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变态心理学-第3讲(强迫症)

变态心理学-第3讲(强迫症)

案例
一般资料:女性,30岁,银行出纳员,未婚
求助者三个前,由于粗心,上班时忘记锁家里保险门。父母下班 后发现,说了她几句,为此曾经痛哭一场,严重失眠两天。从此以后每 次上班出门,都要反复多次检查保险门是否锁上,明知已经锁好,还是 控制不住要检查,否则就心慌,总担心“万一没锁好呢?”有时要检查 十余遍。最近,每次付钱给客户,也要反复检查,为此十分苦恼,以致 无法上班。一周前,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会得精神病,情绪非常低落,食 欲下降,经常哭泣,反复到医院精神科检查,要医生反复保证自己不会 得精神病,但是,坚决不吃医生开的药,因为说明书讲该药治疗精神障 碍,有很多副作用。父母觉得孩子没有神经病,不愿让她看精神科大夫 ,为此来咨询,她也急于解决自己心理问题。
• 行为主义 强迫行为最初是一种操作反应,此反应由于能减轻焦虑而受到负强 化,此后便固定下来。
• 认知观点 多数人都会有重复性的、闯入性的消极念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 自然消失。但某些人难以消除这些想法,就可能发展成为强迫症。
治疗方法
在各种类型的神经症中,强迫症属于较难治愈的一种。对于强 迫症的心理治疗,一般的治疗方法有: 1、认识领悟疗法; 2、认知一行为疗法(如森田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 3、必要的时候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
1、强迫观念 2、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
强迫观念
特点
一些字句,话语和观念信念反复进入患 强迫思维 者意识领域,干扰了正常思维过程,但
又无法摆脱。
反复呈现逼真形象的内容,出现的表象 强迫表象 通常是令患者难堪或者厌恶的。
强迫情绪 强迫意向
对某些事物担心或厌烦,害怕自己会失 去控制和发疯,明知不对却无力自拔。
一种即将要行动起来的冲动感,但患者 从来不会有真正的行动。患者努力控制 不迫性怀疑 ②强迫性回忆 ③强迫性对立观念 ④强迫性穷思竭虑

郁病(强迫症)中医诊疗方案

郁病(强迫症)中医诊疗方案

郁病(强迫症)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2011年)。

强迫症是由情志失调导致气机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类病证。

临床表现主要为多虑而犹豫不决,因而产生强迫性的盲目多谋虑,但却得不出肯定的决断,或有反复的重复行为,伴心情抑郁,情绪不宁,不寐等。

初期不易发觉,病程迁延,常见病机有肝郁化火、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郁痰阻、气虚血瘀等。

属“郁病”范畴。

符合下列任何一条,均可诊断为强迫症:(1)多虑而犹豫不决,多谋虑,难以决断;(2)重复行为,明知没有必要,但难以控制;(3)上述两种状态同时存在。

2.西医诊断: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世界卫生组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强迫症的诊断。

F42 强迫症A.至少有2周时间在大多数日子里存在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

B.强迫思维(思想、观念或表象)和强迫行为(动作)具有下述共同特征,必须全部符合:(1)病人承认它们起源于自已的内心,不是别人或外界影响所强加的。

(2)它们反复出现,令人不快,其中至少有一种强迫思维或行为被病人视为毫无意义。

(3)病人试图抵制它们(不过,对长期存在的强迫思维或行为的抵制可以是微弱的)。

至少存在一种强迫思维或行为,病人未能成功地加以抵制。

(4)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的实施不能给本人带来愉快(应与暂时摆脱紧张和焦虑区分开来)。

C.强迫思维或行为造成痛苦,或干扰病人的社会或个人功能,往往是由于耗费时间。

D.需除外的最常见情况:强迫思维或行为不是由其它精神障碍所致,如精神分裂症及相关障碍(F20-F29)、心境[情感]障碍(F30-F39)。

(二)证候诊断1.肝郁化火证:情志抑郁或易怒,善太息,胸胁或少腹胀痛,或咽有梗塞感,或胁下痞块,妇人见乳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舌质紫或边有瘀斑苔薄黄,脉沉弦涩。

