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服务模式对分娩镇痛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责任助产模式护理干预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

责任助产模式护理干预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1-01T01:47:09.064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7期作者:张婷婷燕莺[导读] 分析责任助产模式护理干预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无痛分娩的10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数的不同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4例,张婷婷燕莺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 830000摘要:目的:分析责任助产模式护理干预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无痛分娩的10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数的不同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4例,干预组给予责任助产模式护理干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观察指标。
结果:干预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79.6%,高于常规组的61.1%,干预组产妇剖宫产率为5.6%,低于常规组的31.5%;干预组产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干预组新生儿观察指标:新生儿Apgar评分、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为无痛分娩产妇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责任助产模式护理干预的运用,提高了产妇分娩和新生儿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责任助产模式;护理干预;无痛分娩;应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数的不同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4例。
干预组产妇年龄22~41岁,平均(28.3±2.9)岁;初产妇32例,经产妇22例;产妇孕周36~42周,平均(39.2±0.7)周。
常规组产妇年龄21~40岁,平均(28.1±3.2)岁;初产妇34例,经产妇20例;产妇孕周36~42周,平均(39.2±0.7)周。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对产科应用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的护理效果进行讨论。
方法选择本院在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分娩的78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产妇阴道助产发生率相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道顺产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剖宫产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分娩时和分娩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效果显著,可以提高产妇阴道顺产率,减少剖宫产,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在分娩时推广应用。
关键词:助产士;镇痛分娩管理模式;阴道顺产;剖宫产;VAS评分;并发症分娩会为产妇带来生理上的剧烈疼痛,由于产程时间较长,产妇可能会出现昏厥、虚脱等应激反应,容易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带来较大威胁[1]。
助产士可以在产妇分娩时从旁协助,缓解产妇疼痛感,本研究将以78例产妇为研究样本,对产科应用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的护理效果进行讨论,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在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分娩的78例产妇,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9.64±2.63)岁。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为产妇进行各项检查,提醒产妇保持平和心态。
研究组行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分娩之前,为产妇行健康教育,了解分娩时的注意事项,提高和护理人员的配合度。
另外,告知产妇在分娩中正确表达疼痛感受。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观察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非镇痛分娩),观察组实施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第一、二、三产程分别(451.6±15.9)min、(40.9±2.8)min及(5.1±0.8)min、T0、T1、T2、T3、T4时,VAS评分分别为(2.5±0.1)分、(3.9±0.2)分、(4.0±0.3)分、(6.0±0.1)分及(6.8±0.3)分、剖宫产率4.8%、围生儿窒息率4.5%、产后出血率2.4%,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实施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可有效缩短各产程时间,减轻疼痛,降低转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
关键词: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产科护理;应用效果引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自身健康的要求与日俱增。
分娩疼痛虽然是产妇分娩期间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疼痛程度较为剧烈且时间较长,容易导致产妇昏厥、虚脱等,很多产妇耐受性较差最终转为剖宫产分娩。
因此,降低分娩期间的疼痛感是产科研究的重点,也是国际疼痛学会一直以来所推行的服务理念。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2例)年龄(28.95±3.46)岁,孕周(39.85±2.16)周。
对照组(42例)年龄(29.00±2.48)岁,孕周(38.97±1.23)周。
