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共39页
r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方法培训-2015.11.27

第四步:计数细胞
• 计算公式:
需要的细胞悬液量(ml)=每个培养孔需要加入细胞数量 /(100,000)×需要使用 的细胞稀释液量 (ml)/ 计数的每ml细胞数量 (106 / ml)。
• 所需细胞悬液:
A(ul)=(2.5×0.5/ 细胞计数)×1000µl 补加体积(ul)= 500-A
• 注:手工计数细胞数不得低于50个; 机器计数不得低于2.5×106/mL。
阳性抗原PHA
抗体、显色液
其他试剂
无菌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建议分装使用) 1 × PBS洗液(pH7.2-7.4): 可配置10×PBS母液,稀释使用,0.22um滤膜过滤灭菌 双蒸水或去离子水(高压灭菌或0.22um滤膜过滤灭菌) 细胞培养液:建议分装使用 RPMI1640培养液 台盼蓝染液(0.4%)或其他细胞染色液
尿沉渣板进行 死细胞不能区分 血细胞计数时应该 计数 用0.4%台酚蓝进行 活细胞的染色 3ml淋巴细胞 PBMCs层分离不 分离液,全血 好 进行1:11640 稀释后注入 3ml淋巴细胞分离 液,全血进行 1:11640 稀释后注入 洗板后加显色液
步骤
加入淋巴细胞分离 液的量在6ml,而且 直接将全血注到淋 巴细胞分离液液面
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方法)
技术培训
培训内容
T-SPOT.TB 技术原理
1
2 3 4
T-SPOT.TB 检测试剂、组份
T-SPOT.TB技术操作流程(SOP) T-SPOT.TB操作常见问题
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
两种IGRAs用于商业诊断:
T-SPOT®.TB
(ELISPOT-based IGRA) Gold (ELISA-based IGRA)
γ干扰素释放实验的原理

γ干扰素释放实验的原理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是一种由免疫细胞产生的重要分子信号物质,对机体的免疫反应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γ干扰素释放实验是一种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的常用方法之一,可以检测特定细胞(通常是T细胞)对某种刺激物质引起的γ干扰素分泌反应。
γ干扰素释放实验的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样本的准备:γ干扰素释放实验通常使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或组织细胞作为细胞样本。
这些细胞样本可以通过静脉采集外周血或组织活检等方式获取。
在实验前,需要对细胞进行处理,如离心、洗涤和培养,以确保细胞的状态良好并有足够的数量。
2. 刺激物质的选择:γ干扰素释放实验中常用的刺激物质主要包括抗原、药物或其他具有免疫刺激性的物质。
抗原可以是病原体的特异性成分,如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或多肽。
药物刺激物可以是某些药物对机体免疫系统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引起的免疫反应。
刺激物质的选择应该与样本来源和实验目的相匹配。
3. 实验方法的选择:γ干扰素释放实验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如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POT(酶联免疫斑点法),流式细胞术等。
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实验的需要和可用设备的条件。
比较常用的方法是ELISPOT法,该方法可以评估单个细胞生产γ干扰素的能力,形成的斑点数量与细胞产生的γ干扰素水平成正比。
4. 数据分析:γ干扰素释放实验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通常,根据刺激物质和实验目的的不同,可以采用差异分析、统计学方法等对数据进行处理。
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了解细胞免疫功能的信息。
通过γ干扰素释放实验,我们可以了解机体对刺激物质的免疫反应程度和免疫调节功能。
这对于疾病的诊断、药物研发和免疫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回顾:γ干扰素释放实验是一种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的方法,通过检测特定细胞对刺激物质引起的γ干扰素分泌反应来评估免疫反应的程度和调节能力。
干扰素生产工艺(共45张PPT)

