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插座检验原始记录

插头插座检验原始记录
插头插座检验原始记录

XXXXXXXXXX有限公司

插头插座检验原始记录

管理编号:XXXXXXXXXXX 共页第页

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插头插座验原始记录

管理编号:XXXXXXXXXX 共页第页

XXXXXXXX有限公司

插头插座验原始记录

管理编号:XXXXXXXXXXX 共页第页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的书写细则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的书写细则 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书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为保证药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检验记录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 1、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1.1 原始检验记录应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显微绘图可用铅笔)。凡用微机打印的数据与图谱,应剪贴于记录上的适宜处,并有操作者签名;如系用热敏纸打印的数据,为防止日久褪色难以识别,应以蓝黑墨水或碳素笔将主要数据记录于记录纸上。 1.2 检验人员在检验前,应注意检品标签与所填送验单的内容是否相符,逐一查对检品的编号、品名、规格、批号和效期,生产单位或产地,检验目的,以及样品的数量和封装情况等。 1.3 检验记录中,应先写明检验的依据。凡按中国药典、部(局)颁等标准的,应列出标准名称、版本、页数或标准批准文号。 1.4 检验过程中,可按检验顺序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检验日期,操作方法(如系完全按照1.3检验依据中所载方法,可简略扼要叙述;但如稍有修改,则应将改变部分全部记录),实验条件(如实验温度,仪器名称型号和校正情况等),观察到的现象(不要照抄标准,而应是简要记录检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真实情况;遇有反常的现象,则应详细记录,并鲜明标出,以便进一步研究),实验数据,计算(注意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详见《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第450页)和结果判断等;均应及时、完整地记录,严禁事后补记或转抄。如发现记录有误,可用单线划去并保持原有的字迹可辩,不得擦抹涂改;并应在修改处签名或盖章,以示负责。检验或试验结果,无论成败(包括必要的复试),均应详细记录、保存。对废弃的数据或失败的实验,应及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在原始记录上注明。 1.5 检验中使用的标准品、对照品或对照药材,应记录其来源、批号和使用前的处理;用于含量(或效价)测定的,应注明其含量(或效价)和干燥失重(或水分)。 1.6 每个检验项目均应写明标准中规定的限度或范围,根据检验结果作出单项结论(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 1.7 在整个检验工作完成之后,应将检验记录逐页顺序编号,并对本检品作出明确的结论。检验人员签名后,经质量检验机构负责人指定的人员对所采用的标准、操作的规范性、计算及结果判断等项进行校核并签名;再经质量检验机构负责人审核后报告, 2、对每个检验项目记录的要求: 检验记录中,可按实验的先后,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不强求与标准上的顺序一致。项目名称应按药品标准规范书写,不得采用习用语,如将片剂的“重量差异”记成“片重差异”,或将“崩解时限”写成“崩解度”等。最后应对该项目的检验结果给出明确的单项结论。现对一些常见项目的记录内容,提出下述的最低要求(即必不可少的记录内容),检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多记不限。 2.1 [性状] 2.1.1 外观性状:原料药应根据检验中观察到的情况如实描述药品的外观,不可照抄标准上的规定。如标准规定其外观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可依观察结果记录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标准中的臭、味和引湿性(或风化性)等,一般可不予记录,但遇异常时,应详细描述。 制剂应描述供试品的颜色和外形,如:(1)本品为白色片;(2)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白色;(3)本品为无色澄明的液体。外观性状符合规定者,也应作出记录,不可只记录“符合规定”这一结论;对外观异常者(如变色、异臭、潮解、碎片、花斑等)要详细描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 学号:20107011236 (09) 姓名:常萍 检品名称 葡萄糖注射液 批号 国药准字H33021406 规格 500ml:50g 生产单位或产地 包装 非PVC 软袋 供样单位 有效期 2年 检验目的 利用旋光法测定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 检品数量 60ml 检验项目 旋光度 取样日期 2011年9月28日 检验依据 2010年版《药典》第二部 报告日期 2011年9月30日 【性状】 无色或者几乎无色澄明的液体,味甜 【检查】含葡萄糖(C6H12O6.H2O )应为标示重量的95.0%~105.0%。 用旋光仪测定葡萄糖注射液的旋光度。 旋光度测定法系采用钠光谱的D 线(589.3nm )测定旋光度,测定管长度为1dm (如使用其他管长,应进行换算),测定温度为20℃,使用读数至0.01°并经过检定的旋光计。 用标准石英旋光管进行,读数误差应符合规定。 【含量测定】旋光度测定:9.616;9.612;9.616 平均值(AV ):9.615 标示量:10g/100ml [][]l c lc D t D t ?= ?= αα αα100100 t=25℃;L=2dm ;查表得:[]75.52=D t α [] () 0246.10615.90426.12 0852.216 .18018.19875 .521001006 1262612625=?== ? = ??= ?α ααα O H C O H O H C D M M l c () () %25.100%100100/100246.10%100g/100ml %=?= ?= ml g C 标示量标示量 结论:从数据处理所得结果可看出,所测的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符合标准,在标示重量的95.0%~105.0%之间。 检验人: 复核人: 授权签发人

