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硝化反硝化菌的筛选鉴定及反硝化特性研究

一株硝化反硝化菌的筛选鉴定及反硝化特性研究
一株硝化反硝化菌的筛选鉴定及反硝化特性研究

第36卷 第1期

水生生物学报

Vol. 36, No.1 2012年1月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Jan., 2 0 1 2

收稿日期: 2010-08-31; 修订日期: 2011-06-28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11870)资助

作者简介: 郑佳佳(1987—), 女, 浙江余杭人; 在读硕士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与基因工程。E-mail: 06dwkxzjj@https://www.360docs.net/doc/9e16286663.html, 通讯作者: 李卫芬, E-mail: wfli@https://www.360docs.net/doc/9e16286663.html,

DOI: 10.3724/SP.J.1035.2012.00161

一株硝化反硝化菌的筛选鉴定及反硝化特性研究

郑佳佳 沈 涛 傅罗琴 邓 斌 李卫芬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杭州 310058)

IDENT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DENITRIFER PSEUDOMONAS PUTIDA F6

ZHENG Jia-Jia, SHEN Tao, FU Luo-Qin, DENG Bin and LI Wei-Fen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 Hangzhou 310058, China )

关键词: 硝化; 好氧反硝化; 筛选; 温度; pH; 溶氧

Key words: Nitrification;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Screen; Temperature; pH; DO 中图分类号: Q9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207(2012)01-0161-0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 对水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但是由于水产养殖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模式的大规模应用, 使得养殖水体中有机物、氨氮和亚硝酸氮等污染物的浓度增加, 不但导致水质恶化, 而且直接毒害养殖动物, 引起病害的频繁发生, 水产品品质也在不断下降, 养殖水体生态遭到严重破坏[1]。黄翔鹄等表示对虾长期处于高浓度的亚硝酸盐氮的水体中会发病[2]。养殖水体中高浓度的氨态氮及硝态氮是导致鱼虾发病的直接或间接因素[3]。对水体中含氮物质的控制一直是水产养殖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近几年, 我国池塘养殖水体环境的控制和修复的生态技术发展快速, 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方法, 如水生植物修复系统、浮床植物系统、微生态技术等, 其中微生态技术因具有众多优点而广受关注, 应用比较成功[3]。 池塘中的氮循环主要是通过氨化细菌的氨化作用、亚硝化菌的亚硝化作用、硝化菌的硝化作用和反硝化菌的

反硝化作用来完成[4]

。生物脱氮技术以其无污染、脱氮彻底和安全等优点被认为是最经济、有效、可行性高的水体除氮方法[5]。生物脱氮是指微生物在合适的条件下, 将水中的有机氮和无机氮转化为气态氮(N 2和N X O Y )排出水体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等过程。反硝化作用又称脱氮作用或硝酸盐呼吸作用, 实质上是一个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生物还原反应, 即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被还原成气态氮化物(主要是N 2, 少量是N 2O)的过程。

反硝化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四个反应: NO 3? → NO 2? → NO → N 2O → N 2, 这四步反应细菌分别利用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NO 还原酶和N 2O 还原酶四种酶的作用完成[6]。因为NO 对生物剧毒, 以NO 为最终产物的细菌往往难以存活, 所以通常我们将能够还原硝酸盐或者亚硝酸盐, 产生N 2O 或者N 2的细菌称为反硝化细菌。传统理论认为细菌的反硝化是一个严格的厌氧过程, 现已有研究证明, 反硝化在有氧条件下也可发生。

自Robertson, et al .[7]首先从污水处理厂反硝化单元分离出了一株好氧硝化反硝化菌——泛养硫球菌(Thiosp- haera pantotropha )Esol 后, 国内外进行了很多硝化反硝化的研究。杨宗政等[8]研究发现, 一株革兰氏阴性异养硝化菌能在好氧条件下分别代谢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并通过好氧反硝化实现对总氮的去除。目前已发现的此类菌种有Thiosphaera pantotropha 、Bacillus sp.等, 主要来源于污水处理器, 而从养殖池水中分离该类菌的研究较少。为此, 本研究从草鱼池中分离、筛选出一株硝化反硝化细菌, 并对其反硝化特性进行了研究, 为其应用于水产养殖、调节水质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实验所用草鱼养殖池塘水样来源于杭州某草鱼养殖场。

162 水生生物学报36卷

硝酸钠(亚硝酸钠、氯化铵)反硝化液体培养基。主要成分为: 柠檬酸钠 5.66 g, Na2HPO4 7.9 g, NaNO3 0.8415 g/ NaNO2 0.683 g/NH4Cl 0.5296 g, KH2PO4 1.5 g, Mg2SO4·7H2O 0.01 g, 微量元素溶液 2 mL, 去离子水1000 mL, pH 7.2。

Luria-Bertani(以下简称LB)培养基用于分离纯化菌种。主要成分为: 1%胰蛋白胨, 0.5%酵母膏, 0.5%NaCl, 2.5%琼脂, 蒸馏水溶解。

各培养基在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后使用。

1.2 方法

分离菌株取草鱼池水, 稀释涂布于LB上, 30℃恒温箱内培养24h, 挑单菌落, 进行氮转化途径定性测定。

菌株的初筛根据不同含氮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用相应的显色剂分别与每株菌利用四种氮源后产生的代谢产物(含氮化合物)进行显色反应, 根据颜色的有无或深浅, 定性地鉴定该菌种是否参与水体氮转化以及在氮循环中的具体作用。

亚硝酸盐氮的定性检测: 培养液用亚硝酸盐显色剂点样, 若出现红色则说明培养液中存在亚硝酸盐氮, 且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氨氮的定性检测: 用钠氏试剂点样, 若出现黄色反应, 说明培养液中存在氨氮, 且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硝酸盐氮的定性检测: (1)含有亚硝酸盐的培养液: 对于 1 mL培养液中残余的亚硝酸盐(浓度≤150 mg/L), 加入1 mol/L的盐酸50 μL, 混匀, 加入50 g/L的氨基磺酸铵溶液50 μL, 混匀, 以消除亚硝酸盐对硝酸盐显色的影响。将2 μL的该培养液滴入10 μL的二苯胺溶液中, 根据是否显示蓝色及蓝色的深浅, 初步判断培养液中硝酸盐含量的多少。(2)不含有亚硝酸盐的培养液: 对于1 mL 的待检测培养液, 由于已知培养液中不含有亚硝酸盐, 直接将2 μL的该培养液滴入10 μL的二苯胺溶液中, 根据是否显示蓝色及蓝色的深浅, 初步判断培养液中硝酸盐含量的多少。

测定方法采用国家环保总局推荐方法[9]。

菌株反硝化性能的复筛经初筛的菌株涂布于BTB培养基上进行复筛[10]。

硝化反硝化菌在三种氮源的生长和脱氮作用接种50 μL纯菌液至5 mL分别以硝酸钠/亚硝酸钠/铵盐为唯一氮源的反硝化液体培养基中(每个试验组设三个重复), 其中氮含量为0.1386 g/L, 30, 200 r

℃/min, 培养24h。测定初筛菌株的生长和反硝化能力, 包括A600、NO3?-N、NO2?-N和NH4+-N的初始浓度和最终浓度。其中NO3?-N、NO2?-N和NH4+-N 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和纳氏试剂光度计法测定。

脱氮率[11] =(初始氮浓度?终末氮浓度)/初始氮浓度× 100%

好氧硝化反硝化菌的鉴定总DNA提取及特异性16S rDNA的PCR扩增[12, 13]: 利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菌株总DNA, 以菌株的总DNA为模板, 以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

引物序列为: 上游引物(P1): 5′-AGAGTTTGATCCT GGTCAGAACGAACGCT-3′; 下游引物(P6): 5′-TACGGC TACCTTGTTACGACTTCACCCC-3′, 由英潍捷基(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合成。PCR反应体系(50 μL)为: 10×Buffer 5.0 μL, P1 1.0 μL, P6 1.0 μL, dNTP 1.0 μL, Taq酶0.5 μL, 模板1.0 μL, ddH2O40.5 μL; 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3min, 94℃变性1min, 52℃退火45s, 72℃延伸1min, 共30个循环。

琼脂糖凝胶电泳, 选择目的DNA片段并切下, 采用DNA凝胶回收试剂盒进行纯化回收, 送英潍捷基(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测。

好氧硝化反硝化菌的反硝化特性研究每个实验组设置三个重复。实验中所用菌株F6已于实验开始前经LB培养基活化。实验容器为200 mL锥形瓶。

氮浓度: 实验分别以NO3?-N、NO2?-N作为反硝化培养基的氮源, 氮浓度分别为0、20、40、60、80、100 mg/L。将已活化的F6按1%的接种量接种至上述培养基, 置于30℃、200 r/min摇床内培养。定时测定A600, NO3?-N、NO2?-N和NH4+-N吸光度值, 计算脱氮率。

