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被背弃的老祖母》
《被遗弃维瑟罗尔奶奶》中颜色象征意义

《被遗弃的维瑟罗尔奶奶》中颜色的象征意义摘要:《被遗弃的维瑟罗尔奶奶》是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经典的短篇小说之一。
作者采用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描述了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一天的心理活动,塑造了一位善良、宽容、吃苦耐劳、倔强的老妇人。
本文通过对小说中颜色的象征意义分析,向读者展示了维瑟罗尔奶奶纷乱繁杂的意识活动。
充分体现了作者作为“一流艺术家”的卓越才能。
关键词:意识流;象征;《被遗弃的维瑟罗尔奶奶》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被遗弃的维瑟罗尔奶奶》是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经典的意识流小说之一。
意识流写作手法是短篇小说主要创作手法之一。
波特充分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生动地向读者展示了韦瑟罗尔奶奶去世前复杂的内心活动,使其成为美国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家之一。
近些年,《被遗弃的维瑟罗尔奶奶》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内评论家的关注。
然而,这些评论家主要关注文章的意识流写作手法。
而对其主题,特别是其宗教象征意义关注甚少。
本文主要从文中出现过的不同颜色来讨论其在《被遗弃的维瑟罗尔奶奶》中的象征意义。
关注于光、色、声、影和形的艺术功能,强调视觉和听觉形象对感官印象的辅助作用是意识流作品的主要特征。
这部小说充满了关于光、色等基督教寓言意象。
白色、绿色、蓝色等象征着光明面,而黑色、灰色等象征着黑暗面。
作为一种象征主义宗教,基督教把色彩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实体来使用。
通观全文,我们不难看出小说中出现的颜色从明到暗逐渐变化。
波特运用颜色的象征意义向读者展示了韦瑟罗尔奶奶的心理活动,同时也以此将人物塑造得更加深刻。
1. 黑色黑色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颜色。
黑色在西方文化里是遭到摈弃的颜色。
在圣经里,黑色象征邪恶、恶魔、痛苦、不幸和死亡等。
当奶奶回忆起她不快乐的过往时,黑色便会出现。
当奶奶回想起她被第一任丈夫乔治抛弃时的场景,“女人已经蒙上白色面纱,准备好结婚蛋糕,而男的却还没有来,她该怎么办呢?她竭力回忆。
荆棘中成长:《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韦瑟罗尔奶奶形象

荆棘中成长:《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韦瑟罗尔奶奶形象摘要:《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代表作之一,整部小说讲述了美国南北时期的普通女性成长路程,通过意识流手法,描述女主人公韦瑟罗尔奶奶弥留之际的心理活动,在现在、过往的时空中跳跃、穿插,回忆了韦瑟罗尔奶奶成长历程中三次被“抛弃”的经历,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故,并反映出韦瑟罗尔奶奶成长在艰苦成长岁月中,从丧失自我到学会寻找、发现、爱惜自我的成长经历,在荆棘中成长的故事。
基于女性成长视角分析韦瑟罗尔奶奶形象可以给当代人们思想启迪。
关键词: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女性意识;成长;荆棘;自我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23)05-0060-02(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基础课教学部山西阳泉045000)《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女主角韦瑟罗尔奶奶原型是作者凯瑟琳·安·波特的祖母,而这个形象也代表着20世纪初西方女性社会地位。
这部短片小说超越了传统常规时空限制,转变了以故事情节为脉络推动发展,以场景刻画人物形象手法,而是采用时空交错形式对韦瑟罗尔奶奶人物形象进行完整塑造,通过人生临终之际回忆被抛弃的悲惨经历,在艰苦成长岁月中,从背叛到觉醒自我意识,成长及演变出独立的女性自我意识。
一、荆棘中成长(一)无情背叛,丧失自我。
在韦瑟罗尔一生中,共经历了多次背叛与抛弃,20岁花样年华阶段,被未婚夫乔治抛弃;邂逅了丈夫约翰,过上了短暂而幸福的时光,而后丈夫早逝;在独自养育子女过程中又出现儿子夭折,年迈时期子女的抛弃。
面对被未婚夫乔治抛弃,这种屈辱与嘲讽给韦瑟罗尔造成了一辈子的阴影,面对丈夫离世的抛弃所带来的痛苦与伤感,让韦瑟罗尔逐渐丧失自我意识,以丈夫的期盼为己任,养育子女,不抛弃任何一个孩子。
在临终之际,韦瑟罗尔奶奶还时常想起过去,在独自抚养子女过程中,自己给予了沉重的关怀与热爱,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而子女也会因为养育子女的事情来请教,这种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存在主义视域下《被遗弃的老祖母》和《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比较研究