3、食品碳酸钙检验原始记录

食品碳酸钙检验操作记录 品名取样地点总件数件取样总量g 检验依据质量标准 批号代表量Kg 取样件数件每件取样量g 取样器具清洁□已清洗□未清洗取样人取样日期检验人检验日期审核人 项目检验过程记录内控标准检验结果 外观目测产品颜色。无色、无味白色 粉末 □是□不是 碳酸钙含量1、制样:称取0.6g在200℃±5℃干燥4小时的样品(精确至0.0002g), 置于250ml烧杯中,用少量水润湿,滴加盐酸溶液至式样全部溶 解,定容至250ml容量瓶中,摇匀; 2、检测:吸取上述溶液25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30ml,5ml 三乙醇胺溶液,加0.1克钙试剂军酸钠盐指示剂,滴加氢氧化钠 溶液至试剂由蓝色变为酒红色,过量0.5ml,用EDTA标准溶液 滴定溶液至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同时做空白。 EDTA溶液浓度C:mol/L 样品耗EDTA溶液体积V1:ml V2: ml 空白耗EDTA溶液体积V0:ml 样品重量m:m1: g m2: g 结果:1:2: 平均值: 98.0--105.0% % 盐酸不溶物1、制样:称取干燥好的样品5g,精确至0.01g,置于高形烧杯中, 加水润湿后,缓慢加入25ml盐酸溶液,加热至沸腾,趁热用中速定 量滤纸过滤,用热水冲洗烧杯,洗涤至无氯离子,将滤纸连同不溶物 移入已恒定的瓷坩埚内,灰化后,于850℃--900℃灼烧至质量恒定 空坩埚质量M1:1、g 2、g 盐酸不溶物与坩埚质量M2:1、g 2、g 试料质量M:1、g 2、g 结果:1、2、 平均值: ≤0.20% % 游离碱1、制样:称取样品3.0±0.01g,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30ml新煮 沸放冷的水,摇匀,3分钟后干过滤。2、检测:用移液管移取20ml 滤液,加2滴酚酞指示剂,加入0.2m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样品重量: 滴加盐酸标准溶液后红色消失即为合格红色消失□合格□不合格

河道围护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该工程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 2、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河道一期工 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11.6);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浙江省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11、其它有关的设计计算的规范及规程。 二、工程概况 1、工程特点 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中部偏南仓前镇,西邻余杭镇,南接闲林镇,东临五常乡,北与良渚镇、瓶窑镇毗邻。位于东苕溪东岸,余杭塘河穿镇而过,境内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地势西高东低。 根据河道水工结构图纸,设计河底高程为1.0m,垫层厚0.2m,因此河道开挖底高程0.8m,海曙路高程约5.0m,花港路高程约5.5m,因此海曙路沿线河道挖深4.2m,花港路沿线河道挖深4.7m。 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重要性系数为1.0。 本方案涉及的施工范围为:KH0+292.95—KH0+728.75及KH0+953.73—KH0+1230.74 2、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基土特征 根据《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河道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土层分布如下: ①-1层杂填土:灰、灰黄色,以粘性土为主,混碎石、砖块及生活垃圾,

壁纸检测原始记录

JS.QG-12-02.1 泰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壁纸 检测原始记录 检测地点:轻工室 检测: 复核: 规格型号: 样品编号: 检测依据:QB/T4034-2010 检测仪器:见一览表 检测日期: 环境:温度: ℃ 湿度: % 主要用仪器设备一览表 序号 检验项目 单位 标准要求(一等品) 检 验 结 果 数据 处理 1 长度 mm ±1.5% 2 宽度 mm ±1.5% 3 每卷段数和段长 每卷 段数 段 最小 段长 m 4 外观 质量 色差 不应有明显差异 伤痕和皱折 不应有 气泡 不应有 套印 精度 偏差不大于1.5mm 露底 不应有 漏印 不应有 污染点 不应有目视明显的污染点 1.测量壁纸的长度时,从每批中随机抽取至少1%卷数; 2.10m/卷的成品壁纸每卷为一段;15/m 卷和50m/ 卷的成品壁纸每卷段数及段长应符合表1的规定。 序号 仪器名称 型号 精度 计量有效期 设备编号 1 钢卷尺 5m 1mm QG-041 2 直尺 1m 1级 QG-040-02

