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组织分离制母种
食用菌实验1

5、质量检验
对分离、引进或转管扩大的菌种,应经过质量 鉴定,选优去劣,方可使用。 检验方法: ①外观鉴定
优良菌种:菌丝浓白、粗壮、富有弹性,则生命 力强。
老化菌种:菌种已收缩、干燥或菌丝体自溶产生 了大量红褐色液体,说明生活力弱,不可使用。
②显微镜检验 挑取少许菌丝于载玻片上,加蒸馏水1滴,盖 上盖玻片,观察菌丝形态是否为培育的菌种。 ③菌丝生长速度 将其接种到适宜斜面培养基上,在适温下培 养。凡菌丝生长较快、整齐、浓密而健壮的就 是优良母种。 ④出菇试验 进行子实体产量和品质评比。 经以上检验,通过综合评比,选出菌丝生长速 度较快,子实体生长健壮、品质好、产量高的 母种,即可供生产上使用。
营养物质→调节pH(用HCl或NaOH)→分装试管→
塞上棉塞→捆扎→灭菌(高压蒸气灭菌15-30min)→ 制成斜面→检查灭菌效果(即28~30℃培养2~3d)
(3) 作业
(1)每人制5支试管斜面。
(2)什么叫食用菌菌种?它又有哪些类型? (3)食用菌菌种生产常用的设备和用具有哪些? (4)写出食用菌的制种程序。 (5)常用的消毒药品有哪些?
茶树菇 Agrocybe aegerita
鸡腿菇
鸡腿菇
Coprinus comatus
担子菌纲食用菌
真姬菇
担子菌纲食用菌
虎掌菌:Sarcodon imbricatus
猪苓菌:Grifola umbellata
别名:猪苓花、猪灵芝。 特征:子实体丛生,肉质,味道鲜美,地下部分的菌核即是中药材的 猪苓,菌核不规则、块状,棕黑色至黑色。 药用功效:猪苓及猪苓多糖对肝炎、肺癌、食管癌、白血病、乳腺癌 及淋巴肉瘤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杏鲍菇:Pleurotu seryngii
食用菌菌种分离的方法和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食用菌菌种分离的方法和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食用菌菌种分离的方法和操作步骤菌种分离即是进行食用菌菌丝纯化的过程,它是制种工作的重要环节,通俗地讲就是把食用菌菌丝从自然中单独分离出来进行纯培养,从而获得纯食用菌菌丝的过程。
菌种分离是一项重要而又细致的工作,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食用菌的分离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组织分离法、孢子分离法和基内菌丝分离法三种。
1.组织分离法组织分离法是将食用菌的部分组织移接到斜面培养基上获得纯培养的方法。
其特点:一是属于无性繁殖,能够保持原有菌种的优良特性,是生产中获得纯菌种的常用方法,且简单易行,取材广泛,菌丝萌发快。
二是组织分离操作简便,又不易带入杂菌,容易获得纯菌种。
但对银耳、黑木耳等胶质菌因其子实体种菌丝极少,如用组织分离培养,则往往不易成功。
1.1子实体分离种菇要选择朵大盖厚、柄短、八九分成熟的优良品种。
切去菇体基部,在超净工作台用75%的酒精棉球进行擦拭菌盖与菌柄两次,进行表面消毒。
接种时,只要将种菇撕开,用消毒后的小刀在菌柄与菌盖的交界处切取一小块组织,再用接种针将组织块放入PDA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中间。
置于24℃温度下培养3-5天就可以看到组织块上产生白色绒毛状菌丝,转管扩大即得到菌种。
如香菇、平菇等可以使用此方法。
1.2菌核组织分离茯苓、猪苓、雷丸等食用菌的子实体不易采集。
而常见的是它储藏营养的菌核。
用菌核分离,同样可以获得菌种。
方法是将菌核表面洗净,用酒精消毒,切开菌核,取中间组织一小块,约黄豆大小,接种在PDA培养基斜面上,在24℃下培养,产生菌丝后进行分离纯化。
应注意的是,菌核是储藏器官,大部分是多糖类杂质,只有少量的菌丝,因此挑选的组织块要大一些,如果组织块过小,则不易分离出菌种。
1.3菌索分离法菌索分离常用于蜜环菌分离。
方法是选新鲜的活菌索,用75%酒精棉球将菌索表面消毒后,去掉菌鞘,把白色菌髓部分用无菌剪刀切成小段,接入PDA斜面培养基上,在24℃下培养,有白色菌丝长出且无污染,即表明分离成功。
第3章食用菌菌种的制作

