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颅内压增高症1 例临床分析
颅内压增高症PPT课件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颅内压增 高症可分为继发性颅内压增高和 原发性颅内压增高。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颅内压增高症的常见病因包括颅脑外 伤、颅内肿瘤、颅内感染、脑血管疾 病等。
病理机制
颅内压增高的病理机制主要包括脑脊 液循环障碍、脑组织体积增加、颅内 血容量增多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症的典型表现包括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意 识障碍等。
临床研究
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验证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 性。
研究挑战与机遇
挑战
颅内压增高的发病机制复杂,现有的治疗方法有限,且治疗效果不理想。
机遇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新的诊断和治疗手段的出现,为颅内压增高的治疗提供了 新的机会。同时,基础颅内压增高症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颅内压增高症概述 • 颅内压增高症的治疗 • 颅内压增高症的预防与护理 • 颅内压增高症的案例分析 • 颅内压增高症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颅内压增高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颅内压增高症是指因各种原因导 致颅腔内压力升高,超出正常生 理耐受范围,引起一系列症状和 体征的疾病。
缓解颅内压增高。
高压氧治疗
在高压环境下进行吸氧治疗,可 以提高血液氧含量,改善脑组织 缺氧状态,缓解颅内压增高症状
。
03
颅内压增高症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保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的习惯,特别是对颅脑部分的检查,以便及 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颅内压增高风险因素。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 以及避免过度劳累等,有助于维护颅脑健康,预防颅内压增高。
良性颅内高压症诊断与治疗PPT

药物治疗:如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等
运动疗法:如步行、游泳、瑜伽等 心理治疗:如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
生活方式调整:如保持良好的作息、 饮食习惯等
定期复查:如定期进行CT、MRI等检 查,监测病情变化
预后评估
预后因素:年龄、 性别、病情严重 程度、治疗效果 等
预后结果:完全 康复、部分康复、 无明显改善、病 情恶化等
THEME TEMPLATE
20XX/01/01
良性颅内高压 症诊断与治疗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良性颅内高压症的诊断
良性颅内高压症的治疗 良性颅内高压症的预防与护理 良性颅内高压症的康复与预后 良性颅内高压症的最新研究进
展
良性颅内高压症的诊断
章节副标题
诊断标准
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颅内压升高,超过200mmH2O 脑脊液检查正常或轻微异常 影像学检查显示脑室扩大、脑水肿等 排除其他颅内疾病,如脑肿瘤、脑出血等 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
章节副标题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护理方法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过度 劳累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避免高盐、 高脂肪、高糖的 食物
保持良好的睡眠 习惯,避免熬夜 和过度睡眠
手术风险:可 能出现脑出血、 感染等并发症
术后护理:注 意观察病情变 化,预防并发
症发生
其他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降压药物,如乙酰唑胺、甘露醇等 手术治疗: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心房分流术等 物理治疗:进行高压氧治疗、理疗等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
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38例临床分析

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38例临床分析
谢贵阳;冀英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
【年(卷),期】1997(12)15
【摘要】良性颅内压增高症指临床亚急性起病,仅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没有局灶症状,脑脊液检查,头颅CT扫描均无异常征象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自1993~1996年4年共收治38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24例,女14例,年龄2月~1岁34例,~3岁4例。
【总页数】1页(P717)
【作者】谢贵阳;冀英
【作者单位】河南省永城县人民医院;河南省永城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
【相关文献】
1.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42例临床分析 [J], 黎琳
2.良性颅内压增高症12例临床分析 [J], 李来刚
3.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39例临床分析 [J], 张丽芳;薛林;孙百弟
4.婴幼儿药源性良性颅内压增高症32例临床分析 [J], 苏爱芳;施向阳
5.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78例诊治分析 [J], 陈小聪;张雯;肖芳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内压增高

↓
↓
↓ 左心室、心房负荷增高
↓
↓
肺静脉压升高,肺毛细血管楔压升高
↓
肺水肿
第二十一页,共55页。
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二)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7.对心肌和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颅内压增高 ↓
儿茶酚胺类递质增高
↓ 血流动力学改变,心电生理、心血管改变
↓ 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第二十二页,共55页。
颅内压增高的类型
失,视盘隆起,静脉怒张 4. 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变化 5. 其他:头皮静脉怒张,头颅增大,颅缝增宽,囟门饱
满隆起
第二十五页,共55页。
颅内压增高的诊断
• 病史 • 症状体征
头痛 呕吐 视神经乳头水肿 • 辅助检查
CT MRI DSA
X-RAY
腰椎穿刺 慎行
第二十六页,共55页。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
• 一般处理: 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
第三十五页,共55页。
小结
• 目前还不存在绝对的ICP阈值; • 在目前条件下ICP>20-25mmHg需
要开始治疗; • 除考虑ICP值外,要结果临床和影像结果综合判断,脑
疝风险大者可考虑治疗。
第三十六页,共55页。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需要进一步研究CPP或ICP控制处理的差异,是否 CPP控制组更有效。
第四十七页,共55页。
处理措施——总结
渗透性利尿
• 甘露醇的用量:0.25-0.5-1.0/kg/,4-6次/日。
• 即时作用:扩张血容量,降低血粘度,改善脑灌注和脑供氧 ;15-30分钟产生渗透透压递度,脱水。
• 不预防性使用。
• 渗透压:310-320mosm/L • 血钠<148-150mmol/L。
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29例临床分析(精)

