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教学大纲

数学实验教学大纲
数学实验教学大纲

数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的定位和目的]

数学实验是清华大学在数学教学体系和内容改革中为非数学类专业创立的新课,是四门数学主干课程的最后一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使微积分、代数与几何、随机数学中的原理得以应用,方法得以实现,启下是为后续课、研究生课程中数学问题的建模和求解提供思路,激发同学进一步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课程对象主要是本科二年级学生。

数学实验是一门重组课程,它集数值计算、优化方法、数理统计、数学建模以及数学软件于一体,以“应用数学基本原理、了解主要数值算法、借助数学软件实现、培养数学建模能力”为基本要求。

数学实验课的目的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在计算机上自己动手、动眼、动脑为主,通过用数学软件编程做实验,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数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解决经过简化的实际问题,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意识、方法和能力,促成数学教学的良性循环。

[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课程的目的和学时的限制,从必要性和可行性出发,我们设计数学实验课内容的基本原则是:

1.介绍一些最常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包括数值计算、优化方法、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算法,一般不讲定理的证明,基本不做笔头练习;

2.选择一两个合适的数学软件平台,如MATLAB和LINGO,基本上能够方便地实现上述内容的有效算法;

3.用数学建模为线索贯穿整个课程,从建模初步练习开始,以建模综合练习结束,对上述每一部分内容也尽量从实际问题引入,并落实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4.最主要的是精心安排学生的实验,每个实验的内容除了为掌握数学方法设计的纯计算题目外,要有足够的、经过简化的实际题目。

这样的内容设计既保证本科生学到比较广泛、有应用意义的数学知识,以及初步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又为那些要求掌握更深入的数学理论

和方法的学生,提供了许多实际背景,也刺激了他们再学习的愿望。这样做还特别有利于研究型大学实行的“本硕贯通”,数学实验课既为研究生的数学课(如数值分析、数学规划、高等数值分析、高等统计等)做了基本知识和实际背景的铺垫,又与这些课程在内容和要求上有较大的区别,形成明显的阶梯。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

1)了解主要内容的基本原理;

2)知道主要内容的有效算法;

3)会用MATLAB(或LINGO)软件实现这些有效算法;

4)能对计算结果作简单分析;

5)能对简化实际问题建模、求解和分析。

[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

针对数学实验课需要知识面广、实例多、计算方法与软件实现相互交叉等特点,课堂讲授宜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做到实例生动、信息量大、便于接受。数学实验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讲授只起辅导作用,需要精心安排学生自己做的实验,充分保证上机时间,对实验报告提出严格、合理的要求。学时安排为:本课程共安排15章,教师每周讲授1章(3学时),至少需要45学时。(清华大学每学期上课时间为16周,其中一般有一周因节假日放假,因此安排15周上课。)

课下计算机实验按大约60学时设计,学生至少需完成10个实验报告,每个实验通常既有计算题,也有应用题,几乎都要用计算机和数学软件完成,并且全部实验报告都用校园互联网提交给教师或助教,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

期末考试完全开卷,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

[每周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1章实验1:数学实验简介

了解什么是数学实验及其特点;

介绍数学实验实例;

介绍数学软件、练习Matlab的基本使用方法。

第2章实验2:数学建模初步

通过实例了解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在以后的数学实验中用数学建模方法解决经过简化的实际问题;

自觉培养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3章实验3:插值与数值积分

插值问题提法和求解思路;

Lagrange插值的原理和优缺点;

分段线性和三次样条插值的原理和优缺点;

用MATLAB实现分段线性和三次样条插值;

梯形、辛普森积分公式的原理及MATLAB实现;

数值积分公式的误差——收敛阶的概念;

高斯积分公式、代数精度的概念;

广义积分与多重积分;

用插值和数值积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4章实验4:常微分方程数值解

了解数值微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欧拉方法的原理及龙格-库塔方法的思路;

局部截断误差和精度的概念;

龙格-库塔方法的MATLAB实现,包括求解微分方程组和高阶微分方程;算法的收敛性、稳定性与刚性方程;

用微分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5章实验5: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数值解法

主元素消去法和LU分解的原理;

方程组病态、向量和矩阵范数、条件数的概念;

迭代法的原理以及收敛的概念和条件;

用MATLAB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稀疏矩阵的处理;

用线性代数方程组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6章实验6:非线性方程的数值解法

迭代法原理及收敛、收敛阶的概念和条件;

用牛顿切线法和割线法解非线性方程和方程组的基本原理;

用MATLAB解非线性方程(组);

非线性迭代法(差分方程)与混沌现象;

用非线性方程(组)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7章科学计算中的基本概念(小结及期中习题课)

科学计算中误差的基本概念;

科学计算中的三个重要概念:收敛性、病态性、稳定性;

期中小结及习题课。

第8章实验7:无约束优化

无约束优化模型及最优解的必要条件;

最速下降法、牛顿法、拟牛顿法的原理;

拟合问题提法及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和结果;

最小二乘问题的解法;

MATLAB优化工具箱的用法,包括控制参数的功能,算法选择等;

