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与产程管理
分娩镇痛与产程管理PPT

干预。
分娩镇痛与产程管理的协同作用
相互促进
提高满意度
分娩镇痛和产程管理相互促进,共同 为产妇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的分娩 服务。
有效的分娩镇痛和产程管理能够提高 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增强医患之 间的信任和合作。
进行分娩镇痛,最终顺利完成分娩。
案例三
03
某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胎儿窘迫的情况,医生及时采取干预
措施并进行分娩镇痛,最终成功挽救胎儿生命。
06
结论
分娩镇痛与产程管理的意义
提高产妇舒适度
分娩过程中,通过有效的镇痛 措施,可以显著减轻产妇的疼 痛感,提高分娩过程的舒适度
。
降低并发症风险
适当的产程管理有助于降低分 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风 险,如产道撕裂、胎儿宫内窘 迫等。
分娩镇痛能够提高产妇对自然分娩 的信心,增加自然分娩的比例。
产程管理对分娩镇痛的影响
规范产程观察
产程管理能够规范对产程的观察 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 况,确保分娩过程的安全和顺利
进行。
优化镇痛方案
产程管理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 产妇的具体情况和产程进展,优 化分娩镇痛方案,提高镇痛效果
。
提高分娩效率
3
产程中的注意事项
产妇在产程中应保持放松、饮食充足、休息充分 ,同时配合医生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操作。
分娩镇痛与产程管理的联合应用案例
案例一
01
某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用椎管内镇痛方法进行分娩镇痛,同
时配合医生进行产程管理,最终顺利分娩出健康婴儿。
案例二
02
某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医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
最新:不同时机实施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程和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完整版)

最新:不同时机实施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程和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完整版)自然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相对手术分娩,对母体的损伤小,恢复快,且新生儿并发症也少,预后更好。
但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长时间剧烈疼痛,往往使产妇出现焦虑,情绪波动较大,增加母儿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分娩疼痛也增加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
因此,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有益于母儿生理健康。
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确切、对母儿影响小、产妇清醒能主动配合,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娩镇痛方法[10]。
但不同时机实施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影响尚存在争议。
1.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第一产程的分娩痛主要由临产后的子宫收缩、子宫下段拉伸、宫口开大等共同作用而成。
有研究显示,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抑制宫缩、减慢子宫颈扩张速度、影响胎头内旋转,从而延长第一产程[11]。
王秋霞[12]的研究发现,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可以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同时也会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因此,过早实施分娩镇痛可能导致产程延长。
硬膜外阻滞前会常规输注液体,可能使体内原有缩宫素浓度降低,Zamora等[13]研究表明,大量输注晶体液后抑制抗利尿激素释放,从而减少缩宫素生成,解释了硬膜外阻滞后子宫收缩暂时减少的现象,从而延长第一产程。