检测地点:轻工室 检测: 复核: 规格型号: 样品编号: 检测依据:QB/T4034-2010 检测仪器:见一览表 检测日期: 环境:温度: ℃ 湿度: % 主要用仪器设备一览表 序号 仪器名称 型号 精度 计量有效期 设备编号 1 钢卷尺 5m 1mm QG-041 2 直尺 1m 1级 QG-040-02 序号 检验项目 单位 标准要求(优等品) 检 验 结 果 数据 处理 1 长度 mm ±1.5% 2 宽度 mm ±1.5% 3 每卷段数和段长 每卷段数 段 最小段长 m 4 外观 质量 色差 不应有明显差异 伤痕和皱折 不应有 气泡 不应有 套印精度 偏差不大于1.5mm 露底 不应有 漏印 不应有 污染点 不应有 1.测量壁纸的长度时,从每批中随机抽取至少1%卷数; 2.10m/卷的成品壁纸每卷为一段;15/m 卷和50m/卷的成品壁纸每卷段数及段长应符合表1的规定。

原始记录规范

原始记录的书写细则(针对分析检验记录) 原始记录是出具资料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为保证药品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原始记录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 1、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1.1 原始记录应采用统一印制的活页记录纸、实验记录本和各类专用检验记录表格(见附件),并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显微绘图可用铅笔)。凡用微机打印的数据与图谱,应剪贴于记录上的适宜处,并有操作者签名;如系用热敏纸打印的数据,为防止日久褪色难以识别,应以蓝黑墨水或碳素笔将主要数据记录于记录纸上。 1.2 检验人员在检验前,应逐一查对检品的编号、品名、规格、批号和效期,生产单位或产地,检验目的和收检日期,以及样品的数量和封装情况等,并将样品的编号与品名记录于记录纸上。 1.3 原始检验记录,应先写明检验的依据。凡按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地方药品标准或国外药典检验者,应列出标准名称、版本和页数;凡按送验者所附检验资料或有关文献检验者,应先检查其是否符合要求,并将前述有关资料的影印件附于检验记录之后,或标明归档编码。 1.4 检验过程中,可按检验顺序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检验日期,操作方法(如系完全按照1.3检验依据中所载方法,可简略扼要叙述;但如稍有修改,则应将改变部分全部记录),实验条件(如实验温度,仪器名称型号和校正情况等),观察到的现象(不要照抄标准,而应是简要记录检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真实情况;遇有反常的现象,则应详细记录,并鲜明标出,以便进一步研究),实验数据,计算(注意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详见《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第414页)和结果判断等;均应及时、完整地记录,严禁事后补记或转抄。如发现记录有误,可用单线划去并保持原有的字迹可辩,不得擦抹涂改;并应在修改处签名或盖章,以示负责。检验或试验结果,无论成败(包括必要的复试),均应详细记录、保存。对废弃的数据或失败的实验,应及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在原始记录上注明。 1.5 检验中使用的标准品或对照品,应记录其来源、批号和使用前的处理;用于

药材检验原始记录样本

原药材检验报告单

原药材检验记录 【性状】 结果:【鉴别】(1)显微鉴别 横截面: 结果:粉末: 结果:(2)薄层鉴别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粉末1g,加乙醇15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5ml使溶解。 对照药材、对照品溶液配制:取菊花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绿原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O.5mg的溶液。 温度:(℃) 相对湿度:(%) 展开剂:三氯甲烷-丙酮-甲醇-5%浓氨试液 (6:1:1:0.1) 薄层板:硅胶G 显色剂:稀碘化铋钾试液 灯光:白光、紫外光灯(365nm) 展距:(cm)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对应的位置 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S1为对照药材(对照品为中检所提供编号为) S2为对照品(对照品为中检所提供编号为) T为样品 结果: 【检查】杂质不得过 XX % (附录IX A) 杂质称重: g 杂质计算结果为: % (标准规定不得过 XX %) 结果: 膨胀度应不低于4.0(附录IX O) 温度:(℃)相对湿度:(%) 电子天平型号:CP214 溶剂:水 样品编号 1# 2# 3# 干燥品称重: g g g 第一次样品膨胀后体积: ml ml ml

