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背弃的老祖母 (1)

合集下载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写作技巧(一)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写作技巧(一)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写作技巧(一)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写作引言在创作中探索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故事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这篇文章将详细说明各种技巧,帮助资深创作者有效地营造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1. 思考故事背景在开始写作之前,先要对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背景进行深入思考。

这将有助于确定故事的基本框架和关键要素。

例如,奶奶是如何被遗弃的?她的性格特点如何?她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为故事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

•确定奶奶被遗弃的原因•探索奶奶的个性特点和经历•描述奶奶所生活的环境和背景2. 创造引人入胜的角色为了使读者对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产生共鸣,创作者需要塑造引人入胜的角色。

这样的角色具有独特的个性、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内心世界。

通过细致入微地刻画奶奶的外貌、行为和对话,创作者可以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描述奶奶的外貌特征和非语言表达•展示奶奶的行为举止和习惯•通过对话展现奶奶的情感和内心世界3. 利用情感张力推动故事发展创造情感张力是一个有效的写作技巧,它可以吸引读者并保持他们的兴趣。

在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故事中,创作者可以利用情感张力推动故事的发展。

例如,通过描写奶奶的孤独和内心挣扎,创作者可以渲染出一个充满紧迫感和紧张感的故事。

•创造一个引人入胜的起始点•利用奶奶的孤独和内心挣扎产生情感张力•增添故事的紧迫感和紧张感4. 营造引人入胜的场景和环境场景和环境是创作者塑造故事世界的关键要素之一。

通过巧妙地描写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所生活的场景和环境,创作者可以增强读者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通过详细而生动地描绘奶奶所处的空间、氛围和周围的物体,创作者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

•描述奶奶所生活的场景和环境•利用形象化的语言刻画空间、氛围和物体•增强读者的参与感和沉浸感结论通过运用以上技巧,创作者可以为读者创造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探索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历。