用无约束优化(包括线性、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9章实验8: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模型、解的性质和求解思路(基矩阵、基变量、非基变量、检验数,单纯形算法);

线性规划的敏感性分析和对偶问题;

用MATLAB解线性规划,拉格朗日乘子的用途;

用LINGO解线性规划,拉格朗日乘子、Reduced Cost (检验数)的含义;用线性规划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0章实验9:非线性规划

非线性规划模型、最优解的必要条件(KKT条件);

二次规划的有效集方法;

一般非线性规划的基本求解思路;

用MATLAB、LINGO解非线性规划,包括控制参数的功能;

用非线性规划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1章:实验10 整数规划

整数规划模型、解的性质、松弛问题;

分枝定界法解整数规划的基本原理;

动态规划法解整数规划的基本原理;

用LINGO解整数规划;

用整数规划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2章实验11:数据的统计描述与分析

样本、频数、直方图、统计量(样本均值、标准差)的概念;

正态等常用分布的由来,用MATLAB计算这些分布(密度、逆分布);

正态总体下样本统计量的分布;

蒙特卡罗方法的原理及MATLAB实现(以计算数值积分为例);

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3章实验12:统计推断

参数估计、置信区间、置信水平;

假设检验的思路,单总体和两总体均值的检验,双边和单边检验;

用MATLAB实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实际问题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第14章实验13: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要解决的问题(与数据拟合的关系);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系数的检验, 及MATLAB实现;

一元多项式、多元二项式回归, 逐步回归,非线性回归,及MATLAB实现;用回归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5章实验14: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综合)

综合应用各种方法,对实际问题建模、求解和分析(介绍几个实例);

讲解习题(作业)中同学经常出现的问题;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

(如还有讲课学时,可机动处理,如讲解习题、综合练习等)

厦门大学实验教学大纲

厦门大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选修课程 课程名称:ERP原理与实践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课程总学时:48 实验学时:16 总学分:3 适用对象:软件工程本科四年制 先修课程:软件工程、需求分析、数据库等 实验指导教材及参考书: 微软Dynamics Ax 4.0操作系列丛书: 1、Installation & Configuration for Microsoft Dynamics AX 4.0 2、Administration in Microsoft Dynamics AX 4.0 3、Bill of Material in Microsoft Dynamics AX 4.0 4、Master Planning in Microsoft Dynamics AX 4.0 5、实验手册:生产与物流篇。 主要仪器设备: PC微机(Pentium 4、256MRAM)若干台(保证1人1台计算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软件工程专业的相关程序语言、数据库、需求分析和软件工程设计思想等多门课程的综合集成应用课程。软件工程作为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和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建设息息相关。ERP不但是一个软件系统,更加是一套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运用,是通过软件的手段、业务流程重组方法来实现现代化管理思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对企业管理流程和企业实际应用需求的理解能力、实际运用现代化管理工具解决企业管理难题的应用能力及大型软件系统的模块化设计规划能力。因此,本课程在软件工程、信息、电子商务和管理等类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课程目的 (1)知识传输 ①基本概念,包括ERP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基本MRP、MRPII、ERP的原理及相关概念; 企业信息化的相关内容; ②ERP的软件实现,主要包括软件模块组成; ③ERP的实施过程及企业应用ERP的一般过程及基本方法。 (2)能力转移 ①企业实施ERP的建设能力、实施和运行能力; ②利用ERP处理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思想上,充分理解ERP的管理思想以及ERP系统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在知识上,掌握ERP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框架和核心业务流程,通过ERP案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

附件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名称》实验课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依据培养方案的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见编写说明) 适用专业:****** 学时学分:**学时**学分 ****** 所需先修 课: 编写单位:******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时间:20**年**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简述课程内容、本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明确本门实验课总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总体上了解或掌握什么方法或技能,达到什么目标;对学生有什么具体要求(比如: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掌握正确操作规程;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性能参数、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等)。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包括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 四、考核形式及要求 明确说明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开卷还是闭卷,成绩的合成及评分标准,平时、期中、期末或实验操作等各教学环节的考核各占总分数的百分比等。考核应以考核实验技能为主。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和参考书按作者、教材名称、版次、出版社所在地、出版社、出版时间顺序填写,小四号宋体,[体例]如下: 使用教材:童庆炳.文学理论课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体例]如下: 参考书: [1]霍元极.高等代数(第一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 七、其他说明 针对本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应当采取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组织方法和实验考核等方面的建议等(也可省去该项)。 编写说明: 1.本大纲原则上全系统一按本参考模式编写。 2.每个项目里的填写说明作为参考,在大的框架统一(尤其是项目名称和顺序要统一)和版面格式统一的前提下,各系可根据学科的具体情况对填写内容适当修改。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 (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实验 Experimet of 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 2、课程编号:132000771 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4、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 5、课程总学时: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80学时,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122学时 6、实验学时: 32学时, 7、实验学分:1学分 8、先修或同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电工电子学 9、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10、大纲执笔:应用电子教研室王艳红职称:副教授 11、大纲审批: 12、制定时间:2006年3月19日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电工与电子学》是非电类专业一门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其实验是课程的重要部分,是非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电路与电子学方面的基本理论,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研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电路与电子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其中以培养学生实践基础和实践理论为主,为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注意培养