两组产妇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非镇痛分娩),观察组实施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1.产前。
自愿接受门诊检查和助产士专科门诊咨询,责任护士耐心解答孕妇及家属的疑问。
孕36周后则进入助产门诊,责任护士全面评估孕妇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然后根据孕妇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与医生共同制定科学的分娩计划,陪同孕妇和家属熟悉待产室、手术室等环境,讲解自然分娩的优点等。
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

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目的:通过硬膜外阻滞麻醉实施分娩镇痛,使产妇轻松度过活跃期,不再恐惧分娩,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行0.2%罗哌卡因9 ml加复合芬太尼1 ml(20 μg)硬膜外阻滞的1 503例足月、单胎、头位、初产且无明显头盆不称、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为观察组,同期相同条件未选择分娩镇痛664例作对照组。
记录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情况。
结果:实施分娩镇痛可使正常产率明显增高,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明显降低;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分娩镇痛可以缓解产妇分娩时的痛苦,降低因惧怕产痛而行剖宫产的社会因素,降低剖宫产率。
标签: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正常产;剖宫产“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分娩对于每一个孕妇是必经之路,更是妇女生命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生活体验。
但分娩所伴随的阵痛,也使许多未来妈妈们闻而生畏,纷纷要求剖宫产术,致使因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
同时因为分娩过程中逐渐增强的宫缩所带来的剧烈疼痛,也导致许多孕产妇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甚至由于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而造成对产妇、胎儿或新生儿以及家庭的不利因素。
分娩镇痛在欧美已是相当普遍,据报道美国分娩镇痛率达85%,英国达90%,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安全有效性[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 年1月~2008 年12月足月、单胎、头位、初产,无明显头盆不称、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有自然分娩条件,自愿选择“分娩镇痛”的产妇1 50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相同条件未选择分娩镇痛664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平均年龄(26.70±3.81)岁、平均身高(162.71±4.14) cm、平均产前体重(68.07±8.66) kg、平均孕次(1.9±0.6)次、平均妊周(39.2±1.6)周、平均头盆评分(12.33±1.03)分;对照组:平均年龄(26.59±3.80)岁、平均身高(162.65±3.46)cm、平均产前体重(67.30±7.48)kg、平均孕次(1.80±0.98)次、平均妊周(39.1±1.9)周、平均头盆评分(12.11±1.21)分。
分析基于责任助产模式的优质护理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

分析基于责任助产模式的优质护理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责任助产模式的优质护理干预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无痛分娩孕妇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基于责任助产模式的优质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产妇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剖宫产率、产后2h出血量降低,自然分娩率及护理满意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责任助产模式的优质护理干预在无痛分娩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责任助产模式;优质护理;无痛分娩;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based on responsibility midwifery model in painless delivery[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on responsibility midwifery model in painless delivery.Methods a total of 92 cases of painless pregnant wome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study group adopted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responsibility midwifery mode.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and 2h postpartum blood loss in the study group decreased, and the natural delivery rat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creased,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Comparison of Apgar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responsibility midwifes in painless pregnant women is significant,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regnant women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ich has the value of promoting and applying in clinic.【 Key words 】 : responsible midwifery mode;Quality care;Painless childbirth;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与医疗技术水平的改善,大部分孕妇对于分泌期间的护理服务需求不断改善,最大程度减轻孕妇在分娩期间中所承受的疼痛是临床医护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
