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易经入门的十个基本知识点,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易经入门基础知识

易经入门基础知识

易经入门基础知识易经,又称《易经》、《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

它是一部关于宇宙、人生和变化的书籍,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卜筮文化。

易经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变化,揭示了宇宙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类处世的智慧。

易经的理论观念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文化和思维方式,也逐渐受到世界各地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带您了解易经的入门基础知识。

一、易经的起源和历史背景易经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卜筮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当时的人们通过观察天象、卜筮和祭祀等方式,试图获得对未来的预测和指引。

到了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卜筮渐渐被形式更加完整的《易经》所取代,成为了一部独立的经典著作。

《易经》由周文王和周公所撰写,主要包括《乾卦》、《坤卦》等八卦和通过八卦组合而成的六十四卦。

二、易经的核心概念——八卦八卦是易经的核心概念,它是由爻组成的符号。

爻是由一阳(阳爻)和一阴(阴爻)组成的。

八个爻组合而成的符号称为八卦,分别是乾、坤、震、巽、离、坎、艮、兑。

每个卦都代表着一种状态或者形象,比如乾卦代表天、刚健和领导力,坤卦代表地、柔顺和顺从等。

在易经中,八卦通过变换顺序和组合形成了无数的卦象,揭示了世间万物的无常和变化。

三、易经的思想体系——阴阳五行易经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阴阳和五行。

阴阳是二元对立的哲学观念,阐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由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的。

比如天和地、阳和阴等。

而五行则是指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物质形态,也代表着五种不同的能量。

易经认为,这五种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构成了世界的运行规律。

阴阳和五行相互作用,形成了易经独特的思想体系和解读方法。

四、易经的应用——卜筮和辅助决策易经不仅仅是一部哲学经典,它还有着实际的应用价值。

在古代,人们通过卜筮来进行决策和预测未来。

卜筮是通过投掷硬币或者竹签,根据所得到的卦象来解读和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而在现代,易经也可以用作辅助决策的工具。

易经基础知识

易经基础知识

易经基础知识目录一、易经概述 (2)1.1 易经的起源与发展 (3)1.2 易经的性质与特点 (4)二、易经的基本符号与结构 (5)2.1 易经的符号系统 (6)2.2 易经的基本结构 (7)三、易经的基本卦象 (9)3.1 八卦的基本概念与象征意义 (10)3.2 八卦的占卜与应用 (11)四、易经的基本爻辞 (12)4.1 爻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13)4.2 爻辞的解释与应用 (13)五、易经的基本卦辞 (15)5.1 卦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16)5.2 卦辞的解释与应用 (17)六、易经的基本原理 (18)6.1 变易思想 (20)6.2 阴阳思想 (20)6.3 五行思想 (21)七、易经的基本应用 (22)7.1 易经在决策中的应用 (23)7.2 易经在医学中的应用 (25)7.3 易经在农业中的应用 (26)八、易经的现代解读与应用 (27)8.1 易经在现代心理学中的应用 (29)8.2 易经在现代管理学中的应用 (30)8.3 易经在现代文化研究中的应用 (31)九、易经的学派与争议 (33)9.1 易经的主要学派 (34)9.2 易经的争议与批判 (36)十、易经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37)10.1 易经的学习步骤 (38)10.2 易经的学习技巧与注意事项 (40)一、易经概述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主要研究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规律。

它起源于远古时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

易经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易经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卦象、爻辞、彖传、象传等,涉及天文、地理、人文等多个领域。

易经的基本原理是“阴阳五行”,即万物皆由阴阳两种对立统一的力量和五种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构成。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宇宙的平衡和谐。

五行之间也存在着生克制化的关系,通过调和五行之间的关系,可以达到和谐共生的目的。

〈易经〉基础知识

〈易经〉基础知识

〈易经〉基础知识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

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1、阴阳学说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

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统一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

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所以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

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

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周易入门基础知识(入门必备,全是精华)

周易入门基础知识(入门必备,全是精华)

