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OCT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雷珠单抗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雷珠单抗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雷珠单抗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刘松涛;蒋乐文;高亮;刘向玲【摘要】目的观察雷珠单抗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眼科经眼底照相、FFA及OCT检查确诊的16例(16眼)慢性CSC患者.所有患眼玻璃体腔均接受注射0.5 mg/0.05 ml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第1次注射后每个月随访1次,根据随访情况决定是否重复治疗.患眼平均注射次数(2.28±0.32)次,随访6个月,16例均完成整个随访.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MCFT),对比治疗前后患眼BCVA、MCFT值,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3、6个月,患眼BCVA较治疗前提高,MCFT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2眼出现眼压升高,治疗后1周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未见青光眼、眼内炎等眼部并发症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玻璃体腔采用雷珠单抗注射治疗,可提高慢性CSC患眼视力,降低MCFT.【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027)022【总页数】4页(P4062-4065)【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作者】刘松涛;蒋乐文;高亮;刘向玲【作者单位】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眼科河南焦作 454000;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河南新乡 4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4.5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又称中浆,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屏障功能受损,造成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该疾病虽然属于自限性疾病,但容易复发,病情反复后可引起视功能不可逆损害[1-2]。

不同年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影像学观察的开题报告

不同年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影像学观察的开题报告

不同年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影像学观察的开题报告题目:不同年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影像学观察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和中心视野缺损。

该病变多发生在男性、年龄较轻的人群中。

尽管CSC的病因尚未明确,但已有研究表明,压力、内分泌、免疫、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目前,影像学检查已成为CSC的一种重要诊断手段。

然而,CSC的影像学表现并不一致,不同年龄群体的病变特征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识CSC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发病规律,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拟对不同年龄段(<30岁、30-50岁和>50岁)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收集患者的病史和影像学资料,包括彩色视网膜照相、增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A)。

通过比较不同年龄群体的病变类型、病变位置、病变面积、渗出情况等影像学指标,分析不同年龄段CSC的影像学表现差异。

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可以对不同年龄段CSC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和分析,了解不同年龄段CSC病变的临床特征。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探讨CSC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与年龄的关系。

这将有助于为CSC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依据。

研究局限性: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对象的样本量和研究期限的限制,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本研究只针对中国人群进行调查,缺乏对其他人群的研究,因此,研究结果的普适性有限。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Henle纤维层频域OCT影像特征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Henle纤维层频域OCT影像特征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Henle纤维层频域OCT影像特征刘伟伟;陈文涛;张博;李南;赵超;胡锐【期刊名称】《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年(卷),期】2023(41)1【摘要】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Henle纤维层(HFL)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的影像特征。

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CSC患者35例35眼。

其中男23例23眼,女12例12眼;年龄24~60岁,平均(41.14±8.19)岁;病程1 d~6个月。

所有患者均应用SD-OCT对黄斑部进行水平单线扫描,分析和总结视网膜下液(SRF)区HFL的影像特征。

结果CSC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呈规则圆顶形脱离者26眼,SRF区HFL呈边界1型25眼,占96.15%;呈边界2型7眼,占26.92%;呈完全高反射型17眼,占65.38%。

病程≤21 d 21眼,均呈边界1型,部分合并完全高反射型或边界2型;病程>21 d 5眼,均呈完全高反射型,部分合并边界1型或边界2型。

其中鼻侧和颞侧脱离区基本对称15眼,6眼为水平位图像,两侧SRF区HFL均呈基本对等的光反射信号;3眼为鼻侧抬高位图像,鼻侧SRF区HFL光反射信号均高于颞侧;6眼为颞侧抬高位图像,颞侧SRF区HFL光反射信号均高于鼻侧。

鼻侧和颞侧脱离区不对称11眼,其中3眼为水平位图像,颞侧脱离范围均大于鼻侧,颞侧SRF区HFL光反射信号均高于鼻侧;4眼为鼻侧抬高位图像,3眼颞侧脱离范围大于鼻侧,两侧SRF区HFL呈基本对等的光反射信号,1眼鼻侧脱离范围大于颞侧,鼻侧SRF区HFL光反射信号高于颞侧;4眼为颞侧抬高位图像,3眼鼻侧脱离范围大于颞侧,两侧SRF区HFL 呈基本对等的光反射信号,1眼鼻侧脱离范围和高度均大于颞侧,鼻侧SRF区HFL光反射信号高于颞侧。