学生实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根据非电类专业的特点及要求。它把测量方法、仪器仪表的原理及使用融在相应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课程的实践与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电机、继电接触控制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电路的能力。 2、掌握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方法和测试技能。 3、能独立撰写实验报告书,准确地分析实验结果,正确地绘制实验曲线和实验电路。 4、课前做好预习,明确实验容和实验目的。 四、实验项目表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试验共安排47学时,其中23学时为必选实验,24学时为可选实验,按教学计划要求不同专业学生分别完成实验学时数为32学时和12学时(少学时专业的实验在必做中选定实验).。

实验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方向使用) 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与教学目的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训练并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正确选择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和分析鉴定的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做到密切配合教材内容,步步紧扣教学环节。实验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制备实验三个方面。考虑到药学本科、制药工程等专业的要求和后继专业课更好的衔接,特别加强了制备实验内容,目的是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对重要的单元操作都作了安排。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机合成实验基础操作,对经常应用的基础操作都作了安排,有机基本操作结合实验进行,通过制备实验中反复练习来达到熟练掌握。 3、实验用书: 李敏谊、申东升、张精安编,有机化学实验,中国医药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

四、实验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部分 基本操作技能 熟练掌握:蒸馏,重结晶和过滤,沸点、熔点的测定。 实验一 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常压蒸馏和沸点测定(4学时)实验的目的及要求:学习有关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包括安全、卫生以及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过程中必须做实验记录,及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等内容。 了解测定沸点的意义,掌握常量法(即蒸馏法)测定沸点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用常压常量法蒸馏不纯乙醇、测定纯乙醇的沸点。 实验仪器设备:蒸馏烧瓶、直型冷凝管、温度计、三角烧瓶、烧杯、电炉、接受管、使用的试剂及药品:不纯乙醇 实验二 熔点测定(4学时) 实验的目的及要求:了解测定熔点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原理与方法。 实验内容:测定纯乙酰水杨酸和不纯乙酰水杨酸的熔点。 实验仪器设备:熔点测定管、酒精灯、毛细管、温度计、长玻管、白瓷板。 使用的试剂及药品:纯乙酰水杨酸、不纯乙酰水杨酸 实验三 重结晶提纯法(4学时) 实验的目的及要求: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抽滤、热滤操作和折叠滤纸的折法。 实验内容:对乙酰苯胺进行重结晶。 实验仪器设备:热水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减压装置、酒精灯、三角烧瓶。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模板】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 (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适用) A.总说明: 一、适用课程范围:该版教学大纲的填写范围仅为“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和“素质选修课”。课程类别可于《武汉工程大学本科培养方案》中查询。 二、文本格式:请勿改变大纲中标题及文本样式。标题中的课程名称为黑体小二号字体(加 粗)。除标题外,其余需填写内容中的中文及数字的样式为宋体五号字体(勿加粗),英文样式为Times New Roman五号字体(勿加粗);段落行间距设为单倍行距,段首缩进设为2。 三、表格:请勿改变页边距、表格列宽及单元格的对齐方式。因为软件类型及版本问题, 打开大纲模板文件后表格有可能出现少量错位情况,请帮忙调整至对齐,建议使用WPS打开。 四、名称:单位和课程等名称请务必填写标准化全称,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五、联系人:XXX;电话:********;地址:教务处教学评价与发展中心(白宫208) B.分项说明 一、课程信息 ?“课程类别”:公用基础课、素质必修课或素质选修课 ?“课程性质”:必修或选修 ?“计划学时”:请在括号前填写总学时,并在括号内分别填写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如果 没有课外学时,则填写“0”。 ?“选用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是否自编;是否教育部规划教材 ?“课程网站”:有则填写,没有则填写“无”。 二、课程简介(中英文) ?中文在前、英文在后,中文要求200字以上、500字以下。课程简介必须包括课程定 义、课程总体内容、课程目的及意义等基本内容。此外,可以填写与相关课程的关系、课程改革情况、教学方法、课程特色等其它内容。 ?任何课程都必须有英文课程简介。 三、课程教学要求 ?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分条目进行阐述。其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应能对应《工程 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问题1:为什么要将“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对应《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答:根据学校“以工程实践为主,满足复合型、创新性、国际化、工程化人才成长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作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各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的课程教学要求应该在达成“业务培养要求”中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类要求的基础上,保证其中有一条或若干条能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工科专业学生的12项毕业要求中的一条或若干条相关联。 ?问题2:什么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的12项毕业要求”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本科教学日历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本科教学日历 数学建模部分 开设课程课程名称数学建模课程编号0701107 施教单位理学院 课内学时 总课时36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讲授课时28 修读要求选修实践课时8 选用教材教材名称数学建模教程出版社名称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及版次 2011年出版,第一版印刷时间2011年 其他情况 教学安排 班次授课对象及人数任教教员(指导教员)姓名及职称数学建模A 各专业本科学员 吴孟达教授 段晓君教授 毛紫阳讲师 王丹讲师 数学建模B 各专业本科学员 吴孟达教授 段晓君教授 毛紫阳讲师 王丹讲师 课次节 次 授课内容 教学 方法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时) 多媒体电教双语网络实验 1 1 (1)什么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的一般概念 (2)几个数学建模问题 讲授 1 2 (1)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2)敏感问题调查案例 讲授 1 2 3 (1)行走步长问题 (2)雨中行走淋雨量最小问题 (3)道路是越多越通畅吗? 讲授 1 4 (1)有奖销售的抽奖策略问题 (2)“非诚勿扰”女生最佳选择问题 (3)网络文章流行度预测和招聘匹配 讲授 1 3 5 (1)线性规划模型基本概念 (2)整数规划模型 (3)0-1规划模型 讲授 1 6 (1)非线性规划 (2)多目标规划 讲授 1 4 7 (1)最短路算法 (2)最小生成树算法 讲授 1 8 (1)最大流算法 (2)PageRank算法 讲授 1 5 9 规划模型上机实践实践 1

