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和礼仪 ppt课件
春节习俗ppt课件

春节习俗ppt课件•春节的起源和历史•春节的传统习俗•春节的地方习俗•春节的食俗目•春节的庆祝活动•春节的文化内涵与传承录春节的起源和历史01CATALOGUE春节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人们通常在农历年底庆祝丰收并祈求来年的好运。
古代农耕文化祭祀仪式驱邪避祟最初的春节庆祝活动是一种祭祀仪式,人们向祖先和神灵祈求平安、健康和丰收。
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进行一些驱邪避祟的活动,如放鞭炮、贴门神等,以祈求家庭平安。
030201春节的起源春节在汉朝时期逐渐成为一个全民庆祝的节日,人们开始互赠礼物、拜年等。
汉朝时期在唐宋时期,春节庆祝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出现了舞龙舞狮、耍花灯等表演形式。
唐宋时期明清时期,春节的庆祝活动更加隆重,人们会进行祭祖、守岁、拜年等传统习俗。
明清时期春节的历史发展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过庆祝春节,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春节期间,人们会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增进家庭感情。
促进家庭团聚春节是一个重要的消费时期,可以促进商业、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推动经济发展通过庆祝春节,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春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春节的传统习俗02CATALOGUE春联,又称“门对”、“对联”,是春节期间贴在门上的一种传统装饰,起源于古代的桃符。
春联的起源和历史春联的内容通常包含祝福、吉祥、喜庆等元素,寓意着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幸福。
春联的内容和寓意贴春联时,要注意上联和下联的平仄和押韵,以及横批的书写格式。
贴春联的注意事项放鞭炮的起源和历史放鞭炮是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习俗,起源于古代的驱邪避祟仪式。
放鞭炮的寓意和象征鞭炮的爆炸声象征着辞旧迎新,驱赶邪恶,迎接新的一年好运和吉祥。
放鞭炮的注意事项放鞭炮时要注意安全,遵守相关规定,避免火灾和人身伤害。
03吃年夜饭的注意事项吃年夜饭时,要注重礼仪和尊重长辈,同时也要注意适量饮食,避免浪费。
过年春节习俗介绍PPT课件

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互赠礼物,表达祝福 。这些礼物不一定贵重,但代表着祝福和心
意,传递着温暖和关爱。
传统文化的传承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 和文化内涵。在春节期间,人们通过各种活动和习俗 ,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文化事件之一。
春晚的节目类型涵盖了音乐、舞蹈、戏 曲、小品、相声等多种艺术形式,吸引 了数以亿计的观众收看。许多明星和艺 人通过春晚的舞台展现了自己的才艺,
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晚的形式和内容也 在不断变化。近年来,春晚除了在电视 上播出外,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播, 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这个盛大的文化
活动中来。
拜年
01
拜年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是指拜访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向他们致以新年的 祝福和问候。
02
拜年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亲自上门拜访,也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 式进行。在拜年时,人们通常会祝福对方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等, 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和祝福。
03
拜年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在拜年的过程中,人们可以 交流感情,增进友谊,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03 春节的文化意义
CHAPTER
家庭团聚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在春节期间,无论人们身处何方,都 会尽可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这种家庭团聚的传统习俗,体现了中国人对亲情的重视和对家 庭的归属感。
在春节期间,家庭成员会共同参与各种活动,如贴春联、包饺子、看春晚、拜年等,这些活动不仅增 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024《北京的春节》PPT课件

