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分类

合集下载

土壤分类表

土壤分类表
30~15
1. 强风化的坚硬岩;
2. 弱风化的较坚硬岩;
3. 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砂质泥岩、泥灰岩、粉砂岩、页岩等
较硬岩
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浸水后,有轻微吸水反应
60~30
1. 弱风化的坚硬岩;
2. 未风化~微风化的:熔结凝灰岩、大理岩、板岩、白云岩、石灰岩、钙质胶结的砂岩等
1950
2. 板状黄土和粘土
2000
3. 密实硬化后的重盐土
1800
4. 高岭土、干燥变硬的观音土
1500
5. 松散风化的片岩、砂岩或软页岩
2000
6. 含有碎石、卵石30%以内中等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
1950
7. 天然级配砂
1950
岩石分类
名称
定性鉴定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
代表性岩石
软质岩
极软岩
坚硬岩
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浸水后,大多无吸水反应
>60
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片岩、硅质板岩、可挖掘,铲运机铲土时间较长,可以装满斗;
1800
2. 含有碎石、卵石或工程垃圾的松散土
1900
3. 压实填筑土
1900
4. 粘土
1900
5. 轻微胶结的砂
1700
6. 天然湿度含砾石、石子占15%以内等杂质黄土
1800
四类
1. 坚硬重质粘土
全部用镐挖掘,少许需用撬棍松;铲运时间长装不满斗,有时需用助铲或松土机;
土壤分类表
土壤类别
名称
现场鉴别方法
天然含水量时平均容重 kg/m3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土壤的分类通常基于不同的土壤特性和组成。

不同国家和组织可能采用略有不同的土壤分类系统。

国际上常用的土壤分类系统之一是美国农业部(USDA)的土壤分类系统,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世界土壤分类系统。

以下是美国农业部(USDA)土壤分类系统的一些主要分类:
1. 土壤层次:根据土壤的基本层次划分,可分为表层土(O层)、矿质土层(A、B、C层)等。

2. 土壤亚层:在矿质土层中,可以根据一些特定的特征划分为亚层,如Bt亚层(聚积土亚层)等。

3. 土壤类型:根据土壤的成分和特征,如黄壤、红壤、棕壤、黑土等。

4. 土壤亚类:在土壤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亚类,如黄壤中的典型黄壤、黄棕壤等。

5. 土壤系列:土壤系列是具有相似发育历史和土壤特性的土壤的集合,如Alfisols、Spodosols等。

此外,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土壤分类系统主要包括:
1. 土层次:分为表层土、亚表层土、过渡层土、底层土。

2. 土壤组:根据土壤的主要特征和用途进行划分,如沙质土壤组、壤土壤组等。

3. 土壤相:在土壤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土壤相,如棕色土壤相、红色土壤相等。

这些分类系统都是基于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征进行划分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土壤资源。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壤分类系统。

土壤的分类特点和用途

土壤的分类特点和用途

土壤的分类特点和用途一、土壤的分类1. 砂土类土壤特点砂粒含量高,颗粒较粗。

砂土类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非常好,土壤颗粒之间的孔隙较大,这使得空气和水分能够在土壤中快速地流动。

例如,砂土的孔隙度可以达到30 50%。

但是砂土的保水保肥能力差,因为砂粒不能很好地吸附养分和水分。

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快,不易积累,所以土壤比较贫瘠。

另外,砂土的热容量小,昼夜温差大,在炎热的白天砂土升温快,夜晚降温也快。

2. 黏土类土壤特点黏土颗粒细小,其质地黏重。

黏土类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很强,因为黏土颗粒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养分和水分。

黏土的孔隙度较小,一般在40 60%左右,通气性和透水性差,容易积水。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因为黏土的吸附作用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黏土的热容量大,昼夜温差小,在同样的环境下,升温慢,降温也慢。

3. 壤土类土壤特点壤土是介于砂土和黏土之间的一种土壤类型。

它的砂粒、黏粒和粉粒含量适中。

壤土类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较好,孔隙度较为适宜,一般在40 50%左右。

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能够较好地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

壤土中的有机质含量适中,土壤肥沃,适合大多数植物的生长。

二、土壤的用途1. 在农业方面不同类型的土壤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

砂土类土壤适合种植一些耐旱、根系发达的作物,如花生、西瓜等。

因为花生和西瓜的根系能够深入土壤深处吸收水分和养分,而且砂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果实的发育。

黏土类土壤适合种植水稻等水生作物,水稻生长需要较多的水分,黏土的保水能力强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

壤土类土壤则几乎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如小麦、玉米、蔬菜等。

良好的土壤肥力和水、肥、气、热协调能力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在建筑工程方面砂土类土壤由于其良好的透水性,在建筑地基处理中,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可以采用砂土进行换填等处理措施,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黏土类土壤在制作砖瓦等建筑材料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因为黏土的可塑性强,能够被制成各种形状的砖瓦。