周易入门基础知识(入门必备,全是精华)今天我整理了周易预测入门必备的基础知识,供大家了解。

01、何为《易》首先说《易》是一本哲学书籍,这是毋庸置疑的,自古以来的哲学很多都是和宗教或者预测捆绑在一起发展的。

由《易》发展的五行学说,也是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性学说。

易,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改变”。

没错,较为通俗的解释,《易》就是一套研究改变,变化的理论,这个思想不论是从哲学角度还是从预测角度,都是一个指导性的思想。

易的本质是积极向上的,他要求我们在不断改变的事物中,自强不息,使得改变向着对自己更好的方向发展。

对整体来说,《易》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观念,即“天人合一”,这是一种整体观,一种大局观,更是一种统筹的观念。

现在我们说周易,大多都与“算命”画了等号,其实,不论是中医,收藏,算命和珠宝。

都应该以周易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我么就很容易落入到“唯心主义”的坑洞中。

02、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最为重要的基础,说成是我国大部分思想的基础之一也毫不夸张。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里所说的并不是指特定的金就是黄金,土就是泥土这么简单,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创造世间一切的元素,他们之间的相生相克构成了大千世界。

这里,我们对于五行的了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要掌握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1.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但:阳木克火,阳火克土,阳土克金,阳金克活水,阳水克木。

2.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但: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这里相侮可以理解为,水平时可以灭火,但是火太大了但是拿一杯水,肯定是无法灭火的,反而被火侮辱。

二、掌握五行在四季的旺相休困死三、掌握五行与干支的关系四、掌握五行和装卦时的六亲五类:我,官鬼,子孙,妻财,父母,兄弟的关系五、掌握五行和六神直接的关系这里因为全写出来就太过长了,今天只做简单介绍,所以只把五行相生相克写出来,其他的部分会在以后的专题中再做论述。

第一部分易经入门(第一节)

第一部分易经入门(第一节)

第一部分易经入门(第一节)一:《易经》入门◎ 一、《易经》是什么?《易经》是一本最古老的书,被称为“群经之首”、“文化之源”。

不过,现代人听到《易经》所想到的可能是:它可以用来算命吗?没错,《易经》确实敎人如何占卦,但是占卦不等于算命;并且,除了占卦之外,《易经》还谈做人处世的道理。

翻开《易经》,我们看到总共有六十四个卦图,这些卦图都是由下而上六条横线所组成的。

横线分两种,一条不断的称为“阳爻”(),另一条断为两半的称为“阴爻”()。

阳爻代表主动力,阴爻代表受动力。

有主动也有受动,两者配合才使变化一直持续下去。

《易经》的“易”字,首先就指“变化”而言。

西方人翻译《易经》,大都将它译为《变化之书》(The Book of Changes)。

任何变化都是由阳与阴两种因素的消长所造成的。

“爻”这个字代表“效”,在仿效或描述变化时,阳与阴不可或缺。

至于“卦”,则是指“挂”而言,有如挂在我们眼前的自然现象。

当大自然出现变化时,人类要如何因应?要如何趋吉避凶?要如何修养自己以求安居乐业?这些都是《易经》所要答复的难题。

《易经》本身的材料很少,只有六十四个卦图,这代表六十四卦。

每一卦有一句卦辞,说明此卦的占验(如元亨利贞,利涉大川等);并且,每一爻有一句爻辞,说明此爻的处境与后果(如潜龙勿用,亢龙有悔等)。

因此,原始的《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六十四句卦辞,以及三百八十四句爻辞。

用今天的方式来印刷,大概只有二三十页。

然而,为什么我们眼前的《易经》却有几百页呢?这是因为加上了《易传》。

古代有“易历三圣”之说。

首先画出基本的八卦,再将其重叠为六十四卦的是伏羲氏(在《系辞传》称为包牺氏)。

到了姬昌(后称周文王),他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达七年之久,就在牢中写下卦辞与爻辞。

也有学者认为这一部分的作者包括周文王之子周公,或西周后期的某一位卜官。

到了春秋时代末期的孔子(551—479B.C.),特别用心探讨了《易经》。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国学基础《易经》核心知识点2023

国学基础《易经》核心知识点2023

国学基础《易经》核心知识点2023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籍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作为国学基础的重要一环,易经涵盖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推动个人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易经》的核心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基础知识。

一、易经的起源和概述易经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

它由六十四卦组成,每一卦由六个爻组成,爻的阴阳不同,形成不同的卦象。

通过卦象的变化和解释,易经揭示了宇宙的演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易经的基本理念1. 阴阳学说:易经的核心理念之一是阴阳学说。

