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分类区划

合集下载

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三级区(经典)

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三级区(经典)

全国林业发展区划是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性,森林与环境的相关性,林业的基础条件与发展潜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的主导需求等,对我国地域进行逐级划分,并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明确各级分区单元的林业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生产力布局,为现代林业发展构建空间布局框架。

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为现代林业建设服务,应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同时全国林业发展区划的服务对象是各级管理部门,应具有很强的宏观战略性。

本次区划采用三级分区体系。

一级区:为自然条件区,旨在反映对我国林业发展起到宏观控制作用的水热因子的地域分异规律,同时考虑地貌格局的影响。

通过对制约林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林业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不同区域今后林业发展的主体对象,如乔木林、灌木林、荒漠植被;或者林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如:开发、保护、重点治理等。

二级区:为主导功能区,以区域生态需求、限制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对林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为依据,旨在反映不同区域林业主导功能类型的差异,体现森林功能的客观格局。

三级区:为布局区,包括林业生态功能布局和生产力布局。

旨在反映不同区域林业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生产力的差异性,并实现林业生态功能和生产力的区域落实。

通过一、二、三级区划,将形成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体系,对全国林业发展进行分区管理和指导,从而提高全国林业发展水平。

这不仅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的迫切需要。

2三级区划既是二级区功能的落实和完善,也是二级区特殊地段和优势区域的反映,是实现林业宏观控制的基础。

为全面落实一、二级区的发展方向和主导功能,组织实施和实现三级区的目标,特此制定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三级区区划办法。

全国林业发展区划工作组二○○七年十二月3第一章指导思想、原则与主要任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 1 指导思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2 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 3 依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 4 主要任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第二章区划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 1 指标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 2 类型划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 3 主要区划因子的确定和主要因子分析要求. . . . . . . . . . . . . . 92. 4 步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2. 5 命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第三章区划数据统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第四章区划成果编制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4. 1 区划报告编制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4. 2 附表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4. 3 成果图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附件一:生态区位等级与划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附件二:森林生产力级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 附件三:非木材林业资源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附件四:林业产业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 附件五:林业大中型企业划分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4 附件六:各二级区三级区划参考指标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55 11 . 1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科学,在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一、二级区划体系的指导下, 充分考虑生态保护、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合理分区和布局,以生态优先, 生态恢复和治理为重点, 积极发展速生丰产林、特色经济林,保护与发展并重,建立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山区林农的脱贫致富,构建现代林业空间布局。

林业区划名词解释

林业区划名词解释

林业区划是依据森林资源分布、生态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需求,对一定区域内的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划分和管理的一种方法。

它是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基础,对于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林业区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划分,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来说,林业区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确定林业区划的原则和依据:林业区划应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
律,充分考虑森林资源的特点、生态环境条件、社会经济需求等因素,确保区划结果科学合理。

2.划分林业区域:根据森林资源分布、生态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需
求,将一定区域内的森林资源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生态保护
区、经济利用区等。

3.制定林业发展规划:在明确各功能区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林业发
展规划,包括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4.建立林业管理机构:为了保障林业区划的实施,需要建立相应的林
业管理机构,负责对各功能区的森林资源进行管理和监督。

5.加强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通过加强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提高林
业区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总之,林业区划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于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林业区划,可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宜宾市森林分类区划界定的现状及对策

宜宾市森林分类区划界定的现状及对策

个 生 态 区位 。全市 长 江 、 沙 江 和 岷 江 园和大 型水 库 等生 态 区位 森
重 要 、 态环 境脆 弱 地 区的森 林 和林 地 须 优 先划 生
为公 益林 。区划为公 益林 的 国有林 地原 则 上不 能
状和所 处 地理 位置 两大 因素 , 成果 相对 粗放 , 能 不
地 形 图放大 ) , 外 其余 均使 用 1 1万地 形 图 。宜宾 :
市 涉及 江河 两岸 及荒 漠化 和水 土 流失 严重 地 区两
查 成果 基 础 上 , 全市 的森林 资源 进 行 了补 充 调 对
查 和数 据 修 正 , 形成 了省 级天 保 工 程 区森 林 分 类
区划 成果 。但 该 区划成果 仅 仅考 虑 了森林 资源 现
维普资讯
第 2期 20 年 6 08 月
四川 林 勘 设 计
sCHUAN ORE TRY 1 F S EXP ORATI L ON AND DE I S GN
No 2 .
J n 2 08 u.0
宜 宾 市 森 林分 类 区划 界 定 的现 状及 对 策
术标 准 , 结合 宜宾 市实 际 , 次 森林 分类 区划界定 本
的对 象 是宜 宾市境 内的全 部林地 。主要 任务 就是 将 宜 宾市 境 内的 林 地 区划 为 公 益林 ( 点 公益 林 重
和地 方公 益林 ) 和商 品林 两大 森 林类别 , 落 实到 并 山头 地块 , 界定 事权 等级 , 确认 林 权 。 全市 1 O区县
9 3个 乡 , 幅员面 积 1 2 7 1 m 3 9 9 h 。全市 现有 林地 面
四 川 省 林 业 厅 以川 林 发 E o 7 1 5号 文 印 发 了 2o ̄1 《 一步 推进 我省 森林 区划 界定 工作 的通 知 》 进 。为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加强对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经营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级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界定适用于本办法。