时间: 将F6接种至氮含量为10 mg/L的反硝化液体培养基, 置于30℃、200 r/min摇床内培养。每隔4h, 即0、4、8、12、16、20、24h时, 取一定量样品测定各指标, 计算脱氮率。

pH: 将F6接种于pH分别为5、6、7、8、9的反硝化培养基, 置于30℃、200 r/min摇床内培养。定时测定各指标, 计算脱氮率。

温度: 参照王铭等[14]方法进行, 将F6接种至反硝化液体培养基。分别于15、20、25、30℃下, 200 r/min摇床内培养。定时测定各指标, 计算脱氮率。

溶解氧: 将F6接种至反硝化液体培养基。置于30℃摇床内培养, 转速分别设置为0、50、100、150、200 r/min(溶解氧0、1.8、3.4、5.1、7.2 mg/L)。定时测定各指标, 计算脱氮率。

F6 在模拟草鱼池中的稳定性模拟草鱼池水的配置: 在草鱼池水中添加10 mg/L NH4Cl和5 mg/L NaNO2。

接菌: 取LB培养的100 μL菌液, 接种于100 mL的废水培养基中。

培养条件为25, 50 r

℃/min, 每隔2天平板计数一次。2结果

2.1 初筛、复筛和鉴定

经定性测定筛选获得了10株具有硝化和反硝化功能的菌, 经BTB反硝化培养基进一步复筛得到一株反硝化效果较好的菌, 命名为F6。图1为F6在BTB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

1期郑佳佳等: 一株硝化反硝化菌的筛选鉴定及反硝化特性研究

163

图1 F6在BTB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

Fig. 1 The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of F6 in BTB culture medium

经16S rDNA序列测定发现, 它与Pseudomonas putida 恶臭假单胞菌同源性最高, 达98%, 命名该菌为Pseudo- monas putida F6。

2.2 硝化反硝化菌的生长和脱氮作用

在三种氮源的生长和脱氮作用由表1可知, F6在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培养基中都能生长, 但因NO2?-N有毒性, 浓度太高时不利于F6生长, 故在亚硝酸盐氮中A600相对较低。该菌对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1.44%、37.79%和63.37%, 总无机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9.06%、37.58%和62.88%, 说明该菌具有硝化和反硝化功能, 脱氮效果较好。

表1 F6在不同氮源培养基的生长和脱氮

Tab. 1 Growth and nitrogen degradation rate of strain F6 in dif-ferent nitrogen source culture mediums

培养基

Culture medium 24h A600

氮源去除率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nitrogen

source (%)

总无机氮(TIN)

去除率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TIN (%)

NH4+-N 1.290 91.44 89.06 NO2--N 0.419 37.79 37.58 NO3--N 1.159 63.37 62.88

反硝化特性氮浓度: 图2A表明, 亚硝酸盐氮浓度为10—60 mg/L时F6菌株生长较好, 在10 mg/L和20 mg/L时F6对亚硝酸盐氮去除率较高, 均达到99.90%以上, 超过20 mg/L时脱氮率下降; 图2B表明硝酸盐氮浓度为10—40 mg/L时适宜F6生长, 10 mg/L时F6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率最高, 达74.86%, 超过10 mg/L, 脱氮率下降。

F6菌株生长和脱氮的动态变化: 从图3A和图3B看出, 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两个培养基中, 0—4h为F6生长迟缓期, 4—24h为对数期。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TIN 浓度都在12h前随着时间增加而减少, 到了12h之后趋于恒定, F6脱氮作用集中在前12h, 对数生长后期的脱氮作用相对较弱。在以硝酸盐为氮源时, F6反硝化过程中的亚硝酸盐积累很少(数据未显示)。

pH: 图4A和图4B表明, pH为5.0时F6基本不生长。pH在6.0—9.0之间F6生长良好, 亚硝酸盐氮去除率接近100%, 硝酸盐氮去除率在50%左右。亚硝酸盐培养基中的TIN去除率最高达74.98%, 硝酸盐培养基中TIN去除率最高达61.88%。这表明该菌生长和脱氮对pH的适应性较广。

温度:从图5A和5B可见, 20—30℃时F6均能生长, 30℃时生长最好; 20—30℃时, F6在硝酸盐亚硝酸盐培养基中的脱氮率均在60%以上, 对NO2?-N的去除率达100%。25℃和30, NO

℃3?-N去除率分别达74.57%和78.20%。草鱼生长期间的养殖池水温在20—30,

℃说明该菌能适应草鱼池水温度进行反硝化脱氮。

溶氧: 图6A和图6B表明, 摇床转速在50 r/min(溶解氧1.8 mg/L)以上F6均能较好生长, 且NO2?-N去除率接近于100%, 当转速达到200 r/min(溶解氧7.2 mg/L)时NO2?-N能被完全去除; 而NO3?-N去除率在转速100 r/min(溶解氧3.4 mg/L)以上时高于70%。亚硝酸盐培养基中TIN去除率在100 r/min(溶解氧3.4 mg/L)时最大, 硝酸盐培养基中TIN去除率在150 r/min(溶解氧5.1 mg/L)时最大。这说明该菌对氧的耐受性较高。

2.3 F6在草鱼池中的稳定性

经平板计数, 得出F6在模拟废水中的稳定性。如图7, F6在草鱼池水中 2d后存活率为67.80%, 4d后存活率为94.50%, 6d后存活率为54.50%, 8d后存活率为46.50%。这说明F6在模拟废水中有一定的稳定生存能力。

3讨论

3.1硝化反硝化菌的筛选方法

最早对好氧反硝化菌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Robertson和Kuenen在除硫和反硝化处理系统出水中, 首次分离出好氧反硝化菌泛养硫球菌Thiospkaera panto-tropha(现更名为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15])和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等[5]。此后, 陆续有不少学者分离得到好氧反硝化菌。Frette, et al.[16]从间歇厌氧/好氧污水处理池中分离出16株反硝化细菌, 它们无论是在好氧条件还是在厌氧条件下, 都具有反硝化作用。Pai, et al. [17]从稻谷沉淀物中分离而得到3株好氧反硝化菌, 其中T6菌株利用无机氮生长繁殖。

好氧反硝化菌为好氧或兼性好氧菌, 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很少, 采用一般微生物筛选方法很难将其从环境微生物中分离出来[18]。本试验通过BTB固体培养基[10]成功分离到此株好氧反硝化菌, 经鉴定为Pseudomonas putida 恶臭假单胞菌。

本实验室也曾分离到一些不能完全反硝化的菌(有亚硝酸盐的积累)。这种情况在生物脱氮研究中曾被观察到[19]。目前对这种现象有两种解释: 一种解释认为与亚硝酸盐相比, 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时基质释放的能量较高,

164 水生生物学报 36卷

图2 F6对不同浓度NO 2?

?N(A)和NO 3??N(B)的好氧反硝化作用

Fig. 2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by strain F6 unde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NO 2??N (A) and NO 3??N(B)

图3 F6在NO 2??N(A)和NO 3?

?N(B)培养基的24h 生长曲线和氮浓度曲线

Fig. 3 Growth curve and nitrogen concentration curve in 24h of strain F6 in NO 2?-N (A) and NO 3??N(B)culture medium

图4 不同pH 下F6对NO 2?

-N(A)和NO 3??N(B)的好氧反硝化作用

Fig. 4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of NO 2?-N(A) and NO 3??N(B) by strain F6 under different pH

图5 不同温度条件下F6对NO 2?

-N(A)和NO 3??N(B)的好氧反硝化作用

Fig. 5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of NO 2?-N(A) and NO 3??N(B) by strain F6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因此微生物优先利用硝酸盐作为反硝化作用的电子供体, 导致亚硝酸盐浓度升高; 另一解释认为硝酸盐还原酶的合成要早于亚硝酸盐还原酶[20], 因此亚硝酸盐的降解要晚于硝酸盐。

3.2 反硝化特性

翟茜等[21]筛得4株TIN 去除率为60%以上的好氧反硝化菌, 经鉴定, 其中2株属于假单胞菌属, 1株属于代尔夫特菌属。张小玲等[18]筛得5株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均

1期 郑佳佳等: 一株硝化反硝化菌的筛选鉴定及反硝化特性研究

165

图6 不同摇床转速条件下F6对NO 2?-N(A)和NO 3??N(B)的好氧反硝化作用

Fig. 6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of NO 2?-N(A) and NO 3??N(B) by strain F6 under different rotation speed

图7 F6在模拟废水中的稳定性

Fig. 7 Stability of F6 in simulated wastewater

在95%以上的好氧反硝化菌株, 总氮去除率最高达到68.8%。何伟等[22]从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污水样本中, 筛得1株亚硝态氮去除率为94%的好氧反硝化产碱杆菌BMB-N6。本实验中筛选到的菌株在最适条件下亚硝酸盐氮去除率接近100%, 硝酸盐去除率为78.20%, 总氮去除率达78%, 是高效脱氮的好氧反硝化菌,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氮浓度太低, 菌体没有足够的氮源, 不能很好的生长繁殖, 脱氮能力低; 氮浓度过高, 对菌体有毒害作用, 影响其正常的生长繁殖, 进而影响其脱氮能力。因此, 氮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 菌株才能保持最高的脱氮能力。虽然养殖水中的氮浓度超过2 mg/L 时, 就会影响到鱼虾的正常生长, 国家规定渔业水质标准NO 2?-N 含量不应超过0.1 mg/L [23]。但为了实验能检测到明显的变化, 全面的研究菌株在不同氮浓度下的脱氮能力, 为其在废水处理、养殖水质调节、水产养殖应用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实验所设的氮浓度不能太低。

