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说明书

合集下载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A222000384 工程编号: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初步设计二○一八年十一月目录1 设计说明书 (1)1.1 概述 (1)1.1.1 任务依据 (1)1.1.2 设计标准 (1)1.1.3 工程概况 (1)1.1.4 项目研究过程 (2)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1.1.6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1.2 功能定位 (2)1.2.1 规划情况 (2)1.2.2 交通量预测 (2)1.2.3 工程建设意义 (2)1.3 建设条件 (3)1.3.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1.3.2 工程地质条件 (5)1.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6)1.3.4 沿线环境敏感区(点)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7)1.3.5 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对项目的影响 (7)1.3.6 沿线市政管线的现状与规划 (7)1.3.7 各项(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对项目的影响 .. 71.3.8 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7)1.3.9 其他 (7)1.4 工程设计 (7)1.4.1 设计原则 (7)1.4.2 设计依据 (8)1.4.3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9)1.4.4 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9)1.4.5 横断面设计 (10)1.4.6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11)1.4.7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4)1.4.8 桥梁、隧道及涵洞设计 (14)1.4.9 排水工程 (14)1.4.10 沿线环境保护设施 (15)1.4.11 近远期结合实施方案 (20)1.4.12 新技术应用情况及下阶段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 (20)1.4.13 设计配合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21)2 工程概算 (21)2.1 工程概况 (21)2.2 编制依据 (21)2.2.1 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21)2.2.2 定额及取费依据: (21)2.2.3 价格依据: (22)2.2.4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计算依据: (22)2.2.5 其他 (22)2.3 概算投资 (22)3 主要材料及设备表 (23)3.1 道路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23)3.2 污水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23)3.3 雨水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道路设计说明书

道路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一、概述1。

1 项目概况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

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

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

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主线起点里程K0+000,位于昌都市丁青县色扎乡贡桑村境内,终点里程为K11+163。

166,支线终点里程K1+005。

268,共计12。

168公里.1。

2 设计依据1.我公司与丁青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设计合同;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1)道路部分(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6)《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7)《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

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1。

道路破损情况说明书格式范文

道路破损情况说明书格式范文

道路破损情况说明书格式范文英文版Road Damage Report Format SampleRoad damage is a common issue that affects the safety and convenience of drivers and pedestrians. It is important to report any road damage promptly to the relevant authorities so that necessary repairs can be carried out. Below is a sample format for reporting road damage:1. Location of the road damage:- Provide the exact location of the road damage, including the street name, nearest intersection, and any landmarks that can help identify the location.2. Description of the road damage:- Describe the type of road damage, such as potholes, cracks, or sinkholes.- Specify the size and depth of the road damage.- Note any other relevant details, such as the presence of debris or water accumulation.3. Photos of the road damage:- Attach photos of the road damage to the report. Make sure the photos clearly show the extent of the damage and any surrounding landmarks.4. Date and time of the report:- Include the date and time when the road damage was observed and when the report was made.5. Contact information:- Provide your name, contact number, and email address so that the authorities can follow up with you if needed.Reporting road damage promptly is essential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all road users. By following the above format, you can help expedite the repair process and prevent accidents caused by road damage.道路破损情况说明书格式范文道路破损是影响驾驶员和行人安全和便利的常见问题。

市政道路总设计说明书

市政道路总设计说明书

安益三级公路设计说明书目录第1 章设计总说明 (3)第2章平面设计 (4)第3章纵断面设计 (13)第4章横断面设计 (18)第5章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 (21)第6章路基设计 (23)第7章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25)第8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26)第9章桥涵选用说明 (32)主要参考文献 (40)结束语 (41)致谢 (42)安益三级公路施工图设计李华山(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系2006 级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湖南益阳413000 )摘要:公路施工图设计是运用已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本专业的工程设计或科学研究。

本设计是安益三级公路施工图设计。

主要作了如下工作:首先采用纬地5.83 进行了路线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以及土石方调配,接着在路线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路基路面设计,包括一般路基设计、特殊路基设计、防护工程设计、排水工程设计、路面设计。

路面设计中,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对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进行了了比较,最终选择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并进行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然后根据地形图及纵断面,进行了涵洞和桥梁设计,最后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预算,其中施工图预算采用wcost 进行电算。

本次设计中:基本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成图,设计过程中的主要计算成果由Excel (电子表格)计算所得。

同时本设计体现环保意识,强调环保。

关键字:三级公路;设计;第一章设计总说明1.1 地理位置图(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1.2 设计依据根据设计任务书及所给定的地形图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 D40-2002)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3 路线及工程概况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10 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 0.5 米,行车道为2 3.250 米。