CSC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呈不规则形脱离9眼,SRF区HFL呈边界1型7眼,占77.78%;呈边界2型5眼,占55.56%;呈完全高反射型6眼,占66.67%;呈低反射型4眼,占44.44%;呈模糊型2眼,占22.22%。

施图伦滴眼液对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施图伦滴眼液对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 I化 、 3  ̄ 刘九云 、 ]t 李敏等 。关于房水循环途径的讨论一两路 房水循 环说 ,美 中国际眼科杂志》 2 0 ,( ) 8 9 . 《 , 1 13 ; ~ 0 0 8 [ 欧阳小 平 , 4 ] 王守镜 , 包贵生等 , 施图伦滴 眼液 对老年性黄斑变性 眼 的血液动力学 l床 应用研 究 , 中国实用眼科杂 志》 20 ,1 1 临 《 , 3 () 0 2
1 资 料 与 方法
漏点 , 且渗漏点距 中心 凹 2 0微米以外者 , 5 可以选择激光光 凝的治疗方法。渗漏点在 中心 凹 2 0微米 以内激光的副作 5 用是致命的 , 禁忌使用激光光凝 治疗目 。鉴于 中浆病有演变
成迁延性的可能 , 不容忽视 , 因此 , 要采取积极 的治疗。 施图伦滴 眼液滴人结膜囊后 ,由角膜渗透吸收进 入前 房, 房水 中药物浓度显著高于虹 膜 、 睫状体等与房水 紧密接
施 图伦滴 眼液对 中心性浆液性视 网膜脉络膜病 变 的疗效 观察
陈 少 华 ( 封 眼病 医 院 , 南 开 封 ,7 00 开 河 450 )
中心 性 浆 液 性 视 网 膜 脉 络 膜 病 变 ( 中浆 病 ) 眼科 常 见 的 是
闭。 一般来说只要病人有视力 障碍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有渗
[ 应芳 , 3 闶 妇产科热 点问题 聚焦[ H 京 : 京大学 医学 出版社 , M E 北
2 0 .,0 7 :2 ~ 2 0 65 4 ( )1 3 15
【] 4曹泽 毅 , 中华 妇 产 科学 [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99( ) MIE 人 19 6 :
2 ~ 0 01 2 3
21 0 0年 1 中 第 2卷 第 2 O月 9期
0c o e 2 0 tb r 01 V0. 1 2 No2 .9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的图像特征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的图像特征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的图像特征邵玲;刘瑜玲;杜敏;鹿新荣;张敏;钱芳【摘要】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图像,分析患眼及时侧眼脉络膜的改变特征.方法经确诊的30例单眼CSC患者及20例(20眼)正常人纳入研究,患眼30眼、对侧眼30眼及正常对照眼20眼均行常规检查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OCTA检查.利用Optovue OCT获得OCTA图像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值,观察患眼及对侧眼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图像特点及SFCT变化.结果患眼SFCT为(423.70±72.88)μm,对侧眼SFCT为(370.70±61.97)μm,正常对照眼SFCT为(244.23±51.24) μm;患眼SFCT较对侧眼增厚(t=3.205,P<0.05),患眼和对侧眼SFCT均较正常对照眼增厚(=7.161,5.667;均为P<0.05).30只患眼中29眼(96.7%) OCTA见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异常血流信号,高信号范围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高灌注区域基本对应;1眼(3.3%)未见异常血流信号.其中高血流信号外环绕低血流信号7眼,低血流信号区内外均见高血流信号5眼,斑驳状高血流信号16眼,新生血管形态1眼.30只对侧眼中12眼(40.0%)见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异常血流信号,呈斑驳状改变;18眼(60.0%)未见异常.20只正常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均表现为正常均匀的血流信号.结论 CSC的脉络膜改变主要表现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异常血流信号及SFCT增厚,部分对侧无症状眼也会出现相应改变.OCTA作为一种检查手段,在CSC的诊断、预防和病情评价中均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年(卷),期】2019(039)006【总页数】4页(P571-573,578)【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脉络膜厚度【作者】邵玲;刘瑜玲;杜敏;鹿新荣;张敏;钱芳【作者单位】450006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100191 北京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00191 北京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00191 北京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450006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100191 北京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4.5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以黄斑区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为特征,伴或不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脱离;中壮年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8:1[1-2]。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一)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一)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也称中心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视网膜疾病,可引起视力下降。

