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语言-2019年文档

合集下载

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

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

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一、什么是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出现在互联网之后。

起初,语言学家对研究网络语言并不热衷。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网络语言也逐渐的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讨论和研究。

在语言学范围内,一些关于网络语言的概念和定义也逐渐被大家所接受。

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人们可以把网络语言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与互联网相关的一些技术性术语,比如,硬件,软件,聊天室,LAN(局域网的缩写),浏览器等等;第二类是随着网络出现而出现的相关的专业术语,像网民,网吧,电子商务,虚拟空间等等;随后最后一类就是在网络上交流时的日常表达用语和情感。

前两类的网络语言使用比较广泛,而第三类网络语言虽然与前两类相比使用较少,但是它的应用平台更大,并且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交流用语中。

语言学家克里斯托在2001年对网络语言做出了如下定义:网路语言是一种展现网络独特性的语言,会在网络邮件,聊天群体,虚拟世界以及万维网中遇到,表现出它作为一种媒介的电子型,全球性和交际性的特点。

在中国,很多研究者也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比如于根元、吕明臣、汤玫英都认为网络语言是被广泛使用的的新的语言变体。

起初,它泛指计算机语言,但是现在更多是指具有自身特点的网络上的自然语言。

二、网络语言的主要特征网络语言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在使用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

这些特征不仅体现了它特殊的语言载体,并且展现了独特的语言特点。

1.创新性网络语言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创新性。

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联想和创造的平台,在网络里,网民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例如,“恐龙”这个词语最初指的是一种独特的史前动物,而在网络语言中,“恐龙”这个词指的是长的不漂亮的女性网民;类似的词语还有“青蛙”,指的是不帅气的男性网民。

“猫”的意思是“modem”(调制解调器)。

以上的例子是对已经存在词语的变异,还有一类网络语言的词汇是在网络交流的不断发展中逐渐被创造出来的,比如:“菜鸟”就代表了网络上的新手,“见光死”的意思是两个在网络上已经陷入热恋的两个人,在现实中见面时,由于对彼此的容貌不满意而立刻分手不再联系的情况。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在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社交的重要场所之一,同时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

在网络上,信息瞬间传播,其中就包括了网络流行语的传播。

网络流行语指的是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特定语言表达方式或词语,这些语言表达方式或词语在一定时间内风靡网络,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

本文主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问题。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和消亡过程都与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网络流行语的形成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源于生活,即网络上的流行语有时是别处已经存在的口头语,社群中的成员传递、使用并发展其具体含义,丰富其语言体系,并在社交网络平台上进行传播;二是来源于网络文化元素,即网络语言本身的特点,这些语言表达方式常常来源于网络署名、表情符号、谐音反转等多种文化元素;三是源于娱乐性,即大量的综艺、短视频、网络神乎其神的动态图以及音乐等可以通过创意翻译、二次剪辑形成一些趣味横生的短语或口号,从而成为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通常与以下多种因素相关:一是语言的新鲜与独特性,即网络流行语需要具有新鲜感和独特性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持久的表达需求,因此网络流行语通常会脱离传统语言规范,打破传统的语法、修辞和词汇选择定式;二是适应社交网络的特性,即网络流行语通常需要符合社交网络的短小精干、简洁明了、易于表达和记忆的特点,具有容易传播、传递和产生共鸣的优势;三是流行语背后的文化和价值素养,即流行语在流传的过程中往往与某些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念、时事政治背景、诙谐幽默等因素联系在一起,这些因素不仅能够产生表情意义上的共鸣,还可以刺激社交网络社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然而,网络流行语也有生命力消退的问题。

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周期通常与其所代表的时代、文化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因此,一种流行语出现和消失的原因既可以是时代的变化、文化的转变、流行文化的替代,也可以是某些社交网络行为的厌倦、过度使用引起的审美疲劳等因素所致。

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变异分析

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变异分析

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变异分析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变异分析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全新的语言形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并且不断发展变异。