第一节 食用菌菌种的概述
一、母种,也称 一级菌种或试管 种
•母种鉴定:
洁白,健壮,无 虫害,有蘑菇香 味
二、原种,也 称二级菌种 原种鉴定: 洁白,健壮, 有凝水,不 干燥
三、栽培种, 也称三级菌 种 栽培种鉴定: 洁白,健壮, 有凝水,不 干燥, 一般不 超过25-35天
2.液体石蜡保存法
食用菌的菌丝体都可用此法保存,方法简单, 只在斜面菌种试管内,注入一层已灭过菌的液 体石蜡,注入量以高出斜面1厘米为宜,使菌 种与空气隔绝,降低其新陈代谢的活动,然后 在棉塞外包以塑料薄膜,直立存放于室内干燥 处或低温下保存,一般可保存一年以上。 使用液体石蜡菌种时,只要用接种计从斜面上 挑取少许菌体,放在新鲜的培养基上;经过培 养,即可应用,原种则重新蜡封,继续保存。
3.紫外线照射灭菌:在无菌箱中装一支220伏、 30瓦的紫外线灯管;每次开20~30分钟,就 能达到空间杀菌的目的。照射结束后,罩黑布 半小时,以增强杀菌效果。 4.石炭酸喷雾:在每次接种之前,用5%石炭 酸溶液喷雾,可促使空气中的微粒和杂菌沉降, 防止桌面微尘飞扬,并有杀菌作用。 5.石灰揩擦:经常用药物熏蒸,易造成酸性 环境,特别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长久,污染 往往越来越严重,预防办法可把各种药品交替 使用,过一段时间(约五周)用石灰擦洗一遍, 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很好。
目前,用液体深层发酵法生产菌种,具有生产 量大、周期短、菌龄整齐、成本低廉、接种方 便等特点,是实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目标。
生产上常用的栽培种
木屑、棉籽壳菌种 麦粒菌种 玉米粒菌种 木块菌种 木筷菌种 牙签菌种
接种技术与环境的消毒
接种箱(接种室)
接种室和接种箱是进行菌种分离接种的场所, 和外界空间隔绝,防止空气流动,经过一定的 消毒措施后,室内就可达到无菌状态,防止分 离和接种时污染杂菌。一般一个接种箱就可展 开工作,如有条件也可建一个接种室。
香菇母种制种方法

关键环节。
干燥温度越高,豇豆接收的热量越高,水分蒸发的越快,干燥速度越快。
但高温会导致豇豆干制品色泽呈现黄褐色,影响成品的质量。
此工序操作要点:将烘房的温度升高至50℃,将预处理好的豇豆推进烘房,每2小时增加5℃直至60℃保持恒温。
当豇豆水分降到8%以下即可停止干燥。
9.包装干燥后的豇豆进一步挑选,剔除不符合外观要求的豇豆干,按重量要求称重,装入复合食品包装袋并封口,或使用聚乙烯复合包装袋真空包装。
二、产品标准1.感官指标产品色泽正常、清洁;均匀一致、无黏结;具有原豇豆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无病虫害、机械伤,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95℃热水浸泡2分钟基本恢复脱水前状态。
2.理化指标水分≤8%,总灰分(以干基计)≤6%,酸不溶性灰分(以干基计)≤1.5%,砷≤0.5毫克/千克,铅≤0.2毫克/千克,镉≤0.05毫克/千克,汞≤0.01毫克/千克,亚硝酸盐≤4毫克/千克,亚硫酸盐≤30毫克/千克。
3.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100000CFU/克,大肠菌群≤300MPN/100克,致病菌(系指肠道致病菌及致病性球菌)不得检出。
4.净含量允差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
(收稿日期:2014-11-26)香菇母种制种方法宋燕(拜城县赛里木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拜城842300)香菇又叫冬菇,它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内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在拜城县栽培,使用麦秆、稻壳等农作物秸秆作原料,生产出的产品为绿色、无公害产品,不仅营养丰富、口感鲜嫩,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采用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基质内菌丝分离等方法繁殖母种。
一、材料准备菌种灭菌仪、酒精灯、卫生棉、试管斜面PDA培养基、香菇较成熟的子实体、75%酒精、接种针、超净工作台、解剖刀、玻璃漏斗、纱布、搪瓷盘等。
二、组织分离法制作母种利用香菇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无性繁殖而获得母种的简便方法,即组织分离法。
金针菇组织分离法育种技术