课次节 次 授课内容 教学 方法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时) 多媒体电教双语网络实验10 图论模型上机实践实践 1 6 11 (1)博弈模型基本概念 (2)Nash平衡和Pareto最优 (3)博弈论案例 讲授 1 12 (1)贝叶斯纳什均衡 (2)拍卖模型 讲授 1 7 13 社会选择理论中的选举问题数学模型-阿罗不可能定理讲授 1 14 越野长袍团体赛排名规则公平性问题讲授 1 8 15 军事作战模型-Lanchester作战模型讲授 1 16 自动化车床管理模型讲授 1 9 17 (1)“边际效应”基本概念 (2)实物交换模型,最佳消费模型、报童售报问题 讲授 1 18 (1)价格弹性模型 (2)合作效益的Shapley值分配模型 讲授 1 10 19 (1)聚类分析基本概念 (2)常用聚类算法 讲授 1 20 (1)方差分析基本概念 (2)单因素方差分析 (3)双因素方差分析 讲授 1 11 21 (1)主成分分析基本概念 (2)因子分析 讲授 1 22 (1)一元回归分析 (2)多元回归分析 (3)多元回归模型的检验与优化 讲授 1 12 23 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上机实践实践 1 24 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上机实践实践 1 13 25 (1)遗传算法基本思想 (2)算法步骤 讲授 1 26 遗传算法计算实例讲授 1 14 27 (1)模拟退火算法基本思想 (2)算法步骤 讲授 1 28 模拟退火算法计算实例讲授 1 15 29 (1)蚁群算法基本思想 (2)算法步骤 讲授 1 30 (1)数学建模中的计算机仿真 (2)不可召回的秘书招聘问题 (3)车灯光源优化设计 (4)生命游戏 讲授 1 16 31 遗传算法上机实践实践 1 32 模拟退火算法上机实践实践 1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中文名称》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号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课程实验 □独立实验课 课程 性质 □必修□ 选修 总学分实验学 分 实验 学时 先修 课程 使用 教材 (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授课 对象 (专 业) 考核 方式 及成 绩评

(空一行)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实 验类 型 分组情况 内容摘要 1 ××××× 2 ××××× 定 教 学 目 标 (说明通过实验可以达到什么目的,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培养什么、锻炼什么、提高什么等) 课 程 简 介 (介绍实验的主要内容,实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及作用,重点、难点等。)

(注:实验类型指:1.演示性实验、2.操作性实验、3.验证性实验、4.综合性实验、5.设计性实验) (空一行) 三、实验内容 (空一行) 实验一×××××实验 实验教学的目的:××××××××××××××××××××××××××××(宋体,小四号) 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宋体,小四号) 实验时数:×××××××××(宋体,小四号) 实验成绩评定:×××××××××(宋体,小四号) 实验内容:(详细实验内容)××××××××××××××××××××××××××(宋体,小四号) 主要实验设备:(包括实验课程所用设备、软件、工具等)××××××××××××××××××××××××××(宋体,小四号) (空一行) 实验二×××××实验 实验教学的目的: 实验时数: 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内容:(详细实验内容) 主要实验设备:(包括实验课程所用设备、软件、工具等) (空一行) 四、实验报告的格式(学生统一格式,认真写出实验报告) (空一行) 实验名称 (空一行) (一)实验目的: (二)主要仪器设备:(列出实验中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其他物品)

实验教学大纲内容及格式要求

实验教学大纲的内容 课程名称;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性质;适用专业;课程总学时;实验(上机)计划学时;大纲编写依据;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实验目的、性质和任务;实验基本要求;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使用教材(指导书);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使用说明;大纲执笔人;大纲审定人。 实验教学大纲格式要求见附件1. 实验教学大纲填写说明 1、此表中“课程类别”是指“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2、“课程性质”是指“必修”或者“选修”课程;“实验类型”分为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3、“课程总学时”和“实验学时”,前者是指课程包含实验课程在内的总学时数,后者是指该课程中实验课程所占的学时数,应分开填写,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只填“实验学时”; 4、“使用说明”主要是对大纲使用的某些情况需要进行的特别说明或者描述。