2.肝郁脾虚证:胸胁胀满,多疑善虑,喜太息,纳呆,消瘦,稍事活动便觉倦怠,脘痞嗳气,大便时溏时干,或咽中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或弦滑。

强迫症的常见症状和表现

强迫症的常见症状和表现

强迫症的常见症状和表现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特点是出现反复、不自主的强迫念头和行为。

强迫症患者往往会体验到极大的痛苦和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强迫症的常见症状和表现,以及对患者的影响。

一、强迫症的症状分类强迫症的症状主要可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两个方面。

1. 强迫思维强迫思维是指反复、固定的、难以忍受的念头或观念,常常是一种强烈的担忧或害怕,具有以下特点:(1)反复出现的念头:患者将某种念头或想法反复出现在意识中,如害怕感染细菌、怕失去亲人等。

(2)不合理的观念:患者对某些想法或信念过分坚持,具有强迫性,且认为这些想法和行为是不合理的。

(3)影响情绪和行为:强迫思维会导致患者情绪紧张和焦虑,使其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来缓解内心的痛苦。

2. 强迫行为强迫行为是指患者出现反复、持续的行为,目的是为了减轻内心的焦虑和痛苦,常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洗手强迫:患者反复洗手,甚至长时间洗手,认为只有通过洗手才能保持清洁和避免污染。

(2)检查强迫:患者频繁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煤气是否关掉等,以确保安全。

(3)计数强迫:患者反复计数某个数字,无法停止,觉得只有达到特定数字才会得到解脱。

(4)整理强迫:患者不停整理东西的摆放位置、书本的整齐程度,以满足内心的强迫需求。

二、强迫症的表现特点1. 不自主性强迫症的表现具有不自主性,患者反复出现强迫念头和行为,并且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即便是患者自己明白这些念头和行为毫无道理。

2. 强迫与焦虑的关联强迫症患者经常伴随有强烈的焦虑情绪,他们认为只有通过采取特定的行动才能减轻焦虑和痛苦。

这种焦虑常常是无端的、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但患者却无法摆脱。

3. 影响生活强迫症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常常会导致工作、学习和社交方面的困扰。

患者可能因为强迫行为而耗费大量时间,无法专注于正常的工作或学习;同时,强迫症也使得患者害怕与他人交流,导致社交障碍。

4. 心理痛苦强迫症患者的心理痛苦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时常陷入焦虑、沮丧或抑郁的情绪中。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强迫症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强迫症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强迫症家庭因素是强迫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等。

家庭环境不和谐、家庭关系紧张、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表现、过分要求孩子表现完美等都可能增加强迫症的发病风险。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引起个体的心理压力和紧张,进而导致强迫症的发病。

三、诊断及评估强迫症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评估工具。

在评估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详细了解病史包括病程、病情变化、家族史、生活事件等。

2.评估强迫症症状应该全面、系统地评估强迫症的症状,包括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等。

3.评估强迫症对生活的影响应该评估强迫症对患者日常生活、社交、工作等方面的影响。

4.评估合并症强迫症常常伴随着其他精神障碍,如抑郁症、广泛性焦虑症等,应该评估是否存在合并症。

四、治疗强迫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个方面。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强迫症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2.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强迫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曝露与反应防御治疗等。

五、预后强迫症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来说,早期治疗、积极治疗可以提高预后。

对于部分患者,强迫症的症状可能会持续多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可能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家庭环境对于强迫症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良的家庭环境主要表现在父母对于孩子的控制和需求之间的不恰当,如家庭成员间亲密程度低、缺乏承诺和责任、对立和矛盾冲突较多、家庭规范和约束力不够、自我控制力差等方面。

有一定心理因素是诱发强迫症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急性发病的患者。

即使是慢性发病的患者也常常可以追溯到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挫折、躯体疾病等,而且多数在心理压力状态下会出现病情波动。

女性主要的压力因素包括妊娠、流产、分娩和家庭冲突等。

青少年起病者常见的心理因素包括研究压力、同学关系、恋爱挫折、家庭不和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过分严厉、父母教育不一致等。

