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青岛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青岛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青岛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青岛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是青岛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面向新世纪,承借2008年奥运伙伴城市带来的良好契机,青岛旅游业应如何求得更大的发展?本文主要从政府、旅游企业、旅游从业者、旅游商品、交通以及景区等方面,对青岛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分析总结出了旅游业现如今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青岛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发展策略。

关键词:青岛; 旅游业; 发展现状; 发展策略

说起青岛这座城市的定位,相信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说出“旅游休闲城市”。说实话,依海而居,与海相伴的青岛,理应成为这一产业的佼佼者,毕竟在很长的时间里,靠着自然气候和崂山、栈桥、八大关、五四广场,甚至新建的海洋世界、奥帆基地等传统优势,青岛作为首批优秀旅游城市的形象地位难以撼动,而由此带来的经济拉动也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随着新世纪中国旅游业黄金发展期的到来,各地扶持和发展大旅游的步伐明显加快,相比之下,不说已进入旅游总收入千亿元俱乐部的上海、北京如何,不在15个副省级序列的地级市苏州和无锡,就像他们的制造一样,旅游收入也远超青岛,而邻居大连,其产业的规模、档次、品位、速度等,都让青岛感到了压力。

1.青岛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1.1青岛旅游业的发展追溯

青岛有史可查的旅游活动可追溯到古代的帝王巡游。春秋时期,齐桓公、齐景公都曾坐船巡视游琅琊,齐景公还坐船游胶州少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五次大规模巡游,其中三次来到现青岛地域的琅琊台。汉武帝也曾多次来到琅琊、东莱山以及不其城等地。此外,吏宦游、买卖商游、文人漫游和宗教云游一度也成为青岛地区古代旅游的特色。

1906年,大批由德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派出的医务人员对青岛海滨环境、卫生和游泳条件进行了考察,一致认为青岛

是中国沿海乃至亚洲最优秀的游泳和疗养地,旅游者更是从亚洲和世界各地慕名而至。清末民初,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城市景观和旅游业相关条件形成,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快速发展,零星的旅游活动逐渐催生出旅游业这一行业,旅游业由此发端。

清末民初,青岛在旅游业中实施了必要的开发,对城市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建造海水浴场,打造消夏避暑的度假风格,建造旅馆等旅游服务设施,完备旅游交通运营体系。直至1930年青岛有了自己的旅行社,随后几年,青岛中国旅行社的经营范围开始扩张,既办客运,又办货运;既办招待所、旅馆、饭店,又代办火车上的餐饮;既组织国内旅游,又组织国外观光;既代办出国手续,又发行旅行支票,并牢牢抓住大型会议的机会开展业务。

青岛,作为海滨旅游度假避暑疗养胜地,闻名遐迩,名躁海内外,提起海滨旅游度假,已是非青岛莫属。

1.2青岛旅游的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也逐步发展起来,尤其进入21世纪,旅游已成为大众一种休闲的娱乐方式,而青岛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坚持以严格保护,合理开发,依法管理,永续利用为原则,以海滨风光、崂山名胜、历史名城、休闲度假为主题,坚持高起点、高品位、有特色、出精品,逐步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使青岛的旅游城市形象和特色更加突出。青岛旅游业正逐步发展成以沿海海滨带为主体,以滨海城市组团、旅游景区、度假区为重点,延伸辐射陆域纵深和近岸海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机整合,构成了“一线、两翼为重点,城、海、山、陆联系互动”的总体发展格局。

青岛旅游资源丰富,而作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青岛的旅游业不仅是青岛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青岛的旅游服务体系也内容全面、功能完善,特别是承借奥运契机以来,万豪、雅高、洲际等国际品牌纷纷进驻青岛,使青岛的旅游业逐步走向国际化。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352家旅行社,星级酒店160家,A 级景区数量高达47家,同时,青岛的旅游交通服务也已做到便捷畅通。

但是青岛缺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人文资源,对国际游客缺乏强烈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青岛虽对国内游客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但因对国内旅游所产生的

效益不够重视,加之各项指标呈下降趋势,使青岛的国内旅游业出现了一种“隐性衰退”的现象。因此,青岛的旅游业亟需科学的管理、引导与调控,否则将影响青岛旅游业的整体形象。

2.青岛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2.1大型项目的建设

近年来,青岛投巨资建设了相当多的大型旅游项目,如青岛海底世界、宝龙乐园、方特梦幻王国等,海底世界创造了日进账191万元、投资回报率200%、两年收回投资的神话。至此之后,动辄投资过亿、过10亿、过几十亿的旅游项目,在海岸一线和城市内部鳞次栉比。青岛银海国际游艇俱乐部投资3亿元、小珠山主题公园投资过10亿元、青岛极地海洋世界总投资12亿元、排除奥帆中心因奥运而生的建设成本,为完善场馆赛后利用功能而正在追加的投资,据说将达到几十亿。无可厚非,大项目的出现,一度为青岛几十年来一直秉承的“靠天吃饭”的本色旅游,接连投下波澜“有”惊的问路石,但是,近几年的发展表明,除了从没见过大海的内地游客,会为青岛的秀色可餐惊艳,只要稍具一点旅游资历、对青岛整个城市状貌身临其境过的任何人,还是会对青岛旅游提出这样那样的挑剔与质疑。与投资额度一路攀高极不相符的,是游客的“旅游幸福感”并没有因为这种大投资而获得持久的、生动的、刻骨铭心的高回报。很多游客这样说,“栈桥一看、崂山一转、喝喝啤酒、吃吃海鲜,差不多就可以打道回府了,其他没什么吸引我的。”

早在几年前,专注于城市旅游经济研究的学者、青岛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田克勤已经敲过警钟:“旅游大项目不等于高端旅游,所有大项目都有盛衰周期,三五年内可能不错,那5年、10年之后呢?是不是今年建10亿的,明年20亿的、后年50亿、100亿,一路水涨船高下去?青岛730公里的大陆岸线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不能简单地建满建筑,这个问题值得人反思。对旅游业来说,大项目是其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根本。但是大项目存在高风险,一旦项目存有雷同、市场遇冷、品牌式微,势必场馆闲置,投资回报成空。在动辄几十亿的大项目纷纷上马的今天,一个问题萦绕于心:青岛旅游市场的总需求究竟有多大?