本研究结果表明, 0—4h 为F6的迟缓期。4h —24h 为F6的对数期, 此时菌株生长代谢旺盛, 能够充分利用各营养物质, 反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此期间。刘晶晶等[24]研究也表明, 反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菌对数生长期, 这一阶段随着菌体的快速增殖, 水体中硝态氮、亚硝态氮的量会迅速的下降。本结果也与马放等[25]的研究结果相符。

环境中的氢离子, 通过影响微生物原生质膜的电荷变化, 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酶的适应范围, 进而引起酶促反应的速度变化, 从而影响生长代谢[26]。Gupta [27]

研究表明, 细菌生长及反硝化酶活性的最适pH 为中性或微碱性, pH 过高或过低均会对菌株生长及反硝化性能的发挥产生影响。王宏宇等[28]对好氧反硝化菌株C3 (Pseud- omonas sp.)研究也同样表明, pH 为中性条件最有利于菌株生长及反硝化性能的发挥。本研究表明, 在pH 6—9时, 该菌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始终保持近100%, 表明该菌适应偏酸性、中性及稍碱性环境。该菌对水体pH 的改变显示

出了较强的耐受能力, 可在较宽的pH 范围内保持正常生长及反硝化性能的稳定发挥, 能应用于不同酸碱度的养殖水体。

阎胜利等[29]研究发现细菌生长及反硝化活性最适温度范围是25—35, ℃当温度超过这一范围时, 均会抑制细菌快速生长及反硝化性能的正常发挥。本研究结果表明, 水温在20—30, F6℃可以正常生长, 并保持较高的反硝化活性, 而水温30℃是该菌生长及反硝化活性发挥的最适温度。当水温低于20℃时, 细菌生长与反硝化性能发挥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见, 温度对细菌生长及反硝化性能发挥有重要的影响, 这可能与该菌生长及反硝化酶的机制有关, 需进一步研究。

好氧反硝化菌是能利用好氧反硝化酶, 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过程的细菌。充足的溶氧有利于好氧反硝化菌的生长繁殖, 而过多的氧气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反硝化作用。据文献报道[30], 对于反硝化菌而言, 氧气的存在之所以对反硝化过程有抑制作用, 并不是由于氧气对反硝化菌本身有抑制作用, 而是因为电子受体(O 2、NO 2?和NO 3?)之争, 通常O 2接受电子的能力高于NO 2?和NO 3?, 在溶氧较高的条件下, NO 2?和NO 3?不易得到电子, 因此也难以被还原成N 2。张列宇等[31]指出将溶解氧控制0.5mg /L 以下时, 亚硝酸根更易发生大量积累。Huang, et al.[32]研究指出, 溶解氧是细菌进行好氧反硝化的关键因素, 当ρ(DO)为2—6 mg/L 时, 最适于细菌生长及反硝化性能的发挥。王莹等[33]从人工湿地中分离出的好氧反硝化菌最佳脱氮的ρ(DO)值为1.84—3.57 mg/L 。本研究表明, 在ρ(DO) 为 1.8—7.2 mg/L 时该菌的反硝化活性最高, 其对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接近100%。与之前研究结果相比, 适应范围更大, 可见不同菌种的好氧反硝化机制存在较大差异, 需作进一步研究。

166 水生生物学报36卷

综合F6的反硝化特性来看, 该菌能在草鱼养殖池水环境中发挥较好的脱氮效果。

4结论

从草鱼池中筛选到一株具有较好脱氮效果的好氧硝化反硝化菌, 命名为Pseudomonas putida F6。该菌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培养基中都有较好的生长和脱氮能力, 且能适应草鱼养殖池水环境。

参考文献:

[1] Zhang Q H, Feng Y H, Wang J, et al. Study on the charac-

teristics of the ammonia-nitrogen and residual feeds degrada-

tion in aquatic water by Bacillus licheniformis [J]. Acta Hy-

drobiologica Sinica,2011, 35(3): 498—503 [张庆华, 封永

辉, 王娟, 等. 地衣芽孢杆菌对养殖水体氨氮、残饵降解

特性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2011, 35(3): 498—503]

[2] Huang X H, Li C L, Zheng L, et al. The toxicity of NO2-N

on litopenaeus vannamei and effects of NO2-N on factors re-

lating to the anti-disease ability [J]. Acta Hydrobiologica Si-

nica, 2006, 30(4): 466—471 [黄翔鹄, 李长玲, 郑莲, 等.

亚硝酸盐氮对凡纳滨对虾毒性和抗病相关因子影响. 水

生生物学报, 2006, 30(4): 466—471]

[3] Wang J, Dai X L, Song Z F, et al.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n ammonifying bacteriu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egrading

NH3-N [J].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2010, 34(6):

1198—1201 [王娟, 戴习林, 宋增福, 等. 一株氨化细菌

的分离、鉴定及氨氮降解能力的初步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10, 34(6): 1198—1201]

[4] Xie J, Fang X Z, Yu T B, et al.Studies on the correlation

among various bacteria and physicochemical factors in the

nitrogen cycle in fishpond [J].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2002, 26(2): 180—187 [谢骏, 方秀珍, 郁桐炳, 等.池塘氮

循环中各种细菌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研究.水生生物学报,

2002, 26(2): 180—187]

[5] Zheng P, Xu X Y, Hu B L.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New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4, 55—74 [郑平, 徐向阳, 胡宝兰. 新型生物脱氮理论

与技术.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55—74]

[6] Li P, Zhang S, Liu D L.Study progress of bacterial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J].Journal of Microbiology, 2005, 25(1):

60—64 [李平, 张山, 刘德立. 细菌好氧反硝化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杂志, 2005, 25(1): 60—64]

[7] Robertson LA, van Neil EWJ, Torremans RAM, et al. Si-

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in aerobic chemostat cultures of Thiosphaera pantotroph [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988, 11(54): 2812—2818 [8] Yang Z Z, Wang X, Pang J Z, et al. Separating of heterotro-

phic nitrification bacteria and intensifying of nitrogen re-

moval efficiency of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J]. China Water

& Wastewater, 2006, 22(21): 67—70 [杨宗政, 王鑫, 庞金

钊, 等. 异养硝化菌的分离及其强化活性泥脱氮效果. 中

国给水排水, 2006, 22(21): 67—70]

[9] China EPA. The Monitor and Analysis Method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M].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ress.2002 [国家环保局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

版).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10] Naoki T, Maria A B, Yasushi S, et al. Aerobic denitrifying

bacteria that produce low levels of nitrous oxide [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3, 69(6): 3152—3157 [11] Gao S S.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ero-

bic denitrifying bacteria [D]. Harbi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7 [高姗姗. 好氧反硝化菌的筛选及反硝化

性能研究.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12] Pan X Y, Shen J Y, Yu X P, et al.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bacillus subtilis in aquaculture [J].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2007, 31(1): 139—141 [潘晓艺, 沈锦玉, 余旭平,

等. 水产养殖中枯草芽孢杆菌的分子鉴定. 水生生物学

报, 2007, 31(1): 139—141]

[13] Liu S N, Yu D Y, Li W F. Identifying and studying of a ni-

trite-transforming bacterium with high nitrification activity [J]. Feed Research, 2008, 7: 62—66 [刘韶娜, 余东游, 李卫

芬. 一株高效亚硝酸盐转化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饲

料研究. 2008, 7: 62—66]

[14] Wang M, Li T, Li A F, et al.Effect of lighting, temperature

and pH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s of Haematococcus plu-

vialis CG—11 [J].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2009, 33(3):

400—405 [王铭, 李涛, 李爱芬, 等. 光照、温度和pH对

雨生红球藻光合特性的影响.水生生物学报, 2009, 33(3):

400—405]

[15] Lukow T, Diekmann H.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by a newly

isolated heterotrophic bacterium strain TL1 [J]. Biotechno- logy Letters, 1997, 11(19): 1157—1159

[16] Frette L, Gejlsbjerg B, Westermann P. Aerobic denitrifiers

isolated from an alternating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J].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1997, 24: 363—370 [17] Pai S L, Chong N M, Chen C H.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aerobic denitrifying bacteria as bioagent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J].Bioresource Technology, 1999, 68: 179—186 [18] Zhang X L, Zhang W D, Zhang L, et al. Selection of an

aerobic denitrifying bacterium and its preliminary applica-

tion in aquarium water [J]. Microbiology, 2008, 35(10):

1556—1561 [张小玲, 张卫东, 张玲, 等. 好氧反硝化菌的

选育及其初步应用. 微生物学通报. 2008, 35(10): 1556—

1561]

[19] Zhang X L, Liang Y X. Screening of a strain denitrobacteria

and its denitrification characteristic [J]. Freshwater Fish-

eries, 2006, 36(5): 28—32 [张小玲, 梁运祥. 一株反硝化

细菌的筛选及其反硝化特性的研究. 淡水渔业. 2006, 36(5): 28—32]