第二十八页,共45页。
3.4.菌体收集
连续流离心机:冷却的发酵液,16000 r/min离心收集。菌体保存:-20℃冰柜,不超过12个月。检测:干扰素含量、菌体蛋白含量、菌体枯燥失重、质粒结构一致性、质粒稳定性。
第二十九页,共45页。
4 干扰素的别离纯化工艺过程
4.1、干扰素别离工艺过程 4.2、干扰素的纯化工艺过程
第十页,共45页。
免疫调节活性机制
对巨噬细胞的作用:IFNγ可使巨噬细胞外表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增加,增强其抗原递呈能力;此外还能增强巨噬细胞外表表达Fc受体,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免疫复合物、抗体包被的病原体和肿瘤细胞。对淋巴细胞的作用:干扰素对淋巴细胞的作用较为复杂,可受剂量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效应。在抗原致敏之前使用大剂量干扰素或将干扰素与抗原同时投入会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而低剂量干扰素或在抗原致敏之后参加干扰素那么能产生免疫增强的效果。在适宜的条件下,IFNγ对B细胞和CD8+T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但不能促进其增殖。IFNγ能增强TH1细胞的活性,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但对TH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因此抑制体液免疫功能。IFNγ不仅抑制TH2细胞产生IL-4,而且抑制IL-4对B细胞的作用,特别是抑制B细胞生成IgE。
第三十四页,共45页。
〔4〕初级别离
盐析: 4M硫酸铵,2℃~10℃,搅匀,静置过夜。离心:连续流离心机,16000 r/min保存:收集沉淀,粗干扰素,4℃保存。
第三十五页,共45页。
4.2、干扰素纯化工艺过程
溶解粗干扰素沉淀与疏水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与浓缩阳离子交换层析与浓缩凝胶过滤层析无菌过滤分装
第十二页,共45页。
1.5.干扰素生产工艺路线〔1〕
γ干扰素释放实验的原理

γ干扰素释放实验的原理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是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产生的,对免疫应答和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γ干扰素的释放实验可以用来检测患者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也可以用来评价特定病原体感染、免疫细胞功能、自身免疫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反应。
1. 细胞治疗法的原理:γ干扰素释放实验主要是通过采集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然后经过体外培养处理,刺激其释放γ干扰素。
在培养过程中,添加特定的激活剂(如病毒、细菌成分或特定抗原)刺激PBMCs。
刺激后,PBMCs 中的T细胞被激活并释放γ干扰素。
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γ干扰素的浓度,可以间接反映患者免疫系统对刺激剂的反应能力。
2.γ干扰素的检测原理:γ干扰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流式细胞术和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等。
其中,ELISA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ELISA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对γ干扰素进行捕获和检测,可以测定培养液中γ干扰素的浓度。
流式细胞术可以利用荧光修饰的特异性抗体直接检测PBMCs中γ干扰素的表达;RIA方法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特异性抗体鉴定γ干扰素。
3.激活剂的选择:γ干扰素释放实验中的激活剂选择对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常用的激活剂包括病毒成分(如病毒感染的细胞裂解液)、特定抗原(如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细菌成分(如脂多糖)等。
选择合适的激活剂可以最大程度地激活免疫细胞,并促使其释放γ干扰素。
4. 结果判读:γ干扰素的释放实验结果一般用γ干扰素的水平来表示,通常以累积浓度(pg/mL)作为评估指标。
通过对照组(如正常人群)和患者组进行对比,可以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
比如,如果患者的γ干扰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群,可以提示免疫功能受损;而如果γ干扰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则可能存在其中一种免疫反应异常。
γ干扰素释放试验标准操作流程

γ干扰素释放试验标准操作流程γ干扰素释放试验标准操作流程概述•γ干扰素释放试验(gamma interferon release assay)是一种用于检测某些感染病原体引起的细胞免疫反应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说明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标准操作流程,包括前期准备、实验步骤、数据分析等内容。
前期准备1.确保实验室拥有所需设备和试剂。
2.准备受试者血样(采用血液抽取方法)。
3.验证实验室的操作人员已经接受相关培训,熟悉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1.血样准备–将采集的血样转移到合适的试验管中,确保血样完整且无凝块。
–使用离心机离心血样,将血细胞和血浆分离开来。
2.细胞培养–取得合适的细胞培养板,加入培养基。
–将离心后的血细胞加入培养基中,控制细胞密度在合适范围内。
–孵育细胞,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3.刺激试剂添加–在培养的细胞上加入激发剂,如特定抗原。
–同时设置阴性对照(如未加刺激剂的细胞)和阳性对照(如已知患者血样)。
4.孵育试验–将细胞培养板放入恒温箱中,保持合适的孵育时间和条件。
–注意观察培养过程中的任何异常变化,记录相关信息。
5.液相检测–采用合适的方法(如ELISA等)检测培养液中的γ干扰素水平。
–按照厂家指南操作试剂盒,记录结果并进行质量控制的数据分析。
1.收集所有实验数据,包括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受试者样本的γ干扰素水平测定结果。
2.进行质量控制分析–首先,检查实验数据是否符合预期的范围。
–其次,对比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的水平,确保实验结果可靠。
3.数据解释–根据实验结果判定受试者是否对特定抗原产生γ干扰素反应。
–结合临床资料和相关标准,进行结果的解读和诊断。
结论•本文提供了γ干扰素释放试验标准操作流程的详细说明,以帮助实验室完成该项实验。
•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实验可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数据分析部分应根据实验目的和临床背景进行合理解读,以辅助疾病的诊断和研究。
IFN-γ体外释放检测法

