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护理常规

肝胆外科护理常规
肝胆外科护理常规

胆囊结石的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全身情况:营养情况、皮肤黄染程度、意识状态。生命体征:T、P、R、BP,有无寒战、发热。

2、动态观察腹部体征:腹痛部位、性质和伴随症状如呕吐等。

3、各种引流管的观察:胃管、腹腔引流管。

4、潜在并发症:出血、胆漏、肝功能障碍、膈下感染。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疼痛护理:评估疼痛情况,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发作时间、诱因及缓解的相关因数`1`,对诊断明确且剧烈疼痛者,遵医嘱予以消炎利胆、解痉镇痛药物,以缓解疼痛。

2、饮食护理:进低脂饮食,以防诱发急性胆囊炎而影响手术治疗,可进食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

3、皮肤护理:有皮肤瘙痒者可给止痒剂涂擦。

4、病员高热时,密切观察病情,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防止休克症状发生。

5、特殊准备:(1)皮肤准备:腹腔镜手术者要做好脐部清洁处理,指导病人用肥皂水清洗脐部,脐部污垢可用松节油或石蜡油清洁(2)呼吸道准备:LC术中将CO2注入腹腔形成气腹,达到术野皮肤清晰并保证腹腔镜手术手术操作所需空间的目的。CO2弥散入血可致高碳酸血症及呼吸抑制,故术前病人术前应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避

免感冒,戒烟,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利于术后康复。

术后护理

1、体位:麻醉未清醒,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后,协助病人取半卧位,以减轻腹壁张力,缓解疼痛。

2、LC术后护理

(1)饮食指导:术后饮食指导:术后禁食6小时。术后24小时内饮食以无脂流质、半流质为主,逐渐过渡至低脂饮食。

(2)高碳酸血症的护理:表现为呼吸浅慢、PaCO2升高。为避免高碳酸血症发生,LC术后常规予以低流量吸氧,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促进机体内CO2排出。

(3)肩背部酸痛的护理:腹腔中CO2可聚集在膈下产生碳酸,刺激膈肌及胆囊床创面,引起术后不同程度的腰背部、肩部不适或疼痛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4)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保持管道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量和性状,有异常者及时报告医生。

(5)遵医嘱予以应用抗生素,补充液体,必要时予以止血、缓解疼痛药物。

3、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情况。若病人出现发热、腹胀和腹痛等腹膜炎表现,或腹腔引流液呈黄绿色胆汁样,常提示发生胆瘘。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压疮、肺部感染。

健康教育

1、合理饮食少量多餐,进食低脂、高维生素、富含膳食纤维易消化食物,少吃含脂肪多的食品及坚硬食物如花生、核桃、芝麻等。

2、疾病指导告知病人胆囊切除后出现消化不良、脂肪性腹泻等原因,解除其焦虑情绪;出院后如果出现黄疸、陶土样大便等情况及时就诊。

3、定期复查中年以上未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病人应定期复查或尽早手术治疗,以防结石及炎症的长期刺激诱发胆囊癌。

胆管结石的护理常规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病情观察:若病人出现寒战、高热、腹痛、黄疸等情况,应考虑发生急性胆管炎,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缓解疼痛: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发作时间、诱因及缓解的相关因素,对诊断明确且剧烈疼痛者,给予利胆消炎、解痉镇痛药物。禁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

3、降低体温:根据体温情况,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遵医嘱予以抗生素控制感染。

4、营养支持,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普通饮食或半流质饮食。禁食者通过肠外营养补充能量。

5、纠正贫血:遵医嘱予以维生素K1、卡洛黄、立止血等药物止血。

6、保护皮肤完整性:知道别人修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造成感染。保持皮肤清洁,用温水擦浴,穿棉质衣裤。瘙痒剧烈者,遵医嘱予以使用外用药物或其他药物治疗。

(二)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情况评估有无出血及胆汁渗漏。

2、营养支持:术后禁食、胃肠减压期间通过肠外营养途径补充足够的热量、氨基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维持病人良好的营养状

态。胃管拔出后,根据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由无脂流质逐步过渡至低脂饮食。

3、T管护理

(1)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避免发生T管滑脱,造成胆汁腹膜炎。

(2)加强观察:观察并记录T管引流出胆汁的颜色、量、性状。术后24h内引流量月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增至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如胆汁过多,提示胆道下端有梗阻的可能;如胆汁浑浊,应考虑结石残留或胆道炎症未被控制。

(3)保持引流通畅:引流液中血凝块、絮状物、泥沙样结石或蛔虫堵塞,要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平时经常挤捏管道,冯在管道阻塞,必要时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或用50ml注射器负压抽吸,用力要适宜,以防引起胆管出血。

(4)预防感染:长期带管者,定期更换引流袋,更换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引流管周围皮肤用无菌纱布覆盖,保持局部皮肤干燥,防止胆汁浸润皮肤引起炎症反应。平卧时,引流管远端不可高于腋中线,坐位或站立时不可高于腹部切口,以防胆汁反流引起感染。

(5)拔管体征

A:T管留置达4周左右,可使T管周围形成一坚实的纤维窦道,拔出T管后胆汁不会渗入腹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B:引流量减少、色清、体温下降、黄疸消退、全身情况改善、食欲增进、大便色泽加深。

C:胆汁培养阴性。

D:夹管1-2天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

E:T管造影显示胆道通畅,无残余结石,造影后继续引流胆汁1-2天,减少造影后的反应和继发感染。

4、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出血:腹腔内出血,多发生于术后24-48h内,可能与书中血管结扎线脱落、肝断面渗血及凝血功能障碍有关。

胆管内出血,多为结石及炎症引起血管壁糜烂、溃疡或术中操作不慎引起。

胆肠吻合口术后早期可发生吻合口出血,与胆管内出血的临床表现相似。

护理措施:A: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腹腔引流管血性液体超过100ml/h、持续3小时以上并伴有心率增快、血压波动时,提示腹腔内出血;胆管内出血,T管引流出血性胆汁或鲜血,粪便呈柏油样,可有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及时报告医生,防止低血容量休克。

B:改善和纠正凝血功能:遵医嘱予以止血药物治疗。

(2)胆瘘:胆管损伤、胆总管下端梗阻、T管脱出所致。表现:病人出现发热、腹痛及腹胀等腹膜炎,或腹腔引流管呈黄绿色胆汁样液体。

护理措施:A:引流胆汁B:维持水、电解质平衡C:

防止胆汁刺激和损伤皮肤(及时更换浸湿的敷料,予以氧化锌软膏涂敷周围皮肤)。

T管引流目的

1、引流胆汁,降低胆总管内压力,防止胆汁渗漏、感染。

2、引流残余结石,如泥沙样结石通过T管排出体外。

3、术后可经T管行胆道造影或胆道镜检查、取石。

4、支撑胆道:防止胆总管切开处粘连、瘢痕狭窄等导致管腔变小。

健康教育

1、合理饮食:注意饮食卫生,定期驱除肠道蛔虫。选择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定时进餐。