以下将从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病因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但与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遗传因素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

此外,心理压力、饮食不良、有害习惯等也与该病密切相关。

二、症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中央视力下降和中央视野出现模糊,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眼前闪光现象。

但是,眼睛内部并没有出现器质性病变,因此常常难以及时发现。

如果患者发现自己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

三、诊断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主要是通过眼科医生的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视野检查和眼底检查等。

如果患者的中央视力下降明显,并伴有视力模糊、视野缩小等症状,眼底检查可能会发现视网膜黄斑区的浆液性渗出,这些都可能提示该病的存在。

四、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来改善患者的视力。

药物治疗通常使用激素类药物,可以有效缓解黄斑区的浆液性渗出。

手术治疗则包括激光治疗、手术切除和眼内注射等多种方式。

这些手术方式可以防止黄斑区的渗出,从而改善患者的视力。

总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视网膜疾病,对患者的视力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患者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对于需要进行治疗的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为预防该病的发生,患者可从健康饮食、远离有害习惯等方面入手,保持身体健康。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的OCT特殊表现一例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的OCT特殊表现一例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的OCT特殊表现一例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tis)为发生于黄斑部的孤立的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灶,伴有新生血管及出血,最终导致瘢痕形成为特征的疾病。

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性别无差异,多单眼发病。

例:患者,女,49岁,2007年10月17日初诊。

主诉:右眼正中黑影遮挡,视物模糊伴视物放大半个月。

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0.5。

眼前节(-)。

黄斑区灰白色圆形渗出水肿,有一出血点。

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

荧光造影:动静脉充盈时间正常,黄斑边缘荧光积存。

无新生血管渗漏。

OCT: 神经纤维层与色素上皮分离,但是色素上皮层向下,神经上皮层无变化,也未见脉络膜新生血管。

问题:1 这种表现如何定义,也是RD吗?
2 什么原因至此患者色素上皮层向下?
3中浆还是中渗?。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护理PPT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护理PPT

治疗方法
激光治疗:通过激光照射以促进视网膜 黏附和吸收渗出物。 外科治疗:对于严重病变或无法通过其 他治疗方法缓解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 手术治疗。
预后与康复
预后与康复
预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会在 数月内自行缓解,但也有可能 出现复发情况。 康复:通过合理的护理和恢复 训练,患者可以提高自身的抵 抗力和生活质量。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临床表现与诊 断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包括中心视损害、色 彩感知异常、眼前有积液感觉等症 状。
诊断方法:眼底检查、光相干断层 扫描(OCT)和荧光素造影等,综 合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 结果。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安静调整: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紧张,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减少应激因素:避免情绪波动和压力, 保持心情愉悦。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 病变护理PPT
目录 介绍 什么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临床表现与诊断 护理措施 治疗方法 预后与康复
介绍
介绍
欢迎来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 膜病变护理PPT!本次PPT旨在介绍 该病变的基本知识和护理方法,帮 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种眼部疾 病。
介绍
内容由专业的医学团队编写,力求简明 扼要,以便您更好地掌握关键信息。
什么是中心性 浆液性脉络膜
视网膜病变
什么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定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 网膜病变,简称CSCR,是一种 常见的视网膜疾病,其特点是 中心脏点区域的视网膜下产生 液体聚集。
什么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病因:目前仍不完全清楚,但与多种因 素有关,如压力、应激、激素等。 症状:中心视力模糊、扭曲或变形,可 能伴有视力减退,甚至视力丧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OCT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OCT检查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优越性。

方法选择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38例(40只眼),将40只眼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只眼,两组经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后,对照组采取HRT-II黄斑检查,观察组采取OCT检查,并对两组的的浆液性脱离区进行测量和视力相关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视力度平均值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观察组检查的脱离高度平均值、脱离宽度平均值、黄斑中心凹平均值比较精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预后与视网膜厚度有相关性。

结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采取OCT扫描检查能直观患者的病变形态和程度,对于检测的信息能定量提供,以便临床的定量追踪观察,利于随访病情变化的观察、辅助疗效的评价和判断视力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标签: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OCT;视力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种比较常见的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为”中浆”,至今对于发病的机制和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视物变形、眼前暗影和视力有下降等不良症状,其眼底的不良反应为圆顶状浆液性脱离或黄斑区水肿[1]。