第二次样品膨胀后体积: ml ml ml (两次差异不超过0.1ml) 膨胀度计算结果为:(标准规定不低于4.0) 结果: 水分不得过12.0% (附录Ⅸ H 第一法)。 温度:(℃)相对湿度:(%) 烘箱型号:DHG-91012SA型电子天平型号:CP214 样品编号 1# 2# 第一次称量瓶干燥(105℃ 3h) (g)(g)第二次称量瓶恒重(105℃ 1h) (g)(g)样品称重(g)(g)第一次称量瓶+样品干燥(105℃ 5h) (g)(g)第二次称量瓶+样品恒重(105℃ 1h) (g)(g)水分计算结果为:(%)(标准规定不得过12.0%) 结果: 总灰分不得过4.0%(附录Ⅸ K) 温度:(℃)相对湿度:(%) 马福炉型号:SX2.5-10 电子天平型号:CP214 样品编号 1# 2# 第一次坩锅称重(600℃ 3h) (g)(g)第二次坩锅恒重(600℃ 0.5h) (g)(g)样品称重(g)(g)第一次坩锅+残渣称重(600℃ 3h) (g)(g)第二次坩锅+残渣恒重(600℃ 0.5h) (g)(g)总灰分计算结果为:(%)(标准规定不得过4.0%) 结果: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附录Ⅸ K)。

药材检验原始记录样本

XXXXX药业(饮片)有限公司 原药材检验报告单 XXXXX药业(饮片)有限公司

原药材检验记录 【性状】 结果: 【鉴别】(1)显微鉴别 横截面: 结果: 粉末: 结果: (2)薄层鉴别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粉末1g,加乙醇15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

蒸干,残渣加乙醇5ml使溶解。 对照药材、对照品溶液配制:取菊花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绿原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O.5mg的溶液。 温度:(℃) 相对湿度:(%) 展开剂:三氯甲烷-丙酮-甲醇-5%浓氨试液 (6:1:1:0.1) 薄层板:硅胶G 显色剂:稀碘化铋钾试液 灯光:白光、紫外光灯(365nm) 展距:(cm)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对应的位置 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S1为对照药材(对照品为中检所提供编号为) S2为对照品(对照品为中检所提供编号为) T为样品 结果: 【检查】杂质不得过 XX % (附录IX A) 杂质称重: g 杂质计算结果为: % (标准规定不得过 XX %) 结果: 膨胀度应不低于4.0(附录IX O) 温度:(℃)相对湿度:(%) 电子天平型号:CP214 溶剂:水 样品编号 1# 2# 3# 干燥品称重: g g g 第一次样品膨胀后体积: ml ml ml 第二次样品膨胀后体积: ml ml ml (两次差异不超过0.1ml) 膨胀度计算结果为:(标准规定不低于4.0)

结果: 水分不得过12.0% (附录Ⅸ H 第一法)。 温度:(℃)相对湿度:(%) 烘箱型号:DHG-91012SA型电子天平型号:CP214 样品编号 1# 2# 第一次称量瓶干燥(105℃ 3h) (g)(g)第二次称量瓶恒重(105℃ 1h) (g)(g)样品称重(g)(g)第一次称量瓶+样品干燥(105℃ 5h) (g)(g)第二次称量瓶+样品恒重(105℃ 1h) (g)(g)水分计算结果为:(%)(标准规定不得过12.0%) 结果: 总灰分不得过4.0%(附录Ⅸ K) 温度:(℃)相对湿度:(%) 马福炉型号:SX2.5-10 电子天平型号:CP214 样品编号 1# 2# 第一次坩锅称重(600℃ 3h) (g)(g)第二次坩锅恒重(600℃ 0.5h) (g)(g)样品称重(g)(g)第一次坩锅+残渣称重(600℃ 3h) (g)(g)第二次坩锅+残渣恒重(600℃ 0.5h) (g)(g)总灰分计算结果为:(%)(标准规定不得过4.0%) 结果: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附录Ⅸ K)。 温度:(℃)相对湿度:(%) 马福炉型号 SX2.5-10 电子天平型号 CP214

药物检验原始记录的格式大全

一、化学鉴别法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 检品名称:检验日期: 批号:规格: 【鉴别】 / 结果:□呈正反应□不呈正反应 结论:□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 检验者: 复核者: 第页

二、TLC鉴别法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 检品名称:检验日期: 批号:规格: [鉴别]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对照品(或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溶液的制备: 对照物质来源: □均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其他: No: 薄层色谱条件与结果详见附图()。 结论:□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 (规定:在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或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验者: 复核者: 第页

三、TLC图 薄层色谱检验记录图号: 检品名称:检品编号: 检验日期: 天气:室温:湿度: 薄层板:展开温度: 展开剂: 显色剂及检视方法: 点样量( l): 点样顺序: 1 2 结论: 检验者: 复核者: 第页