大项目是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特色是它的魂。在研究员徐新明眼中,“用

创新思维探索文化资源向文化、旅游和体育产业转化的有效途径”,深刻挖掘电影、建筑、崂山道教文化传说和奥帆之海的独特性遗产,就能令青岛旅游获得令人惊艳的斐然业绩。

2.2旅游纪念品面孔依旧、缺乏创新,市场混乱

旅游纪念品是一座城市永恒的记忆,青岛旅游纪念品缺乏是一个老生常谈、长年不得解决的问题。本土公司“金海”的实力不可谓不强,2008年奥帆赛期间,这家公司设计的3款纪念品被青岛奥帆委相中,奥帆委授予它使用奥帆赛、残奥帆赛标识及“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帆船委员会(青岛)”的权利,成为奥运礼品的定点供应商。但青岛市面上依然不见做工精良、设计新颖、价格适中的高中端旅游纪念品。在我们诟病青岛旅游纪念品“面孔依旧、沉闷依旧、尴尬依旧”的同时,却不知一家以创意产品研发设计为核心竞争力、研发实力居全国同类企业前列、设计生产出青岛市面上70%-80%节庆纪念品礼品的公司,一直受到当地管理混乱的旅游产品销售市场无规范诚信可言的伤害。青岛高科园金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征、一名土生土长的青岛汉子,甚至不惜抱着背井离乡的打算,只为换得一息生存空间。“其实不是没有产品可卖,高中低各个消费层次的产品都能生产出来,只是市场混乱。”在工艺品这行摸爬滚打了10多年的徐征,能够攻克浒苔纪念品生产研发中的种种技术难关,但是对于公司外部生存环境的抗争,怎么努力效果都几乎为零。损失掉一个“金海”很可能只有徐征一个人心疼,但是损失掉一个以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产业的崛起,产业链缺失酿成的行业损失,谁能承担?为什么青岛没有为企业做好信息平台服务的行业协会?为什么青岛也没有像义乌那样不嫌弃小商品的行业主管部门?

2.3旅游季节性明显,对外宣传不足

众所周知,青岛的旅游存在着明显的淡旺季,还是对青岛市情“门精儿”的出租司机感受最深:“11月以后,再去极地海洋世界周围,跑几圈也拉不到一个人。极地里面再暖和,外地游客不来青岛,你项目再精彩、打折让利再狠都没用。”而对于一年四季都在青岛生活的本地市民而言,偏要在天寒地冻时节一而再再而三地光顾,理由足够强烈吗?毕竟大家都认可,越是身边的景致越容易被忽略。“从11月到次年5月,青岛的旅游冬季太漫长了。”青岛市信息中心研究员徐新明长叹,显然对这位长时间关注青岛旅游领域的老人而言,这个“冬

天”并不仅仅直指物理气候。“冬冷夏热,晚上冷白天热,北边冷南边热”,是对青岛旅游季节落差大、引人入胜的娱乐休闲项目少、旅游资源偏安海岸一线分布不均等软肋的直观总结。投资各25亿元的海泉湾项目和宝龙城市广场项目,出发点都是为了改变季节性的局限,实现“淡季不淡”。但是,长久以来在世人的普遍认知中,青岛乃是消夏避暑胜地,青岛旅游大项目推陈出新的速度和青岛对外宣传推介的力度、频度,至今仍没能改变人们的固有思维定势。1899年建市的大连比1891年建置的青岛小了8岁,然而在借助旅游推广城市品牌的宏观高度和精彩迭现的旅游单品的微观布局上,“弟弟”比“哥哥”多走的不是一步两步。看来,旅游业的特殊性体现在它是城市整体营销的手腕之一。做好旅游宣传除了对旅游产业本身产生回馈,其根本目的在于让世人“知晓”、“走进”、“了解”和“投资”一座城市,为整个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服务。青岛城投集团副总经理卜笑华曾说,“旅游项目其实没有季节性之分。如果有,那肯定是温暖得不够、舒适得不够、豪华得不够、丰富得不够。条件达到了,游客自然会来。”

2.4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及管理有待提高

导游是旅游业的第一线接待员,整体素质的好坏、服务质量的高低,严重影响旅游企业的社会声誉,也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形象。近年来,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导游队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人们加入导游队伍, 使导游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能力素质、劳动关系、市场环境、管理机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我国导游职业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导游的社会评价已降至前所未有的低点。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导游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一些潜在矛盾及深层问题,已严重阻碍了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许多学者都认为,导游生存环境的恶劣,源自于旅行社数量的庞大及导游人数的众多,从而形成许多不规范的竞争行为。在青岛乃至全国导游队伍中,素质结构不尽合理,学历层次偏低,这也使得青岛旅游业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旅游投诉过多等,另外,青岛市对专兼职导游管理方面的疏忽,造成了旅游市场的混乱,从而引起诸多问题。

市信息中心研究员徐新明曾感慨,每次去云南,看见云南导游火车转客车、客车转景点、景点转购物、购物转餐饮、西双版纳转丽江……这种跨服务门界、

跨全省地域、无服务缝隙的准确衔接,他都会对青岛导游的职业素质,生出恨铁不成钢的无可奈何。“景点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他们有一种讲解范本,能够把每块石头背后的典故、传说、故事,给你讲得淋漓尽致,风生水起。虽然带游客购物、收受店家回扣的事也是公开的行规,但是毕竟有所忌惮。因为云南省省长曾经撂下过这么一句话:‘谁敢砸了云南旅游的牌子,我就敢砸了他的饭碗’。相比之下,青岛导游界太懒散了。”