㊀2019年11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陇东学院学报Nov.2019㊀第30卷㊀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ournalofLongdongUniversityVol.30㊀No.6㊀存在主义视域下«被遗弃的老祖母»和«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比较研究刘军霞(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言文学系ꎬ山西运城044000)摘㊀要:凯瑟琳 安 波特的«被遗弃的老奶奶»和威廉 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分别对两位女性似同似不同㊁复杂一生的经历进行了描述ꎮ同是处在被压制的男权社会ꎬ同是遭遇背叛ꎬ老奶奶选择独立㊁坚强和宽恕ꎬ而艾米莉选择依赖㊁报复和同归于尽ꎮ本文拟从1.相同处境的不同选择ꎻ2.对他者的不同诠释ꎻ3.对自由的不同追求ꎮ三个方面对比分析老奶奶和艾米莉不同人生境遇及其思想根源ꎬ以告诫当代女性克服自身的内在性ꎬ实现经济和精神的独立ꎬ以获取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解放和自由ꎮ关键词:存在主义ꎻ女性主义ꎻ男权社会中图分类号:I109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4 ̄1730(2019)06 ̄0063 ̄04收稿日期:2018 ̄11 ̄07作者简介:刘军霞(1984 )ꎬ女ꎬ山西运城人ꎬ讲师ꎬ硕士ꎬ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ꎮ㊀㊀«第二性»是波伏娃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观最直接的展现ꎮ女性主义者奉«第二性»为她们的圣经ꎮ在«第二性»中ꎬ波伏娃深受萨特的影响ꎬ从存在主义角度出发ꎬ对女性一生宿命进行精心梳理ꎬ分析女性的处境:人们将女性的一生都禁锢在厨房里或者闺房内ꎬ却惊奇于女性的狭隘视野和目光短浅ꎻ人们折断了女性自由翱翔的翅膀ꎬ却哀叹她不会飞翔和处处依赖ꎻ造成女性他者绝对性的原因:一方面ꎬ男性要求女性奉献所有ꎬ毫无保留地付出ꎻ另一方面ꎬ女性从一出生就被教导以男性为中心ꎬ以取悦男性为重任ꎬ服饰对女性来说是如此重要ꎬ女性需要这样的打扮来取悦男性ꎬ迎合男权社会[1]ꎮ从古至今ꎬ几乎所有的女性就是这样反复重复着由无聊㊁期待和失望组成的人生ꎮ男性的威逼利诱㊁女性的自我局限ꎬ必然导致女性的 物化 :即成为男性的附庸ꎻ对自由的阐释:男性早就明白:想要自由ꎬ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ꎬ都要自给自足ꎬ即使这条路充满荆棘和艰辛ꎬ但却最为可靠ꎮ而女人ꎬ恰恰相反ꎬ她们被要求及时行乐㊁碌碌无为ꎬ一旦积极向上就遭到社会的谴责 不安分守己 ꎮ只是正当女性放纵到极乐时ꎬ才觉察到自己被愚弄了ꎬ一切的美好不过是 海市蜃楼 ꎮ可悲的是ꎬ为时已晚ꎬ女性在此生唯一的冒险之旅早已殚精竭虑ꎬ毫无反抗之力[2]ꎮ«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最能反映威廉 福克纳主体思想的经典的小说之一ꎮ该小说描述了女主人公艾米莉悲剧一生的宿命ꎮ出生于没落的南方贵族家庭ꎬ父亲专制霸道ꎬ为女儿拒绝一切向她求婚的男性ꎬ父亲去世后ꎬ艾米莉疯狂地爱上来自北方的工头荷默 巴伦ꎬ而遭到社会的非议ꎬ更是遭到恋人的背叛ꎬ极端的艾米莉选择毒死情人并和其尸体共度人生四十载的哥特式故事ꎬ可悲又可怜[3]!造成艾米莉悲剧人生的根本原因是女主人公对男性精神上和经济上的依附不独立ꎬ女主人公一生都把自己的安全感和幸福寄托于男性身上ꎬ先是父亲再是恋人ꎬ一生都是男性的财产和附庸品ꎮ而«被遗弃的老奶奶»里主人公是与艾米莉完全相反的女性ꎮ«被遗弃的老奶奶»是凯瑟琳 安 波特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ꎮ在小说里ꎬ老奶奶亦是遭遇恋人背叛ꎬ但倔强的老奶奶选择独立和坚强ꎬ选择走出家庭ꎬ面向社会ꎬ在丈夫逝世后ꎬ老奶奶选择独立抚养孩子们ꎬ面对牧师的骚扰ꎬ也依然选择独立ꎮ弥留之际ꎬ独立刚毅的老祖母实现了自我的价值ꎬ获得了最终的自由[4]ꎮ一㊁相同处境下的不同选择想要梳理女性的一生ꎬ首先要对她的处境进行全方面㊁多方位的梳理ꎮ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中写道: 女人不是天生的ꎬ而是后天被造就的ꎮ [1]在男权社会ꎬ女性处处受到压制束缚ꎬ而这些都要归因于女性的处境ꎮ因此ꎬ首先要改变女性的处境ꎬ女性36的命运才有可能被重写ꎮ波伏娃深受萨特影响ꎬ她的处境理论源于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所述观点ꎮ在«存在与虚无»中ꎬ萨特认为任何主体都必然和客体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ꎬ客体存在以处境为前提ꎬ处境会对主体产生反作用ꎮ客体本身没用ꎬ只有主体和客体产生关联ꎬ客体才会对主体产生相应的促进或者阻碍作用ꎮ 我的所在地 我的过去 我的环境 和我相邻的人 和 我的死亡 这些客体都会与我发生关系ꎬ产生作用ꎮ我 女人ꎬ就这样一步步形成了ꎮ在幼年时期ꎬ男性与女性并无显著不同ꎬ无论是才能还是力量ꎬ仅仅是生理上的差异ꎮ波伏娃从萨特的处境理论出发ꎬ在«第二性»中对女性的处境进行进一步剖析和延伸ꎬ将女性处境分成三点:女性身体㊁家庭和历史[6]ꎮ波伏娃认为女性身体不能是女性受男权社会压抑的理由ꎻ家庭里的父权文化和夫权文化是造成女性受压制的根源ꎬ历史总是体现男性的意志和愿望ꎮ«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女主人公虽出生于没落家族ꎬ但仍是贵族ꎮ父亲专制霸道ꎬ将女儿视为自己的财产和所有物ꎬ替女儿做一切的决定ꎬ无视女儿的意志ꎬ拒绝一切可能出现的女儿的求婚者ꎮ女儿艾米莉在这种所谓的 父爱 下ꎬ逐渐丧失了自我意志ꎬ一步步沦陷为父亲的附庸品ꎬ不断地向父权妥协ꎬ直至完全将自己物化ꎮ父亲去世后ꎬ艾米莉终于鼓起勇气ꎬ追求自己的爱情ꎬ但世俗的话语压制她ꎬ束缚她ꎬ当她终于敢和情人驾车出游时ꎬ等待她的却是无止尽的非议ꎮ人们窃窃私语ꎬ骂她道德败坏ꎬ有辱家门ꎮ她一边对抗非议ꎬ一边想和恋人长相厮守ꎬ步入婚姻ꎮ在得知情人压根就不准备和她共度一生的想法时ꎬ她选择毒死情人ꎬ抱着恋人的尸首共度余生几十载ꎮ女主人公之所以做出这样既愚昧又可悲的选择ꎬ根本原因就在于她对父亲和情人的依赖和附庸ꎮ艾米莉把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都建立在父亲和情人身上ꎮ而艾米莉之所以成为这样的女人ꎬ究其原因是处境对她的塑造ꎮ父权制操纵了她的婚姻ꎬ妇道观毁了她对幸福的渴望ꎬ畸形的处境练就了她异化的内在和变态的物化ꎮ相比之下ꎬ«被遗弃的老奶奶»要幸运很多ꎮ虽然 老奶奶 没有变态的父爱ꎬ却也同样遭遇了情人的背叛ꎮ被面相丑陋㊁自卑懦弱的丈夫利用ꎬ被丈夫帅气潇洒的朋友欺骗背叛ꎬ在男性所谓的友人义气里ꎬ老奶奶不过是他们的赌注罢了ꎮ在男权制社会下ꎬ女性被剥夺话语权ꎬ被男性物化ꎮ毋庸置疑ꎬ男性之所以敢将女性物化ꎬ是男权社会男性主体性的鲜明的映照ꎮ由此可见ꎬ女性的处境是如此不公平!