(完整版)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

(完整版)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

(完整版)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总说明书1、概述本路段为保定市徐⽔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程之⼀,起点与易保线相交,沿现有道路向西,穿解村中部,终点解村西与瀑河⽔库⾄屯⾥路相交⼝,总⾥程2.606Km。

1.1道路现状现状道路为⾮等级路,总长为2.606Km。

其中过村段1.01Km,为5m宽⽔泥混凝⼟路⾯,路⾯厚度为20cm,⽆路⾯基层;野外段长度为1.596Km,为5m宽⽔泥混凝⼟路⾯,路⾯结构与过村段相同。

由于现状道路等级较低,随着交通量的增长,过村段路⾯病害逐渐严重,主要病害为破碎板、露⾻等,现状如下:露⾻破碎板根据“保定市徐⽔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程”的要求,对本路段进⾏改造提升。

过村段由于受道路两侧空间、地形等客观因素限制,仅按照现状道路线形、宽度将旧路挖除新建,新建路⾯结构为:20cm⽔泥混凝⼟⾯层+16cm 5%⽔泥稳定碎⽯基层+16cm 5%⽔泥稳定⼟底基层,增加排⽔边沟和路灯照明,并通过加强交安措施,保证通⾏安全。

野外段参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7.5m,路⾯宽6.5m,将旧⽔泥路⾯⾯层挖除,再新建路⾯结构,路⾯结构与过村段相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1.2.1 任务依据l、《保定市徐⽔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程可⾏性研究报告》;2、建设⽅提供的其他资料。

1.2.2 测设经过接受建设⽅委托后,我公司即组织精⼲⼈员进⾏了本路段的勘查设计⼯作。

针对本路段特点,勘测⽅⾯,加强对路基、料场等现场调查。

路基⽅⾯,侧重于沿线填⼟调查;料场⽅⾯,积极与保定市徐⽔区交通局以及地⽅政府了解周围料场情况,扩⼤调查范围,满⾜道路施⼯需要。

勘测中,积极与地⽅政府进⾏协调,并与环保、⼟地、⽔务等部门先⾏进⾏了沟通,取得了相关意见。

项⽬组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与设计相关资料。

1.3技术标准1.3.1本路段执⾏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如下:1、《公路⼯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勘测规范》(JTG Cl0—2007)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5、《公路路基施⼯技术规范》(JTG F10-2006)6、《公路⽔泥混凝⼟路⾯设计规范》(JTG D40-2011)7、《公路⽔泥混凝⼟路⾯施⼯技术细则》(JTG/T F30-2014)8、《公路沥青路⾯设计规范》(JTG D50-2006)9、《公路沥青路⾯施⼯技术规范》(JTG F40-2004)10、《公路路⾯基层施⼯技术细则》(JTG/T F20-2015)11、《公路排⽔设计规范》(JTG/T D33-2012)1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13、《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2008)14、《城市道路照明⼯程施⼯及验收规程》(CJJ89-2012)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16、《电⼒⼯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17、《民⽤建筑电⽓设计规范》(JGJ 16-2008)1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9、《公路⼯程基本建设项⽬设计⽂件编制办法》[2007]358号1.3.2 主要技术指标过村段受客观条件限制,按照等外路设计。

乡村道路设计说明书(20㎝混凝土面层20㎝片石基层)

乡村道路设计说明书(20㎝混凝土面层20㎝片石基层)

说明书第一篇总体设计说明一、概况12345678工程位于12县内县境内,本项目是12345生产、生活以及对外经济交流的主要道路,也是沿线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

二、任务依据1、《12345678工程》合同书。

三、测设主要依据1、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部颁《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3、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4、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5、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66、部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67、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8、77省地方行业标准《农村公路技术标准》JTD/T B01-20099、《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10、《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B06-02-200711、其他相关规范、手册;四、主要技术指标1、公路等级:农村公路基本级;2、设计速度:15公里/小时;3、路基宽度:4.5米;4、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5米,回头曲线最小半径10米;5、最大纵坡:12%;6、最小坡长:60米;7、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8、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I级;9、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g):0.15;10、地震基本烈度值Ⅶ。

五、测设经过根据《12345678工程》对该路的勘测设计深度和工期要求,以及在听取业主方对全线路况介绍和设计方对全线实地考察基础上,组织相关技术人员,于2014年1月上旬正式开始外业勘测。

