麻痹死亡;接触极高浓度硫化氢时,会出现“电击样”中毒,接触者在数秒内倒下,呼吸停止。长期接触会引起嗅觉减退,以及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各个车间里,各个车间里就会充斥这种气体。尤其是在难以通风的管道、井底、池底,更是硫化氢肆虐的地方。在污泥消化池里,还会产生沼气,学名甲烷。它无色无味,不溶于水,但是易燃易爆,危害同样巨大。污水里还生存着各种病菌和寄生虫卵,一旦不慎接触,也会给人带来伤害。 事故的发生往往与大意相关。大意失荆州。大意失得不仅仅是荆州,还有性命。下面以几个例子来说明。 污水处理厂的事故大多与硫化氢有关。

职业中毒案例(一)

职业中毒案例( 职业中毒案例(一) 案例上海市某县一皮鞋厂女工俞 某,女,21岁,因月经过多,于1985年4 月17日至卫生院门诊,诊治无效。4月19 日到县中心医院就诊,遵医生嘱咐于4月21 日又去该院血液病门诊就医,因出血不止,收入院治疗。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5月8日因大出血死亡。住院期间,曾有一位医师怀疑该病员的疾病与职业病有关。但未进一步确诊。 [问题] 1.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常见毒物是什么?哪些工种的工人接触该毒物? 2.为什么怀疑该病员疾病与职业有关?

应采取哪些步骤证实这种关系?该医师为什么不米取这些步骤进行病因学诊断? 5月9日举行追悼会,与会同车间工人联想到自己也有类似现象。其中两名女工 于5月10日至县中心医院就诊分别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和白血病(以后也均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 [问题] 3.如果你在一个月内连收三名来自同一小厂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你有何想法?如是何证实你的想法? 4.该院医师为什么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推测其后果如何? 上述两位病员住院后,医师告诉家属病难治好,至此车间工人惶惶不安。乡党委和工厂领导重视此事,组织全体工人去乡卫生院检查身体,发现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者较多。乡卫生院即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 [问题]

5.试述职工卫生工作中三级预防的范畴。乡党委和厂领导组织工人体检属哪一级预防? 6.乡卫生院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意义是什么? 此后,县卫生防疫站向上海市卫生防疫站报告。由市卫生防疫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等开展调查研究。结果发现: 该厂制帮车间生产过程为:鞋帮坯料f 用胶水粘合f缝制f制成鞋帮。 制帮车间面积56m2高3m冬季门窗紧闭。制帮用红胶含纯苯91.2%.每日消耗苯9kg 以上,均蒸发在此车间内。用甲苯模拟生产过程,测车间中甲苯空气浓度为卫生标准 (100mg/m3的36倍。而苯比甲苯更易挥发,其卫生标准比甲苯低 2.5倍,为 40mg/m3,故可推测生产时,苯的浓度可能 经体检确诊为苯中毒者共18例,其中包括生前

有机溶剂中毒应急方法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37620 有机溶剂中毒应急方法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有机溶剂中毒应急方法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有机溶剂主要是指那些难溶于水的油脂、树脂、染料、蜡、烃类等有机化合物的液体,此类物质均可引起人体中毒。最常见的有苯、甲苯、二甲苯、汽油、正己烷、氯仿、氯乙烷、甲醇、乙醚、丙酮、二硫化碳等。 ⑴应急要点: 发生中毒事故区域(特别是下风向)的人员应尽快撤离或就地躲避在建筑物内。 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脱去污染衣服,迅速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同时要注意保暖。眼内污染者,用清水至少持续冲洗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一、第一类有机溶剂: 1、三氯甲烷 2、1,1,2,2,-四氯乙烷 3、四氯化碳 4、1,2二氯乙烯 5、1,2二氯乙烷 6、二硫化碳 7、三氯乙烯 8、苯 9、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1、丙酮 2、异戊醇 3、异丁醇 4、异丙醇 5、乙醚 6、乙二醇乙醚 7、乙二醇乙醚乙酸酯 8、乙二醇丁醚 9、乙二醇甲醚 10、邻—二氯苯 11、二甲苯 12、甲酚 13、氯苯 14、乙酸戊酯

