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成铁路大事记
秦岭四代追梦人

就会一幕一幕的重现。
秦岭四代追梦人※文/石亮
陕西宝鸡东站青年职工王思博生活在一个铁路世家。
太姥
爷李全山抗美援朝回国是宝成铁路建设者,姥爷关树森是新中
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电机司机,父亲王华峰是宝成线上和谐号
第一代机车司机。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李全山投笔从戎参加志愿军入朝,
编入铁道兵团,在冰天雪地炮火连天的战场,冒着美军飞机狂
轰滥炸抢修线路。
在兰陵江铁桥工地,他被飞机投下的集束炸
弹掀起的冲击波淹没,战友以为他光荣了,他却挣扎着爬出弹坑,顾不上包扎伤口,咬紧牙关继续抬钢轨、搬枕木。
他们的
飞人清理作业面
6959
自己的青春。
60。
宝成铁路纪念馆介绍

宝成铁路纪念馆介绍
宝成铁路纪念馆位于中国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以宝成铁路为主题展示内容。
宝成铁路是中国四川地区的一条重要铁路干线,连接宝兴县与成都市,全长约200多公里。
该铁路经过了长期的修建和发展,成为了四川地区最早的现代化铁路之一。
宝成铁路纪念馆建于2003年,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
馆内的展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历史展区、铁路技术展区、名人展区和文化展区。
在历史展区,游客可以了解到宝成铁路的修建历程、铁路的初期开通情况以及铁路对经济、交通发展的影响。
铁路技术展区则展示了铁路的建设设备、施工技术,以及铁路的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名人展区则介绍了与宝成铁路相关的名人事迹,包括了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对宝成铁路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关怀。
文化展区则展示了与宝成铁路相关的文化遗产,例如宝兴竹编、宝兴瓷器等。
此外,宝成铁路纪念馆还设有多媒体展示区和互动体验区,让游客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宝成铁路的历史和发展。
总的来说,宝成铁路纪念馆作为宝成铁路的见证者和传承者,向游客展现了中国现代化铁路建设的发展历程,让人们更加了解和珍视宝成铁路在地方经济和交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宝成铁路纪念馆介绍

宝成铁路纪念馆介绍
宝成铁路,全称宝鸡至成都铁路,是中国境内一条连接陕西省宝鸡市与四川省成都市的铁路线路。
宝成铁路始建于1952年,1954年正式通车,全长668公里。
它是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建造的铁路,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铁路干线,对于当时国家经济建设和西南地区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宝成铁路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是为了纪念宝成铁路建设过程中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而设立。
纪念馆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分为室内展览区和室外展示区两部分。
室内展览区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宝成铁路建设背景和历程介绍,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宝成铁路从规划到建设的全过程;二是宝成铁路建设中的英雄事迹,展示了铁路建设者们的拼搏精神和奉献精神;三是宝成铁路运营成就,展示了铁路建成后对于国家经济和民生的巨大贡献;四是现代化铁路发展,展示了我国铁路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室外展示区主要包括机车、车辆、设备等实物展示,让参观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宝成铁路的历史。
此外,纪念馆还设有放映室,循环播放有关宝成铁路建设的纪录片,让观众深入了解宝成铁路的建设过程。
参观宝成铁路纪念馆,不仅可以了解宝成铁路的辉煌历史,更能感受到我国铁路建设者的伟大情怀。
对于广大民众,尤其是铁路爱好者来说,参观宝成铁路纪念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想要参观宝成铁路纪念馆,可以选择以下方式:一是提前了解开放时间,确保行程顺利;二是准备好身份证件,方便登记;三是可以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或自驾前往,交通便利;四是注意参观过程中的安全,尊重展品和环境。
电力牵引40年大事记

1959年 6月 5日 我国 电力机 车专业 研究所 —— 铁道部株 洲电 力机车研究所成立。
1961年8月15日 我国第一 个全长91 km 的电力牵 引区段 —— 宝鸡至凤州段交付运营。
1963年8月19日 国家大功率 牵引动力内燃化电 力化领导小组 成立。
19 98年第5 —6期 19 98年1 1月1 0日
机 车 电 传 动 EL ECT R IC DRIV E F OR LO COM OT IV E
№5—6, 1998 N ov . 10, 1998
电力牵引40年大事记
1958年12月18日 我国自行研 制的第一台电力机车 ( 6Y 1型 ) 试 制成功。
线电气化重载单元 现代化铁路。1992年大秦 铁路全线通车, 全长653 km 。 1988年 12月28日 郑州 至宝鸡 电气化铁 路通车。至 此, 郑 州西 至兰州全 长1 187 km 的 西陇海铁路 全部实 现电 气化, 成为 我国 铁路 网中第 一条 1 000 km 以上的干线电气化铁路。 1988年 铁道 部批准大 同机车 厂转产 电力机 车, 至 此, 我 国拥 有了第二家电力机车生产厂。 1989年9月26日 由我国 和欧洲50 Hz 集团合作生产的 8K 型电 力机车 试制成功。 1990年11月13日 设计速 度为140 km/ h 的 SS5 型客运电 力机 车试制 成功。该车采 用了多 项新技 术, 具有 80 年代相控机车的先进水平。 1991年 6月6日 我国 首台国 际中 标的 SS6 型电 力机 车竣 工剪 彩。 1991年 SS30123机 车完成 重大 技术 改进, 1992年进 行批 量生 产, 定名为 SS3B型电力机车。
铁路列车的发展历史

