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腺瘤的CT诊断
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肾上腺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肾上腺肿瘤,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
它通常起源于肾上腺皮质或髓质,由于异常细胞的异常增殖而形成。
肾上腺腺瘤一般生长缓慢,不具有侵袭性,但在一些少见的情况下,可能会发展成为恶性肿瘤。
肾上腺腺瘤的确诊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明确的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标准通常是通过多种诊断方法的综合应用来实现的,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验等。
本文将对肾上腺腺瘤的确诊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和探讨。
通过了解肾上腺腺瘤的定义、病因以及临床表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肾上腺腺瘤的发展过程。
同时,我们将重点介绍肾上腺腺瘤的常用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以及实验室检验如血液中的激素水平检测。
最后,我们将总结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肾上腺腺瘤的确诊标准,以及这些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同时,读者还可以对肾上腺腺瘤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有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医学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并有助于提高对肾上腺腺瘤确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这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通过清晰地呈现文章的结构和逻辑,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和内容。
首先,文章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肾上腺腺瘤这一疾病的背景和重要性,为读者建立起对这一主题的基本了解。
文章结构部分会详细列出文章的各个小节和内容,让读者对整体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目的部分会明确阐述撰写该文章的目的和意义,并提前预告一下文章的结论。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包括肾上腺腺瘤的定义和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以及确诊标准三个小节。
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皮质腺瘤的诊断价值

节 。皮 质 醇 腺 瘤 9例 ( 9个 结 节 ) 右 侧 4例 , 侧 5例 。醛 固 酮 醛 腺 瘤 l m 以 下 结 节 1 , 左 c 4个 , 于 或 等 于 l m 的 结 节 1 大 c 2
个 , 质 醇腺 瘤 最 大 4m, 小 1 5m。结 论 : 皮 c 最 .c 肾上 腺 皮 质 腺 瘤 的 多 层 螺 旋 C 表 现 具 有 一 定 特 点 , 平 面 重 组 ( R) T 多 MP 及
Th i g si a u fm u t‘ lc pia e d a no tcv l e o lisie s r lCT n dr n lc r ia de m a i a e a o tc la no