[20] Kucera I, Matyasek R. Aerobic adaptation of Paracoccus

1期郑佳佳等: 一株硝化反硝化菌的筛选鉴定及反硝化特性研究 167

denitrificans: sequential formation of denitrification pathway and changes in continuous culture of Pseudomomas stuter [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989, 55: 1670—

1676

[21] Zhai Q, Wang P, Li X T, et al. Selection, enrichment and

identification of aerobic denitrifiers in activated sludge sys-

tem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30(1):

11—13 [翟茜, 汪萍, 李秀婷, 等.活性污泥中好氧反硝化

菌的富集筛选及鉴别.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30(1): 11—

13]

[22] He W, Wang W, Wang J, et al.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its

mixed application of a strain of aerobic denitrifying bacteria [J]. 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 2009, 25(2):

88—93 [何伟, 王薇, 王洁, 等. 一株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

鉴定及其混合应用特性研究.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 25(2): 88—93]

[23] Huang Y H, Long Z E, Xu Y. Screening and primary identi-

fication of an aerobic denitrifier [J]. Food Science, 2007, 28(8): 266—268 [黄运红, 龙中儿, 许杨. 一株好氧反硝化

细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 食品科学, 2007, 28(8): 266—

268]

[24] Liu J J, Wang P, Wang H. Study on denitrification character-

istics of a 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aerobic denitrifier [J].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8, 21(3): 121—125

[刘晶晶, 汪苹, 王欢. 一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脱

氮性能研究.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21(3): 121—125] [25] Ma F, Wang H Y, Zhou D D, et al. Denitrification character-

istics of an aerobic denitrifying bacterium Pseudomonas

chloritidismutans strain X31 [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5, 33(7): 42—46 [马放, 王弘宇, 周丹丹, 等. 好氧反硝化菌

株X31的反硝化特性.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33(7): 42—46]

[26] Ding X, Li Z J, Chen Y Q, et al. Effects of probiotics on

growth and activities of digestive enzymes of Pennaus van-

namei [J].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2004, 11(6):

580—584 [丁贤, 李卓佳, 陈永青, 等. 芽孢杆菌对凡纳对

虾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04, 11(6):

580—584]

[27] Gupta A B.Thiosphaeera Pantotropha a sulphur bacterium

capable of simultaneous 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 and aero-

bic denitrification [J].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1997, 21(8): 589—595

[28] Wang H Y, Ma F, Su J F,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

zation of a bacterial strain C3 capable of aerobic denitrifica-

tion [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7, 28(7): 1548—1552 [王宏宇, 马放, 苏俊峰, 等. 好氧反硝

化菌株的鉴定及其反硝化特性研究. 环境科学, 2007, 28(7): 1548—1552]

[29] Yan S L, Wen S Y. Experimental study on denitrification in

soil [J]. 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1998, 26(2): 90—94 [阎胜利, 温淑瑶.土壤中反硝化作用的试验

研究.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26(2): 90—94] [30] Li B, Lin W T. Study on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characteris-

tics of bacillus strain D5 [J]. Journal of Hydroecology, 2009,

3: 48—52 [李兵, 林炜铁. 1株好氧反硝化芽孢杆菌的脱氮

特性研究. 水生态学杂志. 2009, 3: 48—52]

[31] Zhang L Y, Rao B Q, Xiong Y. The microbial mechanism of

horizontal constructed wetland used to treated black-odor river

[J].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2010, 34(2): 256—261 [张

列宇, 饶本强, 熊瑛. 人工湿地黑臭水体处理系统微生物脱

氮机理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2010, 34(2): 256—261] [32] Huang H K, Tseng S K.Nitrate reduction by Citrobacter

diversus under aerobic environment [J]. Applied and Envi-

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1, 55(1): 90—94

[33] Wang Y, Zhou Q H, Liang W, et al.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

tion of a high-efficiency aerobic denitrifier and its denitrify-

ing characteristic in constructed wetland [J].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2010, 29(6): 1193—1198 [王莹,

周巧红, 梁威, 等. 人工湿地高效好氧反硝化茵的分离鉴

定及反硝化特性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6):

1193—1198]

MPN法测定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

MPN多管发酵法测定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 1实验原理 最大可能数(或最大或然数法,most probable number,MPN)计数又称稀释培养计数(具体参见《土壤与环境微生物研究法》,科学出版社,2009),适用于测定在一个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但却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微生物类群。本方法是基于选择适当稀释倍数的悬液,接种在特定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检查培养基中是否有该生理类群微生物的生长。根据不同稀释度接种管的生长情况,用统计学方法求出该生理类群的微生物数量。 特点:利用待测微生物的特殊生理功能的选择性来摆脱其他微生物类群的干扰,并通过该生理功能的表现来判断该类群微生物的存在和丰度。MPN法特别适合于测定土壤微生物中的特定生理群(如氨化、硝化、纤维素分解、固氮、硫化和反硫化细菌等的数量和检测污水、牛奶及其他食品中特殊微生物类群(如大肠菌群)的数量,缺点是只适于进行特殊生理类群的测定,结果较粗放,只有在因某种原因不能使用平板计数时才采用。 氨化作用是异养细菌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进而脱氨基产生氨的过程。 硝化作用是指氨经过微生物的作用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的过程。第一阶段由亚硝酸菌氧化氨为亚硝酸;第二阶段由硝酸菌氧化亚硝酸为硝酸。 这两类细菌都是自养的好氧细菌,生长缓慢,培养时间长。 反硝化作用是一类异养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为电子供体,以硝酸盐为呼吸作用的电子受体,将其还原为N2O、N2的过程。 2实验材料 2.1样品 (1)固体样品(土样或沉积物等):取一定质量的样品(1g或10g),装入盛有10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置于摇床上振荡30min,制成均匀悬浊液。然后用10倍梯度稀释法将悬浊液稀释成一系列梯度(10-1、10-2、10-3、10-4、10-5、10-6等,具体视样品而定,微生物丰富的样品稀释的梯度相应大一些)。(2)液体样品:取一定体积的样品(10ml),装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

反硝化小结

A2N反硝化除磷: A2N(Anaerobic /Anoxic /Nitrification) 连续流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是基于特殊的反硝化聚磷菌(Denitrifying Phosphate Removal Bacteria, 简称DPB) 缺氧吸磷的理论而开发的新工艺, 是采用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双污泥系统。与传统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相比较, A2N 工艺具有“一碳两用”、节省曝气和回流所耗费的能源、污泥产量低以及各种不同菌群各自分开培养的优点 1.基本原理: 厌氧区:DPB吸收VFA转化为PHA(PHB PHV影响)作为缺氧段反硝化吸磷的电子供体, 并将体内聚磷酸分解为磷酸盐。 挥发酸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且糖原经过ED?EMP途径提 供还原力,多聚磷酸盐水解提供ATP和释放磷酸盐于体外,最终产生PHA。

主要影响因素:硝酸盐影响?(硝酸盐存在,会使普通反硝化细菌优先使用COD作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影响DPB合成PHA)HRT长:充分吸收COD合成PHA,为缺氧段反硝化除磷提供电子供体;HRT 过长造成无效释磷(无有机物吸附也无PHA合成),造成总的吸磷效率下降。大部分COD进入硝化段被微生物好氧降解, 硝化段由于好氧异养菌的过量繁殖, 影响了硝化效果。硝化段去除的大量COD既不利于系统的脱氮, 也不利于除磷。尽量缩短HRT,提高处理效率。 丙酸为碳源时,PAO将吸收丙酸转化为聚3 - 羟基戊酸盐( PHV)和聚3 - 羟基- 2 - 甲基戊酸盐( PH2MV)。乙酸为碳源时,PAO 将吸收乙酸转化为PHB.(影响)

生物膜硝化段:(自养硝化细菌:厌氧段COD/N比不宜过高)氨氮的氧化,为缺氧吸磷提供电子受体。 主要影响因素:生物膜段存在微缺氧环境(DO:4 mg/L过高影响反硝化,脱氮效果降低;过低影响硝化,出水氨氮增加,甚至影响反硝化除磷),形成同步硝化反硝化,有利于脱氮,保持较长HRT,脱氮效率提高?(缺氧段反硝化除磷需要硝酸盐氮作电子受体) 缺氧区:厌氧合成的PHA 被降解并合成糖原,同时过量摄取污水中的磷合成聚磷酸盐。PHA作为电子供体,NO3-作为电子受体,过量吸磷。主要影响因素:电子供体(厌氧段吸收PHA),电子受体(硝酸盐氮与亚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反硝化速率与硝酸盐氮的浓度无关),随HRT的延长而降低? 后曝气:DPB 污泥不经好氧段直接回流到厌氧段后污泥解体(DO:1.5 ~2.0 mg/L过高:污泥解体)对反硝化气体的吹脱,有益于污泥浓缩;对剩余P的好氧吸收。 缺点:多设了二沉池;中间沉淀池流量分配比较大时系统脱氮效果