而李茗[7]的研究表明,潜伏期即予以硬膜外阻滞自控分娩镇痛对缩短产程具有显著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分娩镇痛组各组的第一产程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且分娩镇痛时机越早,延长的时间越长,考虑可能为早期实施分娩镇痛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子宫收缩受到抑制,且实施麻醉前常规输注液体,也使体内缩宫素浓度有所下降,导致第一产程延长。
第二产程的分娩痛主要来自胎头压迫肛提肌、会阴体以及产道的扩张,而子宫收缩和宫口扩张的疼痛相对减少。
樊薇等[8]研究发现,早期实施分娩镇痛可以加速第一产程,减慢第二产程,但最终缩短了总产程时间。
谢星和张丽芳[5]的研究显示,分娩镇痛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第一、第二产程,但对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分娩方式无不良影响。
分娩镇痛产房工作制度

分娩镇痛产房工作制度一、概述分娩镇痛产房工作制度是为了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分娩质量,规范分娩镇痛操作流程,确保分娩镇痛药物的正确使用,提高产妇舒适度,降低分娩疼痛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分娩镇痛产房的工作管理和操作规范。
二、工作原则1. 遵循医学伦理,尊重产妇意愿,充分沟通,确保分娩镇痛措施的实施符合产妇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2. 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分娩镇痛的相关政策和规定,确保分娩镇痛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3. 注重团队合作,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分娩镇痛技能和服务水平。
4. 确保分娩镇痛过程中母婴安全,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情况。
三、工作内容1. 产妇评估:对产妇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产科病史、身体检查、心理状况等,以确保分娩镇痛措施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 沟通与知情同意:向产妇详细介绍分娩镇痛的方法、优点、可能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充分尊重产妇的意愿,取得其书面知情同意。
3. 分娩镇痛操作流程: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分娩镇痛操作,包括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方式、监测等。
4. 分娩镇痛药物管理:严格遵循分娩镇痛药物的使用规范,确保药物的储存、分发、使用和废弃符合相关要求。
5. 分娩镇痛效果评估:定期评估分娩镇痛效果,根据产妇的反馈和观察指标调整镇痛措施。
6. 母婴监测:在分娩镇痛过程中,密切监测母婴状况,包括胎心率、宫缩强度、产妇生命体征等,确保母婴安全。
7. 并发症处理:对于分娩镇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低血压、胎儿窘迫等,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8. 记录与统计:详细记录分娩镇痛过程的相关信息,包括产妇基本信息、分娩镇痛方法、药物使用情况、母婴状况等,定期进行统计分析,以提高分娩镇痛工作质量。
四、工作制度1. 值班制度:分娩镇痛产房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随时为产妇提供镇痛服务。
2. 交接班制度:加强交接班管理,确保班次之间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 培训制度:定期对分娩镇痛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分娩镇痛后管理制度

分娩镇痛后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分娩是女性生殖器官的功能之一,是女性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生孩子是每个女性都会经历的过程,而分娩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育方式和生育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过去,孕妇分娩时,常常是承受疼痛,独自忍受,这样的分娩方式并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因此,希望能有一种能够减轻分娩疼痛的手段,于是分娩镇痛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二、分娩镇痛后的管理措施1.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分娩镇痛后,应密切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处理,并给予必要的抢救措施。