ZH A N G Sho — an X I Guo hu u qu . E — a
堡堂盘查
年第 2 卷第9 o 期 J d m g gV 1 0N . 00 ai o 2 o921 Me I n .
多层 螺旋 C 对 肾上腺 皮 质 腺瘤 的诊 断 价值 T
肾上腺腺瘤的CT及磁共振的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 S P S S 1 2 . 0统计软件
个病灶) , 1 3例 嗜铬 细胞瘤 , 3例 淋 巴瘤 , 7例腺 癌 , 2例 神
经鞘瘤 , 6例转移瘤( 8个病灶 ) 。
1 . 2 方 法
进行处理 , 计量数据采用 t 检验 , 用( ) 表示计 量数据 , 计数 资料 比较采 用 检验 , P< 0 . 0 5为有显著性 差异。
检 中肾上腺腺瘤检 出率 为 2 . 0 % ~ 9 . 0 %, 近年来 随着 C T 、 MR I 的广 泛 应 用 , 肾 上 腺 腺 瘤 的检 出 率 呈 逐 年 上 升 趋 势 。 C T检 查 作 为 一 种 无 创 性 的 检 查 方 法 , 有 助 于 肾 上
1 mi n 为静脉期及5 m i n 后 为延迟 期扫 描。图像 分析 : 由两 位经验丰富 的主治 以上级别 的医师采用 盲法读 片的方法 , 观察并记 录 肾上腺 肿 瘤 的大 小 、 密度 、 形 态及 强 化 表现 。 动态增强及平扫检查 图像 , 需选取 3个续 连层面进行 兴趣
具体情况见表 1 。
表1 肾上 腺 腺 瘤 与 非 腺 瘤 的 大 小 、 形态
2 结 果
1 . 2 . 1 C T扫描方法
仪器选 用美 国 G E公司生 产 的 Hi s —
2 . 1 C T扫面结果
3 4例 肾上腺 腺瘤均密 度均匀 、 边缘光
p e e d型 螺 旋 扫 描 机 , 所有 患者均作 薄层 C T平 扫 和 增 强 扫 描, 层距6 m m, 层 厚5 m m, 重 建 间 隔3 m m, 螺距 1 . 3 7 5 , 增 强
或椭 圆形、 边界 清晰 的肿块影 , 平扫呈稍长 T 稍长 T : 信号, T 。 w l 略低于肝脏信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 2 w l 略高 于肝脏信 号 , 增强扫
肾上腺CT与MRI诊断

二、肾上腺CT和MRI对肾上腺及其病变的显示率很高。
因此,是诊断肾上腺疾病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MRI由于可三维成像,又可根据不同脉冲序列信号强度变化分析病变性质,比CT有更大的优势。
肾上腺CT扫描无需特殊准备,短扫描时间、薄层面和放大扫描,对显示肾上腺及其病变较好。
,后面包括肾上极上方到肾门的平面。
无需口服造剂。
增强扫描有助于观察肿瘤内的血管结构,并判断有无肝转移。
肾上腺横断面CT图像,正常呈倒V形、倒Y形,三角形或线状,尖嵴向前,内、外肢后伸。
边缘光滑,不出现结节状轮廓。
增强扫描,则均一强化。
MRI正常上腺的T1WI和T2WI上信号强度与肝相近。
(一)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来自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
肿瘤直径常大于2cm,CT多可查出。
由于10%~15%可发生在肾上腺以外,因此如未发现肾上腺肿瘤,应对其他部位,特别是腹部进行扫描。
在成人10%、小儿20%肿瘤为两侧性。
临床表现主要是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发作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后血然缓解。
CT表现为边缘清楚,密度均匀,直径为2~4cm的肿块。
肿瘤内坏死表现为低密度,还可钙化。
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嗜铬细胞瘤中10%~15%为恶性,肿瘤多较大,只靠CT表现难于分辨良性或恶性。
但如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邻近组织浸润和肝转移,则可诊断为恶性。
MRI因肿瘤含水较多,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显著高信号。