2、适当运动:肥胖者注意控制体重。

3、定期复查:非手术治疗病人定期复查,出现黄疸、发热、腹痛、厌油等症状时,及时就诊。

4、管道护理:带T管出院的病人,教会其自我护理,特别强调无菌和妥善固定以免引流管脱出,淋浴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引流管处,以防感染;穿宽松衣裤,以防管道受压;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运动,以免牵拉T管导致管道脱出,随时就诊,按期拔管。

急性胆囊炎的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全身情况:营养情况、皮肤黄染程度、意识状态。生命体征:T、P、R、BP,有无寒战、发热。

2、动态观察腹部体征:腹痛部位:右上腹阵发性绞痛或胀痛,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发作,疼痛可放射致右肩、肩胛、右背部。

3、消化道症状:常伴恶心、呕吐、厌食、便秘症状。

4、右上腹有叩击痛及压痛,炎症波及浆膜时可有反跳痛及肌紧张。出现Murphy征阳性,是急性胆囊炎的典型特征:将左手压于右肋缘下,嘱病人腹式呼吸,突然出现吸气暂停。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腹部体征变化。若出现寒战、高热、腹痛加重,腹痛范围扩大等,应考虑病情加重,及时报告医生,积极处理。

2、缓解疼痛取舒适体位,保持情绪稳定。对诊断明确的剧烈腹痛者,遵医嘱予以消炎利胆、解痉镇痛治疗。

3、控制感染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4、改善和维持营养病情较轻者可以进食清淡饮食,对不能进

食者,予以肠外营养支持。

(二)术后护理

1、体位:麻醉未清醒,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后,协助病人取半卧位,以减轻腹壁张力,缓解疼痛。

2、LC术后护理

(6)饮食指导:术后饮食指导:术后禁食6小时。术后24小时内饮食以无脂流质、半流质为主,逐渐过渡至低脂饮食。

(7)高碳酸血症的护理:表现为呼吸浅慢、PaCO2升高。为避免高碳酸血症发生,LC术后常规予以低流量吸氧,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促进机体内CO2排出。

(8)肩背部酸痛的护理:腹腔中CO2可聚集在膈下产生碳酸,刺激膈肌及胆囊床创面,引起术后不同程度的腰背部、肩部不适或疼痛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9)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保持管道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量和性状,有异常者及时报告医生。

(10)遵医嘱予以应用抗生素,补充液体,必要时予以止血、缓解疼痛药物。

3、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情况。若病人出现发热、腹胀和腹痛等腹膜炎表现,或腹腔引流液呈黄绿色胆汁样,常提示发生胆瘘。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压疮、肺部感染。

健康教育

1、合理休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

2、合理饮食进食低脂饮食,忌油腻食物;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3、定期复查非手术治疗或行胆囊造口病人,遵医嘱予以服用消炎利胆药物;按时复查。出现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及时就诊。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全身情况:营养情:有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贫血,皮肤黄染程度、意识状态:有无神智淡漠、嗜睡、谵妄、昏迷。生命体征:T、P、R、BP,有无寒战、高热、黄疸,有无休克症状:口唇发绀,呼吸浅快,脉搏达到120-140次/分,血压迅速下降,全身出血点或皮下瘀斑。

2、动态观察腹部体征:腹痛部位、性质和伴随症状等,突发剑突下或右上腹持续疼痛,阵发性加重,并向右肩胛下及腰背部放射。肝肿大并有压痛和叩击痛。

3、各种引流管的观察:胃管、腹腔引流管,尤其是“T”管。

4、潜在并发症:出血、胆漏、肝功能障碍、膈下感染。

5、观察大小便性质、量、颜色。

术前护理

1、病情观察观察神志、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皮肤粘膜情况,监测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变化。如出现神志淡漠、黄疸加深、少尿或无尿、肝功能异常、Pao2降低,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2、维持体液平衡(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及体温变化,准确记录25小时出入量,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及每小时尿量。

(2)补液扩容:按先晶后胶原则迅速补充血容量,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血管活性药物,改善氧供。(3)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3、维持正常体温(1)降温;根据体温程度,采取温水擦浴、冰敷等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降温药物;(2)控制感染:联合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

4、维持有效气体交换

(1)呼吸功能监测: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动态监测Pao2和血氧饱和度,若出现呼吸急促、Pao2、血氧饱和度降低,提示呼吸功能受损。

(2)改善缺氧状况:非休克病人取半卧位,使膈肌下降,利于呼吸;休克病人取中凹卧位。根据病人呼吸型态及血气分析结果选择给养方式。

5、营养支持禁食或胃肠减压期间,采取肠外营养途径供给能量、氨基酸、维生素等。凝血功能障碍者,遵医嘱予以维生素K1肌肉注射。

6、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及准备如心电图、B超、血常规、凝血、肝肾功等。术野皮肤

准备,予以送行手术。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情况评估有无出

血及胆汁渗漏。

2、营养支持:术后禁食、胃肠减压期间通过肠外营养途径补充足够的热量、氨基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维持病人良好的营养状态。胃管拔出后,根据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由无脂流质逐步过渡至低脂饮食。

3、T管护理

(1)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避免发生T管滑脱,造成胆汁腹膜炎。

(2)加强观察:观察并记录T管引流出胆汁的颜色、量、性状。术后24h内引流量月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增至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如胆汁过多,提示胆道下端有梗阻的可能;如胆汁浑浊,应考虑结石残留或胆道炎症未被控制。

(3)保持引流通畅:引流液中血凝块、絮状物、泥沙样结石或蛔虫堵塞,要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平时经常挤捏管道,冯在管道阻塞,必要时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或用50ml注射器负压抽吸,用力要适宜,以防引起胆管出血。

(4)预防感染:长期带管者,定期更换引流袋,更换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引流管周围皮肤用无菌纱布覆盖,保持局部皮肤干燥,防止胆汁浸润皮肤引起炎症反应。平卧时,引流管远端不可高于腋中线,坐位或站立时不可高于腹部切口,以防胆汁反流引起感染。

(5)拔管体征

A:T管留置达4周左右,可使T管周围形成一坚实的纤维窦

道,拔出T管后胆汁不会渗入腹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B:引流量减少、色清、体温下降、黄疸消退、全身情况改善、食欲增进、大便色泽加深。

C:胆汁培养阴性。

D:夹管1-2天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

E:T管造影显示胆道通畅,无残余结石,造影后继续引流胆汁1-2天,减少造影后的反应和继发感染。

4、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出血:腹腔内出血,多发生于术后24-48h内,可能与书中血管结扎线脱落、肝断面渗血及凝血功能障碍有关。

胆管内出血,多为结石及炎症引起血管壁糜烂、溃疡或术中操作不慎引起。

胆肠吻合口术后早期可发生吻合口出血,与胆管内出血的临床表现相似。

护理措施:A: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腹腔引流管血性液体超过100ml/h、持续3小时以上并伴有心率增快、血压波动时,提示腹腔内出血;胆管内出血,T管引流出血性胆汁或鲜血,粪便呈柏油样,可有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及时报告医生,防止低血容量休克。