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29例临床分析(精)【摘要】收集1997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收治的各种原因所致的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患儿29例,将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体温增高者18例,伴惊厥1例。
查体:面神经征阳性4例,腓反射阳性1例,前囟未闭者均有明显隆起或紧张,全部病例无脑膜刺激征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结果全部病例经脱水降颅压、病因及对症治疗后,颅内压增高症状均在2~8天内消失。
【关键词】颅内压增高婴幼儿1997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收治的各种原因所致的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患儿29例,现将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9例患儿中,男16例,女13例,≤6个月小婴儿5例,6~12个月婴儿17例,幼儿7例。
1.2 临床表现全部患儿均急性起病,病程多在1周内,首发症状为发热者18例,多有烦躁、恶心、呕吐,3例患儿诉头痛,面神经征阳性4例,腓反射阳性1例。
婴幼儿发热伴惊厥1例。
前囟未闭者均有明显隆起或紧张,全部病例无脑膜刺激征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1.3实验室检查29例患儿均做了脑脊液检查,其脑脊液压力均>1.96kpa(200mmH2O),但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及培养均无异常。
颅脑CT检查16例均正常,颅脑B超检查4例均无脑室扩大,测血清钙20例,5例<1.85mmol/L,血糖测定11例均正常。
1.4 诊断及鉴别诊断29例患儿中感染性疾病19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2例,中耳炎2例,幼儿急疹3例,小儿腹泻病2例;药物反应5例(维生素A中毒3例,氟哌酸1例,头孢拉定1例),维生素D缺乏5例。
29例患儿中病初误诊19例,其中误诊为颅内感染17例,迟发性维生素K 缺乏2例。
1.5 治疗与转归本组29例患儿中,9例用20%甘露醇治疗,4例用地塞米松,6例联合应用20%甘露醇和地塞米松,3例加用速尿治疗,5例单纯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其余给予病因治疗及对症治疗。
《颅内压增高症》课件

避免长时间使 用电脑、手机 等电子产品, 注意用眼卫生
保持良好的睡 眠质量,避免 失眠、多梦等
问题
病因: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等 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 治疗过程: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 治疗效果: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
患者情况:颅内压 增高症,伴有头痛、 恶心、呕吐等症状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 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保持心情愉运动, 保持平稳心态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 熬夜、过度劳
累
定期进行身体 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相关
疾病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避免 高脂肪、高糖、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 度劳累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 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 并治疗相关疾病
避免头部外伤,防止颅内出血 和脑水肿的发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睡眠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颅内压增高症
抗癫痫药物:如苯 妥英钠、卡马西平 等,用于控制癫痫 发作,降低颅内压
手术目的:降低颅内压,缓解 症状
手术方式:包括开颅手术和微 创手术
手术风险:可能引起脑损伤、 感染等并发症
术后护理: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使用降 颅内压药物,如甘 露醇、甘油等
手术治疗:进行 脑室引流、脑脊 液分流等手术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01
02
03
良性颅内高压的影像表现