存在主义视域下《被遗弃的老祖母》和《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比较研究

存在主义视域下《被遗弃的老祖母》和《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比较研究

㊀2019年11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陇东学院学报Nov.2019㊀第30卷㊀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ournalofLongdongUniversityVol.30㊀No.6㊀存在主义视域下«被遗弃的老祖母»和«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比较研究刘军霞(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言文学系ꎬ山西运城044000)摘㊀要:凯瑟琳 安 波特的«被遗弃的老奶奶»和威廉 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分别对两位女性似同似不同㊁复杂一生的经历进行了描述ꎮ同是处在被压制的男权社会ꎬ同是遭遇背叛ꎬ老奶奶选择独立㊁坚强和宽恕ꎬ而艾米莉选择依赖㊁报复和同归于尽ꎮ本文拟从1.相同处境的不同选择ꎻ2.对他者的不同诠释ꎻ3.对自由的不同追求ꎮ三个方面对比分析老奶奶和艾米莉不同人生境遇及其思想根源ꎬ以告诫当代女性克服自身的内在性ꎬ实现经济和精神的独立ꎬ以获取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解放和自由ꎮ关键词:存在主义ꎻ女性主义ꎻ男权社会中图分类号:I109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4 ̄1730(2019)06 ̄0063 ̄04收稿日期:2018 ̄11 ̄07作者简介:刘军霞(1984 )ꎬ女ꎬ山西运城人ꎬ讲师ꎬ硕士ꎬ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ꎮ㊀㊀«第二性»是波伏娃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观最直接的展现ꎮ女性主义者奉«第二性»为她们的圣经ꎮ在«第二性»中ꎬ波伏娃深受萨特的影响ꎬ从存在主义角度出发ꎬ对女性一生宿命进行精心梳理ꎬ分析女性的处境:人们将女性的一生都禁锢在厨房里或者闺房内ꎬ却惊奇于女性的狭隘视野和目光短浅ꎻ人们折断了女性自由翱翔的翅膀ꎬ却哀叹她不会飞翔和处处依赖ꎻ造成女性他者绝对性的原因:一方面ꎬ男性要求女性奉献所有ꎬ毫无保留地付出ꎻ另一方面ꎬ女性从一出生就被教导以男性为中心ꎬ以取悦男性为重任ꎬ服饰对女性来说是如此重要ꎬ女性需要这样的打扮来取悦男性ꎬ迎合男权社会[1]ꎮ从古至今ꎬ几乎所有的女性就是这样反复重复着由无聊㊁期待和失望组成的人生ꎮ男性的威逼利诱㊁女性的自我局限ꎬ必然导致女性的 物化 :即成为男性的附庸ꎻ对自由的阐释:男性早就明白:想要自由ꎬ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ꎬ都要自给自足ꎬ即使这条路充满荆棘和艰辛ꎬ但却最为可靠ꎮ而女人ꎬ恰恰相反ꎬ她们被要求及时行乐㊁碌碌无为ꎬ一旦积极向上就遭到社会的谴责 不安分守己 ꎮ只是正当女性放纵到极乐时ꎬ才觉察到自己被愚弄了ꎬ一切的美好不过是 海市蜃楼 ꎮ可悲的是ꎬ为时已晚ꎬ女性在此生唯一的冒险之旅早已殚精竭虑ꎬ毫无反抗之力[2]ꎮ«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最能反映威廉 福克纳主体思想的经典的小说之一ꎮ该小说描述了女主人公艾米莉悲剧一生的宿命ꎮ出生于没落的南方贵族家庭ꎬ父亲专制霸道ꎬ为女儿拒绝一切向她求婚的男性ꎬ父亲去世后ꎬ艾米莉疯狂地爱上来自北方的工头荷默 巴伦ꎬ而遭到社会的非议ꎬ更是遭到恋人的背叛ꎬ极端的艾米莉选择毒死情人并和其尸体共度人生四十载的哥特式故事ꎬ可悲又可怜[3]!造成艾米莉悲剧人生的根本原因是女主人公对男性精神上和经济上的依附不独立ꎬ女主人公一生都把自己的安全感和幸福寄托于男性身上ꎬ先是父亲再是恋人ꎬ一生都是男性的财产和附庸品ꎮ而«被遗弃的老奶奶»里主人公是与艾米莉完全相反的女性ꎮ«被遗弃的老奶奶»是凯瑟琳 安 波特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ꎮ在小说里ꎬ老奶奶亦是遭遇恋人背叛ꎬ但倔强的老奶奶选择独立和坚强ꎬ选择走出家庭ꎬ面向社会ꎬ在丈夫逝世后ꎬ老奶奶选择独立抚养孩子们ꎬ面对牧师的骚扰ꎬ也依然选择独立ꎮ弥留之际ꎬ独立刚毅的老祖母实现了自我的价值ꎬ获得了最终的自由[4]ꎮ一㊁相同处境下的不同选择想要梳理女性的一生ꎬ首先要对她的处境进行全方面㊁多方位的梳理ꎮ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中写道: 女人不是天生的ꎬ而是后天被造就的ꎮ [1]在男权社会ꎬ女性处处受到压制束缚ꎬ而这些都要归因于女性的处境ꎮ因此ꎬ首先要改变女性的处境ꎬ女性36的命运才有可能被重写ꎮ波伏娃深受萨特影响ꎬ她的处境理论源于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所述观点ꎮ在«存在与虚无»中ꎬ萨特认为任何主体都必然和客体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ꎬ客体存在以处境为前提ꎬ处境会对主体产生反作用ꎮ客体本身没用ꎬ只有主体和客体产生关联ꎬ客体才会对主体产生相应的促进或者阻碍作用ꎮ 我的所在地 我的过去 我的环境 和我相邻的人 和 我的死亡 这些客体都会与我发生关系ꎬ产生作用ꎮ我 女人ꎬ就这样一步步形成了ꎮ在幼年时期ꎬ男性与女性并无显著不同ꎬ无论是才能还是力量ꎬ仅仅是生理上的差异ꎮ波伏娃从萨特的处境理论出发ꎬ在«第二性»中对女性的处境进行进一步剖析和延伸ꎬ将女性处境分成三点:女性身体㊁家庭和历史[6]ꎮ波伏娃认为女性身体不能是女性受男权社会压抑的理由ꎻ家庭里的父权文化和夫权文化是造成女性受压制的根源ꎬ历史总是体现男性的意志和愿望ꎮ«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女主人公虽出生于没落家族ꎬ但仍是贵族ꎮ父亲专制霸道ꎬ将女儿视为自己的财产和所有物ꎬ替女儿做一切的决定ꎬ无视女儿的意志ꎬ拒绝一切可能出现的女儿的求婚者ꎮ女儿艾米莉在这种所谓的 父爱 下ꎬ逐渐丧失了自我意志ꎬ一步步沦陷为父亲的附庸品ꎬ不断地向父权妥协ꎬ直至完全将自己物化ꎮ父亲去世后ꎬ艾米莉终于鼓起勇气ꎬ追求自己的爱情ꎬ但世俗的话语压制她ꎬ束缚她ꎬ当她终于敢和情人驾车出游时ꎬ等待她的却是无止尽的非议ꎮ人们窃窃私语ꎬ骂她道德败坏ꎬ有辱家门ꎮ她一边对抗非议ꎬ一边想和恋人长相厮守ꎬ步入婚姻ꎮ在得知情人压根就不准备和她共度一生的想法时ꎬ她选择毒死情人ꎬ抱着恋人的尸首共度余生几十载ꎮ女主人公之所以做出这样既愚昧又可悲的选择ꎬ根本原因就在于她对父亲和情人的依赖和附庸ꎮ艾米莉把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都建立在父亲和情人身上ꎮ而艾米莉之所以成为这样的女人ꎬ究其原因是处境对她的塑造ꎮ父权制操纵了她的婚姻ꎬ妇道观毁了她对幸福的渴望ꎬ畸形的处境练就了她异化的内在和变态的物化ꎮ相比之下ꎬ«被遗弃的老奶奶»要幸运很多ꎮ虽然 老奶奶 没有变态的父爱ꎬ却也同样遭遇了情人的背叛ꎮ被面相丑陋㊁自卑懦弱的丈夫利用ꎬ被丈夫帅气潇洒的朋友欺骗背叛ꎬ在男性所谓的友人义气里ꎬ老奶奶不过是他们的赌注罢了ꎮ在男权制社会下ꎬ女性被剥夺话语权ꎬ被男性物化ꎮ毋庸置疑ꎬ男性之所以敢将女性物化ꎬ是男权社会男性主体性的鲜明的映照ꎮ由此可见ꎬ女性的处境是如此不公平!正是这样的 处境 ꎬ处处维护男性的意志和话语权ꎻ也是这样的 处境 ꎬ使女性一步步丧失话语权和自我意志ꎬ沦为男性的附庸和所有物ꎮ只是在«被遗弃的老奶奶»中ꎬ刚毅坚强的老奶奶选择独立ꎬ即使在丈夫不幸早死之后ꎬ老奶奶选择不向境遇屈服ꎬ面对牧师的骚扰ꎬ依然不为所动ꎬ独自抚养孩子们长大成人ꎮ弥留之际ꎬ依然选择不顺从ꎬ不逆来顺受ꎬ安详离开人世ꎬ最终获得内心的自由ꎮ二㊁对 他者 的不同诠释女性即 他者 ꎮ 如果每个个体都创造了他或者她自身ꎬ那么当考虑到其他人时ꎬ潜在的问题就出现了ꎬ从而使该个体在这个人的意识中仅仅是一个对象ꎮ [2]男性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ꎬ将女性定义为他者ꎬ将女性压制到 第二性 ꎮ男性认为女性天生不如自己ꎬ天生具有第二性的特性ꎮ男性具有天生的主体性ꎬ而女性具有天生的他者性ꎮ女性一出生ꎬ父亲就扮演女儿主体角色ꎬ美其名曰是女儿的保护神ꎮ父亲代表着权威ꎬ是不可挑战的ꎬ是毋庸置疑的ꎬ是理所应当的ꎮ男性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妻子和女儿逐步塑造成他希望的样子ꎮ这样男性的主体性就根深蒂固了ꎮ长年累月下来ꎬ女性也真地被塑造成了 他者 ꎮ女性不仅服从于男性的主体性ꎬ更成了自我他者塑造的帮凶ꎮ女性没有任何上进革命的欲望ꎬ认为相夫教子才是女性的本分ꎮ崇拜并寄希望于男性ꎬ希望与男性能保持长久的婚姻关系ꎮ女人选择回归家庭ꎬ生儿育女ꎬ不再追求事业和经济的独立ꎮ伸出手掌ꎬ寄希望于男性ꎬ将一生的幸福甚至是生命交付给男性ꎬ活脱脱地把自己塑造成男性的附庸品和寄生虫ꎬ完全丧失自我的主体性ꎮ正是女性的这种依附性和内在性造就了女性一个一个的悲剧和万劫不复ꎮ随着年龄渐长ꎬ芳华逝去ꎬ女性选择各种手段ꎬ期望用肉体甚至是性留住男性ꎬ而男性主体ꎬ女性他者的绝对性又让女性处于被压制的绝对性和成为男性附庸的必然性ꎮ«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女主人公艾米莉是绝对的他者ꎮ在她与父亲的相处中ꎬ完全没有自我的话语权ꎬ父亲完全剥夺了她的话语权ꎬ 长久以来ꎬ我们把这家人一直看作一幅画中的人物:身段苗条㊁身着白衣的艾米莉小姐立在背后ꎬ她父亲岔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ꎬ手执一根马鞭ꎬ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 ꎮ[3]柔弱㊁纯洁无瑕的艾米莉ꎬ这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ꎮ父亲蛮横粗暴ꎬ对女儿权46威式的所谓 淑女 教育ꎬ父亲所谓的 保护 