四、 相对密度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 检品名称: 检品编号: 检验日期: 规格: 批号 室温: 湿度: 相对密度(比重瓶法) 照相对密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A V I A V II 二部附录一部附录)测定。 测定方法: □比重瓶法 □韦氏比重称法 (规定测定温度为20℃)。 天平: 实验温度: 空瓶重(W 1): 瓶+供试品重(W 2): 供试品重(W 2-W 1): 瓶+水重(W 3): 水重(W 3-W 1): 结果计算:计算公式:相对密度 = 水重量 供试品重量 结论: (规定 ) 检验者: 复核者: 第 页

五、PH值测定法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 检品名称:检品编号: 检验日期: 批号:规格:温度:湿度: pH值 照pH值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I G)测定。 仪器: 校正仪器用标准缓冲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缓冲液(pH4.00) 磷酸盐标准缓冲液(pH6.86) 其它: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pH值测定结果: 结论:□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 (规定: ) 检验者: 复核者: 第页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书写范例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书写范例 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书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为保证药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检验记录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 药品检验报告书是对药品质量作出的技术鉴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药检人员应本着严肃负责的态度,根据检验记录,认真填写“检验卡”,经逐级审核后,由所领导签发“药品检验报告书”。要求做到:依据准确,数据无误,结论明确,文字简洁,书写清晰,格式规范;每一张药品检验报告书只针对一个批号。 1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11原始检验记录应采用统一印制的活页记录纸和各类专用检验记录表格(见附件),并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显微绘图可用铅笔)。凡用微机打印的数据与图谱,应剪贴于记录上的适宜处,并有操作者签名;如系用热敏纸打印的数据,为防止日久褪色难以识别,应以蓝黑墨水或碳素笔将主要数据记录于记录纸上。 1检验人员在检验前,应注意检品标签与所填检验卡的内容是否相符,逐一查对检品的编号、品名、规格、批号和效期,生产单位或产地,检验目的和收检日期,以及样品的数量和封装情况等。并将样品的编号与品名记录于检验记录纸上。 13检验记录中,应先写明检验的依据。凡按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地方药品标准或国外药典检验者,应列出标准名称、版本和页数;凡按送验者所附检验资料或有关文献检验者,应先检查其是否符合要求,并将前述有关资料的影印件附于检验记录之后,或标明归档编码。 14检验过程中,可按检验顺序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检验日期,操作方法(如系完全按照13检验依据中所载方法,可简略扼要叙述;但如稍有修改,则应将改变部分全部记录),实验条件(如实验温度,仪器名称型号和校正情况等),观察到的现象(不要照抄标准,而应是简要记录检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真实情况;遇有反常的现象,则应详细记录,并鲜明标出,以便进一步研究),实验数据,计算(注意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详见《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第414页)和结果判断等;均应及时、完整地记录,严禁事后补记或抄。如发现记录有误,可用单线划去并保持原有的字迹可辩,不得擦抹涂改;并应在修改处签名或盖章,以示负责。检验或试验结果,无论成败(包括必要的复试),均应详细记录、保存。对废弃的数据或失败的实验,应及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在原始记录上注明。 15检验中使用的标准品或对照品,应记录其来源、批号和使用前的处理;用于含量(或效价)测定的,应注明其含量(或效价)和干燥失重(或水分)。 16每个检验项目均应写明标准中规定的限度或范围,根据检验结果作出单项结论(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并签署检验者的姓名。 1在整个检验工作完成之后,应将检验记录逐页顺序编号,根据各项检验结果认真填写‘检验卡’,并对本检品作出明确的结论。检验人员签名后,经主管药师或室主任指定的人员对所采用的标准,内容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的书写细则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的书写规定 药品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书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追溯性。规范检验记录是保证再现实验过程,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实现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发挥技术支撑和服务社会的功能。为保证药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检验记录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标准正确,数据准确,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 1、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1.1 检验人员在检验前,应进行核对。注意检品与检品卡的内容是否相符,逐一查对检品的编号、名称、规格、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检验项目、检验目的、检验依据、收检日期、检品数量和包装情况等,并将相关内容记录于检验原始记录纸上。 1.2 检验原始记录应记录在检验原始记录纸上,用统一的文件编号,采用活页记录纸和各类专用检验记录表格,检验过程可采用计算机打印或用蓝黑色钢笔、碳素笔或签字笔书写,试验数据如取样量、溶剂用量等应用钢笔、碳素笔或签字笔书写,各检验项目的记录格式参照各检验科室原始记录模板书写,内容应包括所有与检验有关的信息。凡用仪器打印的数据与图谱,应注明检品编号、文件编号、检验项目(包括图谱的具体试验名称和数据归属),并有检验者、校对者签名,需要引用的数据要在相关数据前打勾。仅有数据(如不溶性微粒)的打印纸附于检验原始记录后,或粘贴于原始记录的适宜处,并加盖检验者骑缝章或骑缝签字。如用热敏纸打印数据,为防止日久褪色难以识别,应以钢笔、碳素笔或签字笔将主要数据记录于原始记录纸上。 1.3 检验依据按国家(中国药典)、部、局颁标准等成册标准检验的,应在检验原始记录中写明标准名称、版本和页数;按单篇标准检验的,应在检验原始记录中写明标准名称并将标准复印件附于检验原始记录最后面;按委托人提供检验资料或有关文献检验的,应在检验原始记录中写明标准名称并将有关资料附于检验原始记录最后面(注册检验资料除外)。 1.4 检验过程可按检验顺序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检验日期,操作方法(如完全按照检验依据中所载方法,可简略扼要叙述),实验条件(如实验温湿度,仪器名称型号和编号),实验结果(不要照抄标准,而应简要记录检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真实情况;遇有反常的现象,则应详细记录,并鲜明标出,以便进一步研究),实验数据,计算(注意有