多数病变信号较均匀,少数因肿瘤内出血、坏死致信号不均匀。
(二)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腺瘤CT可见边缘光滑、圆形或椭圆形肿瘤,密度均匀,等于或低于肾的密度。
增强扫描有均一强化。
对侧肾上腺萎缩变小,但也可正常。
肾上腺皮质瘤因分泌的激素性质不同,而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皮质醇增多症之分。
前者腺瘤较小。
约0.5~0.3cm。
后者腺瘤较大,约2~8cm。
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
前者因瘤体小,常仅累及肾上腺的某一部分。
两种功能性异常除腺瘤外也可因相应的肾上腺皮质增生所致。
MRI腺瘤在T1和T2WI上信号强度与肝的信号相似或稍低于肝(图4-4-9)。
肾上腺疾病CT、MRI诊断

肾上腺疾病CT、MRI诊断检查方法】(一)CT检查检查前一小时,口服1.5 %泛影葡胺500ml以充盈胃肠道。
一般病人,肾上腺CT扫描需要作平扫及增强扫描,可静脉内注入60%泛影葡胺或非离子型对比剂100ml, 一般在注射后30秒开始CT增强扫描。
扫描:层厚5mm间隔5mm较小的肾上腺肿物可作 1.5 - 3mn薄层扫描。
扫描自剑突开始。
窗宽300- 500, 窗位40,对比增强扫描可根据病情需要。
(二)MRI检查在大多数的关于肾上腺的MRI成像中,常采用自旋回波序列的T1WI与T2WI,层厚3- 10mm现在常用快速自旋回波的T2WI代替常规自旋回波扫描以降低采样时间,减少运动伪影,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
具有相对T2WI的快速梯度回波(TR/RE: 60/30ms,翻转角:15o角)可以代替自旋回波的T2WI序列。
此项技术的优点是缩短采样时间,允许屏住呼吸扫描,提高图像质量。
在这些脉冲序列中,正常的肾上腺与肝脏相比呈等或低信号。
如果采用脂肪抑制技术,在T1WI肾上腺与肝脏相比为等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
脂肪抑制技术的优点是降低噪声,器官轮廓变得清晰锐利,降低呼吸运动所致的伪影,消除化学位移伪影,扩大灰阶,强化组织对比的微小差别。
缺点是每次采样的层面减少,在全部图像中有可能脂肪抑制不均匀。
肾上腺腺瘤和结节样增生均含有大量脂肪,而转移和嗜铬细胞瘤不含或含极少量的脂肪。
因此建议使用同相位(phase in )和反相位(phase out )的梯度回波化学位移成像来鉴别腺瘤(含脂肪)与非腺瘤性病变(无脂肪)。
在1.5Tesla的MRI成像系统中(64MHZ,脂肪与水自旋的频率差别为224Hz。
因此,在激发脉冲后每个2.24ms,就会出现一个脂肪与水的相位周期。
在这个间隔中,脂肪与水的自旋不断地处于相位一致或相位相反的状态下,相位相反图像的信号强度取决于组织内脂肪与水含量的比例。
与不含脂肪的组织相比,含脂肪的组织在相位相反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
肾上腺疾病的CT 检查和诊断要点

肾上腺疾病的CT 检查和诊断要点肾上腺为腹膜后器官,虽体积小,具有分泌多种激素功能。
影像学检查的目的在于确定病变位置、大小、数目、范围和性质,当临床怀疑肾上腺病变时,CT 扫描是不可少的,不但能定位,结合临床和生化检查还可作出定性诊断。
一:正常肾上腺的解剖位置:肾脏的前、内上方、膈肌脚两侧的肾周间隙内,右肾上腺位于下腔静脉后方,外侧是肝脏后缘,内侧是膈肌脚,左肾上腺位于胰腺尾部后方,内侧是膈肌脚,外侧是脾脏。
形态:肾上腺可分为内侧肢、外侧肢及体部。
右侧常呈斜线状、倒V 或倒Y 形,左侧多为倒V 或倒Y 形或三角形,均以倒Y 形为多见。
大小:肾上腺上下径4-6cm,长2-4cm,厚0.5-0.7cm。
判断肾上腺增粗的标准最常采用的方法:如厚度大于1cm 或局部增粗容易肯定,弥漫性增生则可以和同层的膈肌脚比较,正常肾上腺比膈肌脚最厚部分细。
二、肾上腺CT 检查应注意1、薄层扫描,2-3mm 重建;2、如临床怀疑嗜铬细胞瘤,而肾上腺区扫描无异常,扫描范围应扩大;3、如怀疑肺癌病例,行胸部CT 检查时,应包括双侧肾上腺;4、高血压患者行肾上腺CT 检查,可与临床医生协商,包括肾动脉CTA。