ꎬ不过是将父权制社会的野蛮和粗暴展现得淋漓尽致ꎬ将女性绝对地他者化ꎮ父亲替女儿做出一切决定ꎬ无视女儿的意志ꎬ因为在男权社会ꎬ男性有着绝对的权威ꎬ男性与女性之间没有互为主体ꎬ而是男性主体ꎬ女性他者的绝对性ꎮ正是这种绝对性ꎬ长期被父亲物化的女儿也真正丧失了她的话语权ꎬ没有任何意志ꎬ完全以父亲的意志为权威ꎬ父亲一次次地替女儿赶走求婚者ꎬ并没有引起女儿的反抗和不满ꎮ由此可见ꎬ女儿自己内化成他者已是根深蒂固ꎬ不可动摇ꎮ艾米莉完全丧失了自我ꎬ以至于父亲去世ꎬ艾米莉久久不能释怀ꎬ不让安葬父亲ꎬ可见父亲的离世也带走了艾米莉的意志ꎮ病了好久ꎬ艾米莉终于鼓起勇气ꎬ努力开始新的生活ꎮ原以为她可以摆脱他者的地位ꎬ拥有自我的意志ꎮ然而一生唯一的爱恋ꎬ唯一的恋人却丝毫没有娶她之意ꎬ尽管她出身高贵ꎬ并不在乎恋人身份低微ꎬ来自北方ꎬ她顶着世俗对她的非议ꎬ顶着 败坏名声㊁有辱家门 的骂名ꎬ愿得一人心ꎬ白首不分离ꎬ但结果只是空欢喜一场ꎮ由爱生恨ꎬ艾米莉毒死恋人ꎬ抱着恋人尸首ꎬ同床共枕几十年ꎮ艾米莉的悲剧人生是男性主体ꎬ女性他者的淋漓展现ꎮ把自己内化成他者的艾米莉ꎬ以男性的意志为主体ꎬ丧失自我ꎬ寄希望和幸福于男性ꎬ面对父亲去世ꎬ恋人背叛ꎬ艾米莉安全感全无ꎬ自我异化也就不可避免了ꎮ异化的艾米莉选择毒死恋人ꎬ表面上看是实现了自我的意愿ꎬ实质上是不可救赎的毁灭ꎮ艾米莉毒死恋人ꎬ从那一刻起ꎬ艾米莉自身也被毒死了ꎬ世间有的只是躯壳而已ꎮ另外ꎬ福克纳在讲述艾米莉的故事时ꎬ通篇小说也是借他人口吻讲述ꎬ这样的写作手法也是艾米莉他者的体现之一ꎮ«被遗弃的老奶奶»中ꎬ在弥留之际ꎬ老奶奶忆起昔日恋人ꎬ婚礼当天ꎬ终未出现ꎮ面对恋人的背弃ꎬ老奶奶选择坚强和独立ꎬ不做男权社会的附庸和牺牲品ꎻ结婚生子ꎬ老奶奶不在丈夫身上寻求安全感和幸福感ꎻ丈夫不幸早逝ꎬ老奶奶选择独立抚养孩子长大ꎮ在男权社会的压迫和束缚下ꎬ女性完全被物化和他者化ꎬ在«被遗弃的老奶奶»中ꎬ老奶奶意识到自己只是男性的 赌注 ꎬ没有一蹶不振ꎬ而是选择坚强ꎬ重新生活ꎮ老奶奶选择走出家庭ꎬ面向社会ꎬ追求经济上的独立ꎬ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独立ꎮ这也是为什么老奶奶在丈夫不幸早逝ꎬ依然勇敢面对人生ꎬ独自抚养孩子们的原因ꎮ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独立让坚强刚毅㊁勤劳勇敢的老奶奶敢于直面人生的苦难ꎬ牧师的骚扰ꎬ最终解放自我ꎬ获得自由ꎮ老奶奶与恋人㊁丈夫和孩子互为主体ꎬ原谅恋人ꎬ忠于丈夫㊁抚养孩子ꎬ摆脱 他者 绝对性意识ꎬ实现自我价值ꎬ与男性势均力敌[9]ꎮ三㊁对 自由 的不同追求波伏娃认为:女性真正的自由是能够实现和男性互为主体ꎬ互为他者ꎬ打破男性主体ꎬ女性他者的绝对性ꎮ女性能够实现经济和精神上的独立ꎬ不再违背自我意识㊁取悦男人㊁逆来顺受ꎮ女性不再寄希望于男性ꎬ能自我负责自我的生命意义ꎬ自我超越生命ꎬ不再从男性身上找安全感和存在感ꎬ解放自己ꎬ实现真正的自由ꎮ女性要实现自我的解放和自由ꎬ首先务必摆脱自我 他者 的绝对性意识ꎬ克服自我的内在性和依赖性ꎬ走出家庭ꎬ面向世界ꎬ实现经济独立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ꎬ实现经济自由无疑是女性腰杆挺直㊁实现自我价值的必须ꎮ同时ꎬ女性还要摆脱内在精神对男性的依附ꎬ不再要求男性超越自我ꎬ不再奢求男性的关注ꎬ和男性互为主体ꎬ互为客体ꎮ物质独立只是外在的自我解放ꎬ精神独立才是女性真正的解放和自由ꎮ女性应该反思自我ꎬ静观自我ꎬ不再自欺欺人ꎬ客观看待自我ꎬ无论是处境还是自我优劣势ꎬ勇于发现自我ꎬ客观分析自我ꎬ诚实看待自己的存在ꎬ从自我出发ꎬ把注意力集中到自我身上ꎬ人很难猜对别人ꎬ女性只需做好自己ꎬ不怕犯错ꎬ永远成长ꎬ就可以实现自我的存在意义ꎮ«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女主人公艾米莉是完全没有自由的ꎮ艾米莉是绝对的他者无自由ꎮ男权社会的压制㊁艾米莉的自我内化ꎬ都剥夺了艾米莉的自由ꎮ女性如艾米莉ꎬ想要获得自由ꎬ首先必须走出家庭ꎬ克服内在的依赖性和附庸性ꎮ面对父亲无边界的干预ꎬ如果艾米莉懂得反抗ꎬ而不是一味地顺从㊁逆来顺受ꎻ面对恋人的背叛ꎬ如果艾米莉懂得自我的独立ꎬ而不是做恋爱中的依附和附庸ꎬ不再自欺ꎬ而这种自欺欺人只能让艾米莉越陷越深ꎬ艾米莉就不会做出毁人毁己的人生决策ꎻ面对社会的流言蜚语和非议ꎬ如果艾米莉懂得寻求自我内心的强大ꎬ精神的独立ꎬ艾米莉就不会拥有行尸走肉般的悲剧人生ꎮ由此可见ꎬ拥有独立的人格即物质和精神上的独立是极其重要的ꎮ女性在恋爱时是极其容易自欺的ꎬ这种自欺会让女性更加依赖和崇拜男性ꎬ把自己的人生和幸福都捆绑在男性身上ꎬ期许一生一世的宠爱和关注ꎮ艾米莉就是这样的女性ꎬ即使在当今社会ꎬ仍有不少女性如艾米莉一般ꎬ依附男性ꎬ渴望得到男性足够的关注ꎬ寄安全感㊁幸福和希望于男性ꎬ56一旦男性反悔或者背叛ꎬ女性就万劫不复ꎬ万念俱灰ꎮ殊不知从古至今ꎬ爱情对于男性ꎬ从来都是消遣ꎬ而对于女性才是全部ꎮ 拜伦说得好ꎬ爱情在男人的生活中只是一种消遣ꎬ而他却是女人的生活本身ꎮ [4]«被遗弃的老奶奶»中的老奶奶才是我们现当代女性的榜样ꎬ即老奶奶勇敢㊁勤劳和不服输ꎮ面对恋人无情的背弃ꎬ老奶奶没有一蹶不振ꎬ而是勇敢面对ꎬ重新开始ꎻ面对丈夫的不幸早逝ꎬ老奶奶没有畏难不前ꎬ而是勇敢坚强ꎬ独自抚养孩子们长大ꎻ面对生活的困苦ꎬ不抱怨ꎬ不纠结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ꎬ面对牧师的骚扰ꎬ老奶奶依然不为所动ꎬ突破处境的压制和命运的不公ꎬ摆脱自我内在性和依赖性的束缚ꎬ实现自我超越性ꎬ最终获得真正的自由ꎮ威廉 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女主人公艾米莉在男权制㊁妇道观的处境下ꎬ完全被他者化ꎮ被绝对他者异化的艾米莉面对父亲的强权越界干预处境ꎬ选择依附不反抗ꎻ面对恋人的背叛处境ꎬ选择报复和同归于尽ꎬ毁人同时也毁己ꎬ完全丧失自我ꎬ失去自由ꎮ凯瑟琳 安 波特的«被遗弃的老奶奶»中女主人公老奶奶虽遭遇男权社会的处境ꎬ选择走出家门㊁面向社会ꎬ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独立ꎻ面对恋人背叛的处境ꎬ选择宽恕ꎻ面对丈夫的早死处境ꎬ选择坚强ꎬ独自抚养孩子们长大成人ꎻ面对牧师的骚扰处境ꎬ选择反抗ꎬ忠于丈夫ꎮ老奶奶遵从内心ꎬ刚毅坚强㊁勤劳不服输ꎬ这都源于老奶奶对自我的反思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可ꎮ最终ꎬ老奶奶收获自由ꎬ安详离世ꎮ作为当代女性ꎬ一方面ꎬ警惕男权社会的压制ꎬ敢于挑战和反抗男权社会的压迫和不公ꎻ另一方面ꎬ克服自己的内在性和依附性ꎬ走出家庭ꎬ实现经济和精神独立ꎮ唯有如此ꎬ女性才可以解放自己ꎬ获得真正的独立和自由ꎮʌ参考文献ɔ[1]方珏.波伏娃存在主义的女性主义哲学思想渊源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ꎬ2008(2):53-54. [2]林凌. 他者 走向 自我 从«第二性»揭示的女性处境探析波伏娃的存在主义人本主义思想[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ꎬ2014(2):28-30. [3]李公昭.20世纪美国文学导读[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ꎬ2000.[4]王长荣.现代美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ꎬ1990.[5]西蒙娜 德 波伏娃著.第二性[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ꎬ2011:336-338. [6]宋亚玲.浅析波伏娃«第二性»中的他者[J].东京文学ꎬ2012:62-63.[7]萨莉 肖尔沃著.最伟大的思想家:波伏娃[M].龚晓京译.北京:中华书局ꎬ2014:510-512. [8]王忠祥.世界短篇小说精华品鉴[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ꎬ1997:240-241.[9]HassanIhab.ThePostmodernTurn:EssaysinPost ̄modernTheoryandCulture[M].Columbus:OhioStateUniversityPressꎬ1987.[10]衷立.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ꎬ2008:116-117.ʌ责任编辑㊀杨晓芳ɔAComparativeStudyofTheJiltingofGrannyWeatherallandARoseforEmilyfromthePerspectiveofExistentialismLIUJun ̄xia(DepartmentofLanguageandLiteratureꎬYunchengInfantCollegeꎬYuncheng044000ꎬShanxi)Abstract:TheheroinesinCatherineAnnPorter sTheJiltingofGrannyWeatherallandWilliamFaulkner sARoseforEmilyseemtobethesamebuttheyaredifferent.Facingthesamesuppressedpatriarchalsocietyandlov ̄er sbetrayalꎬthegrannychoosesindependenceꎬstrengthandforgivenessꎬwhileEmilychoosestorelyonꎬretaliateandperishtogether.Thisthesisattemptstoanalyzethereasonswhythetwoheroinesenjoydifferentlifefromtheas ̄pectsoftheSituationꎬtheOtherandtheFreedomwiththeaimofwarningcontemporarywomentobevigilant.Eventhoughsuppressedbythemalepowersocietyꎬthefemaleneedtoovercometheirownlimitsꎬgooutofthefamilyꎬa ̄chieveeconomicandspiritualindependenceꎬtrulyliberatethemselfandgainfreedom.Keywords:existentialfeminismꎻpatriarchalsocietyꎻgrowth66。