OCT是光学相干断扫描仪,主要是应用于眼科的影像学检查,对于眼后段的显微结构可清晰显示,对活体组织病理学等观察都能起到满意的作用,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将液性脱离的部位、宽度、高度和性质等可清晰显示,对于临床观察病情、病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次研究选择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38例(40只眼),将40只眼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只眼,两组经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后,对照组采取HRT-II黄斑检查,观察组采取OCT檢查,并对两组的的浆液性脱离区进行测量和视力预后相关进行分析,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为38例(40只眼),男29例,女9例,双眼患病者2例,其年龄25~50岁,平均(40.3±2.5)岁,药物治疗1年后视力(0.806±0.2727)。

经过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排除标准:①患有糖尿病、高血压;
②患有高度近视;③有内眼手术史。

1.2方法对照组采取HRT-II黄斑检查,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获取及分析眼球后段三维地形图的共焦激光扫描系统。

观察组采取OCT检查,接着使用德国的OCT3扫描仪对其行检查。

扫描长度:6 mm,扫描深度:5 mm,可根据患者的病灶大小情况将扫描的长度适当调整,分辨率10 um,选择水平线性和放射状的扫描方式。

对清晰、典型的图像将储存在计算机。

测量浆液性脱离区,并对脱离的范围、中心凹6.0 mm内容积、高度以及中心凹的厚度做相关记录,并进行观察OCT的图像,对浆液性的脱离性质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分析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相关性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视力度平均值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观察组检查的脱离高度平均值、脱离宽度平均值、黄斑中心凹平均值数值比较精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由于各种原因而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屏障功能,然而脉络膜的毛细管会漏出含多量蛋白质的液体,此液体会根据色素上皮的损害而渗入到神经的上皮下,因此导致神经上皮盘状脱离[2]。

到目前为止,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病因还未具体确定,但对于情绪异常、精神紧张、烟酒刺激、过敏、疲劳和感染等是有相关联的。

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患者会有部分视力下降不严重,但此疾病比较容易复发,且在多次数反复的复发后,对视力的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3]。

以往对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单纯依靠FFA或者直接检眼镜。

其FFA具有的特点为:在比较常见细小的强荧光点呈墨渍样或炊烟状逐渐慢慢扩大,并在晚期的视网膜神经上,使皮脱离区内荧光为积存。

FFA虽对患者的病情确诊,但是种有创检查,可重复性比较差,需要患者的配合度极高[4]。

其OCT扫描仪是中无侵入、非接触、微米级分辨力、近乎细胞水平的活体影响诊断新技术,其较FFA的检测效果基本接近,且在荧光素渗漏前,能对早期黄斑区视网膜比较细微的增厚能快速发现和定量测量,以及对极少量视网膜下液也能及时发现。

经过OCT检查,对于视网膜黄斑区的厚度以及视力预后是有明显的相关性。

OCT的检查对于直观检测和眼底的清晰可更加利于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然而对病情和基础研究能更好的把握。

OCT可弥补其他检查的不足,并可使以定性为主提高眼底病的诊断及定量[5],和提高类似于活体组织病理学的观察水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为83~413 um,平均(236.400±94.733)um,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为992~4021 um,平均(2472.300±724.844)um,黄斑中心凹厚度313~692 um,平均(463.966±96.011)um,脱离容积为9.500~17.100 mm3,平均(11.452±1.376)mm3。

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预后视力度平均值无差异的情况下,其观察组检查的脱离高度平均值、脱离宽度平均值、黄斑中心凹平均值、黄斑中心凹平均值数值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更加准确的反映视网膜厚度的变化。

综上所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采取OCT扫描检查能直观患者的病变形态和程度,对于检测的信息能定量提供,以便临床的定量追踪观察,利于随访病情变化的观察、辅助疗效的评价和判断视力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昞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临床分析[J].天津医药,2011,39:179-180.
[2]牟晓月,孙祖华,刘晓玲,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感受器层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观察[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1,13:169-172.
[3]邓国华,周建华,周栋,等.新型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应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28:170-172.
[4]郭茜如,李蕴随,赵朝霞,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致病因素及其预后探讨[J].中华眼科杂志,2009,34:310-311.
[5]刘杏,凌运兰,李梅,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15:131-134.编辑/肖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