2.5旅游交通设施有待完善

曾有个北京游客来青岛旅游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开车进了青岛,就像入了迷宫。不到目的地,根本看不到在其他旅游城市很常见的‘前方距某某景区还有多少米’的标志牌。整个城市既没有海边小城的宁静惬意,也没有现代化大都市的繁华时尚,两不靠谱。整个城市的交通规划问题仍值得人商榷。

夜晚的城市交通并不完善。青岛的公交车在20∶30左右基本上就不再发车,有少部分公交线路营运的22∶30,在此之后路上很难遇到公交车。而出租车在夜晚收费比日间更贵,这就使得一部分低收入游客丧失。另一方面,交通要道环境美化力度不够。流亭机场作为青岛惟一的民航机场,其所在的城阳区周边环境并不理想,不是煤炭场地,就是破旧的老楼,从机场驶往市区的必经的李沧区,环境更是脏乱差,不仅绿化上与市南区存在差距,就连最基本的城市市容的整洁都不能保证。这给青岛的旅游经济带来很坏的影响。如今,又因青岛修建地铁等原因,道路破坏严重,交通堵塞问题突出。在城市交通规划方面,青岛市仍存在重大问题需亟待解决,否则会继续影响青岛旅游业的发展。

2.6旅游景区环境问题

自青岛进入旅游旺季,在沿海各景区就能看到众多游客尽情嬉戏于沙滩、海浪,海岸线上一片热闹景象,但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仍十分令人担忧,如旅游大巴聚集乱停现象、乱踏草坪乱丢杂物等,在沙滩上经常能看到许多吃完的玉米棒、碎泡沫、垃圾袋、、、。如果不能解决旅游产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青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则会十分不利。近期在青岛沿海一带出现了大量的浒苔,自五四广场到栈桥附近的第六海水浴场到处可见其身影,给浴场内游玩的游客带来了诸多不便,破坏了景区整体的美感,降低了游客出游的雅兴,如诸如此类环境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对青岛旅游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

3青岛旅游业存在问题分析

3.1政府缺乏长远规划,大型项目投资频繁

政府应实施规划决策制度化,改变由“政府主导”所导致的规划怪胎现象,应以法律法规、管理者、专家以及公众四方的规定与建议为依据,吸取广大公众的智慧,已作出合理长远并有利于青岛旅游业发展的规划,切忌急功近利,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青岛旅游长期的一种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在今后的发展中,政府应对旅游大型项目的投资与建设做到慎重考虑,必须经过慎重的考核,在经过多方探讨之后作出决定,而不应盲目的一味的投资建设,而忽视了它所将带来的长远的经济效益等,在投资像宝龙乐园、方特梦幻王国等诸如此类项目前,应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它的整体的长久发展做出详细的分析,进行周密的市场调研等,然后通过举行听证会等,听取专家、公众等的意见,方可决定是否该投资。

3.2旅游行业进入门槛低,从业者“参差不齐”

众所周知,中国旅游行业的现状十分令人担忧,而旅游从业者作为旅游行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显得尤为重要,但旅游行业的准入门槛偏低则造成了旅游行业整体发展速度缓慢与落后,造成了旅游从业者各方面参差不齐的现象,而青岛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从业者队伍异常庞大,此现象尤为明显,旅游从业者的素质整体不高,给游客带来诸多不满,导致游客投诉过多,进而严重影响了青岛的旅游形象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必将造成恶性循环,进而影响旅游经济,甚至青岛的整体发展。

3.3偏重于开发的速度,忽略了环境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的普及化大众化,各个城市都想争夺旅游市场这块大饼,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争相开发新的旅游资源,以达到吸引游客前往的目的,但这种只注重开发速度的做法往往忽视了环境的保护问题,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青岛在进行某些景区开发或者项目建设时,对景区的环境或者旅游项目周边的环境造成了造成诸如水污染、垃圾乱堆的现象,或破坏了景区的风貌、冲淡了游客游览的意境,既破坏了景区的美感又对其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影响。

3.4对旅游商品缺乏严格管理,造成市场混乱

青岛对旅游商品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对相关企业等的管理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参考,造成了旅游商品市场秩序的混乱,高端的旅游纪念品缺乏,大量的仿造的旅游商品盛行,导致青岛旅游商品市场的整体发展落后,效益低下,而对旅游商品的创新也缺乏鼓励等,造成旅游商品市场的恶性循环,而相关旅游商品企业经营困难,进而影响了青岛的旅游经济。如在栈桥,卖低级旅游商品的小商小贩过于“活跃”,导致城管工作人员对其也无可奈何。

4青岛旅游业发展策略

4.1政府应加强旅游公共服务意识

4.1.1基础性旅游公共服务

它是政府公共部门生产的、提供全体社会成员平等消费和享有的无差别公共服务,因此政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应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交通运输设施设备、公共景观和环境建设、交通和景区旅游集散点的休憩设施等;其次,完善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如加强旅游目的地道路与旅游设施标志系统、旅游客服中心及旅游资讯发布系统等;再次,改善和加强旅游公益事业,加大旅游教育培训工作,促进旅游就业、扶贫等。

4.1.2市场性旅游公共服务

既能满足公共需要,又能满足企业和个人的需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对旅游公共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如制定区域性旅游开发规划等;其次,加强旅游公共安全保障,如完善旅游安全监测和预警及旅游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救助等;再次,加大旅游交流、合作与宣传的力度,如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宣传、举办大型旅游公益活动等。