土壤分类表

土壤分类表
主要用镐、条锄、少许用锹开挖。机械需部分刨松方能 铲挖满载者或可直接铲挖但不能满载者
四类土
碎石土(卵石、碎石、漂石、块石)、坚硬红粘土、
超盐渍土、杂填土
全部用镐、条锄挖掘、少许用撬棍挖掘。机械须普遍刨
松方能铲挖满载者
注:本表土的名称及其含义按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定义
土壤分类表
土壤 分类
土壤名称
开挖方法
一、二 类土
粉土、砂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
粉质粘土、弱中盐渍土、软土(淤泥质土、泥炭、 泥炭质土)、软塑红粘土、冲填土
用锹、少许用镐、条锄开挖。机械能全部直接铲挖满载 者
三类土
粘土、碎石土(圆砾、角砾)混合土、可塑红粘土、 硬塑红粘土、强盐渍土、素填土、压实填土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
一、土壤类型
土壤类型可以根据其形状、有机质、养分、酸碱度等多方面进行分类,根据国家有关土壤类别的规定,可以划分为沙质土壤、砂质土壤、粉质土壤、黏质土壤以及腐殖质土壤等5大类。

1.沙质土壤
沙质土壤是由砂和沙等有机粒子构成的,它们在比重、厚度和赋存水分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具有透气性、排水性等优点,由浅至深,直至贮水层,表层质量逐渐减少,质地为沙占90%以上,代码为"1000-1020"。

4.黏质土壤
黏质土壤由黏土构成,粒径直径较小,黏度高,具有良好的贮水性,表层质量比其他类型的土壤高,新鲜颜色一般较深,代码为"1070-1080"。

5.腐殖质土壤
腐殖质土壤由有机质和无机质构成,其中以有机质、有机孔隙和腐殖酸组分为主要特点,质地丰富,能够吸附大量有机质和水分,常见于河谷地及湿地地区,代码为"1090-1100"。

二、土壤分类代码
土壤划分共11个大类,每个大类包括1-2位数字,如 1000、1100表示沙质土壤和腐殖质土壤,依次划分下去,最后划分到编码为4位数字,组成如下:
1.沙质土壤:1000-1020
2.砂质土壤:1030-1040
3.粉质土壤:1050-1060
4.黏质土壤:1070-1080
5.腐殖质土壤:1090-1100。

土壤发生分类,中国土壤类型

土壤发生分类,中国土壤类型

土壤发生分类,中国土壤类型
土壤发生分类主要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和特征进行。

常见的土壤分类有以下几种:
1. 原生土壤:指形成于原始岩石或岩层上的土壤,未经太多的外界影响,特点是与母岩成分相似。

2. 演化土壤:也称次生土壤,是指形成于经过风化、溶解和侵蚀等过程后的土壤,其特征与原生土壤有所不同。

3. 暗红土:是我国南方常见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于江南和华南地区,其中以湖南、江西、广西等省份最为典型。

4. 黄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是由黄土风化和堆积形成的,其特点是颗粒细小、质地较硬。

5. 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南方沿海一带,适宜水稻生长,土壤肥沃。

6. 沙质土壤:土壤颗粒主要由沙颗粒组成,透水性好,但保水能力较差。

主要分布在沙漠地区和河流沙丘上。

以上仅为常见的土壤类型,实际上中国的土壤类型还有很多,如石质土壤、白桦土、褐土等。

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因地质、气候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异。

土壤的分类和特点

土壤的分类和特点
土壤的分类和特点
一、土壤的分类
土壤可以按其自然属性或人为加工属性来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 1. 生态土壤(Ecological Soils)
生态土壤是指土壤的自然状态,即土壤结构、成份、变化等正在进行的过程,以及土壤中的植物种类和居住在土壤中的动物种类、数量等。

2. 农业土壤(Agricultural Soils)
农业土壤是指人类利用或施加影响而产生的土壤,通常用于种植农作物和养殖牲畜。

3. 工程土壤(Engineering Soils)
工程土壤是指人工施加影响或加工而形成的土壤,主要用于建筑和公路建设等工程用土。

4. 工业土壤(Industrial Soils)
工业土壤是指为了生产工业生产而施加影响或加工而形成的土壤,如由于矿产开采、能源燃烧、污染处理等而形成的土壤。

二、土壤的特点
1. 对环境的敏感性
土壤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媒介,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受环境影响易受污染,因此,必须重视土壤环境的保护。

2. 水分的基本作用
土壤的水分状况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它是植物吸收养分的桥梁。

此外,土壤水分的分布状况还是植被的变化、地貌形态的变化等的重要因素。

3. 养分的构成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组成元素,主要有氮、磷、钾等养分元素,这些元素能够为植物提供高质量的养分物质,有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首先,沙土是由颗粒直径在0.05~2.0毫米之间的砂粒组成的土壤。

沙土的通透性强,保水性差,肥力低。

沙土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和沙漠地带,植被稀疏,适合种植耐旱作物和沙生植物。

其次,壤土是由颗粒直径在0.002~0.05毫米之间的粉砂和粉粒组成的土壤。

壤土的通透性和保水性适中,肥力较高。

壤土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土壤类型,适合种植大部分农作物。

粘土是由颗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的黏粒组成的土壤。

粘土的通透性差,保水性强,肥力较高。

粘土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和河流冲积平原,适合种植水稻、甘蔗等水生作物。

最后,砂壤土是由颗粒直径在0.05~2.0毫米之间的砂粒和颗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的黏粒组成的土壤。