强迫症OCD

强迫症OCD

强迫症OCD (Obsessive-compulsive neurosis)一.定义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这些习惯包括自身的思考、感受和行为,是非常痛苦、徒劳而又很难自己克服的)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强迫症的基本特征是由严重的,周期性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二.临床症状①强迫观念患者反复思考一些想法,比如怀疑、回忆、穷思竭虑等②强迫行为患者反复做一些没有必要的行为,如反复检查、反复洗手、反复计数以及仪式性动作等等。

三.类型1.清洗和清洁(会把精力集中于担心自己被污染或是因为某些物品或环境而污染了别人)2.检查(有检查仪式的个体会通过过度重复地检查潜在的不利情况来试图阻止糟糕的事情发生)3.重复(故意重复一些行为来消除或是缓解头脑中某种害怕的想法)4.排序分类(特别注意按一定的方式安排周围的事物,有时这意味着平衡地,用某种特殊的形式或位置来布置事物)5.囤积(有囤积行为的个体会收集别人看似无用的东西,有这种强迫形式的人被驱使睇收集东西的理由是,以后的某个偶然机会可能就会用到这些东西)6.精神仪式(会用一些特别的想法,又叫做思想强迫观念,来解开或取消令其痛苦的萦绕于心的想法,突如其来的念头或是图像)7.“单纯”型强迫观念(会长期地固着于一些冲动的烦恼的想法,去不会产生仪式性的观念或是行为)特别注意,强迫症患者通常有不止一种类型的强迫观念和行为。

四.临床症状一、强迫观念即某种联想、观念、回忆或疑虑等顽固地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一)强迫联想:反复联想一系列不幸事件会发生,虽明知不可能,却不能克制,并激起情绪紧张和恐惧。

(二)强迫回忆:反复回忆曾经做过的无关紧要的事,虽明知无任何意义,却不能克制,非反复回忆不可。

(三)强迫疑虑:对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产生不必要的疑虑,要反复核实。

如出门后疑虑门窗是否确实关好,反复数次回去检查。

不然则感焦虑不安。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症状为持续性,经用饮水、中药治疗以后效果不 佳,曾于我市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咽 炎”,给予药物及“激光”烧灼治疗,症状没有 任何好转,但能坚持工作。1999年症状发展发展为 喉部有异物感,为“气体”、“棉花”,影响患 者进食及讲话,以至患者不能坚持工作。反复在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的多家医院诊治, 症状没有好转。
查或新增加药物;
对于有更多慢性主诉的患者,有规律的限
时的约诊能预防更为频繁的急迫的拜访;
神经衰弱(NEURASTHENIA)
神经衰弱的定义

神经衰弱是指由于某些长期存在的精神因素引起脑功 能活动过度紧张,从而产生了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 其主要临床特点是易于兴奋又易于疲劳。常伴有各种
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不少患者病前具有某种易感
神经衰弱的治疗

治疗原则
心理疗法为主。 辅以药物治疗。 辅以物理或其他疗法。


疗效评价
近愈: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消失,自觉良好;能恢复病 前工作能力和生活。 好转: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基本消失;能从事脑力和体 力活动。 未愈: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基本无变化。


各种医学检查不能发现器质性疾病的依据
患者反复就诊和社会功能受损 常伴明显焦虑和抑郁情绪 30岁前起病,女性多见,病程2年以上。

常见症状包括

疼痛:常见,各部位均可出现,与情绪状况有关。 胃肠道症状:常见,部分患者对某些食物特别不适。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尿频、排尿困难;生殖器或周围不适, 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

遗传:不肯定 生化:

5-HT功能异常 DA及胆碱能系统可能也参与了部分强迫症患者的发病

脑病理学:额叶和基底节的神经回路异常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及应对策略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及应对策略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及应对策略强迫症是一种普遍的精神疾病,它的发病率为1%-2%,影响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