B:改善和纠正凝血功能:遵医嘱予以止血药物治疗。

(2)胆瘘:胆管损伤、胆总管下端梗阻、T管脱出所致。表现:

病人出现发热、腹痛及腹胀等腹膜炎,或腹腔引流管呈黄绿色胆汁样液体。

护理措施:A:引流胆汁B:维持水、电解质平衡C:防止胆汁刺激和损伤皮肤(及时更换浸湿的敷料,予以氧化锌软膏涂敷周围皮肤)。

胆道蛔虫症的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全身情况:营养情况、皮肤黄染程度、意识状态。生命体征:T、P、R、BP,有无发热、恶心呕吐。

2、动态观察腹部体征:腹痛部位、性质和伴随症状如呕吐等,疼痛为剑突下方钻頂绞痛,伴左肩及左肩部放射痛。

术前护理

1、疼痛护理:评估疼痛情况,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发作时间、诱因及缓解的相关因数,对诊断明确且剧烈疼痛者,遵医嘱予以消炎利胆、解痉镇痛药物,以缓解疼痛。

2、饮食护理:进低脂饮食,以防诱发急性胆囊炎而影响手术治疗,可进食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

3、皮肤护理:有皮肤瘙痒者可给止痒剂涂擦。

4、病员高热时,密切观察病情,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防止休克症状发生。

5、特殊准备:(1)皮肤准备:腹腔镜手术者要做好脐部清洁处理,指导病人用肥皂水清洗脐部,脐部污垢可用松节油或石蜡油清洁(2)呼吸道准备:LC术中将CO2注入腹腔形成气腹,达到术野皮肤清晰并保证腹腔镜手术手术操作所需空间的目的。CO2弥散入血可致高碳酸血症及呼吸抑制,故术前病人术前应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避免感冒,

戒烟,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利于术后康复。

术后护理

1、体位:麻醉未清醒,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后,协助病人取半卧位,以减轻腹壁张力,缓解疼痛。

2、LC术后护理

(1)饮食指导:术后饮食指导:术后禁食6小时。术后24小时内饮食以无脂流质、半流质为主,逐渐过渡至低脂饮食。

(2)高碳酸血症的护理:表现为呼吸浅慢、PaCO2升高。为避免高碳酸血症发生,LC术后常规予以低流量吸氧,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促进机体内CO2排出。

(3)肩背部酸痛的护理:腹腔中CO2可聚集在膈下产生碳酸,刺激膈肌及胆囊床创面,引起术后不同程度的腰背部、肩部不适或疼痛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4)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保持管道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量和性状,有异常者及时报告医生。

(5)遵医嘱予以应用抗生素,补充液体,必要时予以止血、缓解疼痛药物。

3、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情况。若病人出现发热、腹胀和腹痛等腹膜炎表现,或腹腔引流液呈黄绿色胆汁样,常提示发生胆瘘。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压疮、肺部感染。

健康教育

1、养成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不喝生水,蔬菜要洗净煮熟,水果要洗净才食用。饭前便后要洗手。

2、正确服用驱虫药驱虫药应于清晨空腹或晚上临睡前服用,服药后注意观察大便中是否有蛔虫排出。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神志、体位,恶心、呕吐,腹痛、腹膜刺激征及腹水症。

2、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气分析的变化。观察有无休克的征象,如血压下降、呼吸急促、脉搏细速、皮肤湿冷,每小时尿量等。

3、记出入量,包括出汗、大小便、呕吐物、引流物、伤口渗出物。

4、黄疸程度和有无皮肤瘙痒、瘀斑及出血点。

5、血糖变化。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疼痛护理:禁食、持续胃肠减压以减少胰液及周围组织的刺激,遵医嘱使用抑制胰液分泌及抗胰酶药物,疼痛剧烈时,予以解痉、镇痛药物,禁用吗啡、哌替啶等镇痛药物。协助病人取膝盖弯曲,靠近胸部以缓解疼痛。对躁动不安者加用床护栏,以防坠床。

2、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神志、皮肤粘膜温度和色泽,监测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及每小时尿量。

3、维持营养供给:禁食期间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轻型急性胰腺炎一般1周后可进食无脂低蛋白流质,并逐渐过渡至低脂饮食。重症

急性胰腺炎待病情稳定、淀粉酶恢复正常、肠麻痹消失后,可通过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并逐步过渡至全肠内营养及经口进食。

4、降低体温:发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如冷敷、温水、乙醇擦浴,必要时予以药物降温。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5、管道护理:胃肠减压期间,保持负压,定时观察引流状况,及时更换负压引流瓶,记录引流液量及颜色,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滑脱。并做好口腔护理,口唇干裂者予以清水湿润和石蜡油涂抹。

6、心理护理: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多与病人沟通,做好用药宣教及关于疾病康复知识讲解,缓解病人对疾病的恐惧及费用的悲观情绪。

7、对重症胰腺炎应做好抢救工作

(1)吸氧、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监测每小时尿量,血氧饱和度,把血气分析结果、血电解质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发现ARDS。

(2)抢救药物及用物准备。

(3)迅速开放静脉通道,必要时备血、配血,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4)休克病人按休克处理。

(5)严重者需要急诊手术者,应及时做好术前准备和病人转运护理。

8、合并高血糖者,应调节胰岛素用物。对胰岛素瘤病人,应注意病人的神态和血糖的变化。若有低血糖表现,适当补充葡萄糖。

肝胆外科护理常规

目录 一、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 二、麻醉后护理常规 (3) 三、门静脉高压症护理常规 (4) 四、肝癌护理常规 (4) 五、胆石病(胆囊结石、胆道结石)护理常规 (5) 六、胆管感染护理常规 (6) 七、胰腺肿瘤护理常规 (7) 八、急性胰腺炎护理常规 (8) 九、脾切除术护理常规 (9) 十、肝癌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10) 十一、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11) 十二、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12) 十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护理常规 (13) 十四、经皮穿刺肝胆管造影+引流术(PTCD)及胆管内支架置入术护理常规 (15) 十五、胃肠减压护理常规 (16) 十六、腹腔引流护理常规 (16) 十七、T型管引流护理常规 (17)

1.术前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及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紧张及焦虑情绪。 2.完善术前各项检查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药物及皮肤过敏试验等。 3.观察病情变化及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配合处理。 4.呼吸道准备吸烟者术前2周停止吸烟,教会患者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5.胃肠道准备根据病情给予合理的饮食,按手术和麻醉的需要做好肠道准备,一般术前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需要清洁肠道者术前一日口服缓泻剂或前一日晚、术日晨各灌肠一次。 6.术前进行适应性训练指导患者练习术中体位,练习床上使用便器,教会自行调整卧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 7.术前一日指导协助患者修剪指甲、理发、沐浴及更衣。 8.术日晨护理术前2小时按手术要求做好皮肤护理;测量生命体征,询问女患者月经是否来潮;嘱患者排尽尿液,取下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首饰和其他贵重物品,并交由家属保管。 9.备好病历、影像学检查资料、药物及其他术中所需物品。 10.与手术接诊人员仔细核对患者腕带、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做好交接并记录。 11.根据手术类型准备麻醉床,备好床边用物,如吸氧装置、吸引装置、输液架及监护设备等。 12.术后护理按麻醉后患者护理常规。