阴阳代表了宇宙中两种相对而对立的力量,阴表示阴暗、柔弱、消极的一面,阳表示明亮、刚强、积极的一面。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构成了宇宙和人类世界的基本运行机制。

2. 变化思想:易经中强调“变”与“不变”的哲学思想。

万物皆在变化中,只有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才能生存和发展。

易经通过观察卦象的变化和解读来揭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提醒人们时刻保持灵活应对的态度。

3. 五行学说:易经中的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一种能量分类系统。

五行相互生成、相互制约,包含了世间万物的变化和联系。

人们可以通过五行学说来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处理问题和把握机遇。

三、易经的应用领域1. 预测卜筮:易经中的卜筮是古代用来预测未来和解答问题的一种方法。

通过卦象的变化和解读,人们可以了解到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结果。

易经的卜筮方法不仅在古代广泛应用,现代也有许多人将其作为一种文化娱乐和心灵寄托。

2. 管理决策:易经的思想和方法在管理决策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经营者可以通过运用易经的原理和智慧,预测市场趋势、分析竞争对手、制定战略规划。

同时,易经也提倡顺应自然、顺势而为的经营理念,倡导领导者具备灵活变通的能力。

3. 个人修养:易经不仅在社会层面有应用,对于个人修养和成长也有积极的意义。

易经入门的十个基本知识点学习资料

易经入门的十个基本知识点学习资料

易经入门的十个基本知识点【易经笔记】易经入门的十个基本知识点以下关于易经的介绍,大部分整理于各种资料,由于学界还有争论,故此,存而不论。

另外一部分,来自于我个人的理解,欢迎各位与我探讨。

一、易经的来源相传,上古之时,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大禹之时,洛水中浮出神龟,背负“洛书”献给大禹。

伏羲、大禹等上古圣人,观察河图与洛书,开出先天八卦图,那时还没有文字。

到周代之时,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期间,将八卦重叠,衍出六十四卦,并为六十四卦写了卦辞。

周文王的儿子周公,为每卦六爻写出了爻辞,至此易道大显,故《易经》也称为《周易》。

二、易经的论文孔子晚年喜欢学习易经,他根据自己对易经的理解,写了十篇研究易经的论文,称为《易传》或者《十翼》,“翼”有附翼、辅佐之义。

这十篇论文分别是:《彖》上下、《系辞》上下《象》上下、《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孔子的这十篇论文,本来是独立于易经之外的,自宋代程颐开始,将彖、象、文言直接附于各卦各爻之后,将系辞、说卦、杂卦、序卦,附于易经之后,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易经,把孔子这十篇论文,作为了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所以,第一个真正读懂,融会贯通易经的人是孔子。

也可以说,孔子的十翼,的确也成了易经的一部分。

不过,孔子只以人事解易,只包括易经世间法的部分,而不包括出世间法的部分。

三、易经的含义易以道阴阳,古人看到太阳和月亮交替,这是最自然最明显的阴阳变化,所以用“日”“月”二字重叠,会意为“易”,因此,易有两个基本意思:1、交易:阴阳之对待;2、变易:阴阳之流行。

全部的易经,只是讲阴阳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推阐万事万物,脱离阴阳之象和阴阳之数的易理,绝非正理。

四、卦是什么意思卦,其实就是“挂”,把东西悬挂起来,让人来观察,看它象什么,故称为卦象。

易经的道理,全在象中,象包含了无尽的道理,仅仅用人事来解释易理,只不过得到其中的一部分罢了。

五、爻是什么意思爻,就是交的意思,代表阴阳相交。

《周易》基础知识

《周易》基础知识

《周易》基础知识1. 《易经》上经与下经《易经》分上经与下经。

上经共三十卦从乾坤开始,以否泰为中心,论述天地生成发展规律。

带你认识人生社会百态。

下经共三十四卦从咸恒开始,以损益为中心,阐明人伦社会境况。

论述治家、为臣、治国根本之大义。

程传说:“天地万物之本,夫妇人伦之始,所以上经首乾坤,下经首咸,继之以恒也。

”自然与社会是《易经》研究的两大方面内容,社会从属于自然,认识自然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社会,从而指导人们正确行动。

