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侠电影
《武侠》影评

《武侠》影评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我和父母漫步至电影院附近,心血来潮决定观看一场电影。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武侠》,由陈可辛导演,甄子丹、汤唯、金城武等一众实力派演员主演。
从海报上看,这部电影似乎充满了看点,这也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
影片的开头,时间设定在 1917 年的云南某村庄。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精壮的男人(甄子丹饰)和他美丽的妻子(汤唯饰),他们与家人一起在这个鸟语花香的地方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村里突然来了两个坏人,他们毫无缘由地向一位大爷索要钱财。
精壮男(甄子丹饰)出于正义感挺身而出,与这两个坏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
尽管他表面上装作不会武功,但却以一种令人难以想象的方式将这两个坏人一一击败,并制造出他们意外自杀的假象。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到有些牵强,毕竟甄子丹的武功高强,这些情节还算说得过去。
随着剧情的发展,县里面派了一位领导和捕头(金城武饰)前来调查此案。
然而,这位捕头的形象却让人大跌眼镜他是一个带着眼镜、操着一口四川口音的文弱书生。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竟然凭借着超越柯南的无敌推理能力,以及综合现代医学角度得出的验尸报告,发现了精壮男(甄子丹饰)原来是一个黑社会邪教组织的二号人物。
他侦查案件的方式令人发指,他可以不要脸地去别人家蹭饭,可以不要脸地睡到别人家,可以在别人睡觉的时候爬人家床边观察别人,甚至可以无缘无故地砍人一刀……而甄子丹同志则始终面带微笑,从容应对着这一切。
接下来,剧情进入了俗套的互相暗示阶段。
精壮男(甄子丹饰)渴望过上平淡的生活,忘记过去的一切,而神探(金城武饰)则想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必须将精壮男(甄子丹饰)归案。
于是,类似的剧情发展再次上演,邪教组织的一号人物(boss)开始组织力量,试图将二号人物(精壮男)救回。
同时,神探也回到县城搬来了几个废柴警察,以及邪教组织的其他成员,这些力量都汇聚到了这个平和的小村庄。
随着剧情的推进,各种狗血剧情不断涌现,而甄子丹和金城武之间的对手戏也逐渐升温。
《武侠》电影影评

《武侠》电影影评影片的开头令人惊艳,血崩的场景和动人的音乐相得益彰,瞬间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张力和情感的氛围中。
这种开场方式为整个故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展现了导演陈可辛和音乐制作人金培达的才华。
电影的前半部分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
汤唯的特写镜头令人难以移开目光,她那自然的美感和不施脂粉的面容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金城武的表演也十分出色,他将捕快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既有坚定的执法精神,又有人性的挣扎和矛盾。
他与甄子丹之间的对手戏扣人心弦,让观众感受到了紧张和刺激。
故事的发展逐渐揭示出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捕快执着于将杀人犯绳之以法,而刘金喜则试图在隐藏身份的同时寻找自我救赎的道路。
这种人性的探讨在武侠的背景下显得尤为深刻,让观众思考着正义、道德和个人选择的问题。
然而,电影的后半部分却让我有些失望。
尽管打戏精彩,但只有打斗场面显然不足以支撑整个故事的发展。
情节的转折和发展显得有些仓促,一些关键情节的处理也不够细腻,导致故事的连贯性和感染力有所下降。
此外,李小冉的角色在电影中的出现过于短暂,她作为金城武的老婆,只是为了侧面展示金城武的不近人情,这使得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够丰满。
金城武在电影中的角色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他对“法”的执着和对自己的反思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结尾部分的处理有些过于简单,金城武用增大压强的方法将针刺入敌人穴道,再借助雷电将其击毙,这种情节设计虽然富有创意,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故事的深度和内涵。