骨科危重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一、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 二、昏迷患者护理常规 三、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四、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五、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六、脱位护理常规 七、胫腓骨骨折护理常规 八、桡骨远端骨折护理常规 一、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 ⒈热情接待病人,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做好病人及家属得入院(科)宣教。 ⒉及时评估: 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 ⒊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视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 用氧流量),心电监护,留置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相应检查,必要时行积极术前准备等 ⒋卧位与安全 ⑴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 ⑵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内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 ⑶牙关紧闭、抽搐得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缀。 ⑷高热、昏迷、谵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病人安全。 ⑸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与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置备用状态。 、CVP、末⒌严密观察病情:专人护理,对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血情况、SpO 2 梢循环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做好护理记录。 ⒍遵医嘱给药,实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无误方可使用。 ⒎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脱落、扭曲、堵塞;严格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⒏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采取诱导方法以助排尿;必要时导尿;便秘者视病情予以灌肠。 ⒐视病情予以饮食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满足机体对营养得基本需求;禁食病人可予以外周静脉营养。

常见急危重症护理常规

第三章常见急危重症护理常规 第一节心搏骤停 心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CA)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一旦发生,将立即导致脑和其他脏器血液供给中断,组织严重缺氧和代谢障碍。对心搏骤停者立即采取恢复有效循环、呼吸和大脑功能的一系列抢救措施,称为心肺脑复苏(cardio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1.准确、及时判断实施心肺复苏钱必须准确、及时判断病人有无突发意识丧失,有无自主呼吸,有 无大动脉搏动(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 2.紧急处理措施(1)人工循环: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频率 为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成人至少为5CM,婴儿和儿童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 (婴儿大约为4CM,儿童大约为5CM),并让一人通知医生,如为目击者立即拳击心前区 1—2次,再行胸外心脏按压. (2)畅通气道人工呼吸:畅通气道是实施人工呼吸的首要条件.面罩球囊控制呼吸,连接氧气 8-10L/分,如有条件者立即气管插管,进行加压给氧,无条件时应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每 次吹气量为400—600ml. (3)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一般首选上腔静脉系统给药,如肘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或颈内 静脉,以便药物尽快起效. (4)心电监护:观察抢救效果,必要时除颤起搏. (5)脑复苏:头部置冰冒,体表大血管处,如颈、腹股沟、腋下置冰袋;同时应用脑复苏药物,如冬眠 药物、脱水药物及能量合剂等. (6)纠正酸中毒:可选用碳酸氢钠注射液. 3.病情观察 (1)察病人的通气效果: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流量为5—6L/分),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使用人工 呼吸机.使用呼吸机通气的病人每小时吸痰1次,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同时定时进行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调节呼吸机参数. (2)观察循环复苏效果:观察有无窦性心律,心搏的频率、节律,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心脏对复苏药物 的反应;观察血压的变化,随时调整升压药,在保持血容量的基础上,使血压维持在正常高水平,以保证心、脑、肾组织的血供;密切观察瞳孔的大小及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和肢体活动等; 密切观察皮肤的色泽、温度. (3)观察重要脏器的功能: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量、颜色、性状,定时监测尿素氮、肌酐等,保护肾 功能. (4)复苏的有效指征:面色、口唇由发绀转为红润;自主呼吸恢复;能触及大动脉搏动,肱动脉收缩 压>60mmHg;瞳孔由大变小;有眼球活动或睫毛反射出现. (5)复苏终止指征:1)脑死亡:对任何刺激无反应;自主呼吸停止;脑干反射全部消失(瞳孔对光反 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睫毛反射);脑电活动消失.2)心脏停搏至开始心肺苏的时间超过30分钟,又坚持心肺复苏30分钟以上,无任何反应,心电图示波屏上呈一条直线. 4.一般护理 (1)预防感染,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眼部护理等. (2)准备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防止并发症发生. (3)备好各种抢救仪器及药品,防止再次发生心搏骤停.

最新围手术期试题

五年护士培训-----围手术期护理考试答案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32分 1.手术前常规禁食小时,禁饮小时,目的预防麻醉和手术引起呕吐而发生或。腹部手术及胃肠道手术后,术后禁食24~48小时, 2.手术区皮肤准备的目的是,包括和。小儿备皮可不必。 3.外科热一般不超过oC,于术后天逐渐恢复正常,属正常生理现象。 4.全麻未清醒病人应取体位,硬膜外麻醉病人应取体位。 5.骨与关节,肌腱手术者必须在手术前天开始备皮。术日 晨。 6.按手术期限分类,将手术分为手术、手术、手术。7.颅脑手术后体位是,开胸手术后体位是。 8.手术后常见肺部并发症为肺感染和肺不张。 9.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手术后护理。 10、皮肤准备应于手术前一日或当日进行,如皮肤准备时间超过24小时,应重新备皮。 11、一般急诊手术病人手术前立即禁食,禁饮,禁服泻药,禁灌肠,未明确诊断前禁用止痛剂,必要时胃肠减压、导尿、心理安慰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9.5分 1.备皮操作中下列哪项最应重视() A.向病人解释备皮目的B.注意保暖 C.以肥皂液清洗皮肤后,分区剃尽毛发 D.术中勿剃破皮肤E.乙醇消毒后以无菌巾覆盖包扎

2.下列有关备皮的叙述中哪项正确() A.额面手术应剃去眉毛B.小儿手术不必剃毛 C.骨科手术在术前3天剃毛D.阴囊部手术入院后即清洗局部,并剃毛E.四肢手术以切口为中心上下方各10cm 3.急诊手术病人术前准备应除外() A.常规备皮B.常规禁食禁饮C.常规灌肠D.常规麻醉前用药E.常规药物皮肤过敏试验 4.手术早晨病人出现下列哪项需延迟手术() A.神经紧张B.脉搏加快C.月经来潮D.夜间睡眠不佳E.青霉素皮试阳性 5.全身麻醉病人未清醒前,宜取 A.仰卧位B.去枕平卧,头侧向一侧C.侧卧位D.半坐卧位E.头低足高位 6.腹部手术后给半卧位的目的不包括() A.利于血液循环B.增加肺部通气 C.减轻腹壁张力D.防止膈下脓肿E.防止切口裂开7.术后外科热的特点哪项不对() A.是因术后伤口积液分解吸收所致B.一般发生在术后2~3天 C.体温约38°C D.需用抗生素治疗E.3天后可退热8.下列哪项不是防治腹胀的措施() A.肛管排气B.胃肠减压C.腹部热敷 D.肌肉注射新斯的明E.进食粗纤维 9.手术日清晨的准备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