三、肾上腺占位CT 诊断要点1、低密度(脂质和囊性)占位髓脂瘤腺瘤(原醛)节细胞神经瘤囊肿亚急性慢性血肿2、等密度-实性皮质腺瘤3、混杂密度-囊实性嗜铬细胞瘤皮质腺癌转移瘤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瘤平滑肌肉瘤1、低密度(脂质和囊性)占位A、髓脂瘤特点:少见,发生在肾上腺髓质。
CT 表现为边界清楚,含有脂肪密度肿块, CT值均在-30Hu,条索状阴影呈分隔状,增强扫描肿块无强化,可见钙化。
B、腺瘤(原醛)特点:(1)肿块小,多为1-2cm;(2)密度低,与细胞含脂较高有关;(3)轻度或无强化;(4)有包膜C、节细胞神经瘤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的良性肿瘤,因瘤内含有较多的粘液基质,故CT 值偏低(20-30Hu),瘤体质地软,密度均匀,包膜完整,内有细点状钙化,病灶内供血血管少,增强后呈轻度强化。
泌尿系、肾上腺疾病CT诊断

Case 1
Case 2
Case 3
术后复发
Case 5
肾上腺病变
• • • • • • 正常肾上腺 肾上腺增生 肾上腺腺瘤 肾上腺皮质癌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转移瘤
正常肾上腺
• 部位:右肾上腺位于右肾上极上方,腔静脉后 方,肝和膈肌角之间。左肾上腺位于左肾上极 前上方,腹主动脉的左外侧缘,胰体尾和脾静 脉后方。 • 形态:分内、外侧肢和体部。CT形态多样化, 基本分三型:三角形、倒V字形或“人”字形 和线形。右侧以线形多见,左侧以倒V字形或 “人”字形多见。 • 大小:肢体长2-4cm,厚5-7mm;体部较 厚,但仍小于10mm。 • 异常判断:①厚度大于10mm或与同侧膈肌角 相比要粗。②肾上腺内、外侧肢厚度均匀,呈 凹陷形,如向外膨出,应考虑为异常。
马蹄肾
双肾萎缩
左肾萎缩、右肾囊肿
肾结石
• 病理:大部分尿路结石为磷酸盐和草酸 盐类,密度高,属于阳性结石。
• 临表:疼痛和血尿,合并感染时产生相 应的症状。 • CT表现:点条状或铸状致密影,可并有 梗阻产生积水、皮质萎缩等表现。
肾结石
肾和输尿管积水
• 病理:整个泌尿系是一个管道系统,任何部位 及原因的梗阻均会造成肾和/或输尿管积水。 常见的原因有结石、肿瘤、炎性、外压性以及 先天性发育异常等。 • 临表:取决于梗阻部位、原因和发病的急缓。 • CT表现:肾盂、盏和/或输尿管扩张,+C后 造影剂排泄缓慢,肾实质密度下降。 • 鉴别诊断:多囊肾、多发肾囊肿等
右肾发育不全
马蹄肾
• 概念:两侧肾的上极或下极融合(注意与盘状 肾和乙状肾概念区别),融合肾中最常见,大 都融合于下极,位于第五腰椎或盆腔水平。血 供可来自髂动脉、腹主动脉分叉处或肠系膜下 动脉。 • CT表现:两肾位置降低,上极或下极逐渐靠 拢、融合,肾明显旋转不良。常合并肾结石、 肾积亢进性疾病 皮质醇过多—Cushing综合症 醛固酮过多—Conn综合症 性激素过多—男性假性性早熟,女性假 两性畸形 • CT—双肾上腺弥漫性增大、增粗,密度 均匀,偶有结节状增生
CT直方图分析对肾上腺乏脂性腺瘤的定性诊断价值

l o wi n g u p f o r a t l e a s t 1 2 mo n t h s ,i n c l u d i n g 9 7 l i p i d - i r c h a d e n o ma s ,4 7 l i p i d - p o o r a d e n o ma s a n d 4 8 n o n a d e n o ma s .Un e n —
L I U Q i n g ,S U N Ha o — r o l t ,Q u
y u a n ,B AI R e n - j u ,Z H A0 X i n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a d i o l o g y ,T i a n j i n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G e n e r l a H o s p i t l,T a i a n j i n 3 0 0 0 5 2 ,C h i n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上腺皮质癌欣赏
视:无脂肪。 测:平扫平均及最小CT值 >0HU,增强后较平扫提高 30HU,但低于100HU,再 加之如此星芒状瘢痕,诊断 皮质癌没商量!!!