2.观察疼痛情况:在给予孕妇镇痛措施后,要密切观察孕妇的疼痛情况,及时了解疼痛程度,并根据情况调整镇痛措施,以确保孕妇在分娩过程中能够舒适度过。
3.观察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应用镇痛药物后,要密切观察孕妇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等,一旦发现,要及时处理,并减少给药量。
4.保持通畅:分娩镇痛后,要保持孕妇的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引起呼吸道阻塞。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辅助使用氧气,以帮助孕妇保持正常呼吸。
5.安全监护:分娩镇痛后,要保持孕妇的安全,防止孕妇摔倒或其他意外发生,也可配备监护设备,以保证孕妇的安全。
6.心理疏导:分娩过程是一个十分紧张的过程,要加强对孕妇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孕妇在分娩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7.恢复期护理:分娩后,要进行适当的恢复期护理,帮助孕妇尽快康复,恢复到分娩前的状态。
以上就是分娩镇痛后管理制度的一些主要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孕妇在分娩镇痛后得到及时和有效的管理,保护母婴的安全,并提高分娩的质量。
三、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镇痛药物的选择: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镇痛药物,以减轻疼痛,但要防止对母婴产生不利影响。
2.镇痛剂量的控制:在使用镇痛药物时,要控制用药剂量,以防止药物过量导致不良反应,影响母婴的安全。
分娩镇痛的现状和临床应用

研究成果总结
硬膜外阻滞镇痛是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能够显著缓 解分娩疼痛。
硬膜外阻滞镇痛对产程的影响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 步研究。
实施分娩镇痛需要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药物配伍,同 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分娩镇痛对母亲和胎儿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镇痛药物配伍对分娩镇痛的效果 和安全性。
联合使用非药物性和药 物性镇痛方法,以获得 更好的镇痛效果。
通过自然分娩过程中的 特定动作和呼吸技巧, 减轻分娩疼痛。
建立家庭化产房,使产 妇在家人陪伴下进行分 娩,减轻心理压力和疼 痛程度。
03
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
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
1 2
缩短产程
硬膜外分娩镇痛可以缩短活跃期的时间,但对 于潜伏期和第二产程的影响较小。
实施效果
关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有人认为它可以显著减轻疼痛,但也有人担心它可能会影响产程和 胎儿安全。
安全性
分娩镇痛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问题。一些人担心麻醉药物可能对母亲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包括低血压、头痛、呼吸困难等。
分娩镇痛对策
制定实施标准
针对分娩镇痛的争议,应制定实施标准,明确适 应症、禁忌症、实施时机、药物选择等,以确保 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政策与培训
政府和医疗机构越来越重视分娩镇痛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和培训活动,以提 高医护人员的镇痛技能和意识。
分娩镇痛的多种方法
非药物性镇痛
药物性镇痛
联合镇痛
自然分娩镇痛
家庭化产房
使用非药物性方法来缓 解分娩疼痛,如呼吸法 、按摩、水中分娩等。
使用药物来进行分娩镇 痛,如肌肉注射麻醉性 镇痛药、硬膜外阻滞等 。
分娩镇痛管理制度

分娩镇痛管理制度1.目的:进一步规范分娩镇痛相关诊疗行为,提升产妇分娩镇痛水平,提高围产期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母婴安全。
2.使用范围:麻醉科、产科。
3.定义:分娩镇痛技术,是指椎管内分娩镇痛技术,主要包括硬膜外腔镇痛、蛛网膜下腔镇痛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镇痛等诊疗技术。
4.内容:4.1 设备设施要求4.1.1 基本设施(1)分娩镇痛均在产房进行;(2)产房在消毒、设备和管理上与手术室相同。