急诊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1、危重病人有专人护理,护士了解病情,做到知道:床号、姓名、年龄、诊断、饮 食、治疗、存在护理问题、心理、主要化验指标。 2、新入院或新转入的病人要做入室评估。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心率高于120次分或 低于60次分或较前有明显变化时;突发心律不齐,频发早搏;血压低于90/60mmHg或高于160/90或较前有明显变化时;病人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紫绀、鼻翼煽动,自己无法解释无法处理时;呼吸低于10次分或高于40次分时;SpO2低于90%或下降5%排除仪器故障、接触不良时;体温高于39度或短时间上升2度时。 4、保证监护仪正常工作,电极片、指套接触良好,各种波形、数据清晰显示。各监 护线路整齐。 5、如病人使用冰帽,应每1小时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耳部保护情况,每班检查 所垫毛巾是否潮湿,枕部是否受压。 6、气管插管病人,注意检查气囊压力每班1次,记录插管深度每班一次。 7、气管切开病人,注意检查气囊压力每班1次,检查固定带每班1次。对于气管切 开初期,随时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在窦道形成(5-7天)之前严防管路脱出,并于床头备气管切开包。 8、使用呼吸机病人,每小时检查管路一次,及时添加湿化罐内蒸馏水,及时倾倒积 水瓶内的积水,保证气管插管末端或气管切开口处于管道最高处,防止冷凝水逆流入气道内引起窒息或肺炎。 9、带有胃管、尿管、中心静脉导管、动脉留置针患者,按相应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10、躁动病人做好保护性约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保证镇静剂持续泵入。 11、做好晨晚间护理,做到“三短”:指(趾)甲短、胡子短、头发短;“六洁”:口 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床单位的清洁整齐。做到病人全身无异味,无血、痰、便、胶布等渍迹。 12、皮肤护理:患者病情允许者,每天上、下午各一次为病人擦洗全身;每两小时 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皮肤一次;进行无创血压监测者,根据病人病情选择合适的时间间隔,必要时袖带内垫两层纱布,防止患者上臂皮肤损伤。压疮高危患者及时填写评估表,并与家属沟通。皮肤完整性破坏者,及时填写压疮报告,并给予处理措施。 13、为患者翻身时,至少2名护士分立于患者两侧。首先整理管道,保证所有管道 足够长1名护士负责头肩、呼吸机管路,另一名负责协助病人翻身、看监护仪。 翻身结束后,整理所有管道,使病人处于舒适体位,监护线、输液管、尿管夹子等不得被压于身下。 14、积极促进患者排痰:定时翻身拍背后,应为病人吸痰;雾化结束后应为协助病 人翻身拍背,鼓励咳痰或为病人吸痰。 15、吸痰用盐水、气管内滴药每24小时更换一次。 16、做好护理记录,及时准确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护理记录字迹清楚,描写确切, 记录及时。病情相对平稳者,每1小时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尿量。 17、正确执行医嘱,除抢救外,不得执行口头医嘱。执行医嘱后,及时在医嘱单上 签字。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内容:生命体征;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睡眠情况;家庭支持;教育需求;治疗依从性等。 2.落实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以达到患者能认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对手术要达到的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意外事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呼吸道准备: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锻炼,吸烟者嘱其戒烟。术前有肺部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胃肠道准备:根据手术种类、方式、部位、范围,术前给予不同的饮食和术前肠道准备。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手术区皮肤准备:术前日洗头、剪指甲、更换清洁衣服,术日晨充分清洁手术区域皮肤。 二、手术当日护理 1.取下义齿、手表、首饰等,将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好。 2.排空小便,遵医嘱应用术前药物。 3.准备手术需要的病历、放射线片、CT片、MRI片及药品,与手术室人员共同核对,按手术交接单做好交接。 4.参加手术的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患者安全核查和消毒隔离制度,保障患者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三、术后护理

1.做好术后护理评估,内容: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神志、生命体征情况;疼痛及症状管理、切口引流情况;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安全管理 2.护理措施 向医师及麻醉师了解手术中患者的情况。 术后患者的搬移:尽量平稳,减少振动,注意保护伤口、引流管、输液管,防止滑脱或受污染。 卧位:麻醉未清醒者应有专人守护,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需平卧6小时,当患者麻醉恢复,血压平稳,腹部手术后一般可取半卧位,头颈部及胸部手术后取半卧位或坐位。 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术后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瞳孔、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等。 管道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阻塞,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及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记录。 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有无脱落及感染等情况。若伤口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如出血量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对烦躁、昏迷、小儿需使用约束带;大小便污染敷料后应立即更换;肢体手术应抬高患肢,注意患肢血运情况。 术后营养:术后恢复饮食的时间根据手术的大小及性质决定。 心理护理:祝贺患者手术成功,做好告知与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的心理。

最新肝胆外科疾病护理常规演示教学

肝胆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肝胆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按入院患者一般护理常规及手术前护理常规。 (二)患者入院后,接待安置,立即通知医生。 (三)按医嘱给予饮食。 (四)急腹症患者禁食。在未明确诊断前,禁用镇痛药物。禁止灌肠,以免误诊或加重病情。 (五)禁食、昏迷、高热、鼻饲患者应作口腔护理。 (六)做好患者心理护理。配合医生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焦虑、紧张等到不良心理状态。 (七)严密观察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八)如有伤口,及时换药,妥善包扎,保持无菌。 (九)观察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 (十)保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

胆囊结石护理常规 (一)定义胆囊结石为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和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常与急性胆囊炎并存,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成年人多见。单纯胆囊结石约30%患者终身无症状,有的仅有轻微的消化道症状,当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时则出现胆绞痛、墨菲氏征阳性、右上腹局部压痛和肌紧张。 (二)术前护理 1.按肝胆外科患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选用低脂、高蛋白饮食,适当增加纤维素的含量,少食多餐。 3.病情观察对于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患者,观察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评价止痛的效果,行胃肠减压者注意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注意患者皮肤有无黄染,粪便颜色变化,以判断有无黄疸的发生,进而确定有无胆道梗阻。及时发现有无感染性休克征兆。 (三)术前健康指导 1.手术前禁食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以及产气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术前常规10~12h禁食,4~6h禁水。 2.手术前戒烟,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 3.手术晨嘱患者更换病员服,取下活动假牙、眼镜、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 (四)术后护理 1.按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护理常规、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及术后切口感染。 3.术后卧位及呼吸道护理全麻未完全清醒患者应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禁食水,术后6h可鼓励 患者轻声咳嗽和多做深呼吸运动,定时协助翻身、叩背,鼓励有效咳嗽时按压切口避免腹壁震动引起切口疼痛,痰液难以咳出可给予雾化吸入,2次/日。 4.引流管的护理保持腹腔引流管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妥善固定,防扭曲,防脱落。 5.饮食护理禁食期间给予口腔护理3次/日,术后第1天,可试进食少许温开水,如无腹胀或肛门已排气,则可进食少许低脂流质饮食(如米汤、果汁等)逐渐向普食过渡,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为主,适当增加纤维素的含量。 6.活动指导应尽早下床活动,以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流程及操作流程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操作流程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1、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平移至床上,给予舒适的卧位。 2、立即测量生命体征,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必要时留置导尿。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 4、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随时准备配合抢救。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5、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 6、保持各类管道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7、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或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护性用具;牙关禁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8、补充营养和水分:危重病人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消耗大,对营养的需求增强,而其消化功能减退,为保证其有足够的营养和水分,设法鼓励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尽早给予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 9、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1)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或眼睑闭合不全者应做好眼部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纱以保护角膜。 (2)口腔护理:每天2--3次,以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发生口腔炎