在12县交通运输局和其他各有关部门、沿线居(村)民的支持和配合下,经过半个月的外业测量完成外业资料收集,进而转入内业设计,于2014年1月中旬完成了全部的施工图设计工作。

六、路线走向及工程概况12345678工程,路线总长2226.52公里,起点位于123456公路捌邓岔路口处,止于123456村K2+046.93。

道路养护工程施工说明书

道路养护工程施工说明书

道路养护工程施工说明书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 搭建施工临时设施:根据施工需要,搭建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包括搭建施工用的临时办公室、施工车辆停车场、施工材料堆放区等。

2. 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施工人员分工等。

3. 调查勘测:在施工前进行现场调查勘测,了解道路现状及施工条件,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

4. 制定施工计划: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调查勘测结果,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明确施工的时间节点和施工方法。

5. 购置施工材料:根据施工需要,提前购置好所需的施工材料,确保施工过程中材料供应充足。

6. 安排施工人员:根据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安全教育。

二、施工过程1. 清理道路表面:在施工前,需对道路表面进行清理,清除杂物和尘土,保证施工质量。

2. 碎石拌和:将碎石和沥青按一定比例拌和,形成沥青混凝土,用于道路表面修复。

3. 铺设沥青混凝土:将拌和好的沥青混凝土均匀铺设在道路表面,压实并整平,形成新的道路表面。

4. 补修路面损坏部位:针对道路表面的损坏部位,进行修复和补补,保证道路平整。

5. 油漆标线:在道路施工完成后,进行道路标线的划设,标明车道和交通标志,引导车辆行驶。

6. 清理施工现场: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清除杂物和废弃物,保持道路通畅。

7. 安全防护:在施工过程中,需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和过往车辆的安全。

三、施工后验收1. 施工后验收:施工完成后,进行施工质量验收,检查道路表面平整度、沥青混凝土质量等,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2. 完工单据和报告:完成验收工作后,填写完工单据和报告,明确施工完成情况,交付相关部门存档。

3. 客户满意度调查:向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客户对施工质量和服务的评价,以改进施工质量。

四、安全注意事项1. 戴好安全帽、安全服,穿戴工作鞋。

2. 在作业区域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引导车辆绕行。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模板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模板

设计说明书一、道路地理位置图本次设计xx路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内,北起xx路,南至四河路,全长499.8米,红线宽15米,规划为庐阳区内南北向的城市支路。

道路现状西侧为在建小区的地下室工程,东侧为施工堆土区二、概述2.1 编制过程(1)、2014年5月18日开始收集资料并进行勘探测量;(2)、2014年5月22日进行全线踏勘,熟悉建设工程周边情况;(3)、2014年5月底,我院召开xx路建设工程第一次内部讨论会,以后又不断就一些疑难问题召开专题讨论,如交通组织、交叉口处理、路面结构、路幅分配、地基处理、现状雨水管道等问题,形成方案设计文本;(4)、2014年6月5日,在xxx进行了方案设计的初步汇报,并结合建设单位提出的意见进行了相应调整;(5)、2014年6月17日,在庐阳区重点局召开了方案专家评审会,与会单位有庐阳区重点局、庐阳工业园管委会、合肥市交警队、公交集团等,我院作了详细的方案汇报,随后各家单位针对不同问题进行了讨论与研究;(6)、结合方案评审专家意见,我院随后又进行了内部会议讨论,并不断完善设计,最终形成初步设计文本。

2.2 概述xx路为城市支路,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内。

xx路的建设对完善庐阳区市政路网,改善现状交通,提高庐阳区内综合竞争力以及周边地块的使用价值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xx路北起xx路,南至四河路,全长499.8米,规划为城市支路。

xx路为新建道路,红线宽度15米,设计速度为30km/h。

根据方案设计审查意见,xx路的路幅按照规划断面布设:9.5米车行道+2.75米人行道×2=15米。

2.3 设计依据和采用的规范、标准1)“建设工程设计合同”2)设计招标文件3)平面及纵断面测绘资料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6)《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9)《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0)《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1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4)《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1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1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7)《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68-2008)18)《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2001)1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20)《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2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三、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况3.1 现状评价本次设计xx路北起xx路,南至四河路,全长499.8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30km/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书一、工程概况1、概述根据《白城市老城区综合改造工程实施方案》提出的发展建设要求,为进一步改善城市人民环境,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卫生城、园林城、文明城、生态城的“四城联创”工作,结合老城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