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

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硝化反应 在好氧条件下,通过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的作用,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过程,称为生物硝化作用。 硝化反应包括亚硝化和硝化两个步骤: NH4+++H 2 O+2H+ NO 2 -+ 硝化反应总方程式: NH 3 ++若不考虑硝化过程硝化菌的增殖,其反应式可简化为 NH4++2O 2NO 3 -+H 2 O+2H+ 从以上反应可知: 1)1gNH 4+-N氧化为NO 3 -需要消耗2*50/14=碱(以CaCO 3 计) 2)将1gNH 4+-N氧化为NO 2 --N需要,氧化1gNO 2 --N需要,所以氧化1gNH 4 +-N需 要。 硝化细菌所需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a.DO:DO应保持在2-3mg/L。当溶解氧的浓度低于L时,硝化反应过程将受 到限制。 b.PH和碱度:,其中亚硝化菌,硝化菌。最适合PH为。碱度维持在70mg/L 以上。碱度不够时,应补充碱 c.温度:亚硝酸菌最佳生长温度为35℃,硝酸菌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5~ 42℃。15℃以下时,硝化反应速度急剧下降;5℃时完全停止。 d.污泥龄:硝化菌的增殖速度很小,其最大比生长速率为~(温度20℃,~。 为了维持池内一定量的硝化菌群,污泥停留时间必须大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时间。对于实际应用中,活性污泥法脱氮,污泥龄一般11~23d。 e.污泥负荷:负荷不应过高,负荷宜。因为硝化菌是自养菌,有机物浓度 高,将使异养菌成为优势菌种。总氮负荷应≤(m3硝化段·d),当负荷>(m3硝化段·d)时,硝化效率急剧下降。 f.C/N:BOD/TKN应<3,比值越小,硝化菌所占比例越大。 g.抑制物浓度:NH 4+-N≤200mg/L,NO 2 --N10-150mg/L,L。 h.ORP:好氧段ORP值一般在+180mV左右。 二、反硝化反应 在缺氧条件下,由于兼性脱氮菌(反硝化菌)的作用,将NO 2--N和NO 3 --N还 原成N 2 的过程,称为反硝化。 反硝化反应方程式为: NO 2-+3H(电子供给体-有机物)+H 2 O+OH- NO 3-+5H(电子供给体-有机物)+2H 2 O+OH- 由以上反应可知: 1)还原1gNO 2--N或NO 3 --N,分别需要有机物(其O/H=16/2=8)3*8/14=和 5*8/14=,同时还产生50/14=碱(以CaCO 3 计) 2)如果废水中含有DO,它会使部分有机物用于好氧分解,则完成反硝化反应 所需要的有机物总量Cm=[NO 3--N]+[NO 3 --N]+DO 反硝化细菌所需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a.DO:DO应保持低于L(活性污泥法)或1mg/L(生物膜法)。

反硝化作用与反硝化菌KONODO

反硝化作用与反硝化菌2020 一、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一般指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的过程。 在反硝化过程中,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在电子传递过程中,有机物失去电子被氧化,硝酸盐得到电子被还原,实现在反硝化过程对硝态氮和COD的脱除。理论上,1g硝态氮的全程反硝化需要硝化2.86g有机碳源(以BOD计)。对生化处理中反硝化进水,可以考察其可生化性(BOD/COD)和含量(BOD/TN比例),以判断有机物碳源是否适宜并足够系统用于反硝化脱氮。 影响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包括:溶解氧、pH值、温度、有机碳源的种类和浓度,以及水背景情况等。 一般认为,系统中溶解氧保持在0.15mg/L 以下时反硝化才能正常进行。反硝化作用最适宜的pH为6.5-7.5,反硝化作用也是产碱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硝化作用中消耗的一部分碱度。理论上,全程硝化过程可产生3.57g碱度(以CaCO 3 计)。在温度方面,实际中反硝化一般应控制在15-30 ℃。 二、参与反硝化作用的细菌 反硝化菌主要参与硝态氮及亚硝态氮还原过程,是生化系统中硝酸盐氮去除的主要功能菌。参与反硝化作用的细菌主要有以下几类: 1、反硝化细菌(Denitrifying bacteria) 这是一类兼性厌氧微生物,当水环境中有分子态氧时,氧化分解有机物,利用分子态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当溶解氧(DO)低于0.15mg/L,即缺氧状态,反硝化细菌可用硝酸盐、氮化物等作为末端电子受体,以有机碳源为氢供体,将硝 酸盐还原为NO、N 2O或N 2 。反硝化作用既可脱除污水中的硝态氮(总氮也自然降 低),又可一定程度维持水环境pH稳定性,还可以降低COD。这类反硝化菌中,有的能还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有的只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2、好氧反硝化细菌 有些细菌能营有氧呼吸,同时实现反硝化作用。从污水中,最早分离的好氧

反硝化聚磷菌同步解决脱氮除磷两大问题

反硝化聚磷菌同步解决脱氮除磷两大问题 01 反硝化除磷机理 反硝化除磷就是在厌氧 /缺氧环境交替运行的条件下,易富集一类兼有反硝化作用和除磷作用的兼性厌氧微生物,该聚磷菌能利用 NO3-作为电子受体,通过它们的代谢作用同时完成过量吸磷和反硝化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源需求量,实现了能源和资源的双重节约。反硝化除磷能节省 COD 约 50%,节省氧约 30%,剩余污泥量减少 50%左右。 大量实验室和生产性规模的生物除磷脱氮研究也表明,当微生物依次经过厌氧、缺氧和好氧 3个阶段后,约占 50%的聚磷菌既能利用氧气又能利用NO3-作为电子受体来聚磷,即反硝化聚磷菌(DPB的除磷效果相当于总聚磷菌的 50%左右)。这些发现一方面说明了硝酸盐亦可作为某些微生物氧化PHB 的电子受体,另一方面也证实了在污水的生物除磷系统中的确存在着 DPB 属微生物,而且通过驯化可得到富集 DPB 的活性污泥。 02 反硝化除磷工艺 该技术对城市污水特别是 C/N 比较低的污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目前满足 DPB 所需环境和基质的工艺有单双两级。在单级工艺中,DPB 细菌、硝化细菌及非聚磷异养菌同时存在于悬浮增长的混合液中,顺序经历厌氧/缺氧/好氧 3种环境,最具代表性的是 BCFS 工艺。在双级工艺中,硝化细菌独立于DPB 而单独存在于某一反应器中,Dephanox 工艺和A2N 工艺是最具代表性的双级工艺。

1、BCFS 工艺 BCFS 工艺是在 UCT 工艺及原理的基础上开发的。 其工艺流程如图 1。改进在于增加了 2个反应池,接触池与混合池;增加了 2个混合液循环 Q1和Q3 。 接触池的功能为:回流污泥和来自厌氧池的混合液在池中充分混合,吸附剩余 COD;有效防止污泥膨胀。 混和池的功能为:最大程度地保证污泥再生而不影响反硝化或除磷;容易控制 SVI;最大程度地利用 DPB 以获得最少的污泥产量。 混合液循环Q1 的功能是为了增加硝化或同时反硝化的机会,从而获得良好的出水氮浓度。Q3则是起辅助回流污泥向缺氧池补充硝酸盐氮的作用。 BCFS 将生物、化学除磷工艺合并,是在线磷分离与离线磷沉淀的生物与化学除磷结合方式,充分利用反硝化聚磷菌的反硝化除磷和脱氮双重作用,来实现磷的完全去除和氮的最佳去除过程。由于充分利用BCFS 工艺中的污泥龄易满足硝化细菌增长所需的生长条件,污泥产

硝化与反硝化

3.7 硝化与反硝化 废水中的氮常以合氮有机物、氨、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等形式存在。生物处理把大多数有机氮转化为氨,然后可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一、硝化与反硝化 (一) 硝化 在好氧条件下,通过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的作用,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过程,称为生物硝化作用。 反应过程如下: 亚硝酸盐菌 NH4++3/2O2 NO2-+2H++H O-△E △E=278.42KJ 第二步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 硝酸盐菌 NO-+1/2O2 NO3--△E △E=278.42KJ 这两个反应式都是释放能量的过程,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并不是去除氮而是减少它的需氧量。上诉两式合起来写成: NH4++2O2 NO3-+2H++H2O-△E △E=351KJ 综合氨氧化和细胞体合成反应方程式如下: NH4+1.83O2+1.98HCO3- 0.02C5H7O2N+0.98 NO3-+1.04 H2O+1.88H2CO3 由上式可知:(1)在硝化过程中,1g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时需氧4.57g;(2)硝化过程中释放出H+,将消耗废水中的碱度,每氧化lg 氨氮,将消耗碱度(以CaCO3计) 7.lg。 影响硝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 (1)pH值当pH值为8.0~8.4时(20℃),硝化作用速度最快。