症、口腔溃疡等并发症。 (3)皮肤护理:每1--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受压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平整、干燥。 (4)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适当应用体位垫,每2小时按摩肢体1次,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及足下垂的发生。 (5)预防泌尿系感染:有留置导尿者,应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防止尿液逆流;尿道口擦洗每日2次,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 10、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秘者可给予人工通便或缓泻剂, 11、做好心理护理,限制探视人员。 1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床头交接班。 危重病人护理操作流程:

肝胆外科疾病护理常规(四)

肝胆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与患者沟通介绍手术的相关事宜:如手术医生、大致方法、操作体位、插镜时的吞咽配合、操作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及治疗达到的效果。 (2)饮食护理:胆源性胰腺炎的病人住院期间均禁食,择期做ERCP的病人未手术时可以进食,应以清淡饮食为主,术前禁一餐。 (3)术前准备:检查术前检查是否到位;了解检查结果。术前禁食禁饮6h以上。 (4)备齐术中用药物。 2.术后护理 (1)交接了解病人的病情:术中治疗情况、治疗方式、有无出血。 (2)安置病人卧床休息。 (3)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吸氧、心电监护(Bp、P、SaO2)。 (4)有鼻胆管引流的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固定好鼻胆管,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引流管留置时间根据引流量的多少、病人症状缓解情况,最重要根据再次胆管造影的情况决定。一般3~5天再次行鼻胆管造影。 (5)饮食护理:禁食禁饮,具体禁食时间根据病人情况(腹部体征、有无并发症、血尿淀粉酶的情况等),开始进食以流质(米汤)为主,如无不适逐步过渡到半流、软食,要求清淡饮食。 (6)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发热、腹痛、腹胀及出血等症状。 (7)监测血尿淀粉酶。

3.用药护理使用生长抑素要求24h泵入,连续不间断,观察患者血尿淀粉酶情况,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是否改善。 4.健康教育 (1)术后注意休息。 (2)饮食清淡易消化: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回家后3个月内饮食要控制,限制脂肪的摄入。 二、经皮穿刺肝胆管造影+引流术(PTCD)及胆管内支架置 入术护理常规 1.按介入治疗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腹部情况(有无腹痛、腹胀、反射性肌紧张等)。注意有无出血,黄疸消退情况,并予以记录。 3.体位术后平卧4~6h,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改半卧位。 4.引流管护理 (1)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外露部分做好标记。 (2)观察引流管置入处皮肤切口出血、血肿情况,保持敷料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3)观察并记录引流液色、质、量,如突然减少或24h<100ml、剧增或无引流液,引流液出现红色或草绿色的胆汁合并高热、寒战等,及时通知医生。 (4)抗反流引流袋每周更换2次,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流。 5.皮肤护理指导穿棉质衣服,避免搔抓皮肤,预防皮肤感染。 6.并发症的护理 (1)感染:监测病人的体温,必要时做血培养,应用广谱抗生素,对症处理。 (2)出血:查找出血原因,及时联系医生,对症处理。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目录 一、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2) 二、交接制度 1.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制度 (2) 2.大手术病人转运交接制度 (5) 3.一般患者交接制度 (7) 4.转院、转科病人交接制度 (7) 5.出、入院管理制度 (8) 6.8-4班交班制度 (9) 7.晚班交班制度 (9) 8.夜班交班制度 (9) 三.行动受限危重患者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1.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 (10) 2.坠床/跌倒预防与管理制度 (10) 3.压疮预防与管理制度 (15) 4.约束具使用制度 (20) 5.管道安全护理制度 (21) 6.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21) 四、有创护理操作风险告知制度 (23) 附1:罗甸县人民医院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知情告知书 (24) 附2:罗甸县人民医院中心静脉置管术知情同意书 五、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检查表 (25)

1、落实危重病人手标带使用规范。 2、根据护理常规、护理操作规程落实相关护理措施。 3、根据分级护理管理制度落实相关护理措施。 4、认真实施压疮预报登记管理制度。 5、落实危重病人坠床、跌倒、导管滑脱的防范预案及处理流程(详见细则相关内容)。 6、认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制度,预防危重病人院内感染的发生。 7、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动态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并执行医嘱。 8、落实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抢救工作管理制度、急救物品管理制度及医疗仪器使用管理制度。 9、认真落实护理文件书写管理制度。 10、认真执行瑞金医院疑难危重病人护理查房(讨论)、会诊制度。 11、根据病人情况,落实相关沟通、告知、陪护措施,并做好相应护理记录。 一、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1、根据分级护理制度、护理常规、护理操作规程落实相关护理措施。 2、认真落实抢救工作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和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出入量,并做好基础护理与记录。 4、准确执行医嘱,完成各项治疗,及时评估护理效果。 5、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器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抢救。 6、认真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压疮预防与管理制度、管道安全护理制度。 7、危重患者转运(检查)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转运目的,准备抢救药品及器械,与检查科室约定确切时间,医护人员全程陪同,途中做好观察及安全防护。 8、危重患者交接时执行危重病人、大手术病人转运交接程序。由护送护士与病房护士共同核对患者身份,说明病情、治疗、护理,全面评估患者情况,交接后认真填写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单。 9、护士在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或电脑提示,需复述或复核报告结果,并在《“危急值”及医技科室重要检查报告结果记录本》上及时记录检验检查结果、报告医生姓名及报告时间(到分)。 10、经评估列为高危坠床/跌倒的危重患者,在床头放置高危跌倒警示牌,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坠床/跌倒的预防宣教,并发放高危跌倒告知书。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病情重、复杂、变化快,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而出现生命危险,护士应全面、仔细、慎密地观察病情,认真执行专科护理常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早日康复。 护理措施 一、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监护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二、护士长将危重病人作为重点管理内容,监督检查和指导护理措施的实施,并每日进行效果评价。护理部督促检查危重病人护理质量。 三、专业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认真评估病人病情与护理需要,熟悉危重病人病情、主要治疗,制定护理计划,认真落实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 四、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护理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抢救护理工作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分级护理措施到位,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及时正确完成各种治疗,严格执行口头、书面、床旁交接班,保证抢救药品器材备齐、功能完好。 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根据病情和医嘱做好病情观察,包括神志、精神状态、、面色、瞳孔、生命体征、皮肤、引流、症状及体征等,出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至少15分钟内应重新测量、观察一次,并做好观察处理记录。 2、每日至少测量4次体温,连续测量3天,根据病情变化,随时测