2、视神经乳头增厚、隆起、或突出(正常应向
外凸的视神经巩膜附着处变平甚至反向凸向玻 璃体腔),眼球后壁变扁平。
3、视神经周围蛛网膜下腔增宽或者视神经鞘肿胀、 增粗(围绕视神经的脑脊液空间宽度超过 2 mm ),正常视神经周围蛛网膜下腔较窄(宽度约 0.5 mm)
视神经周围蛛网膜下腔增宽时,蛛网膜下腔高信 号的脑脊液包绕低信号的视神经轴位呈“双轨征 ”,冠状位呈“环征”
◆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94%) ◆视力模糊、视乳头水肿(68%) ◆搏动性颅内噪音(58%) ◆复视(38%,多为水平性)或失明(30%)
相关辅助检查:
◆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250 mm H2O,并脑 脊液生化无异常
◆影像检查主要是MRI检查
BIH的MRI表现:
1、空蝶鞍或部分空蝶鞍(垂体体积小于正常蝶鞍高 度 50%或上缘明显下凹)或垂体柄向后移位; 原发性颅内压增高出现空蝶鞍及部分空蝶鞍者约 55%~94%
谢谢
参考文献
◆以眼部症状首诊的良性颅内压增高的MRI 影像学特征 王媛 燕飞 鲜军舫 李静眼科 2015 年第 24 卷第 5 期 ◆良性颅内高压的诊断与治疗 章翔 费舟 张剑宁 临床神经外科杂 志 ◆良性颅内压增高病因分析 倪 俊 李舜伟 北京医学2002年第 24卷第6期
◆良性颅内压增高症12例临床分析 李来刚 (解放军第四七七医院 神经内科)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年5月第7卷第10期 ◆白人驹,张雪林 医学影像诊断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4、视神经增粗变细、异常信号及强化;视神经迂曲 冗长或“S”形改变
病例1、年轻女性,持续性头痛病史。行颅脑 MRI 检查 结果如下
病例2、女性,35 岁,头痛数月,弯腰时加重。行颅脑 CT 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遂行 MRI 检查结果如下。
颅内压增高