强迫症患者表现出强迫性的思维和行为,患者会有许多强迫性的行为,如重复做某件事、洗手、检查门窗等。

患者会有恐惧、焦虑、罪恶感,有时会有一些自我折磨的行为,如抓挠等。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强迫性思维”,患者会陷入某种观念,比如担心有某种灾难发生,担心自己犯错,担心会有人离开自己等;二是“强迫性行为”,患者会不断重复某种行为,比如必须要洗手,重复检查门窗,等等。

应对强迫症的策略有许多,其中最常用的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

心理治疗则包括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精神分析等,这些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增强自信心,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减轻强迫症的症状。

此外,自我调节也是应对强迫症的重要策略。

自我调节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调节情绪,减轻症状。

举例来说,患者可以做一些轻松的活动,如散步、阅读、画画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患者放松,减轻强迫症的症状。

此外,患者也可以训练自己,学习一些正确的思维方式,比如接受客观事实,不要一味地追求完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度担心等。

最后,患者要做的也很重要。

患者要坚持定期就医,及时服药,注意调节心理,及时寻求心理咨询,积极配合治疗,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多与朋友交流,提升自己的自尊心,不断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

总的来说,应对强迫症的重要策略是多方面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重要的,患者也要注意自我调节,及时就医,及时服药,及时寻求心理咨询,积极配合治疗,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多与朋友交流,提升自己的自尊心,不断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

把握这些策略,就可以有效应对强迫症,减轻症状,改善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

强迫症表现

强迫症表现

强迫症表现文章目录*一、强迫症表现1. 强迫症有哪些表现2. 什么是强迫症3. 患强迫症的原因是什么*二、强迫症怎样治疗*三、怎样预防强迫症强迫症表现1、强迫症有哪些表现 1.1、强迫动作强迫动作又称强迫行为。

患者屈从或对抗强迫观念而表现出来的重复进行的动作或仪式行为,如:经常反复洗手而且洗手的时间很长,超过正常所需要;如检查门窗,开关,气体,金钱和货物,文件,表格,信件等。

同样,患者将无法停止强迫行动和痛苦。

1.2、强迫观念强迫观念表现为反复而持久的观念、思想、印象或冲动念头,如:经常不自觉地去想一些不愉快的回忆或想法,使人不能摆脱;因此紧张烦恼、心烦意乱、焦虑不安,甚至出现一些躯体症状。

1.3、强迫情绪强迫情绪具体表现主要是强迫性恐惧。

这种恐惧是对自己的情绪会失去控制的恐惧,如害怕自己会发疯,会做出违反法律或社会规范甚至伤天害理的事,而不是像恐怖症患者那样对特殊物体、处境等的恐惧。

1.4、无法控制自己总爱熬夜下班后本来挺累的,但是回家后困倦感就变成了亢奋,便开始上网、看小说、看电影、玩游戏,然后无法自拔。

玩游戏的时候总是想着下一局就是最后一局,看连续剧则想着看完这集就睡觉。

2、什么是强迫症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近年来统计数据提示强迫症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有研究显示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约2/3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