15、乙酸异戊酯 16、乙酸异丁酯 17、乙酸异丙酯 18、乙酸乙酯 19、乙酸丙酯 20、乙酸丁酯 21、乙酸甲酯 22、苯乙烯 23、1,4—二氧杂环己烷 24、四氯乙烯 25、环己醇 26、环己酮 27、1—丁醇 28、2—丁醇 29、甲苯 30、二氯甲烷 31、甲醇 32、甲基异丁基甲酮 33、甲基环己醇 34、甲基环己酮 35、甲丁酮 36、1,1,1—三氯乙烷 37、1,1,2—三氯乙烷 38、丁酮 39、二甲基甲酰胺 40、四氢呋喃 41、正己烷 42、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三、第三类有机溶剂 1、汽油 2、煤焦油精 3、石油醚 4、石油精 5、轻油精 6、松节油 7、矿油精 8、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四、有机溶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 大类: 1、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 2、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 3、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 4、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 5、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 6、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 7、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 8、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 9、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 10、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

有机溶剂中毒的应急对策与预防措施2

有机溶剂主要是指那些难溶于水的油脂、树脂、染料、蜡、烃类等有机化合物的液体,此类物质均可引起人体中毒。最常见的有苯、甲苯、二甲苯、汽油、正己烷、氯仿、氯乙烷、甲醇、乙醚、丙酮、二硫化碳等。 1、发生中毒事故区域特别是下风向的人员应尽快撤离或就地躲避在建筑物内。 2、立即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脱去污染衣服,迅速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同时要注意保暖。眼内污染者,用清水至少持续冲洗10分钟。 3、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有条件的可肌内注射呼吸兴奋剂等。 4、针刺昏迷者的人中、十宜、涌泉等穴位。 5、立即拨打120电话,迅速送往医院抢救和进行后续治疗。 预防有机溶剂职业危害的措施包括通风、排毒等工程技术措施。对于作业人员来说,重点是要防止吸入和皮肤污染。 1、要通风:使用有机溶剂的作业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作业时抽风排毒设备应保持正常运转,如作业场所缺乏抽风排毒设施,则应打开门窗,利用自然通风将挥发性毒物排出作业场所。 2、要隔离:有毒有害的岗位要与无毒无害的岗位隔离,避免有毒气体扩散影响到其他作业工人。

3、要防护:从事有机溶剂作业的人员,应注意戴防护口罩和防护手套,防止吸入和皮肤污染,禁用有机溶剂洗手,可渗透的工作服如受到污染,必须迅速脱去。 4、讲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在工作场所休息、进食和吸烟。 5、守规程: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认真操作,不可麻痹大意。 6、要体检: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或职业性损害。患有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肝、肾等疾病的患者,或有视网膜炎、全身性皮肤病的人员不得上岗。 7、要观察:加强对接触者的观察,特别是对新上岗的人员应严密观察5周,发现有发烧、皮疹等不良反应者应立即调离岗位,及时诊断和治疗。

卫生学实习六_职业中毒案例讨论(完整版)题目和答案解析

卫生学实习六职业中毒案例讨论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2、熟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调查与评价的方法; 3、掌握职业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 1、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原则:职业病的诊断必须由法定诊断机构集体诊断,必须根据职业病诊断标准进行,防止漏诊、误诊、冒诊。 依据:(1)详细可靠的职业史(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3)临床表现(4)辅助检查结果(5)排除其他 处理原则:治疗、落实待遇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调查与评价的方法:收集当前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资料,尤其是可疑毒物监测资料,深入生产现场弄清患者所在岗位的生产工艺过程、可能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空气中毒物浓度、个体防护与个人卫生情况等,从而判断患者在该作业环境中工作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以及接触机会的大小、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浓度,此为诊断的基本依据,以推测有无职业中毒可能。 3、职业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 (1)查明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和危害程度;(2)职业中毒的诊断(中毒事故性质的认定)(3)责任认定;(4)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意见;(5)提出防范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的改进措施的意见;(6)形成职业病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案例一] 患者赵**,男性,42岁,近年来常感全身乏力,关节酸痛,右上肢发麻,食欲减退,腹部隐痛。因数日未解大便,并出现腹绞痛,收治入院。体查,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尚可,体温37.1℃,脉搏7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70mmHg,心肺(-),肝脾不大,腹软,脐周有轻微压痛,无反跳痛,四肢未引出病理反射,血、尿常规未见异常;肝功能、心电图、正常胸部X线照片未见异常改变。 [问题讨论1] 1、上述资料中,你认为患者的病史还应补充什么内容? 答:职业中毒的诊断依据:(1)详细可靠的职业史;(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3)临床表现;(4)辅助检查结果;(5)排除其他。所以该病人的病史中还应补充详细可靠的职业史、接触史 2、当你遇到腹绞痛患者时,应考虑哪些病症? 答:腹绞痛主要由腹部管状器官的肌肉痉挛或梗阻引起,如肠管、胆管及输尿管等痉挛或梗阻。常见疾病有:急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炎、盆腔炎、急性胃炎、肝硬化、肠梗阻、胆道或输尿管梗阻、胆石症、胆道蛔虫、肾绞痛、胃肠痉挛、肠扭转、肠套叠或肠系膜血管栓塞 3、引起腹绞痛常见的生产性毒物是什么?哪些行业可接触该毒物? 答:可引起腹绞痛:铅,有机磷毒物,毒蘑,毒扁豆碱,斑蝥,乌头碱,巴豆,砷,汞,磷化合物,腐蚀性毒物等。常见致职业中毒的有铅:接触机会:铅矿开采及冶炼、熔铅作业均可接触铅烟、铅尘或铅蒸气;铅氧化物常用于制造蓄电池、玻璃、搪瓷、铅丹、铅白、油漆、颜料、釉料、防锈剂的生产中。