附件:实验教学大纲内容及格式要求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大纲制定(修订)时间:年月 课程名称: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课程性质:□□ 适用专业:□□□□□□□□□□ 课程总学时:□□ 实验(上机)计划学时:□□ 开课单位:□□□学院 一、大纲编写依据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 三、实验目的、性质和任务 1、明确掌握哪些基本理论; 2、训练哪些能力,会使用哪些仪器设备; 3、掌握哪些基本实验方法或测试方法。 四、实验基本要求 1、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的选定及其选定原则说明 2、每个实验项目应达到的教学要求和具体规定 六、教材(讲义、指导书): 《□□□》,□□□编,□□□出版社,出版时间 七、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八、使用说明: 大纲制定人: 大纲审定人: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习题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总结与练习内容总结 第一章 1.简述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2.简述数学建模的分类方法。 3.简述数学模型与建模过程的特点。 第二章 4.抢渡长江模型的前3问。 5.补充的输油管道优化设计。 6.非线性方程(组)求近似根方法。 第三章 7.层次结构模型的构造。 8.成对比较矩阵的一致性分析。 第五章 9.曲线拟合法与最小二乘法。 10 分段插值法。 第六章 11 指数模型及LOGISTIC模型的求解与性质。 12.VOLTERRA模型在相平面上求解及周期平均值。 13 差分方程(组)的平衡点及稳定性。 14 一阶差分方程求解。 15 养老保险模型。

16 金融公司支付基金的流动。 17 LESLLIE 模型。 18 泛函极值的欧拉方法。 19 最短路问题的邻接矩阵。 20 最优化问题的一般数学描述。 21 马尔科夫过程的平衡点。 22 零件的预防性更换。 练习集锦 1. 在层次分析法建模中,我们介绍了成对比较矩阵概念,已知矩阵P 是成对比较矩阵 31/52a b P c d e f ?? ??=?????? ,(1)确定矩阵P 的未知元素。 (2)求 P 模最大特征值。 (3)分析矩阵P 的一致性是否可以接受(随机一致性指标RI取0.58)。 2. 在层次分析法建模中,我们介绍了成对比较矩阵概念,已知矩阵P 是三阶成对比较矩阵 322P ? ???=?????? ,(1)将矩阵P 元素补全。 (2)求P 模最 大特征值。 (3)分析矩阵P 的一致性是否可以接受。 3.考虑下表数据

(1)用曲改直的思想确定经验公式形式。 (2)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经验公式系数。 4.. 考虑微分方程 (0.2)0.0001(0.4)0.00001dx x xy dt dy y xy dt εε?=--????=-++?? (1)在像平面上解此微分方程组。(2)计算0ε=时的周期平均值。(3)计算0.1ε=时,y 的周期平均值占总量的周期平均值的比例增加了多少? 5考虑种群增长模型 '()(1/1000),(0)200x t kx x x =-= (1)求种群量增长最快的时刻。(2)根据下表数据估计参数k 值。 6. 布均匀,若环保部门及时发现并从某时刻起切断污染源,并更新湖水(此处更新指用新鲜水替换污染水),设湖水更新速率是 3 (m r s 单位:)。 (1) 试建立湖中污染物浓度随时间下降的数学模型? 求出污染物浓度降为控制前的5%所需要的时间。 7. 假如保险公司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险种:35岁起保,每月交费400元,6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每月养老金标准为3600元,请估算该保险费月利率为多少(保留到小数点后5位)? 8. 某校共有学生40000人,平时均在学生食堂就餐。该校共有,,A B C 3 个学生食堂。经过近一年的统计观测发现:A 食堂分别有10%,25%的学生经常去B ,C 食堂就餐,B 食堂经常分别有15%,25%的同学去

实验教学大纲培训课件

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一:葡萄糖杂质检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葡萄糖中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等限量的检方法、原理、反应条件及计算。 2.熟悉纳氏比色管、验砷瓶、量筒、天平等使用方法。 3.了解药物一般杂质检查项目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1.氯化物的限量检查 2.硫酸盐的限量检查 3.重金属的限量检查 4.铁盐的限量检查 5.砷盐的限量检查 实验二特殊杂质检查 一、目的要求: 熟悉阿斯匹林、盐酸普鲁卡因中的一些特殊杂质的检查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乙酰水杨酸中游离水杨酸检查 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对氨基苯甲酸的检查 实验三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重氮化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重氮化的反应原理,操作条件及注意事项。 2.熟悉注射液含量的测定基本方法和计算。 3.熟悉外指示剂法。 二、教学内容: 盐酸普鲁卡因含有芳伯氨基,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钠发生重氮化反应。 试验四氟尿嘧啶的含量测定 (氧瓶燃烧法) 一、目的要求: 学习氧瓶燃烧法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二、教学内容: 1、燃烧瓶的使用 2、样品测定 实验五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酸性染料比色法)