由于硝化过程中pH将下降,当废水碱度不足时,即需投加石灰,维持pH值在7.5以上; (2)温度温度高时,硝化速度快。亚硝酸盐菌的最适宜水温为35℃,在15℃以下其活性急剧降低,故水温以不低于15℃为宜; (3)污泥停留时间硝化菌的增殖速度很小,其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3~0.5d-1(温度20℃,pH8.0~8.4)。为了维持池内一定量的硝化菌群,污泥停留时间必须大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时间。在实际运行中,一般应取>2 ; (4)溶解氧氧是生物硝化作用中的电子受体,其浓度太低将不利于硝化反应的进行。一般,在活性污泥法曝气池中进行硝化,溶解氧应保持在2~3mg/L以上; (5)BOD负荷硝化菌是一类自养型菌,而BOD氧化菌是异养型菌。若BOD5负荷过高,会使生长速率较高的异养型菌迅速繁殖,从而佼白养型的硝化菌得不到优势,结果降低了硝化速率。所以为要充分进行硝化,BOD5负荷应维持在0.3kg(BOD5)/kg(SS).d以下。 (二) 反硝化 在缺氧条件下,由于兼性脱氮菌(反硝化菌)的作用,将NO2--N和NO3--N还原成N2的过程,称为反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的电子供体(氢供体)是各种各样的有机底物(碳源)。以甲醇作碳源为例,其反应式为: 6NO3-十2CH3OH→6NO2-十2CO2十4H2O 6NO2-十3CH3OH→3N2十3CO2十3H2O十60H-

硝化与反硝化池

■K硝化池 反硝化池主要是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同时降解废水中其他的污染物质。 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或一氧化二 氮(NO)的过程。微生物和植物吸收利用硝酸盐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用途,一是利用其中的氮作为氮源,称为同化性硝酸还原作用:NO —NH+f有机态氮。许多细菌、放线菌和霉菌能利用硝酸盐做为氮素营养。另一用途是利用N02和NO 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把硝酸还原成氮(2),称为反硝化作用或脱氮作用:NO —NO-NT。能进行反硝化作用的只有少数细菌,这个生理群称为反硝化菌。大部分反硝化细菌是异养菌,例如脱氮小球菌、反硝化假单胞菌等,它们以有机物为氮源和能源,进行无氧呼吸,其生化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GH2Q+12NO—6HO+6C312NO+能量 CHCOOH+8N e6H2O+1OC04N+8OF+ 能量 少数反硝化细菌为自养菌,如脱氮硫杆菌,它们氧化硫或硝酸盐获得能量,同化二氧化碳,以硝酸盐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可进行以下反应: 5S+6KNO2HX 3N2+K2SO+4KHSO ■硝化池 这里的硝化主要是指生化处理工艺段的好养段,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氮或者 硝态氮的过程。由于污水氨氮较高。 该反应历程为: 亚硝化反 应]' (2-6) 硝化反 N~O2~-h-02 (2-7)

总反应 亚硝酸菌有亚硝酸单胞菌属、 亚硝酸螺杆菌属和亚硝酸球菌属。 硝酸菌有硝 酸杆菌属、硝酸球菌属。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统称为硝化菌。 发生硝化反应时细菌 分别从氧化NH -N 和NO 「-N 的过程中获得能量,碳源来自无机碳化合物,如 CO 3 一、HCO 、CO 等。假定细胞的组成为 GH 7NO ,则硝化菌合成的化学计量关系可表 示为: 亚硝化反 15CQ TlONO/ +3C 5H ?NO a +22H + +4巴0 硝化反 + NH. +10NO ; T + (2-10) 工艺中采用了两段硝化工艺设施。最大限度上降低生化手段降低氨氮的浓度, 同时减少其他污染物的浓度。 同时废水中的其他污染物质在两段反硝化 +硝化的过程中得到有效降解。 血 3 +202——NO,+ 屮 + (2-8) (2-9)

硝酸盐浓度及投加方式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第一作者:李勇智,男,1971年出生,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生物技术和水污染控制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0138010) 硝酸盐浓度及投加方式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李勇智1  彭永臻1,2  张艳萍2  游伟民 2 (1.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哈尔滨150001;2.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北京100022)摘要 采用SBR 反应器,详细研究了硝酸盐浓度及其投加方式对反硝化除磷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氧环境下的反硝化吸 磷速率与作为电子受体的硝酸盐浓度有很大的关系,硝酸盐浓度越高,吸磷速率越快。当硝酸盐浓度较低,不足以氧化反硝化聚磷菌细胞内的PHB 从而导致体系反硝化除磷效率的下降。相同浓度的硝酸盐,采用流加的方式可以获得比一次性投加更高的反硝化吸磷速率。缺氧环境下,反硝化脱氮量与磷的吸收量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借助于反硝化聚磷菌,反硝化脱氮与除磷可在一种环境中完成,有效解决了废水中C OD 不足的问题,同时达到了节省能源和降低污泥产量的目的。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缺氧吸磷 生物除磷 反硝化聚磷菌 硝酸盐 Eff ect of nitrate on denitrif ying dephosphatation L i Y ongz hi ,et al .College of M unicip al and E nv ir onmental Engi -neer ing ,H arbin I nstitute of T echnology ,H arbin 150001 Abstract :T he effect of nit rate o n denitr ify ing depho sphatat ion w as investig ated by using a la bo rat or y -scal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T he results show ed t hat t he r ate of taking up phosphate in ano x ic co ndit ion wa s r e-lat ed to t he concentrat ion of nitr ate.T he hig her concentr ation of nitra te w as,the higher r ate of taking up phosphate w as obtained.W hen the co ncentr atio n o f nitr ate w as lim it facto r in r eact or ,the PHB st or ed in the cell of denitr ify -ing pho spho rus r emov al bacteria co uld not be o xidized fully ,which led t he decr ease o f efficiency of pho sphate r e-mov al.T he co nt inuo us and steady a ddition o f nit rate could obtain the hig her r ate o f t aking up pho sphate than the ni-tr ate w as added o nce.T her e w as a linea r r elatio nship betw een the nitr og en remo val and pho sphate taken up under anox ic co ndit ion .Based o n the activ ity o f denitrifying phospho rus r emo val bacteria ,the anox ic pho sphate remo val occurs simulta neo usly w ith denitr ifica tio n under same co nditio n so that the o rg anic subst rat e and ener gy co uld be saved and the aim of r educing sludg e pr o ductio n co uld be o btained . Keywords :D enitrifying depho sphatat ion A nox ic pho sphor us upt ake Bio lo gical pho sphor us r emov al D eni-tr ifying phosphat e remo val bact eria Nitr ate 废水中的磷和氮可以通过微生物的方法而被去除。然而,传统理论认为缺氧区对废水的强化生物除磷没有任何贡献,磷浓度在缺氧区基本稳定,同时硝酸盐被认为是对生物除磷过程带来不利影响的物质[1]。最近的研究表明,至少存在一部分聚磷菌可以在缺氧条件下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吸磷,这一类微生物称为反硝化聚磷菌。反硝化聚磷菌被证实具有和好氧聚磷菌极为相似的代谢特征[2~6]。Kuba 等[5,6]从动力学性质上对这两类聚磷菌进行了比较,认为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有着和好氧聚磷菌同样高的强化生物除磷性能。因为反硝化聚磷菌可以在缺氧环境摄磷,这就使得摄磷和反硝化脱氮这两个生物过程借助同一类微生物在同一种环境下一并完成。摄磷和脱氮过程的结合不仅节省了脱氮对碳源的需要,而且摄磷在缺氧内完成可节省曝气所需要的能源。由此带来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产生的剩余污泥量大为降低[7]。 在传统好氧生物除磷过程中,聚磷菌以氧为电子受体,氧是以曝气的方式连续地加入到反应体系当中。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聚磷菌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硝酸盐浓度及其投加方式对反硝化除磷和脱氮过程构成的影响必然与好氧 条件下不同,国内外的研究中对这种影响并没有详细的报道。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做了细致的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备与试验用水 试验采用SBR 反应器,高70cm ,直径20cm ,用有机玻璃制成,底部泥斗为圆台形,总有效容积为15L 。在反应器壁的垂直方向每隔10cm 设置一个取样口(兼有排水作用),反应器底部设有排泥放空管,以粘砂块作为微孔曝气头,采用鼓风曝气方式。反应器设有搅拌器,作用是在厌氧和缺氧阶段通过搅拌使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试验采用人工合成模拟废水(见表1),进水COD 和磷浓度通过不同的乙酸钠和K 2HP O 4的投加量进行控制。缺氧段根据需要加入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作为反应所需的电子受体。 1.2 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试验所用污泥取自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根据聚磷菌可以分为两类的理论,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是聚磷菌中的一部分,所以对反硝化聚磷 ? 323?李勇智等 硝酸盐浓度及投加方式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硝化与反硝化

硝化:在好氧条件下,通过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的作用,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过程,称为生物硝化作用。反应过程如下: 亚硝酸盐菌: 向左转|向右转 接着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 向左转|向右转 这两个反应式都是释放能量的过程,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并不是去除氮而是减少它的需氧量。上诉两式合起来写成: 向左转|向右转 综合氨氧化和细胞体合成反应方程式如下: 向左转|向右转