有机溶剂中毒应急方法示范文本

有机溶剂中毒应急方法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有机溶剂中毒应急方法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有机溶剂主要是指那些难溶于水的油脂、树脂、染 料、蜡、烃类等有机化合物的液体,此类物质均可引起人 体中毒。最常见的有苯、甲苯、二甲苯、汽油、正己烷、 氯仿、氯乙烷、甲醇、乙醚、丙酮、二硫化碳等。 ⑴应急要点: 发生中毒事故区域(特别是下风向)的人员应尽快撤 离或就地躲避在建筑物内。 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脱去污染衣服,迅 速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同时要注意保 暖。眼内污染者,用清水至少持续冲洗10分钟。 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 按压,有条件的可肌内注射呼吸兴奋剂等。

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 立即拨打120电话呼救,迅速送往医院抢救和进行后续治疗。 ⑵专家提示: 发生中毒后要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要迅速查清毒物。 要到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有密切毒物接触史者,应严密观察,卧床休息,防止发病。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急性硫化氢中毒典型案例——“3.3”污水处理厂硫化氢中毒事故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9年07月15日稿件来源: 2008年3月3日,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长厂姜某带领工人刘某、王某和高某在对23号泵进行检修时,刘某在未确认该污泥循环系统进水阀门是否关闭的情况下,盲目打开23号泵泵壳的环形夹具,致使该泵处于承压状态,泵的吸入口污泥带压喷出并将刘某掩埋,污泥内厌氧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累积并随喷出的污水溢出,现场其他3名作业人员迅速从不同出入口撤离管廊。喷泥事故发生后,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厂长王某(代理厂长)、技术员赵某,三分厂书记潘某、厂长袁某等人员在对事故情况不清、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分别从不同出入口下到地下管廊内查看情况,在查看过程中,四人先后晕倒在管廊内。消防人员赶到后,分别将五人救出,经医护人员抢救无效潘某(三分厂书记)、王某(二分厂副厂长)、赵某(技术员)、刘某四人死亡,一人受重伤。

山西运城一污水处理厂发生安全事故3人死亡 2007年5月20日上午9时许,位于运城市盐湖区雷家坡村附近的运城富斯特污水处理厂发生安全事故,造成3人死亡。 据介绍,当时一村民正在该厂机房深井内打捞沉淀物和漂浮物,突然一头掉进深井内。随后,该厂两名工人下去救人,结果也遇到了意外。事故发生后,大家用一根螺纹钢筋钩住落井的3人,将其救上来。在运城市中心医院,记者见到了实施抢救的值班医生,他说3人是因在污水池内吸入大量沼气过度缺氧导致死亡的,送到医院时各种生命体征都已基本消失。 在出事的机房内,记者没看到任何有关安全提示,现场也没有强制通风的设备。(记者胡增春) 污水处理厂的安全事故 ——做一点宣传之四