甄子丹的表演一如既往地精彩,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
他在断臂之后与终极BOSS的对决也让人眼前一亮,展现了他的武术功底和表演实力。
《武侠》这部电影在前半部分表现出色,它的悬念、人物塑造和对人性的探讨都令人赞赏。
然而,后半部分的剧情发展和处理方式有些不尽如人意,使得整体的质量有所下降。
尽管如此,电影仍然值得一看,它带给了观众视觉和情感上的享受,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武侠精神和人生的思考。
《武侠》电影影评

《武侠》电影影评在电影的世界中,有一类影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众,那就是武侠电影。
武侠电影不仅展现了精彩的打斗场面和侠义精神,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而最近上映的一部武侠电影《武侠》,却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失望。
从听觉方面来说,这部电影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导演似乎想要展现四川地区的特色口音,但却显得十分生硬和不自然。
金城武这个日中混血且纯台湾的演员,说着一口不地道的四川话,让人感觉十分出戏。
而且,为什么只有金城武一个人说四川话呢?其他角色却都是京片子,这种口音的不统一让人难以沉浸在电影的氛围中。
从逻辑角度来看,这部电影的剧情发展让人感到困惑和失望。
电影中所谓的“救赎”和“反救赎”,似乎只是导演为了营造剧情而设定的概念,与实际的情节发展并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
观众看到的只是老基友的互相伤害,以及对幸福家庭的破坏,这种虐心、虐人、虐己的情节安排,让人感到十分无奈。
导演似乎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展现人性的复杂,但却没有很好地把握其中的度,导致整个剧情显得混乱和不合理。
从科学角度来看,这部电影中的一些情节设置也让人难以接受。
比如,牙齿穿透玻璃罐的场景,让人感觉过于夸张和不真实。
还有金城武用银针插入膻中控制情绪的情节,更是让人觉得荒谬。
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电影制作也应该与时俱进,尊重科学原理。
而这部电影中的一些情节,显然是对科学的不尊重,这让观众难以对电影中的人物和情节产生共鸣。
此外,电影中还有一些其他问题也值得探讨。
比如,山歌的出现并没有给人带来美感,反而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阿玉家的牛是如何上了二楼的,这也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
汤唯在电影中的角色形象也让人感到惋惜,她似乎只能接演一些被抛弃、被隐瞒、被殴打、被踹、被擂、被推、被砸的剧情,这种角色定位让人对她的未来发展感到担忧。
《武侠》这部电影在听觉、逻辑和科学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让人难以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中。
如果你是一位喜欢武侠电影的观众,那么我奉劝你还是选择其他电影吧,以免浪费你的时间和金钱。
《武侠》电影影评

《武侠》电影影评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选择一部好电影来放松心情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近日,我观看了《武侠》这部电影,它给我带来了一些特别的感受。
让我谈谈这部电影的优点。
它在一些细节上处理得非常出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角色的组合非常有看头,“有着黑暗过去的三无功夫派”+“有着伤心往事的精神分裂推理系医师”,这样的组合本应非常精彩,可惜的是,电影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这个优势。
电影中的一些设定也很有趣,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延展性,比如陈百九的针灸小讲座,好基友(不对)搭档探子姜武,七十二地煞恐怖组织等等。
这些设定为电影增添了不少亮点,让人眼前一亮。
此外,山村的基调很小清新,音乐也很舒服,给人一种独特的观影体验,让我有种看法国文艺片的错觉(实际上我根本没看过什么法国文艺片)。
我不得不提一下教主的一声吼,那可真是气壮山河中气十足,太棒了!我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要被吹跑了。