4.1.3管理性旅游公共服务

即政府为了维护旅游经营公平、建立合理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等而进行的管理性服务,政府应注意如下方面:首先,对从事旅游经营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必要的市场准入考核及年审等,如旅行社必须有旅行社经营许可证方可营业;其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切实为游客服务等;再次,政府要协调相关的非政府组织来开展合作,如通过旅游行业协会来进行管理等。

4.2树立大局观念,整体意识,突出重点,形成特色

青岛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应树立全局观念,做到各个方面协调统一,以已有

的青岛旅游资源优势为基础,在整体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上,选择其中最重要的资源或者旅游项目进行重点的开发与保护,不断创新,结合秀丽的山海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风格迥异的多国建筑、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形成青岛旅游独一无二的特色,以吸引国内外游客。

4.3提高从业者的服务意识及整体素质,以吸引回头客

青岛可以通过提高旅游从业者的准入门槛,来提高旅游者的整体素质,以促进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对旅游旺季的专兼职导游员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制定相关的法规制度,以此规范导游员的行为,定期对其进行旅游培训或者举行大型的旅游专家座谈会等,以提高旅游从业者的服务意识及自身素质,尽量对游客做到服务尽善尽美,让游客满意,减少旅游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来吸引回青岛的回头客。

4.4青岛旅游的整体发展要重视夜经济

青岛农大教授董雅娟曾说:“白天栈桥、崂山逛一逛,晚上就窝在宾馆里睡大觉,这一点不假,时间一长我就发现,吃了晚饭就不知道干什么了。”与强大的消费能力相比,青岛的商务、娱乐休闲还缺乏完善的配套系统,青岛可以借鉴国外的24小时店和北京、上海等地的做法,在今后建设各种酒店、场馆时,要尽量做到怎么能让游客进门后无论是吃喝住行娱乐购物都不用出门,也可根据消费水平的不同制定不同档位的娱乐消费项目。同时青岛极地海洋世界三期工程—极地SEABAR酒吧街,也即将填补青岛酒吧高端市场的空白,成为促进青岛海文化、夜文化发展的新亮点。

4.5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规划,力求达到双赢

青岛旅游资源量多质高、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客源分布在空间上相互重叠,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资源和客源的双重优势,并且其他部门资金充分,旅游需求大,具有建设成为面向多方服务的,具有多种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结构和多种服务设施结构的综合旅游区的条件,应该优先开发,但也要处理好旅游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处理好充分有效利用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使旅游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使得旅游全方位发展。

4.6发展新兴优势产业,进行目的地品牌营销

青岛作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形象虽已根深蒂固,但越来越多曾经来过青岛的游

客都感觉失望,“青岛的旅游元素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崂山一带,但这两个地方旅游消费并不能很好地沉淀下来,洗个海澡,看看周边景色,基本上一天就可以玩完走了。”青岛旅游景点协会副会长隋旭光曾如是说,因此,青岛应在传统旅游产业的基础上,发展新兴优势产业,做到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素质提高、产业领域扩张,而蓝色海岸作为青岛的宝贝,我们应将节能减排、环保、低碳甚至零碳运用到旅游行业中来,通过发展新兴优势产业来弥补现在的不足,使其得到一个更高的高度,这是蓝色经济进一步的意义。

同时,青岛应加强品牌营销战略,打造国际品牌,让旅游成为青岛在国际上的一张明信片,政府、企业甚至于个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4.6.1广告促销

通常情况下,目的地品牌促销多以大众媒体广告为主,特定媒体广告为辅,因此,青岛可以选择本地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刊等进行密集式的广告促销。

4.6.2关系促销

公共关系是目的地品牌营销中最重要的手段,青岛政府或者旅游企业可以通过进行数次的大型公关促销活动,邀请公关专家来策划“大手笔”的公共活动,使青岛的旅游形象在相关地区产生“轰动”效应。

5.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城市旅游功能的日益凸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快速发展,使青岛的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出现了诸如旅游从业者素质低下、旅游商品市场混乱及旅游景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青岛市只有通过政府、旅游企业、旅游从业者等多方面的努力,通过解决旅游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方能推动青岛的旅游业发展达到巅峰。

参考文献:

[1]王建功.青岛旅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02

[2]王顺.放眼青岛-旅游篇[N].青岛: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6-11

[3]张韶天.青岛旅游业思考[J].北京:招商期刊,2008(21)

[4]江玉英.青岛旅游业分析[J].山东:山东经济,2007-01

[5]李经龙.品牌旅游资源与开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与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05

[6]王衍用、王旭科.区域旅游发展与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7]魏小安.新时期中国旅游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8]王瑜.旅游景区管理实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6

[9]青岛市旅游业“十一五”规划文本[A]青岛:青岛旅游政务网,2007-10

世界旅游业概况

幻灯片1 国际旅游 2013年 幻灯片2 第一章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参考资料: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幻灯片3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1、世界旅游格局开始由发达国家“一枝独秀”向与新兴经济体并行发展转化 ●2、新领域、跨行业、跨产业联合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旅游业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相结合,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4、旅游业与社会文化日益融合,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幻灯片4 ●5、科技进步成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条件 ●6、更多的国家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地位 ●7、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各国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8、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呈现方兴未艾的势头 ●9、旅游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等反周期性调节政策的重要手段幻灯片5 幻灯片6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旅游覆盖面持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成为旅游消费主体 ●2、旅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范围迅速拓展 ●3、旅游发展模式由分散到集聚,再向集约发展加速演进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幻灯片7 ●5、旅游综合功能日益显著,影响范围大大扩展 ●6、旅游信息化迈上新台阶,旅游业效率大幅度提高 ●7、旅游国际合作达到新水平,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幻灯片8