强迫症因其起病早、病程迁延等特点,常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做的全球疾病调查中发现,强迫症已成为15~44岁中青年人群中造成疾病负担最重的20种疾病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在病程中的某一时,患者自己曾认识到这种强 追思维或强动作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 注:这一点不适用于儿童。 C.这种强迫思维或强迫动作产生了明显的痛苦烦 恼,有时是费时的(一天花费1小时以上)或明显 地干扰了正常的日常活动、职业(或学生)功能、 或平常的社交活动或关系。
《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SM-Ⅳ)
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ICD-10)
• F42.0 以强追思维或穷思竭虑为主
可表现为观念、心理表象或行为的冲动。内容可有 很大变异,但几乎总是个患者痛苦。 例如,一位妇女害怕自己最终会无法抵制要杀死自 己所爱孩子的冲动,因而痛苦不堪;又如,受到反复出现 的很亵的或亵滨的自我不相容的心理表象的折磨。有时, 涉及的观念完全没有意义,如没完没了地对不可能有定论 的选择进行近乎哲学层次的思考。这种对选择考虑的决断 不能,也是许多其它强迫仪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并往往伴 有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无法作出必要的决定。 强迫性穷思竭虑与抑郁的关系尤为密切,仅当不存在抑 郁障碍时出现或继续存在穷思竭虑,才倾向于作强迫障碍 的诊断。
包含:强迫症(anankaStic)神经症 强迫神经症 强迫一强制神经症
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ICD-10)
• 鉴别诊断
由于抑郁障碍与强迫障碍经常同时存在,两者 的鉴别可能很困难。对于急性发作的障碍,优先 考虑首先出现的症状;如果两组症状都存在且都 不占优势,一般最好将抑郁视为原发。对于慢性 障碍,单独存在的那组症状中出现最频繁的应优 先考虑诊断。
《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SM-Ⅳ)
(3)患者企图忽视或压制这些思想、冲动 意念、或想象,或者用其他思想或行动来 中和它们; (4)患者认识到这些强迫性思想、冲动意 念、或想象都是他(或他)自己头脑的) 产物(并不是被强加的思想插入)。
《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SM-Ⅳ)
对现实生活问题的单纯的过分担心; • 强迫动作的定义是下列二者:
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ICD-10)
• 强迫障碍在两性发生率相同,患者的人 格常带有突出强迫反应性特征。发病多 在童年或成年早期;病程多变。若不存 在明显的抑郁症状,转成慢性的可能性 更大。
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ICD-10)
• 诊断要点:
要作出肯定诊断,必须在连续两周中 的大多数日子里存在强迫症状或强迫动 作,或两者并存。这些症状引起痛苦或 妨碍活动。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 诊断及鉴别诊断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心身科 陈炯
临床特点(一)
• 强迫症多发病于青春期,1/3的患者症 状出现在10-15岁,75%的患者起病于 30岁前,发病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 男性病人发病高峰在青春期,女性患者 在20-24岁间,男女患病率接近。
临床特点(二)
• 常无诱因下缓慢起病,病程多变,54%61%患者逐渐发展,11%-14%的患者有 完全缓解的间歇期,部分患者转成慢性, 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 由于约有60%强迫症病人羞于把他们的 症状告诉给医生,致使强迫症患者就诊 年龄平均超过发病年龄10年。
儿童强迫症
(2)强迫观念均不突出,而以繁杂的仪式动作为主。 表现为强迫动作有严格的规则,并赋予其特殊含 义,若没有这些仪式化动作,他们难以进行下面 的动作,以致给生活造成困难。 (3)患儿不仅自我强迫,而且还摆布其父母参与,如 果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则暴躁不安,甚至冲动 伤人,迫使父母就范,以配合其强迫动作。
(1)患者感到为了被迫作为强迫思维的反应或按照应该 僵硬执行的规则而不得不进行的反复行为(例如,洗手、 排次序、核对)或精神活动(例如,祈祷、计数、默默地 重复字词); (2)目的在于预防或减少痛苦烦恼或为了预防某些可怕 的事件或情景而进行这些行为或精神活动;然而这些行为 或精神活动实际上并不能起到所设计的中和或预防作用, 或者实际上是明显的过分。
(3)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 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
中国精神障碍及诊断标准( CCMD-3)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排除标准】
(1)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性强迫症状,如精神 分裂症、抑郁症,或恐惧症等;
(2)排除脑器质性疾病特别是基底节病变的继发性 强迫症状。
强迫症的症状—回避行为和其他
• 回避是强迫障碍最突出的症状,回避→ 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的各种情境 • 强迫思维或行为→焦虑、抑郁症状 • 强迫障碍→病态的人际关系 ↙ ↘ 他人接受执行 家人产生 其仪式行为 敌对关系
强迫症的神经系统体征
• • • • • 精细运动协调障碍(左侧明显) 画立方体障碍 不自主运动 镜像运动障碍 神经系统软体征的突出程度与强迫症的 严重程度一致
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ICD-10)
• 在病程漫长的病例,抵制可能十分微弱。往往存 在植物性焦虑症状;不过,不伴明显植物神经兴 奋的内在紧张或心理紧张的痛苦感也很常见。强 迫症状,特别是强追思维,与抑郁有密切关系。 有强迫障碍的人常存在抑郁症状,患复发性抑郁 障碍(F33.—)的人在抑郁发作时也可有强迫思 维。无论在哪种情况下,抑郁症状的加重或减轻 一般会伴有强迫症状严重度的平行变化。