4.1.2 基本设备分娩镇痛应配备的基本设备包括:(1)多功能监护仪;(2)供氧设备包括中心供氧/氧气瓶、鼻吸氧管、吸氧面罩;(3)吸引设备包括负压吸引器、吸引管、吸痰管;(4)椎管内镇痛穿刺包、脉冲式镇痛泵;(5)胎心监护仪、新生儿抢救复苏设备;(6)抢救车,包括抢救物品及药品;(7)气管插管设备包括喉镜、气管导管、口咽通气管、喉罩、困难气道器具等;(8)医疗区域内具有麻醉机和除颤器等。
抢救设备由专人负责维护、定期检查并做登记。
4.1.3 基本药品具有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基本药品和处理意外或并发症的应急药品:(1)静脉输液用液体;(2)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等;(3)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4)急救类药品:阿托品、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咪达唑仑、脂肪乳剂等;(5)消毒液。
毒麻药管理按照国家规范要求执行。
所有药品由专人负责维护补充、定期检查并做登记。
4.2 人员配备要求4.2.1 麻醉科医师至少一名(1)具有麻醉专业医师执业证书,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获得本院麻醉分级授权,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2)富有临床麻醉工作经验,独立处置妇产科手术、麻醉意外的抢救;(3)分娩镇痛专业培训合格,可以和产科医师配合独立进行分娩镇痛工作;(4)富于合作精神,可以与产妇、近亲属及工作同事良好沟通。
4.2.2 助产士两名或助产士一名、产科护士一名(1)具有助产士资格证书或护士资格证书;(2)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考核合格证》;(3)可以配合产科医师进行产程护理;(4)有配合麻醉医师经验,对于接受麻醉性分娩镇痛产妇的产程有处理经验;(5)有相当的新生儿抢救治疗经验,可以协助儿科医生进行新生儿抢救工作;(6)熟悉抢救设备及药品的使用;(7)经医院椎管内分娩镇痛相关系统培训合格。
分娩镇痛技术产程中应用制度

分娩镇痛技术产程中应用制度一、分娩镇痛的目的: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母婴安全二、分娩镇痛人员设置(一)人员配备:1、麻醉科医师至少一名:(1)具有麻醉专业医师资格证书及执业证书。
(2)至少3年临床工作经验,能够独立处置妇产科手术、麻醉意外的抢救。
(3)经过相关的分娩镇痛专业培训,可以和产科医师配合独立进行分娩镇痛工作。
2、妇产科医师(1)具有妇产科专业医师资格、执业证书。
(2)具有处理产程的相关经验,了解椎管内分娩镇痛的相关知识。
3、助产士或护士数名:(1)具有助产士资格、执业证书或护士资格、执业证书。
(2)可以配合妇产科医师进行产程护理。
(3)了解椎管内分娩镇痛相关知识,可以配合麻醉医生实施镇痛。
(4)有新生儿复苏经验,可以协助儿科医生进行新生儿抢救工作。
(5)熟悉抢救设备及药品的使。
(二)麻醉医师工作职责1、24h进驻产房2、进行镇痛前的评估工作3、向产妇及家属介绍分娩镇痛的相关情况,告知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4、遵循椎管内分娩镇痛诊疗常规进行操作5、提供良好的镇痛服务。
6、完成分娩镇痛的记录、登记等工作。
三、工程流程四、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操作规程与管理规范(一)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估计可行阴道分娩,产妇自愿进行分娩镇痛而无禁忌证者。
2禁忌证:包括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1)麻醉方面:①椎管内阻滞禁忌证②ASAⅢ级及以上③血小板小于8万者④情绪高度紧张不合作者(2)产科方面:①产道异常、头盆不称等选择性剖宫产者有阴道分娩禁忌证②多胎妊娠③潜伏期末羊水二度以上粪染者怀疑胎儿宫内窘迫④产前出血未查明原因者(二)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操作规程1、产妇自愿申请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产科医师进行评估,无产科禁忌证。
2、麻醉医师进行镇痛前评估。
3、麻醉医师向产妇及家属交待分娩镇痛的利弊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在取得产妇及家属同意后签署同意书。
4、镇痛前准备:开放上肢静脉输液,连接监护仪,监测心电、无创血压、脉搏、血氧等各项生命体征。
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与产程管理

分娩镇痛(无痛分娩)目录一、分娩镇痛的意义及现状二、产时管理及服务模式的探讨三、医务人员必备的素质及技能四、助产人员掌握的适宜技术五、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六、产程管理七、小结一、分娩镇痛的意义及现状分娩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和其他产妇疼痛呻吟声的不良刺激,均会导致产妇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增加,使宫缩抑制和子宫血管收缩,最终出现产程延长、酸碱平衡失调和胎儿窘迫等母儿不良后果,因此,应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无痛的分娩环境。