量。 3、观察病人尿量,病情危重的一级护理病人记录出入量,各班按时小结和24小时总结,不足24小时按实际时间记录。 4、按需做好抢救准备,抢救物品处于完好应急备用状态。 六、保持呼吸道通畅 1、神志清楚的病人,鼓励其咳痰,定时翻身叩背,促使痰液引流。痰液不易排出时,可遵医嘱行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不能自行排痰者,及时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防止缺氧窒息。 2、昏迷病人常因咳嗽、吞咽反射减退或消失,应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吸入性肺炎。 七、基础护理落实到位 1、做到病人卫生三短九洁,即头发、胡须、指甲短;眼、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头发、身洁。 2、口腔护理:指导或帮助病人进行口腔护理,使病人舒适,保持口腔卫生,增进食欲。 3、眼睛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者应注意保护,应定时眼药水及涂金霉素眼膏,可用湿纱布覆盖双眼,以防眼球干燥及角膜溃疡。 4、根据病情酌情采取适当的给予卧位,使病人舒适,肢体处于功能位。 5、评估危重病人压疮危险因素,高危压疮病人及时填报“压疮防治申请表”,认真落实“压疮预防管理制度”及预防护理措施,做好告

肝胆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肝胆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了解患者的健康问题:了解生命体征和出、凝血时间以及心、肺、肝、肾功能;了解手 术部位皮肤有无化脓性病灶;各种化验结果;女性患者月经来潮日期以及患者的情绪等。 2.皮肤准备:术前1天患者应沐浴、理发、剃须、剪指甲、更衣、不能自理由护士协助。 按手术部位做好手术野皮肤准备工作。 3.遵照医嘱验血型、备血,完成常规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如普鲁卡因、抗生素。 4.肠道准备:肠道手术按医嘱进行肠道准备,一般手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6小时禁水。 5.准备术中用物:特殊物品、X线片、CT片、MRI片、腹带等。 6.术前指导患者做床上大小便练习、床上翻身练习以及深呼吸、有效咳嗽练习,防止术后 并发症。 7.手术日晨测生命体征。取下义齿、眼镜、发夹、饰品、手表及贵重物品交家属或护士长, 按医嘱给予术前用物。 8.整理床单位包括麻醉床、输液架、吸引器、氧疗装置、引流袋以及各种监护设备。 9.向患者说明本次手术的重要性,手术中、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 配合。 二、术后护理 1、接受麻醉医师的交班,了解术中情况以及术后注意事项,按各种麻醉后常规护理。 2、正确连接各种输液管、引流管道及氧气管,注意固定,导管保持通畅。 3、体位 (1)全麻术后未清醒的患者给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至清醒。 (2)硬膜外麻醉术后给予平卧6小时。 4、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有无呼吸阻塞现象,防护舌后坠、痰痂堵塞气道引起缺氧、窒息。 必要时,遵医嘱吸氧。 5、注意保暖,防止意外损伤。患者若有烦躁不安,应使用约束带或床栏保护,防止坠床。 6、正确执行术后医嘱。 7、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切口情况以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以便尽早发现出血、 消化道瘘等并发症。 8、饮食 (1)局麻或小手术患者术后即可进食。 (2)全麻患者当日禁食,第二天可进流食。以后视情况逐渐进半流质、普食。 (3)胃肠道手术者,术后24-48小时禁食,术后第3~4天待恢复胃肠蠕动、肛门排气后遵医嘱进食少量流质,第5~6天给半流质,第7~9天可改软食或普通饮食。 9、禁食、置胃管,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留置导尿管者行会阴护理,并协助 床上翻身、叩背,防止呼吸道、泌尿道并发症的发生,防止压疮。 10、疼痛的护理:安慰患者,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改变体位,促进有效通气,解除腹胀,以缓解疼痛;疼痛剧烈者,术后1~2天可适量使用镇静、镇痛药物。 11、活动:鼓励患者床上翻身、活动双下肢,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如无禁忌,一般术后第一天要求床上活动,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 12、病情危重者设危重病人记录单,为治疗提供依据。 三、健康指导 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从饮食、活动、病情观察、预防措施、门诊随访等方面给予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促进患者康复。

2、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应急方案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应急方案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1、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平移至床上,给予舒适的卧位。 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置导尿。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 4、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随时准备配合抢救。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5、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6、保持各类管道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7、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或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护性用具;牙关禁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8、补充营养和水分:危重病人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消耗大,对营养的需求增强,而其消化功能减退,为保证其有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应设法鼓励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尽早给予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 9、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1)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或眼睑闭合不全者应做好眼部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纱以保护角膜。 (2)口腔护理:每天2--3次,以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等并发症。(3)皮肤护理:每1--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受压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平整、干燥。 (4)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适当应用体位垫,每2小时按摩肢体1次,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及足下垂的发生。 (5)预防泌尿系感染:有留置导尿者,应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防止尿液逆流;尿道口擦洗每日2次,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 10、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秘者可给予人工通便或缓泻剂,必要时给予灌肠。 11、做好心理护理,限制探视人员。

重症监护护理常规

重症监护护理常规 第一节呼吸系统 一、双鼻式鼻塞吸氧法操作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缺氧的全身表现,包括心率,脉搏,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浅度,意识与精神状态 2.评估患者缺氧的局部表现,包括口唇、鼻尖、颊部、耳廓甲床等处皮肤黏膜的颜色、发绀程度。评估呼吸困难的程度,有无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三凹征”等症状。 3.评估患者有无紧张、焦虑,了解患者对吸氧的认知程度等。 4.评估用物是否齐全、供氧装置是否完好,病房内有无烟火、易燃品等。 【操作步骤】 (一) 给氧 1.将用物带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吸氧的目的。 2.连接流量表于中心供氧装置上,连接湿化瓶和管道。 3.用湿棉签检查和清洁鼻孔。 4,连接双腔鼻导管,调节好流量,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然后轻轻将鼻导管插入鼻腔,将导管固定在两侧耳廓上. 5.在吸氧卡上记录给氧的时间及流量,并挂放于床头 6.向患者交待吸氧中的注意事项。 7.密切观察患者吸氧过程中缺氧改善的情况。 (二) 停氧 1、评估患者缺氧改善情况,SaO2>95%,呼吸平稳,符合停氧指征。 2.将用物带至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向患者说明停氧的原因。 3.拔出鼻导管,擦净鼻部 4.关闭流量表开关,取下湿化瓶及流量表,记录停氧时间 5.整理用物和床单位。 【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吸氧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吸氧提高血氧含量,改善缺氧症状和通气功能。 2.告诉患者不要私自调节流量,以免影响洽疗效果。 3.交待吸氧过程中的用氧安全,不能在病房内吸烟及用明火,室内禁止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二、面罩吸氧法操作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缺氧的全身表现,包括心率、脉搏,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浅度,意识与精神状态。 2.评估患者缺氧的局部表现,包括口唇、鼻尖、颊部、耳廓甲床等处皮肤黏膜的颜色、发绀程度。评估呼吸困难的程度,有无张口、抬肩、鼻翼扇动及“三凹征”等症状。 3.评估患者有无紧张、焦虑,以及患者对吸氧的认知程 4.评估用物是否齐全,氧气面罩大小是否合适,供氧装置是否完好,病房内有无烟火、易燃品等【操作步骤】 (一)给氧 1.将用物带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面罩吸氧的目的 2.检查面部有无损伤,清洁口腔及鼻孔。 3.连接流量表于中心供氧装置上,再依次连接湿化瓶、氧气导管,湿化及检查氧气导管是否通畅。 4.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置氧气面罩于患者口鼻部,用松紧带固定好,面罩松紧合适,避免漏气。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1)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内容:生命体征、心理状态、营养状况、 睡眠情况、家庭支持、教育需求、治疗依从性等。 2.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 待疾病。以达到患者能认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对手术要达到的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意外事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3.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手术前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 5.遵医嘱进行术前药物皮试、配血、备皮等。 6.根据手术种类、方式、部位、范围,术前给予不同的饮食 和术 前肠道准备。 7.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锻炼,吸烟者嘱其戒烟,防止或减轻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术前有肺部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8.保持病室干净整洁、空气新鲜,减少噪音,创造良好的休息环 境。 9.指导患者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适应排便方式的改变。 10.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 11.术前一日通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离开病房,等待手术医生、 麻醉医生的术前签字和手术室护士的访视。 12.术前一日患者因手术紧张而睡眠不佳时,遵医嘱给予安眠药。 13.术前日洗头、剪指甲、更换清洁衣服,术前晚8时加测量 体温、 脉搏、呼吸,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患者有体温发热或女患者月经 来潮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14.嘱患者夜间零时开始禁食水。 手术当日护理 1.术日晨协助患者更衣,取下义齿、手表、首饰等,将贵重物品 交给家属保管,带腕带。 2.排空小便,遵医嘱应用术前药物。 3.准备手术需要的病历、放射线片、CT片、MRI片及药品,