被背弃的老祖母

被背弃的老祖母

被背弃的老祖母凯萨琳安波特哈里医生那几根又短又粗的手指小心地握住她的手腕,可她却轻巧地抽了出来,把盖在身上的被单拉到下巴边:这小鬼该穿上短裤。

鼻梁上居然还架着眼镜,在农村里巡回医疗!“你给我走吧,带上你的教科书走吧。

我可没生什么病。

”哈里医生张开的巴掌,暖洋洋的象一块软垫子,贴在她的前额上。

她额头叉状青筋上下颤动,连眼皮也不由自主地抽动起来。

“好了,好了,听话,乖。

我们很快就会使你好起来的。

”“对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太太,别以为她病倒了就可以用这种态度说话。

我得教训你尊重老年人,小伙子。

”“好吧,对不起,小姐,”哈里医生拍拍她的脸颊。

“可我总得提醒你,你说是吗?你真是了不起,但是你可得留心点,不然你会后悔一辈子的。

”“用不着你来告诉我我以后会怎么样。

从精神上来说,我完全可以管得了自己。

问题是科妮莉亚,为了避开她的麻烦,我才不得不上床去睡觉。

”她感到自己整个骨骼架子都松散开了,只是皮肉在游动,而哈里医生却活象一只大气球,在床脚边飘来飘去。

他飘动着,把身上穿的马甲也拉了下来,在一根细绳子上转动着眼镜。

“好吧,呆着别动,这样肯定不会伤害你。

”“滚吧,去看望你的病人去,”风霜老太太说。

“一个没有病的女人用不着你来管。

我需要你的时候会来请你的……四十年前我害股白肿病和恶性肺炎时,你到哪里去了?你还没有生出来吧!现在可不要给科妮莉亚牵着鼻子走,”她大声嚷着,因为哈里医生好象已经浮到屋顶上,要飘出去了。