上式可知:(1)在硝化过程中,1g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时需氧4.57g;(2)硝化过程中释放出H+,将消耗废水中的碱度,每氧化lg氨氮,将消耗碱度(以CaCO3计) 7.lg。 影响硝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 (1)pH值当pH值为8.0~8.4时(20℃),硝化作用速度最快。由于硝化过程中pH将下降,当废水碱度不足时,即需投加石灰,维持pH值在7.5以上; (2)温度温度高时,硝化速度快。亚硝酸盐菌的最适宜水温为35℃,在15℃以下其活性急剧降低,故水温以不低于15℃为宜; (3)污泥停留时间硝化菌的增殖速度很小,其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3~ 0.5d-1(温度20℃,pH8.0~8.4)。为了维持池内一定量的硝化菌群,污泥停留时间必须大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时间。在实际运行中,一般应取>2 ; (4)溶解氧氧是生物硝化作用中的电子受体,其浓度太低将不利于硝化反应的进行。一般,在活性污泥法曝气池中进行硝化,溶解氧应保持在2~3mg/L以上; (5)BOD负荷硝化菌是一类自养型菌,而BOD氧化菌是异养型菌。若BOD5负荷过高,会使生长速率较高的异养型菌迅速繁殖,从而佼白养型的硝化菌得不到优势,结果降低了硝化速率。所以为要充分进行硝化,BOD5负荷应维持在0.3kg(BOD5)/kg(SS).d以下。

环境微生物作业,硝化,反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和反硝化聚磷菌在污水处理中的运用 摘要:微生物法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反硝化细菌与反硝化聚磷菌在污水处理中运用更为广泛,本文就对这两种细菌的研究情况作一些简单概述。 关键词:反硝化细菌;反硝化聚磷菌;自养反硝化;好氧反硝化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带来越来越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寻求新的高效污水处理办法也是现在的一大研究方向,微生物处理法在污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本文着重介绍两种细菌:反硝化细菌和反硝化聚磷菌在污水处理中的一些运用。 一.反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Denitrifying bacteria) 是一类兼性厌氧微生物,当处于缺氧环境时,反硝化细菌可用硝酸盐、氮化物等作为末端电子受体。有些反硝化细菌能还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有些反硝化细菌只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反硝化细菌与污水除氮原理: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经过异养菌的氨化作用转变为氨氮,再经过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变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态氮,最后经过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作用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NO、N 2 O ,并最终变 为N 2 ,从而将含氮物质从污水处理系统中排出。当环境中有分子态氧存在时,反硝化细菌氧化分解有机物,利用分子态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在无分子态氧存在下,反硝化细菌利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有机物则作为碳源及电子供体提供能量。在污水处理中,当溶解氧(DO) 小于或等于0.15mgPL 情况下,反硝化细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碳源(污水中的BOD) 作为氢供体,以硝酸态盐作为电子 受体,将硝酸盐还原为NO、N 2O 或N 2 ,这既可消除污水中的氮,又可恢复环境的pH 稳定性,对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起重要作用。在污水处理中反硝化细菌种类很多。 影响污水脱氮过程中反硝化反应的因素: 1.有机碳源:一般认为,当污水中的BOD 5 PT2N 值> 3~5 时,即可认为碳源是充足的,此时不需要补充外加碳源。甲醇作为碳源时反硝化速率高,被分解后的产物为 CO 2和 H 2 O ,但处理费用较高。污水处理系统中碳源的种类不同可导致反硝化细 菌的类群及反硝化活性不同。

硝化与反硝化

硝化与反硝化 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 1 生物脱氮与同步硝化反硝化 在生物脱氮过程中,废水中的氨氮首先被硝化菌在好氧条件下氧化为NO-X,然后NO-X 在缺氧条件下被反硝化菌还原为N2(反硝化)。硝化和反硝化既可在活性污泥反应器中进行,又可在生物膜反应器中进行,目前应用最多的还是活性污泥法。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处在同一活性污泥中,由于硝化菌的好氧和自养特性与反硝化菌的缺氧和异养特性明显不同,脱氮过程通常需在两个反应器中独立进行(如Bardenpho、UCT、双沟式氧化沟工艺等)或在一个反应器中顺次进行(如SBR)。当混合污泥进入缺氧池(或处于缺氧状态)时,反硝化菌工作,硝化菌处于抑制状态;当混合污泥进入好氧池(或处于好氧状态)时情况则相反。显然,如果能在同一反应器中使同一污泥中的两类不同性质的菌群(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同时工作,形成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简称SND),则活性污泥法的脱氮工艺将更加简化而效能却大为提高。此外从工程的角度看,硝化和反硝化在两个反应器中独立进行或在同一个反应器中顺次进行时,硝化过程的产碱会导致OH-积累而引起pH值升高,将影响上述两阶段反应过程的反应速度,这在高氨氮废水脱氮时表现得更为明显。但对SND工艺而言,反硝化产生的OH-可就地中和硝化产生的H+,减少了pH值的波动,从而使两个生物反应过程同时受益,提高了反应效率。 2 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的途径 由于硝化菌的好氧特性,有可能在曝气池中实现SND。实际上,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了曝气池中氮的非同化损失(其损失量随控制条件的不同约在10%~20%左右),对SND的研究也主要围绕着氮的损失途径来进行,希望在不影响硝化效果的情况下提高曝气池的脱氮效率。

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

一、硝化反应 在好氧条件下,通过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的作用,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过程,称为生物硝化作用。 硝化反应包括亚硝化和硝化两个步骤: NH4++1.5O 2 NO 2 -+H 2 O+2H+ NO 2-+0.5O 2 NO 3 - 硝化反应总方程式: NH 3+1.86O 2 +1.98HCO 3 - 0.02C 5 H 7 NO 2 +1.04H 2 O+0.98NO 3 --+1.88H 2 CO 3 若不考虑硝化过程硝化菌的增殖,其反应式可简化为 NH4++2O 2 NO 3 -+H 2 O+2H+ 从以上反应可知: 1)1gNH 4+-N氧化为NO 3 - 需要消耗2*50/14=7.14g碱(以CaCO 3 计) 2)将1gNH 4+-N氧化为NO 2 --N需要3.43gO 2 ,氧化1gNO 2 --N需要1.14gO 2 ,所以氧 化1gNH 4+-N需要4.57gO 2 。 硝化细菌所需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a.DO:DO应保持在2-3mg/L。当溶解氧的浓度低于0.5mg/L时,硝化反应过程 将受到限制。 b.PH和碱度:PH7.0-8.0,其中亚硝化菌6.0-7.5,硝化菌7.0-8.5。最适合 PH为8.0-8.4。碱度维持在70mg/L以上。碱度不够时,应补充碱 c.温度:亚硝酸菌最佳生长温度为35℃,硝酸菌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5~42℃。 15℃以下时,硝化反应速度急剧下降;5℃时完全停止。 d.污泥龄:硝化菌的增殖速度很小,其最大比生长速率为 0.3~0.5d-1(温度 20℃,pH8.0~8.4)。为了维持池内一定量的硝化菌群,污泥停留时间必须大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时间。对于实际应用中,活性污泥法脱氮,污泥龄一般11~23d。 e.污泥负荷:负荷不应过高,负荷宜0.05-0.15kgBOD/(kgMLSS·d)。因为硝化 菌是自养菌,有机物浓度高,将使异养菌成为优势菌种。总氮负荷应≤ 0.35kgTN/(m3硝化段·d),当负荷>0.43kg/(m3硝化段·d)时,硝化效率急剧 下降。

硝化与反硝化池

■反硝化池 反硝化池主要是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同时降解废水中其他的污染物质。 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微生物和植物吸收利用硝酸盐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用途,一是利用其中的氮作为氮源,称为同化性硝酸还原作用:NO3-→NH4+→有机态氮。许多细菌、放线菌和霉菌能利用硝酸盐做为氮素营养。另一用途是利用NO2-和NO3-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把硝酸还原成氮(N2),称为反硝化作用或脱氮作用:NO3-→NO2-→N2↑。能进行反硝化作用的只有少数细菌,这个生理群称为反硝化菌。大部分反硝化细菌是异养菌,例如脱氮小球菌、反硝化假单胞菌等,它们以有机物为氮源和能源,进行无氧呼吸,其生化过程可用下式表示:C6H12O6+12NO3-→6H2O+6CO2+12NO2-+能量 CH3COOH+8NO3-→6H2O+10CO2+4N2+8OH-+能量 少数反硝化细菌为自养菌,如脱氮硫杆菌,它们氧化硫或硝酸盐获得能量,同化二氧化碳,以硝酸盐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可进行以下反应:5S+6KNO3+2H2O→3N2+K2SO4+4KHSO4 ■硝化池 这里的硝化主要是指生化处理工艺段的好养段,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氮或者硝态氮的过程。由于污水氨氮较高。 该反应历程为: 亚硝化反应 (2-6) 硝化反应 (2-7) 总反应式 (2-8)

亚硝酸菌有亚硝酸单胞菌属、亚硝酸螺杆菌属和亚硝酸球菌属。硝酸菌有硝酸杆菌属、硝酸球菌属。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统称为硝化菌。发生硝化反应时细菌分别从氧化NH3-N和NO2--N的过程中获得能量,碳源来自无机碳化合物,如CO32-、HCO-、CO2等。假定细胞的组成为C5H7NO2,则硝化菌合成的化学计量关系可表示为: 亚硝化反应 (2-9) 硝化反应 (2-10) 工艺中采用了两段硝化工艺设施。最大限度上降低生化手段降低氨氮的浓度,同时减少其他污染物的浓度。 同时废水中的其他污染物质在两段反硝化+硝化的过程中得到有效降解。