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ICD-10)
• F42 强迫性障碍总论 诊断要点 本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反复出现的强迫 思维或强迫动作〔为简单起见,提到症状 时用强迫(Obsessional)代替强迫一强 制(Obsessive-compulsive)〕。
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ICD-10)
• 强迫思维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头脑 中的观念、表象、或冲动,它们几乎总是 令人痛苦的(因为内容为暴力、猖亵、淫 诲方面的或仅仅因为患者认为其内容毫无 意义)。患者往往试图抵制,但不成功。 然而,虽然这些思维并非自愿且令人反感, 患者认为它是属于自己的。
强迫症的基本症状
• 强迫观念 • 强迫行为
Of(1995)报告:28%的患者以强迫 观念为主,20%的患者以强迫行为为 主,50%患者二者均很突出
强迫症的症状—强迫观念
• • • • • • 强迫思维 强迫性穷思竭虑 强迫怀疑 强迫联想 强迫回忆 强迫意向
强迫症的症状—强迫动作或行为
• • • • 强迫检查 强迫洗涤 强迫性仪式动作 强迫询问
《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SM-Ⅳ)
• 注明如果: 伴自知不全:如当前发作的大部分时间, 患者不能认识这种强迫思维或强迫动作是 过分的或不合理的。
鉴别诊断
• • • • •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恐惧症 焦虑症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强迫症共病问题
• 强迫症的共病率较高,常与抑郁症、 惊恐发作、躯体变形障碍、疑病症、 贪食症、抽动障碍、冲动控制障碍 等共病。
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ICD-10)
• 鉴别诊断
偶尔的惊恐发作或轻微的恐怖症状无碍于 诊断。但是,见之于精神分裂症、Tourett氏 综合征、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强迫症状应视为这 些障碍的一部分。
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ICD-10)
• 虽然强迫思维与强迫动作经常并存,在 某些个体辨认出究竟哪一组症状占优势 是有用的,因为二者对不同的治疗方法 反应不同。
D.如有另一种轴Ⅰ型诊断存在,强迫思维或强迫 动作的内容并不仅限于它(例如,进食障碍之祝 酒于食物;拔毛症之拔除毛发;躯体变形症之考 虑到自己的外貌;物质滥用障碍的沉湎于滥用药 物;疑病症之沉湎于患有重病;性变态之沉湎于 性冲动欲望或性幻想;重性抑郁障碍之反复地自 责自罪。) E.此障碍并非由于某种药物(例如某种滥用药物。 治疗药品)或由于一般躯体情况所致之直接生理 性效应。
A.或者是强迫思维,或者是强迫动作:
强迫思维的定义是下列4者: (1)在病程中某一时间所体验过的思想、冲动意念、 或想象,会反复或持久地很不合适地闯入头脑,以致引 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若烦恼; (2)这种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并不单纯是对于 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过分担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SM-Ⅳ)
• 强迫症诊断标准
指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 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 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 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 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 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 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强迫症的诊断
• 中国精神障碍及诊断标准(第三版) (CCMD-3) • 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ICD-10) •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Ⅳ)
《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中国精神障碍及诊断标准( CCMD-3)
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ICD-10)
• F42.1 以强迫动作(强迫仪式)为主 大多数强迫动作涉及清洗(特别是洗手), 反复检查以防范潜在的危险情境、保持有序和整 洁。外在行为所隐含的是害怕,或害怕自己遇到 危险,或害怕由自己引起危险。强迫仪式动作可 占去一天中的数小时,有时还伴有明显的犹豫不 决和行事迟缓。总的说来,两性发生率相等,但 洗手仪式更多见于女性,而没有重复的行事迟缓 在男性更常见。
中国精神障碍及诊断标准( CCMD-3)
• 【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①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 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②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 ③上述的混合形式; (2)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
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ICD-10)
• F42.8 其它强迫障碍 其它强迫障碍 • F42.9 强迫障碍,未特定 强迫障碍,未特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