《周易》以朴素的自然观来指导、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指明了人类社会和谐共处的发展之路。

2. 《易经》的构成《易经》共有六十四卦,每卦由六条阴爻(--)或阳爻(—)的卦画符号,和卦辞、爻辞文字共同组成。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3. 卦辞爻辞彖传象传《易经》六十四卦,每卦六爻都是由上下两个三爻八经卦组合而成。

有卦名,卦辞,爻辞以及相应的彖辞、象辞组成。

卦辞:传说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羑里七年,文王重演六十四卦,并作卦辞爻辞以阐明每卦大义。

卦辞是观象系辞,除占断语外,一般以卦象为依据,研究卦辞不能离开卦象。

爻辞:传说除周文王外也为周武王及其臣属共同创制,解释每爻的变动、含意,并作出吉、凶、悔、吝、无咎等判断。

彖辞:传为孔子所作《彖传》。

彖辞是解释卦辞的,共六十四节,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义及卦辞。

彖的意思为断,即断定一卦之义,彖辞往往以卦象、爻象为本简括该卦主旨。

本文在每一卦里用“彖曰”标示。

象传:共四百五十条,其中六十四条阐述卦名、卦义,称《大象传》。

《大象传》解释卦辞,一般先说明卦象组合,然后从卦象中发挥出君子应具备的立身修德原则,是“推天道以明人事”之辞。

三百八十六条解释爻辞,称《小象传》。

解释爻辞,以爻象(包括爻位)为依据。

大象、小象本文皆以“象曰”标示。

4.《周易》中的象、数、理象:指卦象。

“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言。

”象是万事万物特性的归纳和抽象,人们通过象来感知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并预测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笔记】易经入门的十个基本知识点
以下关于易经的介绍,
大部分整理于各种资料,
由于学界还有争论,
故此,存而不论。

另外一部分,
来自于我个人的理解,
欢迎各位与我探讨。

一、易经的来源
相传,上古之时,
黄河中浮出龙马,
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大禹之时,洛水中浮出神龟,
背负“洛书”献给大禹。

伏羲、大禹等上古圣人,
观察河图与洛书,
开出先天八卦图,
那时还没有文字。

到周代之时,
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期间,
将八卦重叠,衍出六十四卦,
并为六十四卦写了卦辞。

周文王的儿子周公,
为每卦六爻写出了爻辞,
至此易道大显,
故《易经》也称为《周易》。

二、易经的论文
孔子晚年喜欢学习易经,
他根据自己对易经的理解,
写了十篇研究易经的论文,
称为《易传》或者《十翼》,
“翼”有附翼、辅佐之义。

这十篇论文分别是:
《彖》上下、《系辞》上下
《象》上下、《文言》、
《说卦传》、《序卦传》、
《杂卦传》。

孔子的这十篇论文,
本来是独立于易经之外的,
自宋代程颐开始,
将彖、象、文言直接附于各卦各爻之后,将系辞、说卦、杂卦、序卦,
附于易经之后,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易经,
把孔子这十篇论文,
作为了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所以,第一个真正读懂,
融会贯通易经的人是孔子。

也可以说,孔子的十翼,
的确也成了易经的一部分。

不过,孔子只以人事解易,
只包括易经世间法的部分,
而不包括出世间法的部分。

三、易经的含义
易以道阴阳,
古人看到太阳和月亮交替,
这是最自然最明显的阴阳变化,
所以用“日”“月”二字重叠,
会意为“易”,
因此,易有两个基本意思:
1、交易:阴阳之对待;
2、变易:阴阳之流行。

全部的易经,
只是讲阴阳之间的关系,
并以此推阐万事万物,
脱离阴阳之象和阴阳之数的易理,
绝非正理。

四、卦是什么意思
卦,其实就是“挂”,
把东西悬挂起来,让人来观察,
看它象什么,故称为卦象。

易经的道理,全在象中,
象包含了无尽的道理,
仅仅用人事来解释易理,
只不过得到其中的一部分罢了。

五、爻是什么意思
爻,就是交的意思,
代表阴阳相交。

爻,也代表了阴阳的运动,
因为只有运动才会相交。

易经各爻,
都是从卦里面出来的,
因此,抛开卦单独谈爻,
是错误的。

孔子的《小象》,
都是解释各爻爻象的,
因此,抛开《小象》单独谈爻,
也是错误的。

六、彖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彖”是一种猛兽,
有点象犀牛,只有一只角,
能够知道天机,人事吉凶,
牙齿最为坚利,咬物必断。