正是这样的 处境 ꎬ处处维护男性的意志和话语权ꎻ也是这样的 处境 ꎬ使女性一步步丧失话语权和自我意志ꎬ沦为男性的附庸和所有物ꎮ只是在«被遗弃的老奶奶»中ꎬ刚毅坚强的老奶奶选择独立ꎬ即使在丈夫不幸早死之后ꎬ老奶奶选择不向境遇屈服ꎬ面对牧师的骚扰ꎬ依然不为所动ꎬ独自抚养孩子们长大成人ꎮ弥留之际ꎬ依然选择不顺从ꎬ不逆来顺受ꎬ安详离开人世ꎬ最终获得内心的自由ꎮ二㊁对 他者 的不同诠释女性即 他者 ꎮ 如果每个个体都创造了他或者她自身ꎬ那么当考虑到其他人时ꎬ潜在的问题就出现了ꎬ从而使该个体在这个人的意识中仅仅是一个对象ꎮ [2]男性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ꎬ将女性定义为他者ꎬ将女性压制到 第二性 ꎮ男性认为女性天生不如自己ꎬ天生具有第二性的特性ꎮ男性具有天生的主体性ꎬ而女性具有天生的他者性ꎮ女性一出生ꎬ父亲就扮演女儿主体角色ꎬ美其名曰是女儿的保护神ꎮ父亲代表着权威ꎬ是不可挑战的ꎬ是毋庸置疑的ꎬ是理所应当的ꎮ男性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妻子和女儿逐步塑造成他希望的样子ꎮ这样男性的主体性就根深蒂固了ꎮ长年累月下来ꎬ女性也真地被塑造成了 他者 ꎮ女性不仅服从于男性的主体性ꎬ更成了自我他者塑造的帮凶ꎮ女性没有任何上进革命的欲望ꎬ认为相夫教子才是女性的本分ꎮ崇拜并寄希望于男性ꎬ希望与男性能保持长久的婚姻关系ꎮ女人选择回归家庭ꎬ生儿育女ꎬ不再追求事业和经济的独立ꎮ伸出手掌ꎬ寄希望于男性ꎬ将一生的幸福甚至是生命交付给男性ꎬ活脱脱地把自己塑造成男性的附庸品和寄生虫ꎬ完全丧失自我的主体性ꎮ正是女性的这种依附性和内在性造就了女性一个一个的悲剧和万劫不复ꎮ随着年龄渐长ꎬ芳华逝去ꎬ女性选择各种手段ꎬ期望用肉体甚至是性留住男性ꎬ而男性主体ꎬ女性他者的绝对性又让女性处于被压制的绝对性和成为男性附庸的必然性ꎮ«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女主人公艾米莉是绝对的他者ꎮ在她与父亲的相处中ꎬ完全没有自我的话语权ꎬ父亲完全剥夺了她的话语权ꎬ 长久以来ꎬ我们把这家人一直看作一幅画中的人物:身段苗条㊁身着白衣的艾米莉小姐立在背后ꎬ她父亲岔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ꎬ手执一根马鞭ꎬ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 ꎮ[3]柔弱㊁纯洁无瑕的艾米莉ꎬ这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ꎮ父亲蛮横粗暴ꎬ对女儿权46威式的所谓 淑女 教育ꎬ父亲所谓的 保护 ꎬ不过是将父权制社会的野蛮和粗暴展现得淋漓尽致ꎬ将女性绝对地他者化ꎮ父亲替女儿做出一切决定ꎬ无视女儿的意志ꎬ因为在男权社会ꎬ男性有着绝对的权威ꎬ男性与女性之间没有互为主体ꎬ而是男性主体ꎬ女性他者的绝对性ꎮ正是这种绝对性ꎬ长期被父亲物化的女儿也真正丧失了她的话语权ꎬ没有任何意志ꎬ完全以父亲的意志为权威ꎬ父亲一次次地替女儿赶走求婚者ꎬ并没有引起女儿的反抗和不满ꎮ由此可见ꎬ女儿自己内化成他者已是根深蒂固ꎬ不可动摇ꎮ艾米莉完全丧失了自我ꎬ以至于父亲去世ꎬ艾米莉久久不能释怀ꎬ不让安葬父亲ꎬ可见父亲的离世也带走了艾米莉的意志ꎮ病了好久ꎬ艾米莉终于鼓起勇气ꎬ努力开始新的生活ꎮ原以为她可以摆脱他者的地位ꎬ拥有自我的意志ꎮ然而一生唯一的爱恋ꎬ唯一的恋人却丝毫没有娶她之意ꎬ尽管她出身高贵ꎬ并不在乎恋人身份低微ꎬ来自北方ꎬ她顶着世俗对她的非议ꎬ顶着 败坏名声㊁有辱家门 的骂名ꎬ愿得一人心ꎬ白首不分离ꎬ但结果只是空欢喜一场ꎮ由爱生恨ꎬ艾米莉毒死恋人ꎬ抱着恋人尸首ꎬ同床共枕几十年ꎮ艾米莉的悲剧人生是男性主体ꎬ女性他者的淋漓展现ꎮ把自己内化成他者的艾米莉ꎬ以男性的意志为主体ꎬ丧失自我ꎬ寄希望和幸福于男性ꎬ面对父亲去世ꎬ恋人背叛ꎬ艾米莉安全感全无ꎬ自我异化也就不可避免了ꎮ异化的艾米莉选择毒死恋人ꎬ表面上看是实现了自我的意愿ꎬ实质上是不可救赎的毁灭ꎮ艾米莉毒死恋人ꎬ从那一刻起ꎬ艾米莉自身也被毒死了ꎬ世间有的只是躯壳而已ꎮ另外ꎬ福克纳在讲述艾米莉的故事时ꎬ通篇小说也是借他人口吻讲述ꎬ这样的写作手法也是艾米莉他者的体现之一ꎮ«被遗弃的老奶奶»中ꎬ在弥留之际ꎬ老奶奶忆起昔日恋人ꎬ婚礼当天ꎬ终未出现ꎮ面对恋人的背弃ꎬ老奶奶选择坚强和独立ꎬ不做男权社会的附庸和牺牲品ꎻ结婚生子ꎬ老奶奶不在丈夫身上寻求安全感和幸福感ꎻ丈夫不幸早逝ꎬ老奶奶选择独立抚养孩子长大ꎮ在男权社会的压迫和束缚下ꎬ女性完全被物化和他者化ꎬ在«被遗弃的老奶奶»中ꎬ老奶奶意识到自己只是男性的 赌注 ꎬ没有一蹶不振ꎬ而是选择坚强ꎬ重新生活ꎮ老奶奶选择走出家庭ꎬ面向社会ꎬ追求经济上的独立ꎬ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独立ꎮ这也是为什么老奶奶在丈夫不幸早逝ꎬ依然勇敢面对人生ꎬ独自抚养孩子们的原因ꎮ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独立让坚强刚毅㊁勤劳勇敢的老奶奶敢于直面人生的苦难ꎬ牧师的骚扰ꎬ最终解放自我ꎬ获得自由ꎮ老奶奶与恋人㊁丈夫和孩子互为主体ꎬ原谅恋人ꎬ忠于丈夫㊁抚养孩子ꎬ摆脱 他者 绝对性意识ꎬ实现自我价值ꎬ与男性势均力敌[9]ꎮ三㊁对 自由 的不同追求波伏娃认为:女性真正的自由是能够实现和男性互为主体ꎬ互为他者ꎬ打破男性主体ꎬ女性他者的绝对性ꎮ女性能够实现经济和精神上的独立ꎬ不再违背自我意识㊁取悦男人㊁逆来顺受ꎮ女性不再寄希望于男性ꎬ能自我负责自我的生命意义ꎬ自我超越生命ꎬ不再从男性身上找安全感和存在感ꎬ解放自己ꎬ实现真正的自由ꎮ女性要实现自我的解放和自由ꎬ首先务必摆脱自我 他者 