泡沫塑料测试标准总结

泡沫塑料测试标准总结 泡沫塑料是由大量气体微孔分散于固体塑料中而形成的一类高分子材料,具有质轻、隔热、吸音、减震等特性,且介电性能优于基体树脂,用途很广。几乎各种塑料均可作成泡沫塑料,发泡成型已成为塑料加工中一个重要领域。泡沫塑料测试,泡沫塑料检测等检测服务,找专业机构,去科标化工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具有权威资质认证,出具权威检测报告! 检测产品范围: 硬质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酚醛树脂泡沫塑料、氨基泡沫塑料、环氧泡沫塑料、热固性丙烯酸酯树脂泡沫塑等; 软质泡沫塑料 检测项目: 物理性能:密度、厚度、尺寸、吸水性、韧性等; 力学性能:硬度,刚度,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摩擦性能,拉伸、抗压强度等; 热学性能:热稳定性,熔融温度,膨胀系数,氧化指数等; 电学性能:电绝缘性,介电常数,介电损耗等; 环境性能:耐酸性、耐碱性,耐盐性,耐溶剂性等; 老化测试:耐高低温,盐雾试验,紫外老化,热老化性能等; 检测标准: 10CJ16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保温系统建筑构造 CAS 137-2006 轻质耐热粉泡沫塑料复合保温隔热屋面板 CJ/T 129-2000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外护层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 GA 303-2001 软质阻燃聚氨酯泡沫塑料 GB/T 10007-2008 硬质泡沫塑料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GB/T 1033.1-2008 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 1033.2-2010 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2部分:密度梯度柱法 GB/T 1033.3-2010 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3部分:气体比重瓶法 GB/T 10799-2008 硬质泡沫塑料开孔和闭孔体积百分率的测定 GB/T 10801.2-2002 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 GB/T 10802-2006 通用软质聚醚型聚氨酯泡沫塑料 GB/T 12811-1991 硬质泡沫塑料平均泡孔尺寸试验方法 GB/T 12812-2006 硬质泡沫塑料易碎性的测定 GB 13398-2008 带电作业用空心绝缘管、泡沫填充绝缘管和实心绝缘棒 GB/T 15048-1994 硬质泡沫塑料压缩蠕变试验方法 GB/T 20219-2006 喷涂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GB/T 20219-2015 绝热用喷涂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GB/T 20672-2006 硬质泡沫塑料在规定负荷和温度条件下压缩蠕变的测定 GB/T 20673-2006 硬质泡沫塑料低于环境温度的线膨胀系数的测定 GB/T 21332-2008 硬质泡沫塑料水蒸气透过性能的测定 GB/T 21333-2008 硬质泡沫塑料自结皮高密度材料试验方法 GB/T 21558-2008 建筑绝热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GB/T 22936-2008 花卉用酚醛泡沫塑料 GB/T 24451-2009 慢回弹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记录表格

附录A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记录表格 A.0.1标准贯入试验数据可按表A.0.1的格式记录。 表A.0.1 标准贯入试验数据记录表 A.0.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数据可按表A.0.2的格式记录。 表A.0.2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数据记录表 A.0.3静力触探试验数据可按表A.0.3的格式记录。 表A.0.3 静力触探试验数据记录表

A.0.4十字板剪切试验数据可按表A.0.4的格式记录。 附表A.0.4 十字板剪切试验数据记录表 A.0.5平板载荷试验/岩石地基载荷试验数据可按表A.0.5的格式记录。 表A.0.5 平板载荷试验/岩石地基载荷试验数据记录表