“我自己开销自己的用度,我可不把钱白白浪费掉!”她想挥挥手表示再见,可这样做太费事了。

双眼不由自主地闭了起来,床四周就象围上了一张黑幕。

她头底下的枕头时而升高,时而浮动,人就象睡在微风轻拂的吊床里一样舒畅。

她听着窗外的树叶,沙沙作响。

不,是谁在窸窸窣窣地翻着报纸呢:不,是科妮莉亚和哈里医生在窃窃私语。

她惊跳一下完全清醒过来,心想这两个人就在她耳朵边低声说话呢。

“她从来没有过这付样子,从来没有过!”“咳,我们又有什么法子呢?”“是啊,八十岁了……”哼,八十岁又怎么样?她还是有耳朵的。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荆棘中的自我成长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荆棘中的自我成长

语言文学研究《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荆棘中的自我成长陈丽胡碟(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启),江苏南通226200)摘要:本文从女性成长的视角出发,分析凯瑟琳•安•波特《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一文中韦瑟罗尔奶奶三次被"抛弃”的历程,通过展现她所经历的无情的背叛、如梦初“醒"、自我成长的人生三部曲,反映出女性丧失自我、寻找自我、发现自我的主题,以及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矛盾冲X。

关键词:遗弃自我觉醒女性意识凯瑟琳•安•波特1890年出生于南方得克萨斯州,是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认为写作不是追求名利的手段,因而对写作的要求极高。

她一生中撰写的作品虽为数不多,但每一部作品无不堪称佳作#波特的作品在内容情感上描写细腻,朴实中见芳华,在细节中呈现出真情,思想上展现深度和广度,文字用词上字斟句酌,风格优美。

不少评论家认为她善于生活中人的、惆怅失意与得不到理解等问题#在语言上,她既不悲嫉不表现的,而是的,对生思考。

《被遗忘的韦瑟罗尔奶奶》这一的,一的情节展和I 化的的做法,以时空交错的方式叙述了女主人公韦瑟而清醒、时而迷糊的状态,从奶奶三次分别被丈夫、女儿、上帝“”的悲惨经历,描绘出奶奶的苦乐人生,体现的屈辱、坚毅和顽强。

为此我们将从背叛一觉一成长三个方面析《被遗忘的韦瑟罗尔奶奶》这一短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展和演变#一、无情的背叛在20岁正值青春年华时,韦瑟罗尔奶奶就被未婚夫抛弃。

痛苦悲,她邂逅了年轻帅气的约翰。

但是她段理想中的美好婚姻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几年之后约翰就撒手人寰。

“没有丢掉任何一个孩子”——这是她认为最对得起丈夫,让丈夫引以为豪的事情。

弥留之际,突然在脑顶盖处响起了一个尖锐的声音:这是受挫的虚荣心。

可别让这种受挫的虚荣心占了上风啊……去勇敢地面对现实吧#60年来她一直在祈祷,希望不要再想起他,但是她看见了,看见了这挥之不去的噩梦:一个女上象征纯洁的白色面纱,准备好了可口的婚礼蛋糕,唯独男的没有来#突然奶奶从梦中惊醒,仿佛刚刚被命运掐住了咽喉,胸口一阵沉#面对未婚来的、和去带来的痛、伤感,她受、容让,作上的云——从未拥有过,更谈不上失去,本来就是抓不住的,是我度一段我觉得的,一到,就该放手,让这块沉重的巨石从胸口拿下。

评《被背弃的老祖母》

评《被背弃的老祖母》

引言凯萨琳·安恩·波特(Catherine Anne Porter,1890~1980),美国著名女作家,擅长运用精练的语言、紧凑的结构、错综交织的意象进行细节描写,是20世纪美国小说史上的一面旗帜。

波特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写作范围和题材也不广泛,多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琐事,但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深刻地反映了她的经历和她生活的历史时代。

她的作品常从细微之处发掘出深刻的主题,把平淡无奇的小事甚至瞬间的感受表达为一种深邃的思想。

波特小说的主题思想大多是现代作家们所关注的问题,如想象与现实、人格分裂、自我审视、善与恶的矛盾、人的陌生感与寂寞感以及人类对邪恶的妥协等【1】。

波特经常运用象征、顿悟及意识流等艺术手法来表现作品的主题。

其作品大多以女性为主人公,她们在生活中坚强勇敢,在逆境中从容自若。

小说通过描写这些女性的人生旅途,表现“二十世纪初新旧【收稿13期]2008-t0-06【修回日期112009-02-27【作者简介J许丽芹(1966-),士.江西全溪人,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

万方数据86第警Z期秩序、传统与改革的矛盾以及处在这一过程中的人的理想与现实、社会与自我、精神与物质的冲突和人们内心世界的苦闷和无奈”121。

在短篇小说《被背弃的老祖母》中,波特把现实生活和心理活动交织在一起,运用象征手法把形式与主题巧妙地统一起来,具体地展现了她所关注的主题,深刻地反映了她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

1运用象征手法反映社会现实文学中的象征涉及事物的本质,象征和它所象征的对象保持一种内在的关联性,是利用一事物暗示另一事物,前一事物是表达象征功能的手段。

美国的劳伦斯·坡林认为:“象征的定义可以粗略地说成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

”象征物除象征类似的客观世界以外,还暗示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内心世界[3112懈。

也就是说,象征手法是用有限的情意去表达无限的情意,它追求文学作品整体价值功能上的无限性,使意识与无意识、世界万物与人的内心世界能够完全融合在一起。

20世纪初美国社会现实的艺术再现_评_被背弃的老祖母_

20世纪初美国社会现实的艺术再现_评_被背弃的老祖母_

引言凯萨琳·安恩·波特(CatherineAnnePorter ,1890~1980),美国著名女作家,擅长运用精练的语言、紧凑的结构、错综交织的意象进行细节描写,是20世纪美国小说史上的一面旗帜。

波特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写作范围和题材也不广泛,多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琐事,但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深刻地反映了她的经历和她生活的历史时代。