• 最小CT值机理:日常工作中,所测量的CT值绝大部分为平均CT值, 即为ROA区内所有像素的CT值,可是,腺瘤富含细胞内脂质,我们 实际上能够测量出其内具有代表性的脂质成分就够了!!!故笔者想 到了最小CT值!笔者的一组数据表明:以平扫平均CT值<10HU作为 诊断肾上腺腺瘤的标准,敏感度为62.8%,特异度100%,以平扫最 小CT值≤-10HU作为标准时,敏感性为90.1%,特异度98.5%,文献 中以10%的负值作为CT直方图作为诊断的标准时,敏感性91%,特 异度100%。
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的CT鉴别诊断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相沙
• 鉴于各位园友、战友、朋友对“相沙系 列之DXY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 皮质癌之鉴别诊断”热情高涨,为笔者 增添了动力,在很多园友的要求下,
笔者破例将肾上腺腺瘤单独分出,将
自己的经验与各位分享!!!
分析思路
肾视 上 腺 结 节
有 脂 肪
测 无 脂 肪
髓质瘤 畸胎瘤 皮质癌
腺 瘤
非 腺 瘤
脂肪/髓质
脂肪/骨化
巨大软组织肿块内含少量脂肪
多发区域最小CT值小于-10Hu
嗜铬细胞瘤
高强化/边缘坏死
不典型腺瘤
多变化/排除性诊断
淋巴瘤
双发/密度均/强化不愠不火
转移瘤
双发/原发灶/边缘模糊
皮质癌
低强化/星芒状坏死/钙化
神经节瘤
塑形/极低强化
神经母细胞瘤
• 可见,通过最小CT值来判断腺瘤与非腺瘤,明显好于平均CT值而接 近CT直方图!但其测量简单方便,远非直方图所及!!!笔者将其 看成改良的CT直方图!!!
• 笔者最小CT值在腺瘤与非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一文已经发表,感 兴趣者可以查阅!
谢谢指教,期待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髓样脂肪瘤欣赏3
视:脂肪 测:平扫平均-56HU,最小CT值-75HU 内无骨质结构,诊断髓样脂肪瘤没商量!!!
髓样脂肪瘤欣赏3
视:脂肪。 测:平扫平均CT值-45.7HU 最 小CT值-112HU,无骨性结构诊 断髓样脂肪瘤没商量!!!
嗜铬细胞瘤欣赏3
视:无脂肪。 测:平均及最小CT值均>0HU 增强后:边缘坏死。 诊断嗜铬细胞瘤没商量!!! 鉴于不同单位扫描时间 及期项不同,笔者认为 不要盲目强调强化幅度!
小儿/钙化/跨中线/明显强化
囊肿
球形/无强化/囊底细钙化
腺瘤欣赏1
视:无脂肪;测:平均CT值23.13HU增强 CT值70.88HU,上述数据不能鉴别腺瘤还 是非腺瘤,但平扫CT最小值-22HU多发区 域最小CT值均<-10HU,故诊断腺瘤 没有任何疑问!!!
腺瘤欣赏2
视:无脂肪;测:平均CT值 2.75HU,增强后25HU,有利 于腺瘤的诊断,而平扫最小CT 值-13HU,多发区域均<-10HU 诊断腺瘤没商量!!!
腺瘤欣赏3
视:无脂肪;测:平均CT值-1.63HU 增强CT值28.63HU,平扫最小CT值 -94HU,诊断腺瘤没商量!!!
腺瘤欣赏4
视:无脂肪。 测:平扫平均CT值-7.36HU,增强后36.82HU 平扫最小CT值-37HU,诊断腺瘤没商量!!!
腺瘤欣赏3
视:无脂肪。 测:平扫平均-1HU,增强后49HU平扫 最小CT值-14HU,诊断腺瘤没商量!!!
嗜铬细胞瘤欣赏3
视:无脂肪。 测:平扫最小及平均CT值 均>0HU,增强后平均CT 值110HU,周围见多发坏 死!诊断嗜铬细胞瘤没商 量!!! 单纯依靠周边多发坏死即可 诊断嗜铬细胞瘤!!!
淋巴瘤欣赏3
视:无脂肪。 测:平扫平均及最小CT值均>0HU 增强后较平扫提高20HU,密度均匀 强化均匀,诊断肾上腺淋巴瘤没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