第二章世界旅游业现状与世界旅游业影响因素 ●1.罗明义.世界旅游业发展:2009年回顾和2010年展望[J].旅游论坛,2010(2). ●2.朱美.浅谈影响世界未来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因素[J].北方经贸,2004(2). ●一、世界旅游业现状 ●(一)2009年:国际入境旅游继续大幅度收缩 ●1.各大区域国际入境旅游普遍下降 ●2.各区域内国际入境旅游也大副下降 ●3.全球入境旅游下半年略有回升 幻灯片9 ●(二)2009年:世界旅游经济出现负增长 ●1.世界旅游总需求全面收缩 ●2.世界旅游总供给全面下滑 ●3.旅游发达国家增长率普遍下降 ●4.世界旅游经济仍具有重要地位 幻灯片10 ●(三)2010年:世界旅游业进入恢复性增长期 ●1.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复苏增长期 ●2.世界旅游发展仍面临众多影响因素 ●(四)2011年世界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1.自然灾害 ●2.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幻灯片11 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文化方面 ● 1.传统模式的家庭在减少 ● 2. 新的工作形式的出现 ● 3.人口老龄化 ● 4.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高 ● 5.人们比以往更追求享乐 6.人们将越来越乐于享受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幻灯片12 ●(二)经济方面 ● 1.世界经济全球化 ● 2. 经济形态多元化, 并偏重于第三产业 ● 3. 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 4.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

青岛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完结版

区域地理实习报告青岛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姓名 指导教 213日 青岛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任香九 (地理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2012级本科20) 摘要:旅游业是一项涉及游玩、食宿、购物、娱乐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日益显现出勃勃生机,逐渐成为推动各地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之一。加入WTO后,中国出现前所未有的旅游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从目前青岛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我们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较强的接待能力、充足的管理经验和良好业绩,具备长足发展的基本条件,但也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

关键词:青岛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对策探讨 青岛开埠之后,德国殖民当局制定了严格的城市规划,进行了交通和市政等一系列的现代化建设,青岛逐渐成为东方典型的欧式城市,位于胶州湾畔的区位优势逐渐显露出来,城市旅游功能也日益凸现。随着大规模城市的建设,城市景观和旅游业相关条件形[1]旅游业由此发端。,成,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快速发展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南部,东南濒临黄海,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美丽的海滨旅游“全国文明城市”、城市,曾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等多个荣誉称号。青岛市正以建设国际海滨旅游 度假中心,打造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大力发展旅游业。1 青岛市旅游业发展历程 青岛旅游产业经过了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以来三个阶段的发 展,[1]各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改革开放初期的旅游产业1.1 青岛的旅行社主要负责接待华,青岛旅游三点一线。改革开放之初改革开放初期:体现劳动光荣的,侨、中国港澳同胞、中国台湾同胞和外籍华人等。在当时的人们来看,而以前每周工作六天,是一年中最为重大的两个节日,五一节和欢庆祖国生日的国庆节也就是办婚礼、烫头发、滑旱,根本没有旅游这个概念。市民节假日最时髦的休闲方式,年代初基本上都得等到出差或回老家探亲。在上个世纪80,冰、下舞厅,要出去玩玩、)(包括鲁迅公园青岛的旅游景点也远不如现在丰富, 基本上就是沿海的栈桥、水族馆被业内人士称为三点一线。八大关,1.2 上世纪90年代的旅游产业 上世纪90年代:黄金周催生旅游热。到了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4年2月3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从当年的3月1日起,第一周星期六和星期日为休息日,第二周星期日为休息日,依次循环。休假制度公布后,岛城陆续开始冒出了不少旅行社,并争先推出了青岛一烟台、青岛一唠山等周边景区周末游线路,市民出游的热情也很高。这也是市民出外旅游的开端。1999年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黄金周正式步入了人们的生活。 1.3 21世纪以来的旅游产业 仅青岛旅行社的,改革开放让旅游业蓬勃发展起来成为现代旅游城市代表。:世纪21. 数量就由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两家发展到现在的200多家。旅游市场的蛋糕做得越来越大,青岛旅游产业正由观光型为主向度假观光型转变,旅游增长方式由游客数量增长型为主向质量效益增长型转变。进入21世纪以来,青岛的旅游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岛海底世界、极地海洋世界、银海游艇俱乐部、青岛雨林谷、青岛野生动物世界等四十多个旅游大项目相继建成,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此外,青岛的婚庆游、工业游、度假游、农家游、民俗游也因奥运变得有声有色,多姿多彩,使青岛的旅游业摆脱了单一的观光游,向多样化发展,一个现代旅游城 市呈现在世人的面前。2 青岛市旅游资源类型及特征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一般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特别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

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贵阳六中 2012年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学科:地理 课题名称:旅游 学籍号: 141011060476 班级:高二(3)班 姓名:覃羽健 指导老师:张莉 贵阳六中教科处制表

摘要 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是符合贵州发展现状的支柱型产业,从总体上看,目前贵州省的旅游业还处于市场化与产业化的起步期,由于受观念资金市场和人才多个瓶颈的约束,景区开发与管理观念落后,基础条件与市场推广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内外开放规模不断扩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十八大会议上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报告,这些趋势都为我省发展旅游业带来良好的市场氛围与发展机遇。本文着眼于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制约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并以此提出建议,因地制宜,促进发展 关键词: 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前言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东毗湖南省、南邻广西自治区、西连云南省、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十字路口”。贵州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知名旅游景点较多,但从总体上看,目前贵州省的旅游业还处于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起步期,由于受观念、资金、市场和人才多个瓶颈的约束,景区开发与管理理念相当落后,基础条件和市场推广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不过也不乏优秀的发展成绩:2011年,贵州省旅游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旅游总收入1429.48亿元,同比增长34.7%;接待旅游总人数1.7亿人次,同比增长31.8%。所以,要实现贵州省旅游业大发展,实现旅游资源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必须进行深度的“开发、开放”,尤其要尽快转变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加大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联盟力度,引入外来资本,全面提升旅游业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调查报告