据调查,产妇分娩过程中90%以上有恐惧一紧张一疼痛综合症。
分娩镇痛在于最大程度地减少产妇痛苦,给产妇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分娩镇痛是优生医学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文明的进步;帮助产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自然分娩才是正常的分娩途径,剖宫产是异常情况的补救措施。
剖宫产虽然不会疼痛,但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如:胎儿肺内羊水排除不彻底,胎儿感觉统合失调。
产妇并发症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外孕、月经不调等。
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疼痛给母婴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关爱女性疼痛,关爱人类生殖健康,也是麻醉理论和技术的目标。
2002年美国产科医师协会认为,分娩疼痛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主张只要没有禁忌症,应根据产妇意愿决定何时进行分娩镇痛。
长期以来,剧烈的产痛被视为分娩的正常过程而被忽视。
作为文明产科的标志,减轻和消除产痛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自1847年妇产科医生 Simpson第1次将氯仿成功用于减轻分娩疼痛以来,该项技术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
近几年来,麻醉医生、产科医生及助产士之间一直在讨论、研究如何使分娩镇痛更加完善,并尽可能不影响产程及胎儿。
目前分娩镇痛方法已基本能满足这些要求。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分娩镇痛率高达90%以上,中国分娩镇痛率不到1%状况正在逐年改善,现多采用硬膜外置管,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其镇痛起效快,且持续时间可延长,产妇可以根据疼痛程度,自己启动镇痛泵,灵活、及时有效、药量个体化。
宫缩痛消失后,恐惧感消失,保持了体力,有一定心理治疗作用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娩镇痛(无痛分娩)目录一、分娩镇痛的意义及现状二、产时管理及服务模式的探讨三、医务人员必备的素质及技能四、助产人员掌握的适宜技术五、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六、产程管理七、小结一、分娩镇痛的意义及现状分娩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和其他产妇疼痛呻吟声的不良刺激,均会导致产妇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增加,使宫缩抑制和子宫血管收缩,最终出现产程延长、酸碱平衡失调和胎儿窘迫等母儿不良后果,因此,应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无痛的分娩环境。
据调查,产妇分娩过程中90%以上有恐惧一紧张一疼痛综合症。
分娩镇痛在于最大程度地减少产妇痛苦,给产妇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分娩镇痛是优生医学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文明的进步;帮助产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自然分娩才是正常的分娩途径,剖宫产是异常情况的补救措施。
剖宫产虽然不会疼痛,但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如:胎儿肺内羊水排除不彻底,胎儿感觉统合失调。
产妇并发症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外孕、月经不调等。
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疼痛给母婴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关爱女性疼痛,关爱人类生殖健康,也是麻醉理论和技术的目标。
2002年美国产科医师协会认为,分娩疼痛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主张只要没有禁忌症,应根据产妇意愿决定何时进行分娩镇痛。
长期以来,剧烈的产痛被视为分娩的正常过程而被忽视。
作为文明产科的标志,减轻和消除产痛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自1847年妇产科医生 Simpson第1次将氯仿成功用于减轻分娩疼痛以来,该项技术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