她的作品常从细微之处发掘出深刻的主题,把平淡无奇的小事甚至瞬间的感受表达为一种深邃的思想。

波特小说的主题思想大多是现代作家们所关注的问题,如想象与现实、人格分裂、自我审视、善与恶的矛盾、人的陌生感与寂寞感以及人类对邪恶的妥协等[1]。

波特经常运用象征、顿悟及意识流等艺术手法来表现作品的主题。

其作品大多以女性为主人公,她们在生活中坚强勇敢,在逆境中从容自若。

小说通过描写这些女性的人生旅途,表现“二十世纪初新旧[收稿日期]2008-10-06[修回日期]2009-02-27[作者简介]许丽芹(1966-),女,江西金溪人,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

20世纪初美国社会现实的艺术再现———评《被背弃的老祖母》◎许丽芹郑侠宫国华(南昌航空大学,江西南昌330063)[关键词]《被背弃的老祖母》;象征手法;意识流;社会现实[摘要]美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凯萨琳·安恩·波特的小说以其细腻的描写、娴熟的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深受读者、评论家和作家的赞扬和推崇。

她的短篇小说《被背弃的老祖母》采用象征和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反映了20世纪初美国社会现实。

本文对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识流手法进行了仔细分析。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912(2009)01-0085-04Reproduction of the Reality of American Society in 20th Century———An Analysis of 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wallXU Li-qin ,ZHENG Xia ,GONG Guo-hua(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 330063,China )Key words: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wall ;technique of symbolism;stream of consciousness;reality of societyAbstract:Catherine Anne Porter,a successful American modernist writer,has been admired by many of the best critical minds of the cen-tury and plenty of readers.They marvel over the elegant style,the profound thought,and the full-blooded characterization she has achieved in her stories.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wall is an excellent work of successful use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and symbol-ism.This article aims to study the reality of the society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20th century with the technique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and symbolism.85学报Journal of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社会科学版··········Social Sciences2009年3月第11卷第1期秩序、传统与改革的矛盾以及处在这一过程中的人的理想与现实、社会与自我、精神与物质的冲突和人们内心世界的苦闷和无奈”[2]。