关于省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调查报告 摘要: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后进地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各种有利时机,抓住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力量加以重点解决,以推动整个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关键词】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旅游业发展的独特 资源 (一)自然环境独特,风光神奇秀美 独特的岩溶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自然特征,发育了地表的石沟、石芽、漏斗、落水洞、竖井、洼地、峰林、天生桥、岩洞湖、瀑布与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伏流等纵横叠置,形成了无数地上地下贯通、动静结合的自然奇观,中国最壮观的峰林、最大的瀑布、最长的溶洞、最大的洞厅、最深的竖井造就了一个极具地域特色的自然“岩溶博物馆”。具有“五多”的特点:1、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高大雄伟、森林苍翠的生态名山梵净山、雷公山,磅礴低吟恬静祥和的壮观峰林等。2、瀑布与峡谷景观多而壮丽。全省有大小瀑布和峡谷景观1000多处,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赤水十丈洞瀑布群等。3、洞穴型多、数量大、洞景美。喀斯特地貌的最完美表现就是溶洞,全省长度大于2000米的洞河就有1000多条,织金洞以其洞体规模宏大、景观壮丽辉煌,被称为“梦幻织金洞”,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美学价值。 4、森林美景多。山多林茂,森林物种丰富,类型多样,既有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又有近热带季雨林景观;既有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又有亚高山针叶林景观;既有喀斯特原始森林景观,又有中亚热带次生林景观;既有繁花似锦的杜鹃林景观,又有竹海森林景观。5、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良好,景色美。威宁草海是中国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天然湖泊,生态环境良好,被誉为“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气候条件好,四季宜旅游 适宜的气候也是一种独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尤其是吸引度假旅游者的重要旅游吸引物。省属于多阴雨的高原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的气温年变化幅度较小,冬季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在3-6之间,夏季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在22-26之间。省几乎可以常年开展旅游活动,更是开展亚高原度假旅游极具潜力的地方。 (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以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历史文化为代表的多元山地文化,以其古朴神秘、热情奔放、多姿多彩吸引着广大海外游客。这里世代居住着汉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个少数民族,古朴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蔚为大观。 二、旅游业的现状分析

青岛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青岛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汉语言11 陈卓铭 1101070704 青岛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滨海城市。湾、岬、岛互相辉映的海滨风景线,起伏跌宕的海上仙山——崂山,红瓦绿树、碧海青山的城市风景,具有典型欧陆风情的"万国建筑",浓缩近现代历史的文化名人故居和现代化的度假、会展条件,使青岛这座中西合璧、山海城相融相拥的城市,已成为中国最优美的海滨风景带和海内外著名的旅游度假、休闲观光和商务会展目的地。青岛作为一个旅游度假城市,尽管旅游的先天资源是得天独厚的,但是不管是在现有资源的保护还是新领域的开发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近年来,青岛投巨资建设了相当多的大型旅游项目,如青岛海底世界、宝龙乐园、方特梦幻王国等,但收效甚微,可以说是高投入,低回报。青岛的大项目缺乏特色,成效不高。其次,青岛对旅游商品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对相关企业等的管理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参考,造成了旅游商品市场秩序的混乱,高端的旅游纪念品缺乏,大量的仿造的旅游商品盛行,导致青岛旅游商品市场的整体发展落后,效益低下。此外,青岛在开发文化产业时,偏重于开发的速度,忽略了环境的保护,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青岛在进行某些景区开发或者项目建设时,对景区的环境或者旅游项目周边的

环境造成了造成诸如水污染、垃圾乱堆的现象,或破坏了景区的风貌、冲淡了游客游览的意境,既破坏了景区的美感又对其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影响。还有,青岛的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及管理有待提高。 为发展青岛旅游产业,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树立大局观念,整体意识,突出重点,形成特色 青岛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应树立全局观念,做到各个方面协调统一,以已有的青岛旅游资源优势为基础,在整体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上,选择其中最重要的资源或者旅游项目进行重点的开发与保护,不断创新,结合秀丽的山海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风格迥异的多国建筑、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形成青岛旅游独一无二的特色,以吸引国内外游客。 2、打造以度假旅游产品为核心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增强旅游核心竞争力 整合旅游资源,立足高端化、规模化、特色化,丰富和完善以度假为核心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着力发展度假、观光、海上、文化、商务节会、体育健身等六大系列旅游产品,努力实现“九大突破”,为广大游客和市民提供丰富优质的旅游产品。 开展旅游业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我市旅游资源状况,为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完善旅游规划、宣传促销和项目招商建设等工作奠定基础。进一步加强旅游规划工作,重点推进青岛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青岛市邮轮经济发展规划、环胶州湾旅游专项规划编制进程,着力解决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总体布局、产品结构等问题,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前景。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生机勃勃。被称为朝阳产业,这说明了它的发展前途和生命力。但是,这个朝阳需要整个社会来托起来。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旅游发展的多因素分析,建立以旅游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若干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应用200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截面数据回归得到的模型,对中国的旅游发展显著因素分析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可支配收入旅游业投资国际游人数 (一)引言部分 旅游业是由旅行社业、住宿业、交通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集合,是一种关联带作用较大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增加值超过了石油、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而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只占GDP的33%左右,2002年旅游产业的产值只有5530亿,占同年GDP很小一部分,而我国的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我国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研究目的 我们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来对影响我国旅游收入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一方面力求为增加旅游方法的研究指出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模型的分析针对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出我们对增加旅游收入的一些建议。 (三)理论支持 根据对旅游收入的分类,旅游收入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我们的模型的设定以这一分类为基础,另外,考虑到旅游产业收入的发展除受外在因素影响以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其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影响,因此进行旅游收入分析模型设定时,我们还引入旅游的固定资产作为解释变量。 (四)模型的设定和数据的收集 1、根据理论分析和经验,我们最初选择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旅游业固定资产、国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公共绿地面积、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居民消费水平和旅客周转量等因素作为参考,但是经过反复的回归实验,我们发现有些因素或是不符合经济意义,或是显著性检验不能通过,或是不能改善拟合优度,同时对其他参数有明显影响,与我们的预计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就认为这些都是多余变量,不宜引入模型,最后,我们选择了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Y i=β0+β1X1+β2X2+β3X3+u i 其中:Y为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万元),X1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元),X2为旅游业固定资产(万元),X3为国际游人(万)人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代表,国际游人是影响国际旅游收入的因素,而旅游固定资产则体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 2、为了避免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本模型使用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分校(站、点):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5)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6)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对策 (7) 四、旅游营销的变革 (8) 参考文献 (12)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06春工商管理专科 XX小四号、宋体 【内容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 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带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投资趋势及对策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川秀丽;进入21世纪,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冬会等;加之全国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的形成趋势,新形势的出境旅游、工业,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等,必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蓬勃发展。下面先看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中国旅游发展现状》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经济状况与旅游业的发展