本文旨在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以及背后的原因,为中文系专业的学生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二、网络语言的定义与特点网络语言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流时产生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与传统的书面语言和口语相比,网络语言具有以下特点:简化的表达形式、大量的缩略词和网络短语的应用、表情符号和表情包的使用、表达语气明确的感叹句和疑问句的频繁使用等。

三、网络语言变异的主要表现形式1. 词汇变异在网络语言中,人们常常以音译、字母缩写、拼音缩写等形式对汉字进行转换,以适应网络交流的速度和便利性。

例如,“谢谢”可以简化为“thx”、“感谢”可以缩写为“thks”等。

2. 句式变异由于网络语言通常以文字表达为主,为了加强语气的表达和注意力的吸引,人们喜欢使用感叹句和疑问句。

同时,句子结构简洁,省略了许多传统书面语言中必备的词语,例如“我很开心”可以表达为“好开心哦!”等。

3. 表情符号和表情包的应用表情符号和表情包是网络语言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能够传达丰富的情感和信息。

例如,“哈哈哈”可以使用“ ”、“生气”可以用“ ”等。

四、网络语言变异的原因分析1. 快速高效的交流需求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与网络通信的速度和便利性密切相关。

为了更快速地交流信息,人们倾向于简化表达方式和使用缩略词、表情符号等,以减少输入的时间和努力。

2. 群体归属感与身份认同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方式,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个性化。

使用特定的网络语言可以让人们感到归属于某个特定的社群或群体,从而塑造自己的身份认同。

3. 跨地域文化交流的需要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使得地域文化差异减小,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更容易地进行交流和理解。

为应对这种跨地域文化交流的需求,网络语言变异成为一种相对中性和易于理解的交流方式。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1. 引言1.1 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社会领域中的使用和变化的学科。

它关注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语言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和演变。

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通信工具,更是社会认同、文化传承和社会互动的重要载体。

社会语言学关注的研究对象包括语言的音韵、语法、语义等方面,以及语言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使用和变化。

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中,学者们会关注语言的规范性、变体性和语用性等方面。

规范性指的是语言的规范标准和规范用法,比如官方语言规范和文学语言规范;变体性指的是语言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变体和方言现象;语用性指的是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和交际功能。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语言变化与语言接触。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演变的,语言接触和语言交流促进了语言的变化和发展。

社会语言学通过研究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化的规律,揭示了语言演变的历史和机制。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语言,还可以促进语言教育和语言规范的制定。

1.2 网络语言的基本特点1. 网络语言的创新性。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新生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不受传统语言规范的约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

网络语言中常常出现新词、新语法结构等创新性的表达形式,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对传统语言的创造性改造和重构。

2. 网络语言的多样性。

网络语言涵盖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语言表达,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使得语言表达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网络语言中常常出现网络流行语、网络词汇等特殊的语言元素,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含义。

3. 网络语言的实时性。

网络语言的传播速度快,实时性强。

通过网络平台,人们可以实时交流和传播信息,使得网络语言更加具有时效性和紧迫性。

网络语言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影响力巨大。

4. 网络语言的互动性。

网络语言是一种互联网上用户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语言形式,具有强烈的社交性和互动性。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语言逐渐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的必需品。

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网络交流,丰富了网络生活。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在简要阐明网络语言的概念基础上,从语音、语法和词汇三个方面分析网络语言的语言特征,继而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原因,从而为网络语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网络语言;原因网络语言是一种随着网络发展而出现的新式语言。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已成现代生活交流溝通的主要渠道之一。

网络语言使用的日益普及化,加速了社会变迁,特别是交流方式的转变。

与传统的面面沟通或缓慢的书信相比,具有省时性、传递高效性、趣味性的网络语言更易获得民众的青睐,尤其容易受到年轻网民群体的追捧。

而随着网络语言的深入,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网络语言概述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的社交、娱乐、工作、学习、思考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同时也让网络语言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