因此取“彖”的意义,
来作为总论、决断一卦基本情况的断词。

七、三易是什么
关于“三易”的说法,
大抵有如下三种:
1、指三本不同时代的易经:
《连山》、《归藏》、《周易》
《周礼》中记载:
夏代之易,以“艮”卦为首,
艮卦象征山,
因此称为《连山》;
商代之易,以“坤”卦为首,
坤象征地,
万物莫不藏于地中,
因此称为《归藏》;
《周易》,是周代之易,
也有易道周普天下万事万物,
无所不备的意思。

2、指易经的三种基本含义。

东汉郑玄《易赞》、《易论》认为:“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3、伏羲、文王、孔子之易的合称。

《四库全书》解释说:
三易者,伏羲、文王、孔子之易也。

一说为:天易、圣易、心易。

我个人认为:
伏羲之易,为天地之易,
是用来解释整个宇宙的;
文王之易,是圣人之易,
是用来阐释万事万物的;
孔子之易,是人世之易,
主要用来阐释人间之事的。

八、易经的核心内容
易经的核心内容,
包括了三个方面,即:
易理、易象、易数。

易无象外之辞,
也就是说易理是依附于易象的。

但至王弼注易以来,
专重易理,象几乎都失传了,
到唐代李鼎祚,恢复了一二分,
到明代来知德,恢复了三四分,
到清代的胡煦,基本恢复,
到晚清尚秉和,易象大显。

数的部分,
自汉代焦延寿、京房一脉,
基本拿来作为卜筮之用了。

但事实上,
易经的象、数、理是一体的,
割裂开来单独而论都是错误的。

而象、数、理,
都是讲阴阳之象、阴阳之数、阴阳之理,
只不过把阴阳之理推演到万事万物罢了。

易经的核心是阴阳之变。

九、古代易学大家
古代研易大家很多,
自孔子以降,汉代田何传易,
逐渐流派纷呈,众说纷纭。

但由于很多都没有写书,
就不一一说了,
主要说一些有著作的。

焦延寿,核心著作《焦氏易林》;
魏伯阳,核心著作《周易参同契》;
陈抟,核心著作《河洛理数》;
邵康节、核心著作《梅花易数》、《皇极经世书》;李鼎祚、核心著作《周易集解》;
来知德、核心著作《来注易经图解》;
胡煦、核心著作《周易函书》;
尚秉和、核心著作《周易尚氏学》。

另外一些大家,
我个人认为有待商榷,
他们有的偏重易理、有的偏重易占。

如:
王弼、核心著作《周易注》;
孔颖达、核心著作《周易正义》;
朱熹、核心著作《周易本义》;
程颐、核心著作《伊川易传》;
麻衣道者、核心著作《火珠林》;
虞翻、核心著作《周易注》;
京房、核心贡献“八宫卦”;
十、学易者的正见
孔子说得很好:
学易学得好的,精微洁净,
学得不好的,一个字:贼。

学易的目的,
乃是通过易经阴阳推阐之妙,
领悟宇宙人生之真理,
进而达到与“道”合一,
天人合一之境界。

占卜是学易的一个方便法门,
可以让人“玩索而有得”,
若过分追求占卜的结果,
则无异于舍本逐末。

可千百年来,
实用主义的中国人,
绝大部分人学易都学成了“贼”,
如通过易经算彩票,股票等等,
基本都是如此。

ps:
1、胡煦认为:河图、洛书同时出于伏羲时代。

我认为他说得有道理。

因为只有同时看到河图和洛书,才能看出一合一分、一体一用、一先天一后天之妙,才可能因此而开出先天八卦图来。

2、来知德认为千古以来的卦变是错误的,非常非常有价值。

而胡煦提出来知德的综卦互生是错误的,也非常非常有价值。

3、关联阅读:
20130524:【易经笔记】学习易经书单
20130813:【易经笔记】五分钟学会算卦
20130815:【易经笔记】易经的基本游戏规则
20130816:【易经笔记】简说先天之数
20130918:【易经笔记】为什么善易者不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