砂壤土的通透性和保水性都较好,肥力适中。

砂壤土主要分布在丘陵和丹霞地貌地区,适合种植果树和蔬菜等作物。

除了以上四种主要类型外,还有淤泥土、泥炭土、盐渍土等特殊类型的土壤。

淤泥土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沼泽地带,泥炭土主要分布在北极和高山地区,盐渍土主要分布在盐碱地区。

总的来说,土壤的分类标准主要是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和成分来进行划分的。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作物,了解土壤的分类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土壤的分类标准,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类型分类

土壤类型分类
土壤是由岩石和生物活动形成的杂屑混合体,在自然界中有不同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组成和形成历程,土壤可分为以下几类:
(1)基层土壤:基层土壤由岩石物质经过风化、改性和物理化学环境的作用,形成的未经植物和其他生物活动作用而改变的土壤。

(2)过渡土壤:过渡土壤是由植物或动物活动结合基层土壤而产生的土壤,其结构中含有大量有机质。

(4)复合土壤:复合土壤是由岩石和有机质两部分组成的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均匀地分布在岩石结构中,是结构比较稳定的土壤。

(5)人工土壤:人工土壤是人类自古在耕地中经过施肥和改良而形成的土壤,其有机质含量比较高,均衡地含有多种养分,是可供农作物生长的佳土壤。

在以上几大类土壤基础上,按照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表面积和质地等指标,可以将土壤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类:
(1)泥炭土:泥炭土的特点是含有大量有机质(高达80%-90%)和比表面非常大,有良好的水保留能力和通气性,最大的特点是易碱化,属耗竭性土壤。

(2)黏土土:黏土土主要是由黏性粒、黏土组成的杂屑混合体,有机质含量较少(通常少于5%),具有良好的水分保持能力和肥力,但容易砂化和腐熟,是可育性土壤。

(3)沙土:沙土以砂土为主,具有高于或等于60%的砂粒比,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如果有恰当的留水量,则可以作为多年耕作的育质土壤。

(4)砂壤土:砂壤土以砂粒为主,总比表面大小在50%以上,有机质含量小(经常小于5%),水分保持能力强,特别适宜搭配有效缓冲剂施用,是富质而又耐旱的可耕土。

(5)壤土:壤土是介于砂土和黏土之间的土壤,以黏土状结构组合而成,具有较高的质地和有机质含量,易碱化,但耐旱性较差,最适宜作粮食作物栽培。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土是地球表面的一种物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建筑工程的基础。

根据土壤的成分、性质和用途,可以将土分为不同的类型。

土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成分分类、性质分类和用途分类。

一、成分分类。

1. 矿物质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组成,如砂土、粘土、壤土等。

矿物质土壤的成分主要是矿物质,具有排水性好、通气性强的特点,适合作为农田的肥沃土壤。

2. 有机质土壤,主要由有机物质组成,如腐殖土、泥炭土等。

有机质土壤富含有机质,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性能,适合作为农田的肥料或改良土壤的材料。

3. 混合土壤,由矿物质和有机质混合而成,如粘壤土、沙壤土等。

混合土壤既具有矿物质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又具有有机质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适合作为农田的通用土壤。

二、性质分类。

1. 酸性土壤,PH值低于7的土壤属于酸性土壤,如松针林下的土壤。

酸性土壤适合松树等酸性植物的生长。

2. 中性土壤,PH值约为7的土壤属于中性土壤,如草地和耕地上的土壤。

中性土壤适合大多数作物的生长。

3. 碱性土壤,PH值高于7的土壤属于碱性土壤,如盐碱地上的土壤。

碱性土壤适合耐盐碱植物的生长。

三、用途分类。

1. 农田土壤,用于农田种植作物的土壤,主要以肥沃的矿物质土壤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主。

2. 林地土壤,用于森林植被的土壤,主要以排水性好、通气性强的矿物质土壤和有机质土壤为主。

3. 园林土壤,用于园林绿化的土壤,主要以肥沃的混合土壤和有机质土壤为主,保水保肥性能好。

4. 工程土壤,用于建筑工程的土壤,主要以承载力强、稳定性好的矿物质土壤为主。

总结,土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成分分类、性质分类和用途分类。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希望本文对土的分类标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分类是根据土壤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所表现的特性和特征,对其进共性的土壤划归为同一类别。土壤分类不仅有助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还能为农业生产等实际活动提供服务。在分类过程中,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是关键的依据,它们为土壤的识别和命名提供了定量化的标准。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采用了六级分类体系,并依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进行命名。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则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体系共设七级分类单元,从土纲到变种,每一级别都有其特定的划分依据。其中,土类和土种作为最重要的分类单元,直接反映了土壤的主要属性和用途。通过这一分类体系,我们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土壤的分布、特性和利用状况,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