CHAPTER介绍春节的历史起源,与农历新年、年兽等相关的传说和故事。
春节的起源传统习俗象征意义列举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舞狮舞龙、吃团圆饭等。
解释春节习俗中蕴含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喜庆、鞭炮驱邪避祟等。
030201春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阐述北京作为古都,春节庆祝活动中蕴含的皇家气息和独特礼仪。
皇家气息介绍北京地区在春节期间的独特习俗和特色活动,如逛庙会、赏花灯等。
地方特色列举北京春节期间的传统美食,如饺子、年糕、糖瓜等,并介绍其制作方法和寓意。
美食文化北京春节的独特之处描述春节期间北京的节日氛围,如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街道和热闹的家庭聚会场景。
节日氛围深入挖掘春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家庭团圆、和谐美好、辞旧迎新等。
文化内涵探讨现代社会中春节庆祝方式的变迁,以及传统与现代元素的融合。
现代变迁节日氛围与文化内涵CHAPTER家庭大扫除与年货采购家庭大扫除春节前,北京家庭会进行彻底的大扫除,清理房屋内外的灰尘和垃圾,寓意辞旧迎新,迎接新年的到来。
年货采购北京人会提前购买各种年货,包括食品、饮料、糖果、干果、水果等,以备春节期间招待亲朋好友和自家食用。
花卉市场春节前,北京的花卉市场格外繁荣,人们会购买各种花卉和绿植,为家中增添节日氛围。
剪窗花窗花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北京人会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图案的窗花,寓意着吉祥、幸福和美好。
贴春联北京人会在春节前贴春联,春联一般是对仗工整的对联,寓意吉祥如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贴门神北京人会在大门上贴上门神,门神是民间信仰中的守护神,寓意着保家卫国、驱邪避灾。
贴春联、窗花和门神年夜饭是北京春节最重要的饮食习俗之一,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享用一顿丰盛的晚餐,寓意着家庭和睦、团结。
年夜饭的重要性北京人准备年夜饭时,会选择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食材,如鱼(年年有余)、饺子(更岁交子)、年糕(年年高升)等。
食材选择北京人在烹饪年夜饭时,会采用炖、煮、蒸、炸等多种烹饪方法,以制作出各种美味佳肴。
春节风俗文化课件 (85)

古时春节曾专指中国年画之年年有余(鱼) 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在民国时期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 为新年,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 神祭祖活动。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正月初一(即 农历正月初一),被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
腊月 二 十四
扫舍去尘
民间传说,这是神明归天的日子,人间只有一些值日神及 地主等小神看顾秩序;民间又以为神明上天之后,须等到第二年 的初四晚,方才回凡人间;于是便有传说,这时间内,即使翻转 屋子也不必顾虑任何细节,利用这一天搬移物件或砂尘乱飞更不 怕冲犯家中神明。
古人就定下这一天是可以大扫除的日子。
大年初一
金鸡报晓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 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 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 瑞气,喜气洋洋
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 压岁钱,压住邪祟。
正月初五
大年初五,俗称为“破五”节,因民俗认为之前 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这一天承担了太多 人们的希望与憧憬,所以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 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 串门等。
古时春节曾专指中国年画之年年有余(鱼) 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在民国时期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 为新年,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 神祭祖活动。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正月初一(即 农历正月初一),被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
《中国春节习俗》课件

春联
总结词
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详细描述
春联是一对对联,通常用红纸金字写成,挂在门框上或门板上,寓意着祝福和吉 祥。春联的文字简练、寓意深刻,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新年的美好 祝。
剪纸
总结词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也是春节期间常见的艺术形式。
04
舞龙舞狮不仅是一种传统表演艺术,也是一种体育竞技活动,对于促 进民间文化交流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5
CATALOGUE
春节的传统艺术
年画
总结词
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春节期间常见的艺术形式之一。
详细描述
年画通常以吉祥图案、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等为题材,采用木版画技术印制而 成。它们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寓意着祝福和吉祥,深受人们喜爱。年画在春 节期间常被用来装饰家庭,增添节日气氛。
品尝美食、购买纪念品等。
庙会通常会持续几天,期间会 有各种民间艺人、小吃摊贩聚 集在一起,为游客提供丰富多
彩的活动。
在庙会上,人们可以品尝到各 种地道的中国小吃,如糖葫芦 、炸糕、烤羊肉串等。同时, 还可以看到舞龙舞狮、杂技表 演等精彩节目。
逛庙会是中国春节期间的一项 重要习俗,不仅有助于促进地 方经济发展,还能传承和弘扬 中华文化。
赏花灯
赏花灯是中国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之一,人们会 前往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欣赏各种花灯。
在赏花灯的同时,人们还可以参加猜灯谜等互动 游戏,增加节日氛围。
花灯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以纸或绸缎为原料 ,通过剪纸、绘画、刺绣等工艺制作而成。花灯 的形状和图案各异,有动物、植物、人物等,色 彩鲜艳、造型精美。
守岁的方式
春节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舞龙舞狮
在春节期间,街头巷尾常常能看到 表演舞龙舞狮的队伍,这是为了驱 邪避祟,迎接好运,象征着祥瑞和 好运的到来。
拜年习俗
01
拜年
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 祝福互相,表达对彼此的关心
和尊重。
02
压岁钱
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着 祝愿晚辈们平安、健康、长寿
春节的意义与价值
春节的意义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象征着岁末年初和新的一年的开 始,寓意着辞旧迎新、祈福辟邪、团 圆和谐等。
春节的价值
春节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更 是一种凝聚人心的文化符号,它代表 着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文化自信和 家国情怀。
02
春节的起源与发展
春节的起源
01
糖果文化与春节的关系
糖果文化
春节期间,人们会食用各种糖果,包括巧克力、糖果、蜜饯等,以示生活甜蜜。
春节与糖果的关系
春节期间,吃糖果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也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甜蜜、幸福。同时,糖果也是拜年时不可或缺的 礼物之一。
05
春节的传统艺术与文化展 示
传统年画与剪纸艺术
总结词
充满吉祥寓意,色彩鲜明,富有创意。
02
03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
年兽传说
朝代更迭与名称变化
春节起源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具有数千 年的历史。
传说春节起源于年兽被击败的节日,人们 为了庆祝丰收和平安,逐渐形成了春节。
随着历史的发展,春节经历了不同的朝代 和名称变化,直至成为今天的春节。
春节的发展与演变
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扬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继承和发扬了丰富的传统习俗 ,如贴春联、放鞭炮、舞狮舞龙等。
春节传统习俗ppt课件