有机溶剂毒性

有机溶剂毒性 1、三氯甲烷 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变质检验方式:加入硝酸银,因氯仿变质后产物有盐酸,盐酸和硝酸银会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2、丙酮 丙酮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麻醉作用,高浓度接触对个别人可能出现肝、肾和胰腺的损害。由于其毒性低,代谢解毒快,生产条件下急性中毒较为少见。急性中毒时可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口服后,口唇、咽喉烧灼感,经数小时的潜伏期后可发生口干、呕吐、昏睡、酸中度和酮症,甚至暂时性意识障碍。丙酮对人体的长期损害,表现为对眼的刺激症状如流泪、畏光和角膜上皮浸润等,还可表现为眩晕、灼热感,咽喉刺激、咳嗽等。 1、吸入:浓度在500ppm以下无影响,500~1000ppm之间会刺激鼻、喉,1000ppm时可致头痛并有头晕出现。2000~10000 ppm时可产生头晕、醉感、倦睡、恶心和呕吐,高浓度导致失去知觉、昏迷和死亡。 2、眼睛接触;浓度在500ppm会产生刺激,1000ppm会有轻度、暂时性刺激。液体会产生中毒刺激。 3、皮肤刺激:液体会有轻度刺激,通过完好的皮肤吸收造成的危险很小。 口服;对喉和胃有刺激作用,服进大量会产生和吸入相同的症状。

4、皮肤接触会导致干燥、红肿和皲裂,每天3小时吸入浓度为1000ppm 的蒸气,在7~15年会刺激工人鼻腔,使之眩晕、乏力。高浓度蒸气会影响肾和肝的功能。 人身防护 1、吸入:如蒸气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极限时,应佩戴合适的呼吸器。 2、皮肤:如果需要,应使用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合适的材料是丁基橡胶。在直接工作的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3、眼睛:戴化学防溅眼镜,必要时可佩带面罩。 3、甲醇

职业性中毒案例讨论(教师用)

实习六职业性中毒案例讨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2 ?熟悉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的方法与要求 3. 掌握职业性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 [案例一]患者肖XX,男性,35岁,于1988年以来常感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全身乏力,关节酸痛、食欲不振,近二年来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经常性的脐周、下腹部无固定的绞痛,用手压腹部可使其缓解,于 1993年入院。体查: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尚可,体温37.2 C, 脉搏7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 70mmHg心肺(—),肝脾不大,腹软,脐周有轻微压痛,无反跳痛,四肢痛触觉未见异常,未引出病理反射,血、尿常规正常;肝功能、心电图正常。胸部x线照片未见异常改变。 [问题讨论1] 1. 上述资料中,你认为病史还应补充什么内容? (1)职业史若怀疑为某职业病,应详细询问职业史,这是职业病诊断的前提。 (2)患者的同事有无类似疾病、出现的时间等。因为职业病具有群发的特点。 (3)以前就诊的情况。该患者病程较长,应利用以前的就诊资料。 2. 当你遇到腹绞痛患者时,应考虑哪些病症? 腹痛:炎症性、穿孔性、梗阻性、内出血性、缺血性、扭转性、损伤性 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中毒及代谢障碍疾病、肝脏疾病、胆道疾病、胰腺疾病、消化道疾病、妇科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变态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精神性疾病、传染性疾病、 寄生虫病、腹膜疾病、腹内血管和淋巴及肠系膜疾病等 铅绞痛的特点:多为突然发作,呈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部位多在脐周,少数在上腹部或下腹部,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多伴有呕吐、烦躁不安.手压腹部疼痛可缓解; 一般止痛药不易缓解、发作可持续数分钟以上。检查时腹部柔软平坦,可能有轻度压痛, 但无固定压痛点,肠呜音减弱。 3. 从职业病角度,你认为该案例的职业性毒物最有可能是哪种?哪些工种的工人可接触到这种职 业性毒物? (1)铅及其化合物(常见)。 (2)蓄电池制造、铅矿开采冶炼、熔铅、含铅颜料制造、拆船业、电缆复层、含铅焊锡、汽油防爆剂等。 进一步追问患者的职业史,发现该人于1985年起从事印刷厂的浇板工作即将熔铅锅融熔的铅 水浇进字模当中,当浇板时有大量的铅蒸气逸散到空气中。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有防护服、手套 等。 [问题讨论2] 4. 该患者能否诊断为慢性铅中毒?曼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尚不能诊断为慢性铅中毒。因为慢性铅中毒诊断要根据确切的职业史及以神经、消化、 造血系统为主的临床表现与有关实验室检查,参考作业环境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 类似疾病,方可诊断。该患者尚缺有关实验室检查和作业环境调查资料。 (2)早期表现:主要为中毒性类神经征如头痛、乏力,肌肉关节的酸痛,失眠和食欲不振等。消化系 统表现有口内有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隐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是常见症状。 典型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 ①腹绞痛(特点见上) ②贫血低色素正细胞型贫血,多属轻度,周围血中可见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及碱 粒红细胞增多。 ③.周围神经病有感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即表现为肢端麻木,呈手套或袜套祥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