近几年来,麻醉医生、产科医生及助产士之间一直在讨论、研究如何使分娩镇痛更加完善,并尽可能不影响产程及胎儿。
目前分娩镇痛方法已基本能满足这些要求。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分娩镇痛率高达90%以上,中国分娩镇痛率不到1%状况正在逐年改善,现多采用硬膜外置管,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其镇痛起效快,且持续时间可延长,产妇可以根据疼痛程度,自己启动镇痛泵,灵活、及时有效、药量个体化。
宫缩痛消失后,恐惧感消失,保持了体力,有一定心理治疗作用的效果。
同时,由于麻醉剂的松弛作用,松弛子宫平滑肌.加速了产程的进展。
二、产时管理及服务模式的探讨欧洲一些国家自70年代末期即对产时的医疗护理常规进行客观评价。
1979~1980年美国Dr.Klaus在危地马拉开展Doula陪产的研究,1983年在美国推广,1993年出版“Mothering the mothers”,全面介绍产时保健新模式。
80年代发达国家普遍开展分娩镇痛,总结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分娩镇痛经验,开展了心理、非药物及药物镇痛,使分娩进展更健康、更松弛。
1994年英国卫生部提出改变“产时服务的要求”。
1996年1月,WHO出版了“正常分娩监护实用守则”,对产程中各种措施进行了评价。
(一)产时服务新模式1、目的帮助母亲克服危险,安全幸福地将一个新生命带到世界上来。
2、服务原则服务观点:以人为本,以产妇及她们的胎婴儿为主体。
服务方法: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尽责、明确、明智地应用目前最好的证据来决定每个病人的治疗方案。
(Evident Based Medicine)3、服务管理(1)为孕产妇提供温馨、舒适、清洁、宁静、安全、有教养、尊重隐私的环境。
(2)由具备正确服务观念、良好心理素质及技术素质的医生、助产人员提供高质量、友善的服务。
(3)以孕产妇为主体,所有服务要向孕产妇及家属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让他们知情选择。
(4)提供Doula或其他分娩陪伴者,与家属一起陪伴产妇完成分娩过程。
(5)医务人员提供专人全程服务(一对一全程服务)。
(6)实施WHO有用的鼓励使用的分娩服务措施。
(7)严密观察产程中母婴状况,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所有医疗处理必须要有充分依据。
(8)对每一位产妇提供分娩镇痛服务,最大限度地减轻分娩疼痛。
三、医务人员必备的素质及技能(一)有正确的服务观点,以人为本,尊重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量和友好服务。
(二)能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将个人的专业知识与最好的临床科学证据结合,权衡利弊、结合孕产妇的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人际交流技巧。
(五)具备责任心、同情心,善待孕妇、胎儿及家属。
(六)具备健康教育能力,能对临床实践进行科研,寻找最好的证据(The best evident)。
(七)、具备产科、新生儿科急救知识及技能,保证母子平安。
对产时服务模式有正确的认识。
四、助产人员掌握的适宜技术(一)确定临产时间(二)产程中的全面支持1、心理支持:使产妇能充满顺利分娩的信心。
2、生理支持:产力、产道、胎儿、精神是分娩的四大要素。
3、体力支持:4、精神支持:包括心理保健、分娩镇痛、丈夫陪产、鼓励等。
5、技术支持:熟练而安全的技术服务,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及安全感。
(三)产程及母婴状况的观察(四)分娩镇痛(五)关于会阴侧切五、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一)非药物镇痛(鼓励和提倡使用)陪产水中分娩精神预防性镇痛拉玛泽按摩水针针灸或电针(韩氏镇痛仪、探丝)自我帮助的方法:a、宫缩间歇期间保持活动,这会帮助产妇对付身体上的疼痛,宫缩时采取产妇认为舒适的姿势。
b、设法尽量保持上身直立,这样胎头能稳固地顶在子宫颈上,促使宫缩更有力并且对子宫颈张开也更有效。
c 、集中精力于自己的呼吸,使自己平静并且尽量不去想宫缩。
d 、在两次宫缩的间隙要放松,以节省体能到需要时使用。
e 、借助唱歌、低声呻吟、叹气等以减轻疼痛。
f 、注视与一个固定的地方或物体以帮助脑海中忘掉宫缩这件事。
g 、一次宫缩时,不要想接下去又会有多少次宫缩。
h、可以把宫缩想象成浪涛或对孩子的一次爱,越过这些浪涛或对孩子无数次爱以后就可以得到心爱的婴儿了。
i、可以将子宫想象成倒置的花苞,每次宫缩时花苞就绽放一些,直到花完全绽放心爱的宝宝就来到人世同父母见面了。
j、要经常排空小便,以使胀满的膀胱位置占据应属于胎儿的空间。