的绝对性意识ꎬ克服自我的内在性和依赖性ꎬ走出家庭ꎬ面向世界ꎬ实现经济独立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ꎬ实现经济自由无疑是女性腰杆挺直㊁实现自我价值的必须ꎮ同时ꎬ女性还要摆脱内在精神对男性的依附ꎬ不再要求男性超越自我ꎬ不再奢求男性的关注ꎬ和男性互为主体ꎬ互为客体ꎮ物质独立只是外在的自我解放ꎬ精神独立才是女性真正的解放和自由ꎮ女性应该反思自我ꎬ静观自我ꎬ不再自欺欺人ꎬ客观看待自我ꎬ无论是处境还是自我优劣势ꎬ勇于发现自我ꎬ客观分析自我ꎬ诚实看待自己的存在ꎬ从自我出发ꎬ把注意力集中到自我身上ꎬ人很难猜对别人ꎬ女性只需做好自己ꎬ不怕犯错ꎬ永远成长ꎬ就可以实现自我的存在意义ꎮ«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女主人公艾米莉是完全没有自由的ꎮ艾米莉是绝对的他者无自由ꎮ男权社会的压制㊁艾米莉的自我内化ꎬ都剥夺了艾米莉的自由ꎮ女性如艾米莉ꎬ想要获得自由ꎬ首先必须走出家庭ꎬ克服内在的依赖性和附庸性ꎮ面对父亲无边界的干预ꎬ如果艾米莉懂得反抗ꎬ而不是一味地顺从㊁逆来顺受ꎻ面对恋人的背叛ꎬ如果艾米莉懂得自我的独立ꎬ而不是做恋爱中的依附和附庸ꎬ不再自欺ꎬ而这种自欺欺人只能让艾米莉越陷越深ꎬ艾米莉就不会做出毁人毁己的人生决策ꎻ面对社会的流言蜚语和非议ꎬ如果艾米莉懂得寻求自我内心的强大ꎬ精神的独立ꎬ艾米莉就不会拥有行尸走肉般的悲剧人生ꎮ由此可见ꎬ拥有独立的人格即物质和精神上的独立是极其重要的ꎮ女性在恋爱时是极其容易自欺的ꎬ这种自欺会让女性更加依赖和崇拜男性ꎬ把自己的人生和幸福都捆绑在男性身上ꎬ期许一生一世的宠爱和关注ꎮ艾米莉就是这样的女性ꎬ即使在当今社会ꎬ仍有不少女性如艾米莉一般ꎬ依附男性ꎬ渴望得到男性足够的关注ꎬ寄安全感㊁幸福和希望于男性ꎬ56一旦男性反悔或者背叛ꎬ女性就万劫不复ꎬ万念俱灰ꎮ殊不知从古至今ꎬ爱情对于男性ꎬ从来都是消遣ꎬ而对于女性才是全部ꎮ 拜伦说得好ꎬ爱情在男人的生活中只是一种消遣ꎬ而他却是女人的生活本身ꎮ [4]«被遗弃的老奶奶»中的老奶奶才是我们现当代女性的榜样ꎬ即老奶奶勇敢㊁勤劳和不服输ꎮ面对恋人无情的背弃ꎬ老奶奶没有一蹶不振ꎬ而是勇敢面对ꎬ重新开始ꎻ面对丈夫的不幸早逝ꎬ老奶奶没有畏难不前ꎬ而是勇敢坚强ꎬ独自抚养孩子们长大ꎻ面对生活的困苦ꎬ不抱怨ꎬ不纠结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ꎬ面对牧师的骚扰ꎬ老奶奶依然不为所动ꎬ突破处境的压制和命运的不公ꎬ摆脱自我内在性和依赖性的束缚ꎬ实现自我超越性ꎬ最终获得真正的自由ꎮ威廉 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女主人公艾米莉在男权制㊁妇道观的处境下ꎬ完全被他者化ꎮ被绝对他者异化的艾米莉面对父亲的强权越界干预处境ꎬ选择依附不反抗ꎻ面对恋人的背叛处境ꎬ选择报复和同归于尽ꎬ毁人同时也毁己ꎬ完全丧失自我ꎬ失去自由ꎮ凯瑟琳 安 波特的«被遗弃的老奶奶»中女主人公老奶奶虽遭遇男权社会的处境ꎬ选择走出家门㊁面向社会ꎬ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独立ꎻ面对恋人背叛的处境ꎬ选择宽恕ꎻ面对丈夫的早死处境ꎬ选择坚强ꎬ独自抚养孩子们长大成人ꎻ面对牧师的骚扰处境ꎬ选择反抗ꎬ忠于丈夫ꎮ老奶奶遵从内心ꎬ刚毅坚强㊁勤劳不服输ꎬ这都源于老奶奶对自我的反思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可ꎮ最终ꎬ老奶奶收获自由ꎬ安详离世ꎮ作为当代女性ꎬ一方面ꎬ警惕男权社会的压制ꎬ敢于挑战和反抗男权社会的压迫和不公ꎻ另一方面ꎬ克服自己的内在性和依附性ꎬ走出家庭ꎬ实现经济和精神独立ꎮ唯有如此ꎬ女性才可以解放自己ꎬ获得真正的独立和自由ꎮʌ参考文献ɔ[1]方珏.波伏娃存在主义的女性主义哲学思想渊源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ꎬ2008(2):53-54. [2]林凌. 他者 走向 自我 从«第二性»揭示的女性处境探析波伏娃的存在主义人本主义思想[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ꎬ2014(2):28-30. [3]李公昭.20世纪美国文学导读[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ꎬ2000.[4]王长荣.现代美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ꎬ1990.[5]西蒙娜 德 波伏娃著.第二性[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ꎬ2011:336-338. [6]宋亚玲.浅析波伏娃«第二性»中的他者[J].东京文学ꎬ2012:62-63.[7]萨莉 肖尔沃著.最伟大的思想家:波伏娃[M].龚晓京译.北京:中华书局ꎬ2014:510-512. [8]王忠祥.世界短篇小说精华品鉴[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ꎬ1997:240-241.[9]HassanIhab.ThePostmodernTurn:EssaysinPost ̄modernTheoryandCulture[M].Columbus:OhioStateUniversityPressꎬ1987.[10]衷立.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ꎬ2008:116-117.ʌ责任编辑㊀杨晓芳ɔAComparativeStudyofTheJiltingofGrannyWeatherallandARoseforEmilyfromthePerspectiveofExistentialismLIUJun ̄xia(DepartmentofLanguageandLiteratureꎬYunchengInfantCollegeꎬYuncheng044000ꎬShanxi)Abstract:TheheroinesinCatherineAnnPorter sTheJiltingofGrannyWeatherallandWilliamFaulkner sARoseforEmilyseemtobethesamebuttheyaredifferent.Facingthesamesuppressedpatriarchalsocietyandlov ̄er sbetrayalꎬthegrannychoosesindependenceꎬstrengthandforgivenessꎬwhileEmilychoosestorelyonꎬretaliateandperishtogether.Thisthesisattemptstoanalyzethereasonswhythetwoheroinesenjoydifferentlifefromtheas ̄pectsoftheSituationꎬtheOtherandtheFreedomwiththeaimofwarningcontemporarywomentobevigilant.Eventhoughsuppressedbythemalepowersocietyꎬthefemaleneedtoovercometheirownlimitsꎬgooutofthefamilyꎬa ̄chieveeconomicandspiritualindependenceꎬtrulyliberatethemselfandgainfreedom.Keywords:existentialfeminismꎻpatriarchalsocietyꎻgrowth66。