然而,这部电影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最明显的问题是故事整体感觉混乱,导演似乎想要讲述太多的故事,结果导致每个方面都讲得不够清楚,中心内容一盘散沙。
例如,陈百九对法律的信仰在他用二十两银子换来非法缉拿权时被自己打破,那么他后来对法律的态度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在电影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交代。
另外,让甄子丹演刘金喜是个糟糕的选择。
观众一看到子弹哥就会有“甄子丹=武功高手”的惯性思维,再怎么让他装个平民也没用。
于是“刘金喜杀掉通缉犯是巧合还是实力”的悬念根本就被浪费掉了,而陈百九的苦苦推理则显得可笑——大家都知道,就你不知道。
还有很多问题到了最后也没有交代,例如金喜一家人如何能像电影结尾那般平静地在村里继续生活?地煞教主和教母相继在几日内死于同一事,同一村,同一人之手,身为激进组织的地煞,其余六十九人为何无动于衷?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电影的完整性受到了影响。
此外,电影中的一些情节也显得莫名其妙,比如和十三娘的那场搏杀,以及捅水牛,串蚂蚱和暴虐爷爷拿筷子戳晓天的部分,这些情节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
《武侠》电影观后感

《武侠》电影观后感《武侠》电影观后感电影《武侠》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和情感纠葛的武侠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人性、正义、道德与情感之间的复杂关系。
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心世界,他们在武侠的世界中追寻着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抉择。
徐百九是影片中最为成功的一个形象。
他是一个正直而正义的人,心中因一次因同情心而酿成的悲剧留下了永久的阴影。
他自责,并将此归结为同情心破坏了正义与公平的秩序。
通过针灸,他压抑了自己的同情。
在他看来,惩恶是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止恶在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地止善了。
人喜欢原则,厌恶例外,被利用的同情不可原谅。
徐百九是个理性主义信仰的典型,同时带着根本的乌托邦精神,以为法与科学便能通往真理的道路,便能知道真理的全部,便能让世道好一些。
然而,徐百九的理想在现实中却显得如此脆弱。
他为了拿到牌票而不得不贿赂小官,这一行为让他的信仰开始崩塌。
他所依恃的只是他的自责与阴影,他的逻辑是:除非能证明凶手永不为恶,否则他就不值得被宽恕。
但人的本性是隐藏的,不可能被改善,因此恶人不仅曾是恶人,他之后也将为人患。
他不仅是法的信徒,也是科学的信徒,他相信法能带来公平与平安,科学能使人获得真相和真理。
金喜的佛教观点让我深受启发:一切都是因缘,一切事物皆无自性,因为没有自性,便也没有可以归罪的恶和值得宣扬的正义,一切罪恶都能被忏悔和宽恕。
即便看到了真理的全部,也无法用自己的观念来掌控它。
我们只能做好自己,并善待别人。
如果我们看到一只被困而挣扎的猎物,我们会生起慈悲心,将它放走,不会因为它以后还会猎杀别的动物而有了杀它的理由。
护生者,护心也,或许只有每个人都修养自己的灵魂,这个世道才会变好吧。
教主是民族主义仇恨的产物,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它能让人们失去理智,变得盲目而狂热。
只有当我们能既清楚它的本质,又能了解到身处其中的人亦是非常可怜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地远离它。
影片的结尾让人感到遗憾,若金喜以圣者的姿态,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感染他的父亲并因此保护村民,似乎更具宗教意义。
《武侠》电影影评

《武侠》电影影评《武侠》这部电影于昨日上映,说实话,它的确有其精彩之处。
金城武的帅气脸庞、甄子丹的出色身手以及窦唯那出神入化的配乐,都为影片增添了不少魅力。
从故事的先天条件来看,它也是颇具吸引力的。
一个作恶多端的坏人,隐姓埋名,却因不忍乡邻被杀而出手相助,不料却被一个执着的侦探碰上,侦探非要揭露他的过去,将他绳之以法。
这样的情节设定,本可以有多种发展方向:侦探在调查过程中,逐渐发现与自己原先推断相反的事实,自我怀疑,最终承认他曾经的确杀过一村人;或者坏人实际上是伪装得完美无缺的,萌死人的侦探一面压抑着自己的同情,一面与他斗智斗勇。
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向,只要细节处理得当,推敲出合理的来龙去脉,都有可能成就一部不错的故事。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部电影的走向却完全偏离了预期。