此次老城区综合改造工程分为洮北区和经济开发区两大改造区域,洮北区区域主要指东至辽北路、红旗街、南至胜利路,西至幸福街,北至民主路区域;经济开发区区域冬至幸福街,南至辽北路,北至民主路,西至图乌公路区域。

2、道路现状现状对外交通:主要为洮白公路、图乌公路(302国道)、207省道及长白公路。

铁路:主要为平齐铁路和长白铁路。

新华路现有状况新华路(K0+000~K2+714.525) ,路线长度为2714.525米。

二、气候、地质条件1、测设经过我公司于2016年1月上旬对本项目进行了必要的外业调查,搜集到了详实可靠的调查资料。

在勘测过程中,我公司派出以测设室主任为组长,资深技术顾问及各专业工程师为组员的勘测队伍,利用水准仪和RTK对全线高程和平面数据进行采集,对该路进行了详细调查。

在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提出了最终的设计方案。

内业设计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采用技术指标,利用Card/1、CAD等国内外先进的软件进行设计。

设计人员坚持“质量第一,诚实守信”的设计理念,严格按照的质量管理目标,层层把关,确保设计质量。

2、工程地质资料2.1、地形地貌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

东、东南与松原市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乾安县接壤;南与松原市的长岭县比邻。

西、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右翼中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相连;北、东北与黑龙江省泰来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隔江相望。

全市南北长230公里,东西宽211公里,总面积25685平方公里。

白城境内的地形地貌,属于大兴安岭东麓与松辽平原西段过渡地带,由北西向南东的地貌,基本以低山—丘陵—台地—扇形地、平原,呈阶梯状由大兴安岭隆起带向松辽盆地边缘阶变,分区比较明显。

白城市区地势基本平坦,北西较高,南东较低,海拔高程为142.0-197.0米,地面坡度接近千分之二。

2.2、气象特征白城位于松辽平原的西段,地处欧亚大陆中纬度内陆,属大陆性寒温带季风气候,尤以春秋两季风为甚,西北风较为盛行,历史上最大风速25.0米/秒。

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

年均日照时数2919.4小时,多年平均气温5.3℃,最高气温40.7℃,最低气温90年一月份-38.1℃,无霜期一般在160天左右。

历史上降水量最大年份为1957年全年降水量为800.7mm,一般全年的降水量集中在6、7、8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年均降水量为407.9mm。

2.3、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结果,拟建工程沿线地下水属于第四纪孔隙潜水,受降水补给,水位随季节性变化,勘察期间初见水位3.5~5.1米,静止水位3.4~5.0米。

根据地区经验,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地下水年变化幅度约为1.0~2.5米。

2.4、区域地质概况(根据地勘报告增加相关内容)三、设计原则、设计任务依据、设计标准1、设计原则1、符合《白城市老城区综合改造详细规划》中的相关要求。

2、满足道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对道路设计要求。

减少道路实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考虑道路建设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4、考虑道路现状地形地物及地块用土土方量平衡要求。

5、考虑路面排水通畅,以及与周边地块高程协调。

6、优化路面结构设计,节约投资。

7、与新建地下管线、原有道路相协调等。

2、设计依据(1)、“设计委托书”;(2)、《白城老城区综合改造工程详细规划》;(3)、白城市老城区总图及相关资料(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7)、《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GJJ193-2012);(8)、《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9)、《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1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1998);(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1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4)、《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1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6)、《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17)、《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03);(18)、《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T 833-2009);3、技术标准1、新华路按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2、设计行车速度:40Km/h;3、设计年限:10年;4、设计路面宽度:35米;四、道路工程设计1、道路平面图设计本路沿线主要与光明街、幸福街、瑞光街、长庆街、金辉街、明仁街、青年街相交。

本道路与各条路交叉口均采用平交路口。

技术指标名称单位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道路长度m 2714.53 设计行车速度Km/h 40设计年限年10 路拱设计坡度% 22、道路纵断面设计1、原有道路地势起伏较为平坦,原有道路属于三块板道路形式,现将原有绿化带取消,改成一块板道路形式。

3、道路横断面设计1、标准横断面:一块板断面形式,双向六车道,路宽为35米。

2、道路横坡为2%,双面坡,坡向两侧,路拱曲线采用直线接抛物线型路拱;人行道横坡为2%,坡向道路内侧,单面坡直线型路拱。

4、公交亭1、拆除原有公交站点,在原有公交站点的位置新建公交亭。

(公交亭样式按业主意见购买),利用原有公交站牌平移到人行道上。

5、植树带1、在新建人行道上修建1.2米宽植树带,植树带里放置0.7米厚的种植土。

6、停车位1、在新建人行道上设置停车位(详见停车位尺寸图)。

五、道路结构设计1、结构组合设计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规定,本着因地制宜、技术合理、便于施工及养护的原则,选择结构合理、技术经济可行、噪音低、施工方便、维修养护便利且适用于本地区特点的路面结构形式。