肝胆外科护理常规

胆囊结石的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全身情况:营养情况、皮肤黄染程度、意识状态。生命体征:T、P、R、,有无寒战、发热。 2、动态观察腹部体征:腹痛部位、性质和伴随症状如呕吐等。 3、各种引流管的观察:胃管、腹腔引流管。 4、潜在并发症:出血、胆漏、肝功能障碍、膈下感染。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疼痛护理:评估疼痛情况,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发作时间、诱因及缓解的相关因数`1`,对诊断明确且剧烈疼痛者,遵医嘱予以消炎利胆、解痉镇痛药物,以缓解疼痛。 2、饮食护理:进低脂饮食,以防诱发急性胆囊炎而影响手术治疗,可进食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 3、皮肤护理:有皮肤瘙痒者可给止痒剂涂擦。 4、病员高热时,密切观察病情,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防止休克症状发生。 5、特殊准备:(1)皮肤准备:腹腔镜手术者要做好脐部清洁处理,指导病人用肥皂水清洗脐部,脐部污垢可用松节油或石蜡油清洁(2)呼吸道准备:术中将2注入腹腔形成气腹,达到术野皮肤清晰并保证腹腔镜手术手术操作所需空间的目的。2弥散入血可致高碳酸血症及呼吸抑制,故术前病人术前应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避免感冒,

戒烟,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利于术后康复。 术后护理 1、体位:麻醉未清醒,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后,协助病人取半卧位,以减轻腹壁张力,缓解疼痛。 2、术后护理 (1)饮食指导:术后饮食指导:术后禁食6小时。术后24小时内饮食以无脂流质、半流质为主,逐渐过渡至低脂饮食。 (2)高碳酸血症的护理:表现为呼吸浅慢、2升高。为避免高碳酸血症发生,术后常规予以低流量吸氧,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促进机体内2排出。 (3)肩背部酸痛的护理:腹腔中2可聚集在膈下产生碳酸,刺激膈肌及胆囊床创面,引起术后不同程度的腰背部、肩部不适或疼痛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4)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保持管道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量和性状,有异常者及时报告医生。 (5)遵医嘱予以应用抗生素,补充液体,必要时予以止血、缓解疼痛药物。 3、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情况。若病人出现发热、腹胀和腹痛等腹膜炎表现,或腹腔引流液呈黄绿色胆汁样,常提示发生胆瘘。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压疮、肺部感染。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风险评估及安全管理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 1、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平移至床上, 给予舒适的卧位。 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置导 尿管。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 输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 4、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巡 视一次;备齐各种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 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5、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 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或呼 吸机辅助呼吸。 6、保持各类管道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 受压、堵塞、脱落。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 好记录。 7、确保病人安全:对瞻望、躁动或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合理 使用保护性用具;牙关紧闭、抽搐的个人,可使用牙垫,防止 舌咬伤。 8、补充营养和水分:危重病人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消耗大,对营 养的需求增强,而其消化功能减退,为保证其有足够的营养和

水分,应设法鼓励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尽早给予鼻饲或完全胃 肠外营养。 9、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1)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或眼睑闭合不全者应做好眼部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纱以保护角膜。 (2)口腔护理:每天2-3次,以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等并发症。 (3)皮肤护理:每1-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受压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平整、干燥。 (4)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适当应用体位垫,每2小时按摩肢体1次,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静脉 血栓及足下垂的发生。 (5)预防泌尿系感染:有留置导尿者,应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防止尿液逆流;尿道口擦洗每日2次,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 10、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秘者可给予人工通便 或缓泻剂,必要时给予灌肠。 11、做好心理护理,限制探视人员。 1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床头交接班。 危重病人护理工作流程、应急方案: 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

肝癌围手术期护理

肝癌围手术期护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一)肝癌手术的护理(一)按肿瘤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1、按外科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做好心理护理,肝癌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对治疗和手术的效果往往缺乏信心,多出现忧虑、恐惧、失眠等一系列心理反应。护士应针对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素养。因人而异的了解其心理所需,耐心给予解释和安慰,介绍手术成功病例,讲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对手术顾虑和相关治疗做好详尽指导,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配合的主动性。 3、营养准备:术前给予高蛋白(鱼、肉、蛋)、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必要时予TPN或白蛋白,禁食坚硬及刺激性食物,避免上消化道出血,鼓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肝细胞的耗氧量,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 4、身体状况评估及处理:术前评估心、肝、肺、肾功能,如有异常及时处理。有肝损害者进行保肝治疗,根据病情遵嘱补液、输血,注射维生素 K1。 (三)术后护理 1、按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监测生命体征,意识清醒后取半卧位,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并记录。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及有无出血,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3、预防肺部感染,促进有效排痰。包括予以雾化吸入,协助拍背,指导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 4、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如有敷料潮湿,立即报告医生。 5、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待胃肠功能恢复后按医嘱给予饮食指导。 6、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肠蠕动未恢复前应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胀。 7、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1)出血:观察生命体征、切口敷料、管周敷料、胃管、腹引量、尿量、皮温、血红蛋白等。改善凝血功能,术后避免过早、剧烈活动,防止出血,一旦怀疑出血,做好手术探查止血的准备。 (2)肝功能衰竭:术后早期观察病人神志状况,严密观察其血氨的变化。血氨高应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