网络语言有两种形式,广义上是指既包括人们日常用语又包括专业术语在内的、与网络有关的语言形式;狭义上则是指通过汉字、拼音、表情、字母、数字等多种形式表达内容的语言形式。

网络语言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由社会变化而引起的一种语言变异行为,随着使用群体的增加以及固定逐渐形成一种语言现象。

20XX年中国网民数量只有区区8700万人,而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XX年8月4日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XX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7.51亿。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为网络语言的诞生提供了物质载体。

而网民数量的剧增,则为网络语言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保证。

网络语言继承了互联网信息传播高速便捷的特性,同时其简约化,形象化、直观化的语言形式更是符合处于快节奏生活方式中的人们对于文字的需求。

而互联网用户的全民化,年龄与生活、思维方式的差距使的网络语言也具有形式多样的特点。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考察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考察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考察网络语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考察网络语言信息爆炸的社会产生了网民,网民因交际而创造了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一种可以放在社会语言学之下研究的语言变体。

网络语言以它独特的特点丰富了社会语言,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1 网络语言的产生及特点因为网络语言的产生依赖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语言的使用范围集中在网民之间,它的产生依赖一定的社会基础。

1.1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1.2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为了加快网民之间的交流速度,网络语言应运而生了。

这种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以汉语为基础,部分借自英语,形成一种皮钦语。

而且含有大量的图形与符号,或者单独使用,或者放在网络语言的句尾,用来辅助表达说话者的情感。

1.3 求异与从众第30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20~29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0.2%,30岁以下的网民占55.6%。

网民中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比例最高,占到37.5%。

从用户职业看,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28.6%。

他们大多活跃在游戏,BBS,QQ聊天室。

综合网民以上的特点,他们更喜欢标新立异,畅所欲言,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所以,网络语言的特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其一,约定俗成性。

如"这样子"被说成"酱紫";"555"是哭的意思;"886"代表再见,这些是非网民不能轻易理解的。

其二,形象生动感。

用来表示网民心理情绪的脸谱符号,它们的表意简单明了,操作便捷简单,丰富和补充了语言符号的表达。

其三,亲密无间感。

"楼上,楼下;潜水,灌水;亲,......"交流者之间的关系仿佛就是"一见如故",大大地缩短了心灵差距,创造了更加和谐的气氛。

2 网络语言的社会效应网络语言以惊人的速度迅速蔓延。

"凡客体、咆哮体、淘宝体"等都是网络流行表达。

这些语言的势力范围在逐渐扩大,对待这一现象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它以其短小精悍的表达形式和极高的流行速度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成为人们表达情感、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的一种方式。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流行语具有社交属性。

网络流行语的流行离不开社交媒体的推动,因为人们常常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或转发有趣、有亲和力的语言,以此来增强社交关系。

“你好骚啊”这个流行语源自于某个视频,在社交平台上不断被模仿、转发和改编。

这种流行语的生成和传播,既是网络用户对于原始语言的重新演绎,又是用户之间的社交行为。

网络流行语具有时效性。

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人们对于流行语的接受和转变速度也非常快。

一句流行语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但也会很快被新的流行语取代。

网络流行语的时效性使其具有短暂的生命周期,而这也与当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节奏相适应。

“666”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它的含义是表示对某件事的肯定或赞扬。

在流行语的世界里,它可能被新的表达方式取代,因此它的生命力是有限的。

网络流行语具有创新性。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往往源于用户的创造性改编,常常通过修改、嵌入和组合原始语言中的词汇、词组和句子来产生新的含义。

这种创新性使得网络流行语具有一定的表达力和幽默感,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语言的开放性和创造力。

“doge”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它源自于一张网络迷因图片,图片中一只狗的表情非常奇特,被诠释为一种搞怪和调侃的方式。