坏人莫名其妙地领悟并退隐,生娃后变成了一个完全的好人,受人景仰;而那个死磕的侦探,在看到坏人开始被追杀后,也突然转变立场,舍身相救。
这种前后内容的割裂和人物性格的转变,简直让人感到随心所欲。
影片将前面铺陈的线索未能好好地发展和延伸,而是另起炉灶,引入了一个终极大 BOSS,并讲述了完全不同的父辈与子女的关系。
这种做法使得故事变得杂乱无章,且给人一种拼凑的感觉。
导演似乎缺乏将一个故事讲完整的能力,总是试图通过制造新的情节和冲突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忽视了对故事本身的深入挖掘和细致处理。
此外,电影的题目为《武侠》,但“武侠”元素在影片中却被严重忽视。
除了在题目中出现了一下外,“武侠”在故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
观众期待看到精彩的武侠打斗场面和侠义精神的展现,然而这些都未能在影片中得到满足。
相反,影片更多地偏向于动作片的风格,强调的是打斗和追逐,而忽略了武侠电影中所应有的侠义、道德和情感内涵。
对于中国导演来说,集体迷乱似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他们不知道如何讲好一个故事,于是采用了各种手段来掩盖自己的不足。
张艺谋依靠华丽的风光摄影,冯小刚依靠搞笑的笑话,陈凯歌试图探索深刻的主题,而陈可辛则在《如果爱》之后迷失了方向。
《武侠》影评

《武侠》影评从演技方面来看,甄子丹、金城武等演员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他们将角色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男孩,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Cult”(邪典)角色,让人忍俊不禁。
不过,汤唯的表演略显稚嫩,希望她不是一个“花瓶”,而是有真正的实力。
编剧的功力也值得称赞。
电影以侦探为主线,伴随着悬疑情节,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同时,编剧巧妙地选取了民国初年这个时间段,这个时代似乎成为了电影编剧们的热门之选。
通过对这个时代的描绘,电影展现了那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此外,电影的动作设计也非常精彩。
甄子丹在《导火线》中的动作场面令人印象深刻,而在这部电影中,他的动作设计同样令人眼前一亮。
精彩的打斗场面配合上凌厉的剪辑,让观众感受到了动作片的独特魅力。
电影的画面也非常美丽,结合了少数民族的美景和传统文化,让人感受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与之前看过的《假装情侣》相比,这部电影在广告宣传方面做得更加巧妙,没有让人感到过于突兀,反而增添了一份自然和真实。
《武侠》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不仅有精彩的动作场面和悬疑情节,还蕴含了丰富的物理、中医、历史、哲学等知识。
如果你喜欢动作片,那么这部电影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不过,对于电影的片名,我确实有些疑惑。
为什么要起一个如此宽泛的名字呢?这似乎与电影的内容有些不太相符。
也许导演和制片人们是希望通过这个片名来吸引更多的观众,但这样做也可能会让一些人对电影的内容产生误解。
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有三个变态人生的故事。
金城武饰演的侦探因为被一个小孩骗了,开始只相信法,不计人情;甄子丹饰演的二当家因为一个小孩子的眼神,开始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而教主则是一个变态的人物,有着变态的理论。
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要想练成绝世武功,首先得成为一个变态。
当然,这只是电影中的情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还是要保持正常的心态,追求健康和积极的人生。
《武侠》是一部制作精良、内容丰富的电影。
《武侠》电影影评

《武侠》电影影评提及这部影片,金城武的形象便跃进我的脑海,尤其是他在片中的眼神,令人惊艳。
其实在此之前,除了他早年拍摄的《学校霸王》,我对他的其他作品一无所知。
然而,在这部电影中,他的眼神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结束时,我问身旁的朋友徐百九的结局如何,她回答说他已经死了。
我其实并不希望他死。
在结尾处,那个分身撑着伞流泪的画面,似乎在暗示着某种告别的意味。
也许徐百九确实已经离世,但如果他没有死,我想他也不会再继续精神分裂下去,那个过于细致、过于执着、过于守法的人格也将不复存在。
徐百九同样也杀了人,他杀死了教主,也理应受到惩罚。
这次他的行为与他一贯的想法背道而驰,是为了正义而突破了法律的约束。