铁路列车的发展历史150年前,铁路被清朝统治者视为破坏风水的“奇技淫巧”。
如今,“国民经济命脉”展开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
从0.5公里的“展示铁路”到“八纵八横”的铁路交通网构建完毕,从“龙号”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再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中国铁路发展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的百年巨变。
中国铁路的开端吴淞铁路是清光绪二年(1876年)以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的铁路,翌年清政府赎回拆除。
吴淞铁路是一条从上海闸北向北通到吴淞口的窄轨轻便铁路,长14.5公里,在中国以至世界铁路上颇有名气,因为它是出现在中国的第一条营运铁路。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清政府以官款按吴淞铁路原线路走向再建淞沪铁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成通车。
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运货铁路。
光绪五年(1879年)清政府允准开平矿务局出资修建一条自唐山至胥各庄的运煤铁路,并聘矿务局英籍工程师金达(C·W·Kinder)监修。
因守旧势力反对,未果。
次年矿务局复请修建获准。
1881年5月开工兴建,11月完工,为单线轻便铁路。
开始时用驴马拖拉跑车,第二年开始使用机车曳引。
光绪十一年(1885年)开始从胥各庄向芦台庄附近的阎庄延展,次年完成,长30余公里,称唐芦铁路。
又次年延至天津,增长80余公里,称津沽铁路。
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夫人仿照英国著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
因为中国工人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干线铁路。
由中国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负责设计和修建。
1905年10月2日动工,1909年10月2日通车。
京张铁路“中隔高山峻岭,石工最多,又有7000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末有。
中国自办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出之后,外国人讽刺说建造这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恐怕还未出世。
不能忘却的宝成铁路筑路烈士们

不能忘却的宝成铁路筑路烈士们由重庆乘坐火车去成都(成渝铁路);到了成都后转乘途经宝成铁路的列车去甘肃兰州,到了兰州后再乘坐去银川的列车。
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妇女,带着两个小孩,拖着行李,这是何等艰辛的旅程啊!顺便提一句,那时候可没有动车,都是最简单的绿皮车。
但是我也非常感谢这些经历,因为这些特殊的历程,使我过于早熟,更早地认识了社会!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宝成铁路上的那些点滴细节,至今想来,恍若昨日。
记得火车过陕西秦岭那天我起的很晚,已接近中午,(那天中午吃的菜有粉条,如今想来还是香喷喷的。
)是妈妈把我摇醒的。
妈妈对我说:“快看下面,火车爬秦岭了!”我好奇地把头伸出窗外,往下一看,哎呀,好神奇,原来我们这节车厢在山的中间,可列车的尾巴还在山下,而火车头却又跑在我们的头上去了。
形象的比喻就是,这列火车已经扭曲成了一条蛇的样子。
对于童年经常乘火车,又住在铁路边上的我而言,实在是新鲜得不得了。
更奇特的是,一般火车都是只有一个火车头,但是这趟列车明显就看见了尾巴上还有一个火车头,也就是说,加上本来前端的两个火车头,我们这趟车有三个火车头。
时隔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原来由于坡度太大,并且当时机械施工能力有限,为了克服地势高差,铁路过杨家湾站后就以3个马蹄形和1个螺旋形(“8”字形)的迂回展线上升,线路层叠3层,高度相差达817米,这段线路就是著名的“观音山展线”。
在观音山车站可以看到三层铁路重叠的壮观场面。
观音山展线坡度最大达33‰,是我国正线坡度之最,上坡时需要三辆电力机车前拉后推方可驶上秦岭站,下坡时一路刹车,火花四起,蔚为壮观。
秦岭,自古是川陕天然屏障,古时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说的这里。
宝成铁路跨越陕西、四川两省,是新中国第一条工程艰巨的铁路。
宝成铁路,1952年7月1日在成都动工,1954年1月宝鸡端开工。
由陕西宝鸡,向南跨过渭河,盘登秦岭,沿嘉陵江峡谷而下,经凤县、略阳进入四川广元,折沿清姜江而上,至江油县的贾家坝,穿过剑门天险,顺涪江进入川西平原,过绵阳、德阳等地到达成都,全线668公里。
5天4夜 不时遇瞬间崩塌——西安铁路局宝成铁路抢险纪实