(二)药物镇痛吸入性镇痛静注药物镇痛椎管内分娩镇痛会阴阻滞宫颈旁阻滞1、椎管内分娩镇痛连续性硬膜外镇痛(CIEA)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微导管连续脊麻镇痛(CSA)脊麻-硬膜外联合镇痛(CSEA)可行走的硬膜外镇痛(ambulatory or walking epidural(1)产程中镇痛的优点a.产妇可以从容的参与整个产程的过程b.在清醒的情况下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c.消除了对产痛的恐惧感d.硬膜外镇痛可以阻断交感神经,减轻母体循环的后负荷。
对有妊娠合并症的产妇有利。
(2)选择分娩镇痛的适应证a.无剖宫产适应证b.无椎管内麻醉的禁忌证c.产妇及家属自愿接受分娩镇痛技术(3)分娩镇痛禁忌症硬膜外阻滞禁忌症及产科异常情况,如:脐带脱垂、持续性宫缩乏力或宫缩异常、前置胎盘、头盆不称及骨盆异常等。
(4)分娩镇痛的环境分娩镇痛的环境最好是家庭化待产室——舒适、温馨、宁静、安全。
产妇身着棉质、宽大、舒适的睡袍,鲜花、宝宝画片、玩具等人性化的服务可辅助增加镇痛效果。
(5)理想的分娩镇痛应具备a.对母婴影响小;b.给药方便,起效快而作用可靠,满足整个产程的镇痛需求;c.避免运动神经阻滞,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d.产妇清醒可参与分娩过程;e.必要时可满足手术的需要。
f.椎管内镇痛由于具有镇痛效果确实,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对中枢神经无抑制作用,可控性强,并能得到产妇的配合等优点,通常被认为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6)产房需配备的抢救用品及监护设备a.氧气、麻醉机、吸引器、心电监护仪b.麻醉药物和常用抢救药物c.麻醉抢救设备: 喉镜、气管导管、牙垫加压呼吸囊、吸痰管d.麻醉器械:穿刺包、自控泵六、产时管理(一)第一产程管理产妇规律宫缩进入产房,产妇自愿提出申请,助产师与麻醉医师联系,安排最佳镇痛时间。
合理选择时机:宫口开2--3cm,先露S=-1以下为佳。
近期国内文献报道:实施分娩镇痛时,宫口开2--3cm,胎头位置至少低于坐骨棘连线上方1.0cm。
美国妇产科指南:A、分娩镇痛不应等到宫口开到2-3cm才镇痛,只要疼痛开始就应进行镇痛;B、分娩镇痛在第二产程>3小时不定为第二产程延长。
分娩镇痛前准备:无产科及麻醉禁忌症并签订分娩镇痛同意书。
血常规检查、常规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检查。
在镇痛前嘱咐排尿,开放静脉,摆好体位;与麻醉科医师一起核对所使用的镇痛药物并作好协助工作;安置胎心监护以检测胎心及宫缩情况安置心电监护以监测心率、血压计氧饱和度等情况分散孕妇注意力,减少孕妇的痛苦麻醉操作完成后观察30分钟,严格控制给药量,阻滞平面控制在T10以下。
积极对症处理椎管内神经阻滞本身的并发症,如低血压,呼吸抑制,局麻药中毒,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等。
密切观察宫口扩张和先露下降情况(1~2h行1次肛诊,必要时行阴道检查)积极监测胎心和了解宫缩的变化情况持续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宫缩强度、产妇血压及胎心变化并填写分娩镇痛记录单。
早期可行人工破膜,加快产程必要时可行阴道引产及时排尿、必要时行导尿,以防止尿潴留的膀胱影响胎头下降适时指导孕妇转换体位以调整胎位,保证产程顺利进行如出现宫缩无力积极使用催产素,降低局麻药的浓度,积极的产程管理。
(二)第二产程的管理停止使用麻醉镇痛泵,以利于产妇有效地使用腹压;近期国内文献报道:采取较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方法,既保证镇痛效果,又不影响产妇向下屏气用力,有利于产程的进展。
助产士应正确指导产妇在宫缩是向下排便式屏气,宫缩间隙时学会全身肌肉放松,利于体力恢复,并加速产程的进展;同时准备好接生用的产包,一次性敷料和接生衣以及产妇的会阴消毒和体位等准备工作;检查新生儿急救与复苏的装置备用完好状态,及时正确有效完成接生工作;随时关心产妇及时给予心理支持;正确进行新生儿Apgar评分和护理,以防新生儿意外的发生许多研究表明积极合理使用缩宫素可缩短第二产程及时导尿,以防止尿潴留的膀胱影响胎头下降做好心理护理,恐惧心理消除,始终保持清醒状态,能够积极的与医生配合,加大了阴道分娩的成功率。
必要时可采取阴道助产的方式尽快结束分娩。
(三)第三产程的管理及时正确使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每半小时按摩子宫,促进宫缩,避免宫腔积血同时正确估计出血量按时完成早吸允和早接触工作,以促进子宫收缩和母子感情的加深及时协助产妇排尿,做好卫生及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分娩完毕观察2小时无异常拔出硬外导管按时完成早吸允和早接触工作,以促进子宫收缩和母子感情的加深及时协助产妇排尿,做好卫生及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第三产程结束观察2小时带泵回病房,次日抜泵。
分娩完毕观察2小时无异常拔出硬外导管(四)采取预防措施,促分娩镇痛成功文献报道,低浓度局麻药配伍镇痛药联合应用,既可缩短起效时间、加强镇痛作用,又可减少两种药物各自的用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产程镇痛中的行走安全非常重要,在每次给予镇痛药前后,都应检查产妇的运动和平衡功能,以防出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