A.0.6钻芯法检测现场操作记录可按表A.0.6的格式记录。 表A.0.6 钻芯法检测现场操作记录表 A.0.7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桩(墙)芯样编录可按表A.0.7的格式记录。 表A.0.7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桩(墙)芯样编录表

A.0.8钻芯法检测水泥搅拌桩与水泥土墙芯样编录可按表A.0.8的格式记录。 表A.0.8钻芯法检测水泥搅拌桩与水泥土墙芯样编录表 A.0.9钻芯法检测芯样综合柱状图可按表A.0.9的格式记录和描述。 表A.0.9钻芯法检测芯样综合柱状图记录和描述表

注:□代表芯样试件取样位置。 A.0.10单桩静载试验数据可按表A.0.10的格式记录。 表A.0.10单桩静载试验数据记录表 注:1对抗压桩表中位移可更换为沉降,对抗拔桩表中位移可更换为上拔量; 2对锚桩法中的锚桩上拔位移监测也可按本表格进行记录; 3 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的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数据可按此表的格式记录。 A.0.11单向多循环加载法的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数据可按表A.0.11的格式记录。 表A.0.11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数据记录表

地基基础检测记录与报告

地基基础检测记录与报告 3.9.1地基基础检测原始记录应能再现检测过程,并由试验、复核人员及时签字确认。 3.9.1【条文说明】:原始记录应包括工程名称、设计要求、检测方法、检测依据、检测数量、试样编号、试样描述,检测设备、检测时间、检测人员、异常情况说明、观测数据(人工记录或电子记录)、电子记录的文件名及存放等信息。 3.9.2检测中,若发现检测数据异常,现场检测工程师应查明原因。 3.9.3验收性检测中,确认检测数据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检测机构应在24小时内报告建设(监理)单位并通过省监管系统(地基基础检测子系统)报告工程项目所在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3.9.3【条文说明】:3.9.3条明确了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的处置办法。 3.9.4检测报告应与原始记录对应,结论准确,用词规范。 3.9.4【条文说明】:对容易混淆的术语和概念应以本规

程为准。检测报告信息不得超过原始记录的信息范围。 3.9.5检测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基础类型,设计要求,检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数量,检测日期; 2主要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3检测点或受检桩的编号、位置和相关施工记录; 4主要检测仪器设备; 5检测方法; 6实测与计算分析曲线、表格和检测数据汇总结果; 7检测结论; 7检测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描述; 8报告使用说明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宜。 3.9.5【条文说明】: 本条仅规定了对检测报告的共性要求。相关施工记录是由委托方提供的。报告使用说明可以指导委托方、设计方有

关方面等正确解读与使用检测报告。检测点或受检桩经过检测可能会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时,应在检测报告中予以说明。 除此,检测报告中应包含各种检测方法的具体特征;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给出每个试验点的检测结果;平板载荷试验应给出每个点的承载力特征值;承载力检测结果应给出每根受检桩的承载力。祥见各种检测方法的章节。 3.9.6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报告应当按年度统一编号,编号应连续。 3.9.6【条文说明】: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报告编号应符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相关规定。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的书写细则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的书写 细则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药品检验 原始记录的书写规定 药品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书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追溯性。规范检验记录是保证再现实验过程,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实现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发挥技术支撑和服务社会的功能。为保证药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检验记录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标准正确,数据准确,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 1、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检验人员在检验前,应进行核对。注意检品与检品卡的内容是否相符,逐一查对检品的编号、名称、规格、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检验项目、检验目的、检验依据、收检日期、检品数量和包装情况等,并将相关内容记录于检验原始记录纸上。 检验原始记录应记录在检验原始记录纸上,用统一的文件编号,采用活页记录纸和各类专用检验记录表格,检验过程可采用计算机打印或用蓝黑色钢笔、碳素笔或签字笔书写,试验数据如取样量、溶剂用量等应用钢笔、碳素笔或签字笔书写,各检验项目的记录格式参照各检验科室原始记录模板书写,内容应包括所有与检验有关的信息。凡用仪器打印的数据与图谱,应注明检品编号、文件编号、检验项目(包括图谱的具体试验名称和数据归属),并有检验者、校对者签名,需要引用的数据要在相关数据前打勾。仅有数据(如不溶性微粒)的打印纸附于检验原始记录后,或粘贴于原始记录的适宜处,并加盖检验者骑缝章或骑缝签字。如用热敏纸打印数据,为防止日久褪色难以识别,应以钢笔、碳素笔或签字笔将主要数据记录于原始记录纸上。