正如阿玉所说,徐百九本身是个很好的人,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
无论他如何通过针灸来调整自己的穴道,也无法改变他的本质。
那么,法律的存在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让人变得更好吗?还是仅仅为了维护法律本身?是为了实现公平,还是为了进行统治?无论如何,莫尔在《乌托邦》中的一句话发人深省:“将人们束缚在法律之下,是违反一切权利和正义的。
”徐百九最终摆脱了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法律束缚,也放下了心中的执念。
另一个主人公刘金喜也颇具深意。
他对阿玉说:“谢谢你让我做了十年的刘金喜,可惜我不是。
”其实,他并没有真正理解自己的内心。
他早已成为了刘金喜,当他看到那个被他杀死的孩子时,他就不再是唐龙了。
刘金喜或唐龙,只不过是一个代号。
前者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对追踪他的侦探坦诚相待,世上恐怕很难找到如此轻易相信他人且宽容大度的人。
而唐龙则自称将人视为畜生。
阿玉问他,如果那天他见到的不是她,他是否会留下来。
这是女人都想知道的答案。
但阿玉并没有真正理解他。
他早已是刘金喜,刘金喜见到阿玉,爱上了她,而不是一个名为唐龙的人,以此来逃避过去。
刘金喜曾说自己当屠户也很有意思。
本来,他的义父是个杀人者,而他又将人视为畜生,说自己是屠户也在情理之中,他并没有撒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武侠电影
武侠电影是中国文化最具特色的类型电影之一,它不仅阐扬中国的侠义精神,更将中国武艺透过影像做最佳的呈现,并且不断地推陈出新。
由于早期的武侠电影并未形成完整的类型结构与视觉美学,导致对何者为中国第一部武侠电影,各方说法莫衷一是。
什么是武侠电影?陈墨在《刀光侠影蒙太奇》中说:所谓“武侠电影,即有武有侠的电影,亦即以中国的武术功夫及其独有的打斗形式,及体现中国独有的侠义精神的侠客形象,所构成的类型基础的电影。
”然后他又说“名可名,非常名”,他又将武侠电影的疆域“界限”模糊化到“不论是侠义、功夫、武术、武打,统统称为武侠电影(或武侠片)”。
这是一个圆滑而聪明的答案。
武侠电影的形成并非凭空产生,它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这个文化源头就是已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中国武侠文化。
侠是一种民间豪雄偶像,他们具有反抗不合理的社会等级秩序和秉持正义、锄强扶弱的积极之处,在社会缺乏道义和公正时,他们可以成为民间道义的体现者和强力执行者。
关于侠的叙事,最早见于典籍的是《韩非子·五蠹》中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
韩非子将儒与侠并列为对统治者有威胁之物,要求对来自于思想及行为领域的儒学和侠义之道进行“诛之”。
此后,关于侠的叙事就从没停止过。
在历代的诗词、传奇、小说、话本等文学样式中,我们都看到武侠的身影。
这种侠义精神既可以看成是对不公道的命运和社会体制进行不屈不挠抗争的精神,武侠的产生和间歇
性兴盛,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如唐的武侠小说产生与藩镇割据的局面有关,人们希求武艺非凡胆识过人的英雄人物出现。
而古龙、金庸的兴盛,更多原因是,人们的生活进入和平繁荣和英雄缺失的时代。
诸多社会因素,促使了武侠题材作品的繁荣。
同时,人们对侠士的期待同样可以被看作是弱病之人对大救星的永恒的期待心理的直接反映,“永恒的期望”和“永恒的无助”会形成一种文化心理及恶性循环。
而侠文学的盛行则满足了人们对侠士形象的幻想,成为人们消极避世和自我麻醉的手段。
在时间的分界点上,武侠电影基本上可划分出几个时期,1938年至1948年是发展期,1949年至69年为武侠片兴盛期,1970年至80年为功夫片兴盛期,而80年均是两类型的衰退期。
中国的武侠片受以京剧为主的传统戏剧影响极深。
1905年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其实就是把谭鑫培的《定军山》中“请缨”、“舞刀”、“交锋”等场景银幕了而已,这几乎可以说就是最早的武打片。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影坛初次出现乃至迅速崛起的武侠/神怪电影,是中国历史文化、叙事传统与复杂现实相互交汇的产物,也是欧美武打、侠、神话电影影响中国影坛,“明星公司”推出的《火烧红莲寺》成为早期武侠片的突出代表。
由《火烧红莲寺》热潮带起的在武侠电影中加入神怪元素的类型电影,剧情除少数脱胎于古典小说、戏曲以及民间传说外,大多是影片编导自己创作的,除《火烧红莲寺》外,“友联”公司的《荒江女侠》、“月明”公司的《关东大侠》、“天一”公司的《乾隆游江南》等片也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作品。
从
1928年到1931年中国共上映了227部武侠神怪片。