被背弃的老祖母故事梗概

被背弃的老祖母故事梗概在一个偏远宁静的小村庄里,生活着一位名叫秀娥的老祖母。
她的一生历经了无数的风雨,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她的眼神中依然透露出坚韧和慈爱。
秀娥年轻的时候,是村里出了名的能干姑娘。
她操持家务,照顾公婆,农田里的活计也样样在行。
后来,她嫁给了同村憨厚老实的福根,两人婚后的日子虽然清苦,但也充满了温馨。
他们陆续迎来了几个孩子,为了让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秀娥和福根没日没夜地劳作。
孩子们渐渐长大,家里的日子也逐渐好了起来。
秀娥本以为可以享享清福了,可没想到,命运却跟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大儿子阿强娶了媳妇后,便和媳妇搬去了城里打工。
起初,他们还会经常回来看望秀娥和福根,带些城里的新鲜玩意儿。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
电话里也总是说工作忙,没时间。
二儿子阿明倒是留在了村里,但娶了一个厉害的媳妇。
这媳妇嫌弃秀娥老了不中用,经常对她冷言冷语。
秀娥为了家庭的和睦,总是默默忍受着。
小女儿阿花远嫁到了外地,路途遥远,回来一趟不容易。
偶尔打个电话,也是匆匆说几句就挂了。
福根在一次劳作中突发疾病去世了,留下秀娥独自一人守着那间破旧的老房子。
她的身体也越来越差,眼睛看不清东西,耳朵也听不太清了。
村里的人们看她可怜,偶尔会给她送些吃的用的。
但秀娥心里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她不明白,自己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孩子们,怎么就一个个都离她而去了。
有一天,秀娥不小心摔了一跤,躺在地上半天起不来。
幸好邻居路过发现,把她送到了医院。
医生说需要住院治疗,可秀娥身上根本没有钱。
邻居帮忙给她的几个孩子打电话,阿强说工作忙走不开,让邻居先帮忙垫着钱。
阿明的媳妇直接说没钱,阿花在电话那头哭着说自己也没办法。
秀娥躺在病床上,泪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流。
她想起了孩子们小时候围在她身边的场景,那时候虽然穷,但一家人却是那么的快乐。
如今,自己却落得这般下场。
出院后的秀娥,身体更加虚弱了。
她只能依靠着政府的救济金和邻居们的帮助勉强生活。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荆棘中的自我成长

语言文学研究《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荆棘中的自我成长陈丽胡碟(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启),江苏南通226200)摘要:本文从女性成长的视角出发,分析凯瑟琳•安•波特《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一文中韦瑟罗尔奶奶三次被"抛弃”的历程,通过展现她所经历的无情的背叛、如梦初“醒"、自我成长的人生三部曲,反映出女性丧失自我、寻找自我、发现自我的主题,以及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矛盾冲X。
关键词:遗弃自我觉醒女性意识凯瑟琳•安•波特1890年出生于南方得克萨斯州,是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认为写作不是追求名利的手段,因而对写作的要求极高。
她一生中撰写的作品虽为数不多,但每一部作品无不堪称佳作#波特的作品在内容情感上描写细腻,朴实中见芳华,在细节中呈现出真情,思想上展现深度和广度,文字用词上字斟句酌,风格优美。
不少评论家认为她善于生活中人的、惆怅失意与得不到理解等问题#在语言上,她既不悲嫉不表现的,而是的,对生思考。
《被遗忘的韦瑟罗尔奶奶》这一的,一的情节展和I 化的的做法,以时空交错的方式叙述了女主人公韦瑟而清醒、时而迷糊的状态,从奶奶三次分别被丈夫、女儿、上帝“”的悲惨经历,描绘出奶奶的苦乐人生,体现的屈辱、坚毅和顽强。
为此我们将从背叛一觉一成长三个方面析《被遗忘的韦瑟罗尔奶奶》这一短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展和演变#一、无情的背叛在20岁正值青春年华时,韦瑟罗尔奶奶就被未婚夫抛弃。
痛苦悲,她邂逅了年轻帅气的约翰。
但是她段理想中的美好婚姻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几年之后约翰就撒手人寰。
“没有丢掉任何一个孩子”——这是她认为最对得起丈夫,让丈夫引以为豪的事情。
弥留之际,突然在脑顶盖处响起了一个尖锐的声音:这是受挫的虚荣心。
可别让这种受挫的虚荣心占了上风啊……去勇敢地面对现实吧#60年来她一直在祈祷,希望不要再想起他,但是她看见了,看见了这挥之不去的噩梦:一个女上象征纯洁的白色面纱,准备好了可口的婚礼蛋糕,唯独男的没有来#突然奶奶从梦中惊醒,仿佛刚刚被命运掐住了咽喉,胸口一阵沉#面对未婚来的、和去带来的痛、伤感,她受、容让,作上的云——从未拥有过,更谈不上失去,本来就是抓不住的,是我度一段我觉得的,一到,就该放手,让这块沉重的巨石从胸口拿下。
评《被背弃的老祖母》

引言凯萨琳·安恩·波特(Catherine Anne Porter,1890~1980),美国著名女作家,擅长运用精练的语言、紧凑的结构、错综交织的意象进行细节描写,是20世纪美国小说史上的一面旗帜。