一、目的要求: 掌握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生物碱制剂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对照液的制备 2、供试液的制备 1、测定法 实验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茶碱浓度 一、目的要求: 掌握离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茶碱样品制备标准曲线的基本方法及测定前样品的制备处理基本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样品的提取 2、标准曲线的绘制 实验七复方乙酰水杨酸片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掌握复方制剂中各成分的分离及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乙酰水杨酸得含量测定: 2、咖非因的含量测定: 实验四:(原待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异烟肼片剂含量 一、目的要求: 本实验为设计性实验,使同学自己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完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异烟肼片剂含量 二、教学内容 1、同学根据所学有关专业知识按照中国药典的格式自己设计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异烟肼片剂含量实验方案和操作方法(设计两种方法)及应准备用的仪器、试药、试剂。 实验讲义 实验一:葡萄糖杂质检查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葡萄糖中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等限量的检方法、原理、反应条件及计算。 2.熟悉纳氏比色管、验砷瓶、量筒、天平等使用方法。 3.了解药物一般杂质检查项目的意义。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模板】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 课程英文名称: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8 课外学时:0 学分:2.5 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 课程属性:非独立设课 实验学时:8 课外学时:0 实验项目数:4 适用专业:金融学 参考教材:王淑芬,《应用统计学(第2版)》,**大学出版社,2011版。 教学参考书: 余锦华,杨维权,《多元统计分析与应用》,**大学出版社,2005 张润楚,《多元统计分析》,科学出版社,2006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版)》,**大学出版社,2012 一、课程简介和基本要求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金融学专业平台课。 内容涉及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统计数据的特征描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对应分析。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原理有更加深入理解,能够利用SPSS软件运行数据处理方法,从而为学会如何通过建立模型对现实的经济生活进行分析模拟,为实证分析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使学生将前修课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初步能力。 实验要求: 1. 学生应独立完成规定的上机习题; 2. 通过SPSS软件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

仪器设备:任何手提、台式计算机及网络终端。 软件:SPSS软件 经管实验中心实验室已具备上述实验条件。 四、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五、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实验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 六、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应在掌握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所要求必做的实验项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七、制定执笔者:李喆审定者:批准者: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试卷及答案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试卷及答案 二、本题10分(写出程序和结果) 蚌埠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2,x在 [-5 ,5] 区间内的最小值,并作图加以验证。求函数yxe,,,3《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补考试卷答案 f1=inline('x.^2 +exp(-x)-3') 注意事项:1、适用班级:09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1,2班 2、本试卷共1页,附答题纸1页。满分100分。 x=fmin(f1,-5,5) 3、考查时间100分钟。 y=f1(x) 4、考查方式:开卷 fplot(f1,[-5,5]) 一、填空:(每空4分,共60分) x = 0.3517,y== -2.1728 123111,,,,, ,,,,三、本题15分(写出程序和结果) 1. 已知,,则A的秩为 3 ,A的特征值为 A,612B,234,,,, ,,,,,215531,,,,,360000xx,,,12,max2.5fxx,,求解:, stxx..250000,,,1212-1.9766 4.4883 + 0.7734i 4.4883 - 0.7734i ,若令 A([1,3],:)= B([2,3],:),则,x,150001,A(2,:)= 6 1 2 ; 解: xxx,,,22,123,model: 2. 的解为 1.25 ,0.25 0.5 ; xxx,,,521,123max=2.5*x1+x2; ,242xxx,,,123,3*x1+x2<=60000;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2*x1+x2<=50000; 3. 将1234521 分解成质因数乘积的命令为_factor(sym(‘1234521’)),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doc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72201008/72201009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英文名称: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s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 72学时 学分: 2分 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物理实验课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育的入门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 的同时,受到严格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并掌握一些基本仪器的使 用方法。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 力学部分

热学部分 电磁学学部分

光学部分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基础知识 测量与误差,主要讲述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力学部分 实验一长度的综合测量 1.目的要求 练习使用测长度的几种常用仪器,练习做好记录和计算不确定度。 2.方法原理 用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测滚珠的直径和圆柱管的内外半径和高度。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滚珠、圆柱管。 4.掌握要点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的使用方法及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5.实验项目: (1)用游标卡尺测圆柱管的内外半径及高度,并计算其体积。 (2)用螺旋测微仪测滚珠的直径。 (3)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二单摆 1.目的要求 用停表和米尺,测单摆的周期和摆长,并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2.方法原理