武侠片在“五四”时期曾经受到一些批判,至今也一直受到一些非议,比如制造了虚幻的世界、黑暗的江湖,容纳了许多封建糟粕,武侠片在某种程度上又被看成是下里巴人的东西。
[1]但是这些早期的武侠片,并非全无意义。
它们替后来的武侠片奠下许多特殊模式。
其一,武侠片大多脱胎于当时流行的传统侠义小说和报刊连载的武侠小说,其创作带有明显的类型化特征。
就剧情而言,大致不出除霸型、复仇型、比武型和夺宝型这四种模式,在人物的设置上,主人公不仅武艺高强、还兼具超乎常人的理想人格,如扶危济困,锄强扶弱、重诺好义,功成身退等。
其二,在视觉形象的设计上,必有荒山野外,古刹老庙和“飞剑白光”,并不时穿插裸女怪男的狰狞面目,而腾云驾雾、隐遁无踪也是必不可少的银幕形象构成要素。
其三,神乎其神的功夫特技,是在胶片上再加工。
停机再拍、倒拍、逐格拍摄、多次暴光、叠印、卡通等多种“幻摄法”以及机关布景等美术技巧被大量使用于影片的前后期制作中,可见其对电影的技术可能性和叙事能力做了多种尝试和发掘。
只可惜当时这些影片多被冠以“武侠神怪片”的恶名,因为当时全国只有3%的民众接受过近代科学教育,有95%的愚民相信“怪力乱神”的存在,以至国民党政府下属的电影检查委员会下令查禁“红莲寺”。
武侠类型片的大火,就此南下香港。
1935年3月,第19集《火烧红莲寺》在香港诞生。
广告中写道:“赛铁拐神杖宝贝,豪光万丈,金罗汉摇袖祭神鹰,瑞气千条,活僵尸毒害向药山,散发吐雾,飞道人不敌吕宣良,断头喷血。
”武侠电影的传奇也由此在香港续写,并得以发扬光大。
武侠电影是最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中国类型影片。
下面从审美心理的深层———无意识层面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进行阐述。
一、对于“武侠”的文化解读学者陈墨在他的《武侠电影漫谈》一文中,分析了武侠电影作为一种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类型片的特殊规范,在武侠电影的构成要素中,除了“传奇”、“情趣”之外,“武”与“侠”是两个最为基本的要素。
“武”指武术或武打。
武侠电影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武术文化。
中国武术的审美特性表现在它带有极强的想象成分,所以在武侠影片中的武术套路与武术招式有着许多隐喻式的名称,如降龙十八掌、黑虎掏心拳等。
有的则更是纯想象的产物,如乾坤大挪移等。
加之电影的声光电技术及特技的发挥,使中国武术中的审美想象特征更是带上了奇幻的色彩。
中国武术中的“武德”精神贯穿于影片,门规、长幼的规矩中体现着中国武术文化特有的伦理哲学。
中国武术讲究阴阳、动静、刚柔等,体现着中国哲学朴素的辩证法,养气、练意则是中国养生之道的境界所在。
“侠”指“侠客”或“狭义”。
随着传统的突破与革新,武侠电影走到了一个关键的的十字路口,今后将以何种方式继续走下去,我认为有几个问题是现今新世纪武侠电影需要提高的。
1、首先,理念先行,使得主题高于一切,为表达目的不惜各种手段甚至牺牲电影某些方面的合理性。
一股浓重的理念笼罩在片中,以致人物的行为受到极大的限制,进而结局都以“理性”的胜利收场。
如《卧虎藏龙》中,李安将他一贯的“儒风道骨”发挥到了极致,不仅李慕白、俞秀莲等人物的行为受儒家道德礼教的限制,就连玉蛟龙这样的反叛形象最后也纵崖子武当山下,可见结局处李安为追求道之回归已无暇顾及情节上的逻辑性与合理性了。
2、人物结构不再是企邪对立的传统两分法,其行为很难分出谁是谁非。
主人公也不再是传统式的英雄,而更像是为剧情发展设置的道具,比起当年李小龙的“率性而为”己不可同日而语。
“英雄”成了一个符号概念式的东西,不再具有传统侠义的本质,由此人物形象塑造并不鲜明突出。
最典型的莫如《英雄》,几位主角简直是张导手中的棋子,根本没有个性可言。
[1]而在《天地英雄》中,何平过于强调叙事,使得盛大浮华的演员阵容中,只能见到一些模糊的装载英雄精神的俗人,人物因缺乏独立鲜明的品格而成过眼云烟。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中国的武侠电影已经被完全地卷入到了世界影视文化的舞台中去,中国导演探索出了一条以武侠题材为躯壳,以侠义精神为承载,以西方美学艺术形态为核心价值体系的新的武侠电影时代。
随着迪斯尼公司以西方人的美学艺术形态成功地拍摄出了武侠题材的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后,似乎整个武侠片界都在思考,中国武侠片将以什么样的形式继续发展下去?是该全盘接
受西方的电影思潮,以好莱坞的形式来发展,还是继续去探索一条新的道路?究竟是应该追求高成本、大制作而带来新的视觉感官上的一种视听盛宴,还是以传统武侠电影模式去发展,继续宣扬各种大侠运用奇幻的武功技艺去除暴安良、劫富济贫,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这是我们值得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但愿这是中国武侠文化的一个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