年画的象征意义
年画通常以吉祥、团圆、 和谐为主题,寓意着人们 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和愿 景。
春节的灯笼文化
灯笼的起源
灯笼起源于古代的火把文化,古 人用火把驱赶野兽、照亮黑暗, 逐渐发展出了灯笼这一照明工具
。
灯笼的种类
灯笼的种类繁多,有红纸灯笼、纱 灯笼、宫灯等,每种灯笼都有其独 特的造型和用途。
灯笼的文化内涵
春节传统习俗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06
• 春节简介 • 春节的传统习俗 • 春节的传统文化 • 春节的庆祝活动 • 春节的寓意与价值观 • 总结与展望
01
春节简介
春节的定义
01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 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 也称为“过年”或“新春”。
02
春节是一个集拜神祭祖、祈福辟 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 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腊味
春节期间,很多地方都有吃腊 味的习俗,如腊肠、腊肉等, 寓意着五味丰收。
汤圆
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春节期 间吃汤圆象征着家庭和睦、团
聚。
春节的拜年习俗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 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 方式。
拜年时,晚辈要向长辈磕头,同时接 受长辈的祝福和压岁钱。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然后依次到亲 戚朋友家拜年,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 祝福。
春节的历史
春节源于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岁祭祀, 经过演变成为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 、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 的民俗大节。
春节的起源和发展与诸多历史事件和 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如古代农耕文化 、儒家思想、道教和佛教的影响等。
春节的重要性
春节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 体。
春节习俗ppt课件