将筛选出的优良菌株进行保藏 ,确保其遗传稳定性。
案例二:某农业大学的金针菇育种研究项目
01
02
03
04
基因组学研究
对金针菇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和 分析,了解其遗传基础和变异
机制。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辅助选择具 有优良性状的菌株,提高育种
效率。
菌种改良
通过诱变、基因转移等技术手 段对菌种进行改良,提高其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6
金针菇组织分离法育种技术前 景展望
技术发展趋势
1 2
高效稳定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金针菇组织分离法育种技 术将更加高效稳定,能够快速获得优质纯种。
基因编辑技术融合
未来,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将与组织 分离法结合,实现对金针菇的精准改良。
3
智能化与自动化
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实现金针菇组织分 离法育种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
成熟阶段
目前,金针菇组织分离法育种技术已 经相当成熟,广泛应用于金针菇新品 种的选育和生产。
发展阶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金针菇 遗传特性的深入了解,组织分离法逐 渐成为金针菇育种的主要手段。
技术应用领域
01
02
03
品种选育
通过组织分离法,可以快 速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金 针菇新品种,提高产量和 品质。
观察记录
定期观察菌丝生长情况,记录生长 速度、色泽、菌落形态等性状。
继代培养
当菌丝长满培养基时,可将其切割 成小块,进行继代培养,以扩大菌 群数量。
筛选阶段
初筛
根据育种目标,对菌丝生长速度 、色泽、抗逆性等性状进行初步
食 用 菌 制 种 技 术 1

食用菌制种技术 1食用菌制种前言食用菌生产所用的菌种,是提供繁殖而分级制作的菌丝体培养物,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种子。
在自然界中,食用菌繁衍后代依靠孢子,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成菌丝体。
菌丝体生长繁衍达到生理成熟后,在适宜的环境下,就可形成子实体。
在人工栽培食用菌时,孢子虽然是它的种子,但人们至今都不用孢子直接播种,而是用孢子或子实体组织萌发而成的纯菌丝体作为播种材料。
因此,通常所指的菌种,实际上是经过人工培养并进一步繁殖的食用菌的纯菌丝体。
制种是食用菌生产最重要的环节。
常言道:“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可见菌种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菌种好坏,直接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培育优良菌种,是提高食用菌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
人工培养的菌种,根据菌种培养的不同阶段,可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类。
一般把从自然界中,首次通过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而得到的纯菌丝体称为母种,或称一级种。
它是菌种类型的原始种。
原始母种通过移接(转管)成数支试管(斜面)种,这些移接的试管种,亦可称为母种。
把母种移接到木屑、谷粒、棉籽壳、粪草等瓶(袋)培养基上培养而成的菌种称为原种,或称二级种。
它是母种和栽培种之间的过渡种。
把原种扩接到相同或类似的材料上,进行培养直接用于生产的菌种称栽培种,或称三级种。
制作菌种的具体操作工艺流程见图4—1。
原种和栽培种,均能直接用于生产。
栽培种不能再扩大繁殖栽培种(银耳菌种例外),否则会导致生活能力下降。
分离母种培养基制备→高压灭菌→接种→筛选提纯→原始种→中试后确定母种↓↓—————转管扩接←保贮↓原种培养基制备→高压或常压灭菌→接种→培养→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制备→常压或高压灭菌→接种→培养→栽培种图4-1 制种工艺流程图食用菌的菌种生产,基本上是按菌种分离→母种扩大培养→原种培养→栽培种培养的程序进行。
菌种通过三级扩大,菌种数量大为增加,同时菌丝也从初生菌丝发育到次生菌丝,使菌丝更加粗状,分解基质的能力也增强。
食用菌菌种制作技术