g l T π2= ()()2 22)(?? ? ??+??? ??=t t u l l u g g u 。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单摆、停表、钢尺。 4.掌握要点 测量单摆周期的注意事项、重力加速度的不确定度的计算。 5.实验项目: (1)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的直径。 (2)用钢尺测悬线的长度。 (3)用停表测单摆的周期(不改变摆长,测5次,每次30个周期的时间) (4)计算重力加速度和它的不确定度。 (4)改变摆长,测单摆的周期,用作图法算出重力加速度。 实验三 测重力加速度 1.目的要求 掌握几种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2.方法原理 自己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自由落体装置、数字毫秒计、光电计时装置 ,单摆 气垫导轨。 4.掌握要点 掌握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5.实验项目: (1)根据原理设计实验方案。 (2)记录实验数据 (3)数据处理及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四 密度的测定 1.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物理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掌握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2.方法原理 v m = ρ,质量用天平称量,体积用阿基米德定律求出。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物理天平,游标卡尺、比重瓶,小烧杯、温度计、酒精、不规则玻璃块。 4.掌握要点 物理天平的调节和方法、测量密度的两种方法: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5.实验项目: (1)学习调整和使用物理天平。 (2)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固体的密度。 (3)用比重瓶法测酒精的密度。 实验五 拉伸法测杨氏弹性模量 1.目的要求 用伸长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学习光杠杆原理并掌握使用方法。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 课程名称(中文):物理实验英文名称:Physics Experiments 2.课程编码: 01000102 3.课程类别:基础独立设课 4.课程要求:必修基础实验 5.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6.课程总学时:总学分: 7.实验学时: 51 学时总学分: 1.5学分 8.应开实验学期:第 2 学期至第 3 学期 9.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信息 与计算科学。 10.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11. 编写人:徐子湘俸永格编写日前:2005年9月1日 一、实验课程简介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研究都是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实验与数学分析相结合是 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特点。物理实验是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理论的运用与现象的观测分析,充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综 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本实验课程需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1)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典型的实验方法及其物理思想。 (2)获得必要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 2、本实验课程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后习题答案

P59 4.学校共1002名学生,237人住在A 宿舍,333人住在B 宿舍,432人住在C 宿舍。学生要组织一个10人的委员会,使用Q 值法分配各宿舍的委员数。 解:设P 表示人数,N 表示要分配的总席位数。i 表示各个宿舍(分别取A,B,C ),i p 表示i 宿舍现有住宿人数,i n 表示i 宿舍分配到的委员席位。 首先,我们先按比例分配委员席位。 A 宿舍为:A n = 365.21002 10237=? B 宿舍为:B n =323.31002 10333=? C 宿舍为:C n =311.4100210432=? 现已分完9人,剩1人用Q 值法分配。 5.93613 22372 =?=A Q 7.92404 33332 =?=B Q 2.93315 44322 =?=C Q 经比较可得,最后一席位应分给A 宿舍。 所以,总的席位分配应为:A 宿舍3个席位,B 宿舍3个席位,C 宿舍4个席位。

商人们怎样安全过河

由上题可求:4个商人,4个随从安全过河的方案。 解:用最多乘两人的船,无法安全过河。所以需要改乘最多三人乘坐的船。 如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为从开始的岸边到河对岸,虚线表示从河对岸回来。商人只需要按照图中的步骤走,即可安全渡河。总共需要9步。

P60 液体在水平等直径的管内流动,设两点的压强差ΔP 与下列变量有关:管径d,ρ,v,l,μ,管壁粗糙度Δ,试求ΔP 的表达式 解: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写为为()?=?,,,,,μρ?l v d p 。 各个物理量的量纲分别为 []32-=?MT L p ,[]L d =,[]M L 3-=ρ,[]1-=LT v ,[]L l =,[]11--=MT L μ,Δ是一个无量纲量。 ???? ??????-----=?0310100011110010021113173A 其中0=Ay 解得 ()T y 00012111---=, ()T y 00101102--=, ()T y 01003103--=, ()T y 10000004= 所以 l v d 2111---=ρπ,μρπ112--=v ,p v ?=--313ρπ,?=4π 因为()0,,,,,,=??p l v d f μρ与()0,,,4321=ππππF 是等价的,所以ΔP 的表达式为: ()213,ππψρv p =?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材料分析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Material Chemical Analysis 课程编号:07111010 课程教学总学时:45 实验总学时: 15 学分: 1(包含在课程)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 成型及控制工程、冶金工程 一、目的与任务 分析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分析化学理论的理解,训练 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确立准确的量的概念,提 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 的工作作风,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从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使学生具有解决分析化学实际问题及进行简单科学实验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学习相关原理,认真写好预习报告,写出实验方法与步骤。 (2)掌握定量分析操作,了解有关分析仪器构造; (3)观察实验现象,测试记录有关数据; (4)对实验数据处理,写出实验报告; (5)分析相应的问题。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 实验项 实验项目学时类型要求备注目编号 1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2 综合选做 2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2 综合必做 3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3 综合必做 4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3 设计必做 5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3 综合必做 6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3 综合必做 7丁二酮肟法测定钢铁中镍含量 4 综合选做 8硅酸盐水泥中Fe2O3、Al2O3、CaO 4 综合选做 和MgO含量的测定 9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3 设计选做

10非水滴定法测定α-氨基酸含量 3 综合选做 11配位滴定法测定铝 2 综合选做 12水中COD测定(酸性高锰酸钾法) 3 综合选做 13纸色谱分离-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别 3 综合选做 14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 3 综合选做 15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3 设计选做注:实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方法 实验成绩的考核,以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和实验过程为考核依据,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占课程成绩的10%~15%。 五、有关说明 最好能配备《分析化学实验计算机仿真》软件,供学生预习。 制定人:吴述平、申小娟 审定人:袁新华 批准人:杨娟 时间:2016.03.01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论文