波特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写作范围和题材也不广泛,多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琐事,但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深刻地反映了她的经历和她生活的历史时代。
她的作品常从细微之处发掘出深刻的主题,把平淡无奇的小事甚至瞬间的感受表达为一种深邃的思想。
波特小说的主题思想大多是现代作家们所关注的问题,如想象与现实、人格分裂、自我审视、善与恶的矛盾、人的陌生感与寂寞感以及人类对邪恶的妥协等【1】。
波特经常运用象征、顿悟及意识流等艺术手法来表现作品的主题。
其作品大多以女性为主人公,她们在生活中坚强勇敢,在逆境中从容自若。
小说通过描写这些女性的人生旅途,表现“二十世纪初新旧【收稿13期]2008-t0-06【修回日期112009-02-27【作者简介J许丽芹(1966-),士.江西全溪人,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
万方数据86第警Z期秩序、传统与改革的矛盾以及处在这一过程中的人的理想与现实、社会与自我、精神与物质的冲突和人们内心世界的苦闷和无奈”121。
在短篇小说《被背弃的老祖母》中,波特把现实生活和心理活动交织在一起,运用象征手法把形式与主题巧妙地统一起来,具体地展现了她所关注的主题,深刻地反映了她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
1运用象征手法反映社会现实文学中的象征涉及事物的本质,象征和它所象征的对象保持一种内在的关联性,是利用一事物暗示另一事物,前一事物是表达象征功能的手段。
美国的劳伦斯·坡林认为:“象征的定义可以粗略地说成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
”象征物除象征类似的客观世界以外,还暗示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内心世界[3112懈。
也就是说,象征手法是用有限的情意去表达无限的情意,它追求文学作品整体价值功能上的无限性,使意识与无意识、世界万物与人的内心世界能够完全融合在一起。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凯瑟琳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凯瑟琳.安.波特的《被遗弃的威塞奥尔奶奶》奶奶的人物形象,揭示出她们的内心孤独与渴望,并认为她们虽然经受着内心苦闷与困惑,因年事已高而遭受着孤独和死亡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坛上的佼佼者,是与福克纳、华伦等齐名的南方女作家。
创作时,她注重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探测某种生活的底蕴,冷静地思考和反映西方人生活中的孤独、苦闷与困惑。
因此,她的作品往往富于情感化和哲理化,具有很强感染力的社会意识。
在创作生涯中,尽管她写了为数不多的中、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但是她的作品以描写女性人物见长,她极力歌颂社会生活中具有坚韧、朴实、善良的美好品德的女性。
在短篇小说《被遗弃的威塞奥尔奶奶》中,波特运用意识流创作手法,借助威塞奥尔奶奶这一形象,通过她在临终前追忆自己的人生经历,揭示出威塞奥尔奶奶从迷失自我到寻找自我再到成功证明自我的过程。
这部作品展现出了极强的女性意识。
她笔下的短篇小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描述了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一天的心理活动,展现了老奶奶一生的坎坷经历,塑造了一位善良、宽容、吃苦耐劳、倔强的老妇人.波特通过运用意识流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老奶奶临终前纷乱繁杂的意识活动,形象地刻画出了老奶奶的性格。
四、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丽小姐两位文学人物的性格对比两位女性形象能在文学世界里成为经典,证明她们都是拥有极大的魅力和感召力的,下文中就将细致地对她们的性格进行一番对比。
1.两位女主人公性格中的相同点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丽小姐都是孤独的,她们都因为某些原因而在自己年轻时不得不变得独立起来,她们都曾遭到心爱男人的抛弃,在被抛弃后都得在她们的生活的环境下扮演男人的角色生活下去,还可能遭到周围人或隐或现的嘲笑。
两位女性都一样的固执,老奶奶固执地不接受死亡,拒绝别人的照顾和同情,艾米丽固执地拒绝父亲的死亡,固执地不随波逐流。
2.两位女主人公性格的不同点韦瑟罗尔奶奶是19世纪美国典型的拓荒人的形象,坚韧,刚毅,倔强,独立;艾米丽小姐是高贵,倔强,乖张,怪癖的名门闺秀,形象不一样注定了性格上的差异。
被背弃的老祖母中文译文

被背弃的老祖母中文译文《被背弃的老祖母》原文(假设这是一篇小说或者故事之类的,由于没有原文内容,以下是模拟的译文)在那小村子的最里头啊,有这么一位老祖母。
这老祖母以前那可是风光过的呢。
她年轻的时候啊,把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的,就像个万能的管家婆似的。
她生了好几个孩子,那些孩子小的时候啊,老祖母是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的。
那时候家里穷啊,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可老祖母从来没让孩子们饿着冻着。
她总是自己勒紧裤腰带,把好的都留给孩子们。
可是呢,这日子慢慢好过起来了,孩子们也都长大了,一个个都像长了翅膀的鸟儿似的,飞出去就不想回来了。
老祖母就只能守着那破旧的老房子,整天眼巴巴地盼着孩子们能回来看看她。
老祖母老了,身体也不行了,有时候生病躺在床上起都起不来。
她就盼着孩子们能在身边照顾照顾她,哪怕就陪她说说话也好啊。