中英文作品名对照

中英文作品名对照

英国文学上BeowulfThe Canterbury TalesThe Three RavensSir Patrick SpensRobin Hood and the Three Squires [skwaɪə]The Faerie Queene ['feɪərɪ]The Tragical History of Doctor FaustusRomeo and JulietThe Merchant of VeniceJulius CaesarHamletThe King James Bible of 1611Of Great PlaceOf StudiesSongThe Canonization [,kænənə'zeʃən]A Valediction:Forbidding Mourning[,vælɪ'dɪkʃən] VirtueSong to CeliaTo Mr. Cyriack Skinner Upon His Blindness Paradise LostThe Pilgrim’s Progress 贝奥武甫坎特伯雷故事集三只乌鸦帕特里克·斯本士爵士罗宾汉和三个乡绅仙后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尤里乌斯·凯撒哈姆雷特钦定圣经谈高位谈读书歌封为圣者别离辞:节哀美德致西莉亚关于自己的失明致西莉雅克·斯凯纳失乐园天路历程An Essay of Dramatic PoesyMoll FlandersA Modest ProposalThe Royal ExchangeSir Roger at ChurchAn Essay on ManLetter to the Right Honourable The Earl of Chester fieldThe Preface to Shakespeare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A FoundlingThe Expedition of Humphry Clinker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elɪdʒɪ] The School for ScandalIs There for Honest PovertyScots, Wha HaeAuld Lang SyneA Red, Red RoseFrom Songs of InnocenceThe LambHoly ThursdayFrom Songs of ExperienceThe Chimney SweeperThe TygerLondon 论戏剧诗摩尔·弗兰德斯一个谦卑的建议皇家交易所罗吉先生在教堂人论致吉斯特非尔德爵爷书《莎士比亚集》序弃儿汤姆·琼斯的故事汉弗莱·克林克出征记墓畔哀歌造谣学校穷得有志气苏格兰人拥有往昔时光我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天真之歌羔羊耶稣升天节经验之歌扫烟囱的孩子虎伦敦英国文学下Lyrical BalladsComposed upon Westerminster Bridge The Solitary Reaper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Tintern AbbeyKubla Kham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Don JuanWhen We Two PartedShe Walks in BeautySong to the Men of EnglandOde to the West WindOn First Looking into Chapman’s Homer Ode to a NightingaleTo AutumnOld ChinaOn the Knocking at the Gate in Macbeth IvanhoeDombey and SonBleak HouseVanity Fair 抒情歌谣集写于威斯敏斯特桥上孤独的割麦女我好似一片孤的流云丁登寺忽必烈汗古舟子咏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记当时我俩分手她身披美丽而行致英国人之歌西风颂初读查普曼译荷马史诗夜莺颂秋颂古旧的瓷器《论<麦克白>剧中的敲门声》艾文赫董贝父子荒凉山庄名利场Break, Break, BreakUlyssesIn MemoriamMy Last DuchessMeeting at NightParting at MorningDover BeachWuthering HeightsPast and PresentTess of the D’UrbervillesIn Time of “The Breaking of Nations”AfterwardsHeart of DarknessMajor Barbara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The Landscape near an Aerodrome Spain 1937Look Back in AngerWaiting for GodotA Severed HeadLord of the FliesIn a Free StateMoney: a Suicide Note 拍岸曲尤利西斯悼念我的前公爵夫人深夜幽会清晨离别多佛海滩呼啸山庄过去和现在德伯家的苔丝国家分裂时身后黑暗的心脏巴巴拉少校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机场附近的景色西班牙1937愤怒的回顾等待戈多割裂的头脑蝇王在一个自由的国度钱:绝命书Death of a NaturalistPunishmentPride and PrejudiceJane Eyre美国文学Poor Richard’s AlmanacThe AutobiographyTales of the Grotesque and Arabesque Tales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The Masque of the Red DeathLigeiaThe Black CatThe Cask of Amontillado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The Purloined LetterThe Gold BugThe Philosophy of CompositionThe Poetic PrincipleNatureSelf-RelianceThe American ScholarThe Divinity School Address [dɪ'vɪnɪtɪ]博物学家之死惩罚傲慢与偏见简爱格言历书自传述异集故事集厄舍大厦的倒塌红色死亡假面舞会莉盖亚黑猫阿芒提拉多的酒桶莫格街谋杀案被窃的信件金甲虫创作哲学诗歌原理论自然论自助论美国学者神学院致辞Representative MenEssaysEnglish TraitsThe Conduct of LifePoemsMay-DayTwice-told TalesMosses from an Old Manse The Scarlet Letter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The Blithedale RomanceThe Marble FaunTypeeOmooMardiRedburnWhite JacketMoby DickThe Confidence ManBattle PiecesJohn Marr and other Sailors TimoleonBilly Budd 人类代表论文集英国特征人生的行为诗集五月节故事重述古宅青苔红字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福谷传奇玉石雕像泰比欧穆玛地雷得本白外衣白鲸骗子的化装表演战事集约翰•玛尔和其他水手梯摩里昂毕利•伯德On the Duty of Civil DisobedienceWaldenA Week on the Concord and Merrimack River Voices of the NightBallads and Other PoemsEvangelineThe Song of Hiawatha [,haiə'wɔθə]I Shot an Arrow…A Psalm of LifeAnnabel LeeThe RavenSonnet-To ScienceTo HelenLeaves of GrassOne’s Self I SingO Captain! My Captain!To Make a Prairie…Success is Counted SweetestI’m Nobody!The Celebrated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y The Innocents AbroadThe Gilded Age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论公民的不服从沃尔登《在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夜吟》歌谣及其他伊凡杰林海华沙之歌我射出一支箭…生命颂安娜贝尔•李乌鸦十四行诗——致科学致海伦草叶集我歌唱自我噢,船长!我的船长!要描绘一片草原……最美妙的胜利感觉我是无名之辈卡拉维拉县驰名的跳蛙傻瓜出国记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Life on the Mississippi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A Connecticut Y ankee in King Arhur’s Court The Tragedy of Pudd’nhead WilsonThe Man That Corrupted HadleyburgA Passionate PilgrimThe AmericanThe Portrait of a LadyThe BostoniansThe Turn of the ScrewThe Wings of the DoveThe AmbassadorsThe Golden BowlThe Art of FictionDaisy MillerThe Awkward AgeThe Spoils of PoyntonThe Princess of CasamassimaThe Jolly CornerMaggie:A Girl of the StreetsThe Red Badge of CourageThe Open BoatThe Bride Comes to Yellow Sky 密西西比河上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洲美国佬《傻瓜威尔逊》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热衷游历的人一个美国人一个女士的画像波士顿人螺丝在拧紧鸽翼专使金碗小说的艺术黛西•密勒未成熟的少年时代波音敦的珍藏品卡萨玛西玛公主快乐的一角街头女郎麦姬红色英勇勋章海上扁舟新娘来到黄天镇The Blue HotelWindy Mcpherson’s Son Winesburg, OhioMarching MenPoor WhiteThe Triumph of the EggHorses and MenMany MarriagesDark LaughterBeyond DesireDeath in the WoodsThe Flowering JudasPale Horse, Pale RiderThe Leaning TowerThe Old OrderOld MortalityA Ship of Fools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 This Side of ParadiseThe Beauty and the Damned Flappers and Philosophers Tales of the Jazz AgeThe Great Gatsby 蓝色旅店饶舌的麦克佛逊的儿子俄亥俄州的温斯堡镇前进的人们穷白人鸡蛋的胜利马与人多种婚姻阴沉的笑声超越欲望林中之死开花的紫荆树灰色骑士灰色马斜塔旧秩序修墓老人愚人船被背弃的老祖母人间天堂漂亮的冤家姑娘们与哲学家们爵士乐时代的故事了不起的盖茨比Tender is the NightThe Crack-upSoldiers' PayMosquitoesThe Sound and the Fury ['fjʊərɪ] As I Lay DyingLight in AugustAbsalom, Absalom! ['æbsələm] SartorisThe HamletThe TownThe MansionBarn Burning [bɑːn]The Marble FaunGo Down, MosesThe Sun Also RisesA Farewell to ArmsThe Old Man and the SeaFor Whom the Bell TollsThe Garden of EdenIn Our TimeWinner Take NothingTo Have and Have Not 夜色温柔崩溃士兵的报酬蚊群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沙多里斯村子小镇大宅烧牲口棚大理石牧神去吧,摩西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伊甸园在我们的时代里胜利者一无所获有钱人与没钱人ExultationsPersondeCathayCantos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Anecdote of the JarCollected Later PoemsCollected Early PoemsPatersonThe Red WheelbarrowA Boy’s WillNorth of BostonCollected PoemsA Further RangeA Witness TreeNew HamphshireFire and Ice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The Road Not TakenThe Dream KeeperShakespeare in HarlemFine Clothes to the JewThe Weary Blues 狂喜人物中国诗章在一个地铁车站坛子的轶事近期诗集早期诗集佩特森红色手推车一个男孩的意愿波士顿的北部诗集又一片牧场标记树新罕布什尔火与冰雪夜林边驻脚未选择的路梦乡人哈莱姆的莎士比亚抵押给犹太人的好衣服萎靡的布鲁斯Me and the MuleBorder LineThe Poet of EarthThe Happy Marriage ConquistadorArs PoeticaIn the ZoneThe Long Voyage Home Bound East for CardiffThe Moon of the Caribees Emperor JonesThe Hairy ApeDesire under the Elms Mourning Becomes Electra Strange InterludeThe Iceman ComethThe Great God BrownA Touch of the Poet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More Stately MansionsThe Moon for the Misbegotten HughieOne Man’s Meat 我与骡子分界线大地诗人幸福的婚姻征服者诗艺在这一带漫长的返航东航加的夫加勒比的月亮琼斯皇帝毛猿榆树下的欲望悲悼奇异的插曲送冰的人来了大神布朗诗人的气质长日终入夜更庄严的大厦月照不幸人休依一个人的见解The Points of My Compass Stuart LittleCharlotte’s WebThe Glass MenagerieCat on a Hot Tin Roof Summer and SmokeThe Rose Tattoo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Invisible ManShadow and ActGoing to the Territory Life StudiesThe DolphinNorth and SouthIn the Waiting RoomThe WakingHowlBook of the DuchessThe Parliament of Fowles The ColossusArielWinter TreesThe Bell Jar 我罗盘上的方位斯图亚特•利特尔夏洛特的网玻璃动物园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夏日烟云玫瑰纹身欲望号街车看不见的人影子与行动走向领域人生的写照海豚北方与南方候诊室里苏醒嚎叫公爵夫人之书百鸟议会巨人小精灵冬天的树钟状的罐子Point ShirleyStill I RiseAll My SonsDeath of a SalesmanThe CrucibleA View from the BridgeAfter the FallThe Archbishop’s CeilingThe MisfitsDangling ManThe Adventure of Augie March Seize the DayThe VictimCatch-22Something HappenedWe Bombed In New Haven Song of SolomonJazzBelovedThe Bluest EyeLove MedicineTracksShadow Tag 雪莉角我仍将奋起全是我的儿子推销员之死炼狱桥头眺望堕落之后大主教的天花板不合时宜的人晃来晃去的人奥吉·玛琪历险记只争朝夕受害者第二十二条军规出了毛病我们轰炸了纽黑文所罗门之歌爵士乐宠儿最蓝的眼睛爱药痕迹影子标签The Antelope Wife The Beet Queen The Bingo Place The Plague of Doves 羚羊妻甜菜女王宾果宫鸽灾。