第四条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应遵循以下原则:——生态优先、确保重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集中连片、合理布局,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尊重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自主权,维护林权的稳定性,保证已确立承包关系的连续性。

第五条国家级公益林以其林地为区划对象。

第六条国家级公益林范围依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以及水利部关于大江大河、大型水库的行业标准和《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等划定。

第二章区划范围和标准第七条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范围。

(一)江河源头——重要江河干流源头,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2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20公里以内的林地;流域面积在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源头,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1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10公里以内的林地。

其中,三江源区划范围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林地。

(二)江河两岸——重要江河干流两岸[界江(河)国境线水路接壤段以外]以及长江以北河长在15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长江以南(含长江)河长在30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干堤以外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课程(李建华)--第2讲 森林区划2013.7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课程(李建华)--第2讲 森林区划2013.7

Ⅶ-5 侧柏-6.6-1.0
林班线
小班分子式
小班线
- 24 -
5.2 划分小班的条件
1. 权属 2. 土地类别 3. 优势树种 4. 年龄 5. 郁闭度 6. 立地条件类型 7. 地位指数 8. 林分起源 9. 坡度 10.出材率等
- 25 -
划 分 小 班 的 条 件
5.3 小班面积测定
5.3.1求积仪法 分小班用求积仪直接测量
- 8-
2.2 林业区划的作用
(1)是有助于领导部门因地因需制宜,分类指导,正确组 织生产,部署任务,避免工作上的盲目性。 (2)便于全面贯彻林业方针政策,扬长避短,发扬优势,
改造不利条件,挖掘生产潜力,加速林业建设的发展。
(3)可为科学制订林业发展规划,实现领导科学化和决策 科学化,充分利用林业资源,发展商品生产打下有利基础。 (4)提出分区发展方针和科学布局,为林业生产的区域化 、专业化和现代化创造条件。 (5)林业区划可为合理进行森林区划提供指导和依据。 - 9-
5.3.2方格法 用透明方格纸查数方格并换算 5.3.3三角形法 局部曲线直线化,分成若干三角形,而后分别 测量边长和高,计算面积后累加、换算。 如右图所示: 第3小班面积=(S1+S2+S3+S4)÷比例尺
2
1
1
2 3
3 4
5
4
6e-7
26
- 27 -
四、 林区风景区区划
1 基本概念
1.1风景 风景是指以自然风光为主的,经人工开发而成 为人们游憩环境的4维空间。 1.2 风景林 是指以发挥森林的观赏、游乐效益为主要经营 目标的森林 。 1.3 森林风景资源 是指林区内具有旅游观赏价值的各种林木景观、 天然景观、人工设施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总称。 - 28 -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X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加强对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经营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XX国森林法》、《中华人民XX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级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第三条中华人民XX国境内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界定适用于本办法。

第四条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应遵循以下原则:——生态优先、确保重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集中连片、合理布局,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尊重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自主权,维护林权的稳定性,保证已确立承包关系的连续性。

第五条国家级公益林以其林地为区划对象。

第六条国家级公益林X围依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以及水利部关于大江大河、大型水库的行业标准和《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等划定。

第二章区划X围和标准第七条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X围。

(一)江XX头——重要江河干流源头,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2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20公里以内的林地;流域面积在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源头,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1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10公里以内的林地。

其中,三江源区划X围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林地。

(二)江河两岸——重要江河干流两岸[界江(河)国境线水路接壤段以外]以及长江以北河长在15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长江以南(含长江)河长在30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干堤以外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GI进 行森 林 分 类 区划 分 析和 应 用 图 上的 地 类 、 种 与卫 片 上 相应 地 S 树
的综 合性 技 术 系统 ,具 有 速度 快 、 块 对 照后在 室 内建立 判译标志 。没 效 率 高 、 本 低 、 息 量 大 的 突 出 有到 现 地进 行 踏 查 、 成 信 分析 、 较 、 比 归 优势 , 可以显 著 地 提 高 森 林分 类区 纳 , 缺乏 卫片 上 的影 像 特 征 与实 地 划 界定 的效 率和 质 量 , 使得 森 林 分 情况对 照的 感性认 识 。 类区 划 更加 合理 化 、 定理 化 。在 如 1 2 判 译工作程 序 . 此 短 的 时 间 内 完 成 这 么 大 的 工 作 在 卫片 判 译过 程 中 , 没有 按 照 量 ,若 用 常规 的 外业 调查 方 法 , 工 先 建 立判 译标 志 ,再 区 划判 译 、 实 作量 最少得 增 ]7% ~8 ̄, 就 证 地 验证 的工作 程序 开展 工作 。有 的 jo n 0 这 , 4 明 了遥 感技 术 的 优越 性 。但 是 , 这 县 在 没 有 建 立 判 译 标 志 的 基 础 上 次调 查 工 作 中 , 由于 时 间 紧 , 作 仅 简 单地 依据 色 调 进行 区 划 工作 ; 工
之一 。此 次森 林分 类区划 界 定工作 工 作 的现 象 , 的 县没 有 按 照 操作 有
中 利 用 遥 感 技 术 和 抽 样 技 术 进 行 细则 的 要求 , 格按 步 骤 建 立 判 译 严 森林 分 类 区 划 的数 据 采 集 ,通 过 标 志 , 有的 县 只 简 单地 将 二 类 调查
经 验 ; 自 的 县 由 r未 建 立判 泽标 志 , 进 行 区 剥 二仁 , 本 a 合 即 把 T