助产士导乐分娩模式对产妇疼痛控制及分娩质量的影响

助产士导乐分娩模式对产妇疼痛控制及分娩质量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助产士导乐分娩模式对产妇疼痛控制及分娩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这一新型分娩模式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希望了解助产士导乐分娩模式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优势,为进一步的产科护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助产士导乐分娩模式对产妇疼痛控制及分娩质量的影响,通过分析助产士导乐分娩模式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评估该模式在帮助产妇减轻疼痛、提高分娩质量方面的作用。
具体目的包括:一、系统介绍助产士导乐分娩模式的理念及操作流程;二、分析助产士导乐分娩模式在产妇疼痛控制方面的效果,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三、评估助产士导乐分娩模式对分娩质量的影响,包括分娩过程的顺利与否、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状况等方面;四、分析影响助产士导乐分娩模式效果的因素,探讨可持续推广该模式的策略;五、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助产士导乐分娩模式的实际效果,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提高产妇分娩体验、减轻其疼痛感受、优化分娩过程、改善分娩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助产士导乐分娩模式介绍助产士导乐分娩模式是一种结合音乐疗法和心理疗法的新型分娩方式,旨在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助产士的指导和疏导,帮助产妇舒缓情绪、减轻疼痛感受,达到自然分娩的目的。
这种模式在西方国家已经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逐渐被引入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助产士导乐分娩模式的特点包括个性化服务、全程陪护、专业指导等,助产士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负责引导产妇呼吸、放松肌肉、调整体位等,同时配合音乐疗法进行心理疏导,让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更加轻松自然。
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受,还可以缩短分娩时间、降低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水平。
助产士导乐分娩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产妇提供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的分娩方式,提升产妇的分娩体验和满意度。
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

副标题
前言
▪ 分娩是大部分育龄女性必经的生理过程,分娩期间女性承受的巨 大产痛常导致产妇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随着人们生活 水平的提升和现代化医学模式的改变,孕产妇及其家人对生育保 健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而减轻产痛则是大部分产妇最 为关注的产时保健内容之一,为产妇找到一种既能缓解产痛,又 不会对母婴健康产生影响的镇痛手段是产科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 第一产程产妇的内脏疼痛可通过阻滞双侧的腰椎交感神经及颈旁 神经丛缓解,胎儿在产道内下降引起骶部躯体疼痛可通过阻滞双 侧阴部神经缓解。故在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采取椎管内麻醉与硬 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较理想。
分娩痛与镇痛
▪ 镇痛实施及分娩期间组织损伤对母体及胎儿有间接或直接影响, 循环及呼吸系统受到疼痛刺激、下丘脑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焦虑 抑郁等心理动力学行为均对母婴有一定的不利影响,而上述反应 在疼痛缓解后有所改善。
镇痛方式-椎管内镇痛
▪ 在分娩期间采取椎管内镇痛是相对有效的镇痛手段。一项调查显 示,2005年美国有>60%的产妇选择椎管内镇痛分娩,芝加哥的 一所医院产妇选择椎管内镇痛的分娩率竟高达90%,而英国有近 1/3的产妇选择实施椎管内镇痛分娩。
镇痛方式-椎管内镇痛
▪ 椎管内镇痛使用最为广泛的是连续腰椎硬膜外镇痛+脊髓硬膜外镇 痛,采用联合手段可能与大部分产妇的分娩时间较椎管内镇痛药 物的有效时间长有关,若单一采取硬膜外镇痛或脊髓内镇痛的灵 活性较差,镇痛效果不理想。但随着产科临床的发展,目前椎管 内麻醉在镇痛分娩中的应用已不多见,这可能是因为椎管内麻醉 镇痛的实施需要使用较大剂量的局部麻醉药物,导致分娩风险大 大增加。
镇痛分娩药物
▪ 目前常采用局部小剂量麻醉药复合镇痛药的方式用于分娩镇痛, 麻醉药物常用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如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等。麻 醉性镇痛药则以阿片受体激动药为主。小剂量麻醉药物复合麻醉 性镇痛药物能在不同环节阻滞疼痛冲动的产生。
论分娩镇痛在产科临床中的作用

论分娩镇痛在产科临床中的作用发布时间:2021-11-29T08:38:19.51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6期作者:刘国珍[导读] 分娩镇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痛分娩刘国珍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仓埠中心卫生院 430413摘要:分娩镇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痛分娩,尽管分娩镇痛只是临床上的一种理想状态,但也能很大程度上缓解生产过程给孕妇带来的疼痛感,能够有效提高产妇与婴儿的健康水平,在保证产妇与婴儿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减轻生产痛苦。
论文主要围绕分娩镇痛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展开论述,首先阐述了分娩镇痛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局部麻醉、骶管阻滞、硬膜外镇痛、腰麻-硬膜外联合镇痛等几种主要的镇痛方法及具体作用,最后对分娩镇痛的整体发展与选择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产科临床;分娩镇痛;局部麻醉;骶管阻滞在医学界的疼痛等级中,生产疼痛排练第二,会给产妇带来极大的痛苦。