青岛旅游业发展现状

青岛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2007-05-24 17:25阅读(1771)评论(2)一、青岛市把发展旅游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青岛市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植,成为加快对外对内开放、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内需、实现第三产业繁荣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青岛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1998年青岛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013万人,海外游客19.95万人,旅游总收入69.08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7.85%。1999年上半年,国内游客546万人,同比增长17.2%;国内旅游收入 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海外游客10.74万人,同比增长28.8%;外汇收入5100万美元,同比增长27%。比同期GDP的增长分别高出10至20个百分点。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与天津、大连、烟台等兄弟城市同属环渤海经圈,与韩国和日本隔海相望,同仁川、釜山、蔚山、北九州、下关城市间的直线距离最近。历史上从青岛到韩国和日本就有比较通畅的海路交往,山东人在韩国和日本的华侨中都占相当大的比例。改革开放以来,交往日益加强。目前,韩国在青岛设有领事馆。在青岛的韩国企业达千家之多,人员逾2万多人。在青岛的日本企业有400多家,人员近500人。韩、日两国不论是经贸方面还是旅游方面,都在青岛地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一点从韩、日两国来青岛人员占海外游客总数的43%也可以体现出来。 青岛市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指导思想明确,进一步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着力营造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经过努力,青岛已经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并正在积极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2000年以前,将集中力量建设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形象工程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在内的6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近200亿元人民币。随着国际机场的扩建、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主要交通干道的整治,青岛旅游的硬环境将更加完善。据预测,2000年至2005年,接待国外游客年均增长10%,国内游客年均增长12%,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长15%。到2005年,实现接待境外游客40万人次,创汇3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8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70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19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10%,占第三产业的比重25%。2005-2010年,接待国外游客年均增长8%,国内游客年均增长10%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3%。到2010年,实现接待境外游客达到56万人次,创汇5亿元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400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307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35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11%,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30%。 二、青岛市的旅游优势和旅游开发规划 1.旅游资源丰富

[青岛,旅游业]青岛发展旅游业的SWOT分析

青岛发展旅游业的SWOT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青岛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整合发展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潜力,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今后旅游业的发展路径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青岛;旅游业;SWOT分析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着秀丽的山海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风格迥异的多国建筑等。“海上都市,欧亚风情”是对青岛城市风格的典型写照。 青岛坚持以严格保护、合理开发、依法管理、持续利用为原则,以山海风光、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景观、旅游避暑胜地为主题,坚持有品位、有特色的整合旅游优势资源,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市场优势,使青岛地区的旅游城市形象更鲜明。旅游产业已成为青岛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为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尽管青岛地区旅游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也为经济的提升带来了很大效益,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不正确对待将制约今后该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一)青岛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南部,东南濒邻黄海,西北连接内陆,背倚奇峰崂山,环抱“内海”胶州湾。环海、靠山、拥湾,旅游资源丰富,有秀丽的山海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风光迥异的多国建筑、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和多彩的节庆活动。青岛旅游资源以胶州湾两翼沿海海滨带为依托,形成海滨风景名胜区和崂山风景名胜区两大主题旅游格局,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此外,青岛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可以发展海上旅游业。 (二)交通便捷,通畅 青岛地区的旅游交通服务便捷,基础设施完善,通达性好。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集港口、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高效完善的网络系统。青岛港是我国重要的港口枢纽之一,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青岛形成了以胶济、胶黄、蓝烟和胶新为主的铁路网络系统,使通往青岛市区和东部沿海各区域的交通都很便捷。在空运方面,青岛流亭机场已开通航线94条,年旅客量达千万人次,可直接通航我国港、澳、台及东京首尔等各地区。此外,市内交通也很通达:公路客运枢纽8个,主城区覆盖公交线路200多条,公交客流量非常大,有通往各旅游景点的公交线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 (三)良好的旅游城市形象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每一年人数平均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泸、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 5天~3. 5天“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国家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我国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 5、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旅游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以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开放范围,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龙头—旅行社为了保护我国的旅游业,特别对旅行社服务,目前我国采取的策略是“中度开放、高度保护、鼓励参与”。然而,旅游业能否高度发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省旅游业发展 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类型相当丰富。可以在体验到大自然所孕育出神奇景色的无穷魅力,同时也能体会到历史车轮留下的点点印记,更能领略到中国红色革命的神圣精神。 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1.山形地貌 的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闻名于世的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喀斯特地貌形成许多自然溶洞群,其中较为著名的是织金洞、龙宫和附近的九龙洞。 位于地区的梵净山,则是山体的代表。梵净山位于中国地区的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交界处,为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494米。原始生态保存完好。梵净山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风景美丽自然,进入山区完全找不着人工景色的痕迹,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观,是旅游不可多得的一个目的地。 2.碧水激流 省还有丰富的水资源,以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黄果树瀑布为代表,在俊俏的高山间奔腾着,落差高达74米之多,飞泻直下,落入深谷。此外,山间河流众多,流经之处,出现各具特色的峡谷,如马岭河峡谷、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峡谷和南江大峡谷等。的峡谷有两个其他地区十分罕见的特点,一是在一些大峡谷中,有一种支流中的水以瀑布的形式跌落于干流中的壮丽奇景。如马岭河峡谷和南江峡谷等风景区。二是溶于水中的碳酸钙,在以瀑布形式下落的过程中,水

中释放出二氧化碳而使碳酸钙沉积在悬崖陡壁上,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钙华”(亦称石灰华),成为马岭河和南江等峡谷中的特殊旅游景观。除却峡谷中沿岸秀丽的风景,丰富的动植物物种,这些流经峡谷的河流大多数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适合发展漂流旅游。 3.化石植被 全省最直接、最有吸引力的景观是覆盖丘陵、山脉和河谷的自然植被,深深浅浅的绿色,一派勃勃生机。地形以森林覆盖的锥形小山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主,配有奇异的尖锥形岩石,俗称为石林,如天星、泥凼以及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茂兰:一个原始森林保护完好的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多种珍稀植物和秀丽的自然风光。穿过茂密的森林,来到丛山中的谷底,豁然开朗的是柔和的农田风光,蜿蜒的田埂不仅仅分布在谷底,甚至连缓坡阶梯也被分成层层梯田,随着四季的变化,春天的油菜花的金黄色慢慢转变为夏天禾苗的翠绿色,再迎来秋天丰收的橙黄色,与之前的森林植被形成鲜明对比。 在省的赤水还有仅存于世的“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国外专家称为“中国的侏罗纪公园”。桫椤系当今地球上保存不多的一种冰川前期植物,被称为科学研究的“活化石”,在保护区、科研、观赏上具有重要价值,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桫椤作为历史的见证,科学研究的“活化石”,对研究古后地质节气候、古环境的演变,对探索生物进化的奥秘,对保证遗传物种生态系统的永续利用具有极重要的保护及科学研究价值。 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法定节假日的增加,人们对旅游消费的观念在发生转变,需求在不断扩大。旅游业在不断进入成熟阶段的过程中,促使相关产业为更好的服务国民经济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自身竞争力。20XX年我国旅游总收入达33800亿元,比20XX年提高%。但与世界比较,不论是占第三产业比重还是占GDP的比重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还有着很大的空间与潜力,所以有必要找出发展较慢的原因,提出对策。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因范围的模糊性和统计测量的困难性,导致旅游业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采取的定义为:旅游业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游览服务的行业。广义上这个行业中除了直接从事旅游业的部门外,还包括那些与其相关的各行各业。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态势保持良好,下面结合表1分析我国旅游业近几年的发展现状。 表1 20XX-20XX年我国旅游业几大指标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部门数据,经各年旅游业统计公报整理得出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 (一)从入境总人数看 不论是入境总人数,还是港澳台同胞来内地旅游,总人数都有增加的趋势,虽然在20XX年由某些原因来内地旅游的人数都比上一年减少,但是总的来说,有着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国内旅游总人数在不断增加 其中农村居民旅游总人数较为稳定在10亿人次左右,主要是城镇居民的旅游总人数的增加。 (三)从星级饭店看 国内旅游星级饭店的总数在降低,但是其营业额在逐年增加。说明国家在规范整治星级酒店数量上有一定成效,星级饭店营业额的增加,有一部分也是随着旅游人数增加而带来的。 (四)从旅行社规模来看

青岛市休闲旅游发展探析

青岛市休闲旅游发展探析 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签字: 评阅教师签字: 答辩小组组长签字: 答辩小组成员签字:

摘要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体闲度假旅游有关研究基础上,对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进行了解释阐述,指出青州市体闲度假旅游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从经济社会转型科学发展需要、好客山东多样化异质化旅游产品需要、现代人生活质量提高需要等3个方面分析青岛发展休闲旅游的大好机遇,确认市场机会;同时分析出青岛存在缺乏资源有效整合、游客激增对旅游环境的破坏、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等挑战;对比青岛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力克服存在的劣势,认为青岛需要开发多种形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民俗园、高科技示范园等体闲度假旅游项目,不断提高旅游项目的生产力,提高旅游产品的口味和格调,将青岛打造成体闲度假名市。最后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旅游开发投资机制、加大旅游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突出特色优势、科学规划开发、加快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加大促销宣传力度、推进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青州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休闲旅游,青岛市,对策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leisure vacation travel related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explains the relevant concepts and theories, pointed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leisure vacation travel of Qingdao, and analyze the reason. From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needs, hospitality Shandong variety heterogeneous tourism product needs, modern people fife quality improvement needs to analyze the developing opportunities of Qingdao leisure tourism, identify market opportunities. Analysis of Qingdao there is a lack of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the surge in visitors to the tourism environmental damage, tourism market is more and more competitive challenges. Contrast Qingdao has unique advantages,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 that Qingdao needs to develop various forms of local rural tourism, Folk Park, hi-tech park, leisure tourism projects, improve tourism project productivity, improve the tourism product taste and style, will build Qingdao into the leisure city. Finally from tourism development to 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invest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 tourism introduction and training of talents,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 advantage,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commodities souvenirs, and intensify promotion, to promote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etc,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helping Qingdao leisure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 Leisure tourism; Qingdao C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