食用菌菌种制作技术作者:夏宏志李希政路晓玉来源:《农业与技术》2017年第23期摘要:本文简要说明了菌种培养基的分类,从消毒、灭菌、菌种制作、菌种培养、菌种污染原因分析上进行了论述,并对菌种老化与退化标准,菌种质量标准,菌种质量鉴别标准上进行了论述,给菌种质量判别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食用菌;菌种;培养基;菌种制作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2320091 菌种的级别划分1.1 母种母种又称一级种,试管种,是食用菌的原始出发菌株。
母种的来源:通过组织分离法或孢子分离法自己选育而成;向有信誉的科研单位购买(引种必须作出菇试验,验证考核后方能用于大面积生产)。
母种转接一般以1支母种可转10~20支,在25℃培养,6~22d长满(因品种而异),母种必须纯度高,活力强。
1.2 原种原种又称二级种。
是由母种扩繁而来。
一般1支母种可转接5~6瓶,25℃培养30d左右长满。
原种要求必须纯度高,活力强,营养丰富。
1.3 生产种生产种又称三级种,栽培种。
是由原种扩繁而来,直接用于生产的菌种[1]。
一般一瓶原种可转接50~60瓶。
25℃下培养20~30d能长满瓶。
一级菌种培养基配方(适用于平菇、香菇、金针菇、木耳、滑菇等大多数食用菌):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蛋白胨2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2g、维生素B1或B2 6片、水1000mL。
1.4 二、三级种配方粉碎玉米芯70%、玉米面30%,另外加石膏1%、白灰2%、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2%、多菌灵0.1%。
1.5 粮食菌种制作选用干净无霉变小麦粒或玉米粒、高粱粒,用清水浸泡12h以上,捞出用水煮,煮至熟而不烂、不开花为准,捞出控干水分,加入石膏粉2%~3%,有条件加入30%木屑拌匀,装点滴瓶较好。
优点:菌丝生长健壮有力,可最大限度提高产量,生长速度较常规配方缩短50%以上时间。
缺点:制作较繁琐,容易污染。
食用菌课件——菌种的接种

必
动作快,接种时间勿太长
备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一)分离法
1.组织分离
组织
培养 PDA
次生菌丝
特点 步骤
简便,易成功 保持原菌种性状 重复多易退化 不适于耳类
返回本节
步骤 外观典型、大小适中、无病虫害、
选种菇 八成熟、第1~2茬的子实体
种菇 消毒
取接 组织
用燃烧的酒精棉球迅速擦拭
纵剖(撕)菇体 尖头镊取柄盖交界处绿豆粒大的组织 放入新斜面中部
用接种匙(镊、铲)取枣大原种
栽
放于袋的两端或瓶中料面上
培
种
表面老菌丝及 老种块勿接入
返回本节
栽培种接 种
Hale Waihona Puke 返回本节主要内容1.无菌操作 2.母种分离与转管 3.原种接种 4.栽培种接种
返回本节
思考、讨论题
1.栽培时为何不用母种作菌种? 2.母种扩成原种的目的是什么? 3.菌种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2.孢子分离(有性繁殖)
菌龄小
孢子
生命力强
特点
变异率高
孢子 分离法
单孢分离 难度较大 多孢分离 较简易
单孢分离 的菌落
返回本节
多孢分离
使许多孢子在同一培养基上, 概念 萌发后自由交配成次生菌丝的方法
步骤
种菇消毒 采收孢子 接种孢子
整菇插种法 钩悬法 孢子印法
返回本节
1.种菇 消毒
菌柄去2/3
接种孢子
用接种环 蘸孢子液或孢子粉
涂布于平板上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二)转管法
将母种移入新的过程 概念
过程
接种环取绿豆粒大母种 移入新斜面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