被背弃的老祖母中文译文

被背弃的老祖母中文译文

被背弃的老祖母中文译文《被背弃的老祖母》原文(假设这是一篇小说或者故事之类的,由于没有原文内容,以下是模拟的译文)在那小村子的最里头啊,有这么一位老祖母。

这老祖母以前那可是风光过的呢。

她年轻的时候啊,把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的,就像个万能的管家婆似的。

她生了好几个孩子,那些孩子小的时候啊,老祖母是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的。

那时候家里穷啊,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可老祖母从来没让孩子们饿着冻着。

她总是自己勒紧裤腰带,把好的都留给孩子们。

可是呢,这日子慢慢好过起来了,孩子们也都长大了,一个个都像长了翅膀的鸟儿似的,飞出去就不想回来了。

老祖母就只能守着那破旧的老房子,整天眼巴巴地盼着孩子们能回来看看她。

老祖母老了,身体也不行了,有时候生病躺在床上起都起不来。

她就盼着孩子们能在身边照顾照顾她,哪怕就陪她说说话也好啊。

可是那些孩子呢,都忙着自己的事儿,不是说工作忙,就是说自己家里也事儿多。

老祖母有时候就坐在门口,一边晒太阳一边念叨着:“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辛辛苦苦把他们养大,现在倒好,都把我这个老太婆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有一回啊,老祖母实在是病得太重了,村里的人就给她的孩子们捎信儿,说老祖母怕是不行了,让他们赶紧回来。

结果呢,等了好几天,就回来一两个孩子,而且还没待多久就又走了,说是还有重要的事儿呢。

老祖母的心啊,那是哇凉哇凉的。

她觉得自己就像被这个世界给抛弃了一样,以前对孩子们的那些付出啊,都好像打了水漂儿似的。

她常常在夜里一个人偷偷地抹眼泪,想着自己这一辈子,怎么就落得这么个下场呢。

出处:这是根据对“被背弃的老祖母”这样一个主题进行的想象创作,如果有真实原文则需根据原文调整。

在翻译或者创作这样的译文时,要充分考虑到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逻辑。

就像老祖母这样的人物,在很多地方可能都存在,这种情况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在语言表达上,尽量口语化,比如“一把屎一把尿”“井井有条”“眼巴巴”这些词都是平时人们常说的,能够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接地气,读起来就像是村里的老人在给你讲述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对宗教持怀疑态度
忠贞:对丈夫约翰和对爱情的忠贞
两点缺陷:她不愿意原谅乔治 她自始至终爱着这个男人
写作特点
意识流 象征 视角、明喻和暗喻
反讽和文学典故
意识流


名词解释:(or interior monologue ) In literary criticism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denotes a literary technique which seeks to describe an individual’s point of view by giving the written equivalent of the character’s thought processes .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modernist movement . Its introduction in the literary context ,transferred from psychology , is attributed to May Sinclair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writing is usually regarded as a special form of interior monologue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associative leaps in syntax and punctuation that can make the prose difficult to follow ,tracing as they do a character’s fragmentary thoughts and sensory feelings .
这篇小说情节简单,按老祖母的意识流动顺序展开 叙述,由近及远,由现在到过去,逐步深入。 通过描写老祖母临终前的心理活动,展现了她坎坷 的一生,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坚强,刚毅,善良的女 性形象。
主要内容:
1.Forty years ago ,diseases (milk-leg, double pneumonia). 2.At the age of sixty ,she got ready to death. 3.The most difficult period in her life. 4.Unforgetable memories (be abandoned by George ). 5. Her child----Hapsy. 6.Her faith on God.
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
Katherine Anne Poter
班级:英语134 组别:第三组 成员:罗茜,娄玉坤,宋欣欣, 张艳红,王忠月
背景 主要内容 人物关系及人物二十世纪初期,一战使人们生活变得支离 破碎,面目全非。 2 . 战后出现经济繁荣的假象。 3.美国迅速走向都市化,社会革命开始。 4.新女性登上历史舞台,有了觉醒意识。 5.科技迅速发展,现代科学摧毁了人们的信 仰。

主题番外篇----维基百科



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 is a character sketch of an otherwise ordinary woman who has weathered a deep and abiding blow to her psyche. As readers witness the moments leading up to her death, they are able to glean a great deal about who she was and who she has become. She was once a young, hopeful bride-to-be. She became an independent widow. She has "weathered all" that life has presented. Granny has survived, intact, but not without scars. Although her scars may not be visible to the human eye, by revealing what goes on deep inside her private thoughts, Porter uncovers the wounded pride and vanity that Granny has tried for sixty years to keep hidden, even from those closest to her. "The sanctity of the human heart and the existential loneliness of the human condition are the enduring themes of this story.
意识流

The author uses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and by means of this technique we can understood thoughts, memories and associating of Granny’s mind. Moreover it helps us to see Granny’s confused and clear thoughts, disappointments, and feelings. By using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technique, the author portrays Granny’s relationships with George, John, Hapsy, Cornelia and her other children and the author.

视角和明喻暗喻



视角(point of view ) 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 is told by a third person narration, using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technique . This point of view draws readers into the mind of Weatherall. 明喻暗喻(simile and metaphor ) Porter uses simile and metaphor to describe the process of dying. Granny's "bones felt loose, and floated around in her skin". "Doctor Harry floated like a balloon around the foot of the bed.“ However, as Granny’s death becomes imminent, the tone changes, and Porter uses images of darkness and falling to describe Granny’s worsening condition. "Her heart sank down and down, there was no bottom to death." In describing the moment Granny dies, Porter writes, "She stretched herself with a deep breath and blew out the light."
象征
Name symbolism :weathered all Jilt: ① Weatherall was jilted by his fiance George at 20 . (her love ) ② The death of John and Hapsy 。 (her love ) ③Weatherall was jilted by the God 。(her death ) Weatherall :①.weather :experience and withstand all the blows and buffets ② Refers to the sufferings which run through her life Images of light ,fog ,and darkness :the children in the lamplight , the ending pinpoint of light , Religious symbols :Rosary , Crucifix ,Hapsy with child = Madonna and child
人物关系
乔治 (George) 约翰(John) 老祖母艾伦(Ellen)
乔治 莉迪亚 (George) (Lydia)
吉米 海普西 科妮莉亚 (Jimmy)(Hapsy) (Cornelia)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老祖母: 1、坚强、独立(生活经历所致) 2、勤劳、节俭朴素、细心认真 3、忠贞(多角度理解)和两点缺陷
反讽和文学典故




反讽(iony) 1. When doctor examines Granny, she is angry with him because she thinks she is healthy. Although she lies on her death bed she says “I am not sick.” This is irony. 2. Although she died when she was eighty years old, she had prepares herself for death when she was sixty. But she was in surprise as she knew she would die. This is dramatic irony. 3. Through the story, Granny keeps her religious beliefs although she has to cope with many difficult problems. At the end of the story, while she is about to die is in a moment of doubt and say “God, give a sign!” 文学典故( Literary allusions) 引用了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关于死亡的诗歌。 Stepped up in the cart lightly …,but a man sat beside her …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