一般处理——血压的管理
• 镇静后如果MAP和ICP仍然较高,降低血压可以降低ICP。 这在脑的自动调节功能紊乱时尤其有效。 • 如果CPP>120mmHg,ICP>20mmHg,应该使用短效的降 血压药物,使CPP接近100mmHg左右。 • 当CPP<70mmHg,ICP>20mmHg时,合理的策略是利用升 压药物提高MAP,如多巴胺。通过提高MAP,由缺氧 引起的脑血管扩张可以得到控制,脑血管收缩后引起 脑组织容量和ICP的降低。
收缩期 呼气时 舒张期
颅内压增高
吸气时
颅内压降低
主要通过脑脊液量的增减来进行 脑脊液的分泌增加
颅内压过低
脑脊液的吸收减少
脑脊液的吸收增加
颅内压过高 脑脊液的分泌减少
•脑脊液的总量占颅腔总容积的10%, 约150ml •颅内压增高时,有一部分脑脊液被挤入 脊髓蛛网膜下腔,起下调颅内压的作用
• 当颅腔总容积超过5%时,颅内压开始增 高,当颅腔总容积超过8%~10%时,则 会产生严重的颅内压增高
5.胃肠功能紊乱,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
●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缺血损伤
●消化道粘膜血管收缩缺血
(二)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6.神经源性肺水肿 下丘脑 、 延髓受压 ↓ ↓ 肺血容量增加 血压升高 ↓ ↓ ↓ 左心室、心房负荷增高 ↓ ↓ 肺静脉压升高,肺毛细血管楔压升高 ↓ 肺水肿
(二)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一般处理——体位
• 头位抬高:15-30度,抬高头位可以降低脑静脉压力和脑 血流量,因而可以稳定的降低颅内压。但抬高头位有 降低CPP的危险。 • 15度:MAP↓7.3mmHg,CPP↓7mmHg;ICP↓1.0mmHg; 30度:MAP↓14mmHg, CPP↓12mmHg ICP↓1.6mmHg • 部分学者认为在CPP<70mmHg时应将头置于水平位置。 在CPP>70mmHg的情况下是安全的。应避免头颈部位置 过于扭曲以免影响静脉回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良性颅内压增高症
1 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
2014-08-21T08:46:43.6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9期供稿 作者: 禹萌1 李颖1 耿晓林2
[导读] 良性颅内压增高症或原发性颅内压增高症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综合征,因其病因复杂,临床容易误诊。
禹萌
1 李颖1 耿晓林2
(1
郑州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新乡 453100)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199-02
良性颅内压增高症(benign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BIH)或原发性颅内压增高症( 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是神经系统
常见的综合征,因其病因复杂,临床容易误诊。临床上此类患者几乎总是首先被考虑为脑瘤所致的颅内高压症
,故临床上又称假性脑瘤
(pseudotumor cerebri,PTC)[1]
。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平卧时进行性加重,可伴有恶心、呕吐、头晕、视物模糊、复视等。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9岁。主因“间断头痛5天”于2012 年5月8 日入院。入院前9d 因受凉后出现感冒,伴低热症状。入院前5天前,患者突然出
现头痛,呈阵发性搏动性头痛,每次持续数分钟,以颞、额部为主,伴恶心、呕吐、视物不清,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头晕、走路不
稳,无耳鸣、耳聋,无肢体麻木及无力,无大小便失禁,无四肢抽搐、意识障碍等。于当地社区门诊诊为
“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输液治疗,
体温趋于正常,但头痛症状无明显减轻,于
2012-05-08 日于我院急诊行头部CT示: 未见明显异常。建议行MRI检查。遂入院。
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脂代谢紊乱等病史,无烟酒不良嗜好。入院查体: 体格检查:T:36.6℃,P:68次/分,R:
18
次/分,BP:115/60mmHg。专科检查:意识清楚,言语流利,高级智能正常。双侧眼球运动充分,未见水平眼震,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约
3.0mm,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纹对称,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双咽反射灵敏。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双侧
巴氏征阴性。深浅感觉系统未见异常。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稳准,
Romberg征睁眼、闭眼均稳准。颈强,克氏征、布氏征阳性。实验室
检查大致正常。入院第二天行腰椎穿刺术,测脑脊液压力为
600mmH2O,脑脊液常规生化除氯化物(119mmol/L) 稍低外,余正常。复查头
部
MRI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脑实质内未见明确异常信号影。枕大池扩大,余脑池及脑室系统大小、形态尚可,脑沟裂未见增宽加深,中线
结构居中。头部
MRV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窦汇及大脑大静脉形态、走行正常,未见异常信号影,双侧横窦及乙状窦走行可,未见
明确异常信号影。肺部
CT未见异常。心脏彩超示无异常。诊断为: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给于甘露醇及地塞米松等治疗,患者头痛症状渐缓
解,视力恢复。住院治疗
15余天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2.
讨论
良性颅内压增高是一种发展缓慢,能自行缓解的颅内压增高综合症。主要病理改变是颅内静脉系统阻塞、脑肿胀、脑水肿和脑脊液分
泌过多
[2]。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其诊断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平卧进行性加重,伴有恶心呕
吐、头晕、视物模糊等
,检查除视乳头水肿外,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有时可见良性颅内压(ICP)增高引起展神经麻痹及复视。(2)腰穿测压检查
除脑脊液压力增高外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均正常。但有时需较长时间的随诊,以慎重除外大脑静区的浸润性占位病变。(3)影像学检查头
颅
CT、MRI、DSA检查均正常,可排除颅内占位、血管病,炎性反应和阻塞性脑积水等。
通过病史,脑脊液检查及头部CT或MRI诊断并不困难,当颅脑CT或MRI及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正常的非颅内感染引起的颅高症诊断
则较为困难,应做较为详细的检查,影像学上可做增强
CT或MRI,血管成像方面MRA、MRV或全脑DSA,脑脊液分泌功能上可作核素脑室
显像检查。其治疗首先以降低颅内压为主
,给于脱水、利尿药物,同时口服乙酰唑胺抑制脑脊液分泌。对顽固性可做核素脑室显像检查了解分
泌及循环引流功能,良性颅内高压患儿显示脑脊液循环引流明显延缓且无脑室过大,提示交通性脑积水的可能,作脑室腹腔引流术,预后
较良好。大脑动静脉瘘引起颅高压可能为大脑内大静脉的压力升高,使其他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影响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颅高压
[3]。脑
动脉炎原因有结核、梅毒、钩体病、结节性动脉炎、红斑狼疮、白塞氏病等。钩体性脑动脉炎中有
70% 患者无急性症状,直接出现脑动脉
炎,主要是脑缺血改变,但部分以颅高压症状为主要表现,钩体凝溶试验为主要诊断依据,超过
1∶ 400 为阳性,持续时间长达数月或数年
不等。红斑狼疮神经系统损害主要累及脑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引起继发性脑缺血或脑出血,部分可引起颅高压,抗核抗体对本病
诊断有很大意义。对头痛缓解不明显的可行腰穿放脑脊液能暂时缓解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腰穿放脑脊液治疗时应缓慢,防止发生扁桃体疝。对
上述治疗无效且有进行性视觉恶化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4]。
3.
预后
良性颅内压增高预后一般相当好,如临床接诊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平卧时进行性加重,伴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复视、视乳头水肿等
由
BIH 引起的症状、体征,无其他诱因,通过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同时应考虑该病,以便及早明确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1] Biousse V ,Bousser MG. Benign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J].ClinNeurol and Neurosurg ,2001 ,103 (1) :33 - 36.
[2]
李来刚.良性颅内压增高症12 例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 10,5(7):10
[3]
王卫佘,卢刚.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的诊治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3,4(2):32233.
[4]
秦培韬,李栋平,邓询鼎,等. 良性颅内压增高症手术治疗11 例报告[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 ,10 (2) :135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