IFN-γ释放试验结核病潜伏感染检测是结核病诊断中的一大难题,结核菌感染者大部分(约90%)处于潜伏感染状态,临床检测及X光胸透不能发现异常状况。
此外,由于儿童普遍实行卡介苗计划免疫,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因不能区分卡介苗免疫与结核菌感染而无法应用。
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 IGRA)将结核菌特异性抗原加入受试者的血液标本或者含有分理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培养基中进行孵化,如果受试者受到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那么被结核菌激活的记忆T细胞就会对这些特异性抗原产生反应,发生增殖分化并释放出γ-干扰素以及其他一些细胞因子,通过检测γ-干扰素的释放水平来判断是否存在结核菌感染。
整个试验体系中,对于结核菌特异性抗原的选定是至关重要的。
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诞生的早期曾使用PPD作为特异性抗原,由于PPD成分不单一,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不理想。
后来研究者开始使用ESA T-6和CFP-10作为抗原,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ESA T-6(早期分泌抗原靶6000蛋白)和CFP-10(培养滤出液蛋白-10)的蛋白编码来源于结核分枝杆菌基因中的一个菌种特异性基因片段,称为region of difference 1(RD1)。
这个基因片段不存在大部分的非结核分枝杆菌以及所有的牛型分枝杆菌(包括卡介苗)中,因此ESA T-6和CFP-10作为抗原的特异性相对于PPD要高的多。
牛γ-干扰素与人γ-干扰素、鼠γ-干扰素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63%和47%。
陈颖钰等在发表的文献《人IFN-γ体外释放检测法的建立及其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中克隆表达了人IFN-γ基因,利用纯化的重组IFN-γ免疫小鼠,用所获得的单抗及兔多抗建立了检测人IFN-γ的夹心ELISA。
分别用牛结核菌素、禽结核菌素、牛重组IFN-γ作为检测抗原,用建立的夹心ELISA方法测定,结果均为阴性反应,说明建立的方法特异性良好。
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45页文档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
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的诊断价值探讨(高感染率背景下的研究结果)

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的诊断价值探讨(高感染率背景下的研究结果)刘旭晖;乐军;张忠顺;肖和平【期刊名称】《中国防痨杂志》【年(卷),期】2010(032)012【摘要】目的评估在中国结核分枝杆菌高感染率背景下,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IGRA)对于诊断结核病的价值.方法以上海市肺科医院2005-2010年完成的201例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及后续随访结果为研究资料,其中结核组(A组)69例、结核科医务人员组(B组)56例、肺癌组(C组)22例、普通肺炎组(D组)20例、健康对照组(E组)30例.应用T-SPOT.TB(Oxford Immunotec,Abingdon,UK)试剂盒检测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对于2种结核分枝杆菌菌种特异性分泌蛋白: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和培养分泌蛋白10(CFP-10)的免疫反应.结果 A组阳性率91.3%(63/69),B组阳性率17.9%(10/56),C组阳性率27.3%(6/22),D组阳性率10%(2/20),E组阳性率6.7%(2/30).A和C组阳性率较E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和D组较E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升高的趋势.B组IGRA阳性率较E组显著升高,取中位工作年限3年为分界线,工作年限大于3年者IGRA阳性率27.6%(8/29),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4.14,OR=5.33.结论在中国普通人群的高感染率的背景下,γ-干扰素释放试验用于诊断活动性结核病依然有一定价值,但对于肿瘤病人的鉴别诊断特异性不强;随着暴露级别的增加,IGRA的阳性率亦增加,IGRA用于更高的暴露级别人群(如结核相关医务人员)的诊断价值可能不高.【总页数】5页(P801-805)【作者】刘旭晖;乐军;张忠顺;肖和平【作者单位】同济医科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200433;同济医科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200433;同济医科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200433;同济医科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对于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应用 [J], 刘旭晖;肖和平2.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TB-IGRA)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J], 顾莉敏3.结核感染T细胞γ 干扰素释放试验(TB-IGRA)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J], 王华;甄拴平;高涛4.γ-干扰素释放试验(TB-IGRA)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J], 王健;刘欣5.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J], 傅志辉;骆虹妹;彭明珠;黄弘;郭伟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