5天4夜不时遇瞬间崩塌——西安铁路局宝成铁路抢险纪实酷暑时节,云横秦岭,暴雨滂沱,引发铁路沿线水害险情不断。
8月9日12时许,在四川境内的朝天至军师庙间,一座山体突然滑坡,3万多立方米泥石涌向线路,导致宝成铁路中断行车。
危急关头,西安铁路局看守工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及时拦停列车。
陆续奔赴到现场的2000余名干部职工,在烈日暴晒下,展开了五天四夜的抢险攻坚战。
8月13日20时59分,宝成铁路恢复双线运行。
21时许,当第一列41070次货车安全通过抢险点时,西安局干部职工们已经整整奋战了104个小时。
在水害天灾面前,铁路职工们挺起不屈的脊梁,以赤胆忠心和顽强斗志,又一次守住了行车安全大门。
“快,设防护,行车安全第一。
”“秦岭,天下之大阻也。
”已运营半个多世纪的宝成铁路,穿越秦岭主峰,是一条连接我国西北、西南的南北铁路大动脉。
旅客们乘坐火车穿行在秦山蜀水时,常常看到悬崖飞瀑或清泉溪水的美景。
秦岭山水景色美,自然灾害却不断,降雨频频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
今年入汛以来,宝成铁路因水害中断了4次行车。
从7月份起,地处秦岭腹地的朝天站区,出现多次强降雨,到8月6日,累计降雨量759毫米。
复杂的山区气候和地质环境,引起西安局干部职工的高度警觉。
在汉中工务段位于朝天至军师庙间的Ⅰ级防洪点,看守工刘贵湘、严大香坚守在岗位上,密切关注着线路附近的山体。
8月9日12时37分,只听訇的一声,宝成铁路上行线310公里850米至950米处,山体突然滑坡。
滑坡体长80米、高50米、厚6米,摧毁既有四级挡护墙,泥石掩埋上行线50米、下行线30米。
水害严重危及行车安全。
“快,设防护,行车安全第一。
”刘贵湘、严大香发现险情后,火速行动,分别在线路上设臵防护,并通知车站立即封锁区间,扣停列车。
几乎同一时间,在附近作业的宝鸡供电段朝天供电工区接触网工何世林、蒋兴宁,西安工务机械段桥隧一车间副主任晁军社、班长张剑英等也发现了山体滑坡,他们立即奔到水害地点,和看守工一起设臵防护。
宝成铁路纪念馆观后感

宝成铁路纪念馆观后感暑假的一天,我们一家人参观了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
这个纪念馆是为战场上的英雄,建设中的功臣------宝天铁路修建时光荣牺牲的56位烈士建造的。
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27米高的纪念碑,上面镶嵌着八个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彭德怀、习仲勋、王世泰在纪念碑上亲笔题词石刻。
纪念碑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展厅,里面有“解放大西北”、“百名英烈展”等宣传展板。
馆内所有藏品大多从64军军史中搜集,主要有:珍贵的图片、当年的报纸、手写资料、烈士事迹。
通过讲解员的介绍,我了解到了解放初期的科技比较落后,没有挖掘机,吊车等先进的工具,只能人工进行劳动,十分艰苦。
共有5万余人组成了修路大队,在施工过程中,人民子弟兵克服了重重困难,战严寒,斗酷暑,风餐露宿,56名英勇的解放军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最小的只有19岁。
1930年出生于河北省的韩保子,1948年12月入伍。
入伍后,他工作踏实肯干,战斗中英勇顽强,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
在修筑宝天铁路中,他坚决要求担任排险安全员。
这是最危险的工作,就是用排险棍将炮后松动、摇摇欲坠的石头捣下来,以保证施工安全。
他在每次放完炮后,烟尘未消就第一个冲到作业面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认真排险,常常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却从不叫苦。
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战友的安全,他加班加点地干,把安全让给战友,把危险留给自己。
1950年9月,在一次排险时,他不幸被山上滚下的巨石砸伤,当场牺牲,年仅十九岁。
1950年12月12日,宝天铁路终于胜利通车,在这条铁路上留下修路工人多少辛勤的汗水和宝贵的生命。
通过这次参观,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革命先辈为了国家的建设,为了人民的便利,修建了这条宝贵的宝天铁路,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