网络流行语具有文化属性。

网络流行语往往紧密地与特定的文化现象和社会事件联系在一起,它们反映了人们对于当下社会、娱乐、时事等各个方面的理解和回应。

通过网络流行语,人们可以表达自己对于文化现象的态度和观点,也可以建立起彼此之间的文化共识。

“996”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它源自于中国工作文化中长时间加班的现象,表达了人们对于工作时间过长的不满和诉求。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变异分析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变异分析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变异分析摘要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以及语言使用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异和变化的一门学科。

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盛行,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正在迅速发展。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网络语言的变异情况,分析网络语言变异的原因,并对这种变异对于语言本身以及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网络语言;变异;原因分析。

Introduction社会语言学是人类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在不同社会环境或文化语境下语言的使用、变异和演变等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因此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正在迅速发展。

网络语言的兴起给社会语言学带来了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也引发了学术界和大众的普遍关注。

网络语言的变异网络语言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几乎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一种标配。

但是,网络语言与传统的口语和书面语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首先,网络语言的语言形式更加简洁,包含许多缩写、新词、表情符号等符号化语言。

其次,网络语言的语言风格更加随意、流行,并且常常充满幽默和调侃。

最后,网络语言的语言功能也更加强调交流效率和表达情感,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

网络语言的变异与传统的语言变异有一些共同点,例如词汇的产生与消失、书写的规范与习惯等。

但是,网络语言变异的速度和程度更加迅速和显著。

这主要是因为网络通讯的实时性和广泛性可以促进语言变异的传播和扩散。

现在,许多人都热衷于发明新词、缩写或者模仿某些语言特征,这些语言特征往往源自于媒体、文化或精神风格等方面。

网络语言变异的原因分析网络语言变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突出的原因如下:1. 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

这些变化为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变异提供了新的环境和素材。

比如,“奥利给”这个网络词语的产生和流行,就与新生代互联网用户所热衷的文字流行文化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语言
、引言
进入 21 世纪,人类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

伴随着电脑,网 络技术的普及, 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变体, 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 语言变化, 网络语言随应产生, 并已经成为人类交往的一种新兴 的媒体语言。

网络语言由三种语言成分构成 :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和 CMC 交际(BBS 、网 络聊天等 ) 使用的特殊用语。

本文从网络上搜集了大量网络语 言,并对其进行分析,主要针对第三类CMC 交际时使用的特殊用 语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初步研究。

二、网络语言的类型
CMC 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的交流,其目的是传递信 息或实现人际交往。

这种特殊的交流方式需要特殊的语言。

语言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所出现的一种社会变异现象, 语变异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 通过对所搜集的网络语 言的分析,可把此类语言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图形符号型
在网络交流中, 双方都无法看到对方, 为了更好的传达情意, 形来形象地传达自己的和感情。

如 :)是一张基本的笑脸,表 示开玩笑或微笑的意思; :" 表示愤怒; " 表示吃惊或恍然大悟;
网络 对标准 方便交流, 因而人们就用各种抽象化的符号, 用一些符号组成图
八—八表示高兴;八0八表示惊讶;“:P ”(吐舌头的鬼脸);
“:〜”(流泪的脸);:--)表示微笑。

二)缩略型
人们在网上交流都遵循效率原则,力求快捷方便,使用的文字能省则省,因此,在使用短语时,就把它缩略了。

汉语短语缩略,如“电邮”就是电子邮件等。

英语单词缩略,把英文的每一
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合到一起而成:如“ K”代表“ kiss吻”;
bf ”代表“ boy friend 男朋友”等。

英文与阿拉伯数字缩略,
如“Y2K代表千年虫;“ 3G代表第三代无线通信。

汉语拼音
缩略,把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合到一起而成:如“DD弟弟,GG '哥哥^等。