可是那些孩子呢,都忙着自己的事儿,不是说工作忙,就是说自己家里也事儿多。
老祖母有时候就坐在门口,一边晒太阳一边念叨着:“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辛辛苦苦把他们养大,现在倒好,都把我这个老太婆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有一回啊,老祖母实在是病得太重了,村里的人就给她的孩子们捎信儿,说老祖母怕是不行了,让他们赶紧回来。
结果呢,等了好几天,就回来一两个孩子,而且还没待多久就又走了,说是还有重要的事儿呢。
老祖母的心啊,那是哇凉哇凉的。
她觉得自己就像被这个世界给抛弃了一样,以前对孩子们的那些付出啊,都好像打了水漂儿似的。
她常常在夜里一个人偷偷地抹眼泪,想着自己这一辈子,怎么就落得这么个下场呢。
出处:这是根据对“被背弃的老祖母”这样一个主题进行的想象创作,如果有真实原文则需根据原文调整。
在翻译或者创作这样的译文时,要充分考虑到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逻辑。
就像老祖母这样的人物,在很多地方可能都存在,这种情况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在语言表达上,尽量口语化,比如“一把屎一把尿”“井井有条”“眼巴巴”这些词都是平时人们常说的,能够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接地气,读起来就像是村里的老人在给你讲述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凯萨琳·安恩·波特(Catherine Anne Porter,
1890~1980),美国著名女作家,擅长运用精练的语
言、紧凑的结构、错综交织的意象进行细节描写,是
20世纪美国小说史上的一面旗帜。
波特不是一位多
产的作家,写作范围和题材也不广泛,多是日常生活
中的平凡琐事,但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深刻地反映了
她的经历和她生活的历史时代。
她的作品常从细微
之处发掘出深刻的主题,把平淡无奇的小事甚至瞬
间的感受表达为一种深邃的思想。
波特小说的主题
思想大多是现代作家们所关注的问题,如想象与现
实、人格分裂、自我审视、善与恶的矛盾、人的陌生感
与寂寞感以及人类对邪恶的妥协等【1】。
波特经常运用象征、顿悟及意识流等艺术手法
来表现作品的主题。
其作品大多以女性为主人公,她
们在生活中坚强勇敢,在逆境中从容自若。
小说通过
描写这些女性的人生旅途,表现“二十世纪初新旧
【收稿13期]2008-t0-06
【修回日期112009-02-27
【作者简介J许丽芹(1966-),士.江西全溪人,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
万方数据
86第警Z期
秩序、传统与改革的矛盾以及处在这一过程中的人
的理想与现实、社会与自我、精神与物质的冲突和人
们内心世界的苦闷和无奈”121。
在短篇小说《被背弃的老祖母》中,波特把现实
生活和心理活动交织在一起,运用象征手法把形式
与主题巧妙地统一起来,具体地展现了她所关注的
主题,深刻地反映了她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
实。
1 运用象征手法反映社会现实
文学中的象征涉及事物的本质,象征和它所象
征的对象保持一种内在的关联性,是利用一事物暗
示另一事物,前一事物是表达象征功能的手段。
美国
的劳伦斯·坡林认为:“象征的定义可以粗略地说成
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
”象征物除象征类似
的客观世界以外,还暗示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内心
世界[3112懈。
也就是说,象征手法是用有限的情意去表达无限的情意,它追求文学作品整体价值功能上的
无限性,使意识与无意识、世界万物与人的内心世界
能够完全融合在一起。
象征手法的主要艺术特征,首先表现为强调以
隐喻暗示来识读生活的奥秘,即用象征性的物象来
暗示主题,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其他特指的事
物等13](217)。
其次,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创作作品,其主要意图不是描述事实本身,而是希望通过作品来传达
自己外在于所叙事情本身的主观意图和观念倾向,
从而使象征的意象更内在、更深刻、更意蕴深远。
再
次,象征常通过人物感官问的沟通来展现人物的内
心世界和主观感受。
《被背弃的老祖母》1930年发表在《变迁》杂
志上,后收编于作者的短篇小说集《盛开的紫荆及
其他故事》中。
小说的主要人物只有老祖母一人。
正
如波特的其他作品一样,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简单,象
征手法的运用贯穿全文始终,并运用意识流手法,真
实地再现了老祖母临终前的内心活动,展现了老祖
南t./i."f4:荸学报
Journal of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社会科学版⋯⋯⋯·Social Sciences
20世纪初美国社会现实的艺术再现
母一生80多年的坎坷经历,为读者塑造了一位坚
强、刚毅、善良的女性形象。
在小说中,波特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来暗示
小说的主题——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现实,同时,
这些具有暗示性、朦胧性和个性化特点的象征意象
也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悟。
老祖母的姓氏就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Weatherall”由“weather”(经受住)和“all”(全部经历)两个词组合而成。
正如小说标题所暗示的,她
是一位饱受生活辛酸但坚强自立的女性。
起初老祖
母的恋人乔治背弃了她,后来丈夫约翰又英年早逝,