药材检验原始记录样本

XXXXX药业(饮片) 原药材检验报告单检验单号:

XXXXX药业(饮片) 原药材检验记录 检验单号: 【性状】 结果:【鉴别】(1)显微鉴别

横截面: 结果: 粉末: 结果: (2)薄层鉴别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粉末1g,加乙醇15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5ml使溶解。 对照药材、对照品溶液配制:取菊花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绿原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O.5mg的溶液。 温度:(℃) 相对湿度:(%) 展开剂:三氯甲烷-丙酮-甲醇-5%浓氨试液 (6:1:1:0.1) 薄层板:硅胶G 显色剂:稀碘化铋钾试液 灯光:白光、紫外光灯(365nm) 展距:(cm)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对应的位置

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S1为对照药材(对照品为中检所提供编号为) S2为对照品(对照品为中检所提供编号为) T为样品 结果: 【检查】杂质不得过XX % (附录IX A) 杂质称重: g 杂质计算结果为:% (标准规定不得过XX %) 结果: 膨胀度应不低于4.0(附录IX O) 温度:(℃)相对湿度:(%) 电子天平型号:CP214 溶剂:水 样品编号1# 2# 3# 干燥品称重:g g g 第一次样品膨胀后体积:ml ml ml 第二次样品膨胀后体积:ml ml ml (两次差异不超过0.1ml) 膨胀度计算结果为:(标准规定不低于4.0) 结果: 水分不得过12.0% (附录ⅨH 第一法)。 温度:(℃)相对湿度:(%)

烘箱型号:DHG-91012SA型电子天平型号:CP214 样品编号1# 2# 第一次称量瓶干燥(105℃3h) (g)(g)第二次称量瓶恒重(105℃1h) (g)(g)样品称重(g)(g)第一次称量瓶+样品干燥(105℃5h) (g)(g)第二次称量瓶+样品恒重(105℃1h) (g)(g)水分计算结果为:(%)(标准规定不得过12.0%) 结果: 总灰分不得过4.0%(附录ⅨK) 温度:(℃)相对湿度:(%) 马福炉型号:SX2.5-10 电子天平型号:CP214 样品编号1# 2# 第一次坩锅称重(600℃3h) (g)(g)第二次坩锅恒重(600℃0.5h) (g)(g)样品称重(g)(g)第一次坩锅+残渣称重(600℃3h) (g)(g)第二次坩锅+残渣恒重(600℃0.5h) (g)(g)总灰分计算结果为:(%)(标准规定不得过4.0%) 结果:

化验室各类原始记录簿表格

实用文档 检测任务通知单 样品编号样品名称检验性质要求完成时间月日原料组成执行标准样品室负责人 检测项目分析方法养分含量%承检者任务完成时间承检者签字 样品制备要求 备注 经办人:任务通知日期:年月日

样品领取、返还登记表 表07 编号样品名称领样人领用日期样品用量返还人返还时间样品保管人备注注:一律用签字笔或钢笔黑体字填写。

试剂使用台帐 表08 试剂名称(纯 度) 试剂 用途领用人时间保管人备注领用量返还量 说明:一律用签字笔或钢笔黑体字填写。

称量瓶.坩埚恒重原始记录 表10 恒重日期天平编 号 干燥时 间 烘干温 度℃ 容器编号 测定次数 12345

标准溶液标定原始记录 表11 被标定溶液名称及配制浓度基准物(液)名称 及浓度 标定方法依据计算公式 标定日期年月日温度℃湿度%天平(基准液滴定管)编号被标定溶液滴定管编号 简要标定操作 过程 重复测定次数基准物质 量m (g) 或基准液 体积ml 起 始 读 数 ml 最 后 读 数 ml 滴定 管补 正 ml 空 白 补 正 ml 温度 补正 ml 真实 体积 V ml 被 标 液 浓 度 mol/L 平 均 值 mol/L 最 后 定 值 mol/L 标定1 2 3 4 复标1 2 3 4 标定质量控制方法允差实标误差结论 备注 标定人:复标人:审核人:

水分含量测定原始记录 (烘箱法) 表14样品名称样品编号检验性质 检验依据检验日期年月日 天平编号烘箱编号室内温度℃,湿度% 真空度MP a烘箱温度干燥时间分 测定次数 项目 1234干燥前称量瓶+试样m2g 干燥前称量瓶m3g 干燥前试样质量m=m2-m3g 干燥后称量瓶+试样m4g 干燥后试样的质量m1=m4-m0 g 计算结果H2O % 平均值H2O % 计算公式:H2O%=m-m1 ×100 m 空称量瓶恒重记录1234 平均重m0 检验人:复合人: 日期: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