三)谐音型
谐音就是用相同或相似的音来代替原来的字、词,以达到幽默、风趣或亲昵的效果。

汉字谐音:“大虾” 表示网络高手;“油饼” 表示有病等。

数字谐音,用数字相同或相似的音来谐称一
些口语句子: “886” 表示拜拜喽;“ 7718” 表示亲亲你吧等。

外来词汇的谐音,直接用汉字记录外来词的音E-mail ”说成电子邮件;“fans”说成粉丝等。

四)创新型
创新型的语言就是指一些词语在新的环境下被赋予新的意
义,在这里一些有传统意义的词语在网络的环境下有了新的意
义。

如网络中青蛙”表示不够帅气的男性;
灌水”表示张贴
无用信息的帖子;“潜水”表示呆在聊天室里不说话等。

五)俚语粗语型
网络语言中还存在复杂或者低俗趣味的,粗俗低级的语言。

如“ PMP” 是拍马屁;“NQS” 表示你去死;“DBC” 表示大白痴;“ SB” 表示对某些人的蔑称,是骂人用语。

三、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学科,它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和社会。

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文化现象。

社会和语言相互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接触而引起相互变化。

随着电脑,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应的网络语言产生。

网络语言是在特定是社会环境下所出现的一种语言变异现象。

一)社会的发展是网络语言发展的动因
梅耶认为,语言的变异不过是社会变化的结果,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时是直接的,大多数是间接的,因为唯一能改变语言存在条件的是社会的变化。

当代社会语言学认为,不但语言发展的最初动因应该从社会的变动中寻找,而且再它的变化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从而影响变化的速度方向和结果
[2] 。

网民们为了在网络中进行交流和沟通, 建立了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也随之产生了网络语言这一社会语言变体。

Hudson (2000) 将语言变体定义为“具有相同的社会分布的一组语言项
目”,即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表现形式[1] 。

网络语言作为社会语言的变体,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电脑网络的发展和网络社会的存在而相应产生。

二)网络言语社区
布隆菲尔德在1933 年就言语社区进行了探究并指出,言语社区是通过使用言语进行交际的一群人,言语社区的基础是说话人之间的频繁的交际活动。

也就是说一个语言社区是生活在一定
的地域的一群人,其社区成员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而
且成员之间发生频繁的社交活动;社区成员使用特定的、不同于
其他社区的语言或方言进行交流,且共同遵守语言使用方面的规
范。

言语社区是以语言变体的范围、交际的密度和个人识别区分
的单位[3] 。

言语社区应用在网络世界,就出现了网络语言社区和其成员即网民们。

他们大多数是时尚的年轻人,有较强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会不断地创造丰富、鲜活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所以很容易会使语言产生变异。

网络社区为新时代的交流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即时性和互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上网,为了能融入网络这个语言社区,他们学习使用网络语言,遵循这个社区语言的使用规范,在这种环境中,网络语言得到更大的创新,丰富和发展。

三)网络语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人要求加入群体的愿望以及由这一愿望促成的对周围环境
的自觉探索必然表现为对交际媒介的追求[4] 。

网络提供了一种快捷方便的交流方式,人们之所以愿意使用网络并加入这个社区群体,也是由于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原因。

以谐音型语言为例,它的出现和被广泛的接受和使用也反映了人的社会心理现象。

由于地域差异,不同地方的人会带有一定的方言和口音,但是在网络这个语言社区里,网民们不会因为普通话不标准和发音问题而感到尴尬和不安。

例如,平舌和翘舌音。

在网络语言中,谐音语言的产生会使他们心理放松,如把“摄影”说成“色影”不仅不会感到感到尴尬,而且还是在追求新颖并带有娱乐色彩。

在这
种心理的影响下,人们更会倾向于多创造和使用此类谐音语言,从而使谐音得到网络语言社区成员接受,认可和使用。

还有符号图形类和数字等语言。

四、结语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其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

本文通过对网络语言的类型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知识对网络语言从社会的发展,语言社区,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网络语言的产生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的需要。

了解网络语言的产生原因,网络语言的语言社区和社会文化心理,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网络语言,使其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