元宵
南方叫做“汤圆”,在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 汤圆的习俗。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据元代伊土珍 《(女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 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 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 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 而行,嫦娥果然降临。可见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 的吉祥之意。明代时,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见,做法也与今天无 异。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民国 初年还有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春卷
春卷也叫春饼,立春吃春饼是中国一种古 老风俗。晋代已有“五芋盘”即“春盘”, 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一盘之内。唐宋时立春 吃春饼之风渐盛,皇帝并以之赐近臣百官, 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翠缕红丝,金鸡 玉燕,备极精巧,每盘直万钱”。民间也 用以互相馈赠。吃春饼的习俗也影响了兄 弟民族。如耶律楚律随成吉思汗征西域时 就曾命厨师作春盘,并作诗日:“昨朝春 日偶然忘,试作春盘我一尝。本案初开银 线乱,砂瓶煮熟藕丝长。匀和豌豆揉葱白, 细剪萎蒿点韭黄。也与何曾同是饱,区区 何必待膏梁”。春饼发展到今天,形制随 地而异,食用时间也因地而别。有烙制、 也有蒸制;或大如团扇,或小如荷甲。
春节释义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传统名称为 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 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 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 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 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 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 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 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食、红包热情款待。其实,春节拜年学问很多,春
节文化元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 “拜年”
一词,原有
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
也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
贺新年健康如意、问候生活
ppt课件
安好等内容4 。
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
互贺。至今未曾改变这种
礼仪,只是在形式上更多
元化了。
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
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 度过一岁。
拜亲朋也讲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 岳父等,直至十六日。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宋人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 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到了 清朝年间,拜年礼仪有了升华。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 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 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 亦互相往拜于门……。”一般说来,平辈间拜年则拱手致语 就行了。
兰主在《侧帽余谭》中就曾说过:“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
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
日欢”。如今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发短信、寄贺卡、礼仪电话
和电报,都是一种新的拜年形式。寄贺卡时,也会同时寄上自己
的名片。古代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
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
令兄,令妹 惠顾
指别人指教自己 ——
赐教
指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 ——
希望别人回答 —— 请问
希望别人指教 —— 请教
赐膳
指别人的见解 —— 见
ppt课件
15
• 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 — 高就
用于称老人的年龄 —— 高龄
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 归还 —— 奉还
高寿
劝告 ——
奉劝
古时称同学为——
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
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
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
大吉大利。
中国人自明清起始,对拜
年礼仪定下了不成文的规
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
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
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
全家按辈份次序互拜。对
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
给赏赐。ppt课件
5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 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
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
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
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
“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
ppt课件
“门刺”。 7
到了明清时,人们用“寸褚”、“红单”投谒代 替拜年。 这时的贺年片设计更加完美、精致,帖上不仅印有送者 的姓名、地址,还写上了“新年快乐”、“吉祥如 意” 的祝辞。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
• 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 动。
• 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 动。
• 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 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 事
• 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ppt课件
14
• 知识竞答
古时称对方父亲为—— 令尊
古时称对方母亲为——
令堂
古时称对方兄妹为—— 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
自己如果动手制作一个精美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恋人、同 事等,既可表达真挚的情谊,又可显现自己的才华。
ppt课件
9
拜年时还一定要注意礼节和言谈举止。邻里相坐、同学相逢、 朋友相聚,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纵然平日有所 积怨,亦不应提起,至于聊侃时不谈粗俗之事,不讲无聊低级
话语,就更是常识、常理了。
ppt课件
6
还有一种就是感谢性的拜年。凡过去一年中对人家欠情的,如曾
帮助过自己的人或老师、师傅、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
拜年之机,表示感恩谢意。拜年习俗中最隆重的应该说是团拜。
团拜,现在已成为国家级礼仪活动了,甚至还带有国际性,一些
与中国友好的国家会致电中国政府贺新年;中国驻外使节也会举
办春节团拜活动。“团拜”形式,大约起源于清朝时期,清人艺
ppt课件
1
春节习俗和礼仪
ppt课件
2
ppt课件
3
除夕一过,就是正月初一,春节拜年礼仪有何讲究?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
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只知道的是正月
初一时,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
朋友们也互致新年快乐,以吉祥之语互贺祝新春。卑
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
• 礼貌用语记得牢。 做个文明好孩子,
• 对待长辈要用“您”, 人人夸奖数第一 。
• 早。 晨见面说声“早”,
• 平时互相问问“好”。
• 分别“再见”别忘了,
• 若求人,“请”字先,
• 最后别忘说谢谢,
• 影响别人,“对不起”,
ppt课件
13
•
• 古代文明用语小知识
• 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 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古时称老师为——
古时称学生为——
当带点礼物。礼物既不宜太昂贵豪华,又应能“拿得出 手”。捧上一束鲜花,送上一张精美的贺卡,近年已 成为都市现代人浪漫温馨的拜年方式。 拜年贺礼物还应讲究卫生、安全。比如,别 人送给自己的糕点,一般不宜转送他人,否 则食品在“旅游”中难免会腐烂变质;给年迈 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应该有益于对 方强身健康,以免造成浪费甚至引起误解; 赠送花炮之类,则万万不能去购买伪劣产品。 此外送贺礼还应注意节俭。
述: 不求见面惟通谒, 名纸朝来满蔽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 世憎嫌简不嫌虚。
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 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 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
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ppt课件
8
送贺礼也十分讲究,这也是礼物也拜年要素之一。 贺礼一定要送的得体。给长辈、教师、师傅拜年时,应适
ppt课件
10
——第二小组
ppt课件
11
文明用语
• 1.您好 • 2.请进 • 3.请坐 • 4.请稍等 • 5.请问 • 6.不客气 • 7.谢谢
8.对不起 9.没关系 10.很抱歉 11.早上好 12.再见 13.让你久等了 14.请原谅
ppt课件
12
文明用语歌谣
• 同学们,都知道, 回答请说"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