生产过程中的产痛会给产妇带来明显的焦虑情绪,若产妇发生宫缩乏力的情况还会使产城大幅拉长,进而延长产妇疼痛的时间。
另外,剧烈的产痛会使产妇频繁通气,急剧提高产妇的耗氧量,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胎儿低氧血症或者酸中毒。
所以,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合理的镇痛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分娩镇痛的必要性对于每位产妇来说,她们都有权利选择分娩阵痛,分娩阵痛可以有效促进产妇与婴儿生命安全的提高。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他们有责任协助产妇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痛苦,分娩阵痛及时对产妇生命的尊重,也是现代文明的一种体现与指标。
当前国内的分娩镇痛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的研究与应用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
出现这种情况,不只是因为国内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更是因为国内的医疗体系存在明显漏洞,所以需要社会与国家提起对分娩镇痛的重视。
2分娩镇痛主要方法与作用2.1局部麻醉与骶管阻滞主要有外阴、会阴处局部麻醉,采用浸润麻醉的方法,包括阴部神经阻滞和宫颈旁阻滞等,但产妇对这样的麻醉方法并不十分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镇痛效果不确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产服务模式对分娩镇痛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助产服务模式对分娩镇痛在基层医院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
将86例临产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是1名助产士对产妇进行
产前、产时、产后、一对一的连续性照护。在进入活跃期后,实施分娩镇痛。对
照组是产妇进入活跃期,实施分娩镇痛后,助产士给予传统服务模式进行观察产
程及胎心音。结果:2组产妇在分娩镇痛成功率有明显差异。结论:新型助产模
式能够提高分娩镇痛的成功率,增加产妇对无痛分娩的信心。同时也大大提高了
医院的产科质量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助产服务模式 分娩镇痛 基层医院
助产服务模式理念在于崇尚自然分娩,倡导“助产士主导模式”,强调妊娠是
一个正常生理过程,助产士是低危孕产妇的专业护理者1。随着我国现代医学的
发展,分娩镇痛在全国各大医院全面开展。而在基层医院,由于文化程度差异、
新生事物尚未能接受,对分娩镇痛缺乏信心。研究发现,在助产士主导的连续性
照护模式下,孕产妇能很好的接受无痛分娩,整个产程进展顺利,提高了镇痛分
娩的成功率,促进了产妇的心身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12月在我院正常待产的单胎头位的初产妇
86例,去除难产因素,年龄21—33岁,孕周37—41。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
对照组各43例。
1.2方法:2组产妇自愿接受镇痛分娩而无产科禁忌证,进入活跃期,宫口开
大2—3cm,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实施麻醉后在产房观察30分钟送回待
产室。观察组由1名主要助产士从孕妇入院后,就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教,
无痛分娩的方法及好处,产前的注意事项,与产妇建立互动关系。产时、产后进
行一对一连续性照护,助产士和产妇是朋友关系,使整个产程在完全信任与依靠
中度过。对照组按常规给予观察产程,以产科医生为主,助产士为辅的服务模式,
进行交班制服务。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活跃期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小
时出血情况。剖宫产者为镇痛分娩失败。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进行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对数据进行平均数差异分析来探讨助产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对分娩镇痛在活
跃期、分娩方式各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结果见表1,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2小
时出血量均明显降低,见表2。结果表明,助产服务模式下的观察组与常规的对
照组,在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 两组在分娩时间及方式的比较
表2 两组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3.1随着医学不断的发展,产时产后的服务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
怀,解除产妇害怕疼痛,缺乏阴道分娩的信心。进入活跃期,疼痛加剧并放射到
腰骶部,宫口接近开全最难忍受,给产妇提供镇痛分娩,目的是最大程度来减轻
疼痛。采用镇痛分娩并不明显增加产程时间,不增加产后的出血量、产后尿潴留
的可能、新生儿的发病率。它在一定程度降低剖宫产率和助产率,提高了产妇在
分娩过程中的质量,产房也安静。要开展镇痛分娩必须建立完整的分娩镇痛常规。
3.2我国助产专业发展现状与其他发达国家地区相比,差距甚远,助产士的工
作场所只限于产房。大多数基层医院是产科医生进行整个产程观察处理,并给予
接生。助产士只对进入产房的产妇进行常规观察胎心音及宫缩,产科医生缺乏与
产妇的沟通,同时不能与助产士有很好协作沟通,产妇往往会在紧张、焦虑、恐
惧中度过,这样会造成分娩镇痛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的升高。而相对于由助产
士入院后就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宣教,建立了互动关系,大大提高了分娩镇痛的成
功率。诚然,助产士发挥的作用与母婴安全的保障及产科质量息息相关。因此我
们要借鉴先进的助产服务理念和成功助产服务模式,从助产士的教育培训、人才
队伍建设、角色职能的拓展、工作实践范围、职业操守的规范等角度出发,探索
适合基层医院新的高级助产服务模式,以期将达到以助产士为主导正常分娩,产
科医生主导病理产科的特色服务。如此,既能减轻基层医院产科医生的工作量,
又能加强助产士与产科医生的协作沟通,以及进一步明确助产士、产科医生的各
自的工作职能,使助产士在整个产程中为低危孕产妇提供连续性照护和健康促进
角色得以充分体现,使高质量助产服务在基层医院能够很好的发挥,这对倡导分
娩重新回归自然、促进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妙玲,吴颂仪.香港助产士职责及助产护理新动向[J].中国护理管理,2007,
(08):
[2]简雅娟,赵平,甘西西.助产士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
志,2008,(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