面对生活的挫折和磨难,她毫不畏惧,鼓起勇气重新
面对生活。
小说通过“Weatherall”这一具有象征意
象的标题,表现出女性在新旧秩序的冲突、传统与变
革的矛盾以及人的理想与现实中的矢志抗争。
老祖
母“Weatherall”代表了20世纪初美国女性有觉醒
意识的一代,她们坚毅、刚强,渴望独立、自主和自由。
可以说,在《被背弃的老祖母》中,所有的象征
都远远超出了表面所表达的含义,波特善于抓住这
些象征的意象并使之蕴涵超越自身的意义。
2运用意识流手法反映社会现实
意识流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最初是由美国著
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William James)提出来的,他认为意识是一种不受客观制约的纯主观的东西,可
以使感觉中的过去和现在不可分割,强调的是思维
的不间断性。
而后在弗洛伊德和柏格森的推动下,意
识流理论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并作为一种写作技巧广泛地运用于西方现代文学。
在他们理论的影响下,意识流作家尤其是小说家经常运用意识流手法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展现人物的意识活动来完成小说的叙事,“摈弃传统小说的形式与结构,以时间与意识为中心,将一股飘忽不定、流动不已的意识流作为小说的基本内容,刻意表现作为万方数据
2DCl9年3月
第11卷第1期
人类普遍经验的个人精神生活和深埋于人物内心隐微的意识活动。
”[41
意识流作为一种作家创作的心理定势和思维模
式、一种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有其主要的艺术特征:首先,在表现对象方面,意识流小说脱离了传统的现实主义表达方式。
它注重表现人物的下意识、潜意识乃至无意识的内心世界。
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主要反映外在的现实和表面的真实,而在意识流小说家看来,这个外部世界并不真实,真实只存在于人物的内心世界。
因此,他把自己的创作视角由“外”转向了“内”,小说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不再是一种描写方法,而是具有独立意义的表现对象,人物的意识
活动几乎就是作品的全部内容,因而故事情节极度淡化,完全退隐在小说语言的帷幕之后。
在《被背弃的老祖母》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作者只是运用意识流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处于弥留之际的老祖母的意识活动,从而衬托H{老祖母刚毅、坚强的性格。
其次,意识流小说不按照客观现实的时空顺序
行文,而是按照意识活动的逻辑安排段落的先后顺序,将小说的内容与形式交融在一起。
从小说《被背弃的老祖母》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打破了传统小说以时间作为顺序的结构,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在一起,通过时空的跳跃和置换来展现主人公老祖母的内心世界。
老祖母的意识活动也由此渗透到了小说的各个画面中,起到了内在关联作品结构的作用。
就意识流的结构而言,小说似乎呈线状,“意识
流由意识的一个源头连续地、一个关连一个地、单线的向前活动,像一环接一环的链条”圈。
小说中老祖母的意识活动一共发生了7次,主要是对过去生活
的回忆,集中出现的有3次。
这3次意识流的描写栩栩如生地展示了老祖母饱经风霜的一生。
第一次回忆是她60岁时精心准备面临死神的情景。
第二次回
忆讲述了老祖母一生中最艰难的生活,同时也展现20世纪初美国社会现实的艺术再现87
了她刚毅的性格、勤劳的品质和不屈服于命运的勇气,这段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充分展现了20世纪初美国有觉醒意识的女性在面临挫折和陲J难时的坚强与刚毅。
第三次回忆是老祖母最刻骨铭心的,是在她与乔治的婚礼上她被无情地抛弃了。
面对无情的抛弃,老祖母没有一蹶不振,由于对上帝的坚定信仰,她忍受一切,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跟随着老祖母的意识流,我们叉一次体会到20世纪初美国现实社会对人们的背叛和抛弃,也感受到了当时人们内心世界的苦闷、无奈和孤独。
因此,小说的情节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发展,而是依照老祖母意识的流动而展开。
当然意识流活动的描写仍然有序可循,即由近及远,由现在到过去,逐步深入。
再次。
意识流小说中常出现跳跃无序的自由联
想。
这种联想不仅仅表现为理性意识、显意识的联想,还表现为潜意识、下意识的思绪,联想具有更大的跳跃性,各种意识无秩序地、随意地闪现。
在小说《被背弃的老祖母》中,作者把主人公的记忆与印象、现实与梦境、理智与错乱等完全糅和在一起,通过联想,实现情节间的跳跃,栩栩如生地向读者展现
了老祖母临终前复杂的心理活动及情感世界:痛苦
与失落,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期盼,对上帝的失望和
背弃⋯⋯。
最后.运用絮语不止的内心独自也是意识流小
说中使用最多的手法之一。
内心独白作为一种最主
要的思维和表现形式,在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中有着
特殊的地位,成了意识流的代名词。
意识流所表现的
“内心独自”侧重于真实呈现人物的意识流动状态,
它往往不是思维的结果,而是意识本身的过程。
意识
流中所运用的内心独自常常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
内心独自,用第一人称直接展现主人公意识流动状
态及主观感受印象;另一种是间接内心独自,用第三
人称的方式表达,其中既有人物的意识呈现,也有人
物的内心分析口I(29"0。
小说中,老祖母处于弥留之际,她的内心独自是我们了解故事的唯一途径。
因此,波特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