10级信息《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实践)》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通过《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实践)》实践环节,掌握本门课程的众多数学建模方法和原理,并通过编写C语言或matlab程序,掌握各种基本算法在计算机中的具体表达方法,并逐一了解它们的优劣、稳定性以及收敛性。在熟练掌握C 语言或matlab语言编程的基础上,编写算法和稳定性均佳、通用性强、可读性好,输入输出方便的程序,以解决实际中的一些科学计算问题。 二、设计教学内容 1线性规划(掌握线性规划的模型、算法以及Matlab 实现)。整数线性规划(掌握整数线性规划形式和解法)。 2微分方程建模(掌握根据规律建立微分方程模型及解法;微分方程模型的Matlab 实现)。 3最短路问题(掌握最短路问题及算法,了解利用最短路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行遍性问题(了解行遍性问题,掌握其TSP算法)。 4回归分析(掌握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掌握回归的Matlab实现)。 5计算机模拟(掌握Monte-carlo方法、了解随机数的产生;能够用Monte-carlo 解决实际问题)。 6插值与拟合(了解数据拟合基本原理,掌握用利用Matlab工具箱解决曲线拟合问题)。 三、设计时间 2012—2013学年第1学期:第16周共计一周 目录 一、10级信息《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实践)》任务书 (1) 二、饭店餐桌的布局问题 (3) 摘要 (3)

问题重述 (3) 模型假设 (3) 模型分析 (4)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4) 模型推广 (9) 参考文献 (9) 三、白酒配比销售问题 (10) 摘要 (10) 问题重述 (11) 问题分析 (12) 模型假设 (12) 符号及变量说明 (12)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3) 模型的检验 (18) 模型的评价与推广 (19) 附录 (21) 饭店餐桌的布局问题 摘要 饭店餐桌的布局对于一个饭店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讨论的就是饭店餐桌的布局问题,根据实际需求及规定建立模型,同时考虑餐桌的类型及规格,尤其是餐桌的摆放技巧,保证使饭店能容纳的人数达到最大。根据所需餐桌的数量

2-实验教学大纲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计算机系 本科教学实验室信息及 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名称:C语言强化实践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计算机系制表

第一部分实验室基本信息 要求:用100—200字左右的篇幅介绍本实验室的总体概况(包括建设时间、实验室地点、设备种类及套数、房间面积、开出实验项目总数、实验指导教师(专职和兼职)基本情况等)

第二部分实验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实验总体介绍 1、本课程实验的教学要求(按要求学生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阐述): 掌握:C语言三种结构(顺序、选择、循环)、数组、函数、结构体 理解:指针 了解:文件、预处理 2、本课程实验内容简介(50字左右):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学生亲自上机实验,包括上机编程、调试、运行等环节,达到更加深入理解其理论知识点的目的。该课程的实验内容涵盖了其主要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有对应的实验。 3、本课程上机实验涉及核心知识点: 通过上机要求学生必须掌握C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其中包括核心知识点有:1)输入输出语句2)选择语句3)循环语句 4)数组 5)函数 6)结构体 4、本课程实验所包含设计性实验名称:(如果没有设计性实验此项可以省略) 5、本课程适用专业:计算机专业 6、考核方式:机考 7、总学时:60 8、教材名称及教材性质(自编、统编、临时): C语言程序设计,白忠建,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8 (自编) 9、参考资料: [1] C程序设计(第四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 [2]C程序设计语言(第2版·新版),(美)克尼汉、(美)里奇著、徐宝文、李志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3]C语言的科学和艺术,:(美)罗伯茨(Roberts,E.S)著、翁惠玉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 [4] C语言程序设计,王晓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

光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光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制定时间:2008年9月 课程名称:光学实验课程负责人:陶纯匡 Optical Experiments 课程分类:基础课程课程类型:必修 适应专业:应用物理、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1.5 实验学时: 48 实验学分:1.5 开课单位:物理学院 一.光学实验课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光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各门各类的光学实验,任何一个重要的光学分支都有着极雄厚的实验基础,光学实验是光科学发展的 发祥地与策动力。 光学实验课程是继力、热实验以及电磁学实验之后为物理类专业二年级学生(含理工综合班)开设的一门独立的基础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光学技术基本 功,如何使用光学仪器,光学系统研究光学现象与规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这一教学环节里,学生经过一定的光学测量和光电转换技术的基本训练后应具备光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技能和技巧,能够正确记录、处理数据,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正确规范地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具备从事光科学及相关领域 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学时实验类型备注 1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及 成象规律验证 掌握共轴等高调节的基本方法及光束的准 直;薄透镜焦距的测量;成象规律验证。 3 基础实验 2 透镜象差的分析与测 量 认识透镜的各种象差及成因;掌握透镜象差 的测量方法。 3 基础实验 3 测定透镜组的基点了解共轴球面系统的性质,学会光学系统的 共轴调节;测定透镜组的基点及焦距;验证 单个透镜与透镜组基点间的关系。 3 基础实验 4 望远镜、显微镜的设 计及应用 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结构及放大原理;测 定望远镜的放大率;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方法,学会用显微镜测量微小长度。 3 设计性 5 分光计的调节与玻璃 折射率的测定 了解分光计的构造及测量的基本原理;学会 分光计的调节方法;掌握分光计测角的方法 及测定玻璃三棱镜折射率。 3 基础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