反硝化聚磷菌机制总结

反硝化聚磷菌机制总结 本次文献总结主要来源:A2 /O工艺缺氧池中反硝化聚磷菌的比例、特性研究及菌株鉴定;Interaction of denitrification and P removal in anoxic P removal systems;反硝化聚磷菌的SBR 反应器中微生物种群与浓度变化;EBPR系统中聚磷菌与聚糖菌的竞争和调控的基础研究;反硝化聚磷菌特性与反硝化除磷工艺研究。 本次文献总结主要总结了硝化反硝化聚磷的机制,及聚磷菌释磷和聚磷速率的一种算法,简单介绍了聚磷微生物的研究。重点介绍了在SBR反应器中一种更为详细的较好的培养富集反硝化聚磷菌的方法及其中微生物种群及其浓度的变化。 有一类聚磷菌能够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载体,同时进行反硝化脱氮和聚磷,称为反硝化聚磷菌。反硝化聚磷菌既可以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也可以利用氧气作为电子受体。1、硝化反硝化作用和聚磷作用 污水中的氮一般以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形式存在。废水脱氮的基本原理则是利用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其过程如下: 对于污水中磷的去除则采用聚磷菌聚磷的机制,在乙酸盐作为碳源的条件下,其过程如下: 而丹麦技术大学的Henze等研究者提出了在厌氧和好氧的条件下,聚磷菌体内磷的释放(r PR)和摄取(r PU)的速率可分别用如下Monod方程表示:

其中各字母代表意义如下: 代表乙酸盐与磷酸盐的化学计量系数(HAC/P),为2mol/mol ;K HAC代表乙酸利用速率常数,(HAC/PAO),kg/(kg.d);S HAC代表乙酸质量浓度,mg/L ;K S’HAC代表乙 酸去除的饱和常数,mg/L;X PAO代表聚磷菌PAO浓度,mg/L ;代表PO43-的最大比降解速率(PO43-/PAO),kg/(kg.d);代表PAO的最大产率系数(PAO/ PO43-),kg/kg;代表磷酸盐中磷的质量浓度,mg/L;代表磷酸盐中磷的饱和常数,mg/L。 2、反硝化聚磷微生物的研究 生物除磷系统中的微生物种群受环境因素如基质、电子受体和碳磷比等影响,主要分为PAOs和非PAOs两大类,它们之间竞争碳源。PAOs多为球杆状,非PAOs称为聚糖菌(GAOs),多呈四分染色体球状。 随着荧光原位杂交(FISH),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16SrRNA靶向寡核苷酸探针等方法在生物除磷系统微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发现生物除磷系统微生物群落与非除磷系统的微生物群落一样具有很高的多样性。 关于反硝化聚磷菌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者们发现在生物除磷系统中至少存在两种PAOs,一类可以氧气和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DPAOs,一类只以氧气为电子受体的 non-DPAOs。罗宁等对A2N-SBR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中的活性污泥进行了分离鉴定,发现假单胞菌属、莫拉氏菌属、肠杆菌科和气单胞菌属占到细菌总数的67%,并具有反硝化聚磷脱氮作用;不动杆菌占28%,没有反硝化聚磷作用,但能在好氧条件下吸磷。 3、聚磷菌与聚糖菌的竞争 Fukase第一次报道了在EBPR系统内有另一类微生物和聚磷菌竞争,可以在厌氧条件下吸收VFA但是不聚磷。Cech和Hartman发现在以葡萄糖或者乙酸为基质的系统中有大量的四联体的球菌,这种系统在厌氧条件下碳被吸收而磷不被去除。最后Mino把它们称为GAO,定义:好氧储存糖原厌氧消耗糖原,以糖原为主要能量来源吸收碳源并且储存为PHA的一类微

硝化与反硝化去除氨氮的原理

硝化与反硝化去除氨氮的 原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硝化与反硝化去除氨氮操作 一、硝化与反硝化的作用机理: 1、硝化细菌包括亚硝化菌和硝化菌,亚硝化菌将废水中的NH3转化为亚硝酸盐,硝化菌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必须通过这两类菌的共同作用才能完成。 2、反硝化菌将硝酸盐转化为N2、NO、N2O,称为反硝化作用。 3、硝化细菌必须在好氧条件下作用。 4、反硝化菌必须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进行。 二、作用方程式: 硝化反应: 2NH3+3O2――(亚硝化菌)――2HNO2+2H2O+能量(氨的氧化) 2HNO2+O2――(硝化菌)――2HNO3+能量(亚硝酸的氧化) 反硝化反应: NO3— +CH3OH —— N2 + CO2+H2O+ OH—(以甲醇作为C源) 三、操作: 1、将购买的硝化菌投加到曝气池5、6#,亚硝化菌投加到曝气池1、 2、 3、4#,反硝化菌投加到厌氧池。 2、控制指标: 生物硝化 ①PH值:控制在— ②温度:25—30℃ ③溶氧:2—4mg/L

④污泥停留时间:必须大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时间,一般应大于2小时生物反硝化: ①PH值:控制在— ②温度:25—30℃ ③溶氧:L ⑤机碳源:BOD5/TN>(3—5)过低需补加碳源

生物脱氮机理 污水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的基础上,先利用好氧段经硝化作用,由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氨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即,将转化为和。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氮转化为氮气,即,将(经反亚硝化)和(经反硝化)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氮的循环。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的潜在危险性,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 ○1硝化——短程硝化: 硝化——全程硝化(亚硝化+硝化): ○2反硝化——反硝化脱氮: 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 反硝化——厌氧氨反硫化脱氮: 废水中氮的去除还包括靠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将氮转化为细胞原生质成分。主要过程如下:氨化作用是有机氮在氨化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氨氮。硝化作用是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氮。其中亚硝酸菌和硝酸菌为好氧自养菌,以无机碳化合物为碳源,从或的氧化反应中获取能量。其中硝化的最佳温度在纯培养中为25-35℃,在土壤中为30-40℃,最佳pH值偏碱性。反硝化作用是反硝化菌(大多数是异养型兼性厌氧菌, DO

反硝化聚磷菌初步简要总结

反硝化聚磷菌总结 主要文献来源:反硝化聚磷一体化设备中的聚磷菌;SBBR 系统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及其鉴定;Effect of influent nutrient ratios and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on simultaneous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removal in a two-sludg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process; 反硝化聚磷菌: 其除磷原理与聚磷菌相类似,聚磷菌是在好氧的条件下氧化聚-β-羟基丁酸盐(PHB)产生能量来吸收水体中的磷酸盐,而反硝化聚磷菌不仅仅可以利用氧气作为电子受体,还能够在缺氧的条件下以硝酸盐(N0X-)作为电子受体来氧化聚-β-羟基丁酸盐(PHB),不仅可以使硝态氮转化为氮气溢出体外,同时过量地摄取污水中的磷酸盐,从而达到除磷和反硝化(脱氮)在同一时期同一环境下进行的目的,同步去除污水的氮与磷。 COD对其影响 在一些通用的生物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工艺中,COD通常是作为磷释放和反硝化作用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特别是对比例较低的COD:N的污水。在好养除磷的系统中,聚磷菌需要利用挥发性短链脂肪酸(SCVFAS)除磷,经过实验发现乙酸盐作为其中的碳源时除磷效果最好,当污水中的SCVFAS不足时,需要进行补充,这就增大了污水处理的成本。 而COD对反硝化聚磷菌的影响较低,能够在缺乏碳源的环境中同时去除氮和磷元素。在厌氧/缺氧交替运行的反应器(A2N-SBR)中,反硝化聚磷菌较活跃,与聚磷菌有较相似的代谢作用,同等去除率下,在生物除氮反应器中反硝化聚磷菌的应用使COD得以存留(50%)和省却曝气量(30%),并产生较少的污泥(50%)。 库巴等人在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厌氧—缺氧/硝化序批式反应器(A2N-SBR)显示稳定的磷和氮去除率,其只在COD-乙酸盐400mg /L能够有效去除15mg/L磷和105mg/L氮, 即最佳流入的COD/N之比为3.4:1 。 在Yayi Wang、Yongzhen Peng等人的文献《Effect of influent nutrient ratios and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on simultaneous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removal in a two-sludg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process》中,研究发现在不同的COD/P的进水中,不管COD进水的变化,进水磷的浓度越高,由于聚磷菌/反硝化聚磷菌可利用的磷增多在菌体内形成聚磷酸盐,所以释放的磷也相应增多。在他人的试验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在含有较高的磷的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能够聚集较多的聚磷菌并保持较高活性。在Yayi Wang、Yongzhen Peng等人的研究中发现进水的COD/P比例升高,在厌氧--缺氧/硝化作用的SBR反应器(A2N-SBR)中P的去除率随着增加,最终达到约20时,磷的去除率稳定在96%左右。COD/TN的比例对最终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