1、原有机动车道,洗掉4cm沥青混凝土。

新建 4cm细粒式ARC-13沥青混凝土。

2、拆除原有绿化带,新建 4cm细粒式ARC-13沥青混凝土6cm中粒式AC-16沥青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砂砾(5%)基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4%)底基层50cm天然砂砾石垫层的设计方案。

3、原有非机动车道,全部挖除4cm细粒式AC-13沥青混凝土+7cm中粒式AC-16沥青混凝土+20cm 水泥稳定砂砾(5%)基层+30cm天然砂砾石垫层新建 4cm细粒式ARC-13沥青混凝土6cm中粒式AC-16沥青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砂砾(5%)基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4%)底基层50cm天然砂砾石垫层的设计方案。

4、原有人行道全部挖除,新建花岗岩火烧板40*30*4结构为:40*30*4花岗岩火烧板;3cm水泥砂浆;15cm水泥混凝土C20;20cm砂砾垫层;5、在人行道上新建停车位:(详见停车位布置图)结构为80cm嵌草砖,孔内填黄土伴草种子30cm 1:1黄土粗砂层15cmC15混凝土20cm天然级配砂砾石素土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3%(或原状土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6、透水砖结构为8cm透水砖30cm1:3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15cmC15混凝土20cm天然级配砂砾石素土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3%(或原状土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7、拆除原有人行道结构为:6cm荷兰砖(20*10*6)、3cm水泥砂浆、8cmC20水泥混凝土、5cm 天然砂砾垫层。

8、病害处理段:青年街--金辉街(网裂、沉陷、车辙、涌包)。

六、路基设计1、压实度路基填料强度(CBR)的最小值填方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最小强度(%)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其他等级道路路床0~30 8.0 6.0路基30~80 5.0 4.0路基80~150 4.0 3.0路基﹥150 3.0 2.02、地基处理路基压实前应清除路床范围内腐殖土、淤泥制土、生活垃圾、树根及大粒径块石,采用机械碾压,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后可作为路基持力层。

达机械碾压后达不到设计要求压实度时,采用开挖换填处理,填料采用砂砾换填。

七、道路交叉口道路交叉口均采用平交路口形式。

八、附属工程设计1、路缘石机动车道两侧路缘石采用15*25*100cm花岗岩路缘石,植树带界石采用10*15*100cm花岗岩。

2、无障碍设计按规范要求,本工程在人行道上铺设无障碍人行盲道和坡道,无障碍人行步道宽0.6米。

距人行道外边路缘石宽度为(看设计图纸),路口人行道设置无障碍盲道。

具体详见无障碍人行道设计图。

3、雨水口拆除原有平篦式井篦子,新建立篦式井篦子,参照图集《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6MS201-8-15。

立篦式井篦子收水井修在植树带中。

罩面地段用D300水泥管连接至新建雨水口,接口采用水泥砂浆抹带。

全挖地段过街管更换为D300 HDPE(SN12)钢带增强管,坡度为0.015,坡向检查井,设计采用120度砂石基础按06MS201-1施工,具体详见设计图纸。

4、交通安全设施在新建道路上设置标线、信号灯、电子监控系统等详见分篇设计。

九、材料组成说明1、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底基层)骨架主体材料: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配合比为:水泥:砂砾=5:95,粒料颗粒组成见下表,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压实度不小于98%。

天然砂砾级配不符合下表要求,须掺加一定比例碎(砾)石,使基层混合料级配符合要求。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类集料级配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配合比为:水泥:砂砾=4:96,粒料颗粒组成见下表,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压实度不小于97%。

天然砂砾级配不符合下表要求,须掺加一定比例碎(砾)石,使底基层混合料级配符合要求。

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类集料级配水泥应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水泥。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7d侵水抗压强度不得小于3.5Mpa;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的7d侵水抗压强度不得小于2.5Mpa。

2、水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JGJ 63-2006《混凝土用水标准》(2011最新版)的规定。

宜使用饮用水及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 值宜为 6~8。

3、混合料的技术要求混合料应由搅拌厂集中拌制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搅拌厂应向现场提供产品合格证及水泥活性氧化物含量、粒料级配、混合料配合比及 R7 强度标准值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