实施森林分类区划界定与林业分类经营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

实施森林分类区划界定与林业分类经营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

中 图分 类号 : 70 ¥ 5
文 献 标 识 码 : B
1 林业 分 类 经营 的 意 义
保 障 社会 经 济 可持 续发 展 , 具有 十 分重 要 的意 义 。 都
2 森 林 分 类 区 划 界 定 的 方 法
林 业 分 类 经 营 是 林 业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的 核 心 内 容 , 实施 西 部 大 开 发 , 善 生 态 环境 . 造 秀美 山 是 改 再 川 的迫切 要 求 。是转 变林 业 经 营管 理体 制 和发 展模 i 式、 实现 林 业 可持 续 发展 的战 略选 择 , 是建 立 比较 完
备 的 林 业 生 态 体 系 和 比 较 发 达 的 林 业 产 业 体 系 的 必 由之 路 。 林 业 是 一 个 具 有 多 种 功 能 和 多 重 目标 的 特 殊 事
森林 分 类 区划 界定 是依 据 森林 资 源 二类 调查 或 参 照 调 查 结 果 , 照 森林 分 类 体 系 。 旗 县 ( 按 以 国有 林
维普资讯
第2 5卷 第 3期
20 0 2年 9月
内蒙 古林 业 调 查 设 计
I nne o r M ngo i )( l y I ve tg tol and la F(r s n s i a i 1 r De i sgn
vO1 25 . .N O. 3
构 , 高 林 分 质 量 、 益 , 森 林 资 源 进 行 科 学 合 理 的 规 划 和 利 用 , 促 进 人 类 与 森 林 生 态 体 系 和 谐 、 定 的 良性 提 效 对 是 稳
循 环 发 展 , 证 森 林 三 大 效 益 最 大 限 度 发 挥 的必 由之 路 。 保
关键词 : 森林分类 区划界定 ; 林业分类经 营 ; 林业 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现代林业理论、“林业分工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社会对森林的生态和经济的不同需求,以及森林(含林地)多种功能主导利用方向的不同,按照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按水系、山脉将森林(含林地)划分为生态保护区和商品林经营区两类。

其中生态保护区根据保护程度划分为禁伐区(重点公益林保护区)和一般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并分别按照各自特点和规律确定其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以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

森林分类经营是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基础,它明确了森林的主体功能和经营目标,有利于集约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更好的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

森林分类区划又是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基础,因此必须以切实保护天然林和科学经营森林资源为宗旨,充分体现建立林业两大体系及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战略思想。

森林分类区划原则,
按照分类标准划定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时,同一地段森林往往同时具备多种功能,分类时要优先考虑生态公益效能,其次才是商品林生产。

在划定生态公益林时,要按照国家级、省级、地区级的顺序并按照严格保护、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的顺序确定类型(林种)。

在划定一般用材林时,按林地状况优先选择立地等级和地力等级为1级的林地用地,以实现商品林价值和林地生产力的最大提高和发挥。

生态公益林保护区: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区域,区域内的森林和灌木林为生态公益林,其内的疏林地、无立木林地、荒地,以及应退耕还林的农地均以培育生态公益林为经营目的。

防护林区:以国土保安、防风固沙、改善农业条件等防护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区域。

区域内的森林和灌木林为防护林,其内的疏林地、无立木林地、荒地及应退耕还林的农地均以培育防护林为经营目的。

它包括水源涵养林区、水土保持林区、护岸林区、护路林区。

特种用途林区:以保存物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国防、森林资源、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分类区域。

区域内的森林和灌木林为特种用途林区。

它包括国防林、森林公园、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珍贵树种集中分布的天然次生林、科学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自然保护区及其周围林等。

生态公益林保护区根据保护程度不同划分为禁伐区(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和一般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对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

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区:指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持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起公益效益的森林和灌木林。

一般生态公益林保护区:指与禁伐区接壤的生态环境相对比较脆弱,但森林恢复能力比较强的地区,实施一般性保护,只进行合理的择伐和抚育伐,采伐后森林的质量得到提高。

商品林:以培养建立木材生产基地及其他工业原料基地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区域,该区域内的森林及灌木林均为商品林,其内疏林地、无立木林地、荒地及应退耕还林的农地均以培育商品林为目标。

商品林的划分应考虑森林经营的技术经济效果和林地条件。

商品林包括用材林